【 – 字数作文】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小练笔)》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练笔)
是阿曼达会想什么!
在父亲挖石头的时候,我在告诉他们:“不要乱,不要慌,镇定下来,不要乱动,那些石头会掉下来的,你们只要等我的父亲挖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出去拉。”那些慌慌张张的同学停了下来,那些一直在哭的同学也不哭了,我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我给他们出了一个方法“我们来玩一些游戏吧。”“玩猜拳”“玩猜谜”“……
同学们玩的玩,聊天的聊天,我们高兴极了,好象我们不是在废墟下而是在教室里,突然,“嘣”的一声,吓的有些同学乱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那些淘气的同学不小心碰到石头了,导致石头掉下来,我生气地说:“都叫你不要乱动了还不信,这就是结果!”那同学道了一个歉,就去玩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就挖到这了,我们同学有的欢呼,有的笑着说:“终于可以回去看看父母了!”我让他们排着队走出去……
篇二:《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小练笔》
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小练笔
地震后,阿曼达与同学们都很惊慌,可阿曼达猛然想起父亲常对自己说的:“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阿曼达那颗慌张的心立刻坚定下来,他相信父亲是个守诺言的人,也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自己的。
“同学们,不要怕,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阿曼达边说边想:我爸爸一定会来的,我们马上就能出去了,这段时间里,我和同学们还可以相互鼓励一下,我要坚强。
"会的,一定会的,再等等,可能他们正在挖掘,大家别怕!"阿曼达努力鼓舞自己,让自己的行动感染同学们。 同学们似信非信地低下了头,有的紧锁双眉,有的摇头叹息,有的已经绝望得唉声叹气,索性嚷嚷道:"哎……他不会来救我们的,毕竟谁都不知道我们在哪,更不会知道我们还活着!我们没救了。"话音刚落,同学们都哇哇大哭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呼喊着:"爸爸、妈妈!" "不会的。"阿曼达坚定地回道,将噙在眼里的苦涩的泪水挤了回去。心想:爸爸一定会来的,一定会的,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和我在一起。爸爸,我会等你的。 时间慢慢地流动着,同学们对阿曼达与他爸爸的信心一击而溃,唯有阿曼达执着地挖着。因为他知道,如果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他的。事实最终也没有将这位了不起的儿子击倒。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努力地挖。 人,终究会有求生的信念,大家在阿曼达的行动上受了感染,也帮着挖,在窘迫的环境下始终不向死亡低头,从而使得奇迹发生了…… 突然,岩石缝里传出父亲急促的呼吸声与挖掘所产生的震耳欲聋的声音,渐渐交织在了一起 "同伴们,我们有救了!"阿曼达欢呼起来。此时心中的一股暖流似潮水般涌上心头,伴随着一点点渗进来的亮光
玻璃和塑料的资料
玻璃,中国古代亦称琉璃,是一种透明、强度及硬度颇高,不透气的物料。玻璃在日常环境中呈化学惰性,亦不 会与
生物起作用,故此用途非常广泛。玻璃一般不溶于酸(例外:氢氟酸与玻璃反应生成SiF4,从而导致玻璃的腐蚀);但溶于强碱。玻璃是一种非晶形固体。溶解的玻璃迅速冷却,各分子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形成晶体而形成玻璃。
塑料
塑料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自由改变形体样式。塑料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
篇三:《地震中的父与子小练笔》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练笔
如果你的儿子已被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学校的废墟所埋,你会不断挖掘,救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你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会让别人先脱险吗?就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找到了答案。
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三遍。文章写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去儿子昔日的学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过程中,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里,痛苦的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完后便绝望的离开。也有许多好心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这个儿子又又是多么无私啊!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这位这个儿子畏惧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话,那他的14个同学就有可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记得我
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玩具,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对父子的精神用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一定会天天向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篇四:《《地震中的父与子》小练笔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练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灾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同学们,我们很幸福也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安定祥和的环境里,但是,在1994年的1月17日,美国洛杉机的人民却遭遇了一场大地震,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录像贴身感受一下这一场大灾难。
2、观看动画,谈感受。
二、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1、出示句子(齐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2、自由读文,谈感受: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表现父与子了不起的有关语句,细细品读,写下感受。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
谁先来谈一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⑴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⑵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① 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你体会到什么?
② 指名读,评价。
③ 没人再来阻挡他,哪些人曾阻挡他,怎样阻挡他?这个时候父亲怎样说?怎样做?还有谁阻挡他?父亲怎么说?现在为什么没人再来阻挡他?为什么说他失常了?但实际上他有没有失常?为什么?{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小练笔300字}.
没人帮他,没人阻挡他,没人理解他,如果你是这位父亲,你会觉得怎样?
⑶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向那片废墟走去。
4、配乐范读,披文入境:
他不停地挖啊,挖啊,挖啊,一些好心人拉住这位父亲,说:到处是血迹。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说,这是怎样的38个小时呀?
5、那么,儿子呢?阿曼达被压在漆黑的瓦砾堆底下长达38小时,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他才7岁啊!他有哪些了不起的表现呢?
⑴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在一起”
⑵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在一起”
能让儿子这么勇敢,这么无私,是什么?引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那么究竟在这像噩梦一样的38个小时里,阿曼达在废墟里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等一下再来汇报汇报。
⑴ 出示小练笔题
⑵ 指名读: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漆黑的废墟里,感受一下阿曼达的内心世界。
7、师小结:
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也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最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出示句子)
三、教师总结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用他们深厚的父子之情,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种深厚的父子之情来自父亲的爱。这种爱创造了奇迹,这种爱使人产生力量,这种爱会使人更加勇敢,这种爱还可以──(板书)
四、拓展延伸
1、能把题目改一改吗?
2、其实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父爱无处不在,能谈谈吗?
五、课后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把课后的小练笔写好。如果有兴趣,老师向你们推荐一本书叫《父与子》里面有很多生动的故事,可以给大家享受。
六、送上一首诗
七、课后作业{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小练笔300字}.
1、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篇五:《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描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冒着危险,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挖了38小时,终于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故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 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先是故事导入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接着以预习检查的形式学习生字,指导重点段落的朗读,在此期间重点指导易错字。在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上,我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只设计了一个中心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原因?让学生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想象画面、创设情境指导读,体会,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学完本篇课文后,又出示了同类文章《拐弯处的回头》,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明白父母的爱有时候是藏在微小的细节处。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用诗句的形式写写父母的爱。{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小练笔300字}.
这节课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设计较好的地方是:能根据海量阅读“删繁就简”的要求,只抓住一个中心问题理解课文,并且能拓展同主题文章,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清晰。
但这节课,我也存在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课堂上忽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虽然本节课我做了许多准备,自己对文本研究较为具体深入,但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因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读体验是不同的。当我提问“你认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时,学生当时有很多答案,有认为“了不起”的,有认为“坚强勇敢的”等等,而我因为预设,想把学生引导到下面一个问题,所以只简单地把答案归结为“了不起”。如果这时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句子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学生的认识一定会更深刻,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中心问题引导不恰当。虽然本节课我只抓住了一个中心问题,但由于急于赶后面的环节,想进行同类文阅读和小练笔拓展,因此对于“为什么说父与子是了不起的?”这个中心问题,感觉学生的认识仅限于我所创设的阅读填空,并未真正深入。特别是“为什么说父亲是了不起的”这个问题,应该多找几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让孩子们想一想当时的情况和环境,真正地体会到这位父亲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寻找自己的孩子,这样会远比完成填空理解得深刻。对于“儿子为什么了不起”这个问题,处理得也不够深入,如果让孩子们想象一下阿曼达当时在废墟下的情况一定更能体会到他的勇敢和无私。可是这些我都没有给学生去思考,完全是因为时间问题。现在想来,课前让学生先进行的10分钟的朗读检查,完全没有必要。可以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一些重点段比如第3段,第12-16段,学生在回答中心问题时就会提到,这时在体会人物思想的基础上朗读更恰当。
3、同类文阅读,本节课可以更多些。近两日读到施久铭老师的文章《“主题阅读”的改良之道》,深受启发。施老师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具体策略上,教师可采用“以文带文”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死抠细节,而要发挥串联作用,把整块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有所放,才有所收。放的是教学中过于重视讲解教材的部分,收的则是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机会。当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不发生转变时,数量再多的阅读也只是偷偷摸摸,零敲碎打。”结合我自己的教学,我觉得自己的步子迈得不够大,总觉得要先把课文讲透,再去阅读。想一想,阅读的多了,理解能力不是更能提高了吗?理解能力要靠“悟”,理解能力和老师讲得多少没关系。针对这节课,如果压缩课堂讲课的时间,让学生多阅读几篇同类文章,目的不单纯指向于本课的体会几种描写方法的作用,而只是体会单元目标“父母之爱的深厚与宽广”,
这样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一定是有帮助的。
通过这一节课,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也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篇六:《《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写结合片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写结合微课环节设计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透过父亲和儿子的言行感受他们的了不起。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细读文本,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了不起是什么意思?(伟大的、不平凡的、常人难以达到)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人是常人?常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 阿曼达的父亲又是怎么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1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你找到的是哪些句子?
句子1: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苦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师:你从阿曼达的父亲所说的和所做的想一想,阿曼达的父亲当时会怎么想?他了不起在哪儿?
(2)谁能读好这段话,让我们能感受到他这种不放弃的决心?
句子2: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狠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做,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1)
(2) 你从救火队长、警察说的的话中体会到什么? 阿曼达的父亲心里又会怎么想?
句子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
(2) 从“再”字你知道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过他) 哪些人阻挡过“父亲”,为什么?
这么多人阻挡父亲为什么父亲还是继续挖呢?
学生交流汇报。
(3)为什么作者要依次写8、12、24、36小时,而不直接写呢,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过程的艰辛与漫长以及父子的了不起。)
出示小练笔:
师:是啊!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信念,对儿子深深的爱,信守诺言,相信儿子的精神支撑他没完没了地挖。{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小练笔300字}.
在这36小时里他也许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师( )。
师: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父亲啊!这是一个多么不平凡的父亲啊!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让我们包含对阿曼达的父亲深深的敬意再读句子3。
二、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师过渡:正是这身后伟大的父爱穿越了生死,创造了奇迹,到了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从瓦砾堆地下传来儿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这样伟大的父亲,同样有个了不起的儿子。你又从哪儿看出儿子的了不起?
1、 小组分角色朗读。
2、 学生汇报。
句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体会到什么?坚信)
句2:不!爸爸。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体会到什么?勇敢)
练笔:
废墟下,桌椅被砸的破碎不堪,房梁斜斜的支在地上形成一个三角。在狭小的空间里,十几个孩子挤在一起。这里没有水,
没有食物,只有黑暗,只有恐惧,只有孩子们的哭声和嘶哑的求救声。面对危险,面对死亡,阿曼达想;——————- —————————想到这里,阿曼达对同学说;—- ————————-。
3、 交流{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小练笔300字}.
4、 总结:爱创造了奇迹。
篇七:《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9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方法目标: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情境教学法、电教法
教学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继续进行课前2分钟交流,谁来说说你所搜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好句子。
师:是啊,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大家又从中感悟出什么。
(学生齐读课题)9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
2、检查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学习课文。
1、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了不起)
师板书:了不起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屏幕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一下。
交流: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板书:父亲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小练笔300字}.
(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指导朗读) 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3)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引读:儿子在等着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指生读。
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3)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指生读)
(4)师: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12小时是一个——生接:白天。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黑夜。在过12小时又是1个——生接:白天。统共是几天几夜呀?生:2天1夜。
(5)大家想:在这2天1夜的时间里,我们平常人会做些什么?(生答)而父亲却在——生答(不停地挖)板书:挖
(6)师: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2天1夜的不吃不喝不睡,为了救出儿子而拼命地挖着挖着。父亲的这种做法,有人理解吗?(生没有)有人来帮助他吗?(生没有)师: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来帮助他,有的只是: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生接);消防队长挡住他:(生接);警察走过来,(生接)。而父亲回答他们的只有一句话:(生接)父亲多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多么想尽快地救出儿子啊,可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
(7)大家想,在挖掘的过程中,父亲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生答)师:所以,父亲的衣服会(生接);到处都是(生接)。
(8)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父亲放弃挖掘了吗?(生答)板书:永不放弃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让父亲变得这么坚定,坚强?(生:不论)师: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播放小提琴演奏《沉思》)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生:心疼,激动,感动)
(9)自己在下面练习读出这种感情。指生读,齐读。(配乐)
师:方才我们体会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
交流: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能够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儿子的了不起的。
(2)大家想:废墟下是怎样的一片景象?(生答)同学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阿曼达是怎样安慰、鼓励同学们的?他会说些什么?
(3)师:阿曼达虽然只是个7岁的孩子,可是他害怕吗?(生答)他为什么不怕?(生答)师:因为他相信:生接:不论
(4)师: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也越来越浑浊。7岁的阿曼达,经过两天一夜的等待,一定是渴极了,饿极了!
但是对父亲的无限信赖让阿曼达充满了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坚信父亲会永远和自己在一起让阿曼达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呀!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
生:“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儿子的了不起的。
(2)先出去与后出去有什么不同?
(3)是什么让阿曼达如此勇敢?板书:对爱的坚信
师:因为他相信:生接:不论
(4)自己读读这句话,读出儿子先人后己的精神及对父亲的信任。 指生读,齐读。
师: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父亲救出儿子的这部分内容。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女同学读儿子。读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经过38小时的挖掘,父亲终于挖出儿子了,并且知道儿子还活着,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儿子在等了38小时后,终于听到了父亲的声音,他是什么心情?(生答)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父亲和儿子这种惊喜、激动的心情。(开始读)
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迹。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的结尾。
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师: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尽的希望——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让我们记住——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让我们记住——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当中。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面的小练笔,并读一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板书设计:
9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父:永不放弃 子:对爱的坚信
教后反思:
优点:
我觉得本次优质课,最大的优点是:1、整篇课文的教学抓住“了不起”这条主线来展开,显得条理清晰,令人一目了然。例如,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提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由此引出“了不起”,然后围绕“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从哪些方面看出来?”让学生再次读课文,一步步深入
思考并交流。以一个主要的问题贯穿了全文的教学,整节课的学习显得很利落。
2、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对重点段落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来理解,来感悟。读的形式多样,如:教师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个人读、齐读等。 缺点:我觉得不足之处也很多。
比如:1、开头弄了个《生死不离》的诗朗诵,本来是想渲染一下气氛,为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奠定感情基础,但这块视频播放时间太长,以至于侵占了学习课文的时间,使得课堂上时间很紧张。
2、处理课文方面,也显得“挖掘”不够。比如学习“父亲挖掘了38小时”这部分内容时,只是一味地领学生理解父亲挖的时间长,理解我们在这么长的时间要做什么,而父亲要做什么,没有深入地领学生去体会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怎样的挖,从而对父亲挖掘的艰辛体会不够,也削弱了学生对伟大的父爱的理解。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小练笔300字 地震的父与子的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