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建始概况》
建始概况
【人口状况】建始县的户籍人口,明正德七年(1512)始有记载,当时全县共810户3686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以后,清政府采取强制性手段从江、浙、闽、赣、两广向四川(据有关资料,当时四川省仅8600多人)及其周边地区移民,大量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相继迁入建始县,至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始县人口增长到31513户181743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全县人口总数为204606人;1956年人口达到30.39万人,1973年达到40.69万人,1992年达到500032人,此后,一直在50万人左右徘徊。
【宗教信仰】县内各族群众没有一致的宗教信仰,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道教、佛教、天主教在县内都有一定的市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对广大群众进行唯物主义教育,绝大部分封建迷信活动基本上销声匿迹,亦无人信奉道教、佛教、天主教。
道 教道教源流之一的巫觋之风和多神崇拜在县内流传较早,影响颇深,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土家族的先人巴人就在建始境内活动,巴人以巴务相(廪君)为自己的先人,以白虎为图腾,尊崇、敬畏日、月、水、火、土、山、川,并奉之以为神。土家族人因循旧例,以廪君为族神,顶礼膜拜日、月、水、火、土、山、川诸神,并相信人与鬼可以相互交通。凡是土家人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一般都建有“向王庙”,供奉向王神,常有人去烧香礼拜,祈财、求子,或祈求免祸禳灾。春、秋“社日”必祭土地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过“小年”时必祭灶神,以求来年丰衣足食;正月十五“赶毛九”,祝愿一年之中家中不失火,一家人平平安安;七月“月半节”,必烧“冥袱”以供列祖列先“享用”,并请先人“回家”共渡佳节。若遇日(月)蚀,从官府到百姓都要鸣锣击鼓,防止“天狗吃日(月)”。凡遇天灾人祸,县内群众多请道士“做斋打醮”,驱鬼除灾,若有人患重病,还要“还相公愿”,杀牛祭祀向王,或“还傩愿”,驱鬼禳灾。婚丧嫁娶要择黄道吉日,建房、筑墓要卜吉地,送老人“上山”要做斋、“开路”,甚至丢失了东西也要请人推算能否找到等,所有这些活动一般都要请道士参加并请其指导。
据清同治版《建始县志》载:同治年间(1826——1874)全县有宫、观40余所,其中以朝阳观、石柱观、三宝观、云雾观、下坝观等较为著名。道观中,有供奉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四御的三清观、玉皇阁等,有供奉四方神的玄武庙及二十八宿的魁星阁、文昌宫等,有供奉自然神的雷神庙、火神庙、土地庙、龙王庙、城隍庙等,有昭彰英雄的关帝庙、三义宫等,还有财神庙、药王庙、康王庙、牛王庙、二郎庙等。有的道观中佛、道兼祀,如朝阳观又叫天池寺,住过和尚,也住过道士,甚至还住过尼姑,寺、观、庵合一。建始县的道士多属“正一”派,有道士近百人,一般都有妻子儿女,吃荤腥,穿戴普通,除定期去观中打坐念经以外,也在外替人“消灾解厄”,为穷家小户四处募化。懂医术的道士也给人行医治病。
佛教佛教于唐代(公元618——907)传入建始,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国24年(1935)全县有寺庙220座,僧尼424人,其中僧337人,尼87人;民国26年,寺庙减少到188座,僧尼减少到91人,其中僧70人,尼21人。寺庙分布于全县各地,较著名的有:位于龙坪乡申酉坪岔口子、始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的对佛寺,位于高坪乡石门河、始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的石门佛寺,此外还有普恩寺、永兴寺、天池寺、兴隆寺、飞仙寺、观音庵、开元寺、下坝寺、冬瓜寺、白云寺、府行寺等。一般大寺庙有和尚10余人,还有部分山产、田产,小寺庙无和尚只受香火。住庙僧尼每天鸣钟、击鼓、集中念经,并为信佛群众诵经做“法事”,有的出门化缘。大部分寺庙香火不盛,年久失修,残破圮废,至民国末年已所存无几。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后,寺庙香火日渐衰败,和尚、尼姑纷纷还俗,佛事活动停止。
天主教清光绪十九年(1893)以前,巴东细沙河天主堂在建始县龙潭坪的玉兰、南界一带传教,成立教会,但无教堂。是年,该天主堂神甫胡志兴(荆州人)将天主教传入建始景阳乡,并在该乡设立教堂1座。三十四年(1908),天主教传入高店子,并在麻扎坪设立教堂1座。此后,天主教逐渐向花坪、官店、城关等地渗透,发展信徒,陆续建立起教会组织,并在县城内西街、官店、高坪的望坪等地各建有教堂1座,均称“天主堂”,除望坪以外,其余几处都有神甫常驻。1949年末,全县信奉天主教的已达660户1976人,神职人员中,有神甫26人(其中比利时籍14人,荷兰籍1人,中国籍11人)、修道4人、修贞2人、修士2人(修道、修贞、修士均系女性),会长26人。为笼络当地群众,天主堂在传教过程中,先后开办有一些慈善机构,办有免费的教会小学、育婴堂,开设有西医门诊廉价给群众治病。新中国成立后,少数神职人员披着宗教外衣从事颠覆活动,其首要分子被人民公安机关逮捕判刑,其他3名比利时神甫被遣送出境,2名中国籍神甫被遣送回原籍。此后,天主教在县内绝迹。原天主教堂房屋除景阳的尚存外,其余的均不再存在。
【生活习俗】居 家县境居民住宅多依山面水,座东朝西,或座西朝东、座北朝南、“四维向”(即非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忌座南朝北,有“北风扫堂,家败人亡”的俗谚。民国以前,城镇或乡村的豪绅大户的住宅一般是石基高墙,正房一般为两层木质楼房,内有条石天井(少数巨宅有几个甚至于数十个天井)、木质厢房、花园,髹漆、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大四合院,四合院之间有封火墙,前有门楼;其他人户有三间以上正屋、两头为吊脚楼厢房的“撮箕口”型房屋、有三间以上正屋,一头为吊脚楼厢房的“钥匙头”型房屋、有并列三五间的单头屋,还有的赤贫农户以岩洞栖身。从建筑材料上看,有纯木结构房屋,有石木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屋。吊脚楼一般是厢房,地势比正房低3米左右,吊脚楼下做猪牛栏或堆放杂物,楼上是居室。厢房一般为干栏式木质建筑物,有一侧或两侧相互连通的阳台或外置木质走廊,装有雕花栏杆。房子多盖布瓦,家贫的则盖杉树皮、木瓦、石板或茅草。还有鳏寡孤独或讨米叫化之人住的“狗爪棚”,以三根木棍作支架,上覆茅草以避寒暑,农村中戏称之为“千根柱头落地”。农房有三间以上正房的,一般中间是堂屋,作为祭祀祖先和迎接宾客的处所,两边分别为灶屋(厨房)和火坑屋。火坑屋也叫火铺堂,是取暖、煮茶的地方,其中三分之二的面积铺有木地板,三分之一的面积为地面,铺地板的地面比土地面约高20—30厘米。木地板靠近土地面的一侧设有约1.5米见方的火坑烧火,火坑上
方悬挂一个木架、一个铁质或木质的可调节高矮的带钩子的三脚架(俗称“梭钩”),用于烧水或煮饭,木架上可熏腊肉、玉米等。山区多雨,湿度较大,吊脚楼既可防潮,又可防止毒蛇为害,而且不需占用平地,还可以少平整地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全县城乡均用煤油或植物油照明,80年代,基本普及用电灯照明。1978年后,县城开始建造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单元式住宅楼,1990年后各乡镇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户住宅也开始向石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过渡。20世纪末,原以岩洞栖身的人户基本上全部搬入新居。
20世纪70年代以前,县境除豪绅大户家有雕刻精美、宽大结实、价值不菲的红木桌、凳、几、床以外,普通城乡居民家庭的日用家具均为木质或竹质,样式单一,多漆成红色或黑色。1980年后,穿衣柜、食品柜、高低柜、组合柜、沙发、席梦思床等家具开始在县内流行,用料有钢、木、塑料、人造革、皮革等;住宅电话、电风扇、电视机、音响、电冰箱、摩托车等陆续进入城乡家庭。2000年前后,城镇家庭进行家庭装修渐成时尚,移动电话、大屏幕彩电、空调机、家用台式电脑开始进入城镇居民家庭,黑白电视机在全县农村普及并向彩电过渡;不少家庭拥有客、货车从事运营,极少数家庭拥有家用小轿车。
饮 食清末至民国时期,城镇居民多以大米为正粮,辅以面粉;乡村多以玉米为正粮,辅以洋芋(马铃薯)、红薯等杂粮,正常年景一日2—3餐,一稀一干或一稀两干,灾荒年景则以野菜、蕨根、枇杷树皮甚至观音土(白垩泥土)等充饥艰难度日(《业州竹枝词》:“传说天荒救老林”)。县内寻常百姓家多以蔬菜和自制的咸菜、“合渣”(用黄豆磨成的未经过滤的豆汁,烹煮时加入菜末和盐)等为主要菜食,偶尔吃一次肉食时称为“打牙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普遍有所改善,低山地区以大米为主粮,高山边远地区以玉米为主粮,兼食部分杂粮,荤腥数量有所增加;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城乡差别逐步缩小,菜蔬品种增多,肉食品、蛋类、反季节蔬菜充斥市场,满足供应,原先在山区难得见到的海鲜成为不少家庭的寻常菜谱。农村居民吃肉基本上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城镇居民则开始食用绿色食品,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时尚。
境内菜肴独具地方特色,大体可分为酸、辣、干、咸四类。家家户户都爱用辣椒、大蒜、萝卜、包菜等泡制酸菜,晒干辣椒,用辣椒做各种咸菜,辣椒也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料;冬天杀猪后,把大部分猪肉熏制成土腊肉以备慢慢食用;豆类食品花样繁多,有豆腐、腐乳、合渣、豆豉、干豆腐、豆芽、血豆腐(豆腐中拌猪血做成);用鲜魔芋磨制成的魔芋豆腐。
传统小吃有桃片糕、薯片、糍粑、米花糖、苞米花、干鲜果等。
县内传统饮料有苞谷酒、绿茶。民国以前农村有喝咂酒的习惯,即用五谷杂粮拌酒曲封于坛中,经发酵后即成为酒,有贵宾来后,开坛,将芦管或竹管、麦秸插入坛中,请客人咂吸品尝,边吸边加沸水(清乾隆年初柯煜《宿建始农家》:“酒用芦管吸,屋取木皮盖”)。民国年间此法已少见,改为喝酿制的苞谷酒,酒精度一般在52度以上。有劝酒、奉菜的习惯,酒必满杯,不醉不休。花坪、官店
一带的“罐罐茶”别具一格。客人来后,请入火炕屋就坐,一面用铜壶烧水,一面将一大把茶叶塞进小陶罐,然后在火上慢慢烘烤,边烤边摇,待茶叶焙出焦糊味后,将少量沸水注入陶罐并立即盖紧,稍冷却后再将陶罐注满,加盖,稍待片刻,再倒入小瓷杯请客人饮用。用这种办法沏出的茶十分浓稠,入口苦涩异常,然后舌尖缓缓回甘,渐觉香醇异常,但易引起茶醉,空腹时或无饮茶嗜好的人不宜饮用。
服 饰晚清时,一般人家,男女服饰用县内自产、自织、自染的土布作材料,以青、蓝、黑色为主色调,衣裳式样男女差别不大,大衣大袖,多颗布扣,裤管短而粗大,用20多厘米宽的白布做裤腰,穿时先提到腹前左右折叠,而后用裤带系紧。女衣左衣襟、托肩、短袖、矮圆领、袖口宽大,袖口、衣襟镶花边;裤管宽大而短,裤脚镶花边。男衣对襟,衣大袖短、布扣,也有左衣襟,布扣经右胸部直下,镶有花边。男性老人喜系腰带、扎绑腿、穿套裤。妇女系花围腰。民国时期,衣料质地因家庭经济情况而异,富绅人家享用绫、罗、绸、缎、绢、纱、皮,贫家仍然使用家织布为材料;男子服饰有长衫、马褂、长袍、对襟短衣、大襟短衣、套裤等,女式服装有大襟短衣、无袖长马褂、折腰大裤脚裤等,男女裤都无门襟。富家子女着中山服或旗袍。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男女服饰、布料与全国各地一致。
县内传统帽子样式有儿童绣花凉帽、虎头帽、狗头帽、绣花双耳帽等。土家族人一般无戴帽习惯,爱包头帕,男有黑、白两色,女子多为黑色丝帕。
1960年以前,一般群众无论男、女均穿手工布鞋,春、夏、秋三季为单鞋,冬季为棉鞋;布袜或长统棉袜。劳动时多穿草鞋。此后,手工布鞋渐少,多穿解放鞋、翻毛皮鞋、塑料凉鞋、塑料拖鞋等,着尼龙袜、晴纶袜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城乡居民在鞋袜方面的差别几乎不再存在,平素均着皮鞋,劳动时亦少有人穿草鞋。
1949年以前,男子童年大多仅在头顶蓄一撮头发,青年男子发式有光头、平头、圆头、“西装头”,老年多蓄胡须;女孩儿扎短辫,女青年扎独辫子,出嫁后梳“粑粑髻”或“盘香头”,老年妇女挽髻插簪。民国二十九年(1940),县城内开始出现用火钳烫发。1978年后引入电烫,之后化学烫发随着传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容美发屋几乎遍布全县城乡,各种发型、染发应运而生。
县内传统首饰有儿童佩戴的银质项圈、长命锁、罗汉、手镯、虎爪等;妇女用的首饰有钗、耳环、簪、戒指、手镯、项链等,1949年前多为银质,20世纪80年代后多为金质。1990年以后,作为首饰组成部分的各式手表、太阳镜已在全县城乡普及。
【礼仪习俗】嫁 娶古代,县内土家族、苗族青年男女婚姻比较自由,可以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或在赶场、集会、舞蹈、对歌中建立感情,如“一把扇子二面花,情哥爱我我爱他,我爱情哥会种田,情哥爱我一枝花”等,若山歌互答,男女相爱,情投意合,则互相赠送簪环首饰或手帕、花荷包之类的定情物,只要父母不反对,婚姻关系就可以基本上定下来。“改土归流”以后,随着汉化的逐步深入,
县内青年男女的婚姻开始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约束,男婚女嫁全由父母做主,礼节十分繁琐。在包办婚姻的桎梏下,童子婚姻、“指腹为婚”、姑表婚姻、姨表婚姻、交换婚姻等不正常婚姻现象相继发生,俗有“凡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的说法,甚至称这种婚姻为所谓“骨种”婚;此外,还有“兄死(弟)填房”、“弟亡(伯)坐桩”的现象。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婚姻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包办婚姻逐步被摒弃,童子婚、指腹为婚、三代血亲以内的婚姻渐渐绝迹,但在农村中,婚娶中的繁文缛节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仍然在代代延续。
提 亲男女到了一定年龄,由男方托媒提亲,女方父母托人打听男方家庭情况,媒人互通男女双方的生庚八字,然后请算命先生“合八字”。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无克制,即口头答应联姻。这个礼节一般认为不能省略,即使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也须行此礼节,因为其中含有尊重长辈意见的成分。
订 亲双方同意联姻后,男方要备好“红庚帖”,填上男方的生庚,装入“拜帖匣”,由媒人持往女方订亲;女方亦把生庚填入该“红庚帖”,就算正式订亲(俗称“拿八字”)。尔后,男方要备齐“族茶”(“茶”是“茶食”即礼物的俗称。官店镇的土家人所谓的“茶食”,一般指茶叶、面条、白砂糖;若无茶叶则叫“折食”。)择吉日同媒人到女家去认亲,与未来的岳父、岳母、舅子、姨姐、姨妹正式见面,给其中已经成家的每家送上一份见面礼即“茶食”(俗称“下茶”),并比照未婚妻的口吻称呼这些亲属(俗称“改口”)。接下来,还需在未婚妻的带领下,遍访她的亲戚、族人,给每家送上一份“茶食”,将这门亲事广而告之。(原则上,“下茶”时不能漏掉女方的任何一门亲戚,否则会被认为不礼貌或瞧不起人,婚后若有什么事情,在“下茶”时被冷落的那一家完全有理由袖手旁观。)“下茶”后,男、女双方的身份得到双方亲族的正式确认,下次见面时就可以以亲戚的身份互相称呼;从这一天起,至正式结婚前,女方开始“吃娘家饭,穿婆家衣”,虽然仍在娘家劳动、吃饭,但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四季的衣服都必须由男方提供,一般每年4套、8套或12套不等,依男方的家庭经济状况而定。此外还需不时地给女方赠送一些必要的首饰,原为银质手镯、簪环等,随着时代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为手表等物;在农忙时,准女婿还应去岳家帮忙做农活。
报 期也叫“求肯”,即男方到女方家通知预备结婚的日期,请求女方家长首肯。女方家长根据嫁妆准备情况可以同意或要求适当推迟。从订亲到报期的时间一般不是很长,大约一年左右。一旦得到同意,结婚的日期便确定下来。报期过后,男女双方同时分别筹办喜事。男方筹办送给未来儿媳的衣物和送给岳父、岳母的布料或衣服(俗称“报母衣”),以及给其他亲戚的礼物。在喜期的前一二天要备办彩礼(糖食糕点和酒肉)送到女方家,以备办酒席之用。肉要一方(是方肘的简称,即胯部削成长方形的猪前腿)一肘(也叫长蹄,即猪后腿);女方一般收下糖食糕点和酒,肉则只收“方”不收肘。女方家则开始筹备嫁妆。改革开放以前,嫁妆一般是床上用品、木箱、木柜、木椅、小饭桌等,以后,嫁妆中开始包括收录机、电视机等高档电器,总之是姑娘到人家家里去后的一应日常用具都要大体置备齐全,此外,新娘还要绣制帐帘、枕套、被巾,给公公、婆婆以及小叔小姑做鞋等。而男方只需准备一间新房、一张床就行了。在女方父母准备嫁妆
篇二:《2013年恩施州各市县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恩施州各市县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恩施州生产总值(GDP)为552.5亿,人均生产总值(GDP)16713.05元,折合2698.61美元。从各市县来看,恩施市、利川市和巴东县生产总值(GDP)领先,鹤峰县生产总值(GDP)最低;从人均生产总值(GDP)来看,鹤峰县人均生产总值(GDP)为3181.83美元,位居第一,来凤县和恩施市分列第二、第三位,人均生产总值(GDP)分别为3136.00美元和3013.46美元,利川市人均生产总值(GDP)最低,为2048.12美元。(注:常住人口采用2012年数据,部分GDP数据为统计初值)
2012年GDP(亿2013年GDP(亿2012年常住人
人均GDP(元)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排名
元) 元) 口(万)
39.51 47.37 140.70 54.00 72.50 65.49 46.00 83.40 552.5
20.05 24.39 75.39 30.18 42.29 41.37 31.16 65.75 330.58
19705.74 19421.89 18662.95 17892.64 17143.53 15830.31 14762.52 12684.41 16713.05
3181.83 3136.00 3013.46 2889.08 2768.12 2556.08 2383.67 2048.12 2698.61
1 2 3 4 5 6 7 8
GDP排名 市/县 8 6 1 5 3 4 7 2
鹤峰县 34.82 来凤县 40.80 恩施市 123.00 咸丰县 48.50 巴东县 65.60 建始县 55.92 宣恩县 40.28 利川市 75.00 恩施州 482.19
篇三:《最美建始人推荐表刘作辉》
“最美建始人”候选人推荐登记表{建始的女孩漂亮吗}.
篇四:《恩施名人收录人物初选名单》
恩施名人收录人物初选名单{建始的女孩漂亮吗}.
恩施恩施名人, 名单, 人物, 初选
民族先贤类 巴务相(巴人早期首领)巴蔓子(利川人,巴国将军) 向 弘(晋时巴族头人,袭称“夷王”) 田彦伊(宣恩人,宋代高州刺史) 田彦晏(宣恩人,宋代顺州刺史) 覃伯坚(宋代封行军总管施州) 墨施什用(鹤峰人,容美土司早期首领) 田世爵(鹤峰人,明代容美土司著名首领) 田舜年(鹤峰人,清代容美土司著名首领) 覃 鼎(咸丰人,唐崖土司著名首领) 首义志士类 熊 瑛(来凤人,辛亥革命志士) 牟鸿勋(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 甘绩熙(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 范腾霄(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 苏成章(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 赵昌藩(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 吴兆廷(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 陈耀智(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 邱前模(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 赵昌运(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 张荣楣(恩施人,辛亥革命志士) 吕大森(建始人,辛亥革命志士) 朱和中(建始人,辛亥革命志士) 聂守经(重庆人,辛亥革命志士) 冯遇伯(建始人,辛亥革命志士) 王训民(建始人,辛亥革命志士) 邓玉麟(巴东人,辛亥革命志士) 赵师梅(巴东人,辛亥革命志士) 高尚志(巴东人,辛亥革命志士) 费 榘(巴东人,辛亥革命志士) 王云龙(咸丰人,辛亥革命志士) 李济臣(恩施人,辛亥革命志士) 周之瀚(宣恩人,辛亥革命志士) 康代裕(宣恩人,辛亥革命志士) 田采堂(巴东人,辛亥革命志士) 向 炯(恩施人,辛亥革命志士) 革命先驱类 温朝钟、黄玉山(咸丰人,清末“铁血英雄会”首领) 章炳麟(浙江人,民主革命家,曾来恩施宣传革命思想) 贺 龙(湖南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鹤峰建立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叶 挺(广东人,无产阶级军事家。曾被关押在恩施) 贺 英(湖南人,女,在鹤峰领导武装革命斗争) 钱 瑛(咸宁人,曾在恩施组建鄂西特委)董必武(红安人,中共创始人之一,曾在利川任鄂西护法军司令部秘书长) 黄兴武、黄子全(咸丰人,叔侄俩,咸丰暴动发起者,施鹤临时特委负责人) 宋文明(巴东人,曾任红四十九师代理师长、川东游击队司令) 郭春青(建始人,曾任红四军第五路指挥部参谋长) 曾宪文(建始人,神兵首领,曾任巴、建、鹤边防司令部司令) 张华甫(巴东人,巴东暴动组织人之一) 黄大鹏(巴东人,巴兴归苏区创始人之一、红三军师长) 廖景坤(巴东人,巴兴归苏区领导人) 胡荣本(长阳人,巴兴归苏区领导人) 李绍先(四川人,利川党组织早期领导人,革命烈士) 田见龙(建始人,曾任川湘鄂边区工农革命军师长) 周念民(利川人,曾任红三军九师、六师师参谋长) 吴国清(利川人,苗族英雄,革命烈士) 牟伦扬(利川人,著名战地记者,革命烈士) 张昌岐(来凤人,来凤党组织早期领导人) 杨维藩(来凤人,来凤农民运动组织者,曾任红四军特科大队大队长) 王炳南(湖南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 陈年振、陈宗瑜(鹤峰人,神兵首领,湘鄂边革命武装斗争领导人) 何功伟(咸宁人,鄂西革命斗争领导人,
曾任特委书记) 刘惠馨(江苏人,女,鄂西革命斗争领导人,曾任特委妇女部长) 段德昌(湖南人,中共著名军事家,鄂西苏区领导人,曾任中国工农红军新六军军长) 谭良玉(鹤峰人,女,“范家五虎”的母亲) 朱光钦(恩施人,恩施党组织早期领导人) 庹万鹏(咸丰人,神兵首领,曾任红三军副师长) 爱国英雄类 唐 仁(鹤峰人,明代抗倭英雄) 田九霄(鹤峰人,明代容美土司首领,抗倭英雄) 陈连升(鹤峰人,清代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雷世兴(宣恩人,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英雄) 秦家柱(咸丰人,抗日战争时期空军爱国英雄) 张传伟、颜泽光、周福心(恩施抗日空战三烈士) 政坛名人类 谢昌元(宋开庆年间施州知州) 张朝宝(宋咸淳年间施州知州) 寇 准(陕西人,宋代政治家、宰相,曾任巴东县令) 李 周(宋代施州通判,在施州普及牛耕) 尹英图(云南人,清代恩施县令、施南府知府) 王协梦(江西人,清道光时守施郡,修府志) 夏锡鳞(浙江人,清同治间守施郡,0善理荒政) 饶应祺(恩施人,曾任新疆布政使、巡抚) 毛峻德(鹤峰州第一任知州,改土归流成绩卓著) 文 麟(清光绪时施南府知府) 吴国桢(建始人,国民党高级官员,知名政要) 吴宝炬(来凤人,曾任十二县知县) 王璟芳(恩施人,国民党官员,曾任民国政府财政次长) 周敬学(河南人,曾任恩施专署专员,人民公仆) 夏云芳(宣恩人,曾任恩施专署副专员) 石 源(河北人,恩施专署专员,革命烈士) 李人林(曾任恩施军分区第一任司令员) 张植弟(巴东人,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巴东县委书记、恩施地委副书记) 王英先(曾任恩施地委书记,后调水利部工作) 王保之(曾任恩施州政协主席) 军界英才类 秦国镛(咸丰人,中华民国第一任航校校长) 杨 敏(宣恩人,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钱治安(来凤人,曾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 谢松柏(来凤人,曾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黄在渔(恩施人,抗美援朝战争二级战斗英雄,授少将军衔) 朱玉庭(巴东人,曾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等职) 宋发富(巴东人,曾任呼和浩特市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 抗战人物类 陈 诚(浙江人,抗战时期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曾驻恩施) 石 瑛(阳新人,抗战时省临时参议会议长) 周苍柏(武昌人,抗战时任省银行行长) 李书诚(潜江人,抗战时省通志馆馆长) 李范一(应城人,抗战时省参议员,支持中共地下党员工作) 李四光(黄冈人,中国地质学家,曾在在鄂西考察第四纪冰川遗迹) 陈友松(京山人,抗战时任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院长) 管泽良(蕲春人,抗战时省立农学院院长) 郭 忏(浙江人,抗战时六战区参谋长、副司令长官) 周 岩(浙江人,抗战时曾任六战区副司令长官) 孙连仲(抗战时曾任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 朱裕壁(宜都人,抗战时省立医学院院长) 严立三(麻城人,抗战时省民政厅厅长、代理省主席) 张难先(沔阳人,抗战时曾任省民政厅厅长) 沈肇年(天门人,抗战时任省临时参议会会长、银行行长) 时代英模类 史代富(恩施人,恩施地区第一个农业合作化组织领办人,全国劳动模范) 满维平(鹤峰人,抗美援
朝战争特等功臣) 周国知(宣恩人,全国基层干部学习的楷模,为民模范)幸坤珍(利川人,女,全国劳动模范) 万述荣(建始人,四、五全国人大代表) 肖栋栋(巴东人,新时代舍己救人英雄) 舒显桂(巴东人,女,省特等劳动模范) 周昌清(老红军,多次被表彰) 文教精英类 樊增祥(恩施人,晚清进士,曾署理两江总督,近代文学家、诗人) 姚勉之(恩施人,民国年间知名画家)田九龄(鹤峰人,田氏诗派鼻祖) 田甘霖、覃美玉(鹤峰人,夫妻俩,容美土司头人,诗人) 覃亚子(恩施人,原恩施师范知名教师) 何远鉴(来凤人,主修《来凤县志》、《施南府志》) 马炳麟、马元凯(利川人,父子俩,著名教育人士) 顾 彩(近代文学家,曾游历容美,著《容美纪游》) 童 昶(明朝将领,曾为施州卫指挥佥事,博学有才) 夏树人(利川人,农业教育成绩卓著) 张仲羲(建始人,参加“公车上书”,续修《施南府志》) 韦君宜(建始人,女,中国当代知名作家) 朱泽煌(巴东人,清华大学教授,土木工程专家) 詹 邈(恩施人,宋代博学鸿词科第一名) 严守升(明末清初文学家,曾应邀撰写《田氏世家》,编写并点评《田氏一家言》)徐玉寿、胡云霞(夫妻俩,南剧演现代戏开创者) 范 梈(恩施人,元代曾任翰林院编修、福建闽海道知事) 李嘉诲(恩施人,原恩施师范校长,恩施教育界知名人士) 刘厚章(恩施高中原校长) 黄世崇(湖南人,曾任利川知县,主持编写多县县志) 张定模(当阳人,曾任利川训导,颇有贤声) 徐大煜(咸丰人,任过黔江知县等,参编过《湖北通志》) 田诗学(来凤人,土家现代诗人) 魏 超(原湖北省汉剧团著名青衣) 闻洪烈(原湖北省汉剧团著名乐师) 孙少楼(原恩施专区京剧团著名演员) 唐先觉(原恩施州歌舞团资深音乐教师)王隆钊(原恩施文化馆干部,著名曲艺创作家)杨芳耀(湖南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被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 邹维琏(江西人,明时戍施,著作题咏甚多) 李陵华(原专署京剧团名武生)谢汉良(原武汉汉剧团演员,后为恩施汉剧业务团团长)周明发(原武汉汉剧团演员,工生行,支援恩施汉剧团)耿玉奎(原恩施专区京剧团著名花脸)周梅艳(女,原恩专京剧团副团长、著名青衣)周叙卿(利川人,世界民歌《龙船调》的整理人)蔡学让(恩施人,恩施市文化馆民间文化创作人)陈航(恩施人,恩施市文联创
作干部,省作协会员,诗人)
篇五:《建始到恩施的客运火车即将开通,30分钟以内即可达到,现正在试营运,试营》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建始的女孩漂亮吗}.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六:《中国民族女歌唱家们》
中国民族女歌唱家们
1,彭丽媛,
山东人,我国培养的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师从著名声乐教授金铁霖,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年歌唱家。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年联合会常委,总政歌舞团第一批“国家一级演员”,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政府津贴”,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现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曾先后三次荣立二、三等功。
我觉得她的歌唱实力至今无人能及,中国民歌的“NO.1”。
《梦圆》
2,宋祖英,湖南人,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研究生班,师从著名声乐教授金铁霖,是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的青年歌唱家之一。现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中国妇联执委、中国文联委员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曾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声乐大赛金奖;“金龙杯”全国歌手大赛专业民族唱法第一名。
我挺喜欢宋祖英的,我觉得她是众多歌唱家中最幸福的,名利双收,最重要的是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望月》
3,张也,湖南人,师从著名声乐教授金铁霖,1988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第三名;全国优秀歌手邀请赛金奖。
张也实力挺强的,京剧出生,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研究生班,但是我不是很喜欢她的声音,总觉得有些尖,不过她为人比较平易近人!
《祖国你好》
4,孙丽英,满族,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一级演员,曾二次荣立二等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毕业,后赴中国音乐学院大专班进修,师从著名声乐教授金铁霖,曾多次在各类声乐大赛中获金奖及戏曲梅花奖、文华大奖、白玉兰奖等,频频在全国各种重大演出和电视文艺晚会上一展歌喉。
孙丽英唱了很多歌曲,但始终还是没有很大的名气,其实形象也挺重要的!
《昭君出塞》
5,雷佳,湖南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师从于邹文琴教授,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2003年参加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获金奖,2003青年歌手大赛专业民族组金奖。
雷佳真的是天生了一副好嗓子,水灵灵的,她的声音真是无可挑剔的,这使她再众多人中脱颖而出,还有就是离不开邹老师的悉心教导,她是民歌新的接班人!我喜欢她! 《芦花》
6,汤灿,湖南人,武汉音乐学院毕业,主修民族声乐,后考入中国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1996年,在第七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的决赛中,获优秀歌手奖。 汤灿出了很多的音乐作品,她的人很漂亮,这个成了她的优势,说到唱歌的实力,我觉得她真的是很一般,民歌坛的前辈或者后起之秀超过她的人很多,但是她依然挺吃香的,这就叫命!呵呵
《祝福祖国》
6,王丽达,湖南人,花鼓戏出生,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金铁霖教授学习民族声乐。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独唱演员。2002年8月(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个人决赛银奖。
王丽达从声音条件上总是比雷佳差那么一点,但是我觉得她比较有灵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挺喜欢她的风格的,通俗唱得也很不错哦!
《给心放个假》
7,吴碧霞,湖南人,抒情花腔女高音、民族和美声双料唱家,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96年获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1997年获“国际青年艺术节”金奖,2000年获第一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和最佳中国作品演唱奖,同年获第八届“西班牙比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2001年获第四届波兰玛纽什科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并同时获得最佳女高音和最受观众欢迎两项特别奖,2002年获第十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还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北京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先后师从邹文琴、金铁霖和郭淑珍教授,获硕士学位。通过多年来系统的声乐训练和对大量声乐作品的学习与探索,加之她过人的天赋和特别的勤奋与刻苦,使她同时掌握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与外国声乐作品两种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方法,并在两类声乐作品演唱中做到游刃有余。
第一次看吴碧霞的音乐会挺震撼的,149厘米竟能发出绝妙的声音,人们说她是“中西合壁”的夜莺,她长得好可爱,不过我不是很喜欢她对待邹老师的方式,她可是邹老师精心
培养了8年的学生啊,哎,别人的事情不便多说!
《葬花吟》
8,哈辉,陕西人,2001年,获首届“金钟奖”全国声乐比赛优秀奖。2002年,获第十届“哈药六”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专业组)三等奖。
《唱起春天的故事》
9,祖海,安徽人,现任于中国歌舞团, 14岁那年,祖海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系,3年后,升入该院声乐本科,并成为声乐名家金铁霖的得意门生。1999年6月获第五届“康佳”杯中国音乐电视大赛“最佳新人”奖。
《我家在中国》
10,吕薇,杭州人,师从于马秋华,海政歌舞团独唱演员、全国青联委员,灵秀的西湖水赋予了她清丽的嗓音、姣好的面容和曼妙的舞姿。1994年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获得民族唱法二等奖。
《中国红》
11,陈思思,江苏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现就职于北京二炮文工团。
12,于文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歌剧系学习,1995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所演唱歌曲"94新生代–《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获得94春节联欢晚会歌舞类节目金奖。
13,李丹阳,重庆人,第二炮兵政治部歌舞团一级演员,中国音协会员,全国第八、九届青联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研究生班毕业,1989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深造,师从金铁霖教授。1991年入伍,1993年获全国首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1996年获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金奖,1997年获全国第五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
14,李晖,河南人,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青年歌手,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研究生班,师从著名声乐专家金铁霖教授。
15,陈莉莉,湖南人,199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师从名师金铁霖教授。2003年,她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新人新作比赛以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中均获得了第一名,并在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中获得银奖。2004年荣获第11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职业组铜奖。现任职于北京歌剧舞剧院。
陈莉莉条件不错,人经过修饰也很漂亮,但是总觉得她唱歌的时候很做作,声音有些是做出来的!
《山里女人喊太阳》
16,谭晶,山西人,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谭晶于98年7月31日赴哈萨克斯坦,代表中国参加了第九届"亚洲之声"国际流行音乐比赛,并以一曲《唐古拉》在与17个国家参赛选手的角逐中摘取银奖桂冠。17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本科生,师从朱以为副教授,主攻民族声乐。
17,黄晶晶,广东人,2002年以优异成绩考人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师从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及优秀教师刘畅老师。2004年7月代表学校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荣获荧屏奖。
黄晶晶现在还是中国音乐学院在校学生,但是我觉得她十分有潜力,以后一定会红的!
18,刘一祯,湖南人。毕业于湖南省师范大学音乐系,2001年以优异的杉既肟站尾扛栉柰牛H味莱菰薄H娲蟮氐闹恿樨剐愀肆跻混跽飧鱿婷米有忝赖娜菝埠颓辶恋母韬恚宦躺淖纤嗄赂盟辛司说娘oL恰?002年,在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比赛中,获湖南赛区金奖。
19,陈春茸,从建始走出去的国家二级演员。现任武钢文工团独唱演员。1991年6月,从华中师范大学阎国宜教授学习民族声乐至今。1999年全国第九届“孔雀奖”少数民族歌手大赛三等奖。2004年5月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非职业组民族唱法银奖。 《海》{建始的女孩漂亮吗}.
20,黄华丽,郑州人,从小便在作为京剧演员的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打好了良好的唱功基础。大学毕业后不久黄华丽到进了总政歌剧团,黄华丽在音乐表演上是国内少有的多面手,是真正的实力派演员,不仅外国歌剧咏叹调,她唱起来驾轻就熟,就是唱京剧,她也是一把好手,2002年,黄华丽考取了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教授。 1994年荣获第六届“通业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歌唱法三等奖,2000年荣获第九届“步步高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银奖,并荣获政府大奖。
21,谌蓉,湖南人,海政歌舞团独唱演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多次得到中国音乐学院金铁林教授的指导,曾获2002年歌唱西部大开发“罗平杯”歌曲大赛歌手比赛特等奖。
22,吴娜,辽宁人,199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2000年她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参加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夺得团体第一名。在广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中,总政歌舞团选送的声乐选手吴娜一举夺得金奖,她可说是一名“久经考验”的歌手,尤其对于“金钟奖”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她曾连续三年参加金钟奖的比赛,其中2003年获铜奖,2004年拿到银奖,呵呵,喜欢她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就是胜利!真不愧是实力唱将!
23,方琼, 方琼的歌声清纯甜润亮丽,音域宽广,富有表现力。她不但善于演唱中国民歌和艺术歌曲,而且能把美声唱法与中国的民族风格融为一体。是一位优秀歌唱家。她自幼喜好音乐。1982年拜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金铁林为师。1984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先后师从王秀云、郑惆、周小燕专攻声乐。毕业后,曾在上海乐团、上海歌剧院担任独唱演员,2001年起,方琼任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声乐系民族声乐教研室主任。
24,麦穗,辽宁人。1993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作曲和钢琴,后转入声乐学科,1996年考入沈阳军区话剧团,1998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为战友歌舞团独唱演员。
2002年夺得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金奖。
《老公真的不容易》
25,胡雁,杭州人,1985年考入杭州师范学院音乐系,随后成为杭歌的一名歌唱演员。1994年,胡雁考入了东方歌舞团。她不断学习,探索美声唱法和中国戏曲音乐的演唱方法,胡雁的嗓音清脆明亮,表演质朴细腻,在演唱和表演形式上形成了美声、通俗融为一体的风格,使音色有更多的变化,在唱法上更具艺术性,更加大众化,也更有个性。1994年获全国第六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美声组第三名;享有“中国的莎拉.布莱曼”之称。
26,严当当,广西人,1994年以文化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随后被保送至中国音乐学院;2001年,成绩优秀的严当当被特招进了空政文工团,成为骨干独唱演员。2004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歌手大奖赛“优秀歌手”称号。
27,刘玮,山东人,1998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先后获得“雷剑杯”军旅歌曲大赛十佳新人奖、“西部之春”声乐大赛一等奖等十多项歌唱大奖,被誉为“飞向大海的夜莺”。
28,李琼,湖北人,1999年她以成名曲《山路十八弯》荣获央视春节晚会“我最喜爱的节目”评选二等奖。用火红这个词形容李琼最合适,无论是她的嗓音、台风还是性格,都可以跟火红联系、挂接起来。当年凭春节晚会上一曲《山路十八弯》火速窜红的她,沉寂两年多之后,重新发力又有了新的“增长点”,她第一次将中国山歌与中国山水画联姻在一起,要用久违的泉水一样清纯的嗓音,以全新感觉给歌坛带来一席“山歌大餐”。
29,邓蓉,江西人,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2002年获武警部队“二等功”勋章。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届“哈药六”杯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以她婉转优柔的嗓音,纯属的演唱技巧,真挚的情感,将民歌演绎出自己的特色,征服了在场的评委和观众,获业余组民族唱法银奖。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文工团独唱演员。
30,梦鸽,湖北人,曾先后毕业于中央社会音乐学院歌剧系,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于邹文琴教授;1992年进入总政歌舞团。1995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民族声乐硕士学位。在全国、全军的重大赛事中,多次获得大奖。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听众最喜爱的优秀歌手第一名。
31,马一鸣,1993年她以东北三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附中,1996年又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教授金铁霖,2000年她凭借扎实的功底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
32,巴桑,西藏军区文工团歌唱演员,是近年升起在青藏高原的一颗新星。从上面的歌声中,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她那得天独厚的自然音色,音域宽广、悠扬婉转、高亢激昂,如同山泉流泻,浑然天成,受到国内音乐界的普遍关注,在西藏,说到巴桑,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人们把她与西藏最著名的歌唱家才旦卓玛相媲美,称她为“小才旦卓玛”。
33.李谷一,1961年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院舞蹈专修科。2000年7月毕业中央党校导师制研究生班。1961年至1974年,逐步成为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主要演员,主演《补锅》
篇七:《恩施市情》
《龙船调》引出 龙船水乡——交通闭塞——土司制度——城市概况——巴文化——重点介绍土家族的民俗风情(节庆、婚丧、建筑、服饰、饮食)——补充资料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我是您此行的导游~~~,您叫我小~就可以了,非常高兴能为您服务!
“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大家对这首歌肯定都很熟悉,对了《龙船调》,在80年代它被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相信大家第一次对恩施的知晓也是来源于这首歌。一首《龙船调》唱出了土家族的田园美景、龙船水乡的特色,诉说着古朴的土家风情。让世人们发现了清江源头一个美丽神秘的地方—恩施州。1999年,湖北电视台专程到利川为《龙船调》拍摄MTV,更是把恩施推向了全国。
过去人们常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以前要走进恩施非常困难,走318国道从宜昌进恩施都要走7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09年沪蓉西高速宜恩段通车也得4个多小时,而且选择汽车非常辛苦,但是在2010年12月23日,宜(昌)万(州)铁路正式建成通车,从武汉出发的火车夕发朝至,非常方便。各位朋友这一路过来是不是方便很多呢?睡一觉就到了。从此巴蜀美景遮不住,火车已过万重山。这一百年梦想已经实现,今天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发现恩施,走进恩施,去感受她别具特色的美。
因为这里千年来被崇山峻岭所包围,所以恩施州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得以保存完好,闭塞的交通阻隔了它与世人的相见,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闭塞的状态,但是有失必有得,在这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恩施的奇山异水。大巴山、巫山、武陵山的余脉在这里融合,造就了恩施多特质的山脉文化。大山孕育了神奇美丽的清江,在土家族的母亲河上,远古有清江放排,如今有清江闯滩,都流淌着漂流神话。而有着“地质博物馆”、“鄂西林海”的恩施也有着纵多的旅游资源。
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的恩施大峡谷,全长108公里。内有世界上最秀美的地缝和最长的暗河,有最壮美的万里绝壁画廊,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美不胜收。
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旅游洞穴”的腾龙洞风景区,集山、水、洞、林于一体。容积总量世界第一。洞中景观千姿百态,卧龙吞江,气势磅礴。
发源于神龙架原始森林的神龙溪,全长60公里,有“一里三湾,湾湾见滩”之说。神龙溪还保留着古老神秘的纤夫文化。
位于咸丰县境内的坪坝营原始生态旅游区是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旅游风景区,154万平方公里内有万年古树群落、千年藤蔓、奇异古怪的生物群等,罕见的穿洞群落、幽深的峡谷急流、别致的溪流飞瀑以及宜人的高山气候、古朴的土苗风情,都让游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恩施清江画廊和野三河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有国内独一无二的水布垭大坝,他被评为“中国面板坝建设领先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工程”。这里有距今
195万年至215万年的“建始人”遗址。有古朴神秘的巴人发祥地武落钟离山。
除之外在恩施市区里,还保存了一座目前国内最完整的土家土司王城。说到土司制度啊,他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其实质就是“以土官治土民”。 也就是说中央王朝册封当地少数民族中有威望的首领为职官,划其疆界,使其世领其土,世有其民。土司王掌握的生杀大权、称雄一方,实际上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其地位采用世代相袭以保持独家统治特权。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13年(1736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朝,前后达450余年。其管辖地区包括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统治者当时在恩施推行的土司制度,是为了“以夷制夷”。恩施地区土司制度存在数百年之久,虽比封建制度落后,但在历史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明末清初,土司制度已成为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和封建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严重障碍,改革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明末已有意识地采取措施逐步废除土司制度,设置流官,清朝土家族地区沿袭数百年的土司制度最终被废止,新的流官制度随之建立。
恩施这片土地上如今仍有丰富的土司文化遗存,主要有墓葬、遗址和文物等。如久负盛名的唐崖土司皇城、容美土司保留下来的万人洞、九峰桥、百顺桥等。在这众多的土司遗存中,唐崖土司皇城遗址是目前全国土司历史文化古迹中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之一。该遗址依山傍水,气势恢弘,其占地面积1500余亩,拥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共历经了三朝四百余年。明天启年间朝廷赐建的“荆南雄镇、楚蜀屏翰”的牌坊位于土司城中央,它将恩施州民族历史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的车子正行驶在~~~去景点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就让我们一起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恩施的相关情况:
1983年8月19日恩施建州,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是我国中西两个经济带的结合部。世界第二大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穿越恩施州,湖北境内长江第二大支流、土家人的母亲河清江穿山走谷八百里,两江相汇,构成了2.4万平方公里辖区面积,人口约394万。辖恩施、利川两个县级市和巴东、来凤、咸丰、建始、鹤峰、宣恩6个县,自治州首府为恩施市。
恩施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对恩施天气最好的诠释。境内年均气温16.2℃,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恩施被誉为华中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 被称为“动植物黄金分割线”的北纬
30度穿越恩施州腹地,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世界上各种动植物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生存和栖息的场所,秦岭和大巴山的阻隔,使这一区域免遭第四纪冰川的洗劫,成为动植物的“避难所”。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40余种植物和77种动物属于国家级珍稀保护动植物。
恩施州是一个物产富饶的地方。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等美誉。全州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00万千瓦,可开发量近500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400多万千瓦,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鄂西大铁矿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已探明储量13亿吨,预测储量达40亿吨。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500亿立方米,预测资源量1.5万亿立方米。恩施州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硒矿床,有“世界硒都”之称。{建始的女孩漂亮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过这个名字我们就知道他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并且以土家族和苗族人居多,在这里呢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其中土家族、苗族约约占52.5%。29个民族团结和睦,习俗相互影响,文化相互交融,发展互相促进,共同组成了一个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族”。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这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就拿土家族来说吧,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