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个人总结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观后感
观看了前面几集,觉得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阶段真的很不容易。这是经历了多少伟大前人的努力与鲜血得来的。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个年代真的很幸福,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铭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以更好地生活。
我觉得空想社会主义确实很美好。在空想社会主义中,人们都参加劳动,按需分配,人们也不会多拿,一切井然有序,人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确实很值得向往。不过现实是残酷的。现实不是这样简单的。这也是这种制度不存在于当今社会的原因。
莫尔引发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尚处于原始公社阶段的美洲印第安人那种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的情景,正是他的向往。莫尔相信自己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奥秘: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的私有制度。私有制度是万恶的根源。然而私有制度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正是因为有了私有制,才有了社会的不断发展,才会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才能解放生产力。正如西方社会所推崇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事物都有两面性,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私有制的正面作用是大于负面作用的。
观看这部片子,在观看过程中,我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思绪万千。我感受到的是历史的沉重感与历史的无奈。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历史,正面历史。
继而我观看了第41集《百年团聚》,体验了香港澳门回归时所遇到的困难与人民的欢呼。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刻,至此英国终于结束了在香港的殖民统治,葡萄牙也结束了在澳门的殖民统治,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正如江泽民对这些曲折的预料:“英国原来是个殖民国家,现在要他们从香港退出来,他们愿意吗?不愿意。香港是英国曾经取得的
一块肥肉,要他们从口中吐出来,他们愿意吗?不愿意。所以,他们就千方百计对香港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回归祖国制造种种障碍。英国的当权者,不管是哪一个政党,在这一点上利益是一致的。”英国在香港回归上制造了种种困难,但中国政府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是不会让步的,这也是香港顺利回归的有力保障。与香港回归中经历的波折不同,澳门的回归相对平静。在澳门问题上的良好合作,促进了中葡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在观看过程中,心里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只有一个国家强盛了,才能对外争取主权,对内获得人民幸福生活。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在外交的过程中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英国为了他们本国的利益而在香港回归问题上设置障碍也就无可厚非了。
观看了第45集《和谐旋律》。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和谐。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党和政府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此我深有体会。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比较穷,生活条件不好。学杂费也是家里比较大的负担。记得从小学5年级就开始实行农村地区免除学杂费了,当时家里真的轻松不少,也觉得这项政策真正体现了对农村地区
的照顾。到了高中,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还有了生活补贴。于是我们早餐都有了补贴。这项新的政策被人们称作“两免一补”。一项好政策就是一片阳光。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两免一补”的阳光带来的是公平,是温暖,是幸福,更是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帮助我度过了比较艰难的 时光。
然后我观看了第46集——《文化强国》。正如主持人所说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也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我们要从一个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是一国的灵魂,也是一国的支柱产业。中国文化事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然而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最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是身边的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
馆纷纷免费开放。这让学生有更多的热情去参观那些文化纪念馆,也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历史是需要铭记的。我们要通过历史来看清前进的方向,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不重蹈覆辙。每个人都需要正视历史,了解历史,并从中吸取属于自己的正能量,这才是我们观看历史剧的最重要的意义。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道国家发展到现在是多么不容易。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不忘历史,以后为国家发展做出一些贡献,积极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二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红色的旗帜再一次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地飘扬,上次的红色浪潮是很久以前的抗日示威游行,现在看来那只不过是象征中新政权的一个点缀而已,一个强有力的前奏。
我们更像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参与到这样一场媒体的盛宴,大众的狂欢。“中国梦”“反腐倡廉”的口号充斥在各种校园活动、网络媒体、政府报告当中,我们学生用着稚嫩的官腔一遍遍去讲述十八大的精神成果、学习心得,展板、海报也被红色浪潮所遮盖。之后我们中的大多数又将继续投入到就业、考硕考博的道路当中,展板海报也将为下一次的精神成果,学习心得做准备,一波又一波,我们就像这红色浪潮中的工厂流水线,原料、组装、加工、销售。当时光流逝,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们又能留下什么?
五月二十二日,解放日报刊载的一篇名为《中国梦的自信在哪里》的评论文章。该文受到网友的尖锐嘲讽,一时间板砖齐飞。引起巨大争议的是文章的其中一句话:“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所谓“宇宙真理”,在文章中所指的就是社会主义。那么,笔者不禁发问,社会主义真的是宇宙真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按理说,对于从小浸淫于社会主义教育的中国人来说,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事情。但你若真的去问身边人,就会发现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尽人意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对于熟悉的东西,我们总是以为
很了解,但恰恰因为这种习以为常,使得我们很少将其放置在视线内进行认真的审视。二是长久以来,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充满着主观的、“田园诗”般的想法,空洞无物。正是这种缺乏真实内涵的定义,使得人们可以对社会主义进行各种解释,不夸张地说,社会主义变成了一个筐,什么好东西都可以往里装。
对于一个社科概念的定义往往有分歧的,但有说服力的定义必然是扎根人最密切和最基本的特征,有着严密的逻辑论证和理论支撑。西班牙的经济学家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在《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与企业家才能》一书中,雄辩地提出了对社会主义的定义:“社会主义是任何对人的自由行动进行制度性限制或侵犯的制度”。在他看来,尽管历史上社会主义曾以不同面貌或形式出现过,但它们本质的特征是相同的,即对任何人类行为的自由发挥施以限制或侵犯。“普通人、政治家与科学家往往会认为社会主义是合理的,具有改善社会的功能,实现某些被认为是好的目的和目标”,但在德索托眼里,这是一种思想谬误。
父辈的旗帜
十八大召开前一天,中共常委热门人选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免职,为十八大权力争斗划上了顿号,扫清了障碍,使十八大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民生上。从几十年前的伟人政治再到威权政治逐步平稳的迈向了现在的常人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领导层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从“太子党”“团派”到“上海帮”,民众总是热衷于以江湖的方式去猜
测上层的权力纷争,领导层的换届似乎成了民众更为感兴趣的饭后谈资,从民生角度出发的生态文明建设反而成了不同利益群体判断政策导向的关注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句“百家争鸣”让人片面地联想到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报导党外人士对党政各方面工作的批评的指示》,紧接着就是“反右运动”,55万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被划分为“右派”。再往后,苏联赫鲁晓夫在共产国际大会上公开指责逝世不久的斯大林的独裁统治、专政错误,毛泽东这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既是送给斯大林和苏联,也是送给他本人和中国的。如果说无产阶级一党专政是正确的,那么现如今八千万党员的一党专政还是无产阶级政党吗?很多民众指责执政党的种种错误,其实,拥有八千万党员政党出现的问题本身也就是民众的问题。
回溯到2012年初,王立军事件,从“休假式治疗”到叛逃美领事馆,时间脉络在网络上清晰的展现出来,从“维基百科”到“翻墙软件”,民众了解事件的渠道越来越多,再加上领导层的正面回应,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进步,从这种大形势下看微博“关键词搜索屏蔽”,更多是将舆论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的一种手段,并无大错。再看“宁波”“什邡”等等群体事件,“7.23事故”到“雅安地震”,政府已逐渐增大信息透明度,再到贾樟柯电影《天注定》过审,好莱坞电影《被解放的姜戈》公开上映,文化建设确实在前进。
关于如何定义社会主义,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关于什么
是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共识的:比方说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财富重新分配、去市场化、去私有化、公立免费医疗、公立免费教育,等等。如今在欧洲很多国家大行其道的“民主社会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
现在到了正题,社会主义好在哪?或者说它的优越性在哪?先进性在哪?
在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第一次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形态的设想,在这个社会中,人不是为钱活着的!它试图从根本上挑战人类逐利的本性,并且从精神上将人类和动物区分开来。
如果说现代社会和政治理论普遍认为能够实现“自由”和“平等”的制度就是更优越的社会制度,那么其他社会理论不断探寻的都是人与人之间如何自由平等,但整个人类其实都被物质和资本所束缚,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设想,在这一设想中,人类最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物质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更完整的自由。
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设想中,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无条件地平等享有生存、教育、医疗等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实现由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进行支持,你无须因为经济问题而担心无法实现这些做人的基本权利。之前提到的在欧洲盛行的“民主社会主义”也正是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至于满足了这些之后怎么办?那可以再商量。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不同的道路和分歧。
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先驱们,他们有时候走得太远,有时候走的太偏
了。在人类对社会主义设想进行实践的历史中犯了很多错误,走了很多弯路,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目前并不存在,但不能因为不存在,不能因为没有操作好,就否定这个设想本身的价值。事实上在很多国度,有很多人在为了实践这一设想而尝试并奋斗,我向他们致敬。
可惜的是,人们活到今天,还想不明白这个道理:人不是为钱活着的。社会主义尝试的诸多失败,往往也是因为人类走不出这个怪圈吧。
在中国,一提到社会主义,很多人都表现出深仇大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中国并且对中国的制度不满。相反,在美国以外(我一定要强调美国以外)的西方社会,包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些西方社会,社会主义是否更好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我认识相当多的学者都明确表示支持社会主义,反而在中国我却很少碰到有人声称自己支持社会主义的。
浪潮的旁观者
我们时常抱怨就业形势难,教育体制古板,殊不知,答案就在其中。出于国情,大学生自治这样的深入民主化议题未提及,我们能做什么?我们需要表达自己的声音,不是为了顺应主流的价值观、不是为了现实的压力、不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从1919年到1989年,大学生都是促进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不管是作为政治工具还是反抗强权,历史总是选择性的遗忘某些事情,而我们理应保持求知的欲望和敢于质疑敢于面对强权的果断与坚持。我们持之以恒学习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个人的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
第三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机电-侯
这学期很荣幸能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门课程,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了,经历了很多,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感悟了很多,在老师每一节课的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我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及世界的历史,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我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我们读了马克思的著作,重新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了解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时间是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30—40年代,其影响几乎遍及欧洲,并达于美洲。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撰写了一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 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由此莫尔而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体系中特别是在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未来社会构建模式中,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
到了19世纪30、40年代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并使之与国际工人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得以在工人阶级中迅速传播,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逐步走向衰落。
我国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它是由我国的历史决定的。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失败,以及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篡夺等,
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正当我国处在找不到出路的时刻,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渐主导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前进方向有着清楚阐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了走向社会主义,第一步是实行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一向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号召,鼓舞着广大人民。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以消灭中国共产党为目的的内战,结果在内战中彻底失败。这个结局,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决定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组也集体观看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一集的开场词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现在,把握未来;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经历这么多的崎岖坎坷,由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一步一步走向国家独立,民族富强,我的心中充满了历史责任感,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它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在以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一定会牢记历史的教训,明确自己的目标,把个人目标与国家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篇、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世纪之交,回首百年,社会主义的诞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她极大地推动和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在这500年中,社会主义并非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形态,不断适应世界环境和局势的变化,不断在不同的国家展现出不同的特色。
《正道沧桑》每集按照“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论断”的形式,基于史实,通过主持人讲述、视频短片、权威专家访谈三种样式,集权威性、思想性、观赏性于一体,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带故事,用故事带道理,真实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探索、实践;客观地述说,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同时,也带着受众以今天的观点来理解500年,力争对500年社会主义进行生动而准确的诠释。
看了“社会主义500年”感触很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以后,中国仍然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屹立于世界,且成为近几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振兴的新起点。她坚定世界了各国众多人士的社会主义信念和信心,相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她为世界人民,尤其是为第三世界人民树立了社会主义的实际榜样,吸引、促进他们奋起走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社会主义道路;她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实践经验;她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实力,扩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她在政治上、道义上给予世界社会主义以支持和援助;她使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拓宽了世界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
突破传统的历史,突破传统的现在与未来。社会主义的500年是人类挣脱缰绳的500年,是人类解放的500年,是人类发展史重要的500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社会主义,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社会主义,面对发展了的实践。只有运用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才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沧海桑田、沧桑巨变、正道沧桑。500年,社会主义历史500年,怎的如此震撼人心! 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各种错误思潮、谬论、谣言斗争的历史。我们坚信,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像燧石,敲击它越厉害,它发出的光就越辉煌!
第五篇、社会主义五百年观后感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观后感
姓名:刘志东
学号:2012031104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了解和观看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这部大型电视系列片。它通过还原历史、情景再现,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及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必然,展望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以无可辩驳的大量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于水火,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推动中国发展前进。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社会主义信仰者们为实现这一追求从未停止过努力:乌托邦的空想社会主义、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开始了推翻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尝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俄国的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一步步从空想迈向现实,在世界上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波浪,在一步步地改变着许多人的思想,进而一步步地改变着这个世界。
而中国这个屹立在东方的数千年的文明古国,却自鸦片战争以后,经历了由战败、屈辱和无数苦难构成的历史。西方列强用大炮和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一次次战争的失败让中国丧失了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阶层不断起来奋勇抗争,太平天国、义和团的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些阶层的积极抗争最后都失败了,而这时,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择点。
五四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让许多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接触到了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并让这个概念深入人心。在这个大背景下,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核心的党的领导人开始进行共产主义的宣传,之后又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为核心带领着广大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夺得了一个有一个的胜利,中国人民推翻了 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翻身做了主人。
但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也不可能仅仅以独立作为终点。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反革命利用了领导人的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让革命的过程变得更为崎岖了。
可是中国人是不会这么容易就低头不进的,在众人的努力下,开始了新一轮的革命。邓小平的复出让革命的局势渐渐地变得明朗起来,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一系列命题,引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藩篱,拨开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思想迷雾,把人们从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加快了改革开放的酝酿过程。
然后,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我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么它就没有活力了,也不再有生机,所以思想解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三中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专属名词,一提起它,人们就想起了1978年的那个冬天,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关于拨乱反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讨论。
思想的解放为经济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在万里的领导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将人民公社制度改成大包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领导人的不断出访外国眼界渐渐扩大,合资企业、特区等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企业形式和优惠地区也都相继出现。解决了市场经济体制姓资姓社的问题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渐地走上了正轨。
一代又一代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者将我国的社会实践同共产主义理论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极大的丰富了党的理论,
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问题。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让很多人觉得安逸了。但对于一个曾经为世界文明和人类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民族来说,还有什么比曾经的家国沦丧和文明衰败更让人感到屈辱和心碎的呢?正因如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苦苦追寻的梦想。革命先烈流过的血、流过的汗、流过的泪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另一部分则是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前者已经花费了近一百年的时间,而实现后者的重担就压在了我们的身上,我们希望可以在我们的努力下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步伐。
有些普通的词汇因为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历史意义。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和政治局常委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了“中国梦”一次,从此它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中国几代人奋斗的梦想。
飞天梦、潜海梦、奥运梦、航母梦一个一个的实现,给了中国人民极大的信心,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士气。2010年中国以迅猛的势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伟大复兴繁荣富强的轮廓渐渐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清晰起来。
我觉得,我们离这个目标真的近了,或许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我们的中国梦,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这种关键时候,我们更加不能放松,因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导致了每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多样化,经济多样化,文化多样化,如何在多样化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将成为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我们要花大力气研究的新问题。
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学习了先进科学知识的人才,更应当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珍惜现有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是我们当前作为学生最应当做的事情。然后才能在社会上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时刻准备着,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绝不可小看我们肩上承担的责任,绝不能忘记我们心中的梦想,绝对要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未来的路途漫漫长远,回顾历史,重温社会主义这500年,才能给我们更多的动力和勇气,我们需要这份力量以史为鉴,赢得未来。
第六篇、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一)
20**年5月6日起,北京卫视、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开始播出《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50集电视系列片。理论、历史、现实,巨大的冲击力,令人在观看之后不由自主地产生许多感想。
感想一:通过大众传媒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有利于实现强势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通过传媒手段,向广大群众传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之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从而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所谓大众传媒载体,一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渠道(报纸、书籍、 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二是指使用媒介工具、手段的专事传播的机构,诸如报社、通讯社、出版社、广播电台 、影视制作单位、互联网站等等。当下,我们正处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媒体呈现媒体融合态势。通过大众传媒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有利于实现强势传播。
以电视为例,自20**年以来,中国各城市观众每日收看电视的时间长度基本维持在3小时以内。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播放视频内容的终端范围扩大,传统电视观众被分流。尽管如此,2011年观众每日收看电视的时间长度是166分钟,20**年,达到169分钟。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从观众规模来看,20**年平均每天有74.5%的人收看电视,20**年每天有68.4%的观众收看电视。20**年每个电视忠实观众每日收看电视236分钟,20**年观众每日收看电视247分钟。收视量在增长。晚间收视高峰为19:00-22:00。其中央视在19:00—20:00收视最突出,省级卫视则在20:00—24:00。
再观网络。2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至20**年12月底,中国网民人数为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42.1%,手机网民4.2亿。
50集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于5月上旬至7月中旬在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19:50、北京卫视22:15播出(期间周一至周五每天播出1集,每集15分钟),与此同时,在传播上,制作全媒体内容,形成系列化多样化载体,宣讲家网、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优酷网等网络媒体同步播放,此种媒体融合态势的播出,有助于强势传播,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感想二:平台资源与社会资源相嫁接是成功的关键。《正道沧桑》由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讲师团、北京电视台联合首都社科理论界权威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创作,吸纳了全国近百位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在片中为观众解疑释惑。该片由专家学者写理论、编辑记者写>故事,仅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将一部跨度500年,
展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的电视系列片搬上了屏幕,与广大观众见了面,这是传播机构的平台资源与社会资源相嫁接的结果,是成功的关键。纵观如今许多成功的省级卫视,多是采取了或与国外机构合作、或与企业合作,电视与网站合作、宽频、移动——三频融合,互相借力,实现共赢。平台资源相互嫁接,创作更多更好的令广大受众满意的作品,可以说大有作为。
感想三:内容与形式统一达成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方式。从内容上讲,这部电视系列片讲述的是社会主义思想史,讲述的是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讲的是社会主义500年的艰辛探索和发展实践。突出了道路的抉择。同时,以事实为根据,充分说明我们今天的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唯一正确的道路。可以说,《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进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也是“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又采用了不同以往电视片的形式,而是采用“具象化”和“词条式”的表达方式,具象化讲故事,突出故事性与知识性,通过讲述一个核心人物的一个完整故事,集中说清一个理论观点。这也是《正道沧桑》容易被受众接受的重要原因。
大众传播的功能分主要功能和次功能,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次功能为娱乐性和功能性。电视观众是娱乐内容的消费者。今日中国,高雅精英文学和大众消费文化共生存。传媒政治具有六大特征:科技政治特征、文化政治特征、公共政治特征、软政治特征、多元大众主体政治的特征、国际性政治的特征。受众对节目内容、节目形态等方面提高了心理期待。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讲好故事,推动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正道沧桑》是一个很好地创新。
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故事,要尊重事实。新闻传播在近代中国一落地生根开花就突出了宣传教育性。但是长期以来的单向性,使之效果较差。当下的新闻传播更注重遵循传播规律。新闻报道最讲究的是:“用事实说话”。这分两个层次。一必须是事实,这是基本要求;只能是事实,不直接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二是指报道者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但只能通过事实来体现。根据社会>心理学和新闻心理学的理论,外界对一个人的态度上的影响可以通过说服、感染和暗示来产生。在许多情况下,感染和暗示比说服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感染和暗示是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进行。通过大量的事实来感染受众,通过对事实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来暗示某种意图和倾向,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正道沧桑》就体现了这样一种选择。它每集按照“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论断”的形式,基于史实,通过主持人讲述、视频短片、权威专家访谈三种样式,集权威性、思想性、观赏性于一体,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带故事,用故事带道理,真实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探索、实践;客观地述说,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同时,也带着受众以今天的观点来理解500年,力争对500年社会主义进行生动而准确的诠释。
总之,推动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系列片是一个很好地创新。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方式。
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二)
近日,《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 年》在电视上开播。为响应党支部的号召,我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积极收看了该片。这部电视剧是一部全面生动、深入浅出地帮助观众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大型电视系列片。它较好地把社会主义500 年各个阶段重大事件、主要人物,用生动的画面、多彩的背景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看完之后,我的感触颇多,下面具体谈谈我收看该片得到的一点感悟。
这部电视剧以500 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分为六大部分,突出道路与抉择。按照“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论断”的形式,通过讲述一个核心人物的一个完整故事,用词条式的表达方法集中说清一个理论观点。该片基于史实,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带故事、用故事带道理,真实展现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探索、实践;并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珍贵镜头,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诠释。
自1516 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算起,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 年的历史。500 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真正擎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两位先导便是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人开始为他们的伟大的理想而奋斗。中国人民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
在这短短的几百年间,社会主义从一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人们对美好>幸福的渴盼和期望中终于来临,他的出现给世界的发展带来了一种莫大的影响,它使整个世界发展的面貌焕然一新,给人类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希望。社会主义必将取得成功,迎来新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要求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不断增强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该片以大量无可辩驳的鲜活史实,雄辩地说明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人类前进方向;并有力地批驳了各种泼向社会主义的污水。该片是理直气壮的辩诬之作,大义凛然的正名之作,用事实说话的拨乱反正之作。实现当前“中国梦”就要求我们,不能躺在一时的功劳簿上裹足不前,而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人民的梦”。
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三)
50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在北京卫视和北京新闻频道热播,随着电视的热播,网上对该片的评论也是热火朝天。以史为鉴,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实践,气势磅礴跌宕起伏。
印象深刻的是,系列片第六集《哲人转身》讲述年轻的马克思、恩格斯不懈追求中“转身”创建科学社会主义,从而深刻改变人类思考方式和生活。那么,影响科学社会主义发轫的是怎样一种“转身”呢?
这是一个华丽的生活“转身”。富裕律师家庭出生的马克思和出身纺织实业家族的恩格斯,放弃了富裕、有前途的社会地位,主动到工人阶层和穷苦民众中去,体味悲惨生活,鞭笞资本血腥。他们走的这条红色之路,比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坚实,也与之前的生活决裂得更彻底。他们追寻真理的脚步,没有在物质和名誉面前停留。历史由此少了两位知名的律师和能干的实业家,却多了一对并肩而行的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和领袖。
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年代,社会精英普遍惊叹于生产飞速发展和财富的惊人积累。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却超越了时代和出身的局限。他们关注劳动者的贫苦,关注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公,尖锐地指出“资本每个毛孔都带着血”。20余岁的他们从“转身”的那一刻起,就站在了历史的前列,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战斗历程。
如今,马克思、恩格斯为之“转身”前行的理论,在中国人不懈追求中开花抽穗,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步成为现实。回望年轻的马克思、恩格斯追逐梦想而坚定“转身”奔向真知的历史,更能激励中国年轻人接力奋斗追寻“中国梦”。
第七篇、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系列片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全面展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其思想理论的核心和目的都是想要通过一种制度构建来建设人类的美好社会,使人类走上幸福之路。而这样一种能够使人类走上幸福之路的制度和社会模式就是社会主义。先贤们的经验与实践,全世界致力于人类进步与幸福的人们的探索与发现无不证明,人类未来的幸福之路在于社会主义。
《正道沧桑—— 社会主义500年》的震撼人心在于以史诗般的厚重道出了正道沧桑。在内容上,本片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共50集,分为六大部分,突出道路与抉择。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共5集,分别讲述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谱写的空想“悲歌”;第二阶 段用7集篇幅,集中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启拓荒之路;第三阶段讲述列宁如何缔造、捍卫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四阶段反映苏 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与教训,这两个阶段共用14集篇幅;第五阶段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卷;第六阶段展现了在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的两个阶段共用24集篇幅。本片共50集,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及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必然,展望社会主义的美好。以无可辩驳的大量史实,点明了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乌托邦的空想社会主义、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开始了推翻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尝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俄国的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一步步从空想迈向现实,在世界上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波浪,在一步步地改变着许多人的思想,进而一步步地改变着这个世界。
从“乌托邦”这个空想的海岛及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到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列宁如何缔造、捍卫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与教训,《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系列片已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弥足珍贵。从康梁变法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到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成千上万的仁人志士为了心目中的“正道”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最终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只是为了把中华民族带向一个更加繁荣富强、更加民主团结的康庄大道,怎不令人由衷感叹?我们更能看得出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阐释的“中国梦”,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历史任务和中国道路,其实质就是要把《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的“太阳城”变成现实。先贤们幻想的幸福社会,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而今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观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
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片中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然而在十月革命胜利74年之后,就在俄罗斯原来升起镰刀铁锤图案旗帜的那块土地上,苏联共产党却丢失了执政权,社会主义的旗帜在1991年的12月31日,又黯然飘落了。于是不少人提出疑问:这样悲哀的结局,是不是证明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不行了?有人甚至坦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白白浪费了七十多年时间!”他们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长段历史,完全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 究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历史上发生的这种曲折?十月革命开创
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是功是祸?对于今天这类困惑人们的问题,列宁其实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年8月20日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就作出了回答。他说:“伟大的俄国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历史活动并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一帆风顺,各国无产者必须一下子就采取联合行动,事先必须保证不会遭到失败,革命的道路必须宽阔、畅通、笔直,在走向胜利的途中根本不必承受极其重大的牺牲,不必‘困守在被包围的要塞里’,或者穿行最窄狭、最难走、最曲折和最危险的山间小道,谁认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谁就不是革命者”。 邓小平同志在苏东剧变后不久即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里有这回事!” 苏联的红旗倒下了,但今天中国特色有社会主义旗帜飘入云霄,给全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这个事实,为邓小平同志的预言作出了最令人信服的证明。 一代又一代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者将我国的社会实践同共产主义理论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极大的丰富了党的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问题。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让很多人觉得安逸了。但对于一个曾经为世界文明和人类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民族来说,还有什么比曾经的家国沦丧和文明衰败更让人感到屈辱和心碎的呢?正因如
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苦苦追寻的梦想。革命先烈流过的血、流过的汗、流过的泪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另一部分则是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前者已经花费了近一百年的时间,而实现后者的重担就压在了我们的身上,我们希望可以在我们的努力下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步伐。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发展,我们迎来了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各种“两难”问题明显增多,给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正道沧桑》凝聚起来的民族复兴“正能量”给力下,只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不懈走下去,必能迎来“中国梦”梦圆的那一天。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用丰富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崇高的理想是引导人类社会前进的火把。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希望;没有理想,就没有追求,没有动力。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各种错误思潮、谬论、谣言斗争的历史。我们坚信,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像燧石,敲击它越厉害,它发出的光就越辉煌!500年的探索与实践,致力于人类幸福之业的社会主义者们从未停下脚步,也绝不会停下脚步!朝着人类幸福的方向,我们永远斗志昂扬!
2012073215 蒋嘉禾
第八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50集全部解说词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
剧集目录
2013-05-06(第01集)主题:乌托邦岛
2013-05-07(第02集)主题:太阳之城
2013-05-08(第03集)主题:叛逆贵族
2013-05-09(第04集)主题:法郎吉传
2013-05-10(第05集)主题:孤岛沉没
2013-05-13(第06集)主题:哲人转身
2013-05-14(第07集)主题:一个幽灵
2013-05-15(第08集)主题:铁血学者
2013-05-16(第09集)主题:资本揭秘
2013-05-17(第10集)主题:巴黎公社
2013-05-20(第11集)主题:路的奠基
2013-05-21(第12集)主题:暮年壮怀
2013-05-22(第13集)主题:世纪曙光
2013-05-23(第14集)主题:冬宫炮声
2013-05-24(第15集)主题:再造国际
2013-05-27(第16集)主题:硝烟铁腕
2013-05-28(第17集)主题:新政繁荣
2013-05-29(第18集)主题:病榻绝笔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2013-05-30(第19集)主题:路的博弈
2013-05-31(第20集)主题:奇迹诞生
2013-06-03(第21集)主题:绝地反击
2013-06-04(第22集)主题:苦难求索
2013-06-05(第23集)主题:开天辟地
2013-06-06(第24集)主题:革命新路
2013-06-07(第25集)主题:命运决战
2013-06-10(第26集)主题:新的纪元
2013-06-11(第27集)主题:春天脚步
2013-06-12(第28集)主题:激情岁月
2013-06-13(第29集)主题:艰辛探索
2013-06-14(第30集)主题:苏联模式
2013-06-17(第31集)主题:风雨之路
2013-06-18(第32集)主题:拨开迷雾
2013-06-19(第33集)主题:伟大转折
2013-06-20(第34集)主题:关键一步
2013-06-21(第35集)主题:历史决议
2013-06-24(第36集)主题:开辟新路
2013-06-25(第37集)主题:时代主题
2013-06-26(第38集)主题:最佳方式
2013-06-27(第39集)主题:春天故事
2013-06-28(第40集)主题:新的创举
2013-07-01(第41集)主题:百年团聚
2013-07-02(第42集)主题:跨越世纪
2013-07-03(第43集)主题:薪火传承
2013-07-04(第44集)主题:发展新篇
2013-07-05(第45集)主题:和谐旋律
2013-07-08(第46集)主题:文化强国
2013-07-09(第47集)主题:风雨高歌
2013-07-10(第48集)主题:复兴之梦
2013-07-11(第49集)主题:实干兴邦
2013-07-12(第50集)主题:必由之路[4]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第1集)
【开场词】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从今天开始播出的这部系列片,将向您展示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现在,把握未来;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短片】
大约在500年前,有一位水手,扬帆出海,去寻找一座传说中的岛屿。他听说,在那个两头窄,中间宽的新月型海岛上,有54座壮丽的城市,那里花木茂盛,景色迷人,全部财富为大家共有。那里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疾病流行,人们在公共食堂吃饭,住在带花园的房子里。金钱在这里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堕落和罪恶。人们生来就享受着愉快生活这位水手找了三天三夜,差点被巨浪吞没,最终也没能找到这座海岛。
【主持人】
在人类智慧和思想的海洋上,有许多哲人像这位水手一样扬帆起航,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中国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无不在苦苦找寻着人类的完美世界。那位水手所寻找的海岛,名叫乌托邦,1516年,它出现在一本名叫《乌托邦》的书中。水手之所以相信了这篇虚构的游记,是因为他不懂希腊文,在希腊文里,“乌托邦”是指一个子虚乌有的地方。这本书的作者是托马斯·莫尔。
【短片】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霍尔拜为莫尔绘制的油画肖像。1478年,莫尔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贵族家庭。14岁时,莫尔来到牛津大学深造。当时的牛津大学,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中心。
【短片】
那个时代,麦哲伦和他的船队刚刚用帆船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哥白尼正在书斋中论证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同时在世,人的肉体的热量和活力正从神祗的禁锢中释放出来。
莫尔如饥似渴地阅读人文主义著作和古典作家的作品,他最喜爱的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很快,年轻的莫尔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律师和国会议员,因为他刚直不阿、主持正义,无
权无势的平民遇人欺负,都爱找莫尔律师。
【主持人】
也就是在为平民打官司的过程中,莫尔敏锐地觉察到一种前所未见的压迫。这种压迫,来势汹汹,虽然与温顺的绵羊有关,却格外暴虐蛮横
【短片】
这里是英国著名港口朴茨茅斯。1485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在这里建造了英国的第一个干船坞。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新航道、新陆地和新市场,催生了新兴资产阶级,也催生了他们殖民贸易与市场扩张的贪婪欲望。
【主持人】
也就是从这时起,人们注意到两个以“S”打头的英文字母成了英国历史中的“关键词”。一个是SHIP,就是“船只”,另一个是SHEEP,就是“羊”。
【短片】
羊毛,是英国的特产。随着国际间贸易的不断扩大,英国的羊毛制品,出口销路极好。英国的商业资本开始活跃起来,大贵族、大商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财富,把耕地一片接一片地圈起来,变作养羊的牧场。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成千上万的农民被暴力赶出自己的家园,他们四处流浪,要么饿死,要么成了盗匪或乞丐,更多的沦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
【字幕图版】
“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得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这是莫尔在《乌托邦》中写下的一段话。“羊吃人”由此而来。马克思指出,圈地运动是“用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短片】
莫尔开始寻找社会罪恶的根源,但他暂时还找不出答案。莫尔决心通过法律手段约束国王的权力,在国会大厅向旧制度开火,保护平民的利益。在一次国会会议上,莫尔挺身而出,带领其他议员否决了国王亨利七世提出的一项增税法案。亨利七世恼羞成怒,逼迫莫尔退出国会。
【主持人】
莫尔从政治舞台上暂时隐退了,他去博览群书,潜心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后来,莫尔从各种描写美洲新大陆的游记中发现,尚处于原始公社阶段的美洲印第安人那种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的情景,正是他的向往。他相信自己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奥秘: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的私有制度。
【短片】
当时意大利著名航海家阿美利加的游记正在风靡整个欧洲,阿美利加在游记中说,他在巴西南纬18度的地方,留下了24个人,在那里永远安家落户。莫尔就假借这24个人中的一位航海家,假托一个叫做“乌托邦”的海岛,讲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
【主持人】
《乌托邦》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莫尔借航海家之口断言,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如果私有制度仍然保留下来,那末,大多数人类,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的悲惨重负下。”
【短片】
在书的第二部分,他描绘了乌托邦这个与世隔绝的幸福海岛:财产公有是乌托邦的最大特点,物资取之不尽。家家户户可以免费领取所需要的东西,不受数量限制,却也从来没人多领。
在乌托邦,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劳动,并要学会至少一门手艺。每个城里人都先要去农村至
少住满两年,以种田为业。
这里实行六小时工作制,工作要服从社会需要。人们一起吃食堂。小孩儿必须上学接受知识与品德教育。
乌托邦人没有贫富差距,鄙视金银,金银被用来做马桶与罪犯身上的枷锁。这里没有货币,偷盗抢劫毫无必要。岛上人人平等,住房每隔10年抽签调换一次,人人自由进出。
【专家访谈】
他们当时反对私有制,提出财产共有,不叫公有制。财产公有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消费资料。它对私有制来说,是一个否定。是一个进步。但是,它并不科学。因为生活资料不能公有。
【短片】
伦敦大英博物馆图书馆,这里收藏着莫尔的《乌托邦》第一版,目前世界上仅存五部。1516年,《乌托邦》带着墨香在比利时的卢万城问世了。《乌托邦》亦真亦幻的风格,立刻引爆了流行。有的人甚至能把全书的内容背下来。
【主持人】
1534年,莫尔因反对国王亨利八世成为英国最高宗教领袖,被捕入狱,在临刑前,莫尔与前来规劝他的诺福克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诺福克说:在英国,谁不服从国王,就没有好结果,我怕你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莫尔回答:我已经再三考虑了,自由的代价的确很高, 但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不久,莫尔被处死。
【短片】
《乌托邦》出版380年后,1895年,严复在《天演论》中首次将“乌托邦”一词翻译成中文,并说“如是之国,古今之世,所未有也。”严复首创的汉译“乌托邦”一词,是音译与意译奇妙结合的典范。从那时起,乌托邦,开始被古老的东方社会所注释。
【专家访谈】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起点,以《乌托邦》这部开山之作为标志,到今天已有500年的历史。莫尔引发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乌托邦诞生后的近五个世纪里,已经成为完美、空想、追求的代名词。正因为有了《乌托邦》,才有了后来活跃在欧洲、美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主持人】
下一集,我们将向您介绍另外一个人,他在黑暗中被囚禁了30多年,却用鹅毛笔为人类构建了一个充满光明的国度.。
主题歌起——(字幕:请看下集《太阳之城》)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第2集)
【短片】
1600年初春,一位32岁的青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监狱里听到了布鲁诺被执行火刑的消息。对于布鲁诺的事业,他并不陌生。他们都是教士,却都被教会视为异教徒和叛逆者,他们都渴望自由,却都被宗教裁判所长期囚禁和刑讯,他们都崇拜太阳,因为太阳是他们心中的光明和希望。所不同的是,布鲁诺死了,而他,还活着。
【主持人】
托马斯·康帕内拉出生在阳光充足的意大利南部,但是从25岁开始,他便基本与阳光无缘,辗转于50余所监狱,时间长达30多年。在长年黑暗的囚禁和酷刑的折磨中,阳光对于康帕内拉来说,几乎成了奢侈品。也许,正因如此,康帕内拉在狱中写完的乌托邦式的著作,取名为《太阳城》。
推出片名《太阳之城》
【短片】
康帕内拉的名字意为“鸣钟”,也许是巧合,他的名字,暗合了他一生的使命。十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处于宗教裁判所的重灾区,自由思想受到禁锢。尽管如此,康帕内拉所敲响的钟声,总是能与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产生共鸣。伽利略用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权威学说;画家卡拉瓦乔则坚持将流浪汉、渔夫和农民引入神圣的教堂。这些对时代抱有怀疑和批判精神的自由思想者,往往被视为异端。
【主持人】
1585年的一个下午,在意大利南部科森萨市大教堂里,年仅17岁的康帕内拉,与一位教士进行了激烈辩论。
教士断言,教会的经典著作里绝不会产生谬误。而康帕内拉反唇相讥:这么说,经书里曾经否定新大陆的存在,就能说哥伦布没有发现新大陆吗?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这种言论,当时分明已经是异教学说。
当场,一位老人感叹道:“这个青年一定会成为伟大的学者。”随即又补上了一句,“如果不是很快被处以火刑的话。”前一句预言,已经被历史所证实,而后一句,则险些成为康帕内拉一生的谶语。
【短片】
康帕内拉在21岁的时候,完成了第一部哲学著作《感官哲学》,反对权威崇拜,断言真正的权威是自然。从24岁开始,他因发表反宗教著作3次被捕,先后坐牢6年,1597年12月才获释。
【短片】
在康帕内拉眼中,意大利是一个罪恶的国度。在那不勒斯这个仅有7万人口的城市里,只有1万到1万5千人从事劳动。劳动者由于过度和不间断的劳动,以致缩短了寿命。而那些游手好闲之人,却终日无所事事,随处可见惊人的奢侈淫逸、高利贷盘剥。
【主持人】
1527年,也就是康帕内拉出生之前的41年,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军队洗劫了罗马,造成重大损失。通常认为,文艺复兴就此终结。此后,当时只是一个地理名词的“意大利”处于西班牙与教会的双重黑暗统治之下。康帕内拉生活的年代正好处于这个时期。《太阳城》产生在文艺复兴的黄昏落日时节,是对光明的呼唤,是对一个新世界的呼唤。
【短片】
康帕内拉刚刚获释两年,就开始组织一场反对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1599年9月6日傍晚,因叛徒告密,康帕内拉在意大利南部被捕,他被西班牙士兵五花大绑地驮在骡马上,关进海滨的一个监狱里。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监狱生涯。
【主持人】
思想者的理想动力,恰恰来自于挣脱黑暗的强烈渴望。透过监狱的铁窗和火刑堆的烟雾,康帕内拉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康帕内拉把囚禁他的监狱比作高加索山,把自己比作盗走神火的普罗米修斯。他要用太阳的火,烧掉人世间的一切罪孽和丑恶。他满怀激情地去描述一个没有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过着幸福生活的光明国度——《太阳城》。
【短片】
《太阳城》的故事来自于一位寺院招待所的护理员和一位来自热那亚的航海者的对话。全篇起始于护理员的一个问题:“请告诉我这次航海您所遇到的一切,可以吗?”
在航海者的记忆中,他在赤道附近被土著人引领着来到太阳城。康帕内拉书中的太阳城位于广阔平原的一座小山上,直径为两英里多,圆周为七英里。整个城以山顶为圆心,一圈一圈地向山脚延伸,共有七圈。在这个城邦里,到处是巍峨壮丽的宫殿、美轮美奂的教堂,平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正道沧桑 社会主义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