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失孤 观后感》
失孤 观后感
影片《失孤》讲述一个两岁的孩子雷达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带着曾帅送他的导航仪继续自己的寻子之路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
在这部影片中刘德华扮演的父亲深刻反映失去孩子后主人公心里的悲痛。在十五年的寻子路上,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克服各种困难,展现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通过一张地图、一辆临近报废的摩托、衣衫褴褛包裹下那黝黑干裂的皮肤,来让观众理解他这15年里,为寻子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影片在之后又通过拐卖儿童的人物来反照出失孤的父亲,同时也深刻披露了中国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
而在另一方面,则是被拐儿童的生存困境,曾帅是一位被拐的孩子,因为特殊的身份,没有身份证,不能做火车、飞机,谈恋爱不能结婚,内心深处怀着对童年最简单的记忆:铁锁桥,竹林,母亲的辫子。
两位主人公的巧遇、同行,无论是一起吃霸王餐被罚刷盘子又被老板娘“调戏”的轻松一刻,泡澡后并排躺着“搞基”的幽默段落,在夜市里都害怕彼此走丢的潜意识,在每一个铁锁桥旁共同面对的失落,或是在打工洗车时的尽情玩耍,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情反映了一位父亲与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情意,虽然他们不是真正的父子,但是却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特殊的父子情。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一座座养老院,孤儿院的出现。这个社会需要的正是这种父子相融,知己知彼的能量。 “我在13亿的人口中找我的儿子,就像大海捞针”“不管他在哪儿,我都希望爸爸我在找他”两句话凸显了寻亲路上的艰辛与无奈,现实给了这位父亲一道难题,面对这道题,他依然选择做下去,哪怕最后没有结果,只是求得一份心安,这份坚韧是很多人所不能有的,通过言语来传播一种社会正能量,让每个人都学会坚持。
在这个影片的末尾,雷泽宽问僧人:“我能不能找到他啊?他是不是还活着啊?”僧人回答: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在这句话里僧人也强调一个“坚持”。而这句话也是对整个影片的一中总结。天亮后,雷泽宽再次上路,行驶在无尽的路上,渐渐隐入那一片天地的无尽生命之中。故事的结局里刘德华他最终也没有找到儿子,就让故事结束。等于告诉我们,失孤并无失孤,而他一直在寻找,寻找着自己心里的那一份安然。那一条路对他来说,是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可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靠岸。
篇二:《《失孤》观后感》
有人说《失孤》的情节很平淡,没有跌宕起伏;有人说《失孤》的节奏很乱,时而顺畅时而突兀;有人说《失孤》没有泪点,毫不煽情。然而《失孤》,它要的不是让你痛哭,总是在你眼角有泪时催促着你进入下一种情绪,如同现实的无奈,身不由己,哭笑都由不得你,每当你想哭的时候就会被按住眼泪的闸门,用两人如同父与子般的温情将你打动。如同那大片大片绿色一样,是绝望生活中的安慰,仿佛还有无限的希望。因而在影片的最后,看着好似永远没有尽头的路,才那么触动心灵,让你久久无法释怀。一直等到画面变成灰暗,也不知道老雷那条路是否有一个尽头,而我们多想给他一个尽头。
所以在好莱坞两大指向标杂志《VARIETY》、《The Hollywood Reporter》给出了《失孤》很高的评价,更是盛赞了李屏宾的摄影和波兰作曲家Zbigniee Preisner的配乐。西方媒体似乎更喜欢那种淡淡的电影和行云流水的表演,而东方的相反喜欢着墨浓重,情绪饱满的风格。《失孤》无疑是前者。
影片的整体情节很清晰,但很多令人动容的细节却被我们忽视,也有很多疑问会另人觉得莫名其妙。但其实,影片都早有伏笔。
1.曾帅为什么跟着老雷?
曾帅想跟着老雷看看失去孩子的父母是不是真的会用心去找自
己的孩子,其实曾帅一直都很自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弃儿,他从老雷身上寻找父母的影子,看到老雷耐心和坚定内心触动,跟去了泉州,目睹了老雷寻子、被打、坚持要修摩托车……放下了心防。
2.曾帅知道开始第一次去的那个铁索桥不是小时候的铁索桥,为什么不告诉老雷?
第一次的铁索桥是不是小时候的铁索桥,来之前他也是模糊的,到了以后他隐隐的感受到这不是记忆中的铁索桥。但是他已经来了,即便不是他妈妈但是他想去看看,看看别的父母是怎样的,是怎样期盼自己的孩子回家,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被抛弃的还是丢的,他一直存在着心结,很自私的想从别人的妈妈那里得到温暖,这是一个执念。第一次寻亲虽然不是但又不甘心。曾帅的寻亲路其实内心里有矛盾的,并非一刀切地想或不想寻亲。
3.两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老雷给曾帅夹菜,曾帅为什么说让他不能好好吃饭?
老雷一直给他夹菜,是一种移情的感觉,加倍的对曾帅好,把他当成寻找多年终于见面的小孩,一种宠溺和补偿的心里。而曾帅则是
不敢接受,同时也对老雷的心疼和感动的一种心态。
4.为什么要分开不寻亲要老雷自己坐火车走?
曾帅经过一次寻亲之后,有一些失望想放弃了,一下子绝望了,他送老雷走,自己回家。而老雷呢,其实他也是很绝望的(开始麻木和结尾的像和尚寻求答案),但是碰到了曾帅,让他觉得他的孩子还在等他有可能也在寻找着他,老雷给了曾帅勇气,曾帅同样给了老雷信心。要是曾帅放弃了,那么对老雷来说又是一个打击,老雷不能接受不想放弃,所以说曾帅要对他负责。曾帅的转变应该是受到老雷的影响,看到他不放弃希望的想法重新燃起的斗志。
5.曾帅为什么开始不说最关键的线索,最后要在小旅馆里说? 还故意装的说梦话才说出来?
在这之前,曾帅对于寻亲一直是一个矛盾纠结的心理,一直在犹豫徘徊,线索前老雷的举动卸下了他所有的心防,在寒冷的夜里给他盖那么多件衣服,曾帅是感受到了的,所以那感动心疼,左眼角很明显的一滴眼泪划过,同时转过身遮掩自己哭了的事实。这些日子以来他看到失去孩子的父亲真的可以这样多年如一日的寻子,他坚定了要
找父母的决心。当看到老雷那样发传单,为自己找线索,他实在不忍心让老雷做无用功,于是他借着梦话说了出来。
6.为什么在吊桥上突然大喊我明明就是弃儿?
被拐的孩子和失去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他过着挺好的生活,想要寻亲的动机一方面是找回身份的认同,另一方面是对于父母将自己丢失的不甘愤怒,所以曾帅的爆发点是“我是个弃儿”,觉得自己不被父母所爱,不被社会认同。可是老雷所为一个丢失孩子的父亲,根本听不得这话,他寻找孩子十五年如一日,可见他的用情至深,所以他要告诉曾帅,你不是弃儿!曾帅在后来面对亲生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扔下一句话:你问他我是怎么丢的?然后红着眼眶就夺门而出了。老雷过去告诉他……其实,他潜意识一定是记得的,只是那段过往太过残酷所以他对谁都没说。当他和老雷争执的时候说出这句话,代表潜意识作祟,已经彻底的卸下心房。老雷把他当自己孩子的替代了,雷给他的关爱也慢慢消解了他对于这个世界展现的棱角。{失孤有感}.
7.曾帅为什么不把姐姐当一辈子的姐姐,而要娶姐姐?
这个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的反映,就是被拐孩子找到亲生父母后和养父母的关系处理,其实非常棘手,对养父母来说对孩子也有感情,所以还是希望能做一家人。但是曾帅要是回归原来的家庭,那么他们{失孤有感}.
相隔这么远,纽带早已不在。
养父对曾帅很好,不舍得他走,却知道他为了生活下去必须要找到家证明自己是被拐孤儿,一心想把姐姐嫁给他,曾帅虽然不是以男人喜欢女人的那种方式在喜欢姐姐,可是从小寄人篱下心思繁重,是养育之恩和自我意愿的矛盾的一种折射,从片里也能看出曾帅一直很纠结,到底该不该去找亲生父母,犹豫不确定,重要的条件线索一直不肯说出来其实就是心底并不打算真的找到亲生父母的一个体现,而后来被雷泽宽不断宽解不断感动和影响,假装梦话把线索说出来,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突破。
前面多次提到爱情就是为了后面突然提到娶姐姐做铺垫 被拐改变了他的一生,旧物不再有,求学轨迹被扭转,真爱的前女友求不得。到底曾帅会娶姐姐吗?理发店里曾帅的表情和没有回答老雷的问题其实就代表着这个问题他已经思考过,也很难做出伤害养父母的事。在四川很美好的画面里,他说要和心爱的姑娘来这里谈恋爱,他有很浪漫的情怀,向往爱情,同时他自己有获得真爱的个人条件,上学很多女生喜欢,初恋是因为他的身份被嫌弃而分手,毕业分手,很有可能是因为女生高考了,他没办法高考分手的,不是女孩不喜欢他,他没有魅力,具体更体现在四川肥肠粉老板娘调戏他。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到真爱的人,至少具备女孩子爱上他的条件。
他现实的爱情,在他染发的时候选择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前面一
篇三:《失孤观后感》
这些年来,只有在路上,我才真的感觉到: 我,是一个爸爸。
很多年前,雷泽宽(刘德华 饰) 两岁的儿子丢了,于是,雷泽宽踏上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 一路上,历经艰辛,雷泽宽却始终没有放弃,只为了再次看到那个不小心失落的儿子,再见到那个忘不了的笑容。
偶然间,雷泽宽遇到年轻人曾帅(井柏然 饰)。与雷泽宽相反,曾帅小时候被坏人绑架,从此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亲。天涯相遇的两人,如此相似,却又如此不同。于是,他们决定一起上路,要天涯海角去找到那个最亲爱的家人
电影《失孤》观后感
有了去年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拐卖孩子这个社会议题在大银幕上重新被点燃起来。《失孤》同样如此。这部电影和《亲爱的》一样,都是以主角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儿子为主线。《亲爱的》里在后半段加入了赵薇扮演的拐子佬妻子的视角,把拐卖孩子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在伦理上让观众陷入一种思考的困境:被拐卖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么拐卖孩子的家庭,说不定也有难言的苦衷呢?
而到了《失孤》里,除了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的主线,也有一条副线——井柏然扮演的曾帅。他是被拐卖的孩子,买他的家庭最终说出了真相,而他也开始了自己寻找亲生父母的旅程。在这条副线里,故事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拐卖故事里不常见的一面:被拐卖的孩子如何寻找生父?
电影里,曾帅对雷泽宽说,你寻找孩子,可以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却不能。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卖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他乐享其成,不愿意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曾帅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因为万一亲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过得幸福,可能这些年来从未想过寻找他;又万一父母家里条件很差,要是相认了,过得不如现在的生活好呢?
血浓于水,这是个看上去无须质疑的事实,但当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遭遇到众多现实问题挑战时,儿女和父母的寻找、抛弃、相认,都成为了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棘手问题。
所以,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线,在电影里被淡化。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夺走,十多年来穿越整个中国不停寻找,风餐露宿,受过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实在太多,每年成千上万被拐卖的孩子,虽然残酷,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悲惨故事是在是太常见了这个现状;再加上《亲爱的》里,黄渤与张译的那条寻子线已经足够凄惨,足够真实,足够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里,没有对雷泽宽的15年寻子故事进行写实描述,只是用了几个重点去点缀出雷泽宽在现实里遭遇到了种种痛苦折磨:车祸、被殴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渔民围攻
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是冥冥中亲情的召唤,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自我救赎,曾帅则曾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困惑于养父和姐姐的情义,对生父的生疏,这样彼此对照,就是影片对现实的思考。
从东方人的情感来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可是当亲人离散之后,怎样面对,是像雷泽宽一样苦苦寻觅,还是凭其自然,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而对于那些无法从内心深处原谅自己弄丢了孩子的父母来说,也许这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才是一种靠岸。
篇四:《《失孤》观后感》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寻他,缘起;你不寻他,缘灭。题记 这是一部左岸的悲伤,这是一部人性的反思,这是一部父爱的无悔,这是一部亲情的演译!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父亲15年寻子的艰辛历程,一张地图,一个背包,一辆摩托车,一件大衣,走遍了十几个城市,途中的沧桑,旅途中的故事,旅途中的坚持,是那么的触动心灵! 这部影片概论来说就是八个字:失孤、寻孤,遇孤,成孤。开头影片那张可爱的婴儿照片拉开了失孤的序幕,接着雷泽宽凄苦寻孤的十五年风雨路,途中帮助四岁被拐的曾帅寻找到父母,纵使寻孤的路上仍然充满着未知性,充满着不可预见性!可是正如那高僧所说: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寻他,缘起;你不寻他,缘灭。所以为了缘起,雷泽宽依旧踏上了寻孤的路程!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责任还有承诺!这是爱的伟大! 这部影片揭露了左岸的悲伤,揭露了社会残酷的一面!这个社会又有谁能为被拐儿童买单!被拐儿童被称为黑人,因为他们是见不得光的,他们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是不合法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不能高考,不能坐火车,不能做飞机,不能去找工作,不能去旅游!正如影片中的曾帅,因为没有身份证而不能高考!这是谁的悲哀!这又是谁的过错!谁又该为此买单!这是社会的悲哀!这是人类的责任!人类为此买单! 反思影片折射的社会问题,去思考,为什么?拐卖儿童,为什么?难道人贩子是冷血动物么!难道人贩子就不懂得亲情的可贵么!孔圣人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是什么让那些人贩子失去了本心!是贫穷?不,不是!在这个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哪怕是做苦力,也能挣到钱让自己生存!那么是什么?是贪婪,是的,就是贪婪!因为他们内心的贪欲,他们抛弃了人性,抛弃了本真! 就像《七宗罪》中的一样,人难以摆脱贪婪,这是人性的劣根性!那么该怎么办!要怎么做!是教育,还是文化发展,还是经济发展!无可厚非!必须加快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解决人类的基本物质资料需求,必须推进教育发展,加快解放人类思想,转变人类价值观,必须推进主流文化建设!从思想的高度转变社会!思想在行动之前!当然解决问题是很难的!他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但是就像再长的黑夜也会有黎明,再远的旅程也会有终点,所以,只要去坚持,就能看到彩虹! 希望左岸的悲伤不再! 愿世界安好!
篇五:《《失孤》观后感1000字》
《失孤》观后感1000字
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失孤》,本来以为是一部苦情戏,但是看下来,发现的确是一部佳作,全剧没有过于泛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华。尤其是结尾处,雷泽宽的摩托车在绿色的大地上行使,继续他的寻子之旅,充满了对于生命残缺的不妥协,使得该剧进入到了宗教和哲学的境界。
作为一部描写拐卖儿童题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作为被拐儿童父亲的雷泽宽和被拐儿童的曾帅。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了自己的救赎,15年来骑着摩托车不停地行走、询问、探访、历经磨难,苦苦寻找儿子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帅,则因为特殊情况,没有身份证,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会人身份的建构。在同行中,他们渐渐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依恋。最后,曾帅找到了自己亲生父母,而雷泽宽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中国文化中,由于缺少宗教这个维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义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拥有父母也才拥有根。同时,从影片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卖儿童尤其是男婴有着很大的市场。
作为一名曾经的准文艺青年,我这人心思向来比较细腻,当然也和最近的心境有关,所以我看这部影片时会结合自己的心情做过度解读。在看这部影片时,我想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偶然往往会注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有的人看来很平常的幸福,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奢望。但是,这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就像雷泽宽的坚持,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救赎,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来总是在追寻一个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梦,30几岁的人了,对于很多事,还是有点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己也许有点傻气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泽宽一样,找到了亲生儿子又如何?15年的时光没有了,永远无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长的乐趣。可是,如果就此放弃,他也不会甘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15年来伴着希望的寻找,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这15年,他不会那么积极地帮着曾帅寻找父母。
其实,学问、爱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当然,影片最后雷泽宽的顿悟来自佛家的缘说。但是,我还是觉得基督教应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更符合我的偏好。甘心领受苦难和残缺,勇敢地前行。
我承认,看这部影片,我想的是自己,但是表达不清,姑且写下留存。
篇六:《以爱为名——《失孤》观后感》
以爱为名——观看电影《失孤》有感
一厘ly
集团组织观看了热映影片《失孤》。我知道这是一部关于寻找被拐儿童的电影,我知道这是一部赚人眼泪的影片,但我不知道我会在开场三秒钟的时候就潸然泪下。屏幕上那忽闪着大眼睛的像天使一样的被拐走的娃娃,那无声滚动着的寻亲的字幕,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地撞痛。
主人公骑着破旧的摩托车寻找丢失的儿子15年,他说,只有在路上,他才觉得自己是个父亲。他小心地不放过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线索,他的老母亲因为不慎丢失孩子也从此小心地活着,或许那甚至不叫活着。养父母小心地维系着收卖来的孩子,被拐来的孩子小心地顾及着养父母的患得患失,纠结着、渴望着、怀疑着自己的身事。所有的人都这样的小心,所有的人都在失去,有的失去了孩子,有的失去了希望,有的失去了信任。
我在思考,这究竟是谁的错?有人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那些收卖孩子的人,他们是孤独的,他们想有一个孩子可以去爱,而他们也真的把爱给了这些被拐来的孩子!听起来,似乎没有人是错的,因为一切都可“以爱为名”!
我们似乎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以为这是正确的,便强加于别人的身上。以爱为名的付出和索取着,以爱为名的破坏和毁灭着。而因为这些爱,那些被他们养大的孩子甚至不忍心去寻找亲身的父母,不
舍得放弃现今的生活,因为这些孩子害怕再一次的失去!
还好,整部影片的色调并不完全是灰暗的,尽管它阴霾了我的情绪,但还有那么多的阳光洒进了我的内心。电影里不时传来熟悉的微信、短信、微博转发的提示音,那些相隔千里的陌生人,为寻找这些失孤的孩子转发着一条条信息,提供着一条条线索,此时这些完全陌生的人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志愿者”!
影片的主人公是受害人,同时也是志愿者,寻亲的路上,他不仅寻找自己丢失的孩子,还会自动自发的一起寻找别人丢失的孩子。也正是通过他和其他志愿者的努力,终于帮助一位被拐十几年的孩子找到了亲身父母!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失孤有感 观失孤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