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又是杨花飘飞时》
清明来临,又是杨花飘飞的季节。你看,村庄里,树林边,到处都可见到飘絮在空中随风飞舞,迷朦着人的双眼。这些杨花,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它们失去了树的依傍,找不到自己的来历,也看不出未来的方向。它们只是凭着命运飘转,让机遇决定自己的归宿。但有一条可以确信,无论命运把它们落到哪里,得到适宜的条件,它们就是生根,发芽,长成大树。
杨花阵里,绿树林间,我陪老刘乘车前往他少年时生活过的村庄。老刘此行,是在祭祖怀故的时节,为他的养父养母立起一块“报恩石碑”。那个村庄,如果说是他老家,似乎也不太确切,因为,老家在哪里,他根本就不知道。关于老刘的身世,我曾听人讲过,但觉得有些传奇色彩,所以,不曾冒然相信。这一次,老刘公开的立碑,我就好问他原委了。听了我的问话,这位年过花甲的退休干部眼里立里涌出了泪水,他长叹一声:老弟啊,为兄小时,正象这车窗外飘忽的杨花,是随风飘到这个村庄的!随后,他讲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黄河北岸的清风、南乐一带,连年灾荒,人们忍饥挨饿,朝不保夕。农人饿死,村庄一空。为了活命,许多人向没有遭灾的黄河南岸讨荒,只要人家给点吃的,怎么着都可以。如果谁肯收留,再漂亮的大姑娘,连瞎子瘸子都嫁,人在为基本的生存权利而挣扎,哪里还敢讲什么条件!老刘的亲身父母,就是那时带着快要饿死的孩子,讨荒来到这一带的。但,这些,都是老刘以前从养父母那里听到的,至于他的生父母家在何乡何村、姓甚名谁,不只老刘不知道,就连他的养父母也说不清,因为老刘当时就是养母在野外拣来的!
老刘的养母,当时也是一位讨饭的妇人,她在丈夫和女儿饿死后,孤身一人沿村乞讨,四处漂泊。那年春天,她行至一个坑塘旁,听到婴儿的哭声,循声找去,发现这个饿得奄奄一息的孩子,不用说,肯定是父母连自己都养不活,不得不狠心把这孩子丢弃在这里的。孩子被裹在破旧的小褥子里,成团的杨花贴在褥子上,还有一些飞在了孩子的脸上,这孩子无力拂去,差一点吸进气管里。按说,到了这等地步,连自己的命都难保,谁还顾得上其他。但,天生的善良,催发了她的母性,她不忍心看着这个孩子活活饿死,于是,在几经犹豫、几经取舍的情况下,她还是把这个孩子带到了身边,从此,她就成了这个弃儿的养母,也正是这位伟大的养母,救了他的命,改变了他的命运,使那个濒临死亡的婴儿成为后来在文化界很有建树的老刘。
从此,娘儿俩好似两个被风飘到一起的柳絮,在讨饭的生涯中两相依为命。几次差一点饿死,养母也舍不得丢掉这个孩子,她抱定这样的决心,要死一块死,要活一起活!
过了一年,也是在杨花飘飞的时节,养母带着孩子讨饭到了这个叫刘庄的村子,遇到了光棍刘柱。这刘柱虽然家里穷,可也心地善良,他可怜这母子俩,也想成个家,就把母子二人留在了家里,从此,这两个飘飞的杨花,总算落了地,不再被风刮起,他们在这个村子里扎下了根,成了村里的两分子。
那时,乡间的条件很差,他们吃糠咽菜,硬是把这孩子拉扯成一位少年。养母很喜欢这个孩子,一如已出。尤其是看到他聪明,更是发誓要勒紧裤腰带,也要供这孩子上大学。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夏天,她为儿子驱蚊扇风,冬天,她为儿子暖脚烘被。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她喂了几只羊,每天到河边放牧,有一次还滑到河边,差点被淹死。就是在这样的呵
护中,这孩子立志成材,也每天都感受着养父养母的恩德。后来,他果然考上了大学,成了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也成了那个村子里的骄傲。只可惜,就在他即将到大学报到的时候,他的养母却突然因病死亡,临终,她颤微微地拉着孩子的手说:孩子,娘这些年来别无所求,一心盼你成才,现在你果然成了大学生,看你出息了,娘也就死而无憾了,只是娘享不了儿的福了,咱们两个都是苦命人,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儿以后只要别忘了娘就行了。
石碑立在刘母的坟前。此时,已经距刘母去世四十余年。碑文是老刘本人精心撰写的,托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书丹,揭幕仪式结束后,我听老刘动情地将碑文读了一遍,深深地为这对母子的身世经历和人间真情所感动,也想了许多许多。老刘没有忘记养母对自己的那些恩德。
眼下,这飘飞的杨花,象漫天的飞雪,迷蒙了清明的田野。我知道,此刻,老刘的脑际,正回放当年着杨花阵里母子相处的那些往事。这位有着杨花一样身世的人,怀念着长眠在坟中那位有着杨花一样命运的长辈,而石碑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一如固化了的杨花,让这段动人的故事,跨越四季,长久地展示在人前,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
篇二:《2016高三语文二轮综合练习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2016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综合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考查方向与重点
方向: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特殊词。
重点是动词和形容词。
关于炼字题高考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这首诗词中的哪个字是诗眼(词眼)?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与其它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点出表现手法)。
(一)、解题原则:不能把该字人为地从整首诗所构建的意境中剥离出来,做到结合全诗的情感与意境来分析它的效用,在句中炼字,在篇中炼字。还要结合标题、诗人、注解来理解。
(二)炼字题如何解答?
1、找出关键字或词,并理解它的含义;
2、将该字还原到原句进行理解;
3、点出该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该字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一)诗僧齐己曾写过《早梅》诗,其中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其友郑谷将“数”改为“一”,你觉得哪个字好?为什么?
答:梅花开在百花之前,已是“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写出此梅不同寻常。 “一”字既指数量,而且暗合题目。“早梅昨夜一枝开”则表现出诗人突然发现梅花时的惊喜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第(1)题从“网”的有形和无形思考,联系诗歌的表达技巧思考作答;这“网”除了与时令有关之外,还应该含有很强的政治寓意。第(2)题把伤春(伤时)和诗人自身遭遇联系起来分析。“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
如何规范化的作答炼字题。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景) 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 步骤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感情)
词语类型
1、动词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评价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请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闹,热闹。(步骤一)当它在诗句中与“红杏”和“春意”组合在一起时,表现的正是春意盎然 ,春光烂漫之意。 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光无限的意境之美,(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2、修饰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请分析“潜”字和“细”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潜,偷偷的;细,细细的,绵绵的。(步骤一)这两个字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步骤二)运用拟人手法的运用,寓春雨以情趣,写出了春雨只为润物不为人知的高尚品格,令人深感作者的喜雨之情。(步骤三)
3、特殊词 (1)叠词 浪 淘 沙 南唐 李煜
帘外雨潺潺① , 春意阑珊。②罗衾不耐五更寒。③ 梦里不知身是客,④一晌贪欢⑤ 。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 ①潺潺:形容雨声。 ②阑珊:衰残。③罗衾:绸被子。不耐:受不了。④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⑤一晌: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试分析“潺潺”的妙处。
参考答案:“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步骤一)冷雨淅沥,落在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步骤二)而这位亡国之君的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步骤三)。
(2)表颜色的词 一剪梅.舟过吴江 南宋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请试着分析“红”字和“绿”字
参考答案: 从樱桃红了,芭蕉绿了,能感觉到时间的推移,时序的变化,(步骤一)而在这红了的樱桃和绿了的芭蕉上,作者不仅要表达的是时序的变化,(步骤二)更有一种青春易逝的伤感。(步骤三)
(3)数词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分析该词中数词“七八”“两三” 的妙处?
参考答案:七八颗星是寥落的疏星,两三点雨是轻微的小雨,(步骤一)几个数词的运用使我们感到了夜色微雨中一种轻柔的美,营造了一种恬静、祥和的气氛,(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步骤三)
检测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⑴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三 )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闲居) 唐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悠悠:杳渺难期,怅然若失。 素秋:秋天的代称。清冷感觉。
说说“敌”的妙处。 答案:“敌”有对着、抵挡之意。 (步骤一)写出空床和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氛围,而且突出了空床难寝无法承受素秋的凄冷(步骤二)抒发了作者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步骤三)
(四)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附答案:
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3、“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7、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8、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王昌龄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诗的首句以写景起兴。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经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来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是什么事情引起诗人的感伤呢?接下去便用叙事之笔点明,“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因为诗人听到了好友远谪的恶讯。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赤裸裸地倾吐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浓郁的情味。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这首诗就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的境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蓝天,月亮是那样皎洁无暇,明净幽美,不正象征着诗人的真挚友情吗?诗人之“愁”是怀人之愁。而用一“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的深婉情致。结句颇为奇特,不仅想象超人,而且写得极为开阔,余意不尽,无形中使人陶醉在诗意盎然的境界里。
《龙标野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 〖注释〗(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4)子规:即杜鹃鸟。(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
贵州东部。(7)随风:一作“随君”。(8)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阅读下面的诗歌。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篇三:《2015秋季学期语文七年级期中考试卷》
2015秋季天问国际学校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 )戴着笠。——选自朱自清《春》
②草野在蟋蟀声中更liáo( )廓了。——选自何其芳《秋天》
③ 落叶冲起一个偌.( )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选自贾平凹《风雨》 ④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 )斜。——选自冰心《荷叶 母亲》 2.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 A.
意思: B.欺人太
意思:
3.孔子认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升的过程。后人常以他的言论将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命以不同内涵的别称。请你根据学过的《论语》十二章填写出下面的年龄阶段的别称。(2分)
A.三十岁: 之年B.四十岁: 之年C.五十岁: 之年 D.六十岁: 之年 4.古诗中写鸟的诗句特别多,请你将下列诗句中的鸟名准确的写出来(2分) A、归 洛阳边 B、几处早 争暖树 C、杨花落尽 啼 D、西塞山前白 飞 5.请你结合对仗的相关知识将下面的汉字还原到相应的诗句中去。(2分) A、归 B、万 C、绿 D、云
① 行到水穷处,坐看 起时。 ② 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③牧人驱犊返,猎人带禽 。 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金
一、积古诗名句,赏古文妙趣。(12分)
(1).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 (2).潮平两岸阔, 。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断肠人在天涯。
(5).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6).待到重阳日, 。 (7).
曲径通幽处, 。 (8).万籁此都寂, 。
(9). ,巴山夜雨涨秋池。 (10). ,思而不学则殆。
二、学文举之智,做有格之人。(14分)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⑤?”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⑦之,韪曰:“小时了了⑧,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⑨。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②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
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④府君:太守称府君。
⑤仆:谦称。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奕世:世世代代。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⑦语:告诉。⑧了了:聪明。⑨踧(cù)踖(jí):恭敬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随.父到洛( ) ②文举至.
门( ) ③谓.吏曰( ) ④必当.
了了( ) 7.请你为下面的句子用“/”划分两处朗读节奏。(2分) 时李元礼有盛名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9. 请你补全文中“仲尼”的相关信息。(2分)
仲尼:姓 名 ,字仲尼。《 》就是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 》《孟子》合称为“四书”。
10.请你说说孔文举的“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11.【积累链接】孔融的机智让我们想起元方回击客人无礼言论的话语,请你写出来。(2分) , ; , 。
三、读少年之勇,行大爱之事。(12分)
目送
龙应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②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③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④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⑤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⑥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⑦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选文有节选)
12.请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倏忽..( ) 回头一瞥.
( ) 13.第②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2分) 14.根据作者的情感,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含意。(2分)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加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16.我们常用俗语或者成语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请你任意写出相应的俗语或成语。(2分)
四、赏红叶之美,知悯物之情。(11分)
三峡红叶
◆寂寞精灵
① “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每当三峡红叶覆盖夔门两岸时,这首优美的旋律就飘荡在脑海里,流动在唇齿间。三峡红叶,学名黄栌子,灌木科,叶小而成椭圆形,适合于盆景栽种,生长在瞿塘峡至巫峡一带。一丛丛一簇簇拥满整个山坡,给大地铺上红色地毯,让瞿塘尽染,夔门增色。
②天天上班打夔门路过,不经意间便饱览了夔门风光,更爱从车窗里注视路边一簇簇矮小的黄栌树。春天它从新绿中慢慢舒展开鹅黄的叶片,夏天丰盈为园润的身姿且满目葱笼,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出一丝丝红晕,在霜雪的洗礼下张扬成一面面火红的旗帜,在生命最后时刻展示出迷人的风采,神奇地干枯为一片心形的血色书签。这就是三峡红叶。
③我平时只注重近距离的观赏红叶,喜欢它在初冬的苍凉中,给沉睡的大地抹上一笔亮丽的色彩,在万物凋零的寒风中带来一片活泼的生机。昨天午间休息,和同事一道登高望远,我惊奇地发现对面瞿塘峡口,夔门两侧,草堂湖畔,漫山遍野的三峡红叶,笼罩着一座座山体,偶尔一株株松树鹤立其间,尤如红地毯上立着一棵棵圣诞树,鲜艳且色彩分明;再看那一坡一坡浓浓的红叶,与层层叠叠碧绿的橙园交相辉映,桔黄色的橙子如灯笼般挂满枝头,红、黄、绿相互参透穿插其间,形成一副大自然独特精美的画卷。我们大叫:太美了,美极了,我爱你三峡红叶!
④极目远望,桃子山上红霞万丈,神女峰头披红挂彩。你看,这初冬的三峡红叶,把 甲 的神女峰装扮成 乙 的新嫁娘,薄雾又来给她罩上一袭朦胧的面纱,让这千年的神女含愁带羞分外妖娆。看着眼前的美景,我不由感叹“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气势,“ ”的灿烂。特别是瞿塘峡口,那丛丛怒放的红叶,有的枝丫高挺, 丙 ;有的曲枝低垂, 丁 。饱经峡中风吹霜打,其形神令人叹为观止。
⑤红叶,三峡红叶,在这初冬的寒风中,你把积蓄了几个季节的热情,在这个苍白的季节里尽情地燃烧,我知道你在向大地宣泻你炽热的情感,摇曳你婀娜的身姿,展示你独特的风情。你,三峡红叶,似一堆堆跳动的火焰,如一团团跌落的彩霞,象一块块散开的彩缎,在这初冬的寒流中展示出一个异彩缤纷的世界,美丽而鲜艳,妖娆而妩媚。
⑥三峡红叶,你在清冷中独自抖擞着被寒霜染红的叶片,在萧瑟秋风里展现其最后的辉煌。你那艳丽如血的光亮,就是你释放出的生命的最后绝唱,是对深恋着的天和地的精彩回眸,你美得令人窒息而心痛,艳得令人怜惜而凄婉。三峡红叶,你,美不胜收,振憾人心,让人迷醉,让人痴狂,燃烧是你生命里最后的终结。
⑦如果说夔门展现给我们的是雄伟刚阳,力的美,那么红叶展示给我们的就是阴柔瑰丽,俊的秀。夔门你这雄与秀、险与俊、刚与柔、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起伏跌宕,尽能如此强烈的震憾着我的心灵,牵引着我的魂魄,我爱你,三峡红叶!秋来谁与霜叶醉,夔门两岸遍山红,疑似人间来仙境,白帝千古叹江风。
17. 请你在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的文章结构图。 (2分)
介绍红叶→近观红叶→ 红叶→ 红叶
18.请结合语境将下面四个词语还原到第④段甲乙丙丁处的横线上。 (2分) A、温柔妩媚 B、千娇百媚 C、苍劲有力 D、亭亭玉立
19.请从《山行》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诗(七个字)填到第④段的横线上。(1分) 20.第③段中加横线句子中的红地毯和圣诞树分别指的什么? (2分)
21.结合全文说说如此美丽的三峡红叶为什么美艳得让作者“心痛”、“怜惜”?。 (2分)
22. 【积累链接】红叶飘零是令人伤感的,绿叶新生却是令人欣喜的。贺知章在《咏柳》一诗中就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写出了这种欣喜,请写出这两句诗。 (2分)
五、品涵泊之真,得立世之本。(11分)
贾平凹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 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并认了他作我的老师。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儿疼不疼?”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往往不加爱惜,只想占有,甚至加以残害。孙涵泊却视一切都有生命,加以怜悯、爱惜和尊重。我想,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人发生了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现在的人,多半是胆小怕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孙涵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显得十分神勇。一点不假,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有一次,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着耳朵。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 ;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孙涵泊无视权威,不瞧脸色,不转弯抹角,说话直奔事物的根本,没有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杨花起时 志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