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 教师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率尔(shuài) 长乎尔(zhǎnɡ) 为小相(xiànɡ) ...
B.饥馑(jǐn) 千乘(shènɡ) 喟然(kuì) ...
C.鼓瑟(sè) 以俟君子(sì) 冠者(ɡuàn) ...
D.哂之(xí) 浴乎沂(yí) 铿尔(kēnɡ) ...
【解析】D.哂shěn。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夹)乎大国之间 .
B.则何以(做)哉 .
C.吾与(赞成)点也 .
D.其言不让(谦让) .
【解析】A.比,等到。
3.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 如:假如 .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C.宗庙之事,如会同 .
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C.如:或者。
4.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不吾知也
C.则何以哉
【解析】A.为状语后置句。
阅读课文,完成5~9题。
5.对下列加点词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也①毋吾以.②加之以师旅.比(比较)及三年 .何伤(妨害)乎 .宗庙会(诸侯相见)同 .孰(谁)能为之大 .如:至于 如:至于 如:或者 D.毋吾以也
五六十而非邦也者?③安见方六七十,如.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同步练习(带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二)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题
一、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千乘之国 ②愿为小相焉 ③舍瑟而作
A.①chéng ②xiàng ③shè
B.①chéng ②xiāng ③shě
C.①shèng ②xiàng ③shě
D.①shèng ②xiāng ③shè
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 ①坐 ②处于 ③居 ④住处 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⑥占,占据 ⑦积蓄,储存 ⑧平日,平时 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4)居十日,扁鹊复见( )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6)囤积居奇( )
2.异 ①不同 ②奇特,与众不同 ③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
(2)渔人甚异之( )
(3)永州之野产异蛇( )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
(5)父异焉( )
(6)异曲同工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
3.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 ②安逸,安乐,安全 ③安心 ④安抚 抚慰 ⑤安置,安放 ⑥什么,什么地方 ⑦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4.知 ①知道 ②知觉,感觉 ③见解,知识 ④了解 ⑤交好,交往 ⑥主持 ⑦zhì 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3)不知木兰是女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5)人不知而不愠( )
(6)孰为汝多知乎( )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却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1.下列读音正确的一组( )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③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2.下列四句中有关加下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奉
B.居则曰 闲居
C.如或知尔 了解
D.以吾一日长乎尔 成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
B.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C.如或知尔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或知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翻译句子
①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②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参考答案:
(一)
一、C
二、1.(1)⑧ (2)⑤ (3)③ (4)⑨ (5)① (6)⑦
2.(1)① (2)③ (3)② (4)① (5)③ (6)①
3.(1)⑦ (2)② (3)⑤ (4)⑦
4.(1)④ (2)⑥ (3)① (4)⑦ (5)④ (6)③
(二)
分析:四个题目涉及语音、实词、虚词及句子翻译四个方面。第1题要注意多音字和古音字。第2题是实词的解释,“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长”是“年长”的意思。第3题是虚词用法比较,A项都是“于”,C项都假设连词“如果”讲,D项“或”是不定代词,有人。第4题翻译句子要注意忠实于原文,同时注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如“不吾如也”。 答案:1.A 2.D 3.B
4.①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又有饥饿。②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事情呢?
语文选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题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本文是子“因材施教”的范例,它记述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一次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向、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文章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孔子向学生问志。开头一句简明扼要地写出四个学生的姓名,并交代了一个典型的探究学习的场景。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先打消他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而对”到“吾与点也”),写四个弟子对于孔子的问题做出的不同应答。
第一个发言的是子路。一个中等的“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上外面有军队侵犯它,国内又有灾荒,处境十分困难。可是子路认为如果自己去治理它,三年即可见成效。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用“哂之”的方式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甚满意的态度。 第二个发言的是冉有,他的态度比子路谦虚了很多。他认为一个“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经过他的治理,三年后老百姓可以富裕起来。至于用礼乐教化人民,则要等待高明的君主了。
第三个发言的是公西华,他的态度就更谦虚了:“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而且,他不是说自己已经能够做这些,而只是愿意学着干。
第四个轮到曾皙说话了,正在鼓瑟的曾皙听到老师的提问,立刻“舍瑟而作”,道出了自己“异乎三子者之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好一幅春日畅游的图景。没有想到这个答案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会赞许曾皙的志向呢?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争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曾皙的主张有不愿求仕的意思,与当时孔子的处境和心境相契合。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但是屡屡不能得志,所以他也产生过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想法。也有人认为,曾皙的话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民风趋淳,民德归厚,天下太平——这才是曾皙的社会理想,只不过他是用暗示的方法表达出来罢了。这与孑L子的“仁政”“礼乐”治国的思想完全合拍,加上曾皙的话说得那么雍容委婉,所以孔子会不由自主地赞赏起来。
以上记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四个学生果然按照老师的要求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而
孔子听过以后,态度各不相同,有的只是微微一笑,有的是不置可否,有的却是大加赞赏。为什么孔子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从第三部分可以得到答案。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篇末),这一部分写子路、冉有、公西华离开后,孔子单独和曾皙谈话,说出了自己对前三个人志向的评价。在曾皙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治理国家要讲求谦让,子路太不谦让,“是故哂之”,并没有表达子路不适合治理千乘之国的意思。而对于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态度他是满意的,尤其是对公西华,孔子认为论公西华的能力,他做个司仪是大材小用了。写到这里,前面的疑团也就冰释了。 ,
本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主旨明确。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谈话中,也引导学生立志。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四个学生各言其志后,他能够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从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语言品味
本文的语言简短、凝练,却能够恰切地表现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精神气质。文中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他们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和教养。例如,写子路问答时,“率尔而对”,“率尔”是轻率急忙的样子,他自告奋勇,抢先回答老师的问题,刻画出了子路不假思索的神态,也表现了他不甚谦虚的性格。而正在鼓瑟的曾皙在听到老师的提问时,就“铿尔”一声,“舍瑟而作”。仅仅数字,曾皙从容有礼的精神气质便跃然纸上了。而对于孔子的描绘更是寥寥数语,长者之风毕现。孔子的开场白:“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即是试图以一种平和宽厚的态度打消学生的顾虑:而到子路回答问题之后,“夫子哂之”,可以说是用一个神态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当听到曾皙的志向后,始终沉默不语的孔子,竟然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吾与点也尸一句话又勾勒出了一个真挚的朋友形象。总之,扣住每个人的突出性格来记言记行,语言简洁传神是本文的主要特点,学习时可以仔细体会。
关于练习
一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后代尊为“圣人”。读《论语》这一章,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位老师?结合子路等人的问答,分别说说孔子和他
的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设题意图
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文章简洁、凝练的语言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从而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参考答案
从“侍坐”这一章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谈话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四个学生各言其志后,他能够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从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子路自信而率直,这可以从“率尔而对”的神态中窥见其人。还可以从他给自己选择的十分困难的处境及“大治”的社会理想中把握他的性格。冉有是个谦虚的人,他坦言自己能力不足,用礼乐教化人民的事情只有等到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完成。公西华也是谦虚谨慎的人,可以说他比较知道内敛,这可以从他“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做事态度表现出来。至于曾皙则相当的从容有礼,且颇有头脑,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然后用优美的 语言描述了一个暮春郊游的图景,这既是他的人生理想,也可以说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社会理想,只是他用了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鬣舶一段话,说说这种生活理想的魅力在哪里。
设题意图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段落,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
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的衣裳,: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好友,带上六七个童子,去一路领略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水中洗去尘土卜到舞雩台上临风起舞,兴尽时放歌而归。(鼓励学生发挥想像,有自己的诗意描述,不必要求逐字逐汀地严谨翻译)’ 我们可以理解为曾皙勾画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民风趋淳,民德归厚,天下太平,它与儒家以“礼乐”治理天下的社会理想相吻合。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超脱现实、逍遥闲适、回归自然的人生图景——它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冥合为一,追求一种精神的清洁和灵魂的自由。
原文地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相关资料作者:飘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
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 ①坐 ②处于 ③居 ④住处 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⑥占,占据 ⑦积蓄,储存 ⑧平日,平时 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
(4)居十日,扁鹊复见( ) .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
(6)囤积居奇( ) .
2.异 ①不同 ②奇特,与众不同 ③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 .
(2)渔人甚异之( ) .
(3)永州之野产异蛇( ) .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 .
(5)父异焉( ) .
(6)异曲同工 ( ) .
3.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 ②安逸,安乐,安全 ③安心 ④安抚 抚慰 ⑤安置,安放 ⑥什么,什么地方 ⑦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
4.知 ①知道 ②知觉,感觉 ③见解,知识 ④了解 ⑤交好,交往 ⑥主持 ⑦zhì 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
(3)不知木兰是女郎( )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
(5)人不知而不愠( ) .
(6)孰为汝多知乎( ) .
1.(1)⑧ (2)⑤ (3)③ (4)⑨ (5)① (6)⑦
2.(1)① (2)③ (3)② (4)① (5)③ (6)①
3.(1)⑦ (2)② (3)⑤ (4)⑦
4.(1)④ (2)⑥ (3)① (4)⑦ (5)④ (6)③
2015届高三年级理解性默写练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五)
2015届高三年级理解性默写练习
u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 ,往往有得,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 ,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 ,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 ,常在于险远, ”,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6、“有志矣, , ,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7、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8、 “然力足以至焉, , ”,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9、“ ,可以无悔矣,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u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
3、险以远 则至者少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6、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
7、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8、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u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人公邹忌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帅哥(美男子)。
2、 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
3、邹忌从日常家事入手,现身说法、用自己亲身体验讽劝齐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_______,_______,”这样就把治国安邦之道置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4、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向群臣吏民颁布政令,依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设三等奖赏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受下赏。
5、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的好局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
6、邹忌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
7、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____,_____,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
明。从而达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目的。
u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虽欲言,无可进者
u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送我至剡溪。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和“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入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
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
1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
u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湖月照我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7.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8.我欲因之梦吴越
9.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10.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u 《窦娥冤》(关汉卿)
1、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指现实善恶错位“ ,
” 与应有的天道公理形成鲜明对比。
2、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指责天地:“ ,
” 对天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深刻颠覆。
3、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接指责质问天地,从根本上否定天地的存在意义的句子是“ , ”。
4、关汉卿的《窦娥冤》里,窦娥认为天地本该分辨清浊,但是她所看到却是是非不分的乱象,表现这层意思的句子是“ , ”
u 《窦娥冤》(关汉卿)
1、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
2、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4、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u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
① 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则曰: ,_________,________?”
②《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_ , ,加之以师旅,____ 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
③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__ __,___ ___,__ ___。”
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答案
夯基训练
1.解析:A项,均读guàn;B项,读音依次为xiàng,xiàng,xiāng,xiāng;C项,读音依次为yǔ,yù,yù, yǔ;D项,读音依次为chéng,chéng,chéng,shèng。
答案:A
2.解析:①师旅:侵略的军队;⑤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
答案:B
4.解析:①⑤⑥⑦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④⑧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D
1.与“加之以师旅”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毋吾以也
C.则何以哉 D.因之以饥馑
【答案】D/A.介词,因为;B.动词,认为;C.动词,用,做;D.介词,用。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比及:等到。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方圆,纵横。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指为的才能。
D.夫子喟然叹曰 喟然:不高兴 样子。
【答案】D/喟然:长叹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唯求则非邦也与
【答案】B/A. 希通稀 C.莫同暮 D.与通欤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解析:解答仿写题要做到两点:一是“形似”,即仿写出的句子与原句在句式上要一致。原句结构“""是"",却""的人;是"",却""的人”,仿写出的句子必须符合这一结构。二是“神似”,即仿写出的句子在内部关系上要与原句一致。原句“却”前后语意转折,“却”后为赞扬孔子高尚品格的内容,仿句也要符合这一特点。
答案:(1)是一个四处游说,却不被统治者赏识的人;是一个才华满腹,却始终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
(2)是一个颠沛流离,精神却永远高高在上的人;是一个平凡普通,却为世代人民无限景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