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孙铭阳

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语言特色:

一、分析课文内容第6节、第8节:

第6节:反复说“我”,是感情激动的反映,前一个“我”,一字一逗,表示心情的难过,饱含心疼母亲的感情。

第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一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一黑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从对比中显出母亲作事认真。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杰出,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二、讲析第12节:

指名朗读第12节,思考:可分几个层次?写母亲什么样性格品质?语言特点如何?

1.分两层:

第1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记叙母亲在兵荒马乱中表现出的坚强个性。

第2层(“这点软而硬的个性”……)写“母亲”对“我”的人格影响。

2.写母亲的坚强,既概括又具体。

⑴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⑵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

⑶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这处是归纳起来写。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说得何等精辟。所谓“生命的教育”,就是教育“我”怎样做人,“我”的生命渗透着母亲的熏陶。也可以说母亲在为人处世、习惯品德方面给我的影响。

三、讲析第13节:

齐读第13节

主要写三件事:

1. 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 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 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这三件事的内涵在于表现伟大的、无私的母爱。①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罡,“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②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③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四、品味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五、讨论:“情”是一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来探讨如何来对待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伟大无私的母爱(结合毕淑敏的散文)

作者邮箱: shuilansesmile@163.com

【篇二】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 第二课时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5

6

7

8

【篇三】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两课时)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这篇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能整体把握作品。

2.能从自主学习中获得发现美、表达美的感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突破】

1.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事业上取得的成就,从而感受母亲对胡适的影响。

【课时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朝花夕拾》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抒写、歌颂母亲的作品?用一句话解读作品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感情。

学生口头交流。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

二.了解作者和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本文节选自《胡适自传》。

背景资料: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绩溪县中屯人。顺弟16岁这年春天,嫁给了比她大32岁的胡传(胡适的父亲),当时胡传已经48岁,前妻曹氏死了十多年,儿女都比顺弟大好几岁,他在外边做官,没有个家眷实在不方便,所以就续娶了个填房。

婚后第二年冬天,生下一个男孩,这便是小胡适;不过那时不叫“胡适”,而叫“儿”胡适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儿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第二年,胡适母子刚离开台湾,回家家乡不久,就传来了他父亲胡传病死在厦门的噩耗。这家庭的巨变和不幸,对胡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于是顺弟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人生的痛苦和折磨。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就因为有她亲生的一点骨血——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只因为这点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的渺茫不可知的将来。为了儿子的将来,她愿意忍受一切,献出自己的一切,并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到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的时候,虽然只活了46岁,心里却应该是感到宽慰和满足了。

三.积累字词,扫清障碍。

学生默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投影显示: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挑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祥。

质问:依据事实问清楚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四.通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师生合作朗读文章,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

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热爱我们的母亲吧!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检查作业。

1.听写常用字、词.

2抽查研讨与练习一

二.精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这是几件什么样的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速度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读文后,生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全文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3.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生结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三.再读课文,注重自己的独特体验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教师小结: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3)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小组讨论、探究,展示。

四.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

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生速读文章,找出语句独立分析或结组讨论,明确本文语言质朴、真切,讲究分寸的特点)

例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子之深,平时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几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种美德,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

师:文章的选材具有怎样的特点?(生讨论后明确:选取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五.迁移提高

《我的母亲》一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给我们的关心是最多的,你和母亲之间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亲情故事呢?让我们用笔记录下我们和母亲在一起的感人瞬间。可以为母亲做传记;也可以给母亲写一封信;还可以写关于母亲的任何文章。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胡适

言传身教

我母亲 严 慈

当家的后母 能 忍

寡妇 刚 强

【教学反思】

初二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所以,我要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本课的教学显然达到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篇四】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第一 和第二课时 实用教案 中职

课题:我的母亲 (1、2)

■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对口单招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作者以细腻、真挚、朴实的语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而行文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学情分析

升入高二后的开学第一篇课文,学生状态较差,注意力不集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能整体把握作品。 能从自主学习中获得发现美、表达美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2.从事件中提炼感情。

2.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2.从事件中提炼感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讨论法,小组合作,质疑法 多媒体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篇五】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舍《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从文章脉络和情感入手,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母亲”的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等优良品质,学会更好地做人行事。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老舍先生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阅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导读”所提供的信息,从文章脉络和“母亲”形象塑造两个角度去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结构,感悟母亲的优良品质,体现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一、导入新课:《游子吟》

以一首《游子吟》开端,提问同学新学期开学前母亲为其做了什么?(整理行李、采购生活用品、送行等)渲染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为鉴赏“母亲”形象及体会情感做铺垫。本环节大概用时10分钟。

二、作家作品: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一岁半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血汗灌养和亲友的资助下,1918年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学任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老舍先生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通过生命的教育,把她性格中的坚韧、善良、宽容的品性和勤俭、好客的生活习惯传给了老舍先生,为新中国培养出一代语言大师。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等。他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51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本环节大概用时5分钟。本环节实施过程中注意将作者生平简介,性格的形成,主要代表作品与课文的内容相联系,避免单纯的文学常识介绍。

三、课文内容分析:通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思考以下问题:(本环节共20分钟,第1个问题8分钟,第2个问题12分钟)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可有不同的分法,通读以后请同学回答)

如依据时间顺序划分: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母亲的家庭背景、婚姻、及子女等情况。 第二部分(8-12自然段):写守寡后的母亲勤俭、好客、宽容等优良品质及对“我”的影响。

第三部分(13-17自然段):写“我”上学后母亲的念子之情及“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依据记叙对象划分:同上。

2.作者眼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找出文章中体现此问题的语句。

“母亲”的形象:

第3自然段: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第8自然段: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第10自然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第12自然段: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问题小结:母亲是一位勤俭诚实、好客、善良、宽容、坚强的人。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母亲对我的影响:

①第9自然段:从母亲那儿,“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②第10自然段:养成了“好客的习性”;

③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④第12自然段:“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⑤第12自然段:“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⑥第12自然段: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问题小结:老舍先生出生在贫寒的家庭,在母亲的血汗灌养下,最终成为一代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母亲的一生虽平凡却伟大。

四、课堂小结:通过文章结构的疏理,母亲形象的描绘和分析,让同学们整体感知课文,为第二课时精读、朗诵重点段落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播放《我的母亲-老舍》男声朗诵,通过朗诵,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会,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情感。围绕课后思考练习题第二题和第四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体会作者质朴的语言中表达的醇厚情感。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

朴实无华的“母亲”形象: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

二、《我的母亲-老舍》男声朗诵:

播放《我的母亲-老舍》男声朗诵,通过朗诵,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会,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情感。播放音频朗诵时,鼓励学生小声跟读朗诵,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朗诵水准,加深情感体验和感恩教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环节大概用时20分钟。

三、品读:联系上下文,品读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

(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强调“终年”)

(2)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

着。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里”具体指哪里?“这些习惯”指的是哪些习惯?)

(3)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

(为什么连用三个“怕”?“失了根的花草”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精读感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下列各句中下划线的部分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

3、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

4、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

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

本环节大概15分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启发学生思考,反映母爱如歌。 课堂总结: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作者对母亲的感情:热爱、赞颂、感激及怀念之情,还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

第三课时

朗读与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朗读第12-17自然段,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朗读水平,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情感的理解。

你了解妈妈多少?请同学们畅谈妈妈档案及和妈妈之间的趣事。

一、朗读比赛:分组朗读

第一组朗读第12自然段

第二组朗读第13自然段

第三组朗读第14-15自然段

第四组朗读第16-17自然段

分别从语音、情感方面予以评价,鼓励学生充满情感地朗读文章。

本环节大概20分钟。

二、畅谈:课前请同学们和妈妈做好交流,了解妈妈相关信息后相互交流分享,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情感联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你了解你的妈妈吗?比如妈妈生日、年龄、属相、性格特点,妈妈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妈妈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等等。

本环节自由讨论。拉近母子亲情。

课堂总结:母爱如歌,妈妈总是默默关怀着我们,默默付出,我们应敬爱母亲,及时行孝。

【篇六】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我的母亲第二课时

教案格式:

课表Topic:我的母亲

第2课时Period

备课教师Teacher:刘濛授课时间Time for teaching:

教学任务分析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task

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篇七】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用纸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