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调控注意力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家访技巧总结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然而,失败的家访也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
首先,家访前要明确家访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被家访的学生要有很深的了解,不至于在家访的过程中手足无措,使家长产生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太少,家访只是形式而已的想法。另外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谈什么,怎样谈,如何针对心态层次不同的家长进行交谈。
其次,要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 ,一好百好,一差皆差。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
再次,家访中的语气要亲切,不要语调生硬 。 家访中偶尔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教师去家访,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针尖对锋芒,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谈话要言简意赅,话不投机就适时告辞。
最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处处为人师表,家访过程中,老师的衣着、言谈举止都要体现一个老师的身份。有的家长出于感激之情,送些礼物给去家访的教师,对此要婉言谢绝,不要接受家长馈赠的任何礼物 ;家访时选择恰当的时间,切不可在饭时上门,并且不要在学生家中用餐。
总之,适时的家访会融洽师生的感情,减轻班级工作的压力,建议每个老师能牺牲一点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家访,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更有效地督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如果是班主任,那么家访时尤其要注意避开四个误区:
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听说我正在进行家访时,感到非常诧异。问我:“王老师,你真的还在家访?这都什么时代了,哪还有时间家访?打个电话不就解决了吗?”我无言以对。的确,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和环境的影响,现在的班主任很少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家访,打电话已经成了家访的代名词,家访仅仅成为一些班主任的一种“业余爱好”而已。然而,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感觉到家访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打电话也是决不能完全可以代替家访的。没有时间不是我们没有家访的根本理由,关键是我们的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在家访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
一、把“打电话”当家访。电话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班主任利用电话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无疑能为班主任节约一些家访时间,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但打电话能够完全代替家访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打电话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且不说一些农村学生的家庭没有电话,就算有电话,如果长时间的打电话必然会给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带来一些经济负担,同时也给仅靠工资维持生活的班主任带来困难。其次,打电话的内容要受限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班主任或家长打电话的时间就不会太长,双方交流的内容必定有限,因此就不利于全面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把“开家长会”当家访。开家长会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加强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但开家长会往往会受到学校因素的制约,次数、规模甚至内容有时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开家长会不能代替家访。具体表现在:(1)出席人员较为集中。由于全体家长或一部分家长同时参加,班主任讲话的内容必然是面对全体,无法与一些“重点家长”单独交流,根本不能体现家访功能。(2)容易出现家长缺席。个别家长认为那么多家长参加少一个无所谓,于是自己借故缺席。另有个别表现较差的学生怕开家长会,干脆不告诉家长,也会导致个别家长的缺席。家访的目的更是无法实现。(3)不利点明具体问题。家长会由于是集体会议,很少个别交流,因此对于“问题生”的具体问题缺乏交流,实现不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目的。
三、把“请家长”当家访。请家长是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有些班主任动辄就让学生回家请家长,殊不知这种方法如果应用过当,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还会让学生厌恶,家长反感,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与家访相比,请家长明显存在以下弊端:(1)成巨大压力。班主任面对家长的数落不仅让学生自尊受损,而且也让家长脸面无存,给家长、学生带来无形压力,对问题的解决无益。(2)会真假难辩。个别极端“问题生”为了逃避家长的责骂与体罚,便故意花钱雇人冒充家长,这样的事件已屡见报端。(3)易诱发事端。一些班主任有时会让学生自己回家请家长,殊不知这样做很危险。由此导致的交通事故、离家出走乃至轻生自杀也并不鲜见。
四、把“发电子邮件”当家访。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家庭上网已不少见。许多学校为共享信息资源,网络教育进入校园。这为班主任利用网络开展班级工作,加强学生管理,沟通家庭教育提供了便利。一些班主任便利用电子邮件来与家长进行联系,以期达到家访的目的。可现实情况是:(1)范围狭窄。上网家庭在城市并非普遍,在农村则更为少见,交流人数显而有限。(2)真假难辨。家庭上网的学生容易篡改老师、父母的电子邮件,让老师、父母真假难辨。(3)交流困难。双方由于工作原因致使阅读信件时间受限,再加上信箱中有来自各方面的电子邮件,也给班主任和家长交流带来不便。由此可见,班主任的家访也决不就是发发电子邮件。
当然,班主任用打电话、叫家长、开家长会和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家访也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班主任只有充分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意义,克服家访中存在的误区,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家访这一传统的方法焕发出现代的青春和活力。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可以请家长到学校来,也可以电话联系,但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家访。家访作为学校联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班主任作为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掌握家访艺术,增强家访实效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班主任如何进行家访呢?
一、家访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访氛围。
班主任要舍得感情投资,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是源源不断的,才会把心里话说出来,为家访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争取给每位学生送去关爱与温暖,让每位学生乐意接受家访,甚至欢迎家访。
二、家访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
人人都有心理障碍期,也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那么此时不是与他交流的适当时间。班主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随意安排家访时间,应考虑到家长的客观实际。家访前就应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家访。家访最好是在家长的休息时间内,并且一定要通过学生事先约好家访的时间,不搞突然袭击。这样家长会认为教师是真诚的,从而主动、认真的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认真教育好孩子。
另外,家访时,切忌到家长的单位造访,或在公共场合下向其家长讲其子女的缺点。否则,家长会表现出极不合作的态度,令老师无台阶可下,彼此弄僵关系,问题就难解决了。试想,谁希望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教训呢?所以,家访时要讲究时间和地点的艺术。
三、家访要注意讲究语言艺术
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一切教育应以人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家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在家访时要出言谨慎,原则上是实事求是,以表扬为主,关爱为本。交流中要多讲学生的闪光点,多讲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上进的话。切不要告状式地贬低学生,甚至责骂学生,使他们的自尊心、进取心受到伤害。对学生的弱点、缺点要尽量委婉,客观地指出来,让学生有改正错误、发挥优点的余地。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我发现班上一名叫高云的学生上课不守纪律,作业经常不做。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觉得他脑瓜机敏,别人答不出的问题,他却能一语道破。而且,他动手能力强,绘画颇有才气。“孺子可教”,他的问题主要是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我安排了一次家访。当晚,我拿着他的图画本上了门。谈话一开始,我就充分肯定了高云的优点,并拿出他的作品给家长看。家长虽然嘴上谦虚着,但看得出很开心,尤其是妈妈,眼角眉梢都透着喜气。谈话的气氛融洽了,我顺势提出塑造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家长痛快地表示,一定配合教师,督促孩子完成每天的作业。后来,高云很快纠正了自己的缺点。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可见,家访时讲究语言艺术,可以使班主任拉近同家长的距离,赢得家长的依赖和配合,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家访时班主任要学会倾听。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很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这样的谈话,其效果可想而知。班主任家访要讲究一个“诚”字。教师一旦来到学生的家里,应该立即转换角色,不要把自己在学校里学生面前的威严带到学生家里来。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结果又如何呢?徐平平是六年级的一名男生。他成绩优秀,品质良好,一直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一段时间以来他变得郁郁寡欢,上课老走神。我首先找他本人谈话,了解到其父近来迷恋麻将,为此父母经常吵架。我得知此情,觉得有必要跟其家长谈谈。家访时我向平平爸爸简单介绍了徐平平近来的反常表现,然后以询问的眼光等等他的回答。他是一个坦诚的人,承认自己赌博及夫妻不睦的情形,并表示今后决不染指麻将。后来平平上课专心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倾听不仅可以营造平等的谈话气氛,也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可见家访有时多说不如少说,甚至做个听众也不错。
五、家访要引起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重视。
现代社会竞争激励,有的家长往往一心扑在工作上而忽略对子女的教育。他们总是这样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有教师看管呢。更何况,我们不去挣钱,又哪来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呢?他们往往用这些借口推卸育子女的责任。有一年,我班上有一个叫于朋的男生,他上课无心听讲,又不交作业,常缺课上游戏厅。去家访时才了解到:他的父母到异地做生意,他由奶奶来看管。我找到他父亲说:“你们辛辛苦苦赚钱是为了孩子,但现在不管孩子,将来孩子坏习惯养成了,那时有了钱又有什么用呢?”后来那家长回到本地工作,以便管教儿女。家长的合作使那学生悬崖勒马,改邪归正。
总之,家访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成功的家访有利于促进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家庭教育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班主任要掌握家访艺术,充分发挥家访功能,力求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篇二】调控注意力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
使教师充满了激情,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方
法而采用情景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新的
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
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由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由“亦步
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在这“热闹”的课堂
教学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出现
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乱起来了”的现象。还有的教师为了精讲精练,
不钻研教材,例题不讲,习题少做,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就完事,导致
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基础掌握不牢,一考便错。还有的老师,滥用
多媒体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向40分钟要质量,是每个数学教师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本人在教学实践
中的点滴感悟,就教于同仁。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课程改革呼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注重了时代发展对新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克服
了以往课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基础教
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如何提高课程实
施的效益,既教学效益,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所以,新
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呼唤有效的课堂教学。
2.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中外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
有效的课堂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运动,它要求教师
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
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价
值追求。因此,坚持求实,追求有效,理所当然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一
个基本指导思想。
3.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改变当前“高耗”“低效”教学现状的需要
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现象,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
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
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
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
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之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应大
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有效教学,既能保证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单位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相应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化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的认真,教的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也就是说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获得了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因此,我们衡量一堂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主要就应看它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调控注意力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加强教学准备,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1)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一名教师都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在备课时就要对学生作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越能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对待课堂训练,教师则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并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课堂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落实《课标》,研究教材,把握教材,超越教材
有效教学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教学中要始终紧扣《新课程标准》,以《课标》中的要求为基准,对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达到的学业程度进行衡量。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不少教师拘泥于教材,认为把教材教好就是达到《课标》要求。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科书和教学的关系,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科书(包括教辅资料)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等方式的“再度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并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特别要精心设计“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保证课堂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从人力、物力、时间、方法与过程上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与难点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的程度,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与把握的越好,就越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课堂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在教学中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受很深,“老师告诉我的,我会忘记;老师教给我的,我把它记住;我自己参与的,我会明白。”所以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不是权威,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而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 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数学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可以说教师的造就是为学生创造条件发展自己的弹跳力,自己跳过横杆,而不是教师把学生托过横杆。教师不应放弃自己的责任,但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只是学生在教师那块土地上采掘,“把舞台让给学生”,一个个学生的慷慨激昂,造成的是学生之间的聪明才智的相互感染,这不是教师一个人在那块脊薄的土地上采掘所能比拟的,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
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安排。新课的导入、情景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景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做到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一个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做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想结合,讨论、演示、操作、板书相统一,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课堂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要坚持形成为内容服务,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5.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调控注意力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听起来似乎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要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和及时作出评价。同时要“师出必有名”,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既表扬确有值得表扬之处,批评也是如此。评价并不排斥适当的批评,它们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批评与赞赏应相辅相成。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主动权都掌握在老师手中。只有课堂教学有效了,才有可能使学生在数学态度,数学探究,数学知识方面获得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
【篇三】调控注意力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龙源期刊网 .cn
浅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作者:彭威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9期
摘 要:主要介绍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探讨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以保障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据此,有利于提高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满足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趣味性;多媒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开始致力于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改革,以促进教育事业现代化的形成,与国际教育事业相接轨。为满足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坚持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以提高高中数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从而保障高中数学教学的稳定发展。
一、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在新时期下,传统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教育工作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已经无法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保障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必须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开展新的教学模式,做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实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其所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应用则能实现这一目标。
二、提高高中数学有效性的措施
1.采用趣味性的课前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师在高中生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自己投入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前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觉性。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味性的课前导入十分重要,有效的课前导入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还能引入新的数学知识,能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2.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篇四】调控注意力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
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
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高 美 珍
2012、6、15
【篇五】调控注意力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建设路小学 朱景芳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恰当地分析和使用教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一)对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学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不过,教材并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正确使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数学课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三、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
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给予还是自身探求而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
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例如,教学第七册《可能性》时,我为学生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抽奖、摸球、涂色、抽签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起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体验。
四、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4—6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五、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提高师生友好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为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调控注意力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教师在上课期间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篇六】调控注意力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黔江区五里小学 张朝仙 杨昌旺
(通讯地址:重庆市黔江区五小学校 联系电话:79490021 邮编:409006)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承当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育 数学教学 学生 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觉得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中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加法运算律”时,为了让学生产生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认知需要,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主题图来创设情境:动物王国要举行一次计算比赛,小猪、小猴、小兔、还有小熊等动物都来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大象老师出题。比赛开始了,只见大象老师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8道计算题(用教学挂图呈现这8个算式) 只见小动物都迫不及待地算起来,没想到不一会儿功夫,平常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了他手中的答题板,(出示写有小猪答案的图片)得意洋洋地说:“我算好了!”让其它小动物见状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聪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惊讶地感叹到:“啊,这么快!”,也让学生感到纳闷,由此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迫切想知道小猪为什么算得这样快的心理需要。紧接着把学生引向教学中的“议一议”,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从而很自然地把学生由好奇引
向主动探索,通过合作学习去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自信、开心、美不胜收的数学课堂教学里遨游、体验,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设课堂提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关于学生方面我们关注得比较多,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或搜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同伴的说法提问质疑等等,这些都是经常要用到的教学技巧。可以说,许多学生已经会提问或者说正在学习提问的方式。老师的提问正是反映一个老师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这对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比如,在教一年级“得数是3的加法”时,引导学生观察图后说出:“有两个小朋友在扫地,又来了一位小朋友,一共是3位小朋友在扫地。”然后启发学生“请你根据整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问题,你该怎么说?”学生经过思考,说“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在扫地?”接着让学生写出算式并计算后,再要求学生对照图和算式说一说2+1=3的意思:“2”表示原来有2个小朋友在扫地,“1”表示又来了一个小朋友参加扫地,“3”表示现在一共有3个小朋友在扫地。这样,在计算教学中,利用列式的顺序和计算过程的思维顺序引导学生口述,不仅把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数的组成和分解、加法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已知条件、问题等统一起来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条理性和思维的程序性。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这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效的指导。
三、合理利用课堂练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
联。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方面一定要相辅相成,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有创造性地精心设计练习题。一般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的发展”。练习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练习要有基础题,也要有发展题,还要有提高题,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练习设计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其次,课堂练习要注重开放性。课堂练习除了要有基础练习,还必须要有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挑战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束缚。
再次,课堂练习应具有生活实用性。学科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科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学科融为一体。这样的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热爱学科,让教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学科知识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问题,运用学科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你教的这门课程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本身更感兴趣。
最后,课堂练习要有时间的保证。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一节课上要保证10——15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课堂练习量少,对所学的知识只能停留在基础层面的练习,不能深入,课堂效率自然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要和学生强调珍惜有限的课堂练习,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的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我们可以在所有学生做好一切练习准备之后再开始布置任务。任务开始之后,如果没有学生提问,教师决不干扰学生,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独立完成全部练习,老师走动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此时,由于没有权威的存在,一番争论自不可少,争论的结果必然是各自重新审视和订正自己的解题过程。而争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远超出了练习本身,它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
能力的成长。
四、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非智力因素,是直接影响认知效果的意向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素质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想学,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要做到想学,就必须研究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情感、培养习惯、增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碍了他智力的有效发展,如学习积极性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因此,对差生,主要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多加培养,本着“爱”的原则,抓住各自的性格特点,尽心安抚,多关心和爱护,多给予鼓励。在学习上给予耐心辅导,取得点滴进步就要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心思安在课堂上。一句话: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时借机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管理,才能不断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7、夏鹏飞《读<解放“学习力”,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后的思考》
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篇七】调控注意力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
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而且成果丰富。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
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老师有效地改进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内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发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
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其二,“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三,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2、教学内容的泛化: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
3、教学活动的外化: “自主”变成“自流”;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探究有形无实。
4、教学层次的低下: 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所以,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 5、预设生成的冲突:一是出现不负责任的没有预设的课堂,二是出现没有生成的不精彩的课堂。理想的数学教学不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追求,但又能够经得住应有的考试。即不为分数却能赢得分数。实现“教得有效、
考得满意、学得快乐。”
我校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时需要改变
(一)、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二)、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三)、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是一种教学思想,无数的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的潮流,之后逐渐影响到我国(由台湾扩展到大陆)。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专家们的关注,引领我们要直面教学现状,努力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我们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
其产生原因,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来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二) 、我们将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操作模式,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及途径,构建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三)、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从三大方面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第一,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第二,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我们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课堂互动、课堂反馈、课堂小结等方面总结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调控注意力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调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三).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
(四)、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五)、有效的活动教学策略
(六)、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
(七)、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二)、文献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三)、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四)、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新课程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
(五)、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和经验。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
(六)、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时间为二年,即从2010年4月到2012年4月。
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7月)
1.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负责人提供相关理论材料并组织阅读学习,每两周检查一次,要求组员撰写学习心得。负责人联系并组织讲座,开展交流研讨,根据研讨内容,目的是制定下阶段的研究方向、计划和具体分工。
4.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练习题内容设计及呈现方式、学生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