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信任的力量 哪怕一点点不信任 我相信他(一)
2012 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面试题精选(一) 来源:考试大 2011 年 12 月 30 日 【考试大:我的学习乐园,我的考试专家】2012 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题精选(一) 1、有一天,一个女生交给你一封信。信是本班一个喜欢这个女生的男生写的。你作为 班主任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 答案: 如果有一天女生交你信,作为为班主任,我会等到班会的时候,主题是我最喜欢谁,让 所有同学写出这个班级里最喜欢谁,然后交上来然后告诉大家把最喜欢的那个人放在心里, 然后把所有写的喜欢的纸放起来留到大家弦盗嗽倩垢蠹遥比荒欠庑拍鞘焙蚋歉瞿泻 ⑾嘈乓彩且簧蠲赖募且浒桑⊥备嫠哐 衷谟姓庵指芯跏呛苷5模 窍衷谖颐腔 固昵幔话旆 ǔ 惺苷庵种亓浚蝗缦鹊任颐撬忱弦档哪翘煸侔颜舛胃星楦嫠吒 蛐 ; 淼绞焙蚰阋丫 撬艘菜挡欢 ā? 2、问题:学生早恋怎么办?你支持学生早恋吗? 回答: “不支持,但也不生硬地反对。先了解学生情况,分析早恋的原因。通过在班上开展讨 论,让学生明白青春的可贵,爱情的神圣——很多人只是因为空虚,寂寞,贪玩而随便、不 负责任地把爱情当游戏……有必要的话,可以找学生单独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 会和他/她讨论如何对待这种“爱慕”,而不能叫爱情。 3、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那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 看法? 回答: 我更喜欢说教育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艺术, 因为教育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好的, 它有 很强的技术性,但一个好老师需要把这些技术完美的融入日常的教学中。 4、问题:“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你是怎么看教师这个工作的”? 回答: 我读的就是师范类的专业, 做教师符合自己的专业, 而且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 教师稳定性比较高,现在好的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很好,也能为教师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等。 对孩子的爱心、 耐心和责任心, 更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 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 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读师范时,我就十分注重自 身的全面发展,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有专长,做到除擅长绘画和书法外,还能 会唱、会说、会讲。“学高仅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 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没有不良嗜好和行为。我想这些都是 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 5、问题: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清贫、教师要守住这片净土,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行 业?参加教师招考进行教师队伍你的动机是什么?你觉得做教师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回答: 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 也是我最真实的理想, 虽然我从教已经有 十几年了,但我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所以我要报考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因为听 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而是因为我非常了解这个职业,也非常热爱这个 写满奉献、充满挑战的职业,因为在这里有着可爱的孩子,令人敬佩的同事们,他们都已成 为人生路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教师在精神上是富裕的,是其它行业所不能比拟的,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伟大的事业,是 令人尊敬的事业,至少我们的灵魂是幸福的。如果上天要我选择财富的富有和灵魂的幸福, 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可能就是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根本原因吧! 6、有一个住读生下晚自习后乘门卫不注意,溜出校门上网吧。你得知这一情况后,准 备采取什么措施来处理? 回答: 我会亲自把那学生找回来,然后单独和他交谈,同时注意他的反应,要让他认识到并且 改正这个错误,通常学生都不愿意给父母知道,这个时候我们不会妥协,因为配合家长来教 育学生是个很关键的问题,但是在家长面前我不会严厉的指责,害学生被教育。这样容易给 学生造成娣葱睦恚颐羌纫欣鲜 Φ 耐希惨 笥岩谎男湃胃小A硗猓一岣 菟母鲂杂肭肯睿 桓鲋拔瘢砻魑蚁嘈潘 胍 略耘嗨 艿玫嚼鲜 Φ 陌镏 湃斡胫 С 郑崛盟椒⒌淖孕趴剩谒刻熳鲎约旱闹拔竦耐保獠涣嘶岷屯 墙哟ィ?他们会互相交流,彼此熟悉,而我,会给他一个信任的微笑, 一点点关怀, 一句 鼓励的话语,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站在他的角度替他想想,并不是每个晚自习之后去 上网的孩子都是坏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千万不要横加指责,否则会适得其反。 7、将要走上讲台的你,自我感觉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你最大的优势与最大的不足分别 是什么? 回答: 我认为我的优势,年轻,有的是精力,创造力,有强烈的上进心,有教好的前沿的理论 和文化素养,易于接受新事物,能够更快地适应新课改,我不仅可以用老教师的知识经验弥 补自己的缺陷不足,而且还可以用新教师的新理念和新观点撞击老教师的旧思想、旧模式。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能够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和学生“打成一 片”,成为学生平等的朋友和“首席”,适时激励和引导学生,我想我会成为一位受学生欢迎 好老师。 我的最大不足是缺少实践的积累,但是我有一颗好学上进的心,我恪守着“三人行必有 我师”的古训,虚心向教育界的专家、前辈、有经验的同行等学习,多渠道积累自己的知识, 增长自己的才干,相信:有你、有我、有可爱的学生,我的明天一定会绽放生命的美丽! 8、 如果学生当面指责你,你会如何处理? 回答: 作为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急,急了会出乱,乱了就失分寸。我个人认为当面别激发 矛盾,面子重要,但我们的修为更为重要。面对学生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工作,面
对学生我们如何有效地进行交流这是一种艺术。首先我会搞清楚为什么学生会有这种态度, 是我的原因还是有什么误会, 其次不管是谁的原因都要保持冷静, 不要觉得丢脸而打骂学生。 最后在了解情况后再做出判断,如果确实是我的错,我会表示以后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但 是学生可以私下给我交谈而不要采取这种过激犯的方式。 教师要明白正因为不成熟他们才叫 学生,正因为是学生,所以才会犯错误,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教师是教育者, 正因为学生的不成熟才需要我们这些教育者的帮助。 9、许多学校为什么强调学生穿校服,除了整齐外,还有别的意义吗? 回答: 培养集体意识,防止学生攀比。 10、有一天,你上课的时候,学生向你提出了一个你也不知道的怎么解答的问题,你 准备怎么办? 回答: 我会告诉他们我不太清楚。 如果有条件我会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 顺便教他们学习的方 法,若没法立刻解决,我会查找答案后告诉他们,或告诉他们到哪里去找,也许有些学生会 去查找,并很自豪的告诉其他同学,以后遇到问题他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去解决,一举两得。 11、你认为,当好一个班主任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回答: 我认为班主任素养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爱国情怀、崇高的人格、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 (2) 、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教育科学知识、岗位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 (3) 、较强的能力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此外还包括: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转化后进生能力、 组织班集体活动能力。 (4) 、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热情而深沉的情感、正确而持久的动机、广泛而有益的 兴趣、爽朗而稳重的性格、持重而不孤傲的气质、顽强而坚韧的意志。 (一) 、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见,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 、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科学及简单的医学知识;社交技巧和学 习技巧;生活常识; (三) 、熟练的基本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多角度的理解能力,机智、幽默的交际能 力,立体的思维能力等 12、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你觉得自己的教学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收获? 回答: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发生了下面几点变化 (1)教学理念的变化。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施教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引
导者,由居高临下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造者。 (3)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 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实现成果共享。 (4)评价反思的转变。由传统单一的唯“分数论”变为有利于学生纵深发展的多元的评 价。 13、 你用什么办法让不喜欢你的学生变的喜欢你? 回答: 我觉得如果想要让学生喜欢你, 应该先让学生感觉到你很喜欢他, 我想只要我用自己的 爱心,责任心,人格魅力特别是要对所有的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应该就会喜欢我。而且 我有信心和每个学生成为好朋友。” 14、 你不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回答: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一面,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的关心爱护学生, 每个学生都 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并没有什么不喜欢的学生,只要老师耐心引导,没有所谓的差 生。 15、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回答: 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很简单地打个比 方,如果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大树,突然之间,中间断了一节,您说会怎么样?以学生为本, 其实说的就是传承, 接力棒需要有人接的, 如果只有第一个, 而没有第二个, 那会是怎么样? 16、“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观点你赞同吗? 回答: 赞同。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班集体中得到重视,能有所作为,哪怕这个学生的学习成 绩很差,教师要敢于放手,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快感, 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放手让学 生自己管理自己,并且要监督到位。让这群小大人在集体中发挥他们的才能,锻炼他们的能 力,让他们在这个小集体的实践中学会生存本领,让他们在班级这个小天地里干出一番“大” 事业。 17、你心目中的好班主任形象有那些? 回答: 我心目中的好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当然, 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爱心的人几乎 不存在,但真正有爱心并懂得怎样付出爱的人更难能可贵。 有爱心的班主任应当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老师、好长辈、好朋友,最起码的,他不会体 罚和侮辱学生。在他眼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好生和差生之分。他会尊重学 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宽容学生,能够原谅和宽容学生, 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他懂得关怀学生,在学生受到挫折时去安慰他们,在学生烦恼时去 开导他们,在学生迷茫时去帮助他们。我认为,一个创造了高升学率的“成功”班主任未必就
是一个好班主任。作为一个班主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好的管理能力,使得班级纪律 严明,风气良好,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班级的整体 素质,而不是只盯着成绩。 2012 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面试题精选(二) 1、“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谁的教育思想,怎样贯彻? 德育原则之一。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集体,依靠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 在教育中的作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把这种影响称作“平行教育作用”。以集体和个人的辩 证统一关系和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作用为依据。 集体对于培养人和对于人的精神 上的发展是重要的强有力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学 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等高尚的品德,也只有通过集体的活动才能形成和巩固。贯彻 这一原则要求: (1)培养和促进良好的学生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使其成为教育的力量; (2) 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善于把集体教育同个别教 育结合起来,使集体和个人在发展中互相促进。 2.初一学生张强由于父母离异,远离同学的交往圈子,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 集体活动。他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你将怎样帮他纠正? 性格孤僻,因为他心里有怨有恨有痛。对于这样的同学,需要的是耐心,所以如果是老 师或者朋友请多和他交流,表扬他,组织活动的时候让他带头,让他有种责任感鼓励他你能 行你不比别人差,多说话带着他一起玩一起闹一起罚站! 3、请你描述青春期男女学生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心理发育迅猛,体现在: 1、性意识骤然增长由于生理上出现性发育加速,使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 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 逻辑思维过渡。 3、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 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 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等。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优伤、 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 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不知疲。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一方面强烈希望结交志趣相同,年龄相仿,能够相互理解、分亨 生活感受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对自己周围的人尽量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对自己所属 的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性,宁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保持生活圈的平衡与协调。 4、学生李某比较调皮,经常惹是生非。对他的教育,家长也不大配合。作为班主任,
信任的力量 哪怕一点点不信任 我相信他(二)
刘瑜
在网上找到这个人的照片后,我曾仔细端详他的脸:细长鼻子,略带鹰钩,眼睛不大,但是深,棱角分明的下巴,薄嘴
唇。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几乎透着善意。这样的人,欧美大街
上到处可见。但他又不是普通人,他叫阿道夫·艾克曼,曾经作
为纳粹高官参与屠杀犹太人。根据对这个人的审判材料,学者
汉娜·阿伦特写过一本书《艾克曼在耶路撒冷》,不过此书的副
标题更有名:关于恶之平庸的报告。
“恶之平庸”。通过这个词,阿伦特想表达的是:艾克曼——很可能也是绝大多数纳粹分子——并非恶魔或者变态,从他交
待的材料及心理医生的诊断来看,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常人,
几乎可以说是“可怕的正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特殊时代,无动于衷地杀害成千上万人。
“是纯粹的不假思索让他成为了当时最大的罪犯之一。”阿
伦特写道。“不假思索”的意思是,当上级命令传达下来,下级
就去执行。如果有一天有人追究罪责,下级就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而已。”——多么合理的解释,几乎应该表彰其敬业精神了。
最近我常想起“恶之平庸”这个词,原因是近期发生的事情:一个盲人,在一个村子里,被封锁在家,既不允许出来,也不允许别人进去。但凡有人去看望,就被暴力驱赶,以至于有人称,该村已成了中国的探险胜地。
这个事情中,最令我好奇的,是那些参与看守盲人和暴力驱赶来访者的底层公务人员或雇佣来的打手。这些人昼夜看守着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家庭,对前仆后继的“探险者”轻则驱赶,重则殴打。我好奇的是,是什么力量在支撑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如此顽强地守在那里?如果仅是为钱,是什么说服他们,那份看守的报酬比那个盲人的权利更重要?他们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更安心地挣到维持生活的费用?
我相信,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正如山西黑窑案中,那些每天路过黑窑但从未想到举报的人是“普普通通的人”一样。电影《盲山》里,那些联合起来看守被拐卖女孩的村民是“普普通通的人”;福建三网友案中,给三个网民因言定罪的法官们是“普普通通的人”??我能想象,这些人爱打麻将,爱看《还珠格格》,要是路上碰见个问路的,没准还会热情指道。 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长,长到看不到链条全貌时,每个环节的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很无辜。普通人甲,不过是给犹太人做种族登记的小办事员;乙是奉命把犹太人从家里驱赶到隔离区的警官;丙则是把犹太人赶上火车的乘务员;丁只是维持集中营治安的保安;戊是负责收尸的清洁工""凭什么让他们对这些人的死负责呢?他们不过是一个巨大机器上的小螺丝钉而已。但是,让希特勒一个人负责吗?600万人呢,他一天杀一个,也得杀一万多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24名学生随机抽签,一半当“狱卒”,一半当“犯人”
。结果在一周的角色扮演过程中,演狱卒的学生越来越残暴,演犯人的则越来越卑怯。短短一星期,哪怕是一个实验的环境,角色感就可以改造人性,这事想想真叫人不寒而栗:现实中,有多少人经年累月地藏身于各种制度化的角色中,而其人性又在角色不断内化的过程中被劫持到了哪一个星球?
用角色开脱恶行,便利在于那个角色中的“我”不再是我,而仅仅是“他”:张警官,刘处长,陈法官""如果是站在村口的无名小卒则更好,因彻底的匿名,就意味着彻底的责任豁
免,所以“我”可以从恶如崩。而所谓人性觉醒,是从自己隐身的集体中抽身出来,恢复成独立、完整并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个人;是从角色的深井中一点点爬上来,看到雨滴如何汇成洪水。
今天仍有无数“不假思索”的梦游者在制度的催眠下游荡。然而,哪有什么抽象的制度?........甲乙丙丁戊,你就是制度,舍此,制度只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纸而已。在中国农村长期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说过一句朴素又闪光的话:“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是“停下来,想一想”,还是嵌在制度机器里,继续“不假思索”地转下去,对于所有普普通通的人,这是一个问题。
【编者注】 刘瑜,生于1975年12月,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曾任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系讲师,现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系副教授。《南方周末》2008年度专栏作者。她的著作《民主的细节》(上海三联出版社)已列入“杭外”
以下文字是陈思和先生对《无梦楼随笔》的一篇评介。
《无梦楼随笔》作者,张中晓,1930年生,才华早现,1955年5月因胡风冤案牵连被捕入狱,在狱中服刑期间旧病复发,1956年咯血不已,获准保外就医返回家乡浙江绍兴。他既陷贫困,生活尚且为难,更无医药费用,在“寒衣卖尽”、“晨餐阙如”“久幽空虚,已失世情”的境况下,凭人生追求之不坠意志读书写作, “文化大革命”中贫病交加,不幸离世。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死于何年何月何日,后经友人推算,大概是死于一九六六年或一九六七年,享年三十六、七岁。
张中晓不会想到,他在孤独困厄屈辱中写下的零散文字竟能在30年后重见天光;他更不会想到,随笔一经问世,便引起学界震动,而他本人也被称为“当代中国的杜勃罗留波夫”。
《无梦楼随笔》是孤独之思、泣血之作,“无梦”示绝望之意;于“无梦”处又有所思,是于绝望处寻希望也。海德格尔所谓“向死而生”者,正为此意。
私人性话语:《无梦楼随笔》
陈思和
在论述张中晓的《无梦楼随笔》前,我们先摘录其中的一段话:
孤独是人生向神和兽的十字路口,是天国与地狱的分界线。人在这里经历着最严酷的锤炼,上升或堕落,升华与毁灭。这里有千百种蛊惑与恐怖,无数软弱者沉没了,只有坚强者才能泅过孤独的大海。孤独属于坚强者,是他一显身手的地方,而软弱者,只能在孤独中默默地灭亡。孤独属于智慧者,哲人在孤独中沉思了人类的力量与软弱,但无知的庸人在孤独中只是一副死相和挣扎。(《无梦楼随笔·拾荒集·五十》)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写作《无梦楼随笔》时,张中晓必定处于极端的孤独之中,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久幽空虚,已失世情”(《拾荒集》自序)。其书名似乎就暗示了他的孤独与绝望。可是他仍然以难以想象的意志力把这种"无梦"的绝望转化为精神净化与超升的炼狱。《随笔》中的“札记”有一种严肃凝重的风格,在其底下则流动着他的被压制的激情。那种外来的强大的打击想必在他的心中造成了强烈困惑:《无梦楼文史杂抄》第一则中他写道“全部哲学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几乎都提出了一个中心课题(道德原则),即:哲学的任务是在于使人有力量(理性)改变外来压迫和内在冲动”,可是在第十四则他又写道:“少年时期,真理使我久久向往,真实使我深深激动。但后来,我感到真实象一只捉摸不住的萤火儿,真理如似有实无的皂泡了,康德的阴影逼近我。”但他又以坚强的意志摈绝了这种怀疑论最后导致的虚无心态,而宁愿相信“真实是存在的,真理也是存在的”,为了免于局促自卑,他要“检点身心”,“临亢者固须理智克制,处卑时尤须理智照耀,不然阴毒之溃胜于阳刚之暴,
精神瓦解,永堕畜牲道矣。”(《拾荒集》序)在这个意义上,《无梦楼随笔》展示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遭受灭顶之灾后,如何抵抗虚无的威胁,重新恢复对人类、人性与良知的信任的心灵历程。
“一个人最大的不幸,是使他看到他所不愿意看到的──战争、哀悼、愚蠢和憎恨等种种不幸”(《狭路集·七一》),可是这种种不幸,都让张中晓遇上了。他要反思这种种不幸与灾难及其根源,就不能不把目光投注到那外来的压迫上。在这方面,他的言辞极端而敏锐:“在颠倒的世界和混乱的时代中,人们的言论悖理和行为的违反人性,是当然的现象”(《无梦楼文史杂抄·五七》),“对待异端,宗教裁判所的方法是消灭它;而现代的方法是证明其系异端。宗教裁判所对待异教徒的手段是火刑,而现代的方法是使他沉默,或者直到他讲出违反他的本心的话”(同上·八十)……张中晓的这些批判,大多来源于他对现代"统治术"的观察,这一半应归因于他的早慧,另一半,却不能不说是来自于他自己在苦难中那种血肉相联的痛苦体验,那种对专制体制下权力者控制社会与人心的卑鄙手段的非同一般的真切感受。他是这个体制的一个杰出的观察者与批判者。这种杰出之处在于,他不仅深刻地认识到这种统治者的权术的手段,而且从“统治”与“被统治”的两个方面揭示了这种统治术得以存在的心理基础。在这一点上,他继承了鲁迅以来的现实批判与国民性批判的传统,他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现代转化之后的“主”和“奴”的发生心理学以及这种现代意识形态得以存在的道德、心理基础。他的有些观点充满了某种先锋性:
统治者的妙法:对于于己不利者,最好剥夺他一切力量,使他仅仅成为奴隶,即除了卖力之外,一无所能。欲达到此目的,首先必须剥夺其人格(自尊心)。盖无自尊心,说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