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1,1=?作文 数字1作文

节日作文 zuowen 1浏览

【 – 节日作文】

第一篇:《作文1[1]》

第七次统练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厓门①吊古记

[明]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天未明抵岸。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②;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黯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 如屏。屏石有刻,已磨灭不可读。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 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③,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摩崖④,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妥也。” (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节) [注]①厓门:即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②扆(yǐ):屏风。③民彝:人伦。④摩崖:在山崖上书刻文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僦:租用

B.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 典:掌管

C.谓当宋室播迁之时 迁:贬谪

D.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 割:划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厓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

会知县陪同,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

B.作者登厓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

C.祭祀后,作者伫立岸边,回想当年战事,不禁内心怆然。写眼前水鸟飞鸣,渔歌互答,意在以乐景衬哀情。

D.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但却能忠贞自持,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

3.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解说。(3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3分)

(2)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3分)

(3)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4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古琴,又名瑶琴、玉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南宋以后,'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成为一种雅致的社会风尚,琴位居'四事'之首,列为'君子修养之物'。

古琴一般以桐木作面板,梓木作底板,合为音箱。传说原始时代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古琴琴身依照人身凤形而制,有头、颈、肩、腰、尾、足等。古琴的形制体现出道家'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

①天;表示音位的十三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琴面'上圆而敛,法天'为阳;

背板'下方而平,法地'为阴,符合天圆地方之说。在中国古代的诸多乐器中,大概没有什么乐器像古琴这样被赋予了如此多的文化寓意。

古琴乐没有二胡的如泣如诉,不如古筝的响亮欢快,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古琴音色明净,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古琴的音色分三种,即泛音、散音、按音。泛音玲珑剔透,像天一样空灵清越;散音浑厚如钟,像大地一样坚实厚重;按音或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沉浑宏亮,像人一样丰富多变。庄子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与'人籁',讲求天地人和,认为'天籁'最高最美。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认为道的境界就是天的境界,天的境界就是自由的境界。古琴乐追求高逸、深远的意境,代表着天地间永恒绝对的大美。古琴的演奏技法也融入了道家所讲求的清虚自然。古琴演奏以右手弹拨,以左手按弦取音。左手在演奏技法上比右手更加多样,如吟、揉、绰、注、进、退等。多种手法的应用使古琴的音色,似虚似实,似有似无,余音绵长不绝。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中,林黛玉给贾宝玉谈抚琴之道有一段话: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先须

②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案上,{1,1=?作文}.

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可见古琴演奏是十分讲究的,正是遵循这些近于苛刻的要求,才易于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取材于陈业秀《中国古琴音乐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注释:①徽:亦作晖。古琴定为十三音,每音在琴面左侧饰以金玉或螺蛤的圆点为标记,谓之徽。②鹤氅,深衣:古代两种服饰。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琴位居文人“四事”之首,是因为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B.历史上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后世便都以桐木做古琴面板。

C.古琴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分别体现了“天地人”的不同特点。

D.古琴演奏以右手弹拨,左手按弦取音,因为演奏时左手比右手灵活。

6. 根据文意,在画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古琴艺术蕴涵着丰富的道家文化,古琴的形制体现出道家'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古琴的音色体现出道家 ① 的思想,古琴乐所追求的意境体现出道家推崇的 ② ,古琴的演奏技法融入了道家讲求的清虚自然,古琴弹奏十分讲究,体现出道家所追求的 ③ 的境界。

7 请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中林黛玉给贾宝玉谈抚琴之道的一段话,说说古人弹琴都有哪些讲究。请分条概括,每一条不超过7个字。(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水乡戏台

祝勇

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 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当年的乡土绍兴,弹唱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此起彼伏。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感官盛宴。这里把戏台称为 “万年台”。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戏台上的角色,依旧眉目清晰。

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它们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贴肺的清雅。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一座戏台就成了近 景,在视线里聚焦。它们是真实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楼”。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以减轻水流的冲击,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四根柱子架在河的两岸,柱子间铺上台板供演戏,观众看不见台板,感觉上面人影摇荡,演绎出无限的风流,更像是一场轻梦。鉴湖上有座钟宴庙戏台,至今留存。这座戏台的台基均在水中,仅有左方的古柱靠近岸边。远远地,就能看见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风中张大了翅膀,让人相信它的轻盈,永远不会在水 面上沉没。无论水上,还是岸边,人们都可以同时欣赏同一出戏。

乌篷船,天下闻名。它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鱼人的家。因此,对于行舟者来说,客栈通常是多余的,但他们需要戏台。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成为它们真正的停泊之地。所有的河道,都将通向戏台。这意味着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因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所有人的情感, 也都将在戏台前交叉。在弯曲的河道上,戏台有节奏地错落着,与水上生活的节奏相呼应,在行舟者的前方出没,安放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夜晚。 在鲁迅所有回忆绍兴的文章中,故乡常成为中国乡土愚昧落后的负面象

征,显现出阴冷、灰暗的质感,如一块均质的岩石,无法穿透,唯有戏台却是为数不多的例外 ——在风雨如磐的故园,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透过鲁迅的目光,无数中国人看见了那座戏台""曲终人散,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戏台上的风流俊雅,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的船影。狭长的石板路、层出不穷的石桥、悠 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只不过没有人把他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无从得知而已。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变成 遗传基因。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翻覆颠倒。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戏台下的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都是他们的唱词。

这座城就是一座戏台、一个巨大的发声体,风吹过、雨打过、脚步走过,都会发出奇妙的声响。它收纳了自然的笙箫和历史的烟云,既性感,又立体。作为北方 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懂”。我想象着越王勾践用古老的绍兴话发出的复仇誓言;想象着西施、范蠡在绍兴话里谈情说爱;“五四”时代的文学热涌中,假如没有了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黄酒般浓郁的绍兴口音,也会变得索然。因为那戏台,就是一部老式录音机,漫长的河道,就是 咿咿呀呀反复播放的旧磁带,它们“合作”,呈现出有声音的历史。有了这些声音,书本上出现过的人物就不再遥远,我们会相信自己正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水乳交 融。

(选自2014年2月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8.文章前三段描写了水乡戏台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9.文章为什么要叙写鲁迅对绍兴的回忆?(4分)

10.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6分)

11.“作为北方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懂’。”作者懂得了什么?试结合全文探究。(6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①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深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②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早在1916年,中国科学社的创建人任鸿隽先生就指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竺可桢先生也曾坦言:'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样的精神高度,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追求科学真理,究其根本,是人类求知的本能,是人类对意义的探求。只有保持这种追求,才能产生对科学的激情,才能克服浮躁,专注研究,才能不怕失败,百折不挠。

③坚持追求真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需要克服功利主义的科学观。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与技术的距离越来越近,对经济和社会活动带来越来越大的直接影响,人们对科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往往寄予过高的期望,常常过度要求科学获得即时效益,从而妨碍对真理的追求,屏蔽科学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甚至使科学沦为技术的附庸,带来行政对科学的过度干预,造成学术自主的丧失。这是我们在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需要注意的另一方面。

④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复杂,唯有理性才能帮助我们拨云见日,走入自由王国。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实证要求和方法,构成了科学理性的主体。崇尚理性最重要的体现是唯实。科学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透过表面现象揭示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然而,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还在干扰着一个健康社会的正常发展。如在一些媒体和网络上,常常出现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缺乏事实根据的报道,发生着太多缺乏理性的'口水仗';网络成为发泄情绪的场所,理性观点常常遭受'大字报'式的攻讦和扼杀;在我们的学术批评中,富有实证和逻辑的讨论还是没有变成大家乐于参与的习惯和风气。凡此种种,都是与科学理性相悖的。

{1,1=?作文}.

⑤弘扬科学精神要提倡理性的质疑和批判。质疑是研究的起点,批判是科学的生命,要像赫胥黎所言:'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我们要尊重书本上记述的前人的科学成果,但更要相信自己亲自实践中的发现:我们要尊重专家,但没有必要认为他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问题的看法都完全正确和高明,要敢于和权威开展平权的学术争论;我们要广泛汲取信息,但对没有事实根据的谣传,要敢于质疑,善于识别,更不做谣言的传播者。

(取材于韩启德《我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问题的看法)

12.对②段中“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追求真理,不计较个人利害”。

B.这句话正是“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体现。

C.这句话彰显了科学精神的高度,值得我们去追求。

D.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科学真理是人求知的本能。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既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又体现在科学知识之中。

B.科学精神既能约束科学家的行为,保证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又能逐渐影响大众的意识。

第二篇:《一年级作文:1+1=几》

一年级作文:1+1=几

广东省深圳市 龙岗区坪地镇第一小学四(2)班 曹润波

小明刚上一年级,什么都不会。数学课,老师问小明:“1+1=几”小明说:“不知道。”老师温和地说:“回家问爸爸妈妈,明天再来回答。”

放学一到家,爸爸正在看足球赛。小明问爸爸:“1+1=几”爸爸还以为是问足球赛的结果呢,兴奋地说:“中国队赢了!”小明有点不放心,又去厨房问妈妈:“1+1=几”由于抽油烟机的声音太大,妈妈跟本就没听见,见小明来了,赶紧说:“翻一下青菜,再放点盐。”

第二天上数学课,老师要小明回报结果。小明大声回答:“爸爸说1+1=中国队赢了,妈妈又说1+1=翻一下青菜,再放点盐。”顿时,教学里哄堂大笑。

曹润波,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镇第一小学四(2)班;指导老师:彭忠诚

指导教师:彭忠诚

第三篇:《小学生二年级作文:1+1=?》

小学生二年级作文:1+1=?

小学生二年级作文:1+1=?

1+1等于几?这样一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1+1,很多人会说等于2,这无疑是正确的。可是,1+1只能等于2吗?

1+1,还可以等于1。呀,一个加一个,怎么会还等于一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次考试,我考了100分,看着这个分数,我我突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等式:一份努力加一份认真=一次好成绩。其实,1+1=1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一身过人的能力+一份责任=一份事业的成功;一次失败+一份追求=一次更加辉煌的成功;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一种无悔的人生""1+1=1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人们:做最好的自己。

我有一种大胆的猜想,1+1可以等于任何数。我认为1+1=?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算式。1+1诠释了世间万物。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诠释了世间万物,可是道也能被1+1=1来诠释:一种德性+一种仁义=一条大“道”。

如果说1+1=?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算式,那么1+1=1就是世界上最深奥的答案。因为它诠

释了“惟恍惟惚”的道:

一点牺牲精神+一点主人翁的态度=一个国家的希望;

一群忘我的人+一种前赴后继的态度=一个民族的腾飞;

奇妙的等式,奇妙的1+1=1。

第四篇:《1+1=几》

1+1=几

小明刚上一年级,什么都不会。数学课,老师问小明:1+1=几小明说:不知道。老师温和地说:回家问爸爸妈妈,明天再来回答。

放学一到家,爸爸正在看足球赛。小明问爸爸:1+1=几爸爸还以为是问足球赛的结果呢,兴奋地说:中国队赢了!小明有点不放心,又去厨房问妈妈:1+1=几由于抽油烟机的声音太大,妈妈跟本就没听见,见小明来了,赶紧说:翻一下青菜,再放点盐。

第二天上数学课,老师要小明回报结果。小明大声回答:爸爸说1+1=中国队赢了,妈妈又说1+1=翻一下青菜,再放点盐。顿时,教学里哄堂大笑。

第五篇:《作文1》

写作的重要性 6分最低限,只要结构不出错,得分应该为9分。

评判作文

四级考试作文主要看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

内容不跑题即可,注意:1.不要妄图以情动人;2.不要妄图在构思上出奇制胜。

结构上牢记总分总:先写主题句(Topic Sentence),再写分论点,最后写总结句(Conclusion)。

语言最重要,往往使评分产生重大差异,语言要模仿和包装。

基本表达

人们认为:it is generally/ widely believed/ held/ agreed that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1,1=?作文 数字1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