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百善孝为先是什么意思 百善孝为先是谁说的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孝的含义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 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那么,什么叫做孝呢?。‘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是‘子尊老'的意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 《礼记》记载:‘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汉代贾谊的《新书》说:‘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在上面呵护着,当孩子长大以后,父母老了,儿子在下面背着老子。‘孝'的字体结构与‘善事父母'之义也是吻合的。现代新华字典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从古到今对孝的解释来看,孝的核心意蕴就是善待父母。子女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尊敬、关爱父母。

为什么孝是百善之先?

现在,我们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一个‘和'字,撇开那些政治术语,可以把和谐社会通俗解为人类追求、向往的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天下和平这样一种和顺美善的理

想社会。怎样才能达到呢?,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跟他的学生就讨论过,并给出了答案。这就是著名的《孝经》。《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仲尼就是孔子,他在家里闲居着,曾子是他的学生,在旁边侍奉著老师。这时候老师就问他,说古圣先王有至德要道,至高无上的道德,非常重要的道理和方法,能够怎么样?以顺天下,让天下都能够人心归顺;民用和睦,人民百姓都能和平安乐、幸福美满,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能够相安无事,这不就是就是现在中央领导人讲的和谐社会吗?汝知之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这么一问,曾参这么一请教,就引出了宇宙的精华,做人的根本──孝。

孔子说∶‘这就是孝道。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教育孩子、教育学生首先从哪里教起?从孝道教起。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意思是说,什么事最重大?侍奉父母最重大。为什么呢?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孝本于天性。一个河流为什么它能够流得长远?因为它有不竭的源头;一棵树为什么能长得高大,能抵挡风雨?因为它有很深的根。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为人子的源头和根本,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是我们成功的根基。

父母对儿女的奉献,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诗经》里有一篇 《 蓼莪》就做过生动的描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空一样的浩瀚无边!

曾看到一个‘老树和小孩'的故事,把父母对儿女的付出,表述得淋漓尽致。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儿。他特别喜欢这棵树。这是一棵大苹果树,长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

这孩子天天围着树,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有时候在树底下睡觉,有时候捡树叶,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树身上乱刻乱划。这大树特别爱这孩子,从来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儿。

玩着玩着,孩子长大了。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大树很想他。过了很久,他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少年了。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儿了?这孩子有点不耐烦,他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跟你玩儿,我现在需要很多高级的玩具,我还要念书,还得要交学费呢。

大树说,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你就有玩具,有学上了。这孩子一听就高兴了,把果子都摘了,欢欢喜喜走了。

就这样,每年他就是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忙忙来,平时都没有时间来玩儿。等到他读书以后,又有很长时间不来了。再过一些年,这孩子已经长成一个青年,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更老了。

大树说,哎呀,你这么长时间不来,你愿意在这儿玩会儿吗?孩子

说,我现在要成家立业了,我哪儿有心思玩啊?我连安家的房子还没有呢,我也没有钱盖房子呀。

大树说,孩子,你千万不要不高兴,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这孩子高兴起来了,把树枝都砍了,就去成家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这大树已经没有果子也没有树枝了。孩子还是不高兴,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树下。

这孩子说,我现在成长了,念完书,也成家了,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这世界上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要去远方,可我连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啊?

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这孩子一听很高兴,砍了树干,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

又过了很多年,这个大树只剩下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这时候,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的年纪也大了。

他回到这棵树边的时候,大树跟他说,孩子啊,真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你就更不愿意在这儿跟我玩了。

这孩子跟大树说,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我从外面回来了,我现在就是想找个树根守着歇一歇,我累了,我回来就是跟你玩的。

这个老树根很高兴,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了。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的一生。

老树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在树下玩大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这样的一种成长,在父母身边长大,走向社会。儿女的一生,从{百善孝为先是什么意思}.

父母身上获得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父母付出了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爱,他们的全部。

佛祖释迦牟尼在《父母恩重难报经》这部不朽的经典,详细阐述父母对儿女的恩德,特别是以母亲为例,说出父母对子女的十种深厚恩德:第一、怀胎守护恩。佛告诉我们,胎儿在母腹中,逐渐长大。使母亲有山压下来的沉重感,若胎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使母亲有地震风灾的感觉。母亲心惊肉跳,担忧腹中的胎儿,没有心思打扮自己,连梳妆镜和漂亮的衣服都闲臵一边了。

第二,临产受苦恩。十月怀胎之苦总算熬过去,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满床,疼痛难忍,但是母亲还是牵挂祈祷著让小儿能平安降生。{百善孝为先是什么意思}.

第三,生子忘忧恩。母亲经过一场生死挣扎的痛苦,生出了孩子,而且知道小儿平安无事,她就不以自己的苦为苦,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四,咽苦吐甘恩。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不舍昼夜,对子女的爱重情深,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要子女能健康温饱,父母就感到安慰。

第五,回干就湿恩。如果直解就是小儿尿床,弄湿被褥(古代还没有现代的这些尿片纸巾)母亲赶紧把孩子移到干爽之处,自己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引申意思是父母总是把好东西给儿女享用,自己虽然没吃好,没睡好,而毫无怨言,只求儿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长大。

第六,哺乳养育恩。佛说,母亲如同大地,父亲如同苍天,子女被父母的爱所覆盖滋养。即使你长得很丑,父母还是爱你,即使你是残缺手足的人,父母还是不厌倦地照顾你。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点点滴滴,在日日夜夜。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微不至的。

第七,洗濯不净恩。母亲为孩子每日洗涤,操持家务,这个恩也是说不尽的。母亲原本是花容月貌,玉手纤纤,而过度洗涤不净之物,包

第二篇:《百善孝为先论文》

互联网营销X班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高职)

论 文

题 目:论孝道

学 院:互联网学院

专 业:市场营销

年 级:2013级

姓 名: XX

指导教师: XXX(XX职称)

完成时间:XX年XX月XX日

题目:论孝道

署名:XX

摘要: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因为孝我们才有了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使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百善孝为仙、孝道、感恩、父母、善良、家庭{百善孝为先是什么意思}.

Abstract:To be a good person, a good person, a person of success, we must first be filial piety. Because of the filial piety we have this harmonious society, because filial piety that we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Key words:Filial piety, gratitude, parents, family, kind-hearted

引言: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第一级:百善孝为先

一、百善孝为先的出处

“百善孝为先”这一句出自清人《围炉夜话》的文章之中。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二 、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孝”是什么呢?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行之首,以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是对孝爱的一种诠释。孝道是人类繁衍的起码伦理、道义,是对父母舔犊之情、养育之恩的无偿回报。

第二级:生活中的孝爱故事

(一)从古至今看孝爱

从古至今,孝爱故事,享誉天下。从西汉的董永卖身葬父,东汉的黄香扇枕温衾,三国的孟宗哭笋,到今天的山里女子佘银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母亲""无不给予我们心灵太多的震撼和感动。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

虽然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因为孝我们才有了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使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孝不仅是我们应该尽的义务,更应该是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和爱。

(二)生活中的实例

有这样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晚上,一位母亲为她的母亲倒上一盆热水烫脚。她的母亲边洗脚边露出满脸的幸福微笑。这位母亲的举动被她的儿子看见了,于是儿子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去打了一盆热水,双手吃力地捧着来到母亲跟前说“妈妈,洗脚。”这个小小的举动也让这位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子女孝顺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第三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1、提出什么样的做法是孝

古人有“百行孝为先”的说法。这里的“百”是众多的意思,不是指确切的实数“一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众多的德行中,孝敬父母是首位。几千年来,孝始终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在当今社会,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孝”变得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为了争夺家产,甚至父母、兄弟亲情于不顾,更有甚者,将父母赶出家门。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能指望他爱祖国,爱人民吗?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说,要孝敬自己家的老人,也要同样对待别的老人;爱自己的小孩,也要同样的爱护别的孩子。如果连自己家的老人都不能去孝敬,又怎么谈得上善待别的老人呢?人生一世,谁都会老,想想将来我们老了会是什么样子,难道希望你的孩子也这样对待你吗?把孝扩大,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如果一个人对为自己付出最多的亲人都漠然置之,谁会指望从他那里得到真情的回报?对不孝的人,人们怎能相信?我们可以这么说,孝心是人们成功的一道台阶。

2、我们应该感恩父母

父母在给予我们生命的同时,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伸出他们无私的双手,在我们痛苦时奉献他们真爱的心,在我们失望时他们伴我们同行,是他们给了我们希望和温暖。因此子女孝顺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再到长大成人,父母都为孩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精彩的大千世界,并养育我们,很是不易。所以我们

应该心存孝心,努力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在家里,为父母泡上一杯茶,陪父母聊聊自己近来的生活状况,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父母为我们少操一份心,这何尝不是在尽孝道呢?在单位,我们认真工作,关心同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他人面前,让父母为我们骄傲,这也是尽孝道一种方式。对于孝敬父母的理解,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诠释,但是,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应该遵循一句话,那就是:心孝,行不孝,那是不孝;行孝,心不孝,那是假孝;心不孝,行不孝,那是逆子;心孝,行孝,那是大孝,必成大业。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总是被父母呵护着、宠着,甚至溺爱着,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孩子竟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你既然生了我,就要对我负责。其实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观点。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教我们做人,我们要永远铭记这种恩情。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许许多多,他们理应得到爱的回报,应当受到我们的孝敬。孟子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的人历来为人们所称颂,不肖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4、怎样感恩父母

家庭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家庭都美满幸福了,社会才能和谐。我们应以一颗感恩之心去孝顺父母,营造一个尊老爱老惜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心存善念,我们生活幸福,我相信这是我们对父母最好的回报。赡养年迈的他们是我们的义务,记住他们语重心长的教诲是我们的尊重,体谅他们良苦用心的唠叨是我们的本分。我们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让他们不再为成长的我们担心,让半辈子为我们而活的他们,尽情地以他们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过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为他们做的。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那是对蓝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 第四级:我们怎么尽到自己的孝道呢?

(一)、要有耐心

很多时候我们会烦躁不安,因为心态不好,因为压力大,各种各样的原因,各种各样的表现,不耐烦,不情愿表现在方方面面,要么恶语相向,要么不管不问,有的更甚至有暴力倾向。一幕幕的悲剧不断上演着,一个个心碎的故事让人叹息不已。这就要我们有一定的耐心,也许你很无奈,也许你很气愤,但你要铭记那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是最无私的人,他们希望我们好,我们也要对它们好,将他们曾经对我们的耐心而今还给他们,这难道很难吗?很多事物都是相互的,相信大多数人都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不过有时候会让一些事物干扰,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好好思考一番,父母未必都是对的,子女也不全是明智的,所以很多问题要照顾老一辈的感情,这世间无所谓对与

错,很多都是相对的,要学会和长辈多多沟通,这才是上上策。

(2)孝道的重要性

人生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有时候没有必要问为什么,而孝道是一个人最应有的基本素养。更多答疑解惑尽在孙虹钢的《好员工一定要学习孝经》。

第三篇:《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孝的含义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 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那么,什么叫做孝呢?。“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是“子尊老”的意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 《礼记》记载:“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汉代贾谊的《新书》说:“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在上面呵护着,当孩子长大以后,父母老了,儿子在下面背着老子。“孝”的字体结构与“善事父母”之义也是吻合的。现代新华字典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从古到今对孝的解释来看,孝的核心意蕴就是善待父母。子女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尊敬、关爱父母。

为什么孝是百善之先?

现在,我们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一个“和”字,撇开那些政治术语,可以把和谐社会通俗解为人类追求、向往的人心和

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天下和平这样一种和顺美善的理想社会。怎样才能达到呢?,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跟他的学生就讨论过,并给出了答案。这就是著名的《孝经》。《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仲尼就是孔子,他在家里闲居着,曾子是他的学生,在旁边侍奉著老师。这时候老师就问他,说古圣先王有至德要道,至高无上的道德,非常重要的道理和方法,能够怎么样?以顺天下,让天下都能够人心归顺;民用和睦,人民百姓都能和平安乐、幸福美满,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能够相安无事,这不就是就是现在中央领导人讲的和谐社会吗?汝知之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这么一问,曾参这么一请教,就引出了宇宙的精华,做人的根本──孝。

孔子说∶“这就是孝道。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教育孩子、教育学生首先从哪里教起?从孝道教起。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意思是说,什么事最重大?侍奉父母最重大。为什么呢?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孝本于天性。一个河流为什么它能够流得长远?因为它有不竭的源头;一棵树为什么能长得高大,能抵挡风雨?因为它有很深的根。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为人子的源头和根本,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是我们

成功的根基。

父母对儿女的奉献,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诗经》里有一篇 《 蓼莪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百善孝为先是什么意思 百善孝为先是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