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孙疃中学 董素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品味诗歌语言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以读促悟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情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丰富了我们的想象,读诗使人灵秀。这节课让我们带着想象的翅膀一同品读—–《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改写散文}.
二以读促悟
1自读诗歌
请你们结合课文注释,自由朗读,把握节奏,读准读顺这首诗。(请一生试读) 2再读诗歌
请同学们在读诗歌,结合诗歌内容,分组畅谈阅读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作点评) 3 美读诗歌
大家对这首诗都有自己的感知,不难看出这首诗抒发了忧伤之情。谁来一展才华,对这首诗进行美读。(学生自评)
4集体朗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涉江采芙蓉,再次接受美的熏陶。
三展开想象
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虽然很简短,却充满了极强画面感。请你们放飞想象的翅膀,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你诗中的画面。(小组探讨、交流 ) (可幻灯片展示)
eg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美丽多情的女子荡一叶之扁舟,穿行于“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中,莲花摇曳,芳草幽香。女子欢快地划向不远处一株盛开的红莲。
Eg一位手捧红莲的女子,独立水中央,怅然遥望,远方之人依然未归。摇曳的荷花,碧绿的莲叶,依然迎接着欢快赶来的人们。
Eg一位孤寂忧伤的男子怅然地驻足回望,张望亲人家乡所在的方向,却一片渺茫,眼前徒有绵延无尽的迢迢归程。{涉江采芙蓉改写散文}.
四 细析品悟
1意象解读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也是醉了。画面里的芙蓉让我心醉吧,画面里的人物亦让我情醉。 芙蓉会让你们想到什么
( 幻灯片展示)
美人 芙蓉如面柳如眉
美好的东西 美景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高洁品性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类似的有美的寓意的事物,我们称之为意象,试举例 梅兰竹菊 高洁品性
柳 惜别之情
红豆 鸿雁 彩笺 尺素 相思之情)
2人物形象
这首诗里不仅有芙蓉还有兰花香草等意象,于荷叶兰花香草之中,我们见到了何样的人物形象?(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教师归纳点播){涉江采芙蓉改写散文}.
(1) 还顾而望的男子
男子为何这样
(所思在那儿,我在这儿。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归期渺茫。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东汉末年政治混乱,社会动乱,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出路,离乡背井,奔走交游,人们无法过上安定团聚的生活。)
毫无疑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塑造了一位游子的形象。(板书游子)
(2) 拈花沉思的女子
女子为何这样?
( 所思不在 欢乐凝固 失落心伤)
一问一答 情感转换
以乐景衬哀情 忧伤孤寂)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道出了难以言说的悲酸与无奈。
五延伸拓展
1课内延伸
这是一首忧伤的诗。对于抒情主人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采芙蓉的是一位男子的话,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位游子,那么这首诗出来传达出对家乡妻子的思念之情,从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何种情感?
对故乡的思念,孤独漂泊之感。(我们请一位男生美读诗歌)
如果采芙蓉的是一位女子的话,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位思妇,思念远游在外的游子 再现了女子思念远游在外的爱人的深切忧伤,从对方着笔,极度突出了游子的苦闷、忧伤。 女子想象远游在外的爱人此时此刻的情景,这属于实写还是虚写?
(我们请一位女生读前两大句,男生读第三大句,男女合读最后一大句。)
2课外拓展
(虚实结合,从对方入笔,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幻灯片展示) 杜甫的《月夜》亦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合诗句赏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涉江采芙蓉改写散文}.{涉江采芙蓉改写散文}.
明确:①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当时自己困居长安的处境。{涉江采芙蓉改写散文}.
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不能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③如此,更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表达了诗人对妻小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五 小结课堂
这首诗带我们进入了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让我们看到了一串真纯自然的举动,听到了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悟到了一种深挚笃厚的情思。抒情主人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距离,忧伤地立在我们面前。
六 作业设计
请同学将《涉江采芙蓉》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七 板书设计
涉江采芙蓉
游子 思妇
思乡 漂泊
从对方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