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不知足者常乐议论文 知足者常乐议论文800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不知足者常乐》

不知足者常乐

2级部10班 魏言玮

中国有句古话:“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过河,不过满腹。”太以满足是动物的本性。它不应是我们学习的态度。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借酒消愁,以醉为乐。那酒醒之后呢?又将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中""知足者,乐一时也。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满足于现状,而不想挑战自我,终日躲藏在自己狭窄的“蜗牛壳”中,害怕探出头来接受新事物,什么时侯才能创造出新的辉煌与成就呢?我想,永远都不能。不思进取只能使自己停滞不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不知足者,方能不断披荆斩棘,不断开拓,并从中获得探索的喜悦。

古往今来,许多做出伟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是不知足者。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一生能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不虚度此生了。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不说绝无仅有,也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凤毛麟角。然而,居里夫人却做到了。由于与丈夫埃尔·居里一起开创了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并发现了镭而在1903年获得物理学奖,居里夫人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1911年,她因提炼和分离镭,并研究了镭的性质而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试想一下,如果居里夫人在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就骄傲起来,沉浸在鲜花和掌声中不能自拔,能二度获得诺贝尔奖吗?但她坚定了信念,不满足于现状,爱因斯坦谈到居里夫人时说:“她是惟一一个没有被荣誉腐蚀的人。”

{不知足者常乐议论文}.

巴西球王贝利是个天才球员。当有记者问道:“你进了这么多球,你认为自己哪一个球进的最精彩呢?”他笑着回答说:“下一个。”当贝利将第一千个球完美射进球门时,记者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他仍就回答说:“第一千零一个最精彩。”其实是不是最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贝利拥有一颗勇攀高峰的心。他永远不满足也现状,寄希望于下一个,所以他不断进步,不断挑战自我,最终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辉煌成就。

由此可见,唯有不满足现状的人才不会故步自封,才能不断战胜自我。对于我们来说学习也是如此。有些人喜欢抱怨学习总是落后于人,他们往往被固有的思想所束缚,认为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的,现实是不能被改变的。我想说的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一切皆有可能!一个人的潜能时无限的,只要不断开拓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采到美丽的鲜花,获得热烈的掌声。这时,我们会感到快乐和满足,但千万不要因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荀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如果对于自己取得的成功而沾沾自喜,那么怎么能取得更卓越的成绩呢?

不知足,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不知足,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不知足,是一种持久的激情。不知足者常乐,做一个不知足的人吧!

第二篇:《“不知足常乐”最终辩论稿》

不知足常乐(辩词)

自我介绍:

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你们好,我们是反方辩友,首先由我来介绍一下我方的队友:一辩是XXX、二辩是XXX、三辩是XXX、四辩是XXX。今天我们将就“不知足者常乐”进行论述,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方能常乐。 开篇陈词: 感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也感谢对方辩友刚刚的精彩陈词。 首先我方不可否认的是:知足是一种精神面貌,但是这种精神面貌却未必会达到常乐的结果。

首先在此明确几个概念,不知足的定义是不满足现有的成就,而常的定义是一般、长久不变和时常。我方认为:不知足者方可常乐。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点阐释我方观点:

第一,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才能挑战新的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常乐”。 因为知足,所以安于现状,“知足”在对待物质享受的态度上,不失为一种优秀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知足者常乐”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在事业上“不知足”是奋斗者的哲学,开拓者的写照,只有不安于现状的人,才会在奋斗中尝到创造的乐趣,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不知足比知足的思想更加适合当今社会的潮流。

封建社会,清王朝一再唯我独尊,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做着知足常乐的美梦,结果被列强侵略,亡国殃民。反观现在,中国男足这个敏感话题,我们亦可以发现,很多情况下正是他们满足于现有待遇,不思进取才导致国足成为了亚洲足坛内三流球队的水平,请问对方辩友,中国男足这种不思进取的乐能够“常乐”吗?

第三, 物质生活上要想常乐就必须“不知足”。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水平,何乐之有?如果人们都有满足于现状,油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折扇也不会被电扇代替,生活得不到改善,社会将停滞不前,快乐从何而来?然而,正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日益积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飞跃,使得人们常乐!

第四,对于人生的奋斗目标,则更是不知足者常乐。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在工作、学习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取得成就,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而这些,不都是一个人真正常乐的基本条件吗?不知足的精神,这无形的动力,推动人类进步,推动文明前进,推动社会发展,使每个不知足者常乐。

因此,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不知足者常乐。

攻辩:

1、反驳 对方辩友认为,“知足常乐不是不进取”,换句话说,“不知足常乐”是一种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是催人奋发的,是实实在在的。为了奔赴更好的生活,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满足于现状,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去创造我们想要的生活和人生。当我们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我们又会有新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的奋斗。这就是“不知足常乐”。“不知足常乐”未必就不能获得快乐,但这种快乐和“知足常乐”的“常乐”不是在一个高度上的。这种快乐是得来不易的,所以不会“常乐”,甚至常常伴随着痛苦和煎熬。但这不正是我们真实的人生和历史的写照么?

2、反驳 不知足所带来的无比的热情让不知足者有更多的机会享受知足者无法享受到的快乐。虽然发生了“焚书坑儒”这一惨案,但是你能否认他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得到的快乐吗?这不也是一种不知足常乐的表现吗?

3、对方几位辩友洋洋洒洒地站起坐下来论证问题,其实不也正是辩论中“不知足”的一种表现,是对我方“不知足常乐”观点的具体实践吗?

4、请问对方辩友,人一生中的追求应该是什么?

攻辩小结:

首先为对方辩友澄清两点概念:

1.满意和知足可否等同?{不知足者常乐议论文}.

1949年三大战役全面胜利,革命果实遍地开花。毛泽东满意吗?满意!知足吗?不知足!所以号令三军: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不知足就是贪得无厌吗?

一个人想挣钱就会抢银行的话,那银行的取款机为什么到今天还是完好无损的呢?人类社会为什么没有被不知足害得自我残杀,天翻地覆,反而法制日益完善,文明日益进步呢?

我方继续提出如下论点:

1.何为知足?人生悲喜,起落无常。当我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你难住我说:亲,知足常乐,请你悬崖勒马!我只能说:人生不止,奋斗不惜,恕我不能领你这个情啊!而当人境遇平平,甚至身处逆境时,知足在你方看来更有奇效。诚然,这种自我疏导以求心理平衡的精神胜利法为自己获得了暂时的开脱,但是,鲁迅笔下的阿Q将精神胜利法演绎的炉火纯青,为什么他成了经典的悲剧人物,而不是常乐的典范?八个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何为常乐?所谓常乐,既是自我价值在实现过程中获得肯定的持久的精神愉悦感。我们是要道家的小我之乐,还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尔乐”呢?

3.何以“不知足”常乐?叔本华说:快乐最大的本质就在于乐于追求。为什么乐于追求,因为我不知足。人类从茹毛饮血到信息时代,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嫦娥探月,不知足是个人到社会的价值体现。

无限风光在险峰,非常之观在险远。险峰上那鲜为人知的奇异景观永远属于那些不知足者。人要常乐,就要懂得不断进取,只有不知足的攀登、追求,才会到达那种最美、最令人遐想的高峰,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

所以我说应该是—不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乐议论文}.

自由辩论:

总结陈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句名言,也是千百年来激励无数中国人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明灯,其精神内核就是鼓励我们“不知足”而勇敢迈步前行。如果把“不知足常乐”与“知足常乐”作比较,我们会发现,无论从历史与现实来看,还是从社会的宏观层面或个体的微观层面来看,“不知足常乐”总是居于主导,占据多数,表现为一种“常态”。 其一,从30多亿年的自然界生命演化史来看,正是演绎着“不知足”方可“常乐”的进化论。生物界的演化,就是在动植物“不知足”的渐变中得到进化和飞跃,而绝大部分“知足”的生物因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其二,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同样说明了“不知足常乐”的必须、必然和常态。社会不断进步的关键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之所以能不断得到发

展,正是因为人类自身永不知足的努力奋斗,才推动了生产力的向前。试问,若没有这种“不知足”的持续追求与奋斗,我们人类会有今天欣欣向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吗?会有安居乐业的“常乐”生活状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三,从推动当今信息社会、工业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科技来看,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动力和源泉正是人类自身的“不知足”。为了推动科技的发展,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永不知足”地努力钻研,并在“不知足”的努力与科技进步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快乐、幸福以及成就感。例如著名的爱迪生,他也曾为寻找灯丝,试验了数千种材料;为试制一种新的蓄电池,他做了八千次的实验,虽然都失败了,可是他却从这不知足的实验和探索中得到了快乐:“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不知足者常乐议论文}.{不知足者常乐议论文}.

其四,从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进步来看,同样说明了“不知足常乐”的必须、必然和常态。不断出台、不断推进的发展战略目标,恰好体现了“不知足常乐”的意义和真谛。在西方国家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前,中国一直处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之后中国逐步落伍了,甚至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饱受欺凌。中国为何在近代由强转弱?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近代中国的固步自封、安于现状,沾沾自喜于“知足常乐”。老祖宗吃过的苦头,深刻地教育我们:“知足常乐”不足取,只有永远的积极向上、奋勇拼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其五,从个人自身的发展来看,“不知足”方可推动学业、事业、生活质素的进步和提升,“不知足”才能“常乐”。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没有不知足的精神和干劲,我们怎能取得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有为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呢?只有以“不知足”的精神,经常为人生之树浇浇灌灌、修修剪剪,我们的生命之树、生活之树才能常青,才能葱郁。

综上所述,“不知足”是无庸置疑的社会必然、生活常态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知足”只是相对的、阶段性的;“不知足”是永恒的、必然和必需的。“不知足常乐”之美,正在于那“海阔天空,鱼跃鹰翔”的“更高、更快、更强”,在于那不断地提高与进步!{不知足者常乐议论文}.

不知足,方可常乐!

第三篇:《不知足者常乐四辩稿》

正方选手所谓知足常乐,没说什么乐在哪,倒是不停的劝我们知足,要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问题,然后又用知足可以推出常乐,这不是循环论证吗。{不知足者常乐议论文}.

我来试试解释看为何会知足常乐,大概是因为计较得少,快乐自然就多。于是有些企业家放弃了公司上市的机会,选择了平淡是真,有些作家放弃了继续写深刻文章的心境,笔下不再辛辣,歌颂人生的一片美好,还有些人退出人情世态,选择暮鼓晨钟,心中安静得可以容下天地。

社会永远是平衡的,有人知足,便有人进取,有人劳作,便有人休息。但我真的不愿看到整个社会都是知足者,届时将国之不国,司之不司。一个学生可以知足,但老师却想把每个学生的心智都培养得胸容四海,义薄云天;一个普通市民为了过得幸福完全可以颐享天年,但政府领导为了发展、为了和谐、为了不负众望,那个敢有半刻知足!

知足常乐,是对不平衡、不得法、还痛苦的追求者的劝慰。劝其放下进取,抛开心爱,获得新生。而那些不愿努力的人们总愿意走极端,说不知足的人就是贪婪的、欲望强烈的、伤害心智的,而知足、放下才是人生幸福的法宝。我方所说的不知足,不仅仅是对于物质世界追求的不知足,更是对自己精神世界发展的不知足,不放松,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的人生追求中感受到自身不断进步的快乐。一个人的贪婪及其一切罪恶品质的暴露,是因为他对于自己精神的自我满足与放松,上进是以为自我成长为目的的,能力的成长,知识的增加,经验的累积等。贪婪的目的很简单,获取物质利益。这正好说明,知足者无法常乐。

知足常乐的快乐实则是一种自私庸俗的快乐,因为知足而快乐的代价小,不知足也快乐的代价大。人们不愿意多付出,说人生苦短,何不求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小我,一个大我。放纵小我的人,处处为自己考虑,最高境界就是知足常乐。而心中有大我的人则从大局出发,凡事替他人考虑,提家庭考虑,替国家甚至民族和世界考虑。这快乐,就是低级与高级的快乐,低级快乐可以称之为靠自然惯性向下坠落的快乐,而不知足的快乐可以称之为克服惯性向上攀登的快乐。

其实,“知足者常乐”是一种消极回避的人生观。人生在世,对世上一切不闻不问,与死物何异?只有不知足的人,才会像一个以梦为马的诗人,一人独将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我们必将不知足,因为我们坚信,不知足者才能常乐!

第四篇:《不知足者常乐(反方)一辩稿》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者常乐。

(反驳,20秒)

(反驳:1.对方说,平和的心态就是常乐,请问,这“平和”和“常乐”有什么必然的关联吗?2.对方说,人的欲望无限,满足适当欲求是必要的,但是适当的欲求怎样才是适当呢?我不满足于英语四级的水平,想报考六级,我这欲望算不算适当呢?)

那么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不知足者常乐”还是“知足者常乐”。我们就先评判一下“乐”的标准。乐,有个人情绪上的快乐,有生活上的安乐,还有百姓安居乐业,乐此不疲。乐,是不违背社会道德,符合大多数人价值需要的积极的态度。那“不知足者”与“知足者”之间的分别呢?知足者是一个圆,满足于现状,是静态的,在自己的圈子里维持现状。而不知足者是一条射线,不满足于现状,是动态的,不断向前。知足是对现状感到满足,感到已经足够,自然就不会进一步追求什么。向前走的只有不满足者。但是,唯物辩证法又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知足而不求发展,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不知足”的心态,去探索新事物,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享受“常乐”。 下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1. 我们说“不知足者常乐”,“常”是一个频率。那不知足者和知足者谁更经常“乐”呢?我们以一生为单位时间,知足者的乐是暂时的,不能维持一生,且只有一次。而不知足者的乐是一个接一个的,很多次。那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不知足者的分子更大,那他的乐是经常,而知足者只能是偶尔。 2. 在个人的角度,不知足者是不断向前的,他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成长中感到实质的快乐。就好比我们在高考之后接受高等教育,是我们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心愿,而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又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定下更高目标,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如果考上大学就知足,也一定会造成终生的懊悔,更不要说体会到高一层次的快乐。

3. 在社会的角度,因为社会的不知足,法律得以不断完善,科技得以不断进步。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水平,何乐之有?可见,知足者不常乐。恰恰相反,正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飞跃,使得人们常乐!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 不知足者常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不知足者常乐议论文 知足者常乐议论文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