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登高楼望海 望海亭楼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望海楼导游词(详细图文版)》

望海楼导游词(详细图文版)

大家好!

【望海楼入口】

欢迎各位来到泰州凤城河风景区参观游览,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凤城河风景区的一部分——望海楼景区门前。首先我们看到在大门的正中有这样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江左胜境”四个大字,这是由著名的大书法家沙孟海所书。这四个大字道出了整个景区的气势。两侧的匾额上四个古朴典雅的大字 “汉唐古郡、淮海名区”,是由当代草圣林散之来泰州时挥毫留下的墨宝,凸显了泰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在两侧的这副楹联“胜势壮东南遥望云霞出海曙,名园环左右喜迎梅柳渡江春”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所书。由此也可以感受到我们整个景区的历史人文气息。下面请各位随我一起进园参观,感受一下我们景区的历史文化。

【泰州概况】望海楼景区占地7.4公顷,进入景区,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望海楼景区的核心景观—-望海楼。

现在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泰州,泰州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古称“海阳”,东晋时设郡,叫做“海陵郡”,南唐的时候先民企盼“龙凤呈祥、国

泰民安”,于是就取“泰”字来命名,命名为“泰州”,一直沿用至今。 “汉唐古郡、淮海名区”这八个大字不是仅仅说泰州的,说的是“四陵”,指泰州是海陵,扬州是广陵,常州是兰陵,南京是金陵。当年林散之来泰,觉得这座城市充满了历史人文气息,所以特意留下这八个大字。

【碑苑】

前面我们看到这一个景块就是碑苑,从外围上看是一片竹林,竹林的深处隐藏着20块形状大小材质各异的石碑,展示了20首古往今来文人歌咏我们泰州的诗词。进入碑苑,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赵朴初老先生的一首《踏莎行》,这首《踏莎行》是赵老在1993年看过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后为泰州题写的。

“州建南唐,文昌北宋”讲的是泰州南唐建州,在北宋期间文风大盛。 “月华如练旧亭台,清词范晏人争诵”。 “朗润明珠,翩仙彩凤”写的是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讲梅兰芳清润歌

喉。梅兰芳是“四大名旦”之首,他也是第一位将中国的京剧传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受到万人的敬仰。“重光殿宇古招提”是说千年名刹光孝寺。最后一句“放翁大笔今堪用”写的是大诗人陆游,陆游曾为光孝寺题写碑文。

【古城池地雕图】下面请随我去下一个景块古城池地雕广场,更加直观的了解一下我们泰州的古城池。{登高楼望海}.

前面我们看到的这一片广场正中就是古城池地雕。这块铜铸地雕长10米,宽10米,占地整整100㎡。这是《道光·泰州志》里面的一幅泰州城池图,反映了当时泰州城的一些主要分布。

首先,我们从这幅图中大体可以看出泰州城池的形状。古城泰州从高空俯瞰就像是一只展翅腾飞的凤凰,所以泰州也称“中华凤城”。这幅地雕图上最外面一圈波浪形的图案表示的就是现在您身旁看到的这条凤城河,它是古城泰州的护城河。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这里——望海楼,位于老城东南拐角处。对岸的桃园景区虽然与望海楼景区只有一河之隔,但是在旧时来说已经属城外了。

在整幅地雕图上您一眼望去,可以发现泰州有“两多”——桥多、庙多。经统计,泰州有大大小小的桥梁185座。像隐龙桥,齑汤桥现都被恢复在对岸的桃园景区内。在泰州的这些桥中以税务桥最为有名,它是我国唯一以税务命名的桥,见证了当时泰州的盐税文化。泰州因为盐业发达,所以在城内也可以找到许多盐商修建的园林,其中包括日涉园。但城内分布最多、最广的还是泰州的寺庙。都说“穷吵架,富烧香”,泰州又以光孝寺为最,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了。刚刚我们在碑苑也看到了描写光孝寺的诗词。

除了这“两多”之外,您还能找到满城林林总总的店铺。在这里看到的“栖贤庵”就是现在我们大浦小学的原址,也是胡锦涛曾经上小学的地方。(引导)地雕图上写着“胡公祠”的地方则是胡锦涛读高中的地方——省泰中,而这里的“胡公”指的并不是胡锦涛,而是安定先生胡瑗,他是北宋著名的教育家,这里是他曾经讲学的地方,地雕图上这棵银杏树就是当年胡瑗创安定书院时亲手种下的,如今已是千年银杏,这棵银杏雌雄共体、枝繁叶茂。

好了,看过泰州古城,我们从这里下去。

【州城遗址】各位请随我这边走,刚刚我们在地雕图上也看到泰州是一个四方城,最外面一圈是护城河,将城墙包围其中,前面我们看到的这一片就是州城遗址,是泰州仅存的一段老城墙了。

{登高楼望海}.

现在仅存的这段遗址在1986年6月被列为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仰望中的望海楼高大、壮美,线条流畅,顶层匾额“领江淮雄风”是由彭冲所题书的。彭冲解放前曾任泰州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建国后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

【文会堂】我们去看看位于望海楼西侧的文会堂,各位这边请,前面我们穿过一片竹海,就能到达文会堂。在穿过竹海之前我们不妨先停下脚步,看看面前的这两颗树,一颗黄连木、一颗朴树,造型非常特别,它们势同连理,相依相承,因此被叫做百年连理树,也是滕子京和范仲淹在泰州相识的精神连理。我们这棵连理树象征的是友情,同样也是游人见证友情和护佑亲情的“许愿树”。

第二篇:《望海楼赏析》

望海楼赏析

旧传望海楼是镇江城中最高处,对城池如此称谓、如此描绘,是为了望海楼铺设高接云端又富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环境。于是第二句开始写楼。“楼”而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一个“飞”字,既是实际描写,又有夸张意味,这显然是从《诗经·小雅·斯干》“如翠斯飞”句意化中。“缥缈”写出了云烟缭绕中的飞楼与天相连,殆如仙境。首联二句是诗人白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描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人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这本是诗人登临后的亲见亲闻亲感,但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山峡”、“六朝”二字,景与情就一下子脱开了眼前的实境,空间、时间大大扩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的雄巍,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谓“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两句以诗人的见闻感受突出望海楼高大久远。

就在诗人尽情观赏、逸兴遄飞之际,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可能是那呜呜的画角声把诗人从三峡与六朝的遐想中引回现实,但这一联写景却是自楼内向外远望,视线随着地平线延伸。在这里,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日落、烟起形成趋向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的对比,而它们又落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黄昏可谓良辰,望海楼可谓美景,对于喜好观览的诗人,这该是赏心乐事了。然而尾联以“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诗人却想不到到哪里才是自己心意欢乐之处。和煦的春风、皎洁的秋月一向被认为是自然中美的代表,但诗人却对此感到茫然,表露出低沉伤感的情绪。他是一位不肯与世俯仰的画家、诗人,仕途不顺利,被世人称为“米颠”,他蓄积于胸中的垒块总要在作品中一吐为快,此其一。具体到此诗来说,六代虽在此竞逐繁华,但它们还是随着三峡江声而流逝了,无限好的夕阳在画角声中也已西沉,此情此景使诗人心绪变得黯然。此其二。结尾一联虽显得有些伤感,但从中却可窥见正直的诗人画家内心所隐藏的难以言述的苦闷。姜白石论诗曾说“篇终出入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白石诗说》),米芾并非故意让尾联“出人意表“,“反终篇之意”,以求其妙,所以这结尾就更富深情、更含深义了。

这是一首写景为主的七律。诗人写景选择不同的立足点——远近、内外、上下,不同的视线——仰视、俯瞰、远望,因而构成写景的不同角度,绘成多种特色的画面,展现出望海楼既有高峻雄奇的气势,又有久远博大的蕴含,还具有隽远的逸韵。米芾在此确是充分发挥了他画家之所长。而夸张的写景手法把那些难以描述的抽象意念也具体化了:写诗情是江声流人笔底,写酒兴是帆影落于樽前。前两联无处不是夸张,第三联却是对黄昏景色的直接描绘。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望海楼的景历历如绘。

这首诗颔、颈二联的对偶句,不仅按律诗要求平仄相对,句法相当,而且作到了刘勰所谓“自然成对”,绝不刻意求工;“反对为优”,让事物互相映衬。颈联两句对仗在对比中写景已如上述;颔联两句一写声、一写形、一写地域上的自东向

西、一写历史上的自古至今,最后却又分别化作自己的诗情和酒兴,情景交织;全诗委婉曲折,言短而意深。

第三篇:《火烧望海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火烧望海楼

专业:食品科学系生物工程

班级:(一)、(二)班

姓名:袁海彬 学号1009034112(课堂讲解)

姓名:姜福春 学号1009034211

姓名:刘绪越 学号1009034109{登高楼望海}.{登高楼望海}.

火烧望海楼

【摘要】望海楼被烧毁望海楼是帝国主义在天津建的一座法国天主教“教堂”。西方传教士本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但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传教士背弃了来中国传播基督教的目的,而是作为一个侵略者重要的工具。本文从望海楼的历史背景,引发火烧望海楼的导火线,以及曾国藩对该事件的处理与事件的最终结果,及该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天津 反洋教斗争 清政府 曾国藩 法国 望海楼的历史背景

1862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卫儒梅通过法国驻津领事与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交涉,获得天津三岔河口北岸望海楼(1773年天津盐商集资修建的3层楼阁,有房152间,天津著名建筑,又称海河或河楼。当时已经荒废)旧址及其西侧崇禧观15亩土地。但最初几年只能隐蔽在东门附近的深宅大院中,开办仁慈堂养病院。1866年,法国神父谢福音(1820―1870)到津传教,于1869年5月16日拆毁了望海楼和崇禧观旧址,年底建成天津第一座天主教堂——胜利之后堂(圣母得胜堂),砖木结构,高10米,长30米,宽10米的,平面呈长方形。除塔楼外大部分建筑为二层,青砖墙面,尖拱式门窗,入口两侧设有扶壁,内部有三道通廊,中廊稍高,侧廊次之,属巴西利卡型。另有平顶的塔楼,后来又在礼拜堂四角设立了小角楼,这就是具有哥特风格的望海楼天主堂。

1897年,望海楼天主堂在空置了20多年之后被重建起来,1900年又在庚子之乱中第二次被烧毁。1903年用庚子赔款第二次重建。1976年因地震严重损坏。现存的望海楼198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拨款修缮。{登高楼望海}.

火烧望海楼的起因

1870年春夏,天津地区发生疫病,法国天主教育婴堂所收养的婴儿大量死亡,达三四十人之多,仁慈堂将其草率掩埋。事实上,婴儿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育婴堂收留了许多本已奄奄一息的婴孩。这时,谣言在天津迅速流传,说是天主堂的神甫和修女经常派人用药迷拐孩子去挖眼剖心制药等。各种谣言越来越多,越传越广,信之者越来越多,人们的愤怒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群情汹涌,险如炸药桶一点即爆的情势下,本应息事宁人的清政府却火上浇油。迷拐、卖儿童向来就有,恰在此时,抓获了两名名为张拴、郭拐的拐童罪犯。据天津府的告示称:“张栓、郭拐用药迷拐幼童。风闻该犯多人,受人嘱托,散布四方,迷拐幼孩取脑剜眼剖心,以作配药之用。”前句是事实,但重要的后半句却写入了并无实据的“风、闻”,政府文件中正式写明了民间传言中的“迷拐幼孩取脑剜眼剖心,以作配药之用”,更是不言即明地指向教会。同时,由于法国传教士和修女的虐待,再加上流行瘟疫,被折磨而死。随后,这些儿童的尸体被胡乱地埋在荒野里,不少尸体露出地面,遭到野狗争食,四肢离散,惨不忍睹。

6月21日清晨,天津知县刘杰带人犯武兰珍去望海楼天主堂对质,现该堂并无王三其人,也没有武兰珍所供的席棚栅栏,遍传堂中之人,该犯并不认识,无从指证。谢福音神父也已经与崇厚协商育婴堂善后处理办法。由于官府正式肯定了原来的传言,有关传言就更多,信者也更多,民间捉拿之风陡盛。此时,天津百姓经常三五成群聚集在教堂周围,愤怒地发表各种言论。就在这时,民众又抓获了一名叫武兰珍的迷拐犯。经天津府严审,武兰珍供称其作案使用的迷拐药为天津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所供给。虽未经核实,但消息不胫而走,天津民众与士大夫确信其真,群情激昂,书院开始停课,士绅纷纷集会,反洋教的揭贴很快贴满大街小巷。当天数千群众在望海楼教堂前示威。一贯无视中国人民的法国领事

丰大业,带着秘书西蒙,气势汹汹地闯入通商衙门,见到三口通商大巨崇厚就破口大骂,鸣枪进行恐吓,将屋内陈设砸得粉碎。聚集在教堂外的愤怒市民达万人之多。教民与普通民众不仅口角相争,而且抛砖殴打。

喧闹惊动了离教堂不远的法国领事馆。向来态度傲慢,不把中国民众和政府放在眼中的领事丰大业(Fontanier,EnriVictor)要求调查天主堂和提讯教民王三与武兰珍对质。 结果证明教堂并无挖眼剖心之事。哪知当衙役送王三回教堂时,一出署门,百姓就争骂王三,并用砖石掷他。王三向神父哭诉,神父又转告丰大业。丰大业两次派人要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镇压。然后见崇厚先后只派两人,不肯应命捕人,丰大业怒不可遏,不仅鞭打来弁,而且还倒拖其发辫,赶往三口通商大臣衙门找崇厚算账。他用脚揣仪门,打砸家具,接连两次向崇厚开枪,幸被推开,没有伤人。但枪声传出,引起误解,街市哄传中法开战,鸣锣聚众,拥往通商大臣衙门“帮打”。崇厚担心出打事,劝丰大业等民众散去后再回领事馆。丰不听劝告,狂吼不怕中国百姓,气势汹汹冲出门外。天津民众见丰大业出来,自动让道。不料就在丰大业返回领事馆的途中,碰到了向天津知县刘杰并与知县刘杰相理论,怒而向知县开枪,射中刘杰的家仆高升。丰大业的开枪杀人行为自然激起天津民变。数百名愤怒的围观百姓当即打死了丰大业及其随从,之后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仁慈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于是酿成了震惊中外的大事件。

火烧望海楼事件的处理

天津教案发生后,法、英、美等国一面向清政府提出抗议,一面调集军队进行威胁。清政府大恐,一面要各地严格保护教堂,弹压群众,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一面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前往天津查办。

曾国藩闻知天津教案后,十分惊恐。自从与洋人打交道以来,深知中国远非外人对手,因此对外一直主张让步,避免同洋人开仗,通过维护洋人在华利益,换取中外所谓“和好”局面。他认为以往教案,仅伤及教士,洋人就出动兵舰相威胁,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次殴毙领事,为前所未有,法国必不肯罢休。洋人凶悍成性,天津民风好斗,双方各不相让,很可能构怨兴兵,酿成大变,自己也可能丧命。因此他写下遗嘱,告诉长子曾纪泽在他死后如何处理丧事和遗物等。基于这种估计,他只得勉强硬撑,硬着头皮前往天津。

在曾国藩到天津以前,当地官绅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会秉公办事,不会像崇厚一样,一味“媚外”。他们根据曾国藩的《讨粤匪檄》,认为他是反洋教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这次反洋教,完全是忍无可忍,理在华人这一边。他们的这种观点也得到朝廷的顽固派和清流派的支持,也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

当时清廷内部围绕天津教案问题分成两派:洋务派代表的“言势者”,顽固派和清流派代表的“言理者”。双方在处理天津教案问题上意见有三大分歧: 第一、天津教案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前者认为愚民无知,遽启边衅,曲在津民,此刁风不可长;后者认为衅端由夷人所开,津民激于义愤,致成巨案,天津百姓只知畏官而不知畏夷,只知效忠国家而不自恤其罪戾,这正是夷务的一大转机,与刁民闹事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洋教斗争的群众的处理意见

前者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只有这样才能安抚洋人人心而消弭祸端;后者认为应该安抚百姓,以激其忠义奋发之心,民心不可失,否则无以制夷人。 第三、天津地方官的处理意见

前者认为地方官失于防范,致酿巨祸,不严惩不能平洋人之气;后者认为天津地方官不可更动,以此维系民心。

这两派意见,前者深合当时中国的形势,为清政府最高统治者所采纳;后者

第四篇:《关于天津市望海楼教堂的调查》{登高楼望海}.

关于天津市望海楼教堂的调查

文法外语系英语12-2班

时代在发展,高楼林立的同时又有多少人会回头关注那些与历史共同存在建筑。2014年7月15-21日,我在天津市对河北区望海楼教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研过程简述

1. 调研目的及意义

教堂在中国并不是传统建筑,它独特的风格,精巧的结构以及涉及到的文化背景都是宝贵的财富。望海楼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遗址。1076年因地震严重损坏,1988年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有利于我更深入的了解望海楼教堂,同时也让人们去了解望海楼教堂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2.调查方法

在此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资料收集法、观察法(实地考察)、访谈法

3.调查过程

⑴准备过程:2014年7月14日,我从网络中查找了望海楼教堂的背景、具体地点以及交通线路。

⑵调查走访:2014年7月15日至2014年7月18日,我对望海楼教堂进行了实地走访以及对周边居民进行了采访。

⑶调研汇总:2014年7月19日至2014年7月25日,我将前几天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一下整理,并为下一步撰写报告做好了准备。

⑷撰写报告:2014年7月26日至2014年8月1日,根据前几天的实践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及学校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手册关于撰写报告的规范写完报告。

二、社会调研结果与分析

1. 调研资料

2014年7月14日我从网络上查到望海楼教堂旧称圣母得胜堂,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大街西端北侧,斜对狮子林桥,以其旧址望海楼而得名。

清同治八年(1869)法国教会建造,次年 6月在;天津教案”中被天津人民烧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在废墟原址重建,增建了角楼。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再次被焚毁。现存望海楼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用;庚子赔款”按原形制重建。建筑坐北面南,青砖木结构,长47米,宽15米,高22米,正面有3个塔楼,呈笔架形。教堂内部并列两排立柱,为三通廊式,无隔间与隔层。内窗券作尖顶拱形。窗面由五彩玻璃组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登高楼望海 望海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