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步行“串联”日记(一).doc》
步行“串联”日记(一)
作者:邹逸麟
来源:《历史学家茶座》2010年第03期
下面是一份44年前“文革”时期的步行串联日记。1966年6、7月间,复旦大学也与全国其他高校一样,“文革”开始了。起初是批吴晗的《海瑞罢官》,8月份,原党委开始大规模批斗各系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历史系最先抛出的是周谷城、周予同,之后系里一批老教授大多被批斗,即后来的所谓“斗鬼风”。10月份,红卫兵小将开始揪斗党委,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历史系的部分青年教师处于“逍遥”状态,只是随着需要,写写大字报,参加一些批斗会,感到很无聊。某日,在大连海运学院红卫兵的影响下,也开始了步行串联去北京的行动。我作为串联组的一员,当时即将每天的行程和见闻记录了下来。现在看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当年记录时,因条件很差(见日记),字迹潦草,文句也不顺。这次整理,仅做文字上的处理,内容完全按照当时的语气和观点。那年我31岁,今年我75岁了,一眨眼44年过去了。这份日记可以让今天80后、90后的年轻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的思想和观念。今天看起来,可能很可笑,但却是真实的。同时,日记也记录了京沪沿线市镇各种面貌,从中也可以窥测到这44年间,京沪间沿线城镇的极大变化。
自序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不久,1966年8 月下旬,《人民日报》发表了大连海运学院15位红卫兵小将从大连步行至伟大首都的消息,震动了全国各地的革命小将。15位革命小将怀着对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忠诚的心情,响应毛主席号召,走出城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工农兵,不怕雨打日晒,不管路途遥远,步行一千公里,历时一个月,到达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心脏,开创了步行串联的先例。
我们历史系的几个青年教师看到这则消息后,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也跃跃欲试。10月下旬一天,在办公室里聊起来,也决定组织一支上海—北京的步行长征串联队。最后决定参加的人员有:赵永复、夏祖恩、王文楚、邹逸麟、周维衍、林汀水、项国茂、董力生、陈训亮(物理系)、陆惠鸿10 人。事后向历史系党总支作了汇报,得到同意后,由系里开了介绍信,制作了一面红旗。大家各自打点了简单的行装。10月28日早晨,我们由复旦出发,至12月14日中午到达首都天安门前,前后共48天,行程一千四百多公里。其中除了休整、串联、访问、宣传外,实足走了35天。
这次步行串联,不但锻炼了意志、体力,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思想,接触了社会,了解了许多从书本上无法知道的事情,看到了许多从无见闻的事物,丰富了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知识,收获是很多的。
这是我一生难忘的一段经历,现将一路上的见闻记录下来以作永久的纪念。
1967年3月补记
196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晴
今日报上刊登了我国发射导弹核试验成功的消息,这是毛主席思想的又一次伟大胜利。我们在这样一个令人鼓舞的日子里开始长征是很有意义的。
早晨8时一刻,在复旦新门口迈出了长征的第一步。以历史系主任黄世晔为首的一部分教师还陪送我们走到大八寺才回校。我们继续步行,10时左右到达了大场镇,在一个仓库大门外略作休息,12时35分到达了南翔镇。
南翔在明朝时已置镇,为当时吴淞江支流横沥所经,“为商贾凑集之所”,今属嘉定县。新中国成立后为全国卫生标兵。到了那里,果然名不虚传,家家户户住房周围都打扫得十分干净,门前都种有小树和花草,清新之感扑面而来。
南翔镇著名的是小笼包子。因为中午时间已过,饭店里的包子已卖完,我们只能各自胡乱地吃了一碗面,解决了午饭。当地名胜是“古漪园”,现破四旧,改名“东风公园”。我们为赶路,无暇游览。
傍晚5时多,至安亭镇。晚饭于安亭饭店。晚宿于安亭公社电视室内。接待站给我们每两人发一条被子,地上铺了一张草席,只能席地而眠。
当时全国兴红卫兵大串联,各地都设有红卫兵接待站,免费供应住宿,但各地因经费或重视程度不同,提供的条件差异很大。
安亭镇在1958年后,建设成像闵行、张庙一样,是上海周围的卫星城市。有一条蛮像样的柏油马路大街,两旁高楼大厦,有各式商店林立,橱窗摆式也颇新颖。就是行人不多,商店内无甚顾客,大概不是周日的缘故。
今日头一天,走了约35公里,生平从未一天内走过如此长路,两脚脚底起了大小水泡数个。热水洗脚后,必须将水泡挑了,否则明日无法走路。这仅仅是开始,严重的考验还在后头呐。 196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晴
晨7时45分从安亭出发,10时15分至昆山录(陆)家浜。从安亭出发不久即出了上海市区,进入江苏省。
我们至录家浜汽车站即行休息。昨天走一天,今天才走了大约5公里,两腿已感到搬不动了。坐下来休息后,就不想动了。亟待解决的是吃饭问题。打听下来,这里到镇上还有几里路,大家坚决表示不再走这几里路了,决定就地解决吃饭问题。可是哪里去找饭店呐?最后还是向车站旁养路工人住宿的“养路之家”买了几斤大米,借了灶头烧了吃。没有菜,养路工人给了我们一些
第二篇:《步行“串联”日记(四).doc》
步行“串联”日记(四)
作者:邹逸麟
来源:《历史学家茶座》2011年第02期
12月4日 星期日 晴
晨6时从宁津出发,走10公里余,9时至刘营伍,是一个小集镇。在当地中学接待站吃了中饭。说是只有白米饭,没有菜。只有一碗白菜汤。不知什么原因,那天做饭的可能心不在焉,抓了大把盐,那汤咸得出奇,生平从来没喝过这么咸的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匆匆吃完饭,接着赶路,大约走了五六公里,过四女寺河。这是一个冀、鲁两省界河,河北为冀,河南为鲁。河宽约二三十米,河底结冰,我们步行过河,到了河北境内。
下午2时余,到了大单公社,属东光县。晚5时到刘福清公社,属南皮县。今天走了36公里。
当地刘福清的接待站在公社饭店。一进饭店,炉火正旺。我们在严寒旷野的河北大平原走了一整天,虽然将所有带上的衣服都穿上了,但是还感到寒风刺骨,手脚冻僵。一进入接待站,室内的温度,浑身肌肉仿佛一下子松了下来,正如进入了天堂。服务员态度也是很热情。接待站已经有许多红卫兵住下,没有空房间,就将我们十人分配到附近两家农民家里住宿。农民家睡的是土炕,收拾一下,倒也干净。可我们南方人从来没睡过炕,不知怎样睡法,我们都按家里的睡法,头靠墙头,脚向外。半夜里头顶由室外从墙缝冷风吹入,冷得睡不着。第二天起来,才知道应该头向外,脚向墙头。再想起在电影里看到的北方人睡炕的情景,才恍然大悟。可见,“实践出真知”是一点不错的。
12月5日 星期一 晴
晨6时50分从刘福清出发,走25公里至七里淀午饭,饭后又走20公里至沧州市。接待站安排我们住在轻工业局机关。机关同志很热情,伙食也可以,机关临时设置的住地还有床睡,大家休息得很好。
沧州市是河北省的重要交通城市,今天有铁路经过,古代为运河上重镇,交通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但由于沧州周围土壤盐碱,农业凋敝,所以城市破旧,经济远不如江南的常州。因为根治海河水利工程指挥部设在这里,所以还算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在这里,市面上总算还有些商品消费,否则恐怕农民根本没有什么购买力。
我们在从刘福清至沧州路上,因肚饿又累,曾在一处小杂货店买一些麻油馓子充饥,坐靠在商店的墙旁休息,一会儿许多衣不蔽体的男女儿童围着我们看。店里的人说,这种麻油馓子在本地,只有坐月子的产妇当补品吃,平时人们是舍不得吃的。所以孩子们看了很馋。我们立
即将尚未吃完的麻油馓子都分给了这些孩子们,看到他们那份高兴的样子,我们都很心酸。可见中国北方农村还是很穷的,要改变这种情况,不知还要多少年。
12月6日 星期二 晴
晨6时余出发,行20公里至兴济镇。兴济现在是沧州市属大镇。在北宋时为青州范桥镇,北宋末年置兴济县,到了清代降为镇。现镇南北长五里,有一条狭长的镇街,西濒运河,有居民1700余户,不算很小的镇了,可是镇街两旁房屋破旧不堪,经济十分衰落。元明清时为运河要隘。《读史方舆纪要》说:县城西北旧有范桥渡,为卫河津口,县名兴济,盖由此。 过了兴济镇,即进入青县地界。下午3时15分至青县城。今日走了三十五六公里。 沧州和青县之间,沿路有大批民工在修渠道,是根治海河工程的一部分。路过子牙河大桥,长数里的桥上有毛主席所题“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大字。
南运河现在穿青县城而过,河床宽约20余米,水域10余米,现已结冰。河上有大桥将运河东西两岸连接起来,成为青县城内主要大桥。据文献记载,运河在青县东一里,可见今天青县运河东岸部分是近代发展起来的。
12月7日 星期三 晴
早晨从青县出发,经唐官屯、陈官屯,下午5时至静海县,走了43公里。据云,这些屯都是当年清廷与义和团、捻军战争中屯兵之处,不知可靠否。
这一带气温比青县低,沿路土地都结上冰了。根治海河的民工因无法动工,都回家了。我们被安排住在河北静海中学。
12月8日 星期四 晴
一早就刮起了大风,又是北风,在一望无际的河北平原上行走,每跨出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劳动。出静海县城不到一小时,我们一行十人,都拉大了距离。走在最前面的陈训亮和项国茂两人早已不见人影。走得次快的林汀水、陈惠鸿等,也在我前面数公里,因为平原辽阔,视野很远,我能够看到几个黑点的人影在前面晃动着。王文楚、赵永复则因体力不行,在青县乘长途车先去天津。只剩下我一个人低着头,拉下棉帽子的护耳,顶着北风,在一望平川的大地上艰难地走着。前后左右,目光所及一个人也没有,挂在腰旁的军用水壶里的水已结冰,在壶里咣当咣当地响着,好像随伴的进行曲。那时我心中暗暗嘱咐自己此时千万不能病倒,病倒就完了。
咬紧牙关走了30余公里,总算快靠近天津市了。公路上开始见了行人。我迫不及待地见人就问:距离天津还有多少里路,当地老乡也说不出多少里,只是说离天津卫不远了。明代在天津置天津卫,清代已改为天津府。可当地老百姓还是用老地名称呼,可见地名的顽固性。
第三篇:《步行“串联”日记(三).doc》
步行“串联”日记(三)
作者:邹逸麟
来源:《历史学家茶座》2011年第01期
11月19日 星期六 晴
晨起,王文楚腹泻未止,决定仍由赵永复陪同乘车去临沂。我决定与大家一起自6时15分从郯城出发,30余公里至李庄吃午饭,已12时余。饭后休息片刻,即行起步,傍晚近6时15分到了临沂,天色已晚。今天走得非常疲劳,共走了55公里,创步行串联以来最高纪录。陈、项两位早已到达目的地,我们被安排在粮食局住下。我晚饭吃得很少,急着倒头睡觉。 11月20日 星期日 晴
昨天走得十分疲劳,大家决定在临沂休息一天。
临沂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争斗十分激烈的地区。双方都有很大的牺牲。这里有一个著名的烈士纪念堂,一定要去瞻仰一下。
上午先去澡堂洗了个澡。这里澡堂上午6时即开门,他地少见,大约是方便当地人们生活的关系。洗完澡即去观察市容。
临沂是专区公署所在地,属战略重地,解放战争时期曾在此置市,现在为县。农业生产较好,1963年开始种植水稻,将所有河道的水都利用起来,亩产最高达千斤,产品供应东至青岛,北至济南,可以说山东东部地区的大米都由此供应,确实贡献不小。我们在食堂吃到的大米,又白又糯,不下于在昆山吃到的。我们原以为过了淮北根本吃不上大米了,不想在此吃到如此好米,实出意料。{串座日记}.
临沂地区已进入沂蒙山区,果树种植很多,价格十分便宜。梨1角6分一斤,苹果最好的2角6分一斤,味甜水多。我一口气吃了两个苹果、两个梨,从来没有一下子吃过这么多。 下午参观革命烈士陵园。这是山东省最大的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次年落成。有毛主席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塔。我们在塔下留了影。
陵园内有罗炳辉、刘炎、王麓水等军首长的陵墓。陵墓设计得很庄严。可惜当天风很大,室外难以久留。我们参观了一会儿,即在门口传达室里休息。传达室生了火炉,我们在那里遇见了两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一位是瑞金人,1931年参军。一位是四川人,与朱德同乡,1933年参军,当过朱德的通讯员。两位看来不过50来岁,目前都已退休。他们说由于没有文化,所以很早就退休了,与他们一起参军的,因为有文化,现在都是中央干部了。他们与我们讲了许多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逸事,当时参观的还有不少年轻的红卫兵,大家听得很入神。主管陵园的是一位1939年参军的红军,战争中左腿受伤,截肢后装了假肢。他对我
们讲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讲得很生动,红卫兵们都是聚精会神地听着,不知不觉时间很快过去,天色已晚,才各自散去。
这一晚我们大家很感慨,讲起这些老红军因为没文化,很早退休,虽然政府给他们的津贴不算少,大约每月150元左右,在当地生活水平当然高于一般农民,但这么早就退休,实在可惜。可见就算参加革命,文化还是很要紧的。
11月21日 星期一 晴
晨5时50分从临沂出发,不远即进入沂蒙山区。公路在山区内蜿蜒起伏,两旁山坡上植被很少,偶有几颗青松也是矮小得很,估计是近年所种,秃秃童童,蜿蜒连绵,虽有气势,但并不美。当我们爬上一个高坡顶时,往下一望,远远看见了几片村庄,青松瓦房,缕缕炊烟,冉冉而上,知道已是晚饭时间了。而这一大片村庄,就是青驼寺所在。
青驼寺一带是老解放区,群众觉悟很高,当我们一路上走进村区时,沿途农民、儿童看到我们是步行长征串联,有的从自行车上跳下来,有的自动排队向我们表示欢迎和致意。据云,消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张灵甫的孟良崮战役,即是从此地开始的。可惜青驼寺的接待站条件很差,一间小泥屋住上25人,三人合一被,只能和衣而睡。我半夜起来腹泻不止。今天走了45公里,可能食物不洁,又加上过度疲劳所致。
11月22日 星期二 晴
早晨一起来我就拉肚子,昨晚又没睡好,实在走不动了。王、赵两位身体也不适,决定我们三人不跟大家一起走,改乘10时的长途车去蒙阴县。近午到了蒙阴,在接待站保健室里要了止泻药,稍好了些。
蒙阴是一个很小的县城,只有一条街,城里的房屋,大多是泥墙。但街道却非常干净,给我们的印象不错。因为交通不便,这里的水果外销困难,所以非常便宜,金帅苹果3角6分一斤,梨1角6分一斤,花生3角5分一斤,都是这里的特产。我因为腹泻,不敢多吃,实在可惜。
蒙阴这类山区小城,外界是不大了解的,实际上这里的人民生活虽不富裕,却很安定,物价便宜,空气也好。如果不步行串联,我们是绝不可能来此地的。这次有机会看看这类小山城,很有意思。
11月23日 星期三 晴
晨7时即起床,上街溜达,清晨街上罩着一层薄雾,淡淡清凉的空气,行人极稀,却已经有人在扫街了。于是才知道蒙阴城市干净的原因,原来这里的老百姓很注意环境卫生的。 8时从蒙阴出发,中午至常路吃饭。下午3时到达新泰。今天走了30公里。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日记》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值 日
三年六班 邵 凯 荦
今天是开学第二天,老师昨天已经安排好了值日生,我是负责室外的值日生。
早上,我来得很早,所以,我一个人拿着扫帚和撮子先来到了清洁区,随后,其他组员也一个接着一个的来了。大家开始劳动了,有的拿着扫帚扫垃圾,有的拿着铁锹铲草,有的拿着撮子收,还有的拿着丝袋子装""同学们都累得满头大汗,我感觉自己的汗珠都在滴答滴答的往下滴呢。
同学们干的热火朝天,经过大家的努力,清洁区被我们扫的干干净净。这次劳动让我明白了,劳动的人是最美的。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读《小女巫》有感
三年六班 邵 凯 荦
假期我看了《小女巫》这本故事书,大概内容是:有一个小女巫,她住在一间破旧的小草房里,每天早上都要到魔法学校去学习魔法,一天,她去女巫学校上学的时候迟到了,因为她没有一把扫帚当交通工具载着她到学校去上课。今天这节课学习的魔法是变龙,小女巫在学习写咒语时,写了一半就睡着了,等她醒来的时候课已经结束了。因此,她只能把龙变得像蝌蚪一样,她给她变的龙起了一个名子,叫做蝌蚪龙。别看这只龙很不起眼儿,她却把小女巫的愿望实现了,它给小女巫变出来一把扫帚来当交通工具。小女巫非常高兴,就让蝌蚪龙当了她的宠物。
所有女巫都是把做坏事当成值得炫耀的事情,可是小女巫做的都是好事,这在女巫的世界里是不允许的。这事很快就被香草女巫知道了,她偷偷的告诉了队长,队长就和其他女巫让她在山上烧树枝,以此来惩罚小女巫。而小女巫却不怕她们,把她们的书和扫帚都烧掉了,这样别的女巫就做不成坏事了。{串座日记}.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怀着一颗善良的心,要时刻学着做好事。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秋天的果园
三年六班 邵 凯 荦
秋天像一个仙子,跳着优美的舞蹈,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穿着一件金黄色的裙子、披着一件金黄色的斗篷、戴着一顶用树叶做的黄灿粣的帽子,她美极了。
她来到了果园,吹了一口仙气:苹果变得红红的,就像燃烧的火苗。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小红果。绿葡萄绿得像翡翠,紫色的葡萄就像紫色珍珠。鸭梨也没落后,它把自己打扮得黄橙橙的,等着有人来摘呢。别看西瓜正在地上睡觉,但只要把它抱回家,轻轻的切开,你就会发现它的瓤非常甜也非常沙,美味极了。
秋天,唱着丰收的歌,给我们送来了许多水果,我喜欢你,秋天!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如果我有一支神笔
三年六班 邵 凯 荦
如果我有一支像马良一样的神笔,我会画出很多大楼和房子,给那些穷人们、买不起房子的人们住,让他们不再忍受寒冷。
如果我有一支像马良一样的神笔,我会把世界上所有的坏人给画出来,然后把他们送进大牢,让他们无法再害人,让人们时时能够感受到安全。
如果我有一支像马良一样的神笔,我会把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小孩子的父母都画出来,把健健康康的父母还给那些小朋友,让他们和父母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享受父母给予的爱。
如果我有一支像马良一样的神笔,我一定会用它来帮助世界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童 话 世 界
三年六班 邵 凯 荦
雪就像一粒粒晶莹细小的冰球,光滑而均匀的下着。它被北风呼呼的吹着、沙沙作响,直往人们的脸上打、往衣领里钻。雪越下越大,由原来细小的冰球变成了六瓣雪花,好像是手巧的姑娘剪成的,晶莹剔透。
雪终于停了,大地成了童话般的世界。房屋披上了结白的素装。柳枝成了一根根银条,各种树木的枝条就像珊瑚一样美丽。
啊!我爱雪的世界,爱这童话般的世界!
第五篇:《让座日记》
让座
3月29日 晴 星期日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妈妈坐车去牧野公园放风筝。 车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串座日记 吸血鬼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