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有关迎客松的描写 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黄山奇松2012》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使人对其情有独钟。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了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一、 检查预习情况:

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聚集了东岳泰山的雄伟,西岳华山的险峻,南岳衡山的烟云,北岳恒山的浑厚,中岳嵩山的锐锋。同时黄山又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所以黄山被冠以“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

(播放视频——黄山风景)

为何黄山奇松排在四绝之首呢,可见黄山奇松的美妙已经达到了极致的程度,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吧(板书:黄山奇松)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 陡崖 屹立 玉屏楼 宾客 誉为 卧倒 盆景 字音:屏

字形:卧

2、出示词组:天下第一奇山 情有独钟 黄山独胜处 枝杆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枝干蟠曲 天然盆景

3、(1) 的黄山。

(2) 的玉屏楼。

(3) 、 的迎客松。

(4)形似 的送客松。

4、词语读准了,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入文中,你们还能读好吗?

找三个同学分别读三段

4、再读全文,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5、黄山四绝无一不美,可是人们为什么偏偏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呢?文中哪一个词点明了人们对黄山奇松的感情呢?

6、体会人们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

三、品读课文,感悟“奇”。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文重点描写的是哪几棵黄山奇松?

2、反馈交流:

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三棵奇松的名字。(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

迎客松:

迎客松奇在哪里?

A、姿态美。(姿态优美,枝杆遒劲)

B、生命力顽强(对饱经风霜的理解是重点)

品“饱经风霜”。(点击课件:“饱经风霜”)交流饱经风霜: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迎客松都经历了哪些磨难?哪些风霜?这棵迎客松本来应该是变成什么样的?(板书:生命力顽强)通过反复的读来体会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

C热情好客(理解比喻句 迎客松仿佛在说)

人们对迎客松是怎么评价的?

你能读出你的体会吗?

总结迎客松不仅姿态优美,生命力顽强,而且热情好客,所以成了我们的骄傲,这不正是人们对它的情有独钟吗?)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让我们带着对它的赞美与敬意一起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A、在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介绍迎客松的句子,自己多读几遍,把对相关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写在旁边。

B、可我们今天要用在黄山松的身上,PPT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体会姿态奇。

C、品“遒劲” (点击课件:“遒劲”变红)一起读。知道它的意思吗?遒劲就是强健有力的意思,来,大家一起读,读出它的力量!

D、品“饱经风霜”。(点击课件:“饱经风霜”)交流饱经风霜: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迎客松都经历了哪些磨难?哪些风霜?这棵迎客松本来应该是变成什么样的?(板书:生命力顽强)通过反复的读来体会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

E、悟“热情好客”。

F、PPT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乃至是什么意思?

我们还可以在什么地方看到迎客松的身影。

总结迎客松不仅姿态优美,生命力顽强,而且成了我们的骄傲,这不正是人们对它的情有独钟吗?)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让我们带着对它的赞美与敬意一起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陪客松:

玉屏楼前,游客到来,迎客松热情的欢迎我们,而这里还有一棵大树一直陪伴着游人欣赏风光,它就是陪客松。(生读一读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理解比喻句:绿色——生机勃勃

巨大——高大

陪同——热情好客

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送客松:

欣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总有离别的时候,送客松伸出它长长的手臂跟游人依依不舍的告别,送客松又奇在哪里?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送客松的句子,读懂了什么,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千姿百态)

出示: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

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送客松姿态独特,独特在哪里呢?)

可以把天然盆景换成盆景吗?为什么?

比喻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谁来总结一下,送客松奇在哪里?你能读出你的体会来吗?

比较盆景与“天然盆景”

交流:天然盆景: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也说明了送客松的姿态独特。

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游客此时也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送客松,我们的送客松也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生补充完整),她似乎在向游客道别,它说些什么呢?

多么富有诗意,富有情感的黄山松啊!

来,让我们去感受送客松的好客,齐读句子,读出情感。

6、总结第二自然段: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它们姿态各不相同,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读一读,看看哪棵松树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不看书试着给我们说说吗?

黄山奇松就这三株吗?

其实除了这三大名松,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师读:黄山松千姿百态。) 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仅仅只有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还能有什么形状?

正是因为黄山松千姿百态,使得五百里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所以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学习欣赏了黄山奇松,你对它们产生了怎么的感情呢?

课文学到这里,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里?

(姿态美、生命力顽强、热情好客)

难怪众多游客被黄山奇松深深吸引,就连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

最后老师就请同学们带着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来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板书:

16.黄山奇松

情有独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生命力顽强 千姿百态 热情好客

第二篇:《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出示“黄山全景图”课件。 同学们,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出示“徐霞客诗句”

2、黄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许多游人如此迷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山奇松》,读通了课文,我们从中知道了那是因为——黄山有四绝。哪四绝呢?(学生回答)

出示“第一段”课件,齐读、理解。

3、同样是“四绝”,人们为何对黄山松树特别偏爱呢?(指名回答) 用“因为""所以""”说话

这就叫“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黄山奇松吧。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

山绝胜处”的玉屏楼。

出示“玉屏楼图”课件。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著名的奇松呢?它们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己读读课文第2小节。

出示“学习提纲”课件。

(1)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别用“ 、 、 ”表示出来。

(3)这三大奇松 “奇”在哪里?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下加小圆圈。

3、这三大奇松 “奇”在哪里?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下加小圆圈。

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过度:这三棵松到底奇在哪呢?我们一一来学习

板书:奇?

学习迎客松部分

1、出示迎客松图片

瞧,迎客松已经在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课文里是怎样来描写迎客松的呢?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请一个同学找出迎客松的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老师的问题

(出示句子)

2、听了朗读之后,你觉得迎客松奇在哪里(指名说)

(1) 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怎样的枝干才是遒劲的?结合图片说说(枝干苍劲有力)

指导朗读,读出迎客松之奇

指名读,齐读

(2) 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

* 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课文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形容?(饱经风霜)

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

虽然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 多少风吹雨打,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

指导朗读,读出迎客松生命力之顽强

指名读,齐读

(3)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 )比作( )。(把斜伸出去一丛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 同学们可以伸出手臂,边做动作边反复读这段文字。

指名读,齐读

(学生做动作、读课文)

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是啊,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一说

想象:如果现在老师是宾客,在座的各位同学来演一演迎客松,说说在宾客到来时,迎客松会说些什么呢?

3、如今,只要人们一提到黄山就会想到迎客松 ,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课文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让我们怀着赞叹,喜爱之情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陪客松部分

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接到黄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陪客松)

1、出示图片,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陪客松又奇在哪呢?

2、“绿色的巨人”说明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过度:是呀,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正在陪同客人欣赏黄山风光呢!所以给它取名叫——陪客松。

3、 指名读,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棵松,介绍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齐读

学习送客松部分

当游人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谁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送客松)

1、 指名读送客松的句子,想想送客松奇在哪里?

出示“送客松图——文”课件,

(1)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刚才学习的迎客松,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陪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抓住枝干的特点来写,我们读读送客松的句子。

(2)理解“天然盆景”

为什么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什么是盆景?

(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

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

(3)指名回答:谁来说说为什么叫他送客松?

送客松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配乐朗读第二小节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小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三棵奇松,好吗?

出示“描写三松的文字”课件

配乐齐读

总结:黄山松真是""很神奇!(板书:“?”改“!”)

学习课文写作方法

文中描写的三种松树,其中迎客松写得比较具体,而陪客松、送客松写得比较简单,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是不是陪客松和送客松没有迎客松长得好呢? (习作时有详有略,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其实黄山松数量成千上万,形态不一,用一个词那就叫——“千姿百态”。 出示“第3自然段”课件。

这样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你们喜欢吗?那就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齐读课文最

第三篇:《一人一课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引入情境

1、同学们, 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板书:(黄山),黄

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

3、在这“四绝”中,人们对什么情有独钟呢?(板书:奇松)

4、 设疑:为何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欣赏黄山松,感受黄山松!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有关迎客松的描写 描写迎客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