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散文:梨花 关于梨花的散文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梨花(散文)》

多彩的森林

柴德森

大自然中最神秘的莫过森林了,森林里最丰富的莫过色彩了!

清晨是苏醒的色彩。

远山从青白的天宇隐约透出轮廓,嫩绿的林木披着晶莹的露珠,曲曲弯弯的河水沏了浓酽的香,澄黄而又清澈。雪白的卵石铺了一层河底,河水静悄悄地走过。苏醒的色调需要音响作陪衬,一只翠鸟叽叽喳喳地在树头上唱着歌"" 正午是奔放的色彩。

黛色的山峦把湛蓝的天宇勾出波纹的花边,浓绿的林木郁郁葱葱深邃悠远,河水快步流淌,泛起刺眼的银色波光,护河红柳搭了一条朱红的长廊,暴马丁香白花绽开了,白得耀人目光。

奔放的色调恰需音响作烘托,一只桦皮船飞来了,桨翅儿把河水拍响了"" 傍晚是沉思的色彩。

褐色的峰巅托着瑰丽的夕阳,夕阳把余热蒸腾为斑斓的云霞,云霞轻轻地把墨绿的林木遮掩,微风不起,水波不惊,凝重的乳白色雾气在水面上轻柔地飘动。沉思的色调更要音响作启迪,嘎嘎嘎的拖拉机履带声带着欢笑的勘测队员归来""

森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灵感!

色彩是森林的生命!

梨花

许地山

她们还在园里玩,也不理会细雨丝丝穿入她们的罗衣。池边梨花的颜色被雨水洗得更白净了,但朵朵都懒懒的垂着。

姊姊说:“你看,花儿都倦得要睡了!”

“待我来摇醒他们。”

姊姊不及发言,妹妹的手早已抓住树枝摇了几下。花瓣和水珠纷纷地落下来,铺得银片满地,煞是好玩。

妹妹说:“好玩啊,花瓣一离开树枝,就活动起来了!”

“活动什么?你看,花儿的泪都滴在我身上哪。”姊姊说这话时,带着几分怒气,推了妹妹一下。她接着说:“我不和你玩了;你自己在这里吧。” 妹妹见姊姊走了,直站在树下出神。停了半晌,老妈子走来,牵着她,一面走着,说:“你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在阴雨天,每日要换几次衣服,教人到哪里找太阳给你嗮去呢?”

落下来的花瓣,有些被她们的脚印入泥中;有些粘在妹妹身上,被她带走;有些浮在池面,被鱼儿衔入水里。那多情的燕子不歇把鞋印上的残瓣和软泥一同衔在口中,到梁间去,构成它们的香巣。

第二篇:《散文: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散文原创)

春天来了,我莫名地喜欢这句话。所以我多年前起了这个网名,一直沿用至今。

1999年的春天吧,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妻子女儿三口到城郊玩耍。城东有一片果园,桃花粉红,梨花雪白,心情顿觉开阔。久在办公室里,都忘记到田野里呼吸新鲜空气了。那天,我们吃野餐,躺在桃花树下,落英缤纷。五岁的女儿欢快地跑来跑去,我身上披着湛蓝的天空,午睡中,不知梦里花落多少。过后几天,学会上网聊天,注册了这个网名。

那个1970年的农历二月天,柳芽开始吐绿,榆钱儿开始飘香时节,我出生在冀南一个农村。地理书上说,这土地是几十万年冲积成的平原,地貌开阔,田塍如席,一望无际;暮春时节,会看到“江南三月草长莺飞”,也时常会风狂卷起沙尘,苦恼路上行人。故乡春天伴随我一直到我23岁,直至离开家乡开始漂泊的日子。但是,我不管走到哪里,每逢春天来临,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那个我开始生命的地方。

“春天来了”!我深情呼唤春天,也许我自己也觉察不到,在我心里深处早厌倦了那漫长的冬天,以及像冬天似的苦难的过去。在我的感觉里,总是冬天太长,春天太短。不知从哪年起,我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皮肤发痒。我也不愿意回想童年里的春天,那年月中国农村贫困,春天更意味着饥饿。在我的童年的春天记忆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榆树叶窝头。我看着大人吃得津津有味,感到很奇怪;自己耐心地咀嚼,却实在难以下咽。现在的孩子哪里会知道榆树叶和玉米粉和到一起蒸成窝头的滋味?也许正是选择性遗忘,成年后我总是记不住过去的春天!每一年春天的到来,对我来说都是常见常新。

在以前,我故乡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载种榆树,因为“榆”同“余”,“榆钱儿”即“余钱”“余粮”嘛,现在榆树已是病虫缠身,丑陋不忍卒睹了。但是在贫困的年月里,榆树全身都有价值。榆钱儿可以当粮充饥,榆叶嫩的时候人也可以吃,叶老了可以当猪饲料,成材的榆树就做梁,刨下的榆树的皮也可以吃,仔细地把外面的粗皮剥下来,在撕下里面的白皮,洗净晒干,用碾子碾成“榆面儿”吃,榆面儿很滑很粘,不能单独吃,得与地瓜干碾成的面或白棒子面、白高粱面掺在一起檊面条儿或压餄酪吃。闹饥荒的时候,地里的野菜剜光了,杨树上的“杨毛狗”,还有“柳芽”都当成了食物。相比之下,最好吃的就是榆钱儿和榆叶儿了,捋完了榆钱儿捋榆叶儿,捋完了榆叶儿就剥榆树皮,最后榆树也光光的了。至今还记得与妹妹一起捋榆钱儿。每到农历三月的时候,榆树的枝条便被一串串铜钱般大小的榆钱压弯了腰,在春风里,沉甸甸的枝条摇曳着翠翠的绿。我爬到生产队院子里的一个很粗大的歪脖子榆树上,捋上一筐子榆钱儿,就很兴奋地回家,让母亲给我们蒸榆钱玉米窝头。现在人们蒸榆钱玉米窝头,大都是吃个稀罕。榆钱儿的吃法有很多种。生吃时香甜、清爽;煮粥时,熟前5分钟放上,再加些调料,就是榆钱儿粥了;榆钱儿还可以蒸着吃:先将榆钱洗净,拌上玉米面上笼蒸,半小时后就熟了,吃时佐以蒜泥;榆钱儿也可以蒸窝头、贴饼子,也很香甜。{散文:梨花}.

现在大脑记忆里,童年的春天已经飘忽不定,经历了过多的选择性记忆,剩下的是渗透了超越性情感的片段。我记得非常爱听歌手陈红唱过一首流传甚广的

歌《小桃红》:又是一年春来早,柳絮儿满天飘,暖风轻扬桃花红了,榆钱儿串上了梢———翻看资料,知道古时文人就开始把《小桃红》当词来填,吟咏男女欢爱闺阁闲情:杏花开后不曾晴,败尽游人兴,红雪飞来满芳径,问春莺,春莺无语风不定———柳絮与榆钱儿就是春天最常见的景象,会让我联想一个个温情的意象:一些旧式乡村姑娘,弯眉如月明眸若水,十五六岁穿着桃红色衣衫行走在乡间路上,阳光正好桃花正红,俗雅之间,春季被一片桃红色映衬得无比美好。{散文:梨花}.

今年的春天又悄悄来临了。早上起来散步,看到路边的土地湿湿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但还是能觉察到土层下即将爆发的生机。树枝虽然还没有吐蕊,但也有了明显要生长的迹象。阳光是暖暖的,少了冬天那种怕人的凛冽味,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是情人的发梢掠过。要表述这种心情,也许周彦宏的《春暖花开》最能说明:“冰封的情感,请解除冬眠,风也变暖了,云也变淡了,往事它飞了,飞过那忘川""”我喜欢春天,可能基于“春心萌动”的心理。按照弗洛伊德性心理学的说法,春天万物萌动,力比多也格外分泌的多。我也分明感受到胸腔里涌动着激情,我43岁的年纪还有拥抱春天的冲动。

我要挥手告别冬季,那个让我束手束脚的日子。我人生的春天也会来到,在经历了很多挫折和艰难之后,我还要拥抱希望,用我的努力,迎接我人生的春天。

完稿于2013年5月3日

第三篇:《(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激情岁月_当梨花满树的时候》

文/刘洋

从六年前开始,我时常做着同一个梦——在梨花满树的时候,追逐着一个身影;而每睁开眼,模糊的却不仅有梦境""

习惯了望着初春晴日的天空发呆,因为知道那是妈妈喜欢的颜色,她常说,人的心若是能像这样的天空一样明澈,生活就不会有负担了""

喜欢在每个午后快要去上课的时候透过窗户张望,在匆匆前行的人群中找寻着“自己”,只是想感受妈妈当年是怀着怎样的期待抑或是焦灼,每次我的身影远去,妈妈也将陷入孤独""

不知从何时起总会在纸上随性描画着太阳的轮廓,并竭力把每条光线拉伸到好长""妈妈喜欢轻抚着我的头:“你就是妈妈的太阳,有你,妈妈就有希望!”{散文:梨花}.

然而,妈妈和我似乎注定要处于时空的异端,我执著于奔向未来,妈妈却无声地走向终点""“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女儿,您永远不会不要我的,对吗?”也许从记事起,我便习惯了妈妈的守护,她的怀抱是我最踏实的依赖,于是我早早地断定,这份幸福的底限也是一生的不离不弃!

她的慈爱包容了我成长中的每一丝瑕疵;她的关怀使我在人生中无论遭遇任何苦难都会仅因此而深深满足;她的教导又总让我如同在太阳底下行走,心无阴霾;即便是她那声声繁絮的叮嘱、唠叨也幻化为我回忆中最大的幸福。然而,这却远不是妈妈给予我的全部""

妈妈用圣洁的爱养育了我,用她的人生影响着我的一生。

七岁那年的秋天,当我全不理解死亡的意义时,爸爸永远地离开了,留下了妈妈和我们姐妹三人,一个曾经幸福甜蜜的家庭几乎在瞬间面临支离破碎,只记得妈妈含泪告诉我,爸爸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我却永远都无法想象这段距离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然而,妈妈用柔弱的身躯挺起了这个家,也重新撑起了我们的一片天!上班、做家务、料理我们的衣食住行、负担我们的学业""妈妈的脚步似乎再没有过停歇,生活的重担消耗着她的生命,她却只为着我们的健康幸福""妈妈的身体一向不好,多年的胃病、肾病、风湿无时不在折磨着他,无数个夜里,我听到妈妈在病痛中的呻吟,而第二天却依旧早起,我们每每问起,她都只微笑地说“没事”,而我们的一声咳嗽、一次感冒却总会让她心急如焚。妈妈就是这样,十几年顶着旁人所不知的压力不说一次苦,不在人前流一滴泪,苦苦忙碌,只为我们倾注一切""

爸爸去世后的第七个年头,姐姐以镇里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学校,妈妈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第一次流了泪,欣慰而复杂的泪!全家似乎在那一刻真正感受到了拨云见日的喜悦,邻里亲戚也无不投来羡慕和赞许的目光,可当录取通知书送到家中的时候,妈妈却又一次陷入了沉默——入学的10800元的学费!两天后,她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把房子卖掉,供姐姐上学!为不让姐姐有负担,她只说房子太大,几个女孩子撑着不安全,又冷清。姐姐顺利升学,妈妈却继续着更为艰辛的忙碌""几年后,大姐结了婚,家里也愈发冷清了,只记得每天放学的时候,我刚到大门口就看到妈妈已经早早地把身子探出来微笑地迎我,而每

次要走的时候,她又带着同样的表情送我出门,只是,目光中多了一丝不舍""现在回忆起这些的时候,心里总会涌着懊悔的酸涩,鸟儿在飞翔,却忽视了守巢人的孤单""

后来经常有人劝妈妈再嫁,“孩子们都有了着落,也该想想你自己了,毕竟是三个女孩,将来嫁了人还不只剩你?”起初我们只是争相跟妈妈说将来要为她养老,心里是排斥他人的那些提议的,可后来渐渐懂事了,也更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很鼓励她筹划自己的幸福,可妈妈总是笑着拒绝:“妈有你们就足够了,妈谁也不靠,你们要是能幸福,妈死也合眼了""”

妈妈是我们的天,有她的日子我们忘却了一切不幸,可独撑着这片天却使她心力交瘁,中考前,妈妈住院了""

姐姐们只说妈得的是胃溃疡,做完手术后就会好,便劝我安心备考。几天,十几天,一个月""我却迟迟没有得到妈妈康复的讯息,终于一天,邻居婶婶喊我接听妈妈打来的电话,当时三姨也陪在我身边,“妈!您咋才打电话呢?我都担心死了,您好点儿了吗?”可电话那端却迟迟没有声音,三姨提示我大点儿声,“噢,我好多了,你不用惦记啊,安心学习,妈过几天就会去""”“可""您说话怎么?”直觉告诉我妈妈的状况并不如我所知的那样,我要很大声说话她才能听得见,而且口齿也不很清晰。我害怕极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眼泪止不住地流。我强忍住抽泣对着话机说:“妈,我想你,我要去看你!”便把电话塞给三姨狂奔出去""这次我再没听谁的阻拦直奔车站,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去找妈妈!半个小时的车程对我来说却漫长得可怕""一口气跑到姐姐家门口,手握在门把手上我却停住了,只觉得自己的腿发软,没有勇气也没有力气打开那扇门,强挤出一丝笑,轻轻拉开门,眼前的一幕却让我惊呆——不!这绝不可能:妈妈瘦小的身躯蜷缩在床上,费力地呼吸着,头上戴着头罩,腹部也缠着纱布""这是我日夜思念的妈妈?这是将要康复的妈妈?如同被重击了一般,我觉得自己整个都崩溃了""“是洋洋吗?”妈妈还是在翻身时看到了我,”噢,妈!”我惊慌地应道,姐姐这时也迎了出来。我费力地挪到床前:“妈,你瘦了”“妈就等你呢!”姐姐略带哀声地说。“洋洋,妈""想抱抱你!”妈妈紧握着我的手,眼里却闪着泪光。“等您的伤口愈合了吧,我怕""碰到伤口。”“您先休息,我""我把书包放过去!”

终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我急忙躲进了里屋,正听到做医生的姨夫和姐姐说:“恐怕""已经晚期了,癌细胞已经扩散,不能再做手术了,你们还是做好心理准备吧""”我瘫倒在地上,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在苦苦地纠缠着,天塌了,眼前一片黑暗""那一刻,我的生命似乎被镂空了,一种无法挣脱的伤痛将我撞击得粉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妈""妈""”

我怎么也没想到,那几乎是我和妈妈最后的相聚。我去的那天下午开始,妈妈的意识渐渐模糊。后来,连话也再没说过一句,甚至到""姐姐说,那一个月期间妈妈已经做了两次手术,直到后来确诊为胃癌晚期,再怎么治疗也无济于事了""我疯狂地哭着,喊着,埋怨她们为什么迟迟不告诉我真相,为什么不多给我些时间陪妈妈?我知道,她一定是在等我,我知道!可是我连妈妈的最后一次拥抱都错过了,就是那一次拥抱,哪怕用我的生命换取""

妈妈就这样平静地离开了,只留下了我一生的悔恨!最后的那几天,我守在病床前没有合过眼,可任我怎样呼唤,怎样祈祷,妈妈却再没有过回应——中考我得了全镇第一名,可她却来不及分享这份喜悦,她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却不愿收获我们的一丝回报""

六年过去了,那份伤痛在我的心中却没有一丝的愈合,我知道,这一生都不可能了""回忆

第四篇:《散文部分》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第三、四、五单元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知识积累。(每空1分,10分)

1、“ ,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 谈中国现代散文时作的一个比喻性的总结。

2、“以小见大”是指散文中一个常使用的角度: 、 ,这充分体现了散文“ 、 ”的特点。

3、我们阅读现代散文,常常遇到“实”和“虚”的问题。一般来说,“实”指 , “虚”指 。

4、散文写作要遵循“疏”与“密”的设置规则,俄国文艺理论家马卡连柯曾拟定关于散文密度的规则,请你诠释以下两则:

(1)不能在密度很大的散文里表现次要人物。 。

(2)不能让读者在较长时间里老是读同样密度的东西。

二、课内阅读(14分)

合 欢 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

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别浪赛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

获奖之后,登门来访的记者很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晴,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

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儿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的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984年11月

1、“母亲”对“我”的爱表现在那些方面?(4分)

答:

2、本文描写母亲的文字并不多,作者反而花了很多笔墨写合欢树,这是为什么?(4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散文:梨花 关于梨花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