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其实路是自己走的》
当你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
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
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
你就懂得了至极的尊重。
活着,总有你看不惯的人,
也有看不惯你的人。
你的成熟不是因为你活了多少年, 走了多少路经历过多少失败,
而是因为你懂得了放弃,
学会了宽容,知道了不争。
每人心中所承受过来的那些苦与痛, 不是因为时间就没有了感觉,
而是懂得了说与不说都一样;
有些暗伤,不是不在乎,
而是懂得了冷静面对和自我修复…… 品味人生,到了现在的年龄,
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 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 已经过了那个你不喜欢我,
我也非要喜欢你的年龄,
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
苏芩说:宁可孤独,也不违心, 宁可抱憾,也不将就。
能入我心者,我待以至宝。
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难过了……不必告诉别人,
别人永远不会明白你立场上的感受! 难过了……抬头看看天空,
天那么大,能包容你很多委屈! 难过了……不必告诉别人,
有些疼痛只能自己承受!
难过了……任眼泪尽情的洒落, 让真实展现自己心间!
难过了……可以假装快乐,
带给别人欢乐时就能遗忘了自己的忧伤! 难过了……想想别的伤心者,
自己就会受益,也许仅是当局者迷而已 ! 谁不曾难过……谁还会记得 …… 过去的不再回来,又何必去苦想! 自己的伤悲别人永远体会不到, 心里的烦恼要自己压下去,
用微笑宣泄悲伤,
让自己洒脱一点,
哪怕是假装,
也要假装成快乐的那一个! 伪装一下自己。 其实路是自己走的, 再痛都忍着。
第二篇:《路从来都是自己走的–关于转专业这件事》
路从来都是自己走的
——关于大学转专业这件事
河南师范大学 社会事业学院 徐新豪
关于道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鲁迅的那段文字: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近来,因为我工作的缘故,对之又有了多一点认识。
我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兼职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2013级辅导员。我正在备课,但是一件事情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让我再次思索人的道路,思索工作:思索自己这件事该怎么办——学生转专业。2013年8月底-2014年2月,虽然只有短短半年时间,但学生找我转专业这件事却不少,到现在有十几个案例,其中五例我了解较多,大致情况如下:2个一入学就想转专业(其中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没再次提出要转,1个第二学期开学以后第一天又告诉我要转,希望我能签字),2个第二学期一开学就通知我说“我爸妈已经帮我转了专业,让你签字”,1个提出转专业的想法,经过谈话最后放弃了这种想法。其他的,都是在新生入学时就转了专业(学院有社会工作、社会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三个本科专业)。
《河南师范大学学生手册》上《河南师范大学学生管理暂行规定》一文列出了转专业的基本条件和程序,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学校组织考核证实,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者。2、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它专业学习者。3、经学校组织认定,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转专业更有利于继续学习者。4、学生休、停学后复学,因特殊原因学校无原学生所学专业的对应年级接收者。如果严格按照这些条件,我想一所近4万人的大学也没有几个学生能够顺利转专业,但是每一年却有很多人转,人们从有偏差的世俗的观念认为的“知名度低”“没有发展前景”或“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转到“热门的”“就业前景好的”或“自己家里有人到毕业时工作好安排”的专业,比如,从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转到法学、经济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专业。
说到政策文件,还有一本书,也是大一新生一入学就发给大家的,名叫《迈好大学第一步》,在书的第7页有一个小贴士,介绍了看专业冷热的三个维度。
一个是自我的维度,即自我意识中的专业冷热。专业的冷热以个性为导向,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一个同学,他对某一专业有非常强烈的兴
趣,那么,不管这个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如何,其未来的工作环境怎样,他都认定了这个专业热门,不会改变和动摇。目前,我国大学生很少一部分大学生以此来选择专业,有相当多的学生,要么经过应试教育的扭曲,已经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么由于报考大学的现实利益,已经顾不上自己的专业兴趣。相对而言,国外的大学中,持自我我唯独的学生相当普遍。
二是需求的维度,即专业冷热有社会供求关系决定。供大于求则冷,供小于求则热。社会供求关系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变化、相关专业学生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前几年某一专业热门,比如财经类、管理类,但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因为高校看到他们热门,扩大招生,改变了社会供求关系。
三是职业维度,与个人兴趣无关、与社会供求关系无关,只与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社会意识有关。专业的冷热由职业薪资待遇高低、工作环境优劣、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的。工资高、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则热,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则冷。比如金融专业。
这篇文章还谈到了就业的三种类型,一是专业密切型、一是专业相关型、一是专业无关型。顾名思义可知其含义,不赘述。
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也多次推荐学生认真阅读,但恐怕只有一部分人认真读了。客观来讲,确如这篇文章所分析,这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中国有多少所大学?中国有多少大学生?
我查了一下,不包括军事院校的普通高校1000多所,2013年全国大中专毕业生699万人。
中国的大学培养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的大学培养了多少“大师级”和“妖怪级”的学者和大师?标准不一,具体数字也不同。我知道不能用这样的标准来评判一个国家的大学,亦不能用简单的数字去评价大学的意义。以我自己的感受而言,现在,中国的大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化教育,本科生,很普通,只是传授基本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大学在为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做贡献,从这个角度讲,在中国读大学,读哪个大学都一样。既然读哪个大学都一样,更何况读哪个专业呢?
这样讲,肯定有人会骂我,骂我无知、骂我浅薄。以我仅有的30年人生经历尤其是拿到大学通知书后从来没有萌生过转专业想法的经历,是太过浅薄了。
中国有名的大学,屈指可数。近年来大家所熟知的985、211工程、小211工程所包括的大学有多少所,中国有多少大学适龄人口?中国有多少人?从教育资源讲,僧多粥少。从前面的维度来讲,多数学生因为应试教育,因为争取有限的教育资源而不得不被迫丧失自己的兴趣。所以,有些同学说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其实,没什么,无所谓,感不感兴趣,其实,只要不傻(能考上大学一般都不傻)和出现意外,都能够顺利毕业。
转专业后一定好吗?
我和自己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跟好多因素有关。家庭环境、个人自我调适、社会环境等。有的同学转专业后,说不定多年之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当年自己的决定而庆幸。也有可能不好,转专业后因为同学不熟悉,社会交往出现问题(交友圈局限于原认识同学)
,考试出现多门不及格,打击自信心的同时亦后悔自己的
决定,但因为怕丢面子也无法再次调回原专业而愤懑半辈子甚至一辈子。
我把我知道的,会告诉同学们,不一定对,但也有可能是对的。因为我知道每个人的情形不同。我认为同学们不应该把心思花在到底应不应该转专业、到底能不能转成专业上,把时间花到这件事上,有多少大学美好的事情等着大家去享受呢:图书馆、新同学、看电影的周末、美妙的约会、令人激动的课堂和八卦不完的新进老师…..也就是应该“既来自则安之”,“上天给了我什么,我就欣然接受什么”(我主张积极的命定观而不是命定观),人生,我们自己能够左右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这些,或许只有当大家自己遇到一些事情碰的鲜血直流时才会体会到。随遇而安,有多少人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呢?被现实碰的头破血流时,现实中并没有私人定制来为你实现梦想。
学生不这样想,我告诉他转专业的规定,告诉他我的所见所闻、观察和思考、分析,他只给我一句话:我想转,为什么你们都不想让我转?!
我无语。当然,这些学生起码告诉我他想转专业,让我知道他的想法。更有甚者,过了新年,新学期伊始,一个电话过来:老师,我家人已经帮我转专业了,需要你签字。这个时候,我惊愕,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和痛心。{路都是自己走的}.
一个是,我说的,学生可能不信。
一个是,我自己的学生,自己留不住。留住半年,只是留住了身体,没有留住心。 一个是,我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了个问号。
一个是,我这样付出,到底值不值。
一个是,学生以后会不会埋怨我。一方面是学生转专业成功,但毕业后发展不好,他会不会埋怨我当初为什么没能阻止他转专业,从内心深处说:哎,这个老师,不称职,明知道转专业不好,还不强力阻止我。一方面是学生转专业成功、以后发展也不错,但因为当年有我的思想,差点没转成,从内心深处说:哎,这个老师,幸亏当初没听他的。
当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学生培养专业认同成功的怀疑时,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现在为什么要写下这些文字?
或许是社会工作者经历给我留下的财富,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尊重、平等、案主自决的价值观让我这么说、让我这么做。{路都是自己走的}.
路,从来都是自己走的。最终的决定权很大一部分在学生自己。如果真心想转,为什么要有“希望自己的学生留在自己专业学习?”“什么是自己的学生?是自己的学生吗?”这是社会工作给我留下的深深的烙印,反思,深入的反思自己。包括我为什么担心学生会埋怨我。我的工作和付出到底值不值。我能做的,我想我做了。至于最后怎么样(等他年逾古稀
想起他的辅导员时,甚至临终时),我不知道,任由人评说吧。我就是我。
所以,任由他去吧。
现在,我只是、只能祝福他:一路走好!一切安好!
2014年2月25日 于随遇斋十一号
第三篇:《我们的路,自己走》
我们的路,自己走
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没有选择的权利,就这样赤裸裸的来了。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人生的旅途,也开始有了自己的选择权——走怎样的人生路。
这个选择确实是艰难的,有时它会让我们不知所措,于是我们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东冲西撞;有时又会使我们困惑迷茫,于是我们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一样徘徊在十字路口;而有时它又让我满怀好奇,于是我们就如扬帆的船儿一样动力十足……它就像是掌舵的风一样,影响着我们的一生。也正因为如此,一旦你选择了自己的路,无论如何,就算是逆风也要走好,就算是跪着也要走完。
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路都很难走,都充满了崎岖的山路和或浅或深的沼泽,也不乏平坦的的罗马大道。无论你选的路是怎样的,至少我们自己应该以微笑面对。告诉自己再怎么困难也不要半途而废,即使心再痛,即使眼泪就在眼眶,即使我们会夜夜在梦里难受!只要我们懂得坚持,学会坚持,怀揣着勇气与毅力,用坚定的信念铺就我们的人生之路,我们就能够走好、走完这条路。
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个成人了,我们走进了大学校门,开始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之所以走进这扇门是因为我们都选择了学业之路。不论我们是否乐意从此踏上征途,这都是自己的选择,我们只有摩拳擦掌后准备勇往直前,背水一战,因为已经无路可退。
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梦魇,梦醒时无助感洞穿心脏;也有人说,大学是一个让人憧憬的泡沫,五光十色之后是碎如葬花时的哀伤。显
而易见,他们之所以这样感叹,完全是因为他们只是选择了这条路,却没有用心去走好这条路。
习惯了死板的教学制度、强制的作息命令以及严厉的督促教导的他们,在进入大学后,由于时间变得充裕自由,老师也不再怒言相对,一时间他们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失去了方向感,失去了目标性,只是一味的纵情的放纵自己。他们开始变得颓废,变得消沉。有时会整天整天的窝在床上,酣然入睡;有时会没日没夜的沉迷在网络游戏、电影和电视剧中自娱自乐。他们挥霍了大把的青春,而后又开始自责,开始抱怨。可有谁能真正体会到,这样的自责和抱怨是多么的廉价,多么的虚伪。因为这种繁花落尽,如梦无痕的生活,只能让时间白白从指缝间溜走。
其实,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是一张白纸,等待着我去书写,去涂绘。这一路上我经历了什么,面对了什么,遭遇了什么,克服了什么,拥有了什么……都会写在那里。把它们记录起来,它就像是一本日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件,它都会无私的公平的一一记录,绝对不会遗漏。那么,既然如此,在踏上征途之后,就进自己所能,化腐朽为神奇,全心全意的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因为我们知道,一本浮浅的书,会让人看得沉闷,一本阅历无穷的书,才是一本精彩的书。
心痛了我们就用沉默代替一切!难过了我们就一个人不停的走!走累了我们也可以消失一下!但是,不管怎样,我都要坚持到底——我们的路,自己走!
第四篇:《聚散都是缘,路要自己走》
聚散都是缘,路要自己走
古人送别到十里长亭、到灞陵.如今,突然觉得人生处处布满驿站,一挥手,便成别离.
自小,每到分班或毕业都闷闷不乐,因为不断结交的好友又不断失去.上了大学后,老同学来信.读后深有感触.他说,回顾同窗三载,前后同桌到左右两个班再到现在的两个学校,两个城市,距离越来越远,而朋友也越来越`老'了,其间的几句玩笑话也成了我们仅有的笑谈.可不是吗?相隔的距离越远,分别的时间越长,我们的友谊也就变得越平淡.正如歌谣里唱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是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却各奔东西!”
朋友在分开后,冷暖自知.久别重逢,似乎有了机会倾吐无边的感慨,却往往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只有数句寒暄,加上搜肠刮肚的几个并不可笑的笑话.多年不见的朋友再见面时,觉得彼此都有点不同了,岁月的沧桑都隐约地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人生像划船,一降生,你便上了家庭这条船,父母兄弟轮不到你挑选;长大了,学校又是一条船,同学们互助相帮,朝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毕业就好似船靠岸,你有你的理想,他有他的打算,我有我的观念.尽管友情难舍,仍免不了道声"再见",以便各自选择喜欢的其他船,就这样一直划下去.{路都是自己走的}.
其实,人生的路要每个人自己去走,谁也代替不了谁.正像这"路"字,一半是"足",意思是要脚踏实地,一半是"各",代表各人有各人的走向.有所往,有所返,有所聚,有所散,有所予,有所求,全在这路上.不舍与伤别是始终不能改变的,但有些东西是改变得了的.随着年少的远去,我们要知道学习并不是虚度光阴与情感,长相忆比长相聚更可贵.这样,在作别之时,就没必要把气氛装点得很悲壮.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们又何必哀哀戚戚,儿女情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而心中依然感到温存,就是好朋友,再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让我们潇洒地挥别,留取彼此的美丽,放在心里. 人说贾宝玉多情:多情自古伤别离,所以喜聚不喜散.林黛玉深情:不喜相聚.她的理由是聚时欢乐,散后尤为冷清,所以,不如不聚.但是,要想不聚,正如人生一世无悲无喜,谈何容易啊?况且,这样的生活恐怕不够深刻吧?
所以,路还是要自己走,聚散且随缘吧!!!
第五篇:《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前方的路何去何从?我不知道。我多希望能有人指点方向甚至是引导航向,可是没有!好吧,还是要自己去闯一闯才知道是个什么天下!
第六篇:《走错了的路也是路(青年驿站)》
第七篇:《考研就是走自己的路并坚定走下去》
考研就是走自己的路并坚定走下去{路都是自己走的}.
一向在想: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来完结自个的人生之路。换种方法说,用什么样的方法让自个昏暗的青春能有一抹亮丽的颜色,我挑选了考研。
对于考研
2013年,对于我来说,不是好过的一年:学业重整,走上所谓“三跨”挑选;一个男人,仍然过着似乎“基情四射”的日子,整天和一群傻哥们儿喝酒度闲。但我想,我仍然在改变:我觉得我要从头活一回。
大学高数底子没怎么学,到现在许多符号仍然不会念,真不晓得其时是怎么考过的。英语通常,六级刚过;计算机专业,看了头疼。
但我要考研:由于除了这条路,或能够苟延残喘,或能够供给提升,终归是一条我能够自主操作的路途。{路都是自己走的}.
之前含糊过的那个女生,是学新闻的,早早的签了作业协议,后来拒去单位报导,校园作业处的还拿她当个“事例”。我乃至愚蠢地思维:是不是由于我呵?
有人告诉我,她挑选了考研。许多师兄师姐都考研,在一个二类院校,这是个很时髦的挑选。考上今后,风景无限地给咱们做陈述,然后咱们一脸崇拜地递纸条。我想我的余生,只能在崇拜他人中度过。
辅导员是个境地很低的人。
我以为是。他晓得我的挑选之后,不止一次地对我进行奚落和冲击,主要进犯点在如下三条:
一、你不配考研究(是不是我是个低俗的人?);二、你考不上研。本科计算机,你选世界关系,世界关系是你读的吗?你晓得什么是国关吗?三、你考上了,将来也找不到作业。国关是冷王之王。
他说的本来很有道理,但我觉得他对年轻人的进犯,充满了仰慕吃醋和恨。
如果有天我为人师,不论我的学生有任何挑选,我都会支撑他,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