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手写我心 我手写我心作文

写作指导 zuowen 3浏览

【 – 写作指导】

第一篇:《我手写我心》

我手写我心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设计写作这一环节,是每个语文老师亟需解决的,小学生作文就是要写“自己”,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真正做到让学生“我手写我做,我手写我听,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 写作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设计写作这一环节,是每个语文老师亟需解决的,而经常会看到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入手,该写些什么,要使学生写作态度主动化,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打开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枷锁。小学生作文就是要写“自己”,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真正做到让学生“我手写我做,我手写我听,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想。”那么,应该怎样来解决学生习作时“没什么可写”这一难题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活记忆,想到就写

1.要设计一段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开场白”,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去,使学生消除紧张的心理。

2.让学生“先说后作”,愉快地发挥想象。

3.提倡“即时作文”,鼓励学生“想到就写”,把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一件小事”或“一点感受”等随时记录下来。

4.鼓励学生多种形式练笔。可以写些小童话、小故事等,使学生对作文有种新鲜有趣的感受。

第二篇:《我手写我心,浅谈作文教学》

我手写我心,让真情在人生之河奔涌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内容摘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工程,也是一个大难题,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引导学生求真务实,表现真我。具体做法:

1. 读写结合,不断提升学生人文思想修养。

2. 课内外结合,贴近现实生活,积累写作材料。

3. 我手写我心,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人文修养 写作素材 真情实感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工程,也是一个老大难课题。北师大教授刘锡庆就曾说过:“作文教学很麻烦,一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找到一种比较科学的、有效的训练体系。”尽管如此,但广大语文教师并未望而却步,而是更加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和激情。因为对于教学研究与创新而言,有问题才会有价值,有麻烦方能显身手。于是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我们有幸看到,经过大家的努力,作文教学显现出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近年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教学上进行了点滴尝试,在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求真务实,用文章表达自我真情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现归结如下,以见教于方家。

一, 读写结合,不断提升学生人文修养。

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文又是展现学生人文精神与情感的重要途径,为此,作为教师就要不断提高学生

的思想修养、人文品质。因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决定他对生活、对社会、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如果一个人分不清真假美丑,必然看不到生活的七彩阳光,感悟不到人生的真谛等,他就不可能热爱美好的生活,多彩的社会与人生,在这样的思想与精神的主导下,也必然写不成积极向上,感情真挚的文章。

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与人文精神。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阅读赏析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感受作品中敏锐的思想,充沛的情感,浓郁的生命气息,博大的胸怀,高远的志向让学生与那些人类的“大智慧”、“大精神”、“大操守”直接相拥,与古今中外的先贤们对话,与天地万物、自然山川交流。从而净化灵魂,追求高洁,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写读书笔记,写课后偶得等也能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丰富他们的人文知识,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这就为学生习作时表达健康向上的思想与情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课内外结合,指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话道出了当今学生对作文畏难的情状。学生厌恶写作,在写作时胡编乱造,无病呻吟,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学生为应试寒窗苦读,课业负担沉重,很少接触自然社会,胸中缺真实鲜活的写作素材。所以,在近年的写作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写作材料。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观察自然景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关

注社会热点,努力挖掘社会生活的内蕴,提升自我分析与思辨能力,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今年,我就带领全班学生开展了“乡土景观的人文内蕴”的调查探究活动。我指导学生在明确探究目标的前提下,对我们学校周边所熟悉的多处古迹和自然景观进行研讨,明确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如宿灵唐槐,它是一株生长在宿灵公路边的千年古槐,此树历经风雨沧桑,倍受家乡人民的敬重。因此,同学们经过实地研讨归纳出:此树犹如一位饱经忧患的历史老人,屹立在家乡的土地上,见证着家乡千年的荣辱兴衰;此树傲岸挺拔,虽经雷电击打,仍枝繁叶茂,它是家乡人民奋斗不屈精神的象征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学生们不仅积累了更多的写作材料,也增强了对材料的分析感悟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

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作文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作文辅导模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自然,极大的拓展了作文课堂教学的空间。

三, 我手写我心,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大家都知道,“文章以情动人”。作文即生活,作文即做人,它是自然、生活风貌的展示与刻画,是人的个性、情感、思想、情趣等的自然流露与宣泄。所谓“见字如晤”“文如其人”道出了文章与真实生活以及人的密不可分。然而现在的学生,由于他们远离社会生活,缺乏对生活人生的感悟,不少学生写出的文章要么闭门造车,胡编乱写,要么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缺乏真实 的内容,更无真挚的情感。为此,我在教学上采取如下方法,引导学生敢于抒发真情实感,写出感人的作品。

首先是关注热点,丰富情感。

古人云“情动而辞发”,丰富的情感是作品必备的要素,而情感是可以培养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既要有对历史人物的关照,又要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时事热点,让学生在时时的感动中,培养丰富自己的情感。比如:让学生在关注“汶川﹑玉树”地震时感受大爱无疆的情怀,感受到华夏民族在灾难面前所表现的团结精神。再如,学生在关注2011年春晚中出现的“旭日阳刚组合” ﹑“西单女孩”等人物时,领悟到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最后成功的快乐,感受到亲情的巨大力量。我还经常让学生观看央视的“焦点访谈” ﹑“东方时空”等节目,以此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感悟人生的情感。可以说学生有了丰富的情感,才能在习作中尽情的表达,抒发。

其次是随心所欲,率性为文。

鲁迅先生说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本着这种求实的创作精神,我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争做“老实人”,写出“老实文”。在倡导个性张扬的今天,我摒弃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的生活。让学生做“真心英雄”,写出那些曾有过的“敢怒不敢言”的话,那些曾有的“大逆不道”的事,训练学生敢于讲真话,说实事,培养他们言必真挚的表达习惯,练出不吐不快的写作情结。

再次是创新标准,评价激励。

长期以来,作文评价的标准单一,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为此,我在原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作文的真实与个性标准,

把学生习作中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我风采作为评判优秀作文的第一要素,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作文中看到自己真实的人生成长脚印和心路历程。由此可见,采用创新评价标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挚的情感。

总而言之,让学生在习作中抒发真情实感是我探讨的目标,其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前提,贴近生活,积累材料是基础,有了前提和坚实的基础,方能让学生水到渠成的在习作中表达真我,真情感。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作为语文老师,,如何让当代学生学习古人那样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表达自己的真情感,真体验,如何实现“我手写我心”,让学生们的真情在自我人生的河流中奔涌,这将是我们继续探索的课题。尽管这中间还有不少困难,要走的路还很长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积极探索,就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参考书目:

1.

2.

3.

4.

《全国语文教师精短论文大全》 《中学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3、4期 《新作文,中学教学》2010年10、11期 《中学语文园地》2011年3、4期

第三篇:《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作文贵在真实

【内容摘要】真实地作文,尊重生命的本真,激发倾诉的欲望,

在自己心灵的原野上纵情歌唱。同时感悟自然,关注社会,阅读人

生。

【关键词】真实个性 激情 感悟自然关注社会

近几年作文浮华靡美之风盛行。华丽的辞藻,精美的结构,作文

中堆砌项羽、李白、李清照、王昭君等名人材料的作文比比皆是,

《高考优秀范例》,《高考制胜兵法》等似乎成为老师、学生取胜高

考的法宝,作文模式化大行其道,中学作文教学走入八股文式的死

胡同。作文的本我呢?在青少年的作文中难觅踪迹,只剩下一堆死

气沉沉的枯骨或他人的残渣冷炙,毫无生命力可言,更遑论感染力。

2008年四川发生了触目惊心的汶川地震,当年,四川高考作文题

出了《坚强》,也是情理之中的,遭遇如此大灾难的四川人乃至中

国人应有切肤之体会,人生灵魂之触动吧,可是一些刊登在报刊上

的优秀作文却令笔者深思,几个名人剪贴,一篇美文立就。以此反

观我们作文的评判和教学的导向失误。但可喜的是这种风气已引起

有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忘记了自己的语言

的人是痛苦的,被迫用别人的语气、思路去说话也是痛苦的。正如

邯郸学步一样悲哀。”作文即是写“我”,“言为心生”,如果作文忽

视了个人的情感的表达,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一种失败。

为什么不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用我自由之笔,显我自

在之趣?我们完全可以对中学生如是说:你写的作文是否丰富生

动,首先不在于语言的丰富生动,而在于内容的丰富生动;你写的

文章是否深刻,首先不在于语言是否深刻,在于是不是具有真情实

感。

因此,笔者以为中学生作文应提倡真实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应

指导学生善于获得真实的感受,表达真实的情感。真实是作文的内

容,是思想,是情感,是自我的影像,是个性的体现。强调作文的

真实,是尊崇人本思想。就一篇好的文章而言,内容与形式,总是

统一的;就写作过程而言,内容与形式也应是统一的。内容又常常

对形式起着制约的作用:内容的真实丰盈伴随的是表达的流畅,内

容的虚假做作便产生表达的枯竭和无奈。中学生一旦冲破命题作文

的桎梏,就会如鱼得水,就会焕发出满腔的激情,就会自觉而又满

怀热情地去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一、珍惜真实的生命冲动,激

发倾诉欲望

倾诉是人的本能需求。一个人从懵懂初开到越来越多的明晓事理,

伴随着生理成长的还有情感经历、心路历程,爱与恨、乐与苦、喜

与忧、崇拜与蔑视、向往与鄙弃······郁结于胸,一吐为快,这

本是常理常情,但是,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常常压抑学生这种倾诉的

快乐,而另设一些所谓有积极意义的、有正确道德价值观的、与政

治形势相一致的作文题,逼着学生编造故事,说假话、大话。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中不时冒出的莫名的忧伤,他们对社会、对

老师、对亲人们的一些真实想法,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无数

困惑却无处诉说,即使说了,也常常受到成年人(老师、家长们)

的冷漠甚至指责,于是作文便成了他们编谎言,说假话、空话的阵

地。学生心里有话要说(不管这话与成人的价值取向是否相悖),

这是一种生命的冲动,我们有必要珍惜它、保护它,甚至引导他说

出来。一篇作文用“观点不正确”的棍子去打煞,这是没有道理的。

不准说不等于这些话就在他们心里消失了,至于不成熟或太片面,

那有待于这种思想和感情与他们的生理一同成长。既然写作是一种

生命形式,不是政治说教的工具,那么生命形式本身是无所谓对与

错的。

让作文充满原汁原味,带着露水花香,在自己心灵的原野上纵情

歌唱,作文就是一种快乐的精神旅行。

二、从自然中汲取作文的源泉

当然一味书写自我,只会囿限在自我的天地,无异于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作为教学者,应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然,体察人生。大

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虫蚁,都会给不

同的人以不同的思索与启迪。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引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逝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东流之水引发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的

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给人以启示:客观

事物是个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得出{我手写我心}.

不同的结论。

昆虫学家法布尔说过:单纯的文字技巧,无论怎么高妙,并不一定

能产生深刻动人的作品。如果是发自内心的欣赏造物之美,又何必

借妙笔来生花,弄巧反成拙呢?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只有朴

素而真实的描写才配得上大自然的美,打动任何一颗热爱生命的

心。再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

立千仞,无欲则刚”,再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树欲

静而风不止”,再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自然中有着赏心悦目的美丽,有

着生命的体会与感慨,有着人生的哲理与智慧。

只要学生认真思索,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

奔涌眼底,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并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把自

然属性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与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会给我们的写作

提供无限契机,并在与自己的心灵碰撞中撞击出真实的思想火花,

从而写出立意深远的习作来。“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欧阳修的

《秋声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峻青的《秋色赋》、茅盾先生

的《白杨礼赞》等都是很好的范例。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自然多加观察,多加留心,要用心灵去与自

然对话交流,因春天小草透出新绿而感悟到新的生命诞生,因夏天

清荷吐蕊感受生命力的蓬勃,因秋天落花而感悟到美好的一切都是

那么容易消逝,因冬日的冷寂明白希望在孕育。抬头是诗,俯身是

歌,打开自己的胸怀去拥抱大自然,这样,学生就有可能打开思路,

写出意境优美、立意深刻的作文来。

三、一心不唯圣贤书,两耳要闻窗外事

学生学习紧张,观察了解社会和深入社会实践的时间有限,而且

他们的生活空间比较狭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生活空间只是教室

一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因此,有些学生写作的时候取材的范

围不广,视野不宽,总是写一些学校琐事、总是套用“别人嚼过的

馍”,内容陈旧老套、既缺乏可读性,立意也很难深刻。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我们似乎应该原谅学生。但实际上,身

处社会之中,学生又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与社会完全隔离呢?再仔细想想,学生难道真的没有时间了解社

会?平时看报刊、听新闻,不正是了解社会的好时候?课余时间,

同学们三五成群,谈论天下时事,不正是拓展视野、提高辨别是非

能力、提高认识的时候?

各国大选,法航空难,西部开发、北京奥运、道德模范评选等等。

这些热点问题,学生能够不闻不问?“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

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才是我们时代的要求。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手写我心 我手写我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