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75.8特大洪水 75 8洪水视频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第一篇:《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龙凤煤矿“8.18”特大洪灾抢险记实》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龙凤煤矿“8.18”特大洪灾抢险记实 ——林东煤业公司龙凤煤矿干部职工抗洪抢险记

洪水袭矿区

8月17日20点10分许,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突降暴雨,一时间,地处金沙县新化乡桥梁村龙凤片区的林东煤业公司龙凤煤矿被瓢泼大雨和雷电覆盖。此时,很多人心里埋怨老天又作怪了,暴雨意味着要停电影响生活,而没想到这场暴雨将会给龙凤煤矿带来上百万的经济损失。17日夜20点30分,龙凤煤矿防洪领导小组成员按“雷声就是命令,雨点就是行动”的惯例齐集到矿调度室,安排井下各作业点做好停电撤人等工作准备。因为龙凤片区出现雷雨时外线停电已成家常便饭,为确保矿井安全,矿制定了一套应对雷雨时节的安全防控措施:一是撤除井下作业人员,防止停电停风瓦斯超限作业;二是启动矿井柴油发电机保证矿井通风和排水,防止停电停泵排水不及淹面淹井。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暴雨一下就是5个多小时,引发了山洪淹没矿区。龙凤矿干部职工展开了抗洪抢险行动,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战歌。

17日夜20点50分,望着被雷雨覆盖的矿区和井下中央水泵房水仓越来越高的水位显示数据,龙凤煤矿矿长张军在矿调度室一边向公司汇报矿区降雨状况和矿井安全情况,一边与班子成员制定抗洪应急方案:一是成立临时指挥部,通知各区队、部室人员成立抗洪抢险

队,并由矿山救护队员陪同特种作业人员严控井下中央水泵房,确保井下4台主排水泵安全运行,严防淹面淹井事故;二是启动抗洪应急预案,抗洪领导小组成员分别带队投入抢险行动;三是安排机电队增强供电设备管控,严控水淹区域的断电管理和柴油发电机的应急启动管理;四是做好巡查搜救工作,入户通知人员做好自救和互救,特别是危险区域人员的撤离工作,预防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五是加强矿井监控管理和卫生防疫管控,调度室、监控室、医务室、救护队随时做好井下地面应急救援准备。

21点15分,矿区外线电源跳闸,矿及时与金沙供电局龙凤供电站联系送电;21点35分,矿区外线电源再次断电,张军亲自与供电站和供电局联系,争取尽力保住矿井正常供电;23点15分,抗洪指挥部再次向公司汇报降雨状况和矿井安全情况;2点11分,井下涌水量大增,每小时达到了600立方米,中央水泵房水仓水位从原0.5米上涨到0.72米,张军下令立即启动3号泵增加抽排功率,控制水位上升。但暴雨越来越大,凶涌的山洪伴随着雷雨滚滚卷入矿区。瞬间,龙凤煤矿已成一片汪洋,工业广场、办公大搂、职工住宅楼、职工食堂、地面绞车房、职工澡堂、井工洗衣房、煤仓、地磅房、化验室、坑木场、材料库房等全被水淹,车辆、办公用品、矿井相关报表资料、物资材料多数浸泡在污水之中,部份职工家属财产也遭受损失。

齐心抗洪灾

暴雨下个不停、雷电还在交加、山洪还在疯涌,矿抗洪抢险队一边冒着暴风,挨门逐户通知矿区职工家属和村民开展应急自救互救,

一边冒着危险进入齐腰深的污水中抢运矿井物资财产。8月18日凌晨2点右,当听说煤仓有外运车辆驾驶员还呆在驾驶室未撤离险区时,张军立即安排抢险队员强行劝离;而此时煤仓的积水已近2米深,抢险队员只能脱掉衣裤推着用空油桶绑扎的临时水伐靠近车辆,将滞留在煤仓的6名外运车辆驾驶员一个个劝离险区。

通过精心组织部署抢险、认真安排落实施救和艰苦的努力,龙凤煤矿在这场“8.18”特大抗洪抢险中,没有发生矿井淹面淹井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最大程度减小了国有资产和职工群众财产的损失,确保了矿井安全。自8月17日午夜20点30分,龙凤煤矿遭受暴雨突袭,到8月18日凌晨3点10分许暴雨停止,龙凤煤矿干部职工整整与雷雨山洪激战了5多个多小时。

龙凤煤矿干部职工始终怀着敢拼敢搏的大无畏精神,坦然面对艰难,克服困难,尽管“8.18” 特大洪灾使干部职工遭受了惨重损失,但这天灾并没影响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情绪。当暴雨停注、洪水消退,面对被洪水撕啃一片狼藉的场景,全矿干部职工并没有流露怨天尤人的情绪,而是积极展开了自救互救会战。8月18日8时30分,矿召开中层以上干部救灾攻坚工作会,安排部署灾后自救互救各项工作,并实施责任分摊,由矿领导班子成员分头带队包保,划片区、规定时限逐项完成自救互救工作。从清晨8点过钟开始,龙凤煤矿干部职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又开始了清淤大会战,一铲一铲的铲除铺盖在矿区的污泥,一件一件地清理浸泡在污水淤泥中的材料物资。清淤工作是一项细致艰苦的活,

特别是那一本本技术资料和账单,拿着怕烂、放着怕坏,象一块刚烧熟的山芋,不好处置。困难压不倒龙凤煤矿干部职工,矿干部职工再一次展现了建矿初期“天黑顾不上吃饭、身黑没条件洗澡、心黑回不了家”的“三黑汉子”精神。8月18日下午14时,矿材料库房清淤工作完成;16时,矿职工食堂清淤工作完成;16时30分,矿绞车房、地磅房、职工洗衣房等清淤工作完成;18时,办办公大楼、职工住宅楼、招待所等清淤工作完成;19时30分,矿区工业广场、澡塘锅炉房等清淤工作完成。龙凤煤矿从8月17日午夜20点30分暴雨突袭矿区引发洪灾到19号全面完成灾后清淤工作,干部职工整整奋战了两天两夜。同时,矿为了切实解决好职工困难,经入户巡查统计,向集团公司工会申请“救灾帮扶资金”,及时购买棉被、床单、油、米、面条、电磁炉、电饭锅等,分发给17户受灾职工家庭和12名受灾职工,解决了60余人的吃住;龙凤煤矿在自救的同时,还对附近受灾村民展开积极救助,派专用水车从外面拉饮用水分给村民们解决灾后的生活用水。

真情暖人心

龙凤煤矿遭受洪灾牵动了公司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持。8月18日,林东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碧雁亲自带队赶赴龙凤煤矿,当看到龙凤煤矿干部职工积极有序的自救工作,刘碧雁在现场办公会上给予充分肯定。刘碧雁希望龙凤煤矿干部职工再接再厉,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生产。8月19日,林东煤业公司总经理蒋崇辉赶往龙凤煤矿查看灾情,并对龙凤煤矿在洪

灾面前临危不乱、积极有序组织抗洪抢险救灾,确保了矿井和职工群众安全,最大程度减少国有资产和职工群众财产损失给予肯定,要求龙凤煤矿不要余留“洪灾”阴影,坚定信心和决心,克服困难,抓好各项工作。8月18日至19日,灾情发生后,重庆昂润公司、金沙县兴辉公司、林东南山煤矿等兄弟单位及时送来了棉絮、大米和捐款,帮助龙凤煤矿受灾职工和家属。8月20日,林东矿业集团公司工会主席张雪峰到龙凤煤矿送来慰问金,再次代表公司为受灾职工家属带来了组织的温暖。

尽管“8.18”洪灾使龙凤煤矿遭受了重大损失,但龙凤煤矿干部职工发展壮大企业的信心和决心不会改变,他们表示,一定不辜负组织的关心,要克服困难,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恢复生产,建设好龙凤矿区。 (张朝贵)

1.2015年8月17日夜,龙凤煤矿遭遇特大暴雨,办公大楼被水淹

第二篇:《世界最大垮坝惨案–驻马店75年洪水纪实》

世界最大垮坝惨案–驻马店75年洪水纪实.txt33学会宽容,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木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发信人: 野心狼 (我开宝马我怕谁???),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转载] 世界最大垮坝惨案–驻马店75年洪水纪实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Wed Jan 14 21:39:39 2004), 本站(ytht.ne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dTimes 讨论区 】

【 原文由 野心狼 于 Wed Jan 14 19:37:50 2004 发表 】

{75.8特大洪水}.

作者:佚名

本文记述的事件发生于1975年,地点在中国中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在一次猝然降临的特大暴雨中,包括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在内的两座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数十座小型水库、两个滞洪区在短短数小时间相继垮坝溃决。死亡人数,超过8.5万。

由一场特大暴雨而引发整整一个水库群的大规模溃决——无论是垮坝水库的数目,还是蒙难者的人数,它都远在全球同类事件之上,这一天灾与人祸紧紧绞缠的惨烈历史,不能不令文明时代的人类铭心刻骨引为借鉴。

(一)

1975年8月4日,该年度中国大陆第3号台风[“7503号台风”],穿越台湾岛后在福建晋江登陆。台风登陆的同时,恰遇澳大利亚附近南半球空气向北半球爆发,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发生北跃,致使这个登陆台风没有象通常那样在陆地上迅速消失,却以罕见的强力,越江西,穿湖南,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行径诡秘的“7503”号台风在北京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突然消失——由于北半球西风带大形势的调整,“7503”号台风在北上途中不能转向东行,于是“在河南境内停滞少动”,灾祸由此引发。

“停滞少动”的具体区域是在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这里有大量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山谷和两山夹峙的峡谷。南来气流在这里发生剧烈的垂直运动,并在其它天气尺度系统的参与下,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75.8特大洪水}.

这个最易产生特大暴雨的地区,又恰是兴建水库的最佳区域——上百个山区水库,在这里如星罗棋布。

1975年8月上旬在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丘陵地区发生的这场特大暴雨,是水库设计者们未曾预计的。从8月4日至8月8日,暴雨中心最大过程雨量达1631毫米,3天(8月5日至7日)最大降雨量为1605毫米。最强大的雨带,位于伏牛山脉的迎风面,4日至8日,超过400毫米的降雨面积达19410平方公里。大于1000毫米的降水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暴雨的降水强度极强,在暴雨中心——位于板桥水库的林庄,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高记录(美国宾洲密士港)的782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也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记录。

目击者称:暴雨到来的数日内,白天如同黑夜;雨水象从消防水龙中射出;从屋内伸出脸盆,眨眼间水满;暴雨如箭矢,雨后山间遍地死雀。暴雨区形成特大洪水,量大,峰高,势猛。洪汝河在班台以上的产水量为

57.3亿立方米,沙颖河在周口以上的产水量为49.4亿立方米。滚滚而至的洪水,对暴雨区内的水库群造成严重的威胁。

板桥水库设计最大库容为4.92亿立方米,设计最大泄量为1720秒立方米。而它在这次洪水中承受的洪水总量为7.012亿立方米,洪峰流量17000秒立方米。8月5日晨,板桥水库水位开始上涨,到8日凌晨1时涨至最高水位117.94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3米时,大坝在主河槽段溃决,6亿立方米库水骤然倾下,最大出库瞬间流量为7.9万秒立方米。溃坝洪水进入河道后,又以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在大坝至京广铁路直线距离45公里之间形成一股水头高达5-9米,水流宽为12-15公里的洪流。

石漫滩水库5日20时水位开始上涨,至8日凌晨0时30分涨至最高水位111.40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4米时,大坝漫决。库内1.2亿立方米的水量以2.5-3万秒立方米的流量在5个半小时内全部泄完。下游田岗水库随之漫决。

洪河下游泥河洼、老王坡两座滞洪区,最大蓄水量为8.3亿立方米,此时超蓄4.04亿立方米,蓄洪堤多处漫溢决口失去控制作用。

驻马店地区的主要河流全部溃堤漫溢。全区东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60亿立方米洪水疯狂漫流,汪洋一片。因老王坡滞洪区干河河堤在8月8日漫决,约有10亿立方米洪水蹿入汾泉河流域。9日晚,洪水进入安徽阜阳地区境内,泉河多处溃堤,临泉县城被淹。

据由中国原水利部长钱正英亲自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一书披露,在这次被称之为“75.8”大水的灾难中,河南省有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85600多人死难,致使纵贯中国大陆北京至广州的铁路(京广线)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8天,影响运输48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二)

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兴建于五十年代“治淮”初期。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大陆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多变。在公元十二世纪以前,淮河水系完整,独流入海,水流通畅。十二世纪以后,黄河连续夺淮改道达六、七百年之久,带来的恶果是淤塞干、支流河道和入海出路,使中下游河道比降非常平缓,干、支流排水能力甚小,洪水流路十分不畅。

1950年夏,淮河大水,灾害惨重。同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具体制定了“上游应筹建水库,普遍推行水土保持,以拦蓄洪水,发展水利为长远目标”和“低洼地区举办临时蓄洪工程,整理洪汝河河道”的战略部署。

洪汝河是洪河与汝河的合称,为淮河上游两条较大的支流,古代是汝水的下游水系。汝水发源于今嵩县外方山,流经郾城、西平、遂平、汝南、平舆、新蔡,在淮滨县注入淮河。元代

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5年),古汝水在郾城被截断,上游称北汝,入隐水即今沙河;下游称南汝,以舞水为源,仍循故道入淮。

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南汝上源舞水在舞阳西截入澧水。明嘉靖年间(公元1521-1564年),南汝水又在西平被淤断,舞水东出,入古意水,成为现在的洪河。原泌阳、遂平之清水遂为汝水之源,仍循古汝水旧道东南而下,即为现代的汝河。历史上古汝水流域是人类活动的密集地带,也是水灾多发地区,汝

水三易其源无不与洪水泛滥有关。

治水是人类古老的活动。在古代,这里有大量人工建造的“陂”——换成现代词汇就是小型水库。两汉时期,农田灌溉曾兴盛一时,新蔡的青陂、葛陂,汝南的鸿隙陂、石塘陂,泌阳的马仁陂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蓄水灌溉工程。三国至隋唐,西平有二十四陂,遂平有张泽陂,正阳有慎陂,上蔡有黄陵陂。然而,宋元

以来的一千多年间,水利工程日渐废圮。除战乱等原因外,水利工程自身也有一些严重的问题:重要的陂塘多串河截引,不能蓄泄自如,却常聚水成灾。

五十年代的“治淮大战”中,在洪河上游修建了石漫滩水库,在汝河上游修建了板桥水库。据称,当时水文资料很少,设计标准很低。板桥水库在工程运用中发现输水洞洞身裂缝和土坝纵横向裂缝,于是,1955-1956年分别对板桥、石漫滩两水库进行了工程扩建。洪水标准按照苏联水工建筑物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板桥水库采用1%频率设计,0.1%频率校核(即通常所说的百年一遇和千年一遇)。校核频率3天降雨量530毫米,洪峰流量5083秒立方米,3天洪量3.3亿立方米。据此,决定大坝加高3米,坝顶高程为116.34米,防浪墙高程为117.64米;增辟辅助溢洪道,宽300米,底部高程为113.94米,连同原有的溢洪道、输水洞,最大泄洪能力为1742秒立方米,最大库容4.92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3.75亿立方米。石漫滩水库按2%频率设计,0.2%频率校核(即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校核频率3天降雨486毫米,洪峰流量1675秒立方米,3天洪量0.88亿立

方米。据此,确定大坝加高3.5米,坝顶高程达到109.7米,防浪墙顶高程111.2米。经过加固,最大库容为9440万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为7040万立方米,最大泄量390秒立方米。

这就是板桥、石漫滩两座水库垮坝前实际具备的工程标准。应当说经过改善、加固的两座水库,就其工程质量而言,并无严重问题。

在板桥、石漫滩水库加固扩建后的三年间,中原地区的水库建设蜂拥而上,一发而不可止。仅1957-1959年,驻马店地区就修建水库100多座。如果说,“建国初期”板桥、石漫滩水库是让淮河大水逼出来的,那么此时,一大批新库的催生婆却是正轰鸣于中国大地的“社会主义高潮”。

在大跃进的1958年,河南总结了漭河流域地区兴建山区水利的经验。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来河南视察时将其归纳为“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社队自办为主”,并说:“现在山区问题解决了,要把漭河经验向平原推广。”

一位名叫陈惺的水利专家当时即指出:在平原地区以蓄为主,重蓄轻排,将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地表积水过多,会造成涝灾,地下积水过多,易成渍灾,地下水位被人为地维持过高,则利于盐分聚积,易成碱灾。涝、渍、碱三灾并生结果不堪设想。

这位专家的忠告无人理会,“以蓄为主”的经验被大范围推广,很快便推及到安徽。在安徽境内,不仅丘陵地区涌现大批小水库,淮河流域的河道被也一道道“水坝”分割闸起,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条状水库”,造成淮河流域在后来数十年间致命的“肠梗阻”症。

“以蓄为主”一度成为水利建设的“纲”。

陈惺是远东最大的平原水库——河南驻马店境内宿鸭湖水库的设计者。该水库施工时正值大跃进,省水利厅一位副厅长认为原设计过于保守,擅自作了几处关键的改动。例如:他认为“闸门设计太大”,便将原设计的12孔排水闸门砍去7门,仅剩5门。

同此遭遇的是淮河豫皖交界处的班台分洪闸:该闸闸孔原按800秒立方米排水量设计,共为9孔,但由于“以蓄为主”的思想指导,水文数据被人为减小,只建造了7孔;1959年水闸建成后,在1961又人为堵闭2孔。

中国在大跃进之后,进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河南亦如此。然而,现存的气象资料显示,河南省和当时整个中国,在1959-1961年之间并无特大自然灾害出现,但事实上中原大地却灾象频生:涝、渍、碱三灾闹豫,黄淮间饿殍盈途。无疑,各地水利建设所发生的严重失误增加了这次灾难的“人祸”比重。

1961年,刘建勋调任省委书记,他认为河南灾大,“是水利方面的问题造成的。”为纠偏,他曾到处寻找水利工程的“反对派”。在信阳,他找到了发配在那里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陈惺——大跃进中,陈惺对有人捐献不锈钢表带去炼钢表示不以为然,说:“用不锈钢表带炼钢主要是锻炼人,就是锻炼人代价也太高了!”这同他说“用放卫星的方式修建水库是劳民伤财”的话如出一辙。

在1961年开始的“纠偏”中,河南省对全省的水库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对一部分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较差、存有隐患的水库,包括一些大型水库予以废弃。

但是指导思想的失误并没有真正被扭转。重蓄水灌溉,轻河道治理,重兴利。轻除弊的倾向依然顽强存在。到六十年代末,驻马店地区又新增加了100多座水库,与此相对照,洪汝河的排洪能力非但没有增强,反而一年年递减。

1975年8月特大洪水到来之前的淮河上游地区,事实上已隐伏着严重危机:河道宣泄不畅,堤防不固,许多“病库”隐患未除。更为严重的是,对于板桥、石漫滩等大型水库可能垮坝的潜在危险,人们并无警觉——准确地说,“垮坝”二字在人们心目中更本就不存在。

由于片面重视蓄水,忽视防洪,石漫滩水库在溢洪道上增加了1.9米的混凝土堰,板桥水库在大雨前比规定超蓄水3200万立方米。人们过于笃信“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等既定的洪水标准,自信石漫滩水库可驭控50年一遇的洪水,在500年一遇的洪水中也能自保;板桥水库可以驭控100年一遇的洪水,在1000年一遇的洪水中也可无恙。

谁也没有见过“千年一遇”的洪水,所有数据都是根据人们掌握的有限的史料推算而来——1975年8月,真正的大洪水来了。沛然而降的雨水使人们瞠目结舌:它的雨量,竟相当于人

们所说“千年一遇”设计标准的两倍!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75.8特大洪水 75 8洪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