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作文面对自然1000字 面对自然作文600字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大自然写作题材指导 [1000字]》

写话题作文,要注意广开思路,从多角度立意。 “关于自然”的话题,我们可以任意想象,纵横驰骋。我们可以写“环境保护” “热爱自然”等主题的文章。这些立意当然不错,可局限性也很大,写作时不容易出新。因此,我们要化“自然”这一概念为万象,化抽象为具体,感受自然的生命力,并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情感的火花 。

我们知道,山有崎岖险怪,水有千变万化,花有千姿百态,树有万种风情。宇宙万物,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我们托物言志的道具。

我们试着翻开语文课本,不管是名家的经典诗词,还是凡人的神来之笔,无不放射着“自然”的光芒。他们“借有形之物,喻抽象之理,凭无情之形,传有情之意。”物与理交汇,情与景相融。 朱自清听到小草在春天唱着动听的歌谣。 茅盾看见白杨树在春天的风声里挺着伟岸的枝干。

沈从文在边城讲述着一个吊脚楼下凄美的爱情故事。

壶井荣随着那蒲公英的小伞飞越万水千山。 在我们记忆的碎片里,谁没有踏进过鲁迅儿时的那片快乐的“百草园”?

在我们人生的天空中,谁没有看见过高尔基放飞的那只勇敢的“海燕”?

在我们生命的原野里,谁没有欣赏过孙犁笔下的那片荷香四溢的“荷花淀”?

夜望星空,庄子深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里面该有多少无奈的慨叹。

独立江边,润泽高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

自由”,豪放中抒发革命者伟大的胸襟。

杜甫望岳,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

李乐薇借“我的空中楼阁”寄寓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闯雄关,

穿三峡,进天山,神游柳宗元的小石潭,追逐巴金的灯光。 ……

不必再举例了,“自然”话题的角度太多了。当我们不再局限“自然”这一干巴巴的概念展开联想.想象,笔端自然就会有泉涌般的文思流淌。当然要写好话题作文,在确定了角度之后,还需要作到立意深刻,格调高远,描绘传神。

(附学生作文两篇)

美丽生自然,愿君多采撷

1

自然是美丽的,那里有春的繁华似锦;那里有夏的热烈绚烂;那里有秋的深沉静美;那里有冬的洁白晶莹:那里美不胜收。

自然美,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

自然有哲学的美。没有繁杂的论证,没有激烈的争辩,自然演绎着生命的哲学。有人看见流星瞬间陨落,便感叹生命的短暂;有人看见群星闪烁,便高歌生命的永恒。有人看见大海的深沉稳重,便感喟生命的渺小卑微;有人看见浮云的飘荡轻薄,便反思生命的塌实厚重。有人看见春草的青绿无涯,便感悟生命的坚韧顽强;有人看见梅花的冷艳独放,便赞叹生命的孤傲不屈……可自然依旧站在那里,任你欣赏任你感悟,他依旧演绎着生命的哲学。 自然有文学的美。没有激昂的文字,没有冗长的章节,自然拥有着诗一般的韵律,散文一般的灵气。自然总是静静地等着你去品味,等着你去采撷。苏轼路过时,掬起了一朵大江奔流的浪花;柳永路过时,折断了一支多情幽怨的杨柳;沈从文路过时,摘下了一株饱含爱情的虎耳草;鲁迅路过时,撕开了一片深沉黑暗的秋夜;戴望舒路过时,送来了一条有着丁香姑娘背影的雨巷;徐志摩路过时,留下了一座岸边拂着金柳的康桥。人们一路走过,一路采撷。而自然依旧站在那里,用心记叙着人间的美,用心抒写着美的文学。

自然有音乐的美。没有流泻的音符,没有动人的节拍,自然有着让人陶醉的天籁之音。它等待着人们用心聆听。俞伯牙用心聆听,于是有了《高山流水》;贝多芬用心聆听,于是有了《月光曲》;阿炳用心聆听,于是有了《二泉映月》;施特劳斯用心聆听,于是有了《蓝色多瑙河》;班得瑞用心聆听,于是有了《寂静的山林》《春野》《日光海岸》……自然还是站在那里,没有倾听者时,它孤独地弹拨;有倾听者时,它欣慰地演奏:它使人们心灵深处有了慰藉,使世界有了灵性。

自然有科学的美。没有现代的实验室,没有艰涩的理论公式,自然有着高深而丰富的科学。人们受鸟儿飞翔的启示,于是制造了翱翔蓝天的飞机;人们受鱼儿畅游的启示,于是制造了环游海洋的大船。富兰克林受电闪雷鸣的启示,于是发明了给人类以光明的电;牛顿受苹果下落的启示,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饱含着无尽学问,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

自然是美丽的。它的美演绎着哲学,抒写着文学,演奏着乐音,蕴藏着科学:自然的美,永远讲不完,也永远听不完。

美丽生自然,愿君多采撷。

希望

东边升起一轮旭日,载着我的钦佩,我的希望升向高空。

陶渊明,你还在桃花园里悠闲望南山么? 孟浩然,你还在故人那里把酒话桑麻么? 李太白,你还在西去的蜀道上艰难地攀缘么? (一)梦回陶潜

微风轻轻地飘来,吹乱了你的头发,吹起了你的衣裳。我看见,你立在船头,不住地向前眺望;我看见,你在西边的豆田里带月荷锄,辛勤劳作;我看见,你在东篱下怡然采金菊、悠然见南山。你在院子里种满的桃李和榆柳,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好美!这就是你向往的田园生活。我欣然地笑了,因为在这里,你过得充足,过得悠闲。 (二)追回浩然

我多么想坐上你曾经在南窗边坐过的那个位子,多么想端起你曾经与故人一起饮酒时喝过的那个杯子,多么想体味你曾经描绘过的农家快乐生活……我踏遍你的足迹,可是,不见了青山绿水,不见了那座乡间土屋,不见了乡民纯朴的笑脸,不见了农村特有的情趣。取而代之的是光秃秃的山峦,浑浊的河流和现代化的住宅。我茫然:绿意哪里去了?自然哪里去了? (三)忆回李白

戴一顶太阳帽,穿一套运动服,著一双运动鞋,再背一个运动包,重走你曾走过的路。我向西面进发,没有弯弯曲曲的小经,没有陡峭的枯松绝壁,我很快到达山顶。可是攀越过后,我才发现:蜀道不再向你说的那么难于上青天,路上没了子规啼月夜的鸣唱,山涧没了飞暴湍流的壮景,听到的却是划木工砍伐树木的机器轰鸣声,闻到的却是游人丢弃垃圾散发的腐烂味。唉,我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跑到这来了呢?

我悲,有些人破坏自然,给自然披上了一件劣质的黑色外套。

我喜,人间自有净土,人类自有环保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将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因为我们正在树立科学、生态的发展观。我坚信:陶潜的居所将会更加幽静,浩然的田野里将重回青绿,太白的蜀道将重回“难”与“险”。古人,到那时,我们也会像你们一样,在桃花源里悠闲着,在故人那里畅谈着,在蜀道那里奋勇攀缘着。 西边,落下一轮夕阳,把我的钦佩,我的希望存进心底。我知道,明天。旭日将带着我的希望从

2

人间升起。

这两篇文章是我在进行有关“自然”话题作文指导后的学生优秀作文。他们共同的优点就是都能从语文课本中找到灵感,激发想象,打开思路;在写作过程中都能从语文课本中选取有关素材,学以致用,化为己有。小作者在文中或描述大自然的神奇美妙,给人类以智慧和启迪,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仰;或追述古人笔下美好的自然景观,表达对现代文明时代自然环境遭破坏的忧虑和审视,。立意新颖,内容丰富,构思独特。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立足语文课本。让学生在文学大师那里撞击出思想的火花,感悟到语言的魅力,心志得以提升,情趣得以熏陶,作文也就文思如泉,妙语迭出了。

篇二:《面对自然》

面对自然

我是一个生活在城镇中的孩子,每天面对最多的是没有生命的机器,虽然偶尔能在街道上看到几棵树木,但它们都是孤零零的,给人予一种凄冷的氛围,所以我渴望自然!

当我面对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森林时,我会感到有股力量围绕着我,那是一种团结互助,互相关爱的精神,这是城镇中树木所不具有的,大自然中的树木,一个紧挨着一个,树枝在彼此之间相互交错,它们在干嘛?在关心着对方,还是在相互握手?这或许只有它们自己清楚。站在森林中,我能感觉到欢乐、温馨、和谐的气息在包围着我,让我的心情不由也跟着欢乐起来。

当我面对大自然中最淘气的孩子溪流时,我仿佛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童年,欢乐的象征,似乎每天都充满了笑声。我们可以不为学习烦恼,不为失败气馁,不为失业担忧,不为金钱、名利明争暗斗永远都是快乐最幸福的,而溪流就是这样,永远向前冲,不为他人特别的目光而停留,不怕艰难险阻,冲破一切的不可能,流向远方

当我面对大自然中的王牌高山,我不禁肃然起敬,高大雄伟的山峰让我想起为新中国的诞生前仆后继、壮烈牺牲的战士。他们就像高山顶起自然一样开创了新中国,他们坚强不屈,正直朴质,他们虽然走了,但他们的精神像高山一样是中国的脊梁柱,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我渴望大自然,因为它能赋予我不同的情感,或是欢乐,或是温馨,或是肃然起敬

江苏沛县第三中学初2 王康

篇三:《2014高三第一次作文 [1000字]》

第一次作文题目: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专家点评

考察出考生的人文关怀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表示,这个作文题非常大气,可以考察出考生的人文关怀。如果考生只关怀自己的分数,不关心身边的社会,这篇作文就很难写出高度、境界。

写作时,考生可以从读书、做人的角度来谈自己。“什么可以过去?”、“什么不可以过去?”这是一种心态。学生在成长的经历中,肯定会涉及到成功、失败,这些都是暂时的,也都会过去。但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些东西不会过去的,如果你做过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做过什么对不起人的事情,会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人在社会上坐一些公益事业、贡献,看上去会吃亏,用长远的眼光看,这些都不会吃亏。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历史负责。

考生还可以从世界、国家的发展来谈社会现象,对当前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当今社会,少数人为牟取更多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会做出令人痛心的事情,坑蒙拐骗,做出对老百姓不负责的事情。其实,老百姓心中有一个碑牌,对这些事情都会有自己的评价,这些历史永远不会过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哪些东西是暂时的?哪些东西是永恒的?对考生来说,需要有正确的看法、正确的立场。(记者:杨玉红)

可以写“青春”,可以写“灾难”

“这道题很有新意,是历年来我最欣赏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原七宝中学特级教师毛荣富对今年的作文题大加赞赏,他认为,好的作文题应该具有哲学味和诗意,并能分出学生的层次,今年这道题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在此之前,他最喜欢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我想握住你的手”,不过今年的题目蕴藏的含义更深。

在毛老师看来,这道题既有哲学元素,又有诗意,考生最好辩证地写,两方面都要涉及到,世上万物总是对立的,总有两重性,因此既会过去,也不会过去,而这个事物,可以是“青春”,也可以是“灾难”。比如写“青春”,

时间易逝,但是奋斗的、激情的青春则会永远铭记心中,不会过去;比如写“灾难”,汶川地震过去了,新的城市已经建好,温家宝总理此次访日,又将汶川学生折叠的千纸鹤送给日本震区人民,我们对待灾难的精神永远存在。

对于作文文体,毛老师建议,可以写成哲理性散文,将抒情和哲理相结合,记叙和议论相结合。至于这两句话本身,可以有所侧重,比如“一切都会过去”占80%,“一切都不会过去”占20%。(记者:李征){作文面对自然1000字}.

关键是要有理性的思考

“这篇议论文可以用的素材很多,关键是要有理性的思考。”光明中学语文教师李新分析说,例如日本地震、南方大旱等灾害和困难,我们要抱有一种乐观的心态,

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同时,我们又要从辩证的角度分析,要重视或正视眼前的困难。当然文章也可以从个人角度来写,围绕读书和做人来写,如何面对成功和挫折,通过生活过程写出对人生的理解。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盲目的悲观或盲目乐观都是不对的,关键是有理性的分析。”李老师说,这篇作文从思想性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高中生已经走向成熟,他们对社会现象应该有一个理性的看待。(记者:钱钰)

哪点感触深就写哪一点

原格致中学高级教师张国顺老师认为,此次的作文题本身便体现了一种辩证的关系,无论是“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都很有话可说。关于“一起都会过去”,考生可以从为什么和怎么样两个层次去写。为什么一切都会过去,因为事物是变化的,无论辉煌也好,失败也罢,最终都将会过去,所以要笑看成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主观的努力变不利为有利,平和的心态可以让一切都变成过去。至于“一切都不会过去”,则可以更多的从反面来写,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有的事情已经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不应该忘记。

张老师建议考生们可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所侧重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主次分明,“哪个感触深就写哪一个,另一方面可以稍微提一下。”不要为了兼顾双方过于平均两方观点而流于平庸,切忌“各打五十大板”。(记者:李元)

给人回味无穷

一位多年从事高考作文阅卷的专家表示,高考作文阅卷,会鼓励学生放手写作,不会预设主题。这个材料作文有两个点:“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对考生来说,“一切”都是模糊的,考生具体要写什么,有很大的空间。

有些考生会具体化,什么会过去,什么不会过去,考生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也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人的荣辱、财富等都会过去,但是,人

的感情、内在的精神等内核不会过去。

专家表示,这个作文题非常有哲理,给考生很大的想象空间,给人回味无穷。对考生来说,这个作文题目比较容易些,给考生很大的空间。专家表示,考生写作时,需要涉及到两个角度,整体把握,这两个角度之间有很强的内在逻辑。考生如果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文章会显得比较单薄。(记者:杨玉红)

审题立意

1、审题

“过去”、“不会过去”是什么意思?这需要思辨,即对概念的内涵要有界定和明晰。说“一切都会过去”,指的是时间、空间意义上变化。先哲有言: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所以,“一切都会过去。”说“一切都不会过去”,指的是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出现、事件的发生,都会有前因后果,都会留下痕迹的。这种痕迹,可能以记忆的形式永远存在,也可能以对周围事物或其它事物的影响或作用的形式出现。

两个“一切”,应有不同。比如前者指灾难等,后者多指有过的行为(可能多指错误的行为,否则为什么“戒”呢?)。这应该也是这个材料可以思辨的空间。前者似乎是鼓励人,后者似乎是警告人,其实也可以相反:因为容易过去,所以需要重视;因为总不会过去,所以不妨看淡。等等。

两句话,完全可以赞同其一,或将两者放在一块辩证来看。但具体写作时应注意对另一观点的回应,这种回应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使用驳论的方式进行。

两句话有先后,虽是“也”所连接,但是往往偏重于强调后者。

材料又不仅仅是这两句话,其中“戒指”这一意象应该也有意味,即

这是两句带有警戒意味的格言,诸事都该以此为戒啊!起着划分为人、做事的边界的作用。这对选择角度和立意取向应该有影响。——这一点,阅卷教师也许会放宽。

2、立意

(1)注意整体:如何看待已经发生的事情

(2)如果选择写自己的经历,写作记叙文,望能体现上述两个层面的“过去”;如果选择思辨,写作议论文,望能寻找到现实的落脚点,这样方可给人更多的启示。

(3)今天是昨天的果,是明天的因,凡事皆有因果,应将事物联系起来看。

(4)其实;会过去”、;不会过去”,都是从;影响”的角度来看问题。影响有正面、负面两种。正面的:如经典、英雄等;反面的:如恶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作文面对自然1000字 面对自然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