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同情与怜悯作文 怜悯弱者作文

写作指导 zuowen 5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同情心”话题作文写作提示及范文点评》

“同情心”话题作文写作提示及范文点评

作者: 加入日期:11-01-10

话题作文“同情心”写作提示及范文点评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衣衫破旧的老者,向你哭诉说,他有好几天没吃饭了,你于是心软了,你给了他钱。可后来你听人说,他是一个骗子!

一个年轻的腿部残疾者,走过一条崎岖不平的路,你走过去搀扶他一把,他把你一手甩开,还给你一个厌恶的眼神""

同情心怎么了?

要求:请以“同情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发表看法。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审题的难度不到,首先是对同情心的理解,同情心就是对处于不利境地的人们所持有的关心和爱护的立场,它是人们爱心的表现,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仅仅这样理解还是不能很好的切合题意。我们必须依据材料的提示,第一则材料表明的是同情心被人利用了,利用同情心来骗取金钱;第二则材料表明的是同情心不被接受。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同情心怎么了?我们在写这个作文时就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就是同情心被利用,同情心不被接受,即同情心偏离了准确的轨道。既然同情心这样了,那我们还要不要同情心呢,这是命题人隐含的另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作出有力的回答。如果能深入分析同情心被利用,不被接受的原因,就可以探讨一些社会的现实问题,就能谈出有分量的见解,就很有见地了,就是一篇很切题的文章了。当然如果只就同情心这个核心词来展开议论也是可以的。

【优秀作文选评】

真正的同情心

华侨中学高三(2)班 吴裕妹

对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给与帮助,即使最终发现他是个骗子,也绝不后悔,绝不诅咒;对那些身残志不残的个体,报以常人的目光对待,而绝不特别对待""是的,这就是真正的同情心。

真正的同情心,绝不是那用可怜心态布施的1元钱,绝不是那将身残人士当特别的帮助""一次真正的同情,也许能让一个骗子从此诚信起来,也许能让一个身残志不残的青年重创奇迹,又也许让一个颓废的身残者获得重生的希望""

相信吧,一次真正的同情一定比一次带着异样目光或者载满悲痛情愫的同情更让人欣然接受,也只有真正的同情才能从心灵深处帮助一个受难的人。

真正的同情,才能帮助一个人。

哪怕是送一碗热腾腾的饭,哪怕是递一瓶冰透清甜的泉水,更哪怕只是布施你身上仅有的1元钱,只要你用真心,用充满善意的同情,这都是真正的同情。千万别把

热腾腾的饭倒在受难者的身旁,更别大张旗鼓地围着受难者布施你那可恶的十元钱,这绝不是同情,这是一种对弱者生命的侮辱和不尊重,这更是一个人品质低下的可笑的举动。

也许因为你的嘲讽,你的大张旗鼓,让一个刚刚燃起的火焰再此熄灭,让一个受尽肉体上折磨的人再受精神的耻辱""别忘了,一个厌恶的眼神可以杀人,一句无意的话可以刺痛人,又何况一次充满异样目光的同情呢!

真正的同情,是帮助人走向光明的火把。

有些人,我们不能同情,我们更没资格同情。因为,当他们身残时,他们的灵魂却比我们任何一个都要坚强、高贵。贝多芬双耳失聪,我们却同情不起,因为他那“扼住命运的咽喉”的灵魂创作出了多少隽永的乐章;史铁生半身瘫痪,我们也同情不起,因为他那“顽强不屈”的灵魂创作出了多少精美的篇章;居里夫人身患血癌,我们依然同情不起,因为她那“成功路是由血汗铺成的而并非汗水”的坚韧创造了多少化学上的奇迹""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用正常的目光看待这些与我们所不同的人物,我们没资格同情一个高尚的灵魂""

西方有句名言: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大,是因为上帝更喜欢他的芬芳。

既然如此,我们能做的是,该同情时,用真正的同情心;不该同情,没资格同情时,我们则应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那些缺陷更大的人,甚至更多的是敬佩。

点评:本文的立意是深刻的,对同情心的理解是很有自己的看法的,从材料中生发出更深层次的内容,使人耳目一新。对什么是真正的同情心作了深入的剖析,就比一般的论述同情心的好处的文章显得高出一筹。思路清晰,从多角度阐述了真正的同情心的作用,特别是从第二个材料引发的对身残人士真正的同情心不是怜悯而是敬佩的观点,使文章的境界上升了一个层次。由此看来考场作文的审题真的是很重要,只有审得准确,审得到位,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篇二:《同情与悲悯》

同情与悲悯

当你随手摘下一朵花,当你有意捏死一只蚂蚁,当你想到它们也是有生命的时候,会感到心中愧疚吗?你或许会想,花会再开,蚂蚁更是随处可见,死了就死了。但如果把这些痛苦放大,例如你的腿骨折了,你的亲人去世了,你会怎样?

人固然是有情的,只是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情感罢了。

在古代,战争从来都是轻视人命的。一场战争发动的原因,只是为了一点点的利润,最终搞得家破人亡。他们并不是所谓的杀人魔,他们也是有情的,他们爱国,为了自己国家,不惜自己生命的代价而付出着,只要保全自己国家,尽管伤害到了他人生命。 天灾难测。

一场地震,短短几秒,就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然而我们是无奈的,只能为那些幸存者给予同情与悲悯。但无论是身价过亿的富翁,还是月薪只有几百的工人,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达官贵人,还是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无论是国内公民还是海外华人,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因为他们都有一颗悲悯之心。也正是因为这种同情与悲悯使灾民很快得以摆脱死亡的阴影,重新振作,重建家园。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有时候人们丧失了这些。想想那年非典,被人活活打死的狗;在餐桌上,那条会呼吸的鱼;还有被摔打的婴儿。这就是人类,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会因为自己的残忍,而付出代价,到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人再去捡起这被我们扔掉很久的这份品质。 其实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想拿出同情心,马路上的老人摔到,你敢什么都不想就去搀扶吗?当一个老人上车时,我本想让座,由于车厢太拥挤,再加上经过一天的学习精神疲劳,就懒得让座,但内心还存愧疚。归根结底,这种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人类的自私,贪欲,导致很多美好的品质丢失。

用一颗悲悯的心去看一切吧!纵使万物不因你而改变,你又会失去什么呢?

同情与悲悯的情感使人的生命更加高贵美丽,人在珍爱个人生命的同时,应该珍爱一切生命。

BY:徐迎

篇三:《《以“同情”为话题作文》教案》

《以“同情”为话题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围绕“同情”这个话题,发散学生的思维,着力在课堂上让学生解决“什么是同情?

即同情的本质是什么?”、“哪些人(事)值得同情?为什么?”、“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去同

情?”这三个问题。

2、在作文指导课上,要学生当堂作文,效果并不是很好。关键在于要在课堂上厚实材

料,要让学生觉得“原来这个话题有这么多的东西可写”。用材料来充实课堂。

3、调动学生,来积极地参与课堂,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教学的难点重点:

1、发散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搜集有意义的材料充实课堂。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预设:

导入: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英国学者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

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倾听历史,前人悲天悯人的呼号犹在;环视人间,到处都有着人们苦痛的呻吟。面对着

这些痛苦与不幸,你想过些什么,或者做过些什么?你听说过什么,你又期待着什么?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02页,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个“同情”的话题。

1、 生活中哪些人会引起你的同情?

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同情一个人(一件事)时的感受。

2、以图片为材料,用图片的组合来冲击学生的视觉,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说说看图片的感受,自己为什么同情他们?(5组图片)

(1)追求知识,他们“山当书桌月当灯”,渴望有一本像样的练习本和一套完整的书桌。

(2)大山里的渴望:在我出入肯德基店门的时候,在我们在繁华的步行街穿梭的时候,他

们的视线看到的是大自然屏障的回音。

(3)为了生计,他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为了生计,他们用肩膀将刀子般的纤绳磨断。

(4)他们的花季和雨季,没有蜜蜂和蝴蝶的喝彩。

(5)他们本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3、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充满了贫苦悲惨的人和事,假如有一天我们面对他们,是袖手旁观还

是用我们的一颗火热的心去关心他们那颗破碎的心?为什么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付出自己的

同情?(为什么会同情?)(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充实

材料)

明确:(1)同情是对不幸的人的遭遇在情感上发生共鸣。

①《卖炭翁》{同情与怜悯作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教师点拨: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

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

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

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

感情。“文贵情真”,古人说:“情动于衷而行于言”。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教师点拨:

琵琶女悲苦的身世,引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强烈的共鸣,在深深同情被压迫被损害的社

会底层妇女的同时,也在自叹身世,以至于“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这是一

种真正能体会到琵琶女内心痛苦的同情。

所以著名的作家冰心说:“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快乐的期间。”

(2)同情心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展示材料)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谢安)时年

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日:

“阿奴欲放去耶(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三十三》

译文:谢奕当剡县的县令时,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罚他喝烈酒,甚至喝道大醉还不让他

停。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子坐在哥哥膝边,劝说道:“哥哥,老人家很可怜,

怎么可以这样呢?”谢奕听了改变神色,说:“阿奴(谢安)想放走他吗?”于是打发老头走

了。

谢安是东晋风流的主脑人物,然而这天真的仁爱的赤子之心实是他伟大人格的根基。

摘自《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宗白华{同情与怜悯作文}.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猨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

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黜免第二十八·二》

译文:桓温进入蜀地,到了三峡,军队中有人捉到了一只小猿。母猿沿着岸哀声号叫,跟了

一百多里还不离开,然后跳上船,一上船就死了。剖开母猿的肚子看,肠子都已经一寸一寸

断开了。桓温听说后大怒,下令免去了那个捉小猿的人的官职。

一代枭雄,不怕遗臭万年的桓温也不缺乏这英雄的博大的同情心。

摘自《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宗白华

不管是流芳百世的贤相,还是遗臭万年的奸雄,同情心都是他内心深处的一方净土。

引入课文102页中的材料,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所以德国的哲学家尼采说:“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准。”美国的马尔登说:“同情是你所能给

别人的最佳的礼物。” 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同情是否可以无原则无节制地给予?)

(学生代表发言)

(1)教师引入材料。大家不要忘了滥用自己的同情所带来的后果。

《农夫和蛇》:

农夫在冬天发现一条冻僵的蛇,他可怜它,同情它,就把蛇拿起来放在自己的怀里。

蛇温暖过来,回复了它的本性,就咬了农夫一口。农夫快死的时候说:“我这是该死呀,竟

然去怜悯那恶人。”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邪恶的人是不会变的,即使别人对他十分友善。像蛇狼

{同情与怜悯作文}.

这样本性凶残的畜牲,对它仁慈,同情它的不幸,就等于对自己和对所有善良的人的戕害。

所以奥地利哲学家茨威格说过:“同情有点像吗啡,它起初对于痛苦确是最有效的解救

和治疗的灵药,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的界限,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毒物。”

所以,我们碰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敢于和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进行碰撞,即使

对方是哲学的泰山,文学的北斗,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

(2)我们用怎样的方式去同情别人呢?在许多同学看来当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向我们伸来颤抖的双手时,我们大方地施舍了钱财;当一件悲惨的事情发现在我们的眼前时,我们情不自禁地施舍了眼泪,这就是同情。可是,施舍=同情吗?{同情与怜悯作文}.

(学生发言回答,举例说明观点)

教师展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写同情是什么。

《礼记·檀弓》: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译文: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等待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拖着鞋子,歪歪斜斜地走来。黔敖左手奉食,右手拿汤,吆喝着对他喊:“喂,来吃!”饿者抬头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我就是因为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乞丐》 屠格涅夫 教师参考资料:

“同情”是善良的忠告者,噙着泪水使人生神圣。 法朗士

通过同情去理解并且经受别人的痛苦,自己也会内心丰富。 茨威格

同情不是居高临下的恩赐,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傲慢地施舍连将要饿死的人都嗤之以鼻。真正的同情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连结,同情者与被同情者之间平等的情感流动。同情的美是流动的美,平等是她的前奏曲。同情,它给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温暖,为同情者带回的是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同情这个话题,真正的同情应该是本着尊重平等的态度对不幸的人的遭遇在情感上与他发生共鸣。它是一种精神品格,是一种情怀气质,是一个古老的文学命题,也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让同情之光照亮每个人的心底,让同情之河在我们笔底流淌吧!

作文:请大家在课后以同情为话题,参照我们手头的材料,或者自己寻找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篇四:《高考作文——悲悯》

悲悯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应该常怀悲悯之心,一个不具有悲悯之心的人,是断不会懂得珍爱自己,更谈不上去关爱和扶助别人的。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灵魂。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该常怀悲悯之心,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相互扶持、彼此慰藉。悲悯是善的本质,是善的源头,是善的表现。做人要常怀悲悯之心,常拥有温情。

请以“常怀悲悯之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思路点拨】

悲悯情怀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命题,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很多作品中的人物——风雪中脚步蹒跚的祥林嫂,身穿单秀却心忧炭贱的卖炭翁,寒风中蜷缩在街角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常常触动人们的悲悯之心,令人产生同情、怜悯、悲伤等等繁杂的情感。这种情感令人充满爱心,从而去关爱他人,进而合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同情与怜悯作文 怜悯弱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