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喝水作文 河水污染的作文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喝水材料作文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同样是喝水,有的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有的人用瓷碗泥杯盛着喝,有的人干脆用手捧着喝。第一种人感觉到富贵,第二种人感觉到贫贱,只有第三种人痛快地说:“真解渴啊!”人渴了,要喝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子;真正的享受是你喝上了甘甜的水,而不是举起了华丽的杯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提示]

仔细阅读材料,我们会发现整个材料主要围绕“喝水”这一问题展开,这里边的关键词应该是“水”和“杯子”,即主要强调二者的关系问题。对此,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内容与形式,主与次,本与末。当然,我们不能泛泛而谈,还可以具体一些,如选择内容与形式这一角度,将其具体化。

1.追求生命本色、抛却虚名浮利,追求平淡、脱离浮华,追求深刻本真、远离声色犬马等;

2.不注重外在形式美,而注重内在的充实美;不注重外貌美,而注重心灵美。

3.认清生活的本来面目,不生活在虚幻中;

[佳作示例一]

人,不靠“衣”装

人,不会因为贫穷而渺小,只会因为心灵的富有而伟大;人,不会因为富有而伟大,只会因为心灵的贫穷而悲哀。

——题记

同样的水,即使容器不同,味道也并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不论是用金杯玉盏盛着喝,还是用瓷碗泥杯盛着喝,抑或是直接用手捧着喝。当一个人渴的时候,杯中的水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关键并不在于杯子。

有很多的人喜欢用名牌服饰、昂贵物品来装扮自己,以为外表就可以代表一切,其实不然,一个人是否有才华,是否有能力,并不在于那些外在的摆设,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否则,便会落得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今中外,凡是开创出一番伟大业绩、成就一份辉煌事业的人,有许多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美国“飞行者一号”的莱特兄弟,从一块沙地上腾起,首次实现了人类载人动力飞行的梦想;英国边陲小镇的撒切尔,既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内任职时间最长的政府首脑。而与他们同时期的“王孙公子”“其继有在者乎”?又有几人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一个人的内心高尚与否,更不用靠外表。

苗乡的月亮——李春燕,她只是一个行走在田地里的“赤脚医生”。她很穷,因为她的钱都给了乡邻们治病。她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却用“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没有医院,“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试问现在那些衣着光鲜、身居豪宅却内心麻木,“生命的意义在隐秘的收费单和先进的手术台上被轻视”的黑心医生,他们的手术刀仅仅是为了救死扶伤吗?他们的手术刀还割裂了多少苦难家庭的羞涩口袋?

爱心形象大使——丛飞,作为一名著名歌手,商业演出频繁,本应该生活富裕。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不

惜向生命借贷——生命竟可以如此震撼!37岁的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他捐献的不仅仅是财物金钱,更是他伟大的生命和高尚的品德。

守着“兰陵美酒郁金香”,却“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李白,守着“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茅屋,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守着菊花“悠然南山”的陶潜,守着明月“曳尾于途”的庄周……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以贫穷的形象定格在时间的拼图中,留下的,守着的,是他们的高风亮节,是他们的一世清名!

人,不会因为外表美而称之为美,外表并不会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真正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他的内心,是他的灵魂!

其实,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真实的灵魂!

[简 评]本文是一篇极富个性特征的佳作。首先,题目“反弹琵琶”,一改“人靠衣装”的思维定势;再用对比式的题记,开篇点题,点明“人,不会因为贫穷而渺小,只会因为心灵的富有而伟大”。文章例证丰富,古今中外、诗词事例,俯拾即是,显示出良好的知识储备。结尾“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真实的灵魂”振聋发聩,使文章显得更加大气,格调、境界更为高远。语言流畅,引用、化用自然,文句表现力强。学生有如此圆熟的文笔、严密的思维,实属难能可贵。

[佳作示例二]

水·杯

有种享受叫贫贱,有种享受叫自然。 ——题记

长生殿

杨贵妃与唐玄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听着歌台暖响,看着翩然舞姿,人间帝王,富贵荣华。“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可谓是舞殿里的女王,莲步款移走下长生殿,摇曳着丰满诱人的腰姿,在柔和迷离的烛光下更显得娇柔妩媚、勾魂摄魄。“三千宠爱在一身”,难怪玄宗皇帝“从此君王不早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喜欢吃新鲜荔枝,皇帝为了取悦她,专门建立荔枝驿站,快马加鞭,不知跑死了多少匹马,累死了多少送荔枝的人。只要杨贵妃娇滴滴的一声:“我要喝水。”就连四纪天子李隆基也会捧着“金杯玉盏”为美人“折腰”。

金杯玉盏没有喝出天下昌盛、百姓安居的帝业,却使唐王朝日趋衰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农家田{喝水作文}.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幅古田园诗情画意,寥寥几句跃然纸上。家中有劳作的农夫、贤惠的妻子,即使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温柔如水的妻子盯着满脸汗水的丈夫:“官人,来喝水。”那盛着水的“瓷碗泥杯”,也会让劳作的人顿时感到无限的温馨和甜蜜。{喝水作文}.

夫唱妇随,膝下承欢的天伦之乐,没有让农夫感到“瓷碗泥杯”的贫贱,反而让他品味了生活美酒的甘醇和芳香。妻子的体贴、儿女的烂漫,组成了一个幸福的世界。

溪水边

探索家为了寻求真理,跋山涉水,走过了一条条崎岖的山路,趟过了一道道

深邃的沟壑,顶着炎炎的烈日风霜,冒着冰冰的寒风雨雪,就这样艰辛地探索着……

探索家终于发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真理,他高兴极了,但他也口渴极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条清澈的小溪映入眼帘,他疾步赶过去,双手捧起溪水,把头埋进去,痛快地喝了起来。

享受生活,不是追求物质的富有和华贵,而是精神上的超越。

身健如山,心静似水,淡泊名利,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富贵如云烟,贫贱见真情,淡泊识品格,人应该活在自己的高贵精神世界里,用真性情去守自己的“月亮树”。

[简 评]此文写法独特,活泼而又沉着。三个故事,三个方面,从三种人生境界揭示材料中的三种人的生活意义。文章结构严谨,内在逻辑清楚;语言流畅,诗词自然、有机地嵌入叙述中,使行文生色不少。题记、小标题形成自然的圆合,多角度地诠释材料,可见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认识能力,必定是长期阅读和思考的积淀。结尾处鼎足对“富贵如云烟,贫贱见真情,淡泊识品格”,更是自然托出警策句“人应该活在自己的高贵精神世界里,用真性情去守自己的月亮树”。

[佳作示例三]

把握住清凉的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喝水作文}.

人,毕竟是一种有欲望的动物,面对富贵、权利、荣华都有占有欲。有的人可以抵制,而有的人却深陷其中——“误落尘网中”,迷失了自我,迷失本性。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李白执剑出长安的慷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淡然。面对世态炎凉,他们不愿做一个同流合污者,做一个永远被人瞧不起、委运受命的俗人。对他们而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面的荣华又算得了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被虚伪装饰的内心。人活着就要活出个性,活出品质,不被淤泥所污染,不被世俗所埋汰。

我们需要的不是华丽的外衣、美丽的装饰、漂亮的发卡,而是一颗永远高洁明亮的心灵,一泓永远清凉的池水,一束永远皎洁的月光。再美丽的杯子盛着的永远不可能是牛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在汨罗江畔“被发行吟”,虽怀瑾握瑜,但一腔热血只能对江空叹“哀民生之多坚”。偌大的楚国竟然容不下一颗火热跳动的心,纵身一跃的身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画面。

楚怀王在我的眼里是一个愚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后,恼羞成怒,出兵受辱,真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爱慕虚荣的人,最终因为自己的虚荣而客死他乡,贻笑于后人,悲哉可怜!

虚荣这只金杯子,尽管很高贵,很美丽,但却是一只指引你走向灭亡的手,别迷恋它,只要是你心清凉,再普通的杯子也能可以喝到甘甜的水。

把握住清凉的心,把握住真实的生命,我愿用一颗至纯的心,走一段美好的人生路程。

我心清凉,苍叶归根,清清凉水,美妙甘霖。

[简 评]文章开口小,直接切题,以李白、陶潜入题,引出“人活着就要活出个性,活出品质,不被淤泥所污染,不被世俗所埋汰”的观点,因而也容易挖掘得深。文章对比鲜明,联系紧密,行文表达准确,叙议结合,引述自如,文气贯通。文章构思严谨,蕴涵颇丰,语言表现力较强,结尾四字句作结,戛然而止。

一、作文审题存在问题:

1、 正确审题立意:

从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可以把泉水理解为生活本身。喝水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杯子的好坏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命的真正价值是寻找幸福并开创未来,就像寻找更甜美的水源一样。人类大概也分成这两种人:看重生活外表的人和看重生活本质的人。前者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幸福观和人生目标,众人的方向就是他的方向,永远在奔跑,气喘吁吁地奔向自己都不知道的目标。看重生活本质的人,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踏踏实实地创造自己的生活,不怕别人的白眼与轻视,他们可以用手捧水喝而敢于说:“好甜呀!”

从提示中也可以提炼如下观点:

1)不要为形式所累{喝水作文}.

2)享受生活 摒弃形式/注重生活的本质。比如何陋之有(例文三)

3)贵在本质

4)“富”不等于“贵”

5)挣脱物欲/别为喝水的杯子而哭泣

6)淡泊名利,享受真正的快乐/活在趣中(简单就是快乐(例文二)掬一口清泉之水(例文四))

7)方法与结果的关系,做事不必拘泥于何种方法,只要能达到目的。比如例文一《条条道路通罗马》

另:如果从生活质量这个角度来谈也是可以的,比如既要注意泉水的清洌,也要注意杯子的精美,应追求一种高品质的生活。

2、错误立意:1、比如材料中“有人联想到了方法与结果的问题”,有不少学生提练出了“要取得成功,应该寻找最好的方法”,因此很多同学将题目定名为“好的方法”。事实上,材料上并没有明示何种喝水方法是好的,所谓“方法与结果”,说的是做一件事情,方法有很多种,只要能取得成功,不必拘泥于同一种方法。

2、另有部分同学呆板的理解材料,把双手捧水喝的人认为是通过劳动喝到泉水的人,所以立意为“只有自己创造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等。

3、也有同学通过双手捧水喝理解为一种很自然的态度,从而得出“自然才是美丽的”观点。事实上材料中的双手是与杯水相对应,意思是有人连起码的杯子没有,同样可以感受泉水的清洌。

4、也谈内容与形式,但谈得很空洞而广泛,落不到实处。

5、很多考生谈乐趣,但只是一味的谈乐趣本身。比如“真正的乐趣”、“简单就是快乐”、“快乐其实很简单”等,这些观点的提练都是切题的,但在论证的过程中,不能注意材料内在的含义,这里的乐趣应该与清贫、简单的生活追求相对应。比如“乐趣来源于一颗简单的心”、“乐趣应该远离物质的束缚”、“乐趣在于能够抛开名利的烟云”等,这样文章内容就落到了实处了。

请同学们看以下面这个文段:《生活之乐》: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庄子早已为我们播下智慧的种子,只在于我们能够拾起。庄子,宁做污地之鱼,而不做笼中之金丝鸟,舍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于是乎,“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消遥自在,其精神AO游于天际,生活之乐,乐于此,而非乐于金玉者,乐于浮华。

(分析:提练的观点能切合材料,但论证得有点虚,落不到实处)

再看一个文段:《简单就是快乐》:简单如庄子,看透了功名利禄,潇洒自如。不愿去做大官,亦不愿要丰厚的俸禄,庄子,他宁愿做一只乌龟,在烂泥潭里自由地打滚。抛开“金杯”,他不在乎自己地位的高低,身份的贵贱,他只愿过简单的平民生活,享受清风拂面,掬水弄月的快乐。(分析:这个同学的论证能紧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这种快乐就落到了实处。)

二、写作存在的问题

1、写作中完全丢弃材料,观点既不由材料引出,论证的过程中也不对材料作任何分析,结尾也没有任何照应材料。

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记住:材料作文一定不要丢了材料。尤其是提练的观点似扣似不扣的时候,更加应该找出材料与观点间内在的联系。

2、能够用事实说话,但是缺少对事例的分析,不能找出事例与观点间内在的联系。

3、很多考生缺少一种文章意识,观点提练出来之后,应该紧扣观点行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游离提练出来的那个中心论点,东拉西扯,恨不得把跟材料有关的内容全部写上,比如,提练出了“做事的方法很多种,不要拘泥于同一种”这个观点,标题也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又扯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上去了。

4、不懂拟题,比如标题定为“最好的方法”,表面是个跑题的标题,但是文章内容明明谈的又是方法与结果。还有的同学将标题拟为“快乐”、“方法”、“喝水”等,完全不懂得在标题中体现出自己的观点。还有的同学标题拟得过长等。

5、运用材料的时候,犯了一些认识上的错误,比如建设国家,只要发展经济就可以,不管搞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再如,事情只在做成功就可以不择手段等。

6、很多考生不能把文章写完整,有不少同学甚至还写不到六百字,无论如何文章一定要成文,分值太多,万万不可因此失分。

7、也有同学没有标题,平白无故地丢了两分,而且印象上也大打折扣了。

三、学生例文

条条大路通罗马(例文一)

解决数学问题,你用数学公式,我用逻辑推理,同样找到了答案。

龟兔赛跑,小白兔奸计连连,乌龟脚踏实地,同样达到了终点。

篇二:《喝水与人生》

{喝水作文}.

2014-201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作文分析

蓬莱一中 吕孝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三个人同一口井喝水,一个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一个人用瓷碗泥杯盛着喝,第三个人干脆用手捧着喝。第一种人感觉到富贵,第二种人感觉到贫贱,只有第三种人痛快地说:“真解渴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指导:

1、 分析材料,明确材料的感情倾向

材料涉及三种人,揣摩把握出题人对三种人的感情色彩、褒贬态度,是审题立意的关键。

喝水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解渴。只有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真切的体会到喝水的本质,生活的真谛。其余两种人或以物喜,或因物悲,都被外物分了心,被外物所役使,做了物质的奴隶。这两种生活态度自然是不可取得,这两种人自然也就是出题人批判的对象;只有第三种人的生活方式与态度才是出题人所赞同倡导的。

三种人喝水的不同方式实质上代表了对待生活的三种不同态度。前两种人都未能看到生活(生命、人生)的本质,都不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物质财富的多寡和荣誉名声的得失上,或富贵骄人,或贫贱羞人。前者为富不仁,后者人穷志短;前者得到的只是虚幻的满足,后者则陷入无谓的烦恼中;前者如葛朗台,后者路瓦栽夫人。名缰利绳,戕害灵魂,追名逐利,心劳日拙。只有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痛快地说了声:“好解渴呀!”因为他关注的是“甘甜的水”而不是“盛水的杯”,他才真正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和人生的幸福。

原材料后面还有几句话:人渴了,要喝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子;真正的享受是你喝上了甘甜的水,而不是举起了华丽的杯子。有了这几句话,材料的倾向性更加明显,立意更加明确。

2、抓关键词 这次考试作文材料很有代表性,我觉得审题的难度适中,值得分析探讨。那么,审材料首先要注意什么呢?我觉得要找到关键词、关键句,找到命题人的思想倾向。对于此材料,我觉得关键词为“只有”。很容易看到,材料对第三种人的描述是不同于其他两种人的,“只有”表明了这三种人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且是一种选择关系,命题人暗示我们,“只有”第三种人的做法才是命题的重心所在,那么第三种人与其他两种人有何不同呢?除了盛水容器不同,更重要的是感受不同,他很痛快,感到真解渴,是一种来自生命最原始的“真”,而没有被世俗的富贵与贫贱泯灭本性。由此可见,命题立意的重心就是生命的本真问题,人生的真价值问题,生活的真意义问题,而不是其他方面。有的同学却把材料理解为:人有不同的选择或者人要有好心态等,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另外,如果把盛水的器具看做是工具、方法、形式、过程、那么也可以把喝水看做是目的、结

果、内容、目标,从这个角度来命题立意也是可以的。

3、确定立意

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紧扣材料寓意,确定论述范围和中心:生命的意义在于“水”而非盛水的“杯”,幸福根源于精神的满足、心理的平和,而非单纯物质上的奢华享受。生活的本质重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对于生命,水是重要的,“富”不能证明“贵”,“贫”并不代表“贱”;贫富之别不是人生幸福与否的分水岭,而贵贱之分则取决于有无高尚的灵魂。生活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真正的高贵在于精神和人格,人生的幸福在于拥有真纯和美德。但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人一生汲汲所求的却是“杯”的档次而不是“水”的真纯。他们热衷于功名利禄,满足于蝇营狗苟会越来越丧失人的本性,越来越远离生活的本质。这些人艳羡浮华,看重外表,追求奢靡,甚至为满足自己的虚荣与欲望,不惜化公为私、违纪违法。殊不知,这些形式意义上的追寻对于生命本身,是无价值、无意义的,就像饮水的“杯”之于生命一样无关大旨。

如果把水可以理解为生活,那么喝水的态度也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据此可立意为:

①. 追求生命本色,抛却虚名浮利;追求平淡,脱离浮华;追求深刻本真,远

离声色犬马。

②. 不注重外在形式美,而注重内在的充实美;不注重外貌美,而注重心灵美。 ③. 认清生活的本来面目,不生活在虚幻中。

④. 不为形式所累。

⑤. 热衷于功名利禄,会越来越远离生活的本质。

⑥. 追求精神的富有,不被外物所控制、奴役等。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喝水作文 河水污染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