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巧用计谋,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龙源期刊网 .cn
巧用计谋,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作者:陈明芳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5年第07期
摘要:凭借班级周报这个平台,教师在认真研读学生的心理和写作特点的基础上,利用“三十六计”中的谋略,通过系列的措施,让学生充分了解自主修改的作用,给予修改的方式,提高学生修改的能力,改善写作的品质。
关键词:给予动力;挑起矛盾;树立榜样;改变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58-1
笔者在教学的一线,经常听到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写好作文后认真修改,但尽管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依然无动于衷。调动学生自主修改的积极性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奏效的,而是需要抓住学生的写作特点,给予必要的方法,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持久战”。
一、计策之一:打草惊蛇——给予学生必要的动力
不少语文教师认识到自主修改的重要性,于是,给予学生很多修改的方法,但学生似乎对修改仍然没有兴趣,修改的水平也不见长进。为什么教师花了气力还是“惊动”不了这群“蛇”呢?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自主修改的动力,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久而久之,学生自主修改的兴趣越来越淡,最终也就懒得修改了。
该如何调动学生自我修改的动力呢?在开学初,我想出了“错误积分”活动。每次写作后,我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交换修改作文,要求认真研读对方的文章,然后,把修改出来的问题给对方发通知书,请对方检查改正并签字确认。如果对方不服,可以向老师提起上诉,最终由教师裁决。每次修改结束后,由学生自己把错误的数量填到统计公示表里,两个星期一汇总,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这样的错误积分,虽然比较麻烦,但却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能有效地促进修改质量,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写作优秀的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对于写作后进的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写作的缺陷,有效地改进了写作品质。{小学生关于计谋的作文}.
二、计策之二:隔岸观火——挑起学生之间的矛盾
到了高年级,男女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矛盾”,有趣的是,这种“矛盾”会持续很长的时间,但似乎永远不会激化。在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涌现“矛盾”。
篇二:《小学生作文Word 文档》{小学生关于计谋的作文}.
语文教学要突显学生的主体观{小学生关于计谋的作文}.
郭耀林{小学生关于计谋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了使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语文教学必须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即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它强调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倡导者,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是以知识为主体,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以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教师教学偏重知识,热衷灌输知识。这样,教育就成了控制学生成长的工具,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和学生自身潜能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能力且有创造性的人”,把“育人”确立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如何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在生活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授方式,教学不要只关注课程活动的结果,更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实践,激发其创造潜能,使教育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二、创设和谐自主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定位于知识的培养者和能力的传递者,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过程的“导演”或主宰者,没有摆正在教学中的位置。学生只是知识的容纳器,只能机械地学习,摆脱不了知识的重压,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教学中,学生的提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很少,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力的发挥,自身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从而使学习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应有的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重在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主动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构建充满生命力、和谐发展的语文课堂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成为语文活动的合作者。课堂不应只是教师施展教学技能的场所,还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真正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关于计谋的作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来。要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这一过程的设计,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归纳、类比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对这一过程有充分的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
学生主体观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回应,是关注学生生命意识的一种折射。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我们要以新的教学理念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领略语文学习的魅力,真正走进语文学习的殿堂,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生关于计谋的作文}.
乡土文化有助于作文教学
郭耀林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的综合反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效配合,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自主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中,我曾多次尝试小学生作文的教学方法,
一、用乡土文化来丰富学生的语言
汉语词汇中有许多谚语。谚语是中国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总结归纳出的语言瑰宝。谚语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赅,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谚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本中出现的谚语,不管是“初三初四娥眉月, 十五十六月团圆”之类的气象谚语,还是如“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一类蕴含道理的谚语。还有地方人们常用的歇后语,竹篮打水——一场空;和尚保护伞——一场空;免子尾巴——长一了。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受学生喜欢。乡土语言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如果能再充实进行教学,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知识,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尤其能促进书面语和方言两种语言的和谐整合,也能促进在实际的运用能力。还有很多地方语言,表面上听起来像是骂人,有诅咒之意,比幸灾乐祸更严重,可是真的说出了口,也是满面笑容地开玩笑,透着浓浓的孩子气。
二、乡土文化有助于学生作文时对材料的选择
目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选材不新,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作文重点部分思维展不开,言之无物,言之无序,常写不新。要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丰富学生生活,寓作文教学于有情趣的活动之中,为学生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在教研活动中,可指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选选传统风俗的素材来滋养学生的心灵;选悠久文化的材料来滋润学生的心田;选家乡的大好河山的材料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选地方的名胜古迹启迪学生。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猎取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如早晨的日出,傍晚的霞光,璀璨的繁星,皎洁的明月,壮丽的山川,翠绿的树木,种类繁多的蔬菜、瓜果,奇异动人的动物世界等等,学生接触的事物多了,头脑中的“积蓄”就多起来,对提高作文能力具有较
大的促进作用。
三、借地方人们互帮互助的优秀传统,启迪学生互批互改作
家乡人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互助的快乐,小学生争强好胜,渴望表扬,期盼成功的心理需求非常强烈,教师应抓住这有利的先天资源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互评习作”“佳作欣赏”等都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好机会,“选文展示”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校的作文批改方式是选让学生互改,让他们在互改中欣赏、修改、评论,并互下评语。他们在互批作文中奔走相告,为相互提醒纠错而共同提高,为相互欣赏佳作羡慕不已,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自主性也随着得以提高,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实践证明,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作潜力,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作文的兴趣、激情得到充分激发,便能体验到成功习作带来的乐趣,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而且对他们的智力、能力的发展转化,以及综合能力的形成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