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用生活体验指导学生写作》
龙源期刊网 .cn
用生活体验指导学生写作
作者:葛丽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09期
摘 要:要让学生作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内涵深刻,必须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个性的感悟来抒写文章。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引领与激励,帮助他们开启写作之门。 关键词:学生;作文;生活;发掘;感悟
学生的生活并不缺乏精彩,对生活见闻,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与见解。如何将学生那些丰富精彩的经历、见闻、感悟发掘出来,成为他们写作的素材,让每个人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打开写作的大门,这就需要教师细心的指导。
一、引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体验生活之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停歇。”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新鲜有趣的事情,教师要指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用心观察,去体验生活的趣味,并将它们记录下来。我们在作文课上曾把学生带到校园或校外特定的地点,让他们去细心观察,去发现有趣的事物,然后交流讨论,自由作文或布置题目写作。这时,我们发现学生下笔迅速,连平时那些咬笔杆、写不出作文来的同学,也能按时完成。
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积累生活呢?教师应指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捕捉生活中的趣闻趣事,感受体验其中的趣味。如,四季更替,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万物的变化,用视觉去观赏春天百花开,夏日绿阴浓,秋夜月儿圆,冬季白雪飘;用听觉感受鸟鸣蝉吟,蟋蟀的低唱浅吟。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场景,可以去听人物的对话,看人物的衣着动作神态,区别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写出人物身上的不同个性,体会其中的情味。我们也可以创造机会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组织一些校外活动,班级活动,让学生去观察感受,也可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走向社会,细心观察更广阔的生活,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更要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及时地记录下来,写观察日记,这是很好的一种方法。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回顾一周的生活,记录精彩片段或事件,每周评出写得最好的周记展览,一学期下来,将学生的优秀周记装订成册,每人一本,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写周记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写周记的好习惯。在这里,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养成好习惯。
二、引领学生积极融入生活,发掘生活之美
篇二:《小学生体验作文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体验作文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
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㈠课题的提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语文教育新概念》对课程的定义是:课程即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与增加体验的过程。“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与增加体验”被列为课程的最终目标。新课程改革在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2、《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在呼唤生命的回归。学生习作的灵气应来自于他们纯净之心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体验,来自于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感悟。语文教师有责任释放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潜能,开拓视野,找回写作的乐趣。
3、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是语文教学必由之路。这明确地告诉我们:生活实践是学好语文与写好作文的关键。因此,开发生活资源,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人生,感悟成长,让体验、感悟变成学生的需要,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源于生活,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体验、有感悟、有收获。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只有靠学生主体的实践体验来实现,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真正使写作成为生活的真实需要。
5、新课标提出了一个“大语文”的思想,重视的是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关注,是一份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写作教学必须肩负起释放学生生命活力,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责任。而体验作文则是学生作文联系生活实践的桥梁,帮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生活情趣,是力求突破中国传统的重叙述轻体验写作方式的一种尝试。
6、当前我校学生作文的一些现状:(1)作文没有成为自我表达的需要。小学生作文中假话,套话,空话的现象严重,缺乏自己的真实体验;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弥漫了孩子的笔端,不利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2)在作文指导上,存在机械地仿写范文,背诵现成文章和“老师出提纲,学生填内容”等现象,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3)文体训练单一,且记叙文的训练到小学高年级趋于模式化,原本应该才情飞扬的写作变成了毫无灵气的操作,变成了令人厌恶、恐惧的难事和苦差!
基于以上思考,针对当今作文教学弊端,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确定重点对“体验作文”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加快作文教学改革作出自己的努力。{小学生写一篇体验生活的经历与感受的作文}.
㈡概念的界定
1、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即亲身经历,所谓“言为心声”“情动辞发”,历代真正的语文教育学家,既重视文本的诵读,更重视生活经验的积淀。荀子明确主张读书应“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朱熹也有过鲜明的读书“三到”说。这表明,在古人的观念意识里,读书和人格的构建与完善是密不可分的。在先贤们看来,感悟体验可以对学习产生直接的作用。
2、现代教育学认为: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因此,体验作文就是让学生把对文本的感悟与对人生的体验结合起来,不断获取富有伸缩性和吐纳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化为自己认识领域的个性所有物,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习作。
二、理论依据与实验假设
㈠理论依据
1、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2、杜威活动教育理论:“应把世界当作一本大书,把现实事物当作教材""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教材,到处都有课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校外活动促进学生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获得多方面的情感体验。
3、叶圣陶先生的生活作文思想:“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5、陶行知“教育六放”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主动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主动去操作;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因为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发现与尝试。我们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出发,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身边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人,让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赞美生活——父母的亲情,长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与周围人的交往,这些都是我们每天要经历的,只要留心,就会有体验,有收获。
㈡实验假设
1、作文教学的价值:工具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作文教学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质上也凸显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的终极目标。古人常说“作文如做人”,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通过作文寻求做人的
真谛,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厚实的人文基础上抒写自我、表现世界。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活,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康的道德品质,才能让学生做健全的人,写健康的文,达到工具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2、作文的本质:返朴归真,生活本源。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也就是说,作文从本质上是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生活经验,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寥寥数语,朴实而深刻地表达了十分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表达和与人交际的需要,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作文与生活拉近,强化生活体验,使学生渐渐领悟到作文的本质——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叶圣陶先生再三强调: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口”,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朴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还作文教学一个“真”字。{小学生写一篇体验生活的经历与感受的作文}.
3、课题构建假设:突出主体体验,感悟成长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在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提供了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将作文与生活实践联缀起来,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表达真情实感,使写作成为生活的真实需要。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积极构建“生活—体验—作文—感悟—成长”的模式,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在体验作文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体验,去感悟,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
2、主体性原则
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体验作文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不能强迫和压抑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探究。
3、开放性原则
体验作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一是开放的人文环境,要求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开放的时空环境,表现在时
间上不限制在课堂上和在校学习时间,空间上不局限于教室和校园,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成长感悟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4、发展的评价原则{小学生写一篇体验生活的经历与感受的作文}.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以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评价标准,着重考察学生作文素质是否真正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内容
㈠预期目标{小学生写一篇体验生活的经历与感受的作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自主独立作文能力不强的现状。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创设有效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从而让学生满怀兴趣写作文,使学生作文真正成为有感而发的独立创造。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学生习作从被动、依赖走向主动和独立,写作兴趣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学生身心获得和谐与全面的发展,个性和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3、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作文教学方式得到重大改变,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㈡研究内容
1、体验作文理论的研究
1)关于体验本身的研究
a、学生主体体验与习作兴趣的关系
b、有效体验的特质分析
c、突出主体体验与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习作的渐进、转化关系
2)体验作文的基本原理及范畴体系
——体验作文概念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的相互关系
3)体验作文与相关作文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如生活作文、童话作文、绘画作文、快乐作文、创新作文等
2、体验作文的实践研究
1)各年级课堂内体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a、教师体验作文下水文集b、各年级学生体验作文集
c、学校体验作文素材集
3)学生发展的研究
a、体验作文在哪些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b、体验作文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c、体验作文评价方式的研究
4)学生自主体验与教师有效指导的研究
5)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
——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等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拟用三年完成,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5、11—2006、1)课题准备阶段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分析调研、论证,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小组;组织课题组人员讨论,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分解和落实课题研究任务。{小学生写一篇体验生活的经历与感受的作文}.
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2)第二阶段:(2006、2—2007、1)研究探索阶段㈠,
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②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③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各年级体验作文训练内容,组织教师撰写体验作文方案、案例。
④各年级语文教师组织开展体验作文活动,撰写教学案例等。
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
(3)第三阶段:(2007、2—2008、1)研究探索阶段㈡
①各年级在第一轮体验作文实验的基础上,调整修改体验作文训练内容。 ②针对第一轮开展体验作文实验的反馈,修改和完善体验作文方案,课题组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体验作文活动。
③写好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出一辑体验作文集。
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归纳法。
(4)第四阶段:(2008、2—2008、6)总结提高阶段
收集有关资料,特别是研究论文及成果资料,全面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迎接课题鉴定。
主要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法和分析总结法。
六、课题评价
1、科学性评价
本课题研究提出的问题成立,理论假设建立在科学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本课题选择切合实际,能联系当前学习生活和教育改革热点问题,具有研究的价值。表现在: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的冲击,使作文教学生活化、情境化,有章可寻。作文的写作模式是:因生活而生体验,因体验而作文,因作文而感悟,由感悟再到作文的过程。其优点是: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将作文与生活实践联缀起来,生活与作文结合紧密,学生喜闻乐见,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创造性评价
本课题研究有新的教育思想、观点和方法,能创造性地解决小学生作文难问题;研究过程能体现探索精神,有所创新。表现在:数十年来,语文教育界围绕“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作了不少探索,但收效甚微。而本课题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淡化“教”作文,强调在体验基础上的有感而发,力求让学生作文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使写作成为生活的真实需要。如果本课题能得到国内专家的认可,以其独具特色的实践操作过程,必将对整个作文教学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可行性评价
A、条件分析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实际研究与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2002年以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之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兴国山歌与小学语文综合
篇三:《从生活中体验写作文》
从生活中体验写作文
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对于这个 “老大难”,我也很迷惘,每当上作文课的时候,学生头痛,老师也头痛。
平常,为了让学生写出好作文,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如何谋篇布局,讲叙事方法、讲描写手段,讲语言运用。恨不得把写好作文的一些知识点全都装进学生的大脑里去。可往往事与愿违,作文课上学生不是咬笔头,就是愁眉苦脸,不是怨苦连天,就是撕作文纸,写不了几行字,要不干脆就拿作文书来抄,毫无真情实感。
有一次上作文课,我要学生就社会上不规范用字写一篇小评论时,有位学生说了一句话:“老师不如带我们出去做个调查,回来再写”。让我心里一颤,心想:是呀,何不让学生出去做个调查回来再写,学生们就会有的放矢了。于是,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一组去学校阅览室调查,一组去周围政府机关调查,一组去街道两旁调查,一组去市场商铺调查。一节课下来,每个组都调查到十几二十个不规范用字,然后汇总交流,分析原因,动手写评论。学生们兴致很高,很快就完成了作业,而且质量很高。学生们第一次感到写作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这节课上,一方面学生们了解到社会一些不规范用字的危害,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懂得了怎样去写评论;而且还让学生愿意去写,真是一举多得。后来,在上作文课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时,我学会了如何指导学生走近生活,从生活中捕捉信息,写好作文。
一、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感悟生活
古今中外,一些好的文豪作家之所以能写出一些好的作品,都与他们生活的背景离不开。像曹雪芹写《红楼梦》离不开他的家庭背景;鲁迅先生写《阿长与〈山海经〉》离不开他家的女佣长妈妈;莫泊桑所写好《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跟他的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学生写一篇体验生活的经历与感受的作文 写一篇感受最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