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难点: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这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4.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教与导设计
O学法指导
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要注意“自读提示"一的作品背景的介绍,设想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你会从诗中得到哪些教育。从作者的劝慰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背会这首诗,将会给你很多启示。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路”象征了什么。找出升华全诗主旨的句子,看看全诗结构有何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①重点与难点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简析。
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作者以诚挚的态度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信念。感情上不要悲伤,情绪上不要急躁,要有乐观的态度,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第二节,引导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所处的逆境。
首先;他肯定即使有了正确的态度和信念,忧郁也是难免的,但“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今天的磨难将是宝贵的财富,将成为今后的美好的回忆。这不仅是对邻居小姑娘的叮嘱,也是诗人在四年被流放南俄期间的坚定信念,他在被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具有不畏困难的精神就是很好的佐证。
2.《未选择的路》的结构特点。
全诗共五节,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一4):在树林里,面临着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第二层(5):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后的思考:这将决定“我”一生的道路。
在第一层中,诗人描述了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决定的。心理历程。第一、二节,描述了他仁立路口,久久地思索:一条路平坦、通畅、可以极目望到它的尽头;而另一条路幽寂荒凉,却充满着弓队探索的诱惑力。第三节,写了作出决定前的深思:这决定没有外界的压力,完全取决于自己。第四节,交代了下定决心的心态:尽管前途有艰险,还是义无反顾。
O问题与方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本以意象抒情达意。而本诗直抒胸臆,劝说别人,实是鼓励自己。这种构思更利于表达自己乐观的思想。另外作者以现在“忧郁的日子”和未来“快乐的日子”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要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生活态度。
2.什么是象征?《本选择的路》中的“路”
象征了什么?这首诗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
象征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它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通常表现的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局部的。
《未选择的路》中的“路”就象征了人生之路。这首诗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选择,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探索的人,才会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学一练设计
O识记与理解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忧郁:_ 萋萋:_ 瞬息:_ 幽寂:_ 仁立:_ 延绵:__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国著名诗人_,他曾写过优美的童话诗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
│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
│镇静│ │ │
├──┼───┼───┤
│忧郁│ │ │
├──┼───┼───┤
│仁立│ │ │
├──┼───┼───┤
│幽寂│ │ │
├──┼───┼───┤
│美丽│ │ │
└──┴───┴───┘
O巩固与掌握
阅读《未选择的路》的最后一节,按要求答题。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给诗行的末尾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
3.诗中“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你能揣摩“轻声叹息”的含义,说说它的内涵吗?
4.这首诗重点写了‘哦”在树林里选择‘认迹更少的”一条路的过程,而诗却以“未选择的路”为题,你是怎样理解的?
0拓展与迁移
阅读西班牙诗人阿莱桑德雷的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歌唱吧,鸟儿
维桑特•阿莱桑德雷 鸟儿哟,你们轻盈双翼的爱抚
掠不走我痛苦的记忆。
多么辉煌的嘴唇的激情哟,
美妙的乐音发自你纯洁的心胸!
为我歌唱吧巴,闪烁着异彩。
鸟儿哟,
你们在燃烧的森林里召来欢乐
你们在光耀里沉醉,
你们就像火舌腾跃
在这心旷神怕的湛蓝里。 为我歌唱吧,每天每日降生的鸟儿哟,
你们在鸣叫中宣告这世间的无辜。
唱吧,唱吧,充满着欢乐
就在你使我腾跃的心中,
可别再回到大地。 1.这首诗塑造了歌唱的鸟儿的形象,请你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
2.诗人将心中的痛苦和鸟儿的欢乐作对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诗歌最后一句有何含义?
作业:
背诵
【篇二】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冯小六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作为作业完成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教会学生去怎么做。
【篇三】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熟读课文,自主讨论完成学案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简介《战国策》与刘向
1.《战国策》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2.简介刘向及主要作品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给下面的字注音。
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期()年朝()于齐 间()进燕()
2、解题:讽: 纳: 谏:
3、结合文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词句写在下面横线上,以备课堂上讨论交流。
4、熟读课文,注意节奏,辨析下面的句子哪一句正确。
(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请写出下面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朝服衣冠 (2)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吾妻之美我者
6、辨析下面的一词多义。
朝(1)朝服衣冠 (2)皆朝于齐 (3)于是入朝见威王
修(1)乃重修岳阳楼 (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3)邹忌修八尺有余
善(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京中有善口技者 (4)王曰:”善”
间(1)时时而间进 (2)又何间焉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孰视之
私(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不宜偏私
于(1)皆以美于徐公 (2)所谓战胜于朝廷
(3)欲有求于臣 (4)皆朝于齐
之(1)臣之妻私臣 (2)吾妻之美我者
(3)辍耕之垄上 (4)何陋之有
三、合作探究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事是什么?由于妻、妾、客的身份与心理不同,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有什么不同?
2、邹忌”入朝”是如何”讽”齐王的?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3、中国历史上不少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坎坷或放逐或被杀,你能列举一些典型的事例吗?那么,邹忌讽齐王为什么能成功呢?
4、从文中的人物言行中,可以体现人物怎样的品质?试简单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
5、学了本文后,从不同的角度,我们有哪些体会或启发?
第二课时
一、检测反馈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 ) 面刺寡人( )
暮寝而思之( ) 今齐地方千里( )谤讥于市朝( )
期年之后( )皆以美于徐公( )
2、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吾与徐公孰美孰为汝多知乎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二、拓展延伸
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课文背诵
夺冠百分百
〖个性备课〗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科目:备课人:上课日期年月日
课题:21、细柳营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理解周亚夫这个人物形像、精神的现实意义。
学生先熟读课文,把重点以问题形式展示出来给学生解答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填朝代)伟大的、。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彀弓弩(/)天子之诏()持兵揖()介胄()曩者()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军士吏被甲。“”通“”:
⑵天子为动,改容式车。“”通“”:
⑶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通“”: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古义:今义:
⑵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古义:今义:
⑶使人称谢。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军霸上()⑵上自劳军()⑶至霸上及棘门军()
⑷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⑸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军中闻将军令()⑵上自劳军()()⑶天子且至()
⑷将军约()⑸天子为动()⑹曩者霸上、棘门军()
⑺介胄之士不拜()⑻已而之细柳军()⑼匈奴大入边()()
7、翻译下列句子。
⑴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遂迎。
⑵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⑶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⑷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⑸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⑹“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⑺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⑻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⑼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第二课时
二、合作探究
1、本文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周亚夫什么性格?
2、第一段主要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戍边。请问这一段这样写起什么作用呢?
3、第二段是课文的中心段,集中表现了周亚夫的性格特点。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性格。课文中使用了三次对比衬托。
第一次对比:是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的情况与到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衬托。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在细柳营看到与霸上和棘门的将士不同,
“,,,”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对比之中突现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油然而生敬意。
第二次对比衬托: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而在细柳营,“,,。。”由此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
第三次对比衬托:天子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时,“”,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难怪文帝不仅不怪罪他,反而为之感动,“
”,表达自己的敬意。
4、第二段主要写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但是首先却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起什么作用?
6、读完全文,你认为文帝是怎样一位皇帝?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四、能力提升
1、同学们学习了《细柳营》以后,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明的“真将军”形象一定在大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⑴假如你是周亚夫将军,皇帝命令你驻守细柳营,你有什么打算?
⑵假如你是文帝,自己去军中慰问,受到像在细柳营的重重阻拦,你该如何看待周亚夫将军?
⑶你从周亚夫将军身上学到了什么?请你用自己话谈谈。
2、学习了《细柳营》以后,同学们也可以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来表现人物等写作方法写一个人。字数400左右
夺冠百分百
基础训练
〖个性备课〗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科目:备课人:上课日期年月日
课题:22.《古文二则》之孙权劝学
了解有关本文的文学常识;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分析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安排习题,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
1.读准下列字词,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不会读,找出来,注上音,记住它。
涉猎()更刮目相待()治经为博士邪()
2.读准下列句子节奏。
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⑷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⑸蒙/乃始就学。
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填空。
⑴《资治通鉴》是朝主持编写的一部。它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年的史实。司马光,(朝代)家、家、家,字。
二.合作探究
1.试根据下面语句提炼成语,并解释。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成语:成语:
解释:解释:
2.本文情节完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完整地记录了孙权学—吕蒙学—鲁肃学的过程。(每空各写一字)
3.孙权以什么事例来驳斥吕蒙“以军中多务”而拒学的借口?
三.能力提升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我们要以怎样的的态度看待他人,以怎样的眼光看待事物呢?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a.自相鱼肉()
b.给千人廪,布三千匹()
c.睿素无北伐之志()
2、将下列句子提炼成成语。
闻鸡鸣,蹴琨觉:
争权,自相鱼肉:
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
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
3.解释下列句子。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进居京口,纠合骁健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4、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层[从到]写。
第二层[从到]写。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
二、合作探究
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2、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3、祖逖后来带着他的部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祖逖?
拓展练习
读岳飞词《满江红》,对比其与祖逖情感之异同?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个性备课〗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科目:备课人:年月日
课题:23、公输
理解全文的意思,掌握部分实、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
学生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简介作者、作品
2、读准下列字音。
墨翟()犀兕()诎()鼋鼍()禽滑离()
二.合作探究
1.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为:(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2)夫子何命焉为?
(3)必为有窃疾矣。(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5)以牒为械当作。(6)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子:(1)子墨子闻之(2)愿借子杀之
说:(1)公输盘不说(2)请说之
然:(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之:(1)为楚造云梯之械(2)子墨子闻之
(3)宋何罪之有(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以:(1)将以攻宋(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3)以牒为械
于:(1)胡不见我于王(2)今有人于此(3)起于鲁
已:(1)然胡不已乎(2)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虽:(1)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2)虽杀臣,不能绝也。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公输盘不说: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诎;
已持守圉之器:知而不争:舍其文轩:
3.理解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再:古义:今义:所以:古义:今义:
金:古义:今义:地方:古义:今义:
文:古义:今义:虽然: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将以攻宋于是见公输盘;
译文:译文:
胡不见我于王?“宋何罪之有?”
译文:译文: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译文:译文:
胡不见我于王今有人于此
译文:译文: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般的?
7.墨子是如何说服楚王的?
8.子墨子诱使公输般说,从"智"、"忠"、" "、“ ”、“知类”五个方面,劝阻公输般攻宋,体现了他的 思想。
四.能力提升。
1.公输般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2.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
夺冠百分百
基础训练
〖个性备课〗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科目:备课人:上课日期年月日
课题:24.诗词五首
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边读边结合背景领会诗的意境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一、古诗常识
1、同学们都能背诵哪些诗歌呢?
2、诗歌的形式有哪些?
诗歌,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包括律诗”“绝句”和“词”“曲”)、自由诗和散文诗。
二、自主学习
1《采薇》
(1)朗读《采薇》,注意停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诗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将”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有何意义?
“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鲜明地衬托出戍卒回家时沉重抑郁的心情。
(5)哪一句诗体现:作者对于家乡的怀念和对长年在外戍守的无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体现作者对于家乡的怀念,对长年在外戍守的无奈。
(6)当堂背诵
2、学习《十五从军征》
(二)朗读《十五从军征》,注意读准字音。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3)分析这首诗中同样描写士兵,在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前诗更重于对情景的描写以反衬哀伤心情,全
这课学习的两首诗的主角都是,在诗中都通过对景物与人物动作心情的描写,表达了。在写景状物上两首诗各有特点,一个是有景和景做对比彰显相反的两种心情;一个是对的荒凉,的凋零进行细致的刻画,让人倍感凄凉。
第二课时
一.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词,讲究音乐性,体现在它的一是用韵,二是平仄。韵构成声调的回旋,形成其音乐美,字音的平仄交错则造成节奏美。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有的词牌是一韵到底,有的又要换韵,有的用平韵,有的用仄韵,有的又平仄交替,有的更是强调必须用入声韵的原因了。词调在字音平仄的变换、对帐要求与句数、字数、韵脚按排上比之律绝具有灵活性,但其组成的五、七言(包括四、六言)大体是遵循律绝的基本规则的。不过词中大量使用八字、九字的句子,而这类句子正是在七言句字前添加一字或两字而成。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要长把柴扉对月开”,“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等,词中的这类领字、顿字句型是诗中所没有的。词调一般按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也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又称“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每一词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西江月》、《沁园春》、《贺新郎》等等。每一词牌所固定的格式,叫词谱。
按照词谱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一般词的内容与词牌无关,(有关的则“称本意”)。前人填词一般不另加题目,顶多前加小序或引言,许多题目都是后来的编辑者添加的。于是后学者皆效之,词牌之后另冠一题目。有的词牌的格律是有多个不同的结构的。故有“正格”和“变格”之分。今人填词最好采用比较常见的正格。
二.学习《诉衷情》
(一)《诉衷情》词牌特点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又一体四十四字,将前阕四五句变为“[平]仄仄平平”。
词牌格式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2.(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二)朗读此诗,并讲述诗的大意。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本首词作抒写回顾作者当年慷慨从军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
(三)这首词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此词打破常用的结构方式:上片两句思昔,两句抚今;下片句句抚今,而又句句与思昔相关合,更有利于情感的跌宕回旋。
(四)词句赏析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是陆游在梁州战斗生活的概述。“觅封侯”不单是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2.陆游当年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他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从“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一句看出,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3.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4.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五) 本首词的特点
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所有这些,使陆游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
三、研析《南乡子•登京口北故亭有怀》
1.南乡子,词牌名。
2.了解辛弃疾的基本情况,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辛弃疾(1037-1101),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
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这首词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特点?这首词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5、朗读,注意节奏的变化以及词中的难字
何处/望/神州②?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⑨。
6、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二、学习《朝天子咏喇叭》
1、背景知识介绍
(1、)散曲知识介绍
1.散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诗体,它既可以像诗、词一样用来抒情写景,又是元杂剧的主要构成部分。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2.小令:是民间流行的小调。它是一支支独立的小曲,短小精练。句子长短不齐,而有一定的腔格。小令是散曲的基本形式。小令中还包括带过曲。带过曲是由同一宫调里经常连唱的两支小令组成的。一曲写毕意犹未尽,再以它曲续之。如[中吕][十二月]带[饶民歌]一般都注明“带”字、“过”字。
3.套数:有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中两首以上的小令相连而成的组曲,其中各支曲子必须押同一韵,一般有尾声。
散曲音节和用韵都比较自由,所以更接近自然的语调而有宜于采用口语。它的出现是诗体的一次解放。
(2、)作者的基本情况及作品背景
王磐(公元1470-1530年)——明代诗人,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天的江苏省高邮市)人。他在明朝的散曲作家中有很高的地位。著作为《王西楼乐府》。《朝天子咏喇叭》创作于正德年间,当时,宦官当权,民间到处为其所扰,每当宦官的官船行至高邮停泊时,船上便大吹喇叭示威,开始各种巧取豪夺。这首散曲,表面上是吟咏喇叭、唢呐,实际上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痛恨。
2、诵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理清文意,体会作者感情。
这首散曲,表面上是吟咏喇叭、唢呐,实际上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痛恨,作者的苍凉悲痛和愤怒不平的情感。
(3)作者巧妙地借咏喇叭讽刺了哪些现象?
作者巧妙地借咏喇叭讽刺残暴的统治者没有别的什么本事,惟一只会假借官方名义,四处骚扰和欺负压榨百姓,用咿哩哇啦的喇叭声来吓唬善良的老百姓,抬高自己的身价,耀武扬威,横行不法的丑恶现象。
三.练习提升:
1背诵这几首诗词。
2纳总结五首诗词的特征。
⑴《采薇》主要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⑵《十十五从军征》以叙述为主,借老翁所见、所为、所感,尽情书写了她的悲凉凄楚之情;
⑶《诉衷情》写回顾作者当年慷慨从军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
⑷《南乡子•登京口北故亭有怀》表达了作者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⑸《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王磐的一首以辛辣的讽刺手笔所写成的散曲。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夺冠百分百
基础训练
〖个性备课〗
吴国军
【篇四】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难点: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这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4.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教与导设计
O学法指导
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要注意“自读提示"一的作品背景的介绍,设想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你会从诗中得到哪些教育。从作者的劝慰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背会这首诗,将会给你很多启示。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路”象征了什么。找出升华全诗主旨的句子,看看全诗结构有何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①重点与难点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简析。
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作者以诚挚的态度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信念。感情上不要悲伤,情绪上不要急躁,要有乐观的态度,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第二节,引导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所处的逆境。
首先;他肯定即使有了正确的态度和信念,忧郁也是难免的,但“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今天的磨难将是宝贵的财富,将成为今后的美好的回忆。这不仅是对邻居小姑娘的叮嘱,也是诗人在四年被流放南俄期间的坚定信念,他在被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具有不畏困难的精神就是很好的佐证。
2.《未选择的路》的结构特点。
全诗共五节,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一4):在树林里,面临着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第二层(5):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后的思考:这将决定“我”一生的道路。
在第一层中,诗人描述了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决定的。心理历程。第一、二节,描述了他仁立路口,久久地思索:一条路平坦、通畅、可以极目望到它的尽头;而另一条路幽寂荒凉,却充满着弓队探索的诱惑力。第三节,写了作出决定前的深思:这决定没有外界的压力,完全取决于自己。第四节,交代了下定决心的心态:尽管前途有艰险,还是义无反顾。 O问题与方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本以意象抒情达意。而本诗直抒胸臆,劝说别人,实是鼓励自己。这种构思更利于表达自己乐观的思想。另外作者以现在“忧郁的日子”和未来“快乐的日子”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要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生活态度。
2.什么是象征?《本选择的路》中的“路”
象征了什么?这首诗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
象征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它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通常表现的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局部的。
《未选择的路》中的“路”就象征了人生之路。这首诗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选择,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探索的人,才会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学一练设计
O识记与理解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忧郁:_ 萋萋:_ 瞬息:_ 幽寂:_ 仁立:_ 延绵:__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国著名诗人_,他曾写过优美的童话诗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
│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
│镇静│ │ │
├──┼───┼───┤
│忧郁│ │ │
├──┼───┼───┤
│仁立│ │ │
├──┼───┼───┤
│幽寂│ │ │
├──┼───┼───┤
│美丽│ │ │
└──┴───┴───┘
O巩固与掌握
阅读《未选择的路》的最后一节,按要求答题。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给诗行的末尾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
3.诗中“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你能揣摩“轻声叹息”的含义,说说它的内涵吗?
4.这首诗重点写了‘哦”在树林里选择‘认迹更少的”一条路的过程,而诗却以“未选择的路”为题,你是怎样理解的?
0拓展与迁移
阅读西班牙诗人阿莱桑德雷的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歌唱吧,鸟儿
维桑特•阿莱桑德雷 鸟儿哟,你们轻盈双翼的爱抚
掠不走我痛苦的记忆。
多么辉煌的嘴唇的激情哟,
美妙的乐音发自你纯洁的心胸!
为我歌唱吧巴,闪烁着异彩。
鸟儿哟,
你们在燃烧的森林里召来欢乐
你们在光耀里沉醉,
你们就像火舌腾跃
在这心旷神怕的湛蓝里。 为我歌唱吧,每天每日降生的鸟儿哟,
你们在鸣叫中宣告这世间的无辜。
唱吧,唱吧,充满着欢乐
就在你使我腾跃的心中,
可别再回到大地。 1.这首诗塑造了歌唱的鸟儿的形象,请你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
2.诗人将心中的痛苦和鸟儿的欢乐作对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诗歌最后一句有何含义?
作业:
背诵
【篇五】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语文导学案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篇六】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二)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新课
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作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二)简介作者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普希金。
在同学们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们的“小人物”形象的第一篇杰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开创了俄国文学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先例;其他作品还有叙事诗《青铜骑士》、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小说《黑桃皇后》。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提问: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提问: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提问: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时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教师: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理解,再次来读这首诗,希望大家能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合作探究
提问:1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请大家展开讨论,谈谈你们的看法。(同桌或前后左右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教师针对不同意见适当加以评述,但要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扬有创新精神。结果不必求统
一。)
明确:这个问题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在诗中,诗人的意思是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能与之硬抗,故只能暂时保存实力,耐心等待,当有一天时机成熟时,将完全而彻底地爆发。二是在生活中,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往往会无所适从,或是灰心丧气,或是暴跳如雷,常常会失去理智,做出傻事。这时候首先需要的是冷静沉着,而不是盲目地争强斗胜,以致反而坏了事,故必须“镇静”。这里,“镇静”就是“不慌乱”,即便把它理解为“忍耐、忍让”,那也是说不要急功冒进;“镇静”,才能保持清醒,才能看准时机。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抗争,更有效地抗争。所以说,“须要镇静”同样是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提问: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
(学生展开讨论,方法同前)
明确: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作者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这一切一定会过去的,当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之后,再回过来思念这一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现实,执著地追求理想的过程时,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那将会倍感亲切。另一方面,作者要表达的对人生的看法是,人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经历应当是丰富多样的,这是由生活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所以,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正如七色虹那样,少了哪一种都会是一种残缺,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砺,更是一种宝贵而亲切的精神财富,更能锻炼生活的勇士,更能铸造精彩的人生。这也是人生的真谛,它与中国古诗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同学们再次诵读这首诗,加深体会,同时争取当堂会背。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作者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教师启发学生回忆一些学过的诗歌,古今中外的都行,只要是有鲜明形象的,如《关雎》《饮酒》《天净沙秋思》。这些诗歌,或是人物生动,或是景物具细,总之形象鲜明,亲切可感。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却没有什么形象可言。怎么看待这一点呢?
(学生展开讨论,方法同前)
明确:这首诗的确没有什么形象,短短的八句诗,都是以劝告的口吻在诉说。这个问题涉及到诗歌的类型与形式。它是诗歌形式的一种,叫做哲理诗。诗人以平等交谈的口吻,娓娓诉说的语气,和婉亲切的语调,热诚坦率的与读者对话;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所以,这首诗问世后,迅速流传开来,在全世界的许多地方,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希望我们同学在学习了这首诗后,也能拥有诗人那样的博大胸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尤其在遇到挫折与困境的时候,能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笑对人生,成为生活的真正强者。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哲理诗
生活“欺骗”不要悲伤、心急积极
(困境、挫折)镇静、永远向往乐观
《一条未走的路》
(一)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师: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一条未走的路》。(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
教师启发: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
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美国诗
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提问:1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诗中所说的“路”,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可让学生课后去举例、比较;这里如果需要,可略举一二,点到为止,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2全诗一共四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思考,用精练的语言概括)
明确: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诗人站在林间交岔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显得无奈又无助。这样,很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了时间而已,但人生的路如射出的箭,泼出的水,一经射出,一朝泼出,便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林间深处的小路陷入沉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绿草茸茸,等待人去践踏”。 (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走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它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遐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的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思绪诗路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
提问: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重要,人生的选择又很无奈。既要敢于选择,又要慎重对待,切莫“一着不慎,一生皆输”。
小结:从全诗的结构看,诗人写自己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另一条未选择的路上。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放弃也蕴含着选择。所以这首诗中诗人恋恋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来意味深长。
教师: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理解来读这首诗,希望大家能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合作探究
提问: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条未走的路”?
请大家展开讨论,谈谈你们的看法。(同桌或前后左右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教师针对不同意见适当加以评述,但要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扬有创新精神。结果不必求统
一。)
明确: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作答:
从诗歌内容与结构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走的路”;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来看,诗人并不是要抒发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欢欣或庆幸,而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从诗歌的主旨上来说,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加以思索,从而也是对最初的选择的反思,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所以,诗歌以“一条未走的路”为题。
提问: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一条未走的路》有什么不同?
先讨论,后作答(方法同前)。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一条未走的路》则表现出些许的忧郁。 提问:3这两首诗可能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先讨论,后作答(方法同前)。
明确: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透露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多的是给人以鼓舞;而《一条未走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或许更能容易读者的共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习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认识与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困境,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尤其在我们初涉世事的年纪,这两首诗教给我们的道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所以说,读诗,使人增长智慧,使人陶冶情操。希望同学们多读好诗,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更理智,更坚强,更乐观;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圆满,更精彩!
板书设计
一条未走的路
弗罗斯特哲理诗
自然之路无奈
——选择————慎重
人生之路留恋
(象征)
【篇七】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练习题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练习题
●作业导航
1.从诗中领悟人生哲理;
2.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了解普希金与弗罗斯特。
一、基础部分
1.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忧郁( ) 伫立( ) 萋萋( ) 涉足( ) 瞬息( ) 延绵( ) 幽(jì)______ _____(yùn)含 __________(kuài zhì)人口 污(rǎn)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延绵__________ 叹息__________ 犹豫__________ 选择__________
3.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_艺术手法。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使人容易接受作者的意见。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未选择的路》中所写的“路”指的是人生之路,也包括自然界的路。
D.《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要慎重选择人生之路,不要随波逐流,要经过思考,独立选择。 阅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5~8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郁的日子里____________:
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却常是忧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5.将诗中空缺处补写完整。
6.回答。
(1)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你将怎样?
(2)在苦恼之时,要学会怎样?
7.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8.谈谈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椰子树像什么?
胡世宗
①椰子树像什么?
②像芭蕉像棕榈
③芭蕉没有它高
④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⑤椰子树像什么?
⑥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⑦椰子树就是椰子树
⑧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9.对这首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句是思索起点,由疑而思。
B.②与⑥相互照应,由疑而知,由浅入深地探求。
C.③、④把椰树与芭蕉、棕榈比较,说明了尺短寸长。
D.⑧是全诗的核心,是哲理,是诗的主题。
10.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项是( )
A.采用象征手法,以设问作诗节开头,设问是在思索之后发出的,诗人心中已把椰树作为象征体。
B.这是一首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哲理诗,它成功地表达了一种独到的思想感情。
C.诗先提出椰树像什么,最终确认是它“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问到肯定,自然而合逻辑。
D.诗以平常事物谈起,展开联想,最终得出“艺术贵在独创”的哲理。
★试一试
11.读卞之琳的《断章》,谈谈你有何体会?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参考答案
一、1.yù zhù qī sh shùn mián 寂 蕴 脍炙 染
2.连续不断 叹气 踌躇 挑选
3.(1)俄 普希金 《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2)美 弗罗斯特 象征
4.C 5.略
6.(1)不要悲伤,不要心急。(2)需要镇静。
7.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8.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9.C 10.B
11.提示:答案并不惟一,意思重在“相对”上,世间的人物、事物都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篇八】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练习题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练习题
●作业导航
1.从诗中领悟人生哲理;
2.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了解普希金与弗罗斯特。
一、基础部分
1.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忧郁( ) 伫立( ) 萋萋( ) 涉足( )
瞬息( ) 延绵( ) 幽(jì)______ _____(yùn)含
__________(kuài zhì)人口 污(rǎn)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延绵__________ 叹息__________ 犹豫__________ 选择__________
3.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_艺术手法。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使人容易接受作者的意见。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未选择的路》中所写的“路”指的是人生之路,也包括自然界的路。
D.《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要慎重选择人生之路,不要随波逐流,要经过思考,独立选择。
阅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5~8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郁的日子里____________:
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
;
现在却常是忧郁。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5.将诗中空缺处补写完整。
6.回答。
(1)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你将怎样?
(2)在苦恼之时,要学会怎样? 7.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8.谈谈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椰子树像什么?
胡世宗
①椰子树像什么?
②像芭蕉像棕榈
③芭蕉没有它高
④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⑤椰子树像什么?
⑥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⑦椰子树就是椰子树
⑧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9.对这首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句是思索起点,由疑而思。
B.②与⑥相互照应,由疑而知,由浅入深地探求。
C.③、④把椰树与芭蕉、棕榈比较,说明了尺短寸长。
D.⑧是全诗的核心,是哲理,是诗的主题。
10.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项是( )
A.采用象征手法,以设问作诗节开头,设问是在思索之后发出的,诗人心中已把椰树作为象征体。
B.这是一首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哲理诗,它成功地表达了一种独到的思想感情。
C.诗先提出椰树像什么,最终确认是它“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问到肯定,自然而合逻辑。
D.诗以平常事物谈起,展开联想,最终得出“艺术贵在独创”的哲理。
★试一试
11.读卞之琳的《断章》,谈谈你有何体会?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参考答案
一、1.yù zhù qī sh shùn mián 寂 蕴 脍炙 染
2.连续不断 叹气 踌躇 挑选
3.(1)俄 普希金 《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2)美 弗罗斯特 象征
4.C 5.略
6.(1)不要悲伤,不要心急。(2)需要镇静。
7.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8.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9.C 10.B
11.提示:答案并不惟一,意思重在“相对”上,世间的人物、事物都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篇九】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配套教案
19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4.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6.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直抒胸臆的构思,理解《未选择的路》一诗中的象征手法,逐步提 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反复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联系自身实际,深刻体会两首诗的思想意义。 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比较鉴赏法。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理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味诗人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法学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瞬( shùn )息 伫(zhù )立 荒草萋萋(qī ) 幽寂(yōu jì)延绵(yán mián )
解释词语
尴尬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瞬息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 幽静寂寞。
延绵 延续不断。
萋萋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忧郁 愁闷。
伫立 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 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二、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读。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人生的。
朗读诗歌 注意节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主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问题探究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 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
3、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是要强调
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使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许多人把这首诗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四)、背诵诗歌
三、赏析《未选择的路》
(一)、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二)简介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他的著名诗集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等。诗作名篇有《白桦树》、《修墙》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问题探究
1、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4、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
5、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路,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积累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五、布置作业
尝试写几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举行诗歌朗诵会,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课后反思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