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五年级科学《地震》教案、说课稿》
五年级科学《地震》教案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有关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
2.毛巾(每组两条)、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学生能折断)干木棍(每人一根)。
教师准备:
1.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
二、教与学的目标
科学探究
1、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
2、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
2、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
3、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5.12(带背景图片),看到这个日子,你想起了什么? (汶川大地震)。
(播放地震现象视频)
2008年5月12号,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又一次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
课件展示:四川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和视频。
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关于地震,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
学生交流感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
2.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3.根据地震现象,研究地震的成因
①观察地震现象
播放地震现象的视频,观察、了解地震现象
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来谈一谈伴随着地震发生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
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
(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板块碰撞等)。
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②研究地震成因
学生猜测。
模拟实验:把毛巾、木棍放好。
出示实验要求: (课件展示)
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
(1)用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现什么现象?
(2)握住木棍的两头用力再用力,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完成后思考并交流: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然后推理想像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课件资料补充: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大家想,一个木棍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
另外,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三)科学与生活
1、地震有什么危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汇报。
2、地震有什么好处吗?
(1)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2)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3)地震还造就了无数奇山异水。
3、预防地震与正确避震
①地震前兆
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
学生汇报。
(1)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课件展示)
(2)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 (课件展示)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 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震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
②正确避震
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学生汇报。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再迅速的进行自救。
(四)拓展活动
进行避震演习,教给学生紧急避震常识。 板书设计:
地震
形成
预测
自救
篇二:《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地震WORD版》
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地震》教案
杨础中心小学 王少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
免及地震灾害。
2、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
2、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有关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
2.毛巾(每组两条)、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学生能折断)干木棍(每人一根)。
教师准备:
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地震影片视频。要求学生仔细看,视频中发生了什么?播放视频 交流刚才播放的视频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题—-地震(教师板书)
教师介绍第一段视频是:这段视频是以2008年5月12号,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为背景拍摄的影片。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关于地震,你都知道什么?(学生交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通过刚才的视频和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地震巨大的破坏力,那么关于地震,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的危害?地震
前兆?预测?自救?……)随机板书
先研究哪个问题?(地震的成因)
同学们猜测一下,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猜测。)
师:猜想是验证的第一步,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做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
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交流(1、我们组打算用泡沫板,两手弯折泡沫,看泡沫有什么变化
2、我们组打算用毛巾,毛巾相当于岩层。)
师:谁来提醒一下试验中大家的注意事项。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温馨提示。
师:下面拿出老师准备的实验材料,进行试验。学生做实验,老师巡视。
汇报实验现象。老师相机提问:1、毛巾逐渐变得不平坦,毛巾有的地方凹下,有的地方凸起,那么为什么毛巾会变形呢?在这个实验中,叠起来的毛巾相当于地壳中的什么?为什么要用多层毛巾2、弯折泡沫要注意安全,逐渐用力,泡沫有什么变化?再继续用力,你听到了什么?你的手又有什么感觉?在这个实验中,泡沫相当于什么?泡沫是否是开始时就断裂?什么时候断裂的?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谁能来总结一下,地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师:大家想,一根泡沫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 学生上前演示。根据实验总结。随机板书
师: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
另外,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动画演示地震的成因。
课件出示:实验结论 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都是动手动脑的小天才,将来说不定都能成为科学家呢?我们一起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吧
(三):科学与生活
1、大家知道了地震是如何发生的,通过前面的视频和图片,大家发现地震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学生回答。
(房屋倒塌、停水停电、通讯中断、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巨大等)。 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看一下。
2、地震是否只有危害,没有好处呢?谁能说说地震有什么好处吗?学生回答)
(1)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
(2)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
(3)地震还造就了无数奇山异水。(课件出示地震形成的景观)
3、大家知道地震发生的突然又迅速,破坏力极大,加之地震发生的频率很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频率高达500万次,因此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课件出示:
地震前兆: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4、正确避震
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避震小策略。
学生汇报。
教师:(课件出示)
野外: (1)躲到开阔的地方
(2)避开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高大建筑物。
家里: (1)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
(2)躲到炕沿下、家具下、墙角等能形成三角的地方。
(3)时间来得及要关闭电源、气源。
上课时: 抱头,躲到课桌旁边,或者及时有序的撤出。
操场上: 原地不动,蹲下,抱头并避开危险物。
逃生小常识
(四)学生地震演练:我们学了不少逃生的知识,但大家是否会灵活运用呢?我们来演练一下好不好?地震来了,大家赶快自救。
以上课时发生地震为背景。教师着重强调: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如果在家里或教室里,要根据情况,如果晃动不大,尽量往外跑,不能逃出去,再选择坚固的三角地带抱头趴下,再伺机逃生。
(五)拓展延伸
地震这么可怕,我们能否研制出一种仪器,准确预报呢?其实(课件展示)早在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会发明出一种预测地震的仪器,让预测地震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从而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六)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不少的知识,相信大家的收获不少,下面同学们来谈谈今天的收获吧。(学生谈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震的成因、危害、发生地震前的预兆、地震的预测方法,掌握了很多避震知识。感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继续搜集地震的有关知识,下节课继续研究。
(七)板书设计:
地震{关于地震的资料5年级}.
↑
形成 地表
↑震动
弯曲断裂
↑压力
岩层
危害
预测{关于地震的资料5年级}.
自救
篇三:《五年级科学《地震》教学设计1》
《 地 震 》教学设计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五年级上册科学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在互联网上搜集的有关地震的视频、动画片、图片等制作的教学课件2、大毛巾。 学生准备:
在互联网上搜集的有关地震的文字资料。
1、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地震的相关资料。
2、知道地震的危害,了解地震的前兆和目前对地震的预报情况以及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
3、从地震的情景中感受地震巨大的破坏力,并激发学生探究地震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地震的成因和目前对地震的预报情况以及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 难点:课前搜集整理有关地震知识的相关资料。
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资料搜集法。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知道2013年4月20日发生了一件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雅安大地震)在这之前还有一次更大的地震是?(汶川地震)在1976年还发生了一次我国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地震,唐山大地震。这儿有一组数据显示了这几次地震的人员伤亡。(出示一组数据)
师: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发生时,能在几分钟内使城市变成废墟,老师这里有一段地震来临时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看一看地震中的人或其他物体有什么反应,你有什么感受。(课件 播放地震视频)(学生说
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
二、新课探究
1、探究地震的危害
师:地震来临时惊天动地,房屋倒塌,桥梁断裂,人员伤亡,除了这些危害以外还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板书:危害。(学生说)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图片,我们再一起感受下地震带来的危害是何等的巨大,(播放图片)
2、探究地震的形成
师:地震能够产生这么大的破坏力,那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课下的时候已经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那个小组想和同学们交流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
师: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另外,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老师这儿有一段视频可以更形象的解释地震形成的原因。(播放地震的形成视频)
3.了解地震的预兆和监测。
师:地震的破坏力这么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那怎样做才能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呢?(预测做好抗震准备,懂得避震知识)
那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前预知地震的来临呢?
(1)“地动仪” 里面有机关,发生地震就能感受到,珠子就会掉下。能否预测地震存在争议(课件 地动仪图片)
(2)根据动、植物的反常现象预测地震。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