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3.再现亲人令自己感动、难忘的事件,感悟亲情的温暖,懂得感恩。
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学会从生活中取材。
教学难点: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法学法:教师示范法、名作欣赏法、学生观察法、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1.学生观察秋天的校园、果园、田野。
2.教师下水作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唉,每次上作文课,我就头痛,觉得无话可写,写作文对我而言是一种折磨,每次为了凑足字数,我绞尽脑汁,真是讨厌作文啊!”这应该是大部分同学的心声吧!同学们讨厌作文,原因是什么呢?缺乏写作材料。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和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素材。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1.亲近自然,描绘美景
(1)欣赏《散步》选段,学生齐读。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学生讨论:这段文字对我们观察景物有何启示?
明确:它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绘。启示:要抓住特征,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
(2)学生分组交流描述观察结果,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抓住特点,从多角度进行描绘。
观察校园组:抓住秋天校园花草树木的变化进行描绘。
观察果园组:从颜色、形状、气味、味道、果农等方面描绘果园。
观察田野组:抓住秋天田野不同景物的特征多角度描绘,还要融情与景,表达主观感受。
(3)展示分享观察成果。
2.走进校园,分享快乐
(1)欣赏《羚羊木雕》,概括文中哪些事表现了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谊。
“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万芳把好裤子换给“我”,万芳送给“我”小藏刀。
(2)分组讲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提示:可以从可爱的同学,喜欢的老师,同学的友谊,有趣的文体活动等方面讲述。
(3)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讲述校园生活。
3.再现亲情,珍藏感动
(1)欣赏《散步》,学生快速默读。
《散步》通过记述一家三口人散步这一平常小事,表现了亲情的温馨。这对于我们观察生活有何启示?
明确:要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
(2)引导学生从小事中感受亲情。
上学时,妈妈叮嘱“路上小心”“上课认真听讲”;雨雪天送我上学;下雨天为我送伞;每天想方设法为我准备可口的饭菜;监督我完成作业;在外打工供我读书,打电话关心我的身体和学习。
(3)教师讲述亲人令自己感动、难忘的事件。
(4)学生分组,向组内同学讲述感动自己的亲情故事,要讲细致。
4.教师小结:学会观察生活,要有一双慧眼,要保持敏感和好奇心,对生活充满热爱,时时捕捉生活素材。观察生活,不止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1)欣赏《荷叶 母亲》选段,学生齐读。
“对屋里母亲唤着""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思考:作者从荷叶护花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的感受人人都有吗?
明确:作者通过描写雨中荷叶对莲花的保护,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这是作者独到的体会和感受。
(2)展示自然和社会现象,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四、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1)欣赏《秋天的怀念》,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感人?对我们写作有何启示?
明确:作者写的是亲身经历的事。启示:作文应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不应该虚构,要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感。
(2)观察和思考要立足于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内容空洞、思想贫乏。同时,也需要运用细节描写等手法,生动传神地描写具体情境。此外,还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写作实践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自由和幸福的港湾。从小到大,家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吧?父母亲人的关爱,一定让你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吧?自拟题目,以生活中真实的故事为背景,记叙或描写一位关心爱护你的亲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提示:1.认真调取生活素材,不许虚构。要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要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3.叙述中也要使用一些表达感情的语句。
六、学生阅读教师下水作文,讨论交流。
孩子们,别哭
窗外,秋雨淅淅沥沥,清清冷冷,敲在窗上,落在地上,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我的思绪又飘飞到九年前的那个秋天,眼睛又不禁湿润了。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接过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弟弟的哭声:“二姐,母亲""的手""伤得""很重,要去""市中心医院""治疗,我们现在""已经""在路上""”“那我马上去医院等着。”放下电话,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我急忙赶往医院,姐姐和妹妹也已经到了,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安,焦急地望着医院的门口,没有说什么话。一阵阵秋风吹来,透着丝丝的凉意,让人不禁打了个寒战,绵绵的秋雨下个不停,一直滴落到人的心里。
不一会儿,母亲和弟弟到了医院,弟弟搀扶着母亲走下车,我们立即跑过去扶着母亲,只见母亲脸色苍白,连站立的力气也没有,上衣前襟被鲜血染红了,左手用一条毛巾缠着,鲜血还在往下滴。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一向暴躁的弟弟,眼睛也已经哭得红肿了。 弟弟要背母亲去急诊室,母亲坚决不让:“我自己能走!”无奈之下,我和弟弟一左一右搀着母亲走向急诊室。看着母亲步履蹒跚的样子,我们的泪不住地流。“孩子们,你们别哭!”母亲面容平静地说。听了母亲的话,我们姐弟四个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母亲为了我们辛劳一生,从没享过什么福,现在还要受病痛的折磨,而我们做子女的却不能分担母亲的痛苦,怎能不流泪呢?
“你们别哭!我受点伤没什么,只要你们都好就好!”母亲安慰我们说。我其实也不想哭,一个成年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哭泣,毕竟有些难为情,可是一看到母亲身上的血迹,一想到母亲身体的疼痛,我的眼泪就忍不住直往下流。
我们把母亲送到急诊室,医生说,母亲左手大拇指已压得粉碎,神经组织已破坏,
要切除大拇指,手掌还要进行植皮手术。母亲进了手术室,我们姐弟四个在手术室外还是伤心不已。手术做了几个小时,时间过得好慢,每一分钟都是煎熬。
当母亲被推出手术室时,她已昏睡过去。几个小时后,麻醉药效一过,母亲疼得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我们姊妹三个守在母亲的病床边,轮流给母亲按摩。医生说,这样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你们休息吧!不用按摩,我不痛!留一个人在这里,其余的都回去吧!孩子们还在家里呢!”母亲用虚弱的声音说。“我们不回去,孩子有人照顾""”我们姊妹几个谁也不肯离开。只要能减轻母亲的痛苦,别说一个晚上不休息,多少个夜晚我们都要守着她。
那个秋天,母亲在医院住了半个月,我们姊妹三人轮流去照顾她。出院后,为了方便治疗,又在我家住了十来天。
直到现在,“孩子们,别哭!”这句话还常常萦绕在我耳旁,一想起这件事,我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七、学生写作。
八、学生习作展示
一 声 声 唠 叨 都 是 爱
长港中学 胡漪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你最喜欢缤纷的色彩,也许你最喜欢可口的美食,也许你最喜欢美丽的鲜花,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妈妈的唠叨。
每天早晨,妈妈的唠叨是我的“闹钟”。当我想赖床不起时,妈妈的唠叨便准时在我耳畔响起:“怎么还没起床?现在都几点了,快起来,快起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完成呢!刷牙、洗脸、梳头、听英语单词""”我睁开眼一看,妈妈已站在我的床前,怒视着我,我吓了一跳,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快速地将该做的事做完,然后上学去了。
妈妈的唠叨是我的“警钟”。有时,我晚上做作业时管不住自己,开个小差。这时,妈妈就来到我身旁,敲敲桌子,当我“惊醒”后,她就严肃而又语重心长地说:“做作业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准。”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对不起,我以后做作业时再不会开小差了。”妈妈听了,才满意地点点头,做家务去了。我应该体谅妈妈,妈妈也很辛苦,却还要为我的学习操心,我再也不能开小差了,我这样想,也努力这样做。
妈妈的唠叨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言行要得体。有一次出门,我在别人面前说了一句不礼貌的话,妈妈就找了个借口把我拉到门外,责备我:“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如果别人这样对你说话,你会怎么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哪!”我很后悔,非常诚恳地向别人道了歉,心里暗想:我真不该说出如此无礼的话,我也应该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她也是对
我好呀!妈妈,您的唠叨悄无声息地化解了一场矛盾。
有时,我也会对妈妈的唠叨感到厌烦,可每当别人夸我学习认真的时候,每当别人说我礼貌懂事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原来,妈妈的那一声声唠叨,蕴含的都是对我的爱呀。
【点评】这篇习作最大的特点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因而真实感人。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十分细腻,一位严格要求孩子、关爱孩子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洋溢着孩子对母亲的爱。
九、学生习作点评
妈 妈 的 爱
长港中学 贺雨晴{从生活中学习什么的作文}.
时间流逝,我慢慢长大,一路上沐浴在妈妈的关爱里,我感到无比幸福。(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妈妈关爱自己的回忆。)
妈妈的爱是淌落的泪水。记得有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手摔折了。我忍着剧痛回到家里,一见到妈妈,我的眼泪就忍不住簌簌地往下流,妈妈连忙搂住我,心疼地说:“雨晴,别怕,有妈妈在,妈妈马上带你去医院。”说着说着,妈妈自己却流下了眼泪。妈妈把我送到了医院,寸步不离地陪着我,一直到我的手复原。那段时间,妈妈日夜操劳,憔悴了很多。我不经意间发现妈妈的两鬓又多了几根银丝,眼角也出现了鱼尾纹。我真想说:“亲爱的妈妈,为了我们,您辛苦了!谢谢您!”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下。(选材表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描写很细致。){从生活中学习什么的作文}.
妈妈的爱是夏日的凉风。一个夏天,妈妈生病了,我在医院陪着她。晚上,天气十分闷热,讨厌的蚊子在屋子里飞来飞去,那“嗡嗡”的声音使人心烦意乱。唉!这一夜怎么熬过去呀?妈妈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关切地说:“雨晴,很热吧!你还是回家睡吧!我一个人在这里就行。”“不,我要陪着妈妈。”我坚决地说。妈妈一直精心呵护着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现在,她生病了,做女儿的怎能离开呢?我要是回家了,妈妈一个人在医院会无聊的。妈妈拗不过我,就笑着说:“那就睡这儿吧。”说着,就拿着扇子,给我扇风。一阵阵凉风吹来,我烦躁的心也渐渐平静。妈妈生病了,我怎能再让她劳累?于是,我抢过扇子,命令妈妈睡下,让我来扇扇子。我也要把我的爱化作夏日的凉风送给妈妈。(平常小事,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小中见大。)
妈妈的爱是温馨的雨伞。有一次放学后,突然下起了大雨,同学们一个个被父母接走了,只有我还在等妈妈,我十分着急,妈妈怎么还不来?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雨中向我走来。啊!是妈妈!我不顾大雨奔向妈妈,妈妈满怀歉意地对我说:“等急了吧!妈妈有事情给耽搁了,对不起啊,女儿!”我说不出话来,只觉得那一刻心里无比温暖,非常感激妈妈。
篇二:《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教案》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教案
遇到作文,总有些学生哎声叹气,皱眉头,对作文产生恐惧,不知该怎样写作文。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使学生对作文有兴趣,有材料可写,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一、在生活中学会观察。
现在的学生生活单调,写起作文不是没内容可写,要么几句话,敷衍了事。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对生活必要的观察了解,没有真实的体验,积累的材料太少。因此,在生活中教会学生观察,观察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虽然这些事物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琢磨、充分讨论,然后再有序记录。比如,春天到了,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自然现象,植物的变化,动物的变化,气候怎样,可以干什么,同学说一说,再让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这样学生就知道怎样去观察了,写出的作文就有具体的内容了。
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文章,就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随着季节变化,引领学生走进自然,参观美丽的公园,感受大自然的美,丰富感性知识,在生活中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在节假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参与家庭活动,感受家的温馨。例如,三八妇女节,可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些事,洗碗,收拾屋子,帮妈妈捶捶背等,感恩母亲。注意自己在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观察自己在活动中的动作、想法、感受。在五一和十一长假,可以和家人一起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增长见识。总之,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的认识社会,鼓励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人,让他们心中充满对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热爱。引导学生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更要用心去体会,善于发现,积极思考,丰富写作素材。
写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起步阶段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生活日记,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不断地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 在生活中学会积累。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课文中精彩段落,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娱生活中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儿童文学、孩子们喜爱大漫画书、古今中外名著、百科全书,只要孩子喜欢阅读,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唐诗三百首》、《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定期展示学生积累的成果。这样做,不仅开拓视野,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写作文,其实就是我手写我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有时学生苦于没有内容可写,往往出现自己编瞎话或抄袭别人的文章来完成习作,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成长。本来学校是担当教书育人的场所,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学生从小做好人,老老实实地做人。
在学生刚接触作文时,就告诉学生要写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哪怕写得不好,写得短都不要紧。为了鼓励学生写真实的日记,习作,我采用了小组竞赛,每周都会评出优秀的日记、习作,当众讲评表扬,并给小组加分,激发了学生写真实习作的兴趣。在讲评习作时,告诉学生文品和人品一样重要,只要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可以。为了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观念,在指导选材时,比如写一个关心集体的同学时,可写这位同学为集体做的好事,这就为学生的选材点明了思想意义,在学生心灵中树立了美好形象。
在生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经常与学生探讨生活中美好的行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学生热爱生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素材,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作文能力在生活中必将逐步提高。
篇三:《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活动准备】—-慧眼识“株”
哲学家说: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观察秋天的花草树木,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写
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记录的观察和思考.
(小提示:1、要细心观察,写出季节更替时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特别要抓住那些给你深刻印象的
观察对象来写;2、可以偏重记叙,也可以偏于发表1 感想,但要真情实感、言之有理。){从生活中学习什么的作文}.
【导入课题】—-名言引路
1、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你不会缺乏做诗的动因。
——歌德(德国十八世纪伟大诗人)
2、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