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五月五过端午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五月五过端午》

五月五过端午

作者:

来源:《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3年第06期

小朋友们,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下面,糖糖姐姐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吧。

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chǔ)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mì)罗江自尽。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但始终没找到他。为了寄托哀(āi)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喂鱼,后来就有了吃粽(zònɡ)子的习俗。后来的后来,又有了…… 戴长寿线

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爸爸妈妈都要给我们戴“五色线”,五色线又称长寿线、五彩缕(lǚ)。美丽的彩线戴(dài)在我们的脖子上、手腕(wàn)上,据说可以避(bì)灾除病。 戴香包

香包又称荷包,内装香料,戴在我们的胸前,香气扑鼻。香包有可爱的生肖形象,有吉祥的寿桃形象,千姿百态,制作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

饮雄黄

端午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古语说:“饮了雄黄酒,病魔(mó)都远走。”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普通酒里加入微量雄黄。雄黄酒有杀菌驱(qū)虫的功效。大人则给小朋友的额头、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子不叮。

挂艾草

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百病的药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把艾草悬挂在大门上,据说可使一家人身体健康。

除了这些,在湖南和广西等地,人们用柏叶、艾叶、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可治皮肤病。北方一些地区,人们端午采嫩树叶蒸晾(liànɡ),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áo)凉茶喝。说了这么多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的家乡过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快给糖糖姐姐说说吧。

(糖 糖摘编)

篇二:《五月五过端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五过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和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和纪念曹娥说;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屈原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mì 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蛟龙水兽喝醉晕倒,就不会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liàn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艾叶,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至于艾叶,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12年开始,我国为宏扬民族文化,保留民族传统,将五月初五列为法定节假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敬礼)

篇三:《五月五过端午》

o 说教材{五月五过端午}.

o 《五月五过端午》一课是赣美版第6册一课。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主

要是让学生收集一些废旧的毛线和硬纸作为材料来设计和制作出漂亮的彩粽。让学生了解端午节历史背景、传说和习俗,为一个普通的日子平添了深沉的意味、热烈的气氛,使它变得有意义。本课程将带领同学们,通过朗诵端午节儿歌猜迷导入、听历史故事、欣赏艺术作品,、手工制作、、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感觉节目的欢腾,了解屈原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现在说课内容是第一课时

o 说教学目标

o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

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创作出多个不同的彩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2、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欣赏绘画等艺术活动,使学生了解粽子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内涵,感受和表现端午节热烈的气氛及浓厚的亲情。并能够回收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并让学生朗诵儿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

o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从灌输知识转变为信息加工体,在这节课

中,我始终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采用“自主——探究——尝试——创新”思想渗透整个教学过程。

o

o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

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o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一)朗诵儿歌、猜迷语导入新课

o

o

o

{五月五过端午}.

o

门 插 艾 , 戴 香 囊。 吃 粽 子 , 撒 白 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让学生猜是哪一个传统佳节)

篇四:《五月五 过端午》

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美术(下)

《五月五 过端午》 教学设计

东明县开发区中心校 张所红

{五月五过端午}.

二00九年五月

五月五 过端午

一、 教材分析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作端阳节、五日节、夏节、重午节、诗人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在每年这一天,大家都会进行一些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等活动。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传说,比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古越民族图腾祭说,恶日说,龙的节日说,夏至说。本课让学生了解影响最广的屈原说。

本课融欣赏、制作、知识为一体,通过儿歌,实景图片再现了人们过端午节时的热闹气氛,同时展现了多幅题材不同,表现手法不同的学生作品,如水粉画、国画、手工制作等。整个教材的设计,为教师提供了相当大的选择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工具材料等具体情况,选择学生作业的表达方式。其中制作彩粽的材料以废旧材料为主,“龙舟”的船身是用纸杯和吸管做成,装饰材料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对学生也是环保教育。

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月五过端午}.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以端午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众多起源说法,丰富的民间习俗。

2. 学生自己动手做五彩粽子,在活动中体验生活。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查资料,问长辈或与家长共同上网查资料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及风俗 。

2. 动手做一件漂亮的彩粽。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研究彩粽的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

2. 探究彩粽的制作方法,学会制作彩粽。

五、教学难点

学会制作五彩粽。

六、教学准备

彩粽若干 彩粽骨架 装饰彩粽的相关材料 剪刀等。{五月五过端午}.

七、教学过程

(一) 儿歌激趣导入

1.(出示儿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你们能读好吗?

指名读 指导读出感情 齐读

2 .你知道这首儿歌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吗?指名回答

(师板 五月五 过端午)齐读课题

(二)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你知

道了哪些?指名反馈(纪念伍子胥、纪念屈原、纪念孝女曹娥""赛龙舟、挂艾叶(相机出示)、包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

2.迄今为止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可影响最广的还是屈原说,

提到屈原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师讲述屈原说的由来。

3.书上有几幅图画描写了人们过端午节的情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十六页看看人们在这一天都干了些什么?指名逐图回答。

(三)感知彩粽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我的学生送给我几件小礼物,你们看漂亮吗?它和我们平时吃的粽子有什么不同?(出示实物比较)

师:这些“粽子”色彩丰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件来给今年的端午节增加色彩和快乐?

(四)探究新知

1. 我们只有对彩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好,谁来说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 分组将粽体拆开,带着问题仔细研究。(出示问题)

⑴ 骨架上有什么?(标角序号)

⑵ 彩粽的形状像什么?(金字塔、宝石)

⑶ 粽体打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条形、长方形)

⑷ 折痕有什么规律?(象风琴)

⑸ 中间的线放在第几个方形,起什么作用?(三个,线能将彩粽串起

来。)

你拆开后能合好吗?

你还有哪个地方不明白?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3. 师演示粽体制作方法。{五月五过端午}.

4. 生试着做粽体。

5.每组桌子上都有一个缠上一段线的粽体,请观察一下它的缠线方法是怎样的?

⑴ 指名演示。

⑵ 教师示范讲解缠线方法。手拿骨架,我们把彩线的一头塞进外侧的缝隙里,用手食指压住彩线的头,拉彩线到1号顶点处,把彩线挂在1号顶点处往回走线,再拉彩线挂在2号顶点处往回走线,再拉彩线到3号顶点处,把彩线挂在3号顶点处往回走线,依次顺着1、2、3号顶点走线。缠线的时候线要匀称,为了让我们的彩粽颜色更漂亮,我们可以选择多种颜色缠绕,因此我们要经常收线、换线,我们一般利用骨架的接缝处收线、换线,把线头塞进接缝里。

(五)分组比赛做彩粽,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展示评价学生作品,小结。

⒈ 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很快掌握了这项比较难的技法。大部分同学的彩粽已显出美丽的色彩,我们把我们的作品展示一下让同学和老师们欣赏一下好吗?指名说一说你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⒉ 是啊,看到大家做的彩粽这么漂亮,我心里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同学们不论干什么事,只有认真研究,动手做才能有收获。

(七) 拓展延伸、布置实践作业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给端午节

增添缤纷的色彩和快乐,过一个特别的端午节。你还可以把你做的作品当作礼品赠给你的亲人、老师或朋友。

(八) 板书设计

⒈制作粽体

注意起始

⒉ 缠 线 颜色搭配

缠线均匀

篇五:《广州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第三单元 五月五 过端午》

第三章 五月五 过端午

第一课时

第一节 端午节的故事{五月五过端午}.

一、 知识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一个什么节日吗?(学生:端午节)

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以及在那一天人们会做些什么吗?(学生少有举

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本的第三章,齐读课题!首先我们的了解端午节的

由来。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讲故事)

二、 看图读故事

同学们刚才给我们大家讲述了他们了解到的关于端午节的各种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谁?(屈原)

我们的课本上也给讲了屈原的故事,并且配上了插图。请同学们仔细默读《屈原的故事传说》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五月五过端午}.

三、 知识拓展

1、 光看课本是不够的,老师这里也有一本关于屈原的连环画。里面叙述的故事更加详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注意,在看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人们那么敬重屈原,屈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讨论,汇报

四、 布置小组活动表演的任务{五月五过端午}.

原来屈原是一个如此正直爱国的人,怪不得人民都纷纷纪念他,并将他的忌日作为一种纪念日流传至今。那么同学们,你们愿意将屈原的故事演出来,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屈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吗?请看到27页下方的游戏房。在课下,大家自由分组排练,并填写好游戏房下方的表格。下节课在班上表演。

第二课时

第二节 赛龙夺锦

一、知识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了了解,现在请四个小组的同学上来为大家表演。 在端午节,人们会通过哪些方式来纪念屈原呢?(吃粽子、咸鸭蛋,赛龙舟)

今天就让我们去观看赛龙舟吧!

二、了解龙舟及赛龙舟者的分工。

1、 看赛龙舟视频

2、 龙舟视频已经看完了,同学们再带着余兴阅读课本30页,你知道龙舟上面有些什

么人,他们又分别做着一些什么工作吗?

(1、 舵手:掌控龙舟前进方向 2、标旗手:标志自己船队的旗杆,最后插在重点夺

得胜利 3、桨手:划桨的队员,有多个 4、鼓手:击鼓,通过打出的节奏,

使得桨手的动作整齐划一 )

三、赛龙舟的秘诀

赛龙舟作为一种体育竞赛活动,要取得胜利还要掌握一些小窍门呢。小组讨论,一齐解

决下面三个问题。

1、 怎样防止龙舟越线违规?

2、 怎样使船快速前进?答案:划桨者动作整齐划一;划桨动作正确;沿直线划行。

3、 打鼓是为了什么?答案:增强队员气势、规范队员划船速度和保持动作的一致性。

四、游戏坊

这些小秘诀都已经了解了,我们一起动起来,来亲自体验一下赛龙舟的乐趣吧。

第三、四课时

指导制作龙舟

第五课时

第三节 粽子飘香

一、导入

端午节不仅好玩而且能一饱口福。因为在端午节这天呀,我们可以吃什么?(粽子)

粽子是中国民间的特色食品,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制作的。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中华民族世代沿袭的习俗。

二、了解粽子的品种

1、中国是一个讲究饮食的民族,端午节的粽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五月五过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