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五年级上册阅读题(二)练习卷答案》
阅 读 二 (答案)
1、本单元是以( 思念家乡 )为主题编排的。
2.《泊船瓜洲》的作者( 宋)代(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瓜洲”指(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京口”指(今江苏镇江),“钟山”指(今南京市紫金山),“绿”指(吹绿),“还”指( 回,归)。《泊船瓜洲》后两行的意思是(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是诗人在(京口)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后两行诗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是(春天),全诗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还知道诗人的诗有(《梅花》)、(《元日》)。
3、《秋思》作者(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意万重”指(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行人”指(这里指捎信的人“开封”指(把封好的信拆开),整首诗是(叙事)抒情,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亲)之情诗的前两行意思是(洛阳城里秋风乍起,想要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要表达的意思很多,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诗中的(复恐)、(意万重)和(说不尽)把诗人的感刻画的细致入微,我还知道诗人的诗有(《野居》)(《惜花》)。
4.《长相思》作者(清)代(纳兰性德),这是一首(词)。作者融(写景)与(叙事 ) 为一体,表达了作者( 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文中“榆关”指(山海关 ),“那畔” 指(那边,此处指关外),“聒”指(声音嘈杂),“故园”指(故乡),文中后一句的意思 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 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作者被世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词集名为(《纳兰词》)。
5.《梅花魂》作者(陈慧瑛),题目中的“魂”指(精神),“梅花魂”指(梅花的精神), 即(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这也正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梅花魂》通过写一位老华侨对(梅花)的挚爱,反映了他(对 祖国的眷恋之情,一如梅花,忠贞不渝),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作者围绕 梅花写了五件事:(全解60页)文章开头和结尾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式,这样 写的好处是(使文章首尾连贯,结构严谨,内容清楚。)文中三次写了外祖父落泪:(全 解59页)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外祖父喜欢梅花的原因是①(梅花是 祖国的象征)②(梅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6.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梅花。”这句话出自(《桂花雨》),这句话与 (月是故乡明)一句同出一辙,表明母亲(思念家乡)的情感。“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 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里的“又”字看出( 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 “摇花乐”和“桂花雨“ )表明了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梅花生活的怀念 )。
7.我知道的表达思乡、思友之情的诗句有:(书37页)
篇二:《语文答题》
语文答题有技巧的。当初高考语文一百三多,每次模考一百二以上,从未失手。现在给高中的学子传授答题经验~这些是只会念答案老师不会讲的,想听的进。保证语文成绩有提高。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 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写景才是王道,比方写明月,进而写到家乡的月~比方写捧起家乡的黄土狂吻。这比单纯的语言表达强多了。请同学们记住,唐诗都是以景写情,触景生情的。反应到答题上,你要记得这样几句话。写上了老师绝对给分: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下面举例子,最后总结唐诗得分三步走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廖乱边愁说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唐诗啊!更进一步是边塞诗,我们通过后两句来体现怎么答题
一般出题格式是这样的:某句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去掉行不行之类的。这是历年出题的唯一套路,其他出题方法和这个是等价的,因为他让你回答的内容是一定的。这里举例,上诗中后两句表达好在哪里?,通过对本题的解答说明答题的三步走战略 答古诗题,在卷面上写出来的东西第一步是翻译。第二部是叙述好在哪,第三步是总述 第三步综述:这样描写情景相生,需的情实的景虚实相生。更富有感染力。答题完毕 第一部翻译:诗人前一句通过廖乱和边愁两个字描写主观感受,后一句秋月长城是对边塞景物的捕捉与描写 第二部好在哪:诗人通过对秋月长城萧索空阔景物的描写使无形的作者的边愁有形化,跃然纸上更富有感染力。诗有形的边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浓烈的愁思。 总结起来,答题点得分点给分点有三个,这三部打全了,老师不敢扣分。第一个得分点就是找到诗人写景的句子或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说明写的是什么景,表达的是什么情。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长城,是边塞的景,情是廖乱的情是边愁。紧扣边塞的景,边愁第一部的分就得到有形的景(答题时具体写出是什么景,如秋月长城)与无形的愁相结合,使作者无形的愁思有形化更形象更感人,使有形的景物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愁思 语文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学会一个字 扯 如果多加一个字 那就是 蛋 第三步更重要、告诉批卷的:总结起来,诗人的表达技巧是情景相生虚实相生,写作方式是触景生情 我们现在进行唐诗的扫尾工作。再叙述叙述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和在三步走基础上的不同答题技巧 关于第一个题眼,就是找到写景的最传神的那个字呗。比方用烂了的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然后翻译这句所在的句子,然后走我的第二部和第三步” 这是从写景上出题。下一个主观感受,是从抒情上出题,先说明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再接第二部第三步 有时候更简单,三步走里只问你一步。比方两个诗歌的对比杜牧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和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主题思乡对比 那就只答第一部和第三步呗,先说说全诗写了什么,再说写的东西表达了什么这正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部与第三步 表达技巧:对比,联想,拟人,回文,顶真比喻想象夸张,衬托 我心飘摇悬似旆君意的的高如鸿。好在哪?第一部:诗人描写了飘摇的旆和意志高昂的鸿雁,写描(翻译)写了作者内心的飘摇与友人赴官的意满 第三步表达了诗人不得志的惆怅与对友人赴官的真挚祝贺与向往。
上边两个大家都会了吧。第二部:诗人通过将心情与飘摇的旆和高鸿作比喻,自己的失意与友人的得意做对比,虚实相生 我们来看这道题,第二部得分点是比和对比,有了它不丢分喻 我们再练个想象的“风彻红旗冻不翻”好在哪? 下面我不说想象比喻什么的了,你们自己来说。我出题了“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好在哪?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好在哪?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好在哪?当时更有军中死,自始君王不动心好在哪?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好在哪?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好在哪?垂死病重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好在哪? 第一部和第三步是不变的,找准第二部你要回答的内容套进
去。最基本的那两句最先学的有形化什么的别忘 可是唐诗总用到这样的表达技巧。唐诗是以景生情的,表达方法有比喻、联想、想象、夸张、对比、顶真、等做复习题时遇上了我这没有的自己往上加。 快点记笔记这句话:以乐景衬哀情而哀者更见其哀 这就是烘托,这就是反衬。阅读题碰到烘托反衬字样的,或者明显看出来是烘托反衬作用的都答这一句 上边有一道“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题,答对比是对的,答答上反衬也是对的。以乐景衬哀情而哀者更哀,同学们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荒*和半死生的将士的悲哀了么?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 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 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
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 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① 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②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① 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② “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 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 答题步骤: ①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
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① 同意。“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五) 诗眼型: 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 答题步骤: ① 解释词义。 ② 点名中心。 ③ 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
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 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 ③ 是全诗的关键
【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
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 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题: 1、认真规范书写;2、不出现
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
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2、添加3、替换 4、换位
5、重组 四、名著阅读: 《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 五、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阅读题技巧 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 ,表达了 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
篇三:《淮师二附小三语期末练习12》
淮师二附小三语期末练习12
拟卷人:高静
基础部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cí diǎn gēn zōng mí hu^i chuāng lián qī fù ( ) ( ) ( ) ( ) ( ) sh^an zhì m~ai tàn f^ang xiàn liǎn páng xiào guǒ ( ) ( ) ( ) ( ) ( ) 二、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4)
神秘(mì bì)盛开(sh^ang ch~ang)茶几(jǐ jī)降落(jiàng xiáng) ....扒开(bā pā)倒映(dǎo dào)地壳(k~a qiào)空闲(k^ing kōng) ....三、查字典,填表。(6)
四、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成语。(2)
1.长征途中,红军部队所到之处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 2.期末考试中,小明语文、数学、外语都名列班级前茅,兴奋极了。爸爸对他说:“你的成绩确实不错,可以后仍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 ( )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3)
1.树叶飘落下来。(将句子写具体生动些)
2.小鸟在枝头叫着。(改写成拟人句)
3.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改写成不带问号的句子。)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2)
1.杭州素有“ ”的美称;拉萨是有名的“ ”;生活在北大荒的人喜欢用“ ”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郑燮号 ,是“ ”之一;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 ,是一颗无比璀璨的 。哈尔滨与济南有 、 的别称。西湖的白堤与苏堤与唐朝诗人 和 有关。
2.说脸谱。关羽是 脸,代表 ;包公是 脸,代表 ,秦桧是 脸,代表 。
3.“关爱别人的人将得到人们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也将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这句话用孟子的一句名言来说,就是: 。 4.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比如:《蒲公英》告诫我们 ;《三袋麦子》告诉人们 ;《掌声》教育我们 ;《金子》让我们 。
阅读部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孙中山破陋习
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dāng dàng)时的孙中山的家里很穷,.
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 洗衣 烧饭 插秧 挑柴 样样活儿都干 空闲时,姐姐就(陪 赔)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1.在正确的读音或字的下面画“——”。(1)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2) 3.给这段话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3) 4.“当时”是指什么时候?(1)
5.孙中山喜欢姐姐是因为:① ② ③ (3)
(二)妈妈的手
手,谁都是有一双。 妈妈的手粗糙而灵巧。
妈妈每年总是在屋后的空地上种下许多菜。什么萝卜、白菜、菠菜等,数不胜数。她每天总是起早贪黑,煮饭、洗碗、扫地、喂猪,家里的活妈妈全包了,由于妈妈整天忙碌,手指上已有一层厚厚的老茧。
我衣服的图案都是那么美丽,你看栩栩如生的花草,跃跃欲飞的小鸟,都给我增添了几分秀气。当别人欣赏我的衣服时,我从心里为妈妈感到骄傲。因为这是妈妈做的。
我爱妈妈,更爱妈妈那双勤劳而灵巧的手。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 增加( ) 漂亮( ) 自豪( ) 观赏( )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3)
( )的花草 ( )的双手 ( )的老茧 3.照样子,写词语(4)
例:忙碌 忙忙碌碌
4.短文写了 件事,一件是 ;另一件是 。说明妈妈的手具有 的特点。(4)
作文部分
八、作文(25) 题目:我们的校园真美
要求:仿照《“东方之珠”》的写法,选择三处美景介绍自己的校园。
拓展部分
一、选择(12)
1.《清明》的作者是 ( ) A. 郑燮 B.杜甫 C.贾岛 D.杜牧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下一句是:( )
A.牧童遥指杏花村 B.总把新桃换旧符 C.黑去翻墨未遮山 D.明月何是照我还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选自( )
A.《惠崇<春江晓景>》 B.《饮湖上初晴后雨》 C.《书湖阴先生壁》 D.《泊船瓜洲》 4.《吹牛大王历险记》的作者是( ) A.拉斯伯 B.闵希豪森C. 格拉斯D. 弗雷德里希 二、连线(8)
推位让国 周发殷汤 吊民伐罪 垂拱平章 坐朝问道 白驹食场 鸣凤在竹 有虞陶唐
篇四:《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 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写景才是王道,比方写明月,进而写到家乡的月~比方写捧起家乡的黄土狂吻。这比单纯的语言表达强多了。请同学们记住,唐诗都是以景写情,触景生情的。反应到答题上,你要记得这样几句话。写上了老师绝对给分: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下面举例子,最后总结唐诗得分三步走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廖乱边愁说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唐诗啊!更进一步是边塞诗,我们通过后两句来体现怎么答题
一般出题格式是这样的:某句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去掉行不行之类的。这是历年出题的唯一套路,其他出题方法和这个是等价的,因为他让你回答的内容是一定的。这里举例,上诗中后两句表达好在哪里?,通过对本题的解答说明答题的三步走战略 答古诗题,在卷面上写出来的东西第一步是翻译。第二部是叙述好在哪,第三步是总述 第三步综述:这样描写情景相生,需的情实的景虚实相生。更富有感染力。答题完毕 第一部翻译:诗人前一句通过廖乱和边愁两个字描写主观感受,后一句秋月长城是对边塞景物的捕捉与描写 第二部好在哪:诗人通过对秋月长城萧索空阔景物的描写使无形的作者的边愁有形化,跃然纸上更富有感染力。诗有形的边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浓烈的愁思。 总结起来,答题点得分点给分点有三个,这三部打全了,老师不敢扣分。第一个得分点就是找到诗人写景的句子或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说明写的是什么景,表达的是什么情。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长城,是边塞的景,情是廖乱的情是边愁。紧扣边塞的景,边愁第一部的分就得到有形的景(答题时具体写出是什么景,如秋月长城)与无形的愁相结合,使作者无形的愁思有形化更形象更感人,使有形的景物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愁思 语文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学会一个字 扯 如果多加一个字 那就是 蛋 第三步更重要、告诉批卷的:总结起来,诗人的表达技巧是情景相生虚实相生,写作方式是触景生情 我们现在进行唐诗的扫尾工作。再叙述叙述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和在三步走基础上的不同答题技巧 关于第一个题眼,就是找到写景的最传神的那个字呗。比方用烂了的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然后翻译这句所在的句子,然后走我的第二部和第三步” 这是从写景上出题。下一个主观感受,是从抒情上出题,先说明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再接第二部第三步 有时候更简单,三步走里只问你一步。比方两个诗歌的对比杜牧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和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主题思乡对比 那就只答第一部和第三步呗,先说说全诗写了什么,再说写的东西表达了什么这正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部与第三步 表达技巧:对比,联想,拟人,回文,顶真比喻想象夸张,衬托 我心飘摇悬似旆君意的的高如鸿。好在哪?第一部:诗人描写了飘摇的旆和意志高昂的鸿雁,写描(翻译)写了作者内心的飘摇与友人赴官的意满 第三步表达了诗人不得志的惆怅与对友人赴官的真挚祝贺与向往。第二部:诗人通过将心情与飘摇的旆和高鸿作比喻,自己的失意与友人的得意做对比,虚实相生 我们来看这道题,第二部得分点是比和对比,有了它不丢分喻 我们再练个想象的“风彻红旗冻不翻”好在哪? 下面我不说想象比喻什么的了,你们自己来说。我出题了“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好在哪?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好在哪?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好在哪?当时更有军中死,自始君王不动心好在哪?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好在哪?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好在哪?垂死病重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好在哪? 第一部和第三步是不变的,找准第二部你要回答的内容套进去。最基本的那两句最先学的有形化什么的别忘 可是唐诗总用到这样的表达技巧。唐诗是以景生情的,表达方法有比喻、联想、想象、夸张、对比、顶真、等做复习题时遇上了我这没有的自己往上加。 快点记笔记这句话:以乐景衬哀情而哀者更见其哀 这就是烘托,这就是反衬。阅读题碰到烘托反衬字样的,或者明显看出来
是烘托反衬作用的都答这一句 上边有一道“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题,答对比是对的,答答上反衬也是对的。以乐景衬哀情而哀者更哀,同学们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荒*和半死生的将士的悲哀了么?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 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 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春风又绿江南岸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