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七年级书法教学设计
书法教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毛笔字基础(一)
激发兴趣(以教师作品及书法家的作品为例)
执笔方法及写字姿势(示范)要求:五指执笔法(按、压、钩、顶、抵)、头正、身挺、脚平等
练习执笔方法及写字姿势(纠正指导)
讲解“一”字写法(黑板示范)
(要点:中锋运笔、逆锋起笔、行笔、回锋收笔)画行笔线路
横法:
五、练习写“一”字注意:(逆锋起笔、按、行、提笔、顿、回锋收笔等要领)逐个手把手指导。
六、作业:“一”字写20个。
毛笔字基础(二)
小结“写一”字中出现的问题,应注意的地方,强调要领(以学生作业为例进行讲解)
练习写“一”字(教师巡回指导)
出示范字“三”,讲解并示范。
“三”字的三横长短、间架结构。(黑板示范)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三”字写20个。
毛笔字基础(三)
讲评作业,复习写“三”字,指出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缺点加以练习改正。
学写“悬针竖”,掌握要领。
竖法:(悬针竖
悬针竖要领:藏锋起笔,向右下顿笔后转势直下,慢慢提笔收起,使笔画呈“针”状。
写“十”字,黑板示范。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十”字写20个。
毛笔字基础(四)
讲评作业,复习写“十”字,特别是“悬针竖”的笔法要领,指出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作业中的缺点进行练习改正。
学写“垂露竖”,掌握要领,写“土”字。(注意间架结构)
(垂露竖)
垂露竖要领:藏锋起笔,向右下顿笔后转势直下,收笔回锋上提。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土”字写20个。
毛笔字基础(五)
复习写“土”字,特别是“垂露竖“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针对性练习。
学写“短撇”,掌握要领,写“千”字。
短撇要领:藏锋起笔,向右下顿后转向左下方撇出(稍平)。
短撇: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千”字写20个。
毛笔字基础(六)
复习写“千”字,注意“短撇”。
学生练习,改正自己的缺点。
学写“点”,掌握要领,写“主”字。
“点”的要领:藏锋起笔,向右下方顿笔,及时回锋收笔。
点法:(瓜子点)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主”字写20个。
毛笔字基础(七)
复习写“主”字,特别是“点”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练习,以改正缺点。
学写“长撇”,掌握要领,写“广”字。
“长撇”要领:藏锋起笔,向右下顿笔,先竖再渐渐转向撇向左下方。
长撇:(竖撇)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广”字写20个。
毛笔字基础(八)
复习写“广”字,特别注意“长撇”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作业中自己的缺点有的放矢进行练习。
学写“捺”,掌握要领,写“文”字。
“捺”的要领:藏锋起笔,转向右下方行笔、顿、提出。(注意笔画由细到粗)
捺法: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文”字写20个。
毛笔字基础(九)
复习写“文”字,特别是“捺”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练习改正缺点。
学会写“钩”,掌握要领,写“于”字。
“钩”的要领:藏锋起笔,笔行作竖状,至钩处顿后稍提,并快速向左钩出笔锋。
钩法:(竖钩)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于”字写20个。
毛笔字基础(十)
复习写“于”字,特别是“竖钩”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缺点加以练习改正。
学会“折”法,掌握要领,写“日”字。
“折”的笔法要领:藏锋起笔作横,至折处稍提后顿,再转势向下行竖,至末处收笔回锋。
折法: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日”字写10个,“中”字写10个。
毛笔字基础(十一)
复习写“日”字,特别是“折”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作业中的缺点加以练习改正。
学写“横钩”,掌握要领,写“官”字。
“横钩”的笔法要领:露锋起笔向右横行,至钩处转笔向下作顿,然后渐提向左下钩出。
横钩: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官”字写20个。
毛笔字基础(十二)
复习写“官”字,特别是“横钩”的笔法要领,指点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练习。
学写“左尖横”,掌握要领,写“在”字。
“左尖横”的笔法要领:顺势起笔横行,回锋收笔。(横的变化之一)
左尖横法: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在”字写10个,“左”字写10个。
毛笔字基础(十三)
复习写“在”字,特别是“左尖横”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作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练习。
学写“直撇”,掌握要领,写“者”字。
“直撇“的笔法要领:逆锋起笔稍顿,再转向斜下方撇出。
直撇: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者”字写10个,“行”字写10个。
毛笔字基础(十四)
复习写“者”字,注意“撇、折”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练习。
学写“短捺、提”法,掌握要领,学写“以”字。
“短捺”笔法要领:同上面讲过的“捺”法,只是略短;
“提”笔法要领:逆锋起笔,转向右上方挑提,动作稍快。
短捺:
提: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以”字写20个。
毛笔字基础(十五)
复习字“以”字,特别是“提、捺”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
学写“横折钩”,掌握要领,写“而”字。
“横折钩”笔法要领:逆锋起笔,先横再提顿,转向直下至钩处时回锋平钩出。
横折钩: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而”字写10个,“司”字写10个。
毛笔字基础(十六)
复习写“而”字,特别是“横折钩”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作业中的缺点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学写“斜钩”(戈钩),掌握要领,写“成”字。
“斜钩”笔法要领:逆锋起笔,转向右下方稍有孤度行至钩处,回锋钩出。
斜钩: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成”字写10个,“武”字写10个。
毛笔字基础(十七)
复习写“成”字,特别是“斜钩”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学写“竖弯钩”,掌握要领,写“元”字。
“竖弯钩”笔法要领:逆锋起笔,转笔直下圆转弯至钩处回锋钩出。
竖弯钩: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元”字写10个,“兄”字写10个。
毛笔字基础(十八)
复习写“元”字,特别是“竖弯钩”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作业中的缺点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改正。
学写“走之折”,掌握要领,写“道”字。
“走之折”笔法要领:逆锋起笔,然后横折弯弯,注意笔意连贯,一气呵成,手腕用力,灵活“蛇行”。
走之折: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道”字写10个,“通”字写10个。
毛笔字基础(十九)
复习写“道”字,特别是“走之折”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作业的情况进行练习。
学写“左耳钩”,掌握要领,写“陛”字。
“左耳钩”笔法要领:逆锋起笔,先横后折再弯钩。
左耳钩: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陛”字写20个。
毛笔字基础(二十)
复习写“陛”字,特别是“左耳钩”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
学写“永”字,掌握笔法要领。
“永”字八法: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永”字写20个。
石明凯
【篇二】七年级书法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网友来稿)
杨静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诗中所说的“海”是什么呢?诗人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说,“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一方面因为渴望早日实现理想,一方面因为对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估计不足,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就能达到理想境界,可事实并非如此,就不免失望、沮丧。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是童年的遐想。“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这就是说,妈妈指点了理想,唤起了我的想望。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一旦望不见海,望见的依然是山,于是大失所望。 长大了,诗人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海很遥远,但是并非虚无缥缈。理想和信念,使人不畏长途跋涉,“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练习说明 一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本题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探究“山”所蕴含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视情况帮助学生探究。
参考答案: 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本题是结合课文的练笔。“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这样就拓宽了思路。最容易写的还是第一次到海滨旅游,可以写对大海的向往,到海滨终于见到大海的心情,写大海无比壮阔的美,等等。
教学建议 一、加强朗读训练 探究前宜安排朗读,以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感知能力。探究过程中宜安排片段朗读,作为探究的重要手段。探究后宜安排朗读,提高表情朗读的水平。
二、抓住探究的关键 关键是“海”与“山”的象征意义,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人们对实现理想境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起初往往估计不足,一旦达不到预期目的,就大为失望。这种情况还可能反复多次。待到认识不断深化了,才能对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诗人告诫人们,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探究到这层精义,就会喜欢这首诗,觉得最后一节诗简直是人生格言。
三、开创研究性学习新风 本课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贯彻“课程标准”精神要有个好的开头。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教师要引而不发,路让学生自己走,教师起引路、扶助、鼓励作用。一开头养成好习惯,开创研究性学习的局面,今后就比较好办。
四、重视“读一读,写一写” “读一读,写一写”,是识字和写字,读音要准确,写字要规范,还要练习书法。“读一读,写一写”,又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以不断丰富语言。词语只有烂熟于心,才能在自己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中运用自如。孤零零一个词,不容易记,用法也吃不准,最好识记所在的短语短句,例如,“海在喧腾”就容易记,容易用;这个短语不断扩展,不断变化,可以生成各种句子。如“海在远方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重视“读一读,写一写”,才能练好语言基本功。以后各单元都是如此。
五、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阅读文学作品,要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要使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重视朗读训练。 3.从第一课开始,着力开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定位于“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课时安排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读一读,写一写。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漫湿 一瞬间
3.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各自练习朗读。 (3)领读。 (4)齐读。
4.内容研讨。 可在适当时候将“有关资料”中的诗人创作谈读给学生听,以帮助理解诗歌。 研讨,首先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疑难就是问题,深层的含义或奥妙也是问题。让学生用铅笔打问号,然后提出问题,教师补充。
(1)“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3)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想到山的那边,而且是“常伏在窗口痴想”?为什么去爬山?为什么又说自己的想望是“幻想”?
(4)“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5)山那边的青山,为什么“铁青着脸”?
(6)“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改用议论语言,怎么说? (7)“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一座座山顶为什么诱惑着我?“我”为什么失望?心灵为什么是枯干的?海潮漫湿枯干的心灵又是什么意思?
(8)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
5.小结内容研讨的经验。 学习方法和习惯也是教学目标。学习笔记应该有一部分专门记“语文学习经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等方面应该分页记。每次小结只须提要式地记一两点。
6.再朗读。
7.课外作业。
从“研讨与练习”选题,或自行设计。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二、山那边的海关于《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在山的那边》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我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因此,对我来说,重读这首诗,犹如翻开封存多年的老相册,重又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的我。 显然,《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我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 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 但是,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构成一首诗。于是,“海”在我的生活中并最终在这首诗中出现了。“海”的出现,恰好与“山”形成了对应,显现出一种诗的结构。这里的“山”与“海”,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读解:山,一个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像力的召唤。而这些含义,在我年幼时都不可能意识到。我只是凭借着我那耽于幻想的天性在遥望山的那边,在想像海的那一片蓝色。 然而,正如人们所知,这种对另一个世界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是最易受到挫折的。可以说,任何“不务实际”的幻想,在“铁青着脸”的现实面前,都有它破灭的一天。我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一再经历过这样的让人的内心深受刺痛的时刻。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幻想受挫,但那种理想主义的精神却在生命中扎下了根来它因在现实环境中受挫变得更为内在、也更为倔强了!诗的第二节所主要揭示的,就是这种对“海”的信念。也许是由于不屈的天性,也许是我在上初中时读到的一句格言“只要沿着江河走,就一定能发现大海”,给了我这种信念。而这时的“海”这个童年时的梦也被提升到整个人生的层面来重新理解,它已和第一节中的海有所不同,它已具有某种人生理想的象征色彩了。“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又一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也许任何理想都是一个诱惑的圈套,任何理想都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正是在这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人生被提升和充实,人生被赋予了希望和意义,“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命运就这样造就了我们这样一代。我们这一代,生于五六十年代,从小受的是理想主义教育,经历过“文革”和上山下乡,在“文革”结束后又来到大学校园,有人称我们为理想主义的一代,又有人称我们为幻灭的一代。理想主义培养了我们的幻想和精神气质,但我们也是为“理想”的虚妄付出过最惨重的代价的一代。在我的同代人中,有许多人历尽磨难而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精神,但也有许多人到后来心如死灰,变得非常迷惘。正是基于对同代人的这种了解,我在这首诗的后来这样写道:“人们啊,请相信”,这是对我的同代人讲话,但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激励: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过无数座山后终会攀上这样一个峰顶,相信在历尽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和生命…… 今天重读这首诗,我当然感到了它在艺术上的稚气,因为诗歌指给我们的道路,其漫长和艰辛,都远远超出了我在年轻时的想像。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我已无数次地见过我在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我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即。那么,对于现在的我,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依然是“信念”。如果我不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重新达到这种肯定,那就很难设想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还会坚持下去。重读《在山的那边》,并遥望童年的方向,我再次感到了这一点。
三、《在山的那边》导读(赵寻) 《在山的那边》述说的,显然与他自童年起就一直伴随他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他的日见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然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要求诗人用“形象”而非简单的、概念化的语言来处理他所反复体会的痛苦、激情、信仰和经验。王家新没有像很多人一样把他在生活中所遭受的折磨变成一种愤懑的喧嚣,而是从中体验出所有的理想的破灭之苦,并把它转化成一种以“山”与“海”的对立为基本模式的沉思诗意。 从表面上来说,“山那边还是山”这样的发现,自然不过是“山那边是海”一类幼稚幻想的破灭。然而,“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所以,这种挫折也就喻示了诗人生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经验的象征。 与之相对应,“海”则是那种永远呼唤着我们出发的诱人的愿望的象征:“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诗人相信,“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这“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山”与“海”的对立,往往是一种无法打破的对立,正如另外一位诗人在《山民》中所说,“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所以没等他走到那里/就会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可是,在王家新的这首诗中,“山”与“海”的对立,“山”对“海”的隔绝,因为一个“一次又一次失望”却一次又一次攀登,不停地翻越群山去追寻大海的倔强的“孩子(我)”的出现,而告克服。这“孩子”可以说正是那不屈的“信念”本身。这个山与海之间的“追梦者”,体现了我们内心“隐秘的想望”,更体现了一代人在现实的重重磨难与对理想的苦苦坚持之间的精神历程。 在艺术上,《在山的那边》看似线条单纯,却又波澜迭出,紧扣人心。诗人富有坚韧的信念,但他的语调并不总是高亢的。他没有回避生活的真实,在诗歌的第一部分,他甚至以一个孩子的语调这样写道:“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仍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些从负面描写的挫折感,反过来从感官和情绪上增进了“山/海”对立的真实性,使诗歌得以在一种强有力的冲突中,饱满地完成了最后的“海”对“山”的逆转。同时,这种情感的起落,也使全诗获得了一种恰当的节奏。 作者邮箱: ro123iy@126.com
【篇三】七年级书法教学设计
七年级写字课教案(下)
钢笔字部分
第一课 横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的基本用笔方法,是他们能感受到汉字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2、认识横的特点和书写方法。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写好汉字。
(二)教学重点: 认识横线的书写要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观察课本范字横的形态特点。
归纳总结横画的分类及特点:横画分为长横、短横等。横画是一个字的大梁,笔画应写得有弹性。
三、组织学生临摹书写课本范字 四.归纳总结横画的书写特点
几个横画在同一个字里出现,应在长短、方向上有所变化。
五、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教学后记:
第二课 竖、点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的基本用笔方法,是他们能感受到汉字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2、认识竖、点画的特点和书写方法。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写好汉字。
(二)教学重点: 认识竖、点画的书写要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观察课本范字中竖、点画的形态特点。
归纳总结竖、点画的分类及特点:竖画可分为悬针竖和垂露竖。竖起支撑的作用,一般起笔较重,而悬针竖则收笔宜尖。
点画有侧点、竖点、仰点的区别,点画犹如一个字的眼睛,应写出其神韵。
三、组织学生临摹书写课本范字
四.归纳总结竖、点画的书写特点 五、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教学后记:
第三课撇、捺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的基本用笔方法,是他们能感受到汉字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2、认识撇、捺画的特点和书写方法。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写好汉字。
(二)教学重点:
认识撇、捺画的书写要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观察课本范字中撇、捺画的形态特点。
归纳总结撇、捺画的分类及特点:撇画有的长,有的短;有时写得直一些,有时写的平一些。捺画有的斜,有的平。书写时要有起伏的变化。
三、组织学生临摹书写课本范字
四.归纳总结撇、捺画的书写特点
一般来说,长而直的撇应写得挺拔、舒展,短而平的撇要有所收敛。
五、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第四课 钩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的基本用笔方法,是他们能感受到汉字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2、认识钩画的特点和书写方法。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写好汉字。
(二)教学重点:
认识钩画的书写要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观察课本范字中钩画的形态特点。
归纳总结钩画的分类及特点:钩画分为横钩、斜钩、卧钩、竖弯钩、横折钩等。钩画应写得果断、有力。
三、组织学生临摹书写课本范字
四、归纳总结钩画的书写特点
钩画应写得果断、有力。
五、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第五课 折、提画
教学目标:
1、掌握折、提的写法技巧,并将他们写美观。
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一、观察折、提画的写法,学习它的运笔方法。
折画的关键在折处,应先顿后折。折画可分为横折、竖折、撇折等。
提画起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时要挑出。提画分为斜提和竖提。
二、实践演练。
三、巡视点拨。
四、作品展示。
五、完成本课练习。
教学后记:
第六课 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横画、竖、点、撇、捺、钩、折、提等笔画的写法。
2、按笔顺规则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横画、竖、点、撇、捺、钩、折、提等笔画的写法,按笔顺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笔画的写法
1、复习横画、竖、点、撇、捺、钩、折、提等笔画的写法。
2、练习书写笔画。
二、观察熟悉课本中作品《宋 杨万里 七绝两首》及《节录诸葛亮文》。 注意文字布局及字与字之间的呼应。
三、书写汉字,注意字的笔顺。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2、强调写字姿势,注意笔顺。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作品写得漂亮。
毛笔字部分
第一课 横画
一、 激发兴趣(以教师作品及书法家的作品为例)
二、 执笔方法及写字姿势(示范)要求:五指执笔法(按、压、 钩、顶、抵)、头正、身挺、脚平等
三、 练习执笔方法及写字姿势(纠正指导)
四、 讲解“一”字写法(黑板示范)
(要点:中锋运笔、逆锋起笔、行笔、回锋收笔)画行笔线路 横法:
五、 练习写字注意:(逆锋起笔、按、行、提笔、顿、回锋收笔等要领)逐个手把手指导。
六、作业:摹写本课范字,每个五遍。
第二课 竖画
一、 讲评作业,复习写“三”字,指出优缺点。
二、 学生根据自己的缺点加以练习改正。
三、 学写“悬针竖”,掌握要领。
竖法:(悬针竖
悬针竖要领:藏锋起笔,向右下顿笔后转势直下,慢慢提笔收起,使笔画呈“针”状。
四、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 练习摹写本课范字。
第三课 点画
一、 复习写“千”字,注意“短撇”。
二、 学生练习,改正自己的缺点。
三、 学写“点”,掌握要领,写“主”字。
“点”的要领:藏锋起笔,向右下方顿笔,及时回锋收笔。 点法:(瓜子点)
1、上点
2、下点(杏仁点)
3、左点
4、右点
5、右上点
6、左上点
7、左下点
8、右下点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练习摹写本课范字;
第四课 撇画
一、 复习写“主”字,特别是“点”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
业中的优缺点。
二、 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练习,以改正缺点。
三、 学写“长撇”,掌握要领,写“广”字。
“长撇”要领:藏锋起笔,向右下顿笔,先竖再渐渐转向撇向左下方。 长撇:(竖撇)
1、竖弧撇
2、细腰撇
3、兰叶撇
4、弯头撇
5、弧钩撇
6、长曲撇
7、短曲撇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练习摹写本课范字。
第五课 捺画
一、 复习写“广”字,特别注意“长撇”的笔法要领,指出学
生作业中的优缺点。七年级书法教学设计
二、 学生根据作业中自己的缺点有的放矢进行练习。
三、 学写“捺”,掌握要领,写“文”字。
“捺”的要领:藏锋起笔,转向右下方行笔、顿、提出。(注意笔画由细到粗) 捺法:
欧阳询的笔法
1、直捺
2、弧捺
3、方头捺
4、长捺
5、尖头捺
6、短捺
7、反捺
8、曲反捺
四、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 作业:练习摹写本课范字。
第六课 提画
一、 复习写“者”字,注意“撇、折”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
【篇四】七年级书法教学设计
七年级写字教案
第一课 正楷字的结构法则
教学内容:正楷字的结构法则(一)
教学目的:1.了解汉字书写平正、匀称的法则。
2.学会分析字的结构,按法则书写。
教学重点:汉字的结构法则
教学难点:按法则书写
教学方法:讲演法 教学媒体:视频展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汉字基本笔画的书写。要写好汉字,只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遵循一定的结构法则。
历代书法家对汉字的倾心研究,帮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结构法则。 后人归纳为四个要点:平正、匀称、连贯、变化。
二、新授
正楷字必须写端正,写平稳
(一)平正
1.出示例字
2.平正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横平竖直”,怎样才能做到平正了? 交流:(1)保持字的重心平稳。首先要求横平竖直,写好主笔,
其次要保持字形周正,防止写歪写偏。引导学生观察平、女。(2)保持字的对称平衡。左右笔画形成对称的,必须在中心线两侧保持平衡。
(3)横画一般都取左低右高的斜势,以求平正,美观之效。
(二)匀称
1.出示例字
2.注意点:
(1)点画间留的空白要匀称,大小疏密要协调。
(2)笔画多的字,笔画之间要定得小而匀,以保持紧凑。
(3)笔画少的字,笔画之间要空得疏而匀,以保持宽舒。
(4)写字前要对字形和字的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力求布白合理,疏密匀称。
(三)观摹范字
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范字,重视“中心线、田字格、上收下放”。
三、书写练习
用钢笔临写范字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第1-3页毛笔字临写。
五、板书设计
正楷字的结构法则
1.平正
2.匀称
【篇五】七年级书法教学设计
七年级书法课教案
七年级写字教案(一)
七年级写字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写字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可以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一手好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使人联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各种美的享受。对七年级学生进行写字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身体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2、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掌握汉字的一些常见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
3、六字写字要求:“规范、端正、整洁”。七年级书法教学设计
三、练习方式
利用《新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写字》一书提供的范例,采取描红或临摹的方式,让学生从基本的笔画横撇、撇点、竖折等练起。
四、练习时间
每周一节书法课,平时写作业的同时强调写字的姿势,引导学生写好字。
五、教学措施
1、严格遵守课改方案要求,落实“专课专用,保质保量”八字方针。
2、遵循直观性原则,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研讨摸索写字教育的基本模式,确保写字课的质量。
3、收集书法家的故事及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调动书写兴趣。
4、学生互评写字水平,交流写字经验,激发写字积极性。
5、开展各种书写竞赛活动,结合板报,展出学生优秀作品,鼓励认真书写。提高书写水平。
6、抓好表率,树立写字标兵,表彰写字能手,定期举行作业展览,请“能手”介绍经验,给予重奖,形成你追我赶,后浪推前浪的局势。
第1课 横和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的基本运笔方法,使他们能感受到毛笔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2、 认识横和竖的特点和书写方法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写好汉字。
(二)教学重点:认识横线和竖线的书写要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笔画挂图,要想把横线和竖线写美观,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才可以把横线和竖线写漂亮。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横和竖的形态特点,师板书。
3、归纳总结横线和竖线的形态特点,齐读说明。
4、讲解分析基本知识。
5、归纳总结横线和竖线的书写口诀。
6、组织学生按照口诀进行书空练习。
7、反馈评议学生练习
8、小结(引导:头方就是用什么方法起笔?尾尖是用什么方法收笔?)
9、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
10、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七年级书法教学设计
11、展示,评议
教学后记: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我认为写字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第一节写字课上,我首先注意养成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二、还要养成学生整洁的习惯。教学时我不仅要求学生保持作业本的整洁可观,还要求学生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注意衣着和手指的清洁。
当然自己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处理好书写与练字的关系。平时写作业也是书写,所以要好好写。坚持经常提醒和督促学生运用书法知识,并注意经常示范,采用作业展示等方法激励学生,使学生养成好的写字习惯。
第2课 拼音字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的基本运笔方法,使他们能感受到毛笔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2、认识拼音字母的特点和书写方法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写好汉字。
(二)教学重点:认识拼音字母的书写要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笔画挂图,要想把拼音字母写美观,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才可以把拼音字母写漂亮。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拼音字母的形态特点,师板书。
3、归纳总结拼音字母的形态特点,齐读说明。
4、讲解分析基本知识。
5、归纳总结拼音字母的书写口诀。
6、组织学生按照口诀进行书空练习。
7、反馈评议学生练习
8、小结
9、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
10、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
11、展示,评议,教师印奖章
教学后记: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而汉语拼音的书写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以后能否养成好的写字习惯,能否写一笔好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四线格,记住字母的笔画名称,还要使学生听到名称就会写笔画。熟练掌握字母的笔画名称是写好汉语拼音的第一步。
接着重视示范,摹临结合,我认为教师的示范是一个很重要又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和步骤。教师示范,学生可以从老师的示范中直接领悟书写要领、注意事项,目识心记。所以我在示范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各种官能,让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自己身上。、
第3课 斜线和折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的基本运笔方法,使他们能感受到毛笔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2、 认识斜线和折线的特点和书写方法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写好汉字。
(二)教学重点:认识斜线和折线的书写要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笔画挂图,要想把斜线和折线写美观,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才可以把斜线和折线写漂亮。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横和竖的形态特点,师板书。
3、归纳总结斜线和折线的形态特点,齐读说明。
4、讲解分析基本知识。
5、归纳总结斜线和折线的书写口诀。
6、组织学生按照口诀进行书空练习。
7、反馈评议学生练习
8、小结(引导:头方就是用什么方法起笔?尾尖是用什么方法收笔?)
9、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
10、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
11、展示,评议,教师印奖章
教学后记:
过程比结果更可贵,在指导七年级学生写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提高孩子们观察、模仿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七年级学生开始书写的内容是横线、竖线、斜线和折线,看起来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从他们课堂上的表现,发现了许多问题。
第4课 横、竖、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的基本运笔方法,使他们能感受到毛笔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2、 认识横、竖、点的特点和书写方法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写好汉字。
(二)教学重点:认识横、竖、点的书写要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笔画挂图,要想把横、竖、点写美观,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才可以把横、竖、点写漂亮。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横和竖的形态特点,师板书。
3、归纳总结横、竖、点的形态特点,齐读说明。
4、讲解分析基本知识。
5、归纳总结横、竖、点的书写口诀。七年级书法教学设计
6、组织学生按照口诀进行书空练习。
7、反馈评议学生练习
8、小结(引导:头方就是用什么方法起笔?尾尖是用什么方法收笔?)
9、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
10、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
11、展示,评议,教师印奖章
【篇六】七年级书法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书法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行书
第一课 什么是行书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中国书法传统
2、让学生明白学习书法的意义
3、了解什么是行书及行书的特点
教学重点:什么是行书与楷书有什么区别
教学难点:行书与楷书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介绍 1、什么叫做书法? (1)、“书法”这一名词在我国已运用了三千多年,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了,从广义上理解,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因为“书”所指的就是写字,而“法”可以理解为方法;而从狭义上说,书法特指用毛笔书写的汉字艺术。 (2)、或许有的同学会问,书法既然是写字的方法,那么外国是不是也有书法艺术呢?有没有同学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书法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艺术,它的产生与我国古代的书写工具毛笔有很大的关系。记得西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蔡邕说过:“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由此可见,汉字与毛笔的特殊性,是产生书法艺术的主要原因;造型与表现的有机结合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这样的说法一时之间或许我们还很难理解,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会慢慢理解的。 (3)、现在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书法是怎么会诞生的呢? 其实书法是从实用中发展而来的。我们知道在原始人的时候没有文字,他们记事很不方便,于是他们每当有事的时候都会在腰带上打上一个结,大事就打一个大结;小事就打一个小结,这件事做完之后就把结解开。这就是最初的结绳记事说。但这样还是不方便,传说是黄帝派他的一个史官仓颉创造文字,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记录所发生的或要去办的事,文字也就因此而诞生了。文字的存在必须经过书写,于是书法也就诞生了。
二、学习书法的意义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早在周代,就把书法列入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后人更是注重书法的教育,文字是写给人们看的,具有一手好字,不仅能够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更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或许有的同学会说,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电脑早就可以代替人类的书写工作,我们为什么
还要舍易求繁呢? 书法走到今天,已经逐渐转换为了纯艺术,它的实用功能已逐渐地减少,所以说,我们的书法课其实和美术、音乐等课程一样,均属于艺术类课程,在书法课上,我们所要学习的,不光是书写的技巧,更重要地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书法艺术的美感,体会其中的韵律,提高我们的艺术审美观。
三、怎样学好书法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所以要学好书法首先要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就是古人所说的要有“书卷气”要写“文化字”,其次就是要多看,多读,多思考,只要勤奋,勤能补拙
四、1、什么是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
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2、笔法特点行书比楷书简化,笔法以简便为主,多露锋入笔,笔画间多牵丝映带,以达到提高书写速度的目的。
五、练习,临摹5页的字体,体会与楷书的区别。
六、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独体字的行书写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独体字行书的种类;
2.了解独体字的形态特征;
3.了解独体字的运笔方法;
4. 实践感受独体字体行书的动笔动作。
第二课 梯形结构
元久立火等字的写法。
教学目标:初步认识梯形结构字的特点
重点:笔画的段落变化特点的了解。
难点:提按动作的把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A4透明白纸 15公分米格毛边含有元的范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梯形结构有正、侧两类,在书写中过程中要把握的特点是:正梯形结构汉字特点收上放下;倒梯形结构汉字特点放上收下,今天我们来学习梯形结构字的书写,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形态特点,思考它的运笔方法,体现它的动作特征。
二、1、用多媒体呈现出有正梯形结构字的字 “元 久 立 火 ”
部的梯形结构字写成点,问:“同学们说好看吗?” 横、撇两笔连写,因连带而呈欹斜之势;顺势书写竖弯勾。
第二个转折处顿后下按向左下笔;最后一笔反捺,笔断意连。
画。
全字结构。
2、展出倒梯形结构的“可、言”字例
认识笔画外形及运笔特点 ,学生观察每个梯形结构字的形态特点,比较两个梯形结构字的不同之处。 提问:正梯形结构字和倒梯形结构字的形态特点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横画收笔向左下顺势带出“口”和竖钩;“口”和竖钩连续转折,一
短横;“口”最后两笔连续书写。
六,指导学生临写有正梯形结构字和倒梯形结构字的范字 用课前已准备好的15公分米格毛边纸临写有正梯形结构字和倒梯形结构字的范字各一张
七、总结本课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了梯形结构字的种类、以及不同的梯形结构字形状和写法,虽然写的难度较大,但只要大家注意笔画开始为边行边按,然后稍停,再慢点提笔出锋,不久会熟练地掌握。
八、课外练习:临摹
九、课后反思: 元久立火可言字
第三课 方形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方形结构字的形态,学会其用笔法。 2、继续巩固书写姿势与毛笔执笔法。 3、初步掌握这类字书写技能 教学重点:写好“方形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方形结构汉字的变化规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检查: 复习书写姿势和毛笔执笔法。
三、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
2、欣赏赵孟頫的书法,感受赵体。
3、学习方形结构字行书写法。 (1)认识方形字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止的形态,并画出运笔方向。 南: 运笔方向和方法:横撇偏于左侧,中间外框向右舒展,内部点、撇呼应,横画连写。
(2)老师示范书写例字:而、耳、月、身
(3)学生练习。巡回指导。
四、讲评: 1、展示典型佳作与病例,先由学生点评,再作小结。
2、学生自评。
五、小结
临摹:止、南、而、西、耳、
月、身、甫
六、课后反思:
【篇七】七年级书法教学设计
初一书法第一课 教学设计
初一书法第一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简单了解书法的历史,字体种类以及历代著名的书法家及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ppt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书法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并树立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华的意识。
教学重点:书法体种类的介绍。
教学难点:学生对字体的辩识可能会有困难。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什么是书法?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书法的历史:
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两汉书法
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著重大意义。它标志著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
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
书学鼎盛的唐代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宋朝的书法
无认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元代书法艺术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頫 ,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于赵孟頫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信佛教。
明朝书法艺术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三子”
抒情扬理—清代书法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复现。于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
六种书法字体: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褚遂良最为出色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欧阳询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称为“欧体”。
颜真卿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柳公权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苏轼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褚遂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