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文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天才顾城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下一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顾城已经离开了很久了。如果通往天堂真有一条铺撒着沙砾的道路,那么潮水也一定将他往日踩下的脚印早已冲远了。然而,当我看到顾城的照片时,内心所难以忘怀的,仍是顾城那双水一般柔情的眼睛和乖张的帽子。那双充满了童真幻想、清纯剔透的晶莹,有着一种对光明的苦苦的追求和深深的忧郁多年以后还是让我感到不习惯和无所适从。 “当我离去的时候/我不相信你能微笑/能用愉快的眼睛,去看鸽子/能在那条小路上跳舞,一边想入非非……” 顾城的诗不仅为中国诗歌指明诗之本质,更重要的在于让人体味到生命纯净的气息,他不仅是一个“童话诗人”,还是一个“诗人哲学家”。顾城是个天才,而且是一个病态的天才,在访谈录《神明留下的痕迹》中,顾城说得很清楚:“我的所谓童话,并非完全自然的状态。实际上它源自文化大革命给我造成的恐惧。”在《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中又说:“比如说文化大革命,我真正觉得恐怖,随时可把你家门‘梆’一踹,你就整个完了;你就没有一个立锥之地,没有一个地方能觉得安全。这对于我是个大恐怖,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世界随时可能崩溃。”文革爆发的1966年,顾城才10岁。一直到1992年,顾城在德国,回忆文化大革命时,还感到极恐怖。他说:“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现实就是被老虎追着跑。”这种被老虎追着跑的恐怖,一直深入到他的潜意识中。老让顾城觉得人群是可怕的,社会是丑恶的,只有自然是可爱和安全的。人群和社会给予顾城的恐怖体验,伴随着他的一生。奠定了顾城终生对社会生活的逃避,一直驱使他去寻找“世外桃源”。这是文革对顾城最大的伤害,也是顾城悲剧的社会意义。他后来老是幻想修一座城堡,里面是天国的花园。这种防御性的心理,说明顾城终生未能摆脱被人群和社会的“老虎”追着跑的恐怖感。总之,文革是使顾城成为病态天才的客观原因。
造成顾城病态天才的第二个原因,是对死的恐惧。他说:“我很小时突然感到死亡的空虚。人死了就要变成灰烬被涂在墙上,这是我五岁时的一个感觉。最重要的感觉就是我是要死的,我必死 ;这种无可奈何的宿命和恐惧感觉一直跟随着我,使我感到无处不在的可怕,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五岁感到死亡的宿命和恐惧,并终身无法摆脱。十岁又感受到文革的恐惧,像被老虎追着跑。内在和外在的两种恐惧加在一起,就造成了顾城终生无法治愈的严重病态。换言之,对来自社会危险的过度敏感,对生命死亡的过度预感,形成无法摆脱的浓重宿命感,就成为顾城病态天才的主要特征。为了从这种可怕的病态中挣扎出来,顾城“自救”的方法,就是写童话诗。顾城自言:“我的自性因恐惧而收缩,由于童话而解放。这也是那个童话世界里,不仅有鱼有鸟,而且也有那么多坟墓的原因吧。”又说:“这个世界不好,我们再造一个。最明显的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你无处可躲,你也无能为力,这时童话就是你的心愿了。”
从表面上看,顾城的童话诗是纯净和完美的。而实际上,其内核却是病态的——无法医治的彻底的悲观主义。这就是顾城无法解决的悖谬。那个幻想的天国花园,只不过是救命的稻草罢了。除了童话,顾城“自救”的第二种方法,就是哲学。少年时代,顾城可以沉迷于童话;但成人以后,阅历已深,童话的幻想已经不能成为安身立命的基石,此时,需要是理性的强大支撑。所以,他说:“哲学也是在不断受挫受伤之下又害怕接着受挫受伤而产生的不失本性的一个解放。” 哲学对于后期的顾城来说,是太重要了。是帮助他从悲观主义中挣扎出来的精神支柱。正是对生命的死亡和文革暴行的双重恐惧,规定了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逃避社会,热爱自然,追求理想主义的心理定势,决定了他必然会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回归自然的退隐思想,特别是老庄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作为精神上的支柱。具体而言,顾城所倾心追求的是所谓的“天国花园” ,是在激流岛上,过一种近于原始自由的生活,身边还有一妻一妾,也就是“女儿国”。但这美好的“天国花园”,只是一种内心的愿望和美好的幻想,并不可能实现。首先,归隐自然,并不像预想的那样美妙。顾城后来也说,自然里老鼠、蚊子,还有吃饭的嘴。如果说,生存环境的恶劣,还可以克服;那么,“女儿国”幻想的彻底破灭,却带来了灾难性的恶果。由于顾城对于人性理解的局限,使他不明白人性的复杂性和人性的不可改造。
三千多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但人性却没有改变多少。在谢烨和英儿的身上,确实存在着顾城所津津乐道的“女儿性” ,尤其是早期的谢烨。同时,在她们的身上仍然潜藏着“女人性”,也就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恶。如果说,顾城出国,是寻找他的“世外桃源”;那么,谢烨和英儿出国的目的,却是希望能过上西方物质富裕的现代生活。两者不可调和的尖锐冲突,就是由此产生。当在海外的顾城,不断放弃诗歌致富的机会,坚持过那种原始的生存方式,最后令谢烨无法忍受和彻底失望,离开顾城是必然的。这时正好英儿想利用顾城关系出国,所以,谢烨就积极支持英儿出国,为了让英儿获得绿卡,竟建议英儿与顾城“结婚”。(表面上是“假结婚”,实际上,就是希望英儿做她的接班人。)精明的英儿来到激流岛后,看到这位朦胧诗的偶像,竟真得像原始人一样生活,理想也彻底幻灭了。当她明白了谢烨的意图,很快就不辞而别,她才不会跟顾城去过穷日子。英儿的出走,使谢烨加快了离开顾城的计划。当然,谢烨和英儿离开顾城,选择她们自己喜欢的西方现代生活方式,是无可非议的。特别是谢烨,这是她正当的权利,她们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必做顾城“女儿国”的牺牲品。
错误主要是顾城,把自己的幻想当作现实,企图在尘世实现天国,不了解复杂而多变的人性。而作为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病态天才,一离开谢烨,他就无法在激流岛上独立生活。更重要的是,他毕生所建立的“天国花园”(女儿国),也就彻底破灭了,他的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顾城虽然找到了“世外桃源”,但他人生悲剧也就发生在“世外桃源”里。这个“世外桃源” ,并没有给顾城带来多少快乐和幸福。发生在激流岛上这三个人的悲剧,是复杂人性的全面展示。不仅谢烨和英儿不完美,特别是顾城身上深藏的人性恶,也得到最充分的暴露。例如,当他得知谢烨有了男友,准备离开他时,人类邪恶的嫉妬,在他身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当谢烨给男友打电话时,顾城气得用手掐谢烨的脖子。(这是顾城姐姐顾乡所见所写的,是可信的。)有了这一幕,后来杀死谢烨也是在情理之中。当然,顾城也不是什么杀人狂。公正地说,他一直在压仰心中的魔鬼,但也不是纯净的“童话诗人”(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存在)。人人心中都潜藏着魔鬼,一个心中有魔鬼的诗人,怎么能建立幻想的天国?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谬!
如果顾城是个健全的天才,那么,他的人生悲剧完全可以避免。所谓健全的天才,就是说不仅具备了顾城这样的诗歌天才,而且还能洞悉人性,熟谙社会,有很强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比如,德国的歌德,中国的钱钟书。他们都是大智者,具有明哲保身的处世经验。如果换一个人,具有顾城这样的诗歌天才,就会利用在西方社会的影响,先在大学里当教授,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和固定的收入,然后写诗和演讲,还会有大笔的收入,过一种西方的富裕文明的现代生活。那么,无论是谢烨或英儿都不会离开他,而且会帮助他,成全他,共同享受天才带来的甜果子。这其实就是谢烨和英儿的理想,也是谢烨和英儿一直苦劝顾城应该走的正道。但作为一个病态的天才,他就是“一根筋”,偏执狂。一定要生活在他的幻想的“天国花园” 里。所以,悲剧是必然的。
后期顾城多次引述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对老子的这句明言,顾城是这样解释的:“中国人有一种天生的明智,在混沌初开时,就看到了宇宙的苍凉。人在宇宙面前渺小,如沦海一粟,没有任何希望、可能。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这个意思。”陈鼓应的《老子今译今注》是这样解释:“天地是不偏私的,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即意指天地只是个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具有人类般的感情,万物在天地间僅依循自然的法则运行着,并不像有的论者想象的,以为天地自然法则对某物有所爱顾(或对某物有所嫌弃)其实这只是人类感情的投射作用罢了。”钱钟书是这样解读:“刍狗万物,乃天地无心而不相关,非天地忍而不悯惜。”
刘小枫在他那本影响很大的《拯救与消遥》中指出:“世界本身的确无意义可言,但世界的虚无恰恰应该是被否定的对象。必须使虚无的现世现实充满意义,这就是诗存在的意义,正是诗人存在的使命。诗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必须主动为世界提供意义。正因为这样,人才常常说,一个没有诗的世界,不是属于人的世界。人多少是靠诗活着,靠诗来确立温暖的爱,来消除世界对人的揶揄,是诗才把世界的一切转化为属于人的,亲切的形态。”正是持这种基督教文化的背景,刘小枫才批判道家的归隐思想是个人的消遥,缺少拯救芸芸众生苦难的大爱。
以此观顾城和他的诗歌,也可看出这位天才诗人确实是缺少拯救芸芸众生苦难的大爱。这也是造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随后发生的悲剧,说明老庄的哲学,是无法解决顾城的思想危机。老庄哲学,确实存在着刘小枫所说的,缺少一种爱,一种主动给无情的世界以意义的大爱。如果说顾城早期诗歌的童话诗,还给读者以理想的境界 ;那么,顾城后期诗歌所写的是他自己才能理解的荒诞世界,没有给读者以希望,这也是他后期诗歌缺少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当然他的前期诗歌,还有与“今天派”相通的一面,那就是对文革的反抗。只是表达这种反抗的方式不一样。顾城的抗争,当然与北岛和芒克等人不同。他是一个患有双重恐惧症的病态青年,不可能像北岛和芒克那样,上街游行抗议和演讲,写出《回答》和《结局或开始》这样的震憾灵魂的力作。顾城以他独有的方式,在诗中表达一种抗争:这就是1981年开始写的《布林》,一个在童话和幻想世界中无法无天的精灵。顾城很喜欢“布林”这个形象,在访谈中一再提到。因为他通过“布林”,释放出他内心的压力和愤怒。到了1983年,他感悟到老庄哲学中“无为”的另一面“无不为”。以他独特的方式,认为“无不为”就是道家式的反抗。并以此来解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从齐天大圣,一直说到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顾城对老庄“无不为”的解读,显然是“我注六经”式的,反映了他内心的危机和寻找出路的努力。
此后,顾城在诗艺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既不再写早期“童话诗”,而是把童话与荒诞相结合,成为一种现代的荒诞童话。这就有1985年写的《滴的里滴》,但荒诞得让人无法解读。这才是顾城真正的“朦胧诗”。《布林》和《滴的里滴》,在国内都无法发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顾城这一路的探索,似乎不能算是成功的。
而仅仅把顾城定位成“童话诗人”,是远远不够的。顾城是一个具有中国本土乌托邦思想的重要诗人。而且他是通过中外文化的慎重比较之后,作出的自觉的选择。 一些人读了顾城的早期诗歌,以为他是一个完全不谙世事的“童话诗人”,其实是大错特错。“天道无情”的思想在他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根来,伴随而来的是不可救药的悲观主义。把顾城说成是浪漫主义者,是肤浅的。成熟的顾城,表面是“童话诗人”,实际上,是一个看破宇宙的悲观主义者。明乎此,顾城后期的诗歌和人生悲剧,也就容易理解了。
顾城的“梦幻中的天国花园”,又具有它的独特性。它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女儿国”。也就是说,顾城的“女儿国”具有乌托邦的性质,但因为不具备社会性质,更多的是一种审美的境界,或者说是幻想的艺术世界。顾城对《红楼梦》“女儿性”的天才感悟,说出了众多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的心声。曹雪芹创造了那么多纯洁无瑕的可爱少女,确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美的艺术魅力确实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像曹雪芹这样旷世天才,他是知道,“大观园”不可能长久,毁灭是它必然的命运。实际上,《红楼梦》写得就是美的毁灭——所谓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的伟大,就在于它既写出纯美的“女儿性”,又写出了人性恶。也就是说,他写出了复杂而完整的人性。曹雪芹深知,“女儿国”是无法存在于尘世的。因为,他写《红楼梦》就是悼念被丑恶的现实所毁灭的“女儿性”。《红楼梦》之所以是中国文学的高峰,中国文化的高峰,就在于它第一次写出了全部的人性!
遗憾的是,作为一个病态的天才,顾城只能本能强烈地感受到《红楼梦》美的一面,并在传承中把它推向一个极端,忽视了丑对美毁灭的必然性。顾城悲剧的文化意义,提醒我们:天国在尘世是不可能实现的,硬要在尘世中实现天国,只能以失败告终。不论是社会的乌托邦,还是审美的乌托邦。特别是不能强迫别人接受乌托邦。不论是政治的乌托邦,还是审美的乌托邦。这种常常是出自美好愿望的乌托邦,最后常常导致血腥的屠杀。如顾城强迫谢烨和英儿接受他的“女儿国”。不让谢烨离开,而杀死她。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作为一个病态的天才,顾城诗歌和哲学的负面影响,也要引起关注。不能重蹈顾城的悲剧,对乌托邦的正确认识,对人性的全面理解,都是新一代成熟读者必然解决的。但悲剧还是在延续。海子又是一个乌托邦的追求者。顾城的名作《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中所蕴含的悖论,确实写出了人的理解的历史性,也就是局限性。其中所包含的对自己悲剧的宿命洞察,也是顾城对自己命运的预感和预测。 与“今天派”的“四大将”:北岛、舒婷、江河和杨炼相比,表面上看,顾城诗歌最少时代性,虽然他写于早期的诗歌,那些追求童话般世界的诗歌,是对文革的否定和批判,在当时的语境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今,顾城那些童话般的诗歌,以其对纯美天国的向往和追求,依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年青读者的喜爱。因为对纯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之一。
诗,从来就和画一样,是人类性灵的凝聚。而诗者,最重要的便是真了,不真的诗,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去感动别人?但丁九岁邂逅了他心灵上永恒的恋人贝阿特丽采,在那个禁锢的年代,宁愿自我放逐而传下了不朽的《神曲》,太白狂歌傲世,大呼“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徐志摩在一片世俗声中写下了《爱眉小札》“她是睡着了,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人最难逃避的便是自己,而真珍贵的也便是自己。顾城的真基本只停留在他生命的启蒙阶段,对自然的天性的亲近,而毫无涉世的欲望。
也许可以这样说:随着时光的流逝,顾城诗歌的生命力和影响,将会是长久的,会超过其它的朦胧诗人。他那纯净、简洁、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能把人引向理想的境界,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顾城的诗歌并不会因他病态的心理而失去价值,亦不会随着肉体的毁灭而被忘却,也许这就是艺术因其自身上的完美而获得了永恒,超越时空…… 真正的诗人就是这样,还未曾感怀景物,自己已经深陷其中,可是也只有这样天真的深陷其中,才能构成就诗人那种或如火如荼的激情,又或是似水的柔情。也才能有一种不同一般的真挚的情感,也才能成就诗人的作品以及他自身的价值升华,也才能任由他感受到“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这般通感的幻妙。
【篇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文
三年级上册课文中心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心重点复习
1.《走进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火烧云》写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的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
3.《会说话的草》是首儿童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和无限热爱。
4.《诗的材料》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想象和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4、《诗的材料》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荷叶大、圆)形状美,(碧绿、淡绿)颜色美。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仿写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5、《金色的草地》明白草地的颜色变化和蒲公英花的变化。
草地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黄的,晚上又变成绿色的。
蒲公英早晨花瓣是合拢的,中午花瓣是张开的,晚上又是收拢的。
6、《回乡偶书》表达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厚友情。
7、《走月亮》让我们感悟到孩子和母亲之间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8.《泥姑娘》让我们体会到泥姑娘舍己救人、善良、坚强的高尚品质。
9.《难忘的八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伦纳德老师是一位关爱、尊重学生的人。
《难忘的八个字》海伦老师说的八个字是:“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让我们感受到海伦老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我”先前认为世界上没人会喜欢我,心里感觉痛苦、自卑,听到海伦老师的话后,感受到老师对“我”的爱,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10.《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高尔基对小男孩儿的关怀爱护和小男孩儿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小摄影师》高尔基为什么不愿意见记者,却想见小男孩?因为高尔基工作繁忙,不愿意因为会见记者耽误时间,可他非常理解关心孩子,不愿意让小男孩失望,所以想见小男孩。
11.《胡摊上,有一对天鹅》中天鹅与孩子还有自然构成了和谐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可贵、美好。
12.《这条小鱼在乎》让我们感受到小男孩对生命的珍惜与爱护,关心、爱护弱小动物的美好心灵。小男孩扬起的手臂不仅仅挽救了小鱼的生命,还呼唤人类关爱弱小生命。
13《特殊的葬礼》告诉我们环境保护极为重要,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为什么说它是特殊的葬礼:一是因为它是总统主持的,二是因为它是为即将消亡的瀑布举行的。三是来参加葬礼的是世界各地的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及大批热爱自然的人。
14.《狼和鹿》让我们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15.《会植树的鸟》让我们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会植树的鸟》:重点看描写鸟儿外形的句子(67页:小卡西觉得这些鸟一点儿也不漂亮,它们全身披着灰色的羽毛,尖尖的喙像一根铁钉,尾羽有一尺长,像半开的纸扇,两只黑黝黝的爪子特别粗壮。) 鸟儿种树的段落:4、5、6、7段。找出描写鸟儿动作的词,表现了鸟儿植树的本领强。
16. 《会变色的报春花》中小达尔文敢于大胆想象,并勇于实践,我们要学习他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精神。
小达尔文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恭恭敬敬地向爸爸献上了一束报春花,一束红色的报春花。“气喘吁吁”表明他此时心情急切。“恭恭敬敬”表明他既严肃又认真。“一束报春花,一束红色的报春花”重复的写法是为了强调花的与众不同及小达尔文此刻的激动地心情。
达尔文: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他写了一部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
17.《画杨桃》使我们懂得学习做事应有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画杨桃》父亲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告诉我学习、做事都要有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老师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老师的话有两层含义:一、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认认真真。二、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一看,去想一想。
18.《关于牵牛花的评论》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妈妈认为:牵牛花生性软弱,不依附别人是不敢站起来的。孩子认为牵牛花从小生了病,不能站立。小树们都很同情它,都帮助它。牵牛花也有美丽的向往,它一点儿也不软弱,它攀着小树的肩膀站起来,多高兴啊。
19.《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让我们感悟到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出不同结论的道理。 第一个旅客向老榕树鞠了三个躬,并认为可以从榕树身上想到意志坚强、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只要有一点点条件,就能战胜环境,做出成绩。第二个旅客认为榕树象征着忘恩负义的家伙,由此想到了谋杀者、骗子、刽子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看法。
20.《惊弓之鸟》是指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鸟吓的掉下来。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懂得更羸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21.更羸通过大雁飞得慢,知道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通过叫声悲惨,知道大雁离开同伴,孤单失群。所以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伤口裂开,就掉了下来。可以看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经验丰富。
21.《夏日绝句》李清照写项羽不肯过江东,抒发了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国情怀。
《就义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2.《虎门硝烟》林则徐禁烟,是因为鸦片给中国人们和中国政府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要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
23.《歌唱二小放牛郎》描写了二小将敌人带进埋伏圈的故事,歌颂了他机智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24.《后羿射日》是神话故事,后羿是一个既武艺高强又爱民为民的大英雄。“后羿看到人们在炎热的太阳下苦苦煎熬,非常难过”,说明他心地善良,把人们的痛苦放在心上。于是,他“立刻搭上一支箭,拉满了弓,向太阳射去,一个个火球应声落了下来。”“立刻”表现了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急切心情。“搭上、拉满”写出了后羿的威武与英勇。“应声落下”说明后羿的箭射得又快又准,说明他箭法好,武艺高强。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撞到不周山等。
25.《小萝卜头的故事》选自长篇小说《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学习文章要了解国民党统治的残酷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文章写了两件事:一是小萝卜头远望群山,和看守特务对话,二是捉虫放虫,都表现出他对自由和解放以及回家乡的渴望。
你还知道哪些革命小英雄:小兵张嘎、送鸡毛信的海娃等。
26.《晨读》作者:葛翠琳。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对晨读的怀念。使我们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27.《布勒们的音乐家》使我们体会到动物们团结合作、自立自强、机智勇敢的战胜邪恶势力,开创美好生活的品质。
《布勒门的音乐家》选自《格林童话》,作者:德国,格林兄弟。写了驴、狗、猫、公鸡从主人家里逃了出来,想结伴去布勒门,他们在路上吓走强盗,成为房子的主人的故事。称赞了四个伙伴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精神,讽刺了强盗的遇事惊慌、胆小愚蠢。
我知道的格林童话还有: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玫瑰公主等。
28..《木偶奇遇记》使我们体会到皮诺乔是一个淘气任性、勇敢善良的孩子。作者:意大利科洛迪 课文讲了皮诺乔在鲨鱼肚子中巧遇爸爸,互相诉说遭遇后,皮诺乔决定带爸爸逃生的故事。说明皮诺乔已经由一个不听话、爱说谎话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更具有爱心、懂得如何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的成熟孩子。
29.《空城计》是根据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一小部分改编的,这篇课文使我认识到诸葛亮是一个有胆有谋、才智过人的人。
30.《屋内旅行记》作者前苏联作家米.伊林,选自《21世纪十万个为什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屋内的每一件事物都包含着一个谜。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
【篇三】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文
三年级语文(上)课文中心
三年级语文(上)课文中心
《火烧云》主要是从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和颜色变化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体现了大自然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诗的材料》通过描写荷花的美丽和千姿百态,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金色的草地》通过写作者对蒲公英由寻开心到感兴趣的感情变化。表达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告诉我们: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思考身边的事物。
《回乡偶书》描绘了自己年老回乡与儿童相遇时的一个极富情绪的生活场面,抒发了作者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绚丽的春色和浩瀚的长江为背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情意浓浓的友人送别图。
《走月亮》体会到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温馨、快乐、幸福的心情。
《泥姑娘》这篇课文,我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是幸福快乐的,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用行动给别人带去快乐。
泥姑娘是一个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勇敢、善良的人。
《难忘的八个字》中伦纳德夫人对我说了八个字“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对我的影响是:让我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让我感受到了伦纳德夫人慈母般的爱。
伦纳德夫人是一个很胖、很美、温柔可爱对学生有慈母般的爱的人。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体现了高尔基很重视孩子,热爱孩子,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湖滩上,有一对天鹅》通过学习本课,体会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可贵、美好。
《这条小鱼在乎》通过学习本课,我们懂得了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珍爱自己身边的动物。
小男孩是一个有爱心,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孩子。
男人是一个知错就改有爱心的人。
《特殊的葬礼》通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我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狼和鹿》我明白了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我们应该维护生态平衡,不要破坏自然规律。
《会植树的鸟》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动物的可爱,体会保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会变色的报春花》我懂得了要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精神。 《画杨桃》我懂得了学习、做事应该有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关于牵牛花的评论》这篇课文,我感悟到对事物的认识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我明白了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看法。
惊弓之鸟:本义:有一只大雁听到拉弓的声音就会惊吓得从天上掉下来。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的不得了。
《惊弓之鸟》这个故事中我得到了要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启示。
《夏日绝句》表达了作者对项羽不苟且偷生壮举的仰慕之情,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
《夏日绝句》《就义诗》都充溢着一种为理想和信念而献身的壮志豪情。
《虎门销烟》我要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
王二小是一个聪明、机智、勇敢的孩子。
《后羿射日》让我们看到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文
《小萝卜头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残酷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晨读》让我们体会到课外阅读带给同学们的美好记忆,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感受读书的乐趣。
《布勒门的音乐家》这篇童话选自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我体会到了,动物们团结合作、自立自强、机智勇敢地战胜邪恶势力,开创美好生活的品质。
皮诺乔是一个由顽皮、任性,变成机智、勇敢的孩子。
《空城计》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有胆有谋、才智过人的人。
司马懿是一个猜疑心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的人。 《屋内旅行记》本文启示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培养我们的科学意识,引发我们探究科学的欲望,激发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篇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文
六(下)课文汇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1、本册课文中要求我们养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和 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的学习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在社
第一单元:壮丽山川
4、《长江之歌》从长江的、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长江1、《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
2、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从身上抖落下,在大海上。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
从“感染”一词可以体会到 落日色彩之绚烂夺目以及海天一色的壮观奇景。同时这奇异景象也被感染了作者,使得其浑身充满了力量 。
3、最后那落日像_________________那样,以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弹跳,再以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再见”。 “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它”指的是 落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鸟兽鱼虫 江河湖海 东西南北 喜怒哀乐 梅兰竹菊 风雨雷电 5、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低翔的白鸥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从“担心”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不放心,表现了“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接触到海面了。
人们惊讶得,生怕眨眼的,那盏红灯笼会。“红灯笼”指 落日 ,由“惊讶”“生怕”可以体会:表现了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落日之美。
6、课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与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7、《三亚落日》 本文通过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声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
(一)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收敛(约束) 兴许(也许) 涨溢(涨满) 似乎(好像) 2. 用横线和浪线分别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与拟人句,再分别造一个句子。 比喻句
拟人句
3. 选段中作者分别把落日比作和,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三亚落日的优美情景。选段中“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 留念 和 惊叹 的情感。
4. 文中画线部分是
(二)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仍旧) 夺目(耀眼) 感染(传染)
2、照词语的组成方式,仿写词语。
红扑扑(ABB式且表示颜色) 、 、
潇潇洒洒(AABB式) 、 、
3、这段话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如“歪着”、“抖落”、“溅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的“快乐”和“淘气”。
4、落日是美丽的,那么,初升的朝阳,中午的太阳会是什么样的 请你仔细观察,展开想象,也采用拟人手法来描绘。
初升的朝阳:
中午的太阳:
(三)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1、这段话写到了、情图。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2、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
3、“”等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
4、我们祖国风光秀丽,三亚在我国的海南省,有“东方夏威夷”的美称。我国还有许多风景名胜也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给加点字注音:
玉屑银末( ) 收敛( ) 树冠( ) 兴许( ) ....
似乎( ) 玫瑰( ) 涨溢( ) 悄然无声( ) ....6、“丹”应先写点后写横。
3、《烟台的海》 本文通过描写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一)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níng nín )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shì sì)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qi qì)而不舍地扑向堤(d t)岸,溅起数(shǔ shù)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 慰)为壮观的景(象 像)。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恋 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1、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解释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从句中“数百斤重”“十几米远”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竟”你读出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之情。
4、如果把烟台的海比作一个人,那么,春天烟台的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天的海宛如
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烟台的海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中把涌浪比作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烟台的海就是山东烟台北面的海。
7、读了“小山似的涌浪”“发出雷鸣般的轰响”,你分别想到波涛汹涌和雷霆万钧这两个成语。
8、根据语境,理解“寒流”一词的意思。
①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寒流”是指寒潮,冷空气。
② 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小华的心中立刻涌起一阵寒流。“寒流”是指心里悲痛难受。
9、这个片段中“前赴后继”一词充分表现了,一个“掀”字让你感受到 。
10、片段中作者把小山似的涌浪比作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你还可以将小似的涌浪比作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将下列句子写完整。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像____ ___ _____像____ ___ _____
(二)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傍晚,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1、 用“ ”划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
这一句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季烟台的海的 浪漫 的特点。
2、“海浪于堤岸的呢喃细语”这是把海浪、堤岸当作人来写的。“呢喃细语”的意思是:形容小声说话
3、这一段作者主要抓住海风、海水 、清晨 、傍晚 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夏季烟台的海的景象,这个季节的烟台的海给人的印象是恬静 温柔 。
4、品读描写日出的句子,你认为作者写日出的目的是突出“恬静”的感觉,让人如痴如醉。
5、划出不恰当的音或字。
气势(凶凶 汹汹) 水平如(镜 静) (甜 恬)静 崇山(俊 峻)岭 嬉(x xi)戏 惬(qià qi)意 掠(l n)过 湛(zhàn shn)蓝 起锚(máo miáo)远航
4、记金华的双龙洞(新增)
1、船两头都,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在,,在洞外的工人,。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自以为从到,到,到,没有一处不,才说一声“行了”,。
2、眼前,可是还能感觉。我又感觉要是,准会,。这段话运用了 心理 描写 3、《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叶圣陶 。课文按照 游览 的顺序依次写了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情况。此外,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它的路线是泉水从那个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4、金华的双龙洞的外洞的特点是 大 ,内洞的特点是黑、奇 、大,连结外洞和内洞的是孔隙,它的特点是 窄 。
5、《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 游记 ,记叙了作者去京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
内洞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虽然工人们提着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
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 动物以有宫室 器用 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石笋的“笋”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再查__画。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 ) 黑暗——( )
4、用“——”画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
5、用“ ”画出写内洞很大的句子。
6、结合短文内容,你能说说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吗?
7、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颜色各异,你能想象其中的两种也将它们比做什么吗?第一种: 第二种:
8、读了这段话后,我知道作者抓住内洞的黑、奇 、大三个方面,其中着力描写了内洞景物的“奇”,一是“形奇”,表现为形状变化多端的石钟乳和石笋;二是“色奇”,表现为颜色各异,三是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文
9、从画线的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4、解释加点的字。
颜色各异( ) 变化多端( ) 或浓或谈( ) ...
5、读句子完成填空。
①、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话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
②、无论花朵的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
③、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这句采用 的说明方法。
④、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这话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
6、写四个描写大海的四字词。
汹涌澎湃 大浪滔天 滔滔不绝 波涛汹涌 无边无际 奔腾不息
【篇五】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文
周处原文注释翻译
周 处
南北朝 刘义庆 《世说新语》
1.周处年少时,凶强 侠,为乡里所患。 ...xiá气..
凶强:凶暴强悍。 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指“好争斗”的意思。 为:被。 患:祸害(认为是祸害)。 译文: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逞强好斗,被乡里认为是祸害。
2.又义兴水中有蛟[jiāo],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百姓。 ..bào犯.
并:一起,指蛟与虎二者。 暴犯:侵犯。暴:.急骤;猛烈 谓:把称作。蛟:母龙曰蛟。 ..
译文:当时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为害百姓。
3.义兴人谓 剧。 .wèi为wéi三横hèng,而处尤..
谓:称呼,叫作 为:是 尤:更,特别,尤其。 剧:厉害。 ..
译文: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4.或 说 三横 余其一。 ..shuì处杀虎斩蛟,实冀..jì..hèng唯..
或:有人。 说:劝说。 实:其实。 冀:希望。 三横:三害。横:凶暴,不讲理 唯:只。 余:剩下。 译文: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其实是希望三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害。
5.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mò],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即:立即,就。 或:有时。 没:沉没。 俱:一起。
译文: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跳下河斩杀蛟龙。蛟龙有时浮在水上有时又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浮沉,搏斗。
6.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庆。 ..gēng相.
谓:认为。 更相:相继;相互 更:轮番
译文: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
7.竟杀蛟而出,闻 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
竟:竟然。 闻:听说。 里人:乡里人。 始:才。 意:心意,想法,愿望。
译文:不料周处竟然杀死了蛟龙活着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自己被大家当作了祸害,有了悔改的心意。
8.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cuō tuó,终无所成。 乃:于是,就。 具:详细。 云:说。 蹉跎:虚度光阴。
译文:于是便到吴郡去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自己的全部情况详细地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
9.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 君前途尚可。 ...
译文:陆云说:“古人很看重早晨,哪怕是早晨明白道晨,晚上就死去也甘心’,这句话, 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10.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终为忠臣。 ...yé?”处遂改励.
贵:以.为贵,重视。 况:何况。 君:你。 患:担心,害怕。 彰:显露。邪:古同“耶”,疑问词。励:自勉。 译文:再说一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从此就改过自勉,最后成为一名忠臣。
刘义庆(403—444),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
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时期15-30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 〔二〕荆州时期30-37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2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衮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于42岁病逝于建康(今南京)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后世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一、加点字解释。
1.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 ) ( ) ( ) 2. 乡里所患 ( ) ( ) ( ) .
3. 并皆暴犯百姓( ) ( ) ( ) ( ) 4. 义兴人谓为三横( ) ( ) ( ) 5. 而处尤剧( ) ( ) ( ) ...
6. 或说处杀虎斩蛟( ) ( ) ..
7.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 ) ( ) ( ) ( ) .....
8.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 ( ) ( ) ...
9. 处与之俱( ) ( ) ( ) ...
10.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 ( ) ( ) ( ) ..
11.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 ) ( ) ( ) ...
12.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 ( ) ( ) ....
13. 乃入吴寻二陆( ) ( ) ..
14.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 ( ) ( ) ...
15.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 ( ) ( ) ( ) ( ) ....
16. 古人贵朝闻夕死( ) ( ) ( ) ...
17. 况君前途尚可 ( ) .
18. 且人患志之不立( ) ( ) ( ) ...
19. 何忧令名不彰邪( ) ( ) ( ) ( ) .
20.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 .
二、句子翻译。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2、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3、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4、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5、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6、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7、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三、阅读理解。
1,为
2、文章精心选材,通过
3、周处“为乡里所患”具体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4、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五、《周处》复习卷答案
一、加点字解释。
1.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 凶暴 ) ( 强悍 ) ( 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 2. 乡里所患 ( 被 ) ( 是表示被动的结构助词 ) ( 祸害 ) .
3. 并皆暴犯百姓( 一起,指蛟和虎二者 ) ( 都 ) ( 侵害 ) ( 侵犯 ) 4. 义兴人谓为三横( 是 ) ( 三害 ) ( 横暴、祸害 ) 5. 而处尤剧(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 更 ) ( 厉害 ) ...
6. 或说处杀虎斩蛟( 有人 ) ( 劝说 ) ..
7.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实际 ) ( 希望 ) ( 只 ) ( 剩下 ) ( 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 .....
8.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有时 ) ( 沉没 ) ( 行走,这里指游 ) ...
9. 处与之俱( 和 ) ( 代词,指代蛟 ) ( 一起 ) ...
10.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认为 ) ( 互相 ) ( 交替 ) ( 庆祝 ) ..
11.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 竟然 ) (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而且” ) ( 听说 ) ...
12.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才 ) ( 被 ) ( 祸害 ) ( 悔改 ) ....
13. 乃入吴寻二陆( 寻找 ) .
14.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恰好、正好 ) ( 详细 ) ( 把 ) ...
15.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并且 ) ( 说 ) ( 想要 ) ( 虚度光阴 ) ( 最终 ) ....
16. 古人贵朝闻夕死( 看重 ) ( 早晨 ) ( 晚上 ) ...
17. 况君前途尚可 ( 还 ) .
18. 且人患志之不立( 担心、害怕 ) ( 助词。起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 ) ( 树立 ) ...
19. 何忧令名不彰邪( 为什么 ) ( 担忧 ) ( 美好的名声 ) ( 显露 ) .
20.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成为 ) .
二、句子翻译。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周处年轻的时候,凶蛮强横任侠使气,被当地人视为祸害。
2、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义兴人把周处、蛟龙和白额虎称为三害,而周处尤其厉害。
3、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蛟龙时浮时沉,漂行了几十里,周处同它一起浮沉。
4、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就互相庆贺。
5、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才知道自己被乡里人看做了祸害,因而有了自新悔改的心意。
6、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古人看重的是,如果早上明白了真理哪怕当晚就死去也是好的,况且你的前途还有希望。
7、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况且人怕的是不能确立志向,又何必担心好名声不能传扬呢?
三、阅读理解。
1,为
2、文章精心选材,通过
3、周处“为乡里所患”具体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
4、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周处》练习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
1. 并皆暴犯百姓 ( )
2.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 )
3. ( )
4.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 )
5. 或说处杀虎斩蛟 ( )
6.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以蹉跎,终无所成 ( )
7. ( )
8.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
9.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 )
10.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 )
11. 何忧令名不彰邪 ( )
12.下面括号里的字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 )
A.终(为)忠臣孝子 (为)人情所患
B.竟杀蛟(而)出 (而)年已蹉跎
C.为乡里所(患) 且人(患)志之不立
D.处与(之)俱 驱(之)别院
二、翻译句子
1. 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
2.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3.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
4.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
5.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
6.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
三 内容理解
1、下面对“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把“哪怕早上懂得道理,晚上就死,也是值得”的精神看得非常可贵,何况你的前途还是可以的。
B、古人很重视“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就死去”的精神,何况你的前途还有希望。 ) )
【篇六】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文
山东省高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
山东省高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3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70分;共100分。时间为120分钟。
2.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旌.旗 荆.棘 菁.华 泾.渭分明 精.疲力竭
B.滞.留 炽.烈 对峙. 栉.风沐雨 炙.手可热
C.韵.律 熟谙. 暗.示 万马齐喑. 黯.然神伤
D.纰.漏 庇.护 秕.谷 比.翼齐飞 惩前毖.后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了弄清这起偷渡人员被蛇头推入大海造成六死二伤的惨案的真相,福建警方决定成立专案组,立案 。
②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便利,但一些 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③艾滋病成为人类的公害,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防止艾滋病的行动,远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侦查 漫延 于是 B.侦察 蔓延 于是
C.侦查 蔓延 因而 D.侦察 漫延 因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洪战辉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崇高的人生追求,对那些逆境厄运加身,总是觉得低人一等,自嗟自伤、怨声载道....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B.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C.以分发给每人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中追索欠款,德龙建筑公司的这种做法也只能是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
D.著名导演李安凭借《断臂山》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编剧三项大奖。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真是匪夷所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和发展临港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飞行器“山猫”可以像普通飞机那样从跑道上起飞,速度最高可达两倍音速,高度最高可达20万英尺(约合60公里)以上。
C.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D.炒得过热走势也过急的“两会行情”,骨子里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政策牛市,而是“讲故事”讲出来的“山寨牛市”。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
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等。在这些诗句中,“钟声”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乐之”。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钟声”意象。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常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们可称之为“精神时间”。钟声的这两种意义,在中国古代也有昭示,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
在中国文化里,钟声常与桑榆等特定意象连用,表达对时光消逝的感觉和对生命的领悟。尤其在佛教东渡,带给中国传统思想以“空”的观念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从而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钟声作为一种信号,它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夕阳西下或早晨到来,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以及“我们向何处去”或“何处是归程”等。
在西方,对“钟声”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当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他认
为,对诗来说,重要的是“说出”“精神能量”。这蕴含的精神能量,被他比喻为“沉寂的钟声”。
中国人真正悟出这“沉寂的钟声”的悠长意味的,则应首推唐代诗佛王维。诗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钟声”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验到的空寂。它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精神能量”,与海德格尔“沉寂的钟声”不同的是,它不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在古典诗学中还有一种召唤,它不是召唤人们走向“空寂”,而是召唤人们回归自然。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困顿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文
5.下列有关“钟声”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是一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审美意象。
B.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钟声” 都是人类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
C.“钟声”具有审美属性,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是伴随宗教属性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D.现在看来,“钟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失去宗教内容和佛教内容,仅存审美属性。
6.下列对中西方文化中“钟声”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方,“钟声”自始至终只是传递宗教情感;而在中国,“钟声”除传递宗教情感外,还常用来表达庆典的气氛等。
B.无论中西方,“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都包含了日常生活时间和精神时间两种意义,只不过中国“钟声”里有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
C.诗歌所蕴含的精神能量被海德格尔比喻为“沉寂的钟声”,在真正悟出“沉寂的钟声”的意味这方面,西方早于中国。
D.从精神层面看,海德格尔的“钟声”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王维的“钟声”则召唤人们皈依空寂的世界本原。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钟声”作为中国古典诗学中的审美意象,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它明白地告诉人们时间,而又常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
B.“钟声”与宗教息息相关,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思想,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我们向何处去”,“何处是归程”。
C.“夜半钟声到客船”“钟鼓乐之”“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万籁此俱寂,但余钟
磬音”等诗歌中的“钟声”都与“精神时间”有关。
D.“钟声”借助缥缈严静的音律,将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困顿的人们引入宗教的虚幻王国,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王七年,魏冉相秦。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①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复攻赵、韩、魏,破芒卯②于华阳下,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夫三晋③之相与,秦之深仇也。今破齐以肥赵,不利于秦。……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④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节选自《史记·穰侯列传》)
注:①向寿:时为秦将,亲韩。②芒卯:魏将。③三晋:指赵、韩、魏三国。④奸说:请求进说;奸,通“干”,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王七年,魏冉相.秦 相:丞相
B.魏冉谢.病免相 谢:托辞
C.夫三晋之相与. 与:交往
D.以广.其陶邑 广:扩大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乃.越三晋以攻齐也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冉在秦武王死后拥立昭王即位,并把昭王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因而威震秦国;再次担任丞相后,受封于穰,又加封陶,号称穰侯。
B.穰侯攻取了赵国的观津后又还给赵国,并准备增援赵国军队使其伐齐,但因昭王听信了齐使的一番说辞,穰侯只能停止进军,并引兵而归。
C.秦昭王重用魏人范睢后,采纳了范睢的谏言,免除了穰侯的丞相职务,穰侯只能出关回到自己的封地陶邑,死后陶邑被秦国收回改设为郡。
D.作者司马迁用史学家的眼光来评判历史: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虽然他有盖世之功,但他贵极富溢却不知收敛,最终落得个身折势夺,以至于忧愤而死。 第Ⅱ卷(综合题 共70分)
四、(1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然后用斜线(/)给给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不知其所以知之谓弃宝。 《吕氏春秋·侈乐》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个小题,8分)
(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2)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3)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文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五、(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篇七】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文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2014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旌旗 荆棘 菁华 泾渭分明 精疲力竭 .....
B.滞留 炽烈 对峙 栉风沐雨 炙手可热 .....
C.韵律 熟谙 暗示 万马齐喑 黯然神伤 .....
D.纰漏 庇护 秕谷 比翼齐飞 惩前毖后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了弄清这起偷渡人员被蛇头推入大海造成六死二伤的惨案的真相,福建警方决定成立专案组,立案 。
②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便利,但一些 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③艾滋病成为人类的公害,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防止艾滋病的行动,远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侦查 漫延 于是 B.侦察 蔓延 于是
C.侦查 蔓延 因而 D.侦察 漫延 因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洪战辉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崇高的人生追求,对那些逆境厄运加身,总是觉得低人一等,自嗟自伤、怨.声载道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
B.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
C.以分发给每人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中追索欠款,德龙建筑公司的这种做法也只能是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 ...
D.著名导演李安凭借《断臂山》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编剧三项大奖。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真是匪夷所思。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和发展临港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飞行器“山猫”可以像普通飞机那样从跑道上起飞,速度最高可达两倍音速,高度最高可达20万英尺(约合60公里)以上。
C.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D.炒得过热走势也过急的“两会行情”,骨子里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政策牛市,而是“讲故事”讲出来的“山寨牛市”。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
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等。在这些诗句中,?钟声?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乐之?。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钟声?意象。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常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们可称之为?精神时间?。钟声的这两种意义,在中国古代也有昭示,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
在中国文化里,钟声常与桑榆等特定意象连用,表达对时光消逝的感觉和对生命的领悟。尤其在佛教东渡,带给中国传统思想以?空?的观念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从而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钟声作为一种信号,它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夕阳西下或早晨到来,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以及?我们向何处去?或?何处是归程?等。
在西方,对?钟声?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当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他认为,对诗来说,重要的是?说出??精神能量?。这蕴含的精神能量,被他比喻为?沉寂的钟声?。
中国人真正悟出这?沉寂的钟声?的悠长意味的,则应首推唐代诗佛王维。诗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钟声?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验到的空寂。它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精神能量?,与海德格尔?沉寂的钟声?不同的是,它不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在古典诗学中还有一种召唤,它不是召唤人们走向?空寂?,而是召唤人们回归自然。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困顿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5.下列有关“钟声”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是一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审美意象。
B.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钟声” 都是人类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
C.“钟声”具有审美属性,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是伴随宗教属性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D.现在看来,“钟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失去宗教内容和佛教内容,仅存审美属性。
6.下列对中西方文化中“钟声”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方,“钟声”自始至终只是传递宗教情感;而在中国,“钟声”除传递宗教情感外,还常用来表达庆典的气氛等。
B.无论中西方,“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都包含了日常生活时间和精神时间两种意义,只不过中国“钟声”里有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
C.诗歌所蕴含的精神能量被海德格尔比喻为“沉寂的钟声”,在真正悟出“沉寂的钟声”的意味这方面,西方早于中国。
D.从精神层面看,海德格尔的“钟声”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王维的“钟声”则召唤人们皈依空寂的世界本原。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钟声”作为中国古典诗学中的审美意象,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它明白地告诉人们时间,而又常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
B.“钟声”与宗教息息相关,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思想,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我们向何处去”,“何处是归程”。
C.“夜半钟声到客船”“钟鼓乐之”“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等诗歌中的“钟声”都与“精神时间”有关。
D.“钟声”借助缥缈严静的音律,将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困顿的人们引入宗教的虚幻王国,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
①冉为政。昭王七年,魏冉相秦。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
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②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
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
③夫三晋之相与,秦之深仇也。今破齐以肥赵,不利于秦。……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
④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于是秦昭王悟,乃免
相国。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节选自《史记·穰侯列传》)
注:①向寿:时为秦将,亲韩。②芒卯:魏将。③三晋:指赵、韩、魏三国。④奸说:请求进说;奸,通“干”,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王七年,魏冉相秦 相:丞相 .
B.魏冉谢病免相 谢:托辞 .
C.夫三晋之相与 与:交往 .
D.以广其陶邑 广:扩大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A.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 .B. {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乃越三晋以攻齐也 .C. {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 .D.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冉在秦武王死后拥立昭王即位,并把昭王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因而威震秦国;再次担任丞相后,受封于穰,又加封陶,号称穰侯。
B.穰侯攻取了赵国的观津后又还给赵国,并准备增援赵国军队使其伐齐,但因昭王听信了齐使的一番说辞,穰侯只能停止进军,并引兵而归。
C.秦昭王重用魏人范睢后,采纳了范睢的谏言,免除了穰侯的丞相职务,穰侯只能出关回到自己的封地陶邑,死后陶邑被秦国收回改设为郡。
D.作者司马迁用史学家的眼光来评判历史: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虽然他有盖世之功,但他贵极富溢却不知收敛,最终落得个身折势夺,以至于忧愤而死。
第Ⅱ卷(共7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三个大题,共70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四、(1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然后用斜线(/)给给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不知其所以知之谓弃宝。 《吕氏春秋·侈乐》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个小题,10分)
(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2)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