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必修四语文短文三篇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全册教案:短文三篇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在写法上,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在阅渎中,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德育目标
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教学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篇二】必修四语文短文三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短文三篇》教案2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宁明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短文三篇》教案 新
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一)情感目标:
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树立学生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正确的态度深入地理性地去思考人生问题。
(二)知识目标:
1、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2、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三)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提高阅读杂文、随笔的能力。
【学习重点】知识目标(2)
【学法指导】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必修四语文短文三篇
【学习时数】一课时
【知识链接】结合《优化探究》
1、作者、作品
作者简介: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2、随笔 【学习过程】
1、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赋予( ) 厚赐( ) 不堪( ) 惋惜( ) 弥补( ) 苇草( )培养皿( ) 规矩( )
2、、读完《热爱生命》,你有什么整体感受?
3、、品味下列语句,说出你的理解。
(1)"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2)"生之本质在于死。"
(3)"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4)"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5)"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4、读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你有什么整体感受?
5、问题探讨必修四语文短文三篇
(1)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2)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解释说明。
6、读完《信条》,你有什么整体感受?
7、问题探讨
【提问】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8、结束语:
当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固定的生活轨道中疲于奔命。从小当学生时忙于考试,快于找工作,成家后忙于生计,生子后又为下一代操劳。在无尽的繁忙中,人的灵性被湮灭,快乐被剥夺,只剩下忙碌与疲惫。那皎洁的月亮,在古人眼中蕴含了情、蕴含了思、蕴含了憧憬,但在当代人眼中,却只是一个布满了环形山的卫星。
世界并不是完满的,连美神维纳斯都是断臂的,但那种残缺的美让人如痴如醉。如果我们对生命能够多一些认识,对生命的快乐有一种切身的体会,就会更远离功名利禄,更远离凡俗,更去掉躁动不安的心理,而是在生命的从容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要达到这种高妙超然的乐和境界,需要人们一生去追求。
愿我们每个个人都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生命的每一天都能焕发"丰盈饱满"的气象!
【原著节选】
弗洛姆《爱的艺术》之精彩语录
1. 爱,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易享受到的一种生活情趣,也不是与一个人达到的自我成熟度毫不相干的身外之物
2. 大多数人都把爱的问题看成主要是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主动去爱和爱的能力的问题于是,爱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被爱,如何变得可爱
3. 人们常常把“堕入”爱网时的最初体验和“置身”于爱之中的持久状态混淆起来他们并不懂得,他们所产生的迷恋,那种证明他们相爱之深的彼此“发痴”的状态,实际上可能只是证明了他们先前的孤独程度
4. 成熟的爱是在保存人的完整性、人的个性条件下的融合
5.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
6. 给予自己的生命力,给予自己的爱的能力,亦即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以自己的全身心的爱的能力去引发另一个人的爱的能力
7. 只有被剥夺了全部最低限度的生存必需品的人才无法享受给予物质帮助的快乐因此贫穷也是堕落,这并不仅仅因为贫穷所直接导致的苦难,而是因为它剥夺了贫穷者给予的能力和快乐
8. 给予暗示着使另一个人也成为给予者,这就意味着:爱是一种产生爱的能力
9. 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对你的爱,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
10. 爱还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认识
11. 爱就是对我们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主动关心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也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12. 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是我对另一个人的需要的反应
13. 尊重意味着能按其本来面目看待某人,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性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
14. 没有认识就不可能有尊重;没有认识的引导,关心和责任将是盲目的;没有关心的推动,认识也是空虚的
15. 如果我真的爱上一个人,那么我也一定爱所有的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
16. 只有爱那些对实现某种目的帮不上什么忙的人,爱才会开始显示出来《旧约全书》里,爱的中心对象是穷人、陌生人、寡妇和孤儿,甚至是民族的敌人
17. 幼儿的爱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爱”成人的爱则遵循着这个原则:“我被爱因为我爱”
18. 不成熟的爱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19. 母爱依其真正的本性是无条件的母亲爱这新生的婴儿只是因为这是她的孩子,而并非因为孩子实现了任何特定的条件,或是达到了任何特定的期望
20. 母爱是天堂,它无需去获取,也无需被报答,但母爱的消极方面则是不能被获取,被产生,被控制,我们无法创造母爱
21.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其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期望,因为你尽你的义务,因为你像我”
22. 父爱的积极方面则是,由于父爱是有条件的,因此我就能够通过做点什么事情获得它,我可以为得到父爱而努力
23. 母爱是我们来到人世的源地,她是自然,是土壤,是海洋父亲则代表思想的世界,人造物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旅行和冒险的世界
24. 最后,一个成熟的人逐步达到这一点,他是他自己的母亲,也是他自己的父亲
25. 母亲的良知说:“不端行为,甚至犯罪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失去我对你生活和幸福的希望”父亲的良知说:“你做错了,免不了要自食其果,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要我喜欢你的话,你必须改变你的方式”
26. 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立在自己的爱的能力之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立在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力之上
27. 母爱不仅要保护孩子的生命和成长,还要给孩子逐渐灌输对生命的热爱: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美好的,做个小男孩或小女孩是美好的,而不仅仅希望活着就是了
28. 母爱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与自己分离,母亲必须容忍分离,而且必须希望和支持孩子的独立与分离
29. 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爱着的母亲,检验的标准是看她是否愿意承受分离,并且在分离后继续爱着
30. 在性爱中,本是分离的两个人成为一体;在母爱中,本是一体的两个人分离为二
31. 孤独的焦虑,征服或被征服的愿望、虚荣、伤害甚至破坏的愿望都能刺激性欲,就像爱情也能刺激性欲一样
32. 如果肉体结合的欲望不是由爱情所激起,如果性爱不同时也是种博爱,那么其结果只不过是短暂而放荡的结合而已这种结合只能使两个陌生人还像以前那般疏远,有时还会使他们彼此感到羞耻,乃至互相仇视,因为当结合的幻想消失后,他们感到比过去更加显著的陌生
33. 性爱是排他的,但是它在另一个人身上爱着整个人类,爱着有生命的一切性爱只是在性结合的意义上,在强烈地将自己只和另一个特殊的个人的融合的意义上——而不是在深深的博爱的意义上——才排除对其他人的爱
34. 爱的存在只有一种证明:这种关系的深度、双方各自的生命和力量,我们藉此才可以辨别出是否爱着
35. 爱某个人并不只是一种情感,同时它也是一种决定,一种判断,一种承诺一种情感出现了,但也可以消失当我的行为并不包含判断和决定时,我怎么能断定这种感情将永远持续下去呢?
36. 爱,本质上应是一门意志的艺术,一门决定以我全部的生命去承诺另一个人生命的艺术
【篇三】必修四语文短文三篇
人教版必修四《短文三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四《短文三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糊涂(tu) 称颂(chēng) 消磨光阴(mó) ...
B. 乐趣(qù) 度日(dù) 虚度此生(shū) ...
C. 寄托(tuò) 讲究(jiù) 稍纵即逝(shāo) ...
D.弥补(mí) 短暂(zhuàn) 丰盈饱满(yíng)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赏玩 品尝 长年累月 B.枯燥 急燥 躁动不安
C.流逝 流失 爱不释手 D.惋惜 宛转 婉言拒绝
3.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昆剧在表演艺术上________高雅,而且优秀艺人为了________观众,常常以通俗的语言________剧本。
A.品味 接触 润色 B.品位 接近 润饰
C.品尝 接近 装饰 D.品格 走近 装点
4.下列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
B.王浩大声斥责李明:“你不调查研究,就凭主观臆断,要不犯错误才怪呢?”
C.我向往的是:明月,清风,静谧的田野,清清的溪流。
D.省教育厅在给孙旗屯建造的纪念碑上刻着:“办学功绩,永垂青史。”八个大字。
5.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
B.下课之后,班上的几个“混世魔王”扔书包、弄本子、拍桌子、踢凳子,把教室搞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 ..
C.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的责任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也有责任。
D.两个单位有点意见,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总是那么针尖对麦芒,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越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武器。
C.中外文学大师的杰出创造无不以其对传统的广博和深刻的把握为基础的。
D.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哈巴雪山位于香格里拉县东南部。
②远看有几分像闪着银花的皇冠,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虚无缥缈。必修四语文短文三篇
③由于垂直高差变化大,植物类型多样,20世纪80年代初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④主峰高5396米.山顶终年封冰雪冻。
⑤山峰顶峰平缓,不像其他雪山那样孤傲,四周山峰环立主峰周围。
8.仿照例句,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等)
例:C形的月亮 一个孤零零的字母
写在墨蓝色的天幕上
9.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6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A 2 .B 3 .B
4.C (A“度日”“消磨时光”为“常用语”,故用引号;“哲人”含讽刺意,也应用引号;B.问号改感叹号;D.去冒号和下引号里的句号)
5. B(“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
6. A (B.将“使”改为“给”;C.“广博”不能修饰“把握”;D.将“由于”删去或置于“高级公务员”后。)
7.①③④⑤②
8.例:人形的大雁 一个活生生的汉字 排在碧空之上
9.用激励来激发努力;如果又有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势必产生绩效;而公平地评价绩效,又能使人感到满足,进而形成自觉的努力。(意思对即可。)
【篇四】必修四语文短文三篇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3-10《短文三篇》 精品教案
短文三篇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必修四语文短文三篇
2.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3.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4.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5.读懂这三篇短文,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通过文化论著的阅读,可以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板书)短文三篇
二、明确目标
1.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2.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2)帕斯特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3)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2.关于《热爱生命》
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坏日子”,飞快地“度”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接着,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而自己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如果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正确,“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糊涂人”正是如此。
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谈到生命的孪生兄弟:死亡。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原因是,“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作者以自己为例,自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已经进入老年,但还是“迅速抓住时间”,“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使自己最后“剩下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3.关于《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这是作者在瞬间进发出的思想火花。
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第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因为能思想,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没了人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总之,人的尊严在于能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4.关于《信条》
文章开宗明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作者认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这些条条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个人的健康习惯,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作者进一步阐释,十七条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应用到成年,实践于家庭、社会,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为中。最后,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这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2.文章中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3.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4.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视。
5.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