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①②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③‘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④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私臣: (2)齐地方千里: ...

(3)吾知所以亡矣: (4)内外不闻吾过: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4分)

(二)汉明帝尊师

①②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

③④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

⑤⑥疏谢恩,让还爵士。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

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

⑦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

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 ) 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

③拥经而前( ) ④抚荣垂涕( ) ..

2.翻译句子(2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三)范滂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

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

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

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

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⑩⑨⑥⑦⑧③④⑤①②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 ②厉:磨练。 ③掾属:下属的官。 ④谣言:群众反映官吏

好坏的歌谣。 ⑤猥:众多。 ⑥叨秽:贪污腐败。 ⑦简札:指奏章。 ⑧会日:指三公

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

书者休息的地方。 ⑩塞:消弭,平息。

1.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会日迫促”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土砾凸者为丘 B. 以其境过清

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 俯身倾耳以请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

为清诏使。

B. 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

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 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

D. 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道和县令郭揖的行为表现了对范滂的无比敬

仰。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疑有私故 ..即自诣狱 引与俱亡 .4. 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2分)

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分)

(四)

①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密语曰:“非秀才之文。”

②③④对曰:“某苦心忧课,非假手也。”公曰:“此某所为文。兼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

“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惶惶欲去。公曰:“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

之。”

比去,问其所之。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公曰:“大梁尚书乃亲

⑤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此说,想又妄耳。”其人战灼,若无所容。公曰:“不

必如此。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

【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②某:

自称,相当于“我”。③课:功课,学业。④兼:这里可译作“也”。⑤战灼:哆嗦,打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非假手也: (2)客词穷: (3)秀才但有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比去,问其所之。

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

(五)周幽王失信身亡(9分)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及戎寇至,

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③①②

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

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

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1)戎寇尝至( ) (2)褒姒视之大说( ) ..

(3)因数击鼓( ) (4)为天下笑( )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及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2)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至而无寇。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六)苏世长讽谏(选自《唐语林》)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

“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

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

①“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

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

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

②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

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

③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

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 ..

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遂笑而释之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 无案牍之劳形 ....

C.实谓惩其奢淫 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4.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4分)

(七)肃王与沈元用(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②①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

⑤⑥③④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

我者更多。”信不诬也。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封肃王,后出使金

国不归。沈元用:宋朝大臣。②虏:指北方的金国。③偶俪:对仗工整。④矜:夸耀。⑤他语:

说别的事情。⑥骇服:吃惊佩服。⑦诬:虚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 (2)元用素强记( ) ..

(3)取纸追书之( ) (4)略无矜色( ) ...

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即取笔尽补其所阙”中的“其”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而竖其左膝 ..

C.其真无马邪 D.必先苦其心志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2)(肃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4.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2分)

(八)八大山人 清·陈鼎

①②八大山人,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

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

徐 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

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

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

③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

④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注】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

(nuò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1.用斜线(/)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4分)

张 堂 中 如 清 风 徐 香 气 常 满 室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尝写菡萏一枝 ②盈纸肮脏 ..⑦

③或成山林 ④数十幅立就.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4.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4分)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一)

1.(1)偏爱 (2)土地方圆(3)的原因(4)过错

2.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3.齐威王胜于朝廷是因为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劝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大臣的劝谏。(2分)。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是他失败之后能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亡而能悟)(2分)

参考译文:

宋昭公出外逃亡,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把人,干政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者卫士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美!’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二)汉明帝尊师

【答案】 1 这 全部 走上前 眼泪

2 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3 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译文】明帝自从当太子时,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执弟子礼节;诸生提问题时,有的避位表示尊敬皇帝,明帝谦让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每次桓荣生病,皇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势沉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明帝亲自到他家问起居情况,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拥经上前,抚摸着他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才离去。从此后诸侯、将军、大夫来探病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在床前都下拜。桓荣死后,帝亲自改换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之阳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不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

(三)范滂

1.(2分)B(因为)

2.(2分)C(并非主动揭发,而是受诏奉命。)

3.(4分)①情绪激昂的样子 ②原因,缘故 ③到,到去 ④逃跑(每个1分)

4.(4分)等他到冀州境内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 官而去。(2分)(臧污、望风、解印绶)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 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3分)(举、自、奸暴、岂、以、 污)

[译文]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砥砺清高的名节,为州里人所推服,被举荐为孝廉。当时冀州发生饥荒,盗贼四起,于是以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去查明情况。范滂走马上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的远大志向。等到到了冀州境内,那些太守县令自知藏污纳垢,于是纷纷离职逃跑。

后来皇帝下诏三府(太尉、司徒、司空)属官上报民间那些反映官吏贤能与否的歌谣,范滂因此劾奏了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多人。尚书责备范滂所劾奏的太多,怀疑他掺杂了私人恩怨。范滂回答说:“我所劾奏的人,假如不是才力不能胜任、污秽、*猾贪暴为害百姓者,我

【篇二】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共10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VS《范仲淹有志天下》

A组

【甲】阅读“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⑴解释加点的词。

A、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B、益慕圣贤之道。( ) ...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A、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⑶【甲】【已】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⑷【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 ⑸【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

【乙】文中范仲淹“被馋受贬” B组

【甲】 阅读“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去之南都④

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粥不充⑤,日昃(zè)

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注】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⑴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腰白玉之环( ) B、同舍生皆被绮绣( ) ..

C、媵人持汤沃灌( ) D、感泣辞母( ) ..

⑵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足肤皲裂而不知/范仲淹二岁而孤 B、当余之从师也/去之南都 C、以衾拥覆/辄以水沃面 ......

⑶两段文字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都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

【乙】文范仲淹是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 、 (要求填写两个)。

苏秦苦读拜相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

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至家,妻不下纴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乃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期年,赵王封其为武安君,受相印,人随其后,以抑强秦。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注】①纴(rèn):本意指织布机上的纱缕,这里指织布机。

⑴根据你读文的语感,为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

妻 不 以 我 为 夫 嫂 不 以 我 为 叔 父 母 不 以 我 为 子 此 皆 秦 之 罪 也

⑵根据文意,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宋濂勤奋手录书;

下联:苏秦 。

缇萦救父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①,以刑罪当传②西之长安。

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③,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④,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⑤,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亦除肉刑法。 (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注释】①意:即缇萦之父淳于意,名医。淳于为复姓。②传:押解。 ③廉平:廉洁、正直。④不可复续:不可能再生。⑤官婢:官府的奴婢。

【导读】这篇古文叙述了汉文帝四年中,淳于意的小女缇萦为了赎回父亲的肉刑罪,大胆上书皇帝,自愿纳身救父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缇萦的刚烈及对父亲的真诚孝心。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__________ (2)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加点的词指代的内容。

(1)齐中称其廉平__________ (2)上悲其意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 ) (2)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 )

(3)今坐法当刑( ) (4)虽欲改过自新( )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书闻,上悲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可看出缇萦是怎样的一个人?原文中最能体现缇萦孝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④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选自 《北史李惠传》)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④群下:部下,属员。⑥实:事实,真相。

【导读】的确,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美好的现象,这或许是人们的私心使然。不过,我们要相信这句话:世间自有公道,付出终有回报。也就是说,是你的就是你的,别人抢也抢不去,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你争也争不来。只要善于辨别,事情的真伪自然显现,贪心者必将为他的贪念付出代价。所以,为人要诚实,不能太贪心。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间游僧

河间有游僧①,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②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 ②祷:祈祷。

【导读】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正如和尚用磁石吸引含铁的药丸来骗人一样,看似非常神奇,好像是神仙显灵,其实,只要仔细观察,骗人的把戏终究会露出马脚。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多动脑子,勤于思考,以免自己上当受骗。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佛作引手取物状( ) (2)举国信之( )

(3)见其闭户研铁屑( ) (4)其佛手必磁石为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一铜佛置案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卖药于市 B.后有人于所寓寺内 C.而装金于外 D.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用一成语概括文中“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一句话的含义,以比喻外表华美,里面一团糟,这一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一下和尚骗人的花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王欲伐荆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③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①荆:楚国的别称。②舍人:国王的侍从官。③少孺子:年轻人。④委身:弯曲着身体。

【导读】劝谏本是对君王效忠的一种表现,但专制时代,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劝谏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向吴王进谏的年轻人自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以一种很巧妙的方法进谏:以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说理,一则避开杀身之祸,二来又点明了伐楚的坏处,最终说服吴王放弃伐楚的念头。此则故事启示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故事,概括出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②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1),以刺刀攫③其首(2),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3),已破裂云。

(选自蒲松龄《螳螂捕蛇》)

【注释】①觇(chān):窥视;观测。②倾跌:滚动跌打。③攫(jué):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闻崖上有声甚厉( )

(2)渐近临之( )

(3)久之,蛇竟死(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然审视殊无所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以刺刀攫其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3.张姓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来观察“螳螂捕蛇”的?(请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螳螂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具体分析文中画线的三句话,说说螳螂置蛇于死命所运用的方法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弓之鸟

异日者①,更羸②与魏王处京台③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④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雁群也。故疮未息,而心惊未去。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⑤也。”

(西汉刘向《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

【注释】①异日者:昔日,从前。②更羸:战国时的名射手。③京台:高台。④孽:指幼鸟。⑤故疮:旧伤。⑤陨:坠落。

【导读】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又告诫人们,如果失败了,应尽快摆脱余悸,找出对策,以避免再次受害。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羸是根据什么判断这是一只受伤未愈的雁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我们常用“惊弓之鸟”形容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知道,生活教人学会反思。读了这则寓言,从大雁身上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帝将见大隗(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奚:何,什么

⑴.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适遇牧马童子( 适合 ) B、问涂焉(通“途”,路 )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⑵.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⑶.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2分)

⑷.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3分)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陈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③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qǐsǎn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选自《后汉书·陈寔传》)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颍川许(今河南省许昌县)人。②阴见:暗中看见。③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④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跪,以额触地,表示极度悲痛或感谢,稽,磕头至地。颡,额。⑤克:克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宜深克己反善 反:( ) (2)令遗绢二匹 遗:( )

2.故事中的陈寔使小偷痛改前非,从他的言行中我们得到什么启发?(2分)

【篇三】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适合八年级的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 课外文言文

【1】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一、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2、 毋以是为我累

【2】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为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③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竑hóng《玉堂丛语》)

[注释] 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③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的“文恭”也同。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使乃优遇之 代戍于京师龙骧卫 .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为使畜马2、师惊异之

三、这篇短文与我们所学过的《墨池记》共同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你能写出一个名人的事例证明两文中阐释的道理吗?

【3】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②中独茧缕③,以芥子④许腊⑤缀⑥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⑦其理。

(沈括《指南针》)

[注释] ①方家:行家。②纩:[kuàng] 丝绵。③独茧缕:独好的茧丝一缕。

④芥子:芥菜的种子。⑤许腊:蘸蜡(抹在上面)。⑥缀:连接,这里指粘。

⑦原:推究。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 不若缕悬为最善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2、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三、短文中依次介绍了指南针的哪四种使用方法?“不若”一词说明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

【译文】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答案】

一、他,指欧阳修 他的

二 、1、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好药抚养我、教育我。

2、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

三、清廉 乐善好施 爱结交朋友

【译文】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昼夜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很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退伍,考中了进士。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觉得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生所作,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这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

【答案】

一、代词,他 代替

二、1、为卫使养马 2、老师很惊异

三、围绕“勤学苦练”作答。示例: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依靠勤学苦练。

四、示例一:范仲淹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示例二:董仲舒专心致志地刻苦钻研学问,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示例三:车胤少年时家境贫寒,借萤火虫的光来照明读书,夜以继日,勤学不怠。

【译文】行家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针头锋利),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独好的茧丝一缕,用芥菜的种子蘸蜡(抹在上面),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方. 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 余家(的方法)指南,指北的都有。磁石指向南方,就像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一样,无法探究它的原理。

【答案】

一、边,沿 好

二、1、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

2、磁石指向南方,就像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一样,无法探究它的原理。

三、水浮法、指抓法、碗沿法、悬挂法;悬挂法(意对即可)

【篇四】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苏教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

苏教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无锡考试真题)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

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

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

权被杀。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

比喻王晏的仪仗。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胤之母周氏卒 ②不服绵纩 ..

③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④云是王家所得 ..

10、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

例句:尽以归胤之姊 .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吾欲辱之,何以也?

C.何以都不闻消息? 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1、翻译句子。(2分)

闻者咸叹异之。

12、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二)(12分)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援前在交趾①,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

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

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

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

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

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③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

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④,州郡.

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矣。

【注释】 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②衿:佩带。缡:佩巾。施衿结缡:父母送女

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③谨敕:谨慎。④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 ④③②①

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书诫之曰(2)吾爱之、重之 ..

(3)忧人之忧(4)讫今季良尚未可知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汝曹知吾恶之甚矣。

译:

(2)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矣。

译: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

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

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

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

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 孟曰:“妇言慎无为,.

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

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

四百户,以奉其祀。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节)

7、下列句中与“常以谈笑讽谏”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全石以为底 B.尽忠为廉以治楚 ..

C.以其境过清 D.吾欲辱之,何以也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

B.优孟慨然允诺帮助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

D.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但又责怪庄王对孙叔敖的后代不闻不问。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属其子曰 属: ②欲以为相 为: ..

③庄工许之 许: ④于是庄王谢优孟 谢: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优孟,故楚之乐人也。(2分)

译:

(2)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2分)

译:

7D 8D

9.(4分)①同“嘱”,嘱咐。②做 担任。③答应。④道歉。

10.(3分)(1)(2分)优孟是原来楚国的歌舞艺人。

(2)(2分)一年多后,(优孟)像极了孙叔敖,连楚庄王和左右近臣都不能辨别。

张元传(节选)

张元,年六岁,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祖谓其贪戏,

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④。元不能亵

⑤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

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

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谦谨:谦虚谨慎。②微:稍微,稍稍。③释典:释,释迦牟尼的简

称,后泛指佛教。释典,佛教的典籍。④亵:指家居所穿的便服。⑤亵:轻慢,

亲近而不庄重。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元固不肯从( ) (2) 祖谓其贪戏( ) ..

(3)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 (4)遂许焉( ) ..

10.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乃以杖击其头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吾欲辱之,何以也 D.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衣以盖形,为覆其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听从 (2) 认为 (3)吃 (4)答应

10.D

11.①衣服是用来遮盖形体的,是为了覆盖隐秘之处的。

②现在被人抛弃而导致它的死亡,这不符合自然规律啊。

不见长安

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②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晋明帝:司马绍 ②元帝:司马睿 ③洛下:洛阳,西晋都城 ④居然:显然

8.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潸然流涕 涕 (2)元帝异之 异 ..

(3)更重问之 更 (4)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尔 ..

9.下列与“何以致泣”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一儿以日始出时远 D.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听了“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回答,元帝会有什么反应?请想象并加以描绘。(2分) 答:

8.(4分)(1)眼泪 (2)以为异,对感到诧异(奇怪)(3)再、又 (4)你

9.(2分)B

10.(3分)(元帝)把东渡的情况全告诉了他。(能补出主语,并注意到倒装句式的翻译1分;关键词“具”、“之”各1分)

11.(2分)元帝感到后继有人的惊喜、欣慰和骄傲(1分);在东渡的艰难岁月里看到了希望(1分)。(想像合乎情理即可)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臵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佯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注释】①豪:豪杰。②高后:即吕后,名雉,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 ③唼(shà):同“歃”。饮。古人盟会时,喝牲畜的血或在嘴唇上涂抹牲畜的血,表示诚意。

③②①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愿为老妾语陵 语:②陵卒从汉王定天下 卒: ..

③罢朝,陵让平、勃曰 让:④太后不说 说: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2分)

(2)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2分)

【篇五】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使用者:卢鸿宇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士人善画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画一轴,献诸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察看,见轴在地而猫蹲其旁。及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他猫,莫不然也。于是始知其

画为逼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一士人善画 善:( ) (2)旦而过之 旦:(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以试他猫,莫不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作者没有正面描绘老鼠,而是通过猫"逐之''来反映鼠画的逼真,这种写法叫__ ________

阮裕焚车

阮裕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

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注释 :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àn):地

名,今在浙江新昌。③何为:干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意欲借而不敢言( ) (2)借者无不皆给( )

(3)阮后闻之( ) (4)遂焚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这个故事体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铛②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③,恒④装一囊,每煮食,辄⑤伫录

⑥焦饭,归以遗⑦母。后值⑧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⑨归

家,遂带以从军。战于⑩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⑾山泽,皆⑿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好::喜欢、喜爱。 ②铛:铁锅。 ③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④恒:

经常、常常。 ⑤辄:就。 ⑥伫录:贮藏。 ⑦遗:赠送。 ⑧值:时值。 ⑨未展:来不及。 ⑩于:在。

⑾走:跑。 ⑿皆:都。

身 无 长 物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jiàn,草垫)。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

穷。

【注释】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

尊称⑥长(cháng):多余、剩余

1、“丈人不悉恭”中“悉”的解释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3、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中看,他的意思是 ; 从文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 的品德。

范仲淹二岁而孤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

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③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④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每以天下为己任 任:( ) (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 ...

2、下列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的翻译。

4.范仲淹幼年时人生经历的主要特点是:

5.文中写范仲淹读书刻苦的句子是:

6.范仲淹“被馋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

越人学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輗:读音ní,车杠(辕)和衡相固着

的销子),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相属:接连不断)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绐:读音dài,欺骗),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注释:①信:听信 ②固:本来 ③效:效仿 ④及:等到 ⑤御:抵御 ⑥绐(dai):欺骗 ⑦

輗(ni):置于车辕前端与车衡相接处穿孔中的关键 8患:担心

1、(1)下列与“效而为之者相属”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非独书为然 ..

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道皆砌石为磴 ..

(2)“及寇兵侵其境”中的“及”在文中的意思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3、“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

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 乙文: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使用者:卢鸿宇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小儿不畏虎

【原文】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

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 1、虎熟视久之 熟: 仔细。 2、至以首抵触 首: 头。 3、虎亦卒去 卒: 最终。 4、

仓皇:匆忙而慌张。 5、浣衣:洗衣服。 6、寻:不久。 7、被:施加,给加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虎亦寻卒去 寻:( ) (2)意虎之食人 食:( ) ..

(3)威亦无所施欤 施:(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小朋友没有逃走是因为不知道老虎来了。

B.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

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C.文章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妇人”的形象。

4、文中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楚人养狙

——明·刘基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

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①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

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俟②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③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1、狙:猴子。2、部分:部署分配。3.之:到。4.求:寻找。此指采摘。5、征收。6、棰:

鞭打。7.患苦之:对(这种生活)感到很苦。8、树:动词,种。9.与:同“欤”,吗。10.假:依靠。

11、为之役:被他奴役。12.既:完。13、相与:一起。14.卒:终于。15.馁:饥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求草木之实 实:( ) .

(2)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 其:( ) .

张溥嗜学

【原文】 张溥(pǔ)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

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名词做动词,命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名气)高一时。

【注释】 01已:停止 02 钞:抄写 03 汤:热水 04 沃:洗 05名:题名 06嗜:特别喜

欢 07幼:年幼的时候 08即:就09焚:烧 10如是:像这样 11皲(jūn):因受冻而开裂 12俄顷:一会儿 13以故:因为这个原因 14征索:讨要 15日:每天 16始:才17名:名气 18草:草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如是者六七始已 已:( ) .

(2)以故名高一时 名:( ) .

2、用现代汉语法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

3、张溥成名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邴原泣学

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④相教,不求资也。”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⑤《论语》。 ——(明代)李贽《初潭集》

[注释] ①邴(bǐng)原:字根矩,东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人。汉代饱学之士,从学者数百,

很受人敬仰。②恻:怜悯。③苟:如果。④徒:白白地。⑤《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邴原少孤 少:( ) ②中心感伤 中:(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文中一个“ ”字表现出邴原强烈的求学愿望。

4. 邴原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 。 司马光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

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退为家人讲 退:( ) (2)同列语之曰 语:( )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1)群儿戏于庭(在) (2)闻讲《左氏春秋》,爱之(指代家人) ..

(3)众皆弃去(全、都) (4)乃簪一枝(于是,就)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4.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王安石待客

【篇六】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必做题(含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

1水仙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

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①②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

③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

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

④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 ..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8、(1)季节 (2)想要 (3)停止 (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2分)B

10、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11、(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1分);竭尽家财买水仙花(1分)。作用是衬托

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1分)。(意对即可)

与本题相关的练习册:

①②③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

④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

⑤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⑥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三、于令仪不责盗

①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

②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

③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2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

①②④赵简子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⑤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

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

而果昌赵。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 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 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

C.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 ....

14.文意理解。(4分)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

(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五、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

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

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22.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3分)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①②③④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

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云耕者入冢而得 ( ) ( ) ..⑤④②③①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 的品质。(3分)

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密语曰:“非秀才之文。”对曰:“某③④①②苦心忧课,非假手也。”公曰:“此某所为文。兼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惶惶欲去。公曰:“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

比去,问其所之。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此说,想又妄耳。”其人战灼,若无所容。公曰:“不必如此。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

【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②某:自称,相当于“我”。③课:功课,学业。④兼:这里可译作“也”。⑤战灼:哆嗦,打战。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非假手也( ) (2)客词穷 ( ) (3)秀才但有之( )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比去,问其所之。

2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

八、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_ 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八年级额外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