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教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状元堂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造饮辄尽 造: 辄:

2、箪瓢屡空,晏如也 屡: 晏如:

3、兹若人之俦乎 俦: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 汲汲: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6、每有会意 会:

7、亲旧知其如此 亲: 旧:

《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策: 以: 道:

2、执策而临之 策: 临:

3、其真无马邪 其:

4、其真不知马也 其: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 或: 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 材: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 虽: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等:

9、 才美不外见 见:

10、故虽有名马 故: 虽: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千里:

一词多义:

①之:助词,译为的,虽有千里之能;

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

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食:吃,食不饱;

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顿:一食或尽粟一石。

①策: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

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④以:用,不以千里称也;

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⑤能: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力,虽有千里之能。

⑤其:它的,代词,策之不以其道;

表反问语气,难道,其真无马耶;

其实,其真不知马也!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石潭记》

一、词语:

1. 水尤清冽 尤: 冽: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 见:

3. 为坻,为屿,为嵁 为:成为 坻: 屿: 嵁: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许:

5. 佁然不动 佁然: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以: 清: 居: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行:

9. 下见小潭 下:

10. 日光下澈 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 蛇: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 。寒:

16. 乃记之而去 乃: 去: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一、词语: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越: 第二年。具: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 。制: 。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 ;其: 。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嘱托。予 ;以: 。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 胜状: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 。晖: 。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 。备: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 极: 。

12) 迁客骚人 迁客: ;骚人: 。

13) 淫雨霏霏 淫雨: 霏霏:

14) 连月不开 开: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 去 国: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 。集: 。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汀 。极: 。

18) 宠辱偕忘 宠: 偕:

19) 把酒临风 把: 临: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古仁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 为:

22) 庙堂: 江湖: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后:

24)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斯: 。归: 。

25) 若夫: 。 至若: 。 嗟乎: 。

26) 不以物喜 以: 。 心旷神怡 怡: 。

【篇二】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针对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学生的三怕)分模块一一解决,让学生

学会学习语文,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将语文学习由被动变为

主动。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教学难点 :(1)文言文阅读

(2)较复杂的现代文阅读

(3)写作

本课具体任务:学会阅读文言文

1、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它是相对于

白话文而言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散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括策、诗、词、曲、赋等多种文体。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2、文言文分类:

(1),叙事性文言文【例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论语》《两小儿辩日》《晏子使楚》、】

(2),写景类文言文【《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

(3),传记性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陈涉世家》】

(4),议论性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5),特殊文体:说【《马说》《爱莲说》】表【《出师表》】铭【《陋室铭》】

3、如何阅读文言文:

一、首先要读懂

(1)通读,注意古今读音的不同。(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古汉语词典。)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判断实词、虚词的特殊用法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词。

a、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字可以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

种现象叫做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假借)通假字有三种:同音通假、音进

通假、变音通假。判断方法:通假字读音与被通假字读音相同,一般没有

意义上的联系。

b、古今异义:由于时代变迁出现的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通常有词义的扩

大、缩小、延伸三种。判断方法,根据语境。

c、一词多义: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甚至分属不同词类。判断方式:语境。

d、词类活用: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应用,临时改变它的基

本功能,最常见的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

虚词:没有完整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等。

如:之、以、而、其、则、乃、然、于、为、焉、乎等。

(3)特殊句式:按照一定模式来组织的句子。

A、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做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翻译时要

加上判断词“是”。

B、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被”字表示,而是借用其他介词来表

示,如:“于,受……于”、“为,为……所”等。也有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一

般是句中动词本身含有被动意思。

C、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

D、省略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或介词,以求语言简洁。

E、固定结构:“得无……乎、如……何、奈……何、是故、所以、孰若、若夫、

然则、不亦……乎?”等。

二、在读懂的基础上欣赏

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有利于文学常识的提高

2)、结合自身情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陶冶升华的过程

3、如何记忆背诵:多度,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诗词同样受用】

实战操练: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

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

了很远。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

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

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

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

砍狼的头,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

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

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

用来诱骗对手。

狼也够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

罢了。

字词解释: 止,通“只”,只有。 缀,这里指紧跟、跟随。 投以骨,即“投之以骨”,

也就是“以骨投之”,把骨头投扔给狼。 从,跟从。 并,一起。 故,旧、原来。 窘(jiǒng),

困窘,处境危急。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积薪,堆积柴草。 苫(shàn)蔽,覆盖、遮蔽。 乃,于是、就。 弛(chí),放松,这里

指卸下。 眈眈(dān dān),注视的样子。 少(shǎo)时,一会儿。 犬,像狗似的。 坐,

蹲坐。 久,很久;之,没有实在意义。 瞑(míng),闭眼。 暇(xiá),空闲。 暴,突

然。 毙,杀死。 洞,打洞。 其,指柴堆。 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尻(kāo),屁股。

股,大腿。 寐(m^ai),睡觉。 盖,原来。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富人之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

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①?” 父怒曰:“吾之子敏②而且多能③,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④之罪。” 父

呼其子而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⑤曰:“子

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节选自苏东坡《艾子杂说》)

注释:①曷:何,怎能。克:胜任。②敏:灵敏,聪明。③多能:多种本领。④妄言:

乱说,造谣。⑤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

译文:齐国有个富人,家里有很多钱。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很笨,他又不教他们。一天,

艾子对富人说:“您的儿子虽然很美,但是不通事务,以后又怎能接管您的家产呢?”富人

大怒道:“我的儿子很聪明,而且有很多本领,怎么会不通事务呢?”艾子说:“也不必考

验别的事,只问他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情愿担当诬蔑不实的罪名。”富人把儿子

找来问这件事。儿子笑嘻嘻地说:“我岂能不知道,米是从布袋里来的。”父亲听了,立刻

凄怆悲伤地改变了面容说:“你的愚笨可算是达到极点了!那米不是从田里取来的吗?” 艾

子叹道:“不是这样的父亲,是生不出这样的儿子来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齐有富人,家累千金( ) ②其二子甚愚( ) ③吾当妄言之罪( ) ④每以布囊取来(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②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3、你觉得富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都有哪些错误?

4、艾子说:“非其父不生其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参考答案: 1、①积累 ②很 ③承担,担当 ④从 2、①您的孩子虽然很好,却不

了解社会上的事务,以后怎么能胜任家务呢? ②只问您的孩子“所吃的米是从哪儿来的”;

如果他们知道这个问题,我愿意承担造谣的罪责。 3、富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两条错误:

一是不教育他们,使他们不通世务;二是护短,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 4、从字面上看,

艾子是在讽刺富人本人也不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而实际上,这句话还揭示了父子一脉相传

的剥削阶级本质。

学以致用(文言文作文)

智士程济小传 (2007年高考作文,成都考生)

程济,陕西朝邑人,少与同窗高翔言志,翔言:“愿为忠臣。”济曰:“愿为智士。”

建文初,济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明年果反,人皆信服。建文特升为翰林院

编修。北兵素悍,南兵节节败退。 建文四年六月,京城破,帝欲自尽,济劝之,乃削发为

僧,济扮作道士,由宫中秘道出。二人乃以师徒称之。燕王入城,召素有名望者草诏以服众,

时高翔在京任监察御史,与方孝孺同被召, 二人严词以拒,王怒杀之,诛其亲族。而名士重臣,如状元胡广,学士解缙,编修杨荣、杨溥等,皆降之。济闻之,叹曰:“高君果遂生平之志。”燕王百计寻帝,二人乃往云南投西平侯沐晟。 至云南,幸沐晟忠义,藏二人于隐蔽处。 后沐晟卒,帝问济:“沐晟以死,靠山失,如何?”济曰:“人心难测,此地不可再留。”乃隐于大理穷荒。 后帝静极思动,与济出游,路上闻燕王暴卒于榆木川,洪熙继位。帝访问确真,乃释然曰: “从此可以无忧矣。”又十月,洪熙又亡,宣德登基,帝愈放心,与济一僧一道,遍游天下。 十年后,宣德崩,正统即位,因其年幼,用杨荣、杨溥、杨士奇主政,时人称为“三杨阁老”。帝谓济:“当日杨荣、杨溥与卿同为编修,今日权倾天下。以卿才智,若肯改节,今日首辅之位,舍卿其谁!”济曰:“荣华富贵岂弟子所愿?求长伴师身旁,此生足矣。”帝颇有感慨。 一日,帝问济:“我今年老,可归否?”济曰:“朝代已换,天下久定,人已老,恩怨全消,何不归?”帝乃至云南布政司堂言:“吾建文帝也,今年老欲归,汝等可写本奏上。”众官本上,旨下:进京辨认。 至京师,朝廷遣建文旧臣吴亮往辨,亮见帝,大哭,不能仰视。入内,恐难以取信,自缢以明。正统感悟,命迎入大内,济见帝得入宫,乃飘然而去。入内,正统以孙儿礼拜之,因不便称呼,乃称太上老佛。后帝寿至八十九岁而崩,敕葬于北京西城外黑龙潭,无坟无树。 异史氏曰:一子错,满盘输。人的每一步对一生都很重要。建文纯仁至孝,惜靖难初错用李景隆、耿炳文,军事失利。又因燕王为叔,处处忍让,是徒惜仁名而遂至失国,流亡一生。燕王甘冒大险,起兵反叛,侥幸获胜,然大肆屠杀忠臣,兴文字狱,凶暴过甚,是以后人多同情建文而贬斥燕王,真可谓不以成败论英雄,公道本自在人心。胡广以状元之才名重于世,降燕姑且不论,据顾炎武考证其《五经大全》全系杂抄他人著作而成,是文章品行俱不佳,无可取也。解缙素无劣行,丧名降燕,终于狱中,为士林所不齿,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程济追随建文近四十载,矢志不渝,委曲全主,终致主归骨,比之介子推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称智士,真无愧矣,可谓俯仰一生无所愧,从来不作剧新文。

【点评】 故事新编已不新鲜,文言文写作亦不新鲜,而用文言文创作故事新编,则属另辟溪径。作者的文言文功底比较扎实,遣词造句像模像样,若即若离地记叙出燕王朱棣弑君篡位的故事,并赋予其新的含义——一步决定一生。结尾模仿《聊斋志异》的笔法,直接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点评,评价中肯,颇有见地,既收束全文,又点明话题,这是文章最大的亮点。

【篇三】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初中人教版语文重点古文教案合集

5《陈太丘与友期》 古文 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

【教学策略设计】:阅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一、导入

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生答)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好客。可有一位少年却把客人拒之门

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认识一下这位少年,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评判一下谁是谁非。(板书课题)

二、解题

首先看看标题怎么理解,陈太丘不是人名,太丘是地名,古人习惯用姓氏加官名或地方名

称来作为对人的称呼,相同的还有苏东坡,期是约定,综上所述,标题意思是一个在太丘做官姓陈的人和朋友有约定.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二. 整体把握

(一)朗读感知

1.听录音,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自己小声跟着读,注意节奏的把握 强调不—-通“否”

2.看着小黑板停顿重音的提示自由朗读 指名2个学生朗读 评价 尤其是第二个起来朗读的同学,读的非常好,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停顿重音都把握的比较好,所以当他读完的时候,学生竟然自发的鼓起了掌,顿时课堂气氛就活跃了,之后很多学生都很积极的想表现自己.

3.①在小黑板当场画出问句“尊君在不?”,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要读出什么语气,指名2个学生朗读,评价,然后强调疑问要读升调,并在小黑板上标出升调,齐读这句话.

②在小黑板上画出“非人哉!”,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候要注意语调,由于这是骂人的话,所以要重读,而且要读出生气发怒的语气,指名读.

方法:示范—-标节奏—-个别朗读—-评价—-再读

4.齐读课文

(二).理清字句

1.快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①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 今:离开

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乃:才)

②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 委:丢下,舍去)

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 顾:回头看)

④区分尊君(尊称) 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有个学生在质疑时,提出了“相”,在文中意为“我”.

2. 在理解字句之后,应该学会翻译重要句子,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出来,同

时把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比如: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 “日中”是哪一天的日中, “不至”是谁不至,明显是省略了一些成分, 相同的还有文中的“过中不至”,指名翻译,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翻译其他的句子,出示小黑板

小结:以上是我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包括朗读感知和理清字句,下面有请宋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探究文章的其他深层含义

(三)整体把握和合作探究

1.通过刚才对字句的学习, 文章的大概意思也就出来了,现在我们回到课文,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客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过中不至-”

学生抢答并板书:客人 无信 无礼 知错能改 同时引导学生如有犯错要勇于承认并改正 小结:可见我们做人要讲“信”讲“礼”

补充板书: 信 礼

2.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直接指名学生回答,补充板书:聪明 机智 可我们也发现了文章结尾客人已经主动道歉,他仍然入门不顾,是否礼貌?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同桌或者4人小组之间交流看法

小组讨论并回答

三. 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 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 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五.布置作业:完成新学案 熟读并背诵

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六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客人:无信 无礼 知错能改 信

元方:聪明 机智 礼

10 《论语》十则 古文 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弄清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二、诵读,整体感知

1、范读:教师播放原文录音。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3、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

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a)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愠 :生气,发怒的样子。

问:先请同学翻译下这句话

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问:这三句分别讲的是学习的哪些方面?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w^a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问:曾子每天反省了点什么?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

讲解:“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以为:以(之)为,凭借(这一点)作为。之,代指温故而知新,译为“这一点”。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问:你从这句哈得到了什么启示?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危害。

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问:你从这句话了解到学习和思考应该怎么样?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诲:教导

女:通“汝”,你

知:通“智”,智慧

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问:你从这句话学习到了什么?

讲解: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4、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1)学生思考: ①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②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2)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作业布置

1、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3、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

言。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德才兼备的人。

齐:相同。

译: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讲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讲解: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坚贞不屈、不随俗流、坚韧不拔社会现象。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表推测,相当于“大概,恐怕”。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篇四】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及古文中的重点段和名言警句。

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

3、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大意,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基本内容。

4、理解文中的写作技法和主旨。

复习重点:

完成背诵默写,梳理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文言知识,学会翻译课文。

复习难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文言文篇目较多,有不少是经典名篇,教师应从纷繁复杂的知识点中选取重点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核心问题设计:

你知道复习一篇文言文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入手进行梳理?

复习时数:

四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范围:《桃花源记》、《陋室铭》

复习过程:

一、背诵这两篇古文

二、复习《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缘溪行 黄发垂髫 不复出焉

落英缤纷 怡然 无论魏晋

甚异之 具答之 延至其家

豁然开朗 咸来问讯 处处志之

俨然 率妻子邑人 欣然前往

阡陌交通 绝境 无问津者

(二)、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后遂无问津者。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三、复习《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有龙则灵。 无丝竹之乱耳。

斯是陋室 无案牍之劳形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第二课时

复习范围:《爱莲说》《大道之行也》

复习过程:

一、复习《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宜乎众矣。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

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

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复习《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三、背诵这两篇课文

第三课时

复习范围:《三峡》《短文两篇》

一、复习《三峡》

(一)、解释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曰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 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三)、翻译重点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二、复习《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曰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 之美。 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 之美。 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曰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之美 晨昏变化

三、复习《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到。 遂:于是。 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5、月色入户 户:窗户

(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第四课时

复习范围《观潮》《湖心亭看雪》

一、复习《观潮》

(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自既望以至十八曰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 . 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曰 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答案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1)既望 (1)农历十六

(2)既而 (2)不久

2、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 ,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1) 写“形“的句子是 (1) 仅如银线

(2) 写“色”的句子是 (2)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 写“声”的句子是 (3) 如雷霆,震撼激射

【篇五】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初一文言文教案

1

2

⑷.词语活用:

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②.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②日中如探汤。(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正午时像(把手)伸(向 )热水。

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以:认为。 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⑤.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把手>伸<向>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黄鹤楼》

字词解释:

隅:角落。 登仙:成仙。

尝: 曾经。 驾:骑。

憩:休息 遂:于是,就。

以:用。 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

巃嵸:高耸的样子。 闼:门。

霞敞:高大宽敞。 井邑:城乡。

最:最美的地方。

.词类活用:

(1)遂以名楼:名词作动词用,命名。

(2)重檐翼馆:名词作形容词用,像鸟翅膀一样的。

(3)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副词作名词用,最好的地方。

3.虚词:以:遂以名楼:用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曾经骑着黄鹤来这里休息)

(2)省略句:

遂以(之)名楼:省略宾语

(3) 判断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什么是判断句: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初中文言文判断句的标志“""者”,“""也”

“有黄鹤楼者”,这里的者翻译成“""的地方”,在其他文言文里还可翻译成“""的人”

重点句式翻译: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3

参考译文: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于园》

字词解释:

步:同“埠”,水边停船之处。 款:殷勤招待。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植:栽种。实:满满当当,没有空隙,充盈。 临:临近,靠近。

空: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 绝壑:陡峭的山沟。

槛:栏杆。 壑:山沟。

幽阴:阴暗。 邃:深远。

艇子:小船。 蒙丛:草木茂盛的样子。蒙,叠加,覆盖。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 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是舒坦的意思。 碧窈:幽深的草木丛中。 诸:众,各个(的)。

俱:都。 以:凭借。

显:显扬,有名声。 憾:心感不满,遗憾。

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至:安置、安放的意思。

词类活用

(4)富人于五所园也:名词作动词用,建筑园子。

(5) 非显者刺:名词作动词用,拿出名帖。

(6)葆生叔同知瓜州:名词作动词,担任同知。

虚词:

以:

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因为

俱以假山显:凭借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葆生叔同知瓜州(葆生叔同知于瓜州)(在瓜州担任同知)(省略句,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

(2)省略句:

遂以(之)名楼:省略宾语

葆生叔同知(于)瓜州:省略介词

(3) 判断句: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重点句子翻译: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参考译文: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 4

5

【篇六】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初二语文 第七讲文言词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导入:音乐《天仙配》——(曲终)歌曲描绘的是一幅环境优美、夫妻怡然自乐、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美景。这种美景过去有吗?不会,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比喻?——“世外桃源”。是的,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现在我们一起跟陶先生走进世外桃源吧。

2.范读课文,清楚、流畅。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 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知识讲解

1

考点1:一般单音节词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而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汉字的这一特点来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即字形结构推断法。

利用字形结构推断法我们可以总结出部分文言词汇翻译的规律: A.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兵器有关; B.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C.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

注意:因为不是所有的现代汉语词都是用近义字或同义字联合组成的,所以我们不能望文生义,全部用组词法来解释古词。只能是已知某一古词的含义。再用组词法去帮助记忆。 考点2:古今异义词

2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孩子,现代汉语中则仅指男女结婚后,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的“烈士”,古代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即忠烈之士,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对于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用拆字组词法来推断它的意思,因为古文中大多是单音节词(一个字的词),比如“其纹理皆有可观者”(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一句中“文理”一词,就应该拆分来理解,将“文”、“理”做两个词语来理解,用组词法即可知道它的意思是“文采和道理”。

考点3:通假字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所谓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

那个字的意思,它们相互间往往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为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当文言实词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可以试着借助通假关系,找出符合语境的意思,也就是根据同音通假求得词的意义,即读音推断法。

3

三、例题精析

【例题1】请解释加点的词语。

【题干】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 【答案】妻子和孩子

【解析】古代汉语中多为单音节字,使用“拆字组词法”把“妻子”中的“妻”可以解释为妻子(男子的配偶),“子”解释为孩子。

【例题2】请解释加点的词。

【题干】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 【答案】交错相通

【解析】古代汉语中多为单音节字,使用“拆字组词法”把“交通”中的“交”可以解释为交错,“通”解释为相通。

【例题3】请解释加点的词。

【题干】其两膝相比者。(魏学洢《核舟记》) . 【答案】靠近、挨着 【解析】甲骨文的

【例题4】请解释加点的词。

【题干】神情与苏黄不属。(魏学洢《核舟记》) . 【答案】相似、类似

【解析】属,用拆字组词法推断:属——属于——归为同类——类似。 【例题5】请解释加点的词。

【题干】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 .

陶后鲜有闻。(周敦颐《爱莲说》) .

4

字,像两个人、并肩而立,所以这里使用“字形结构推断法”可

以解释为“靠近、挨着”。

【答案】鲜艳;少

【解析】鲜有两个读音,读xiān,是“鲜艳美丽”的意思;读xiǎn,是“少”的意思,此题借助“读音推断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就可以迅速找到答案。

四、课堂运用

【基础】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答案】挑选

【解析】使用“读音推断法”,这里可以把“简”解释为“拣”,挑选。

2.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不用说

【解析】使用“拆字组词法”,这里可以把“无”解释为“不用”,把“论”解释为“说”。

3.欣然规往 .【答案】规划

【解析】使用“拆字组词法”,这里可以把“规”解释为规划。

二、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渔人甚异之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 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①寻病终 ②寻向所志 D.①诣太守,说如此 ②不亦说乎 ....【答案】A

【解析】B.他,代指渔人 他的 C.不久 寻找 D.告诉 通“悦”,高兴

三、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便要还家 B.屋舍俨然 C.项为之强 D.满坐寂然 【答案】B

【解析】A.要通“邀” C.强通“僵” D.坐通“座”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欲穷其林_________ (2)仿佛若有光_________ (3)初极狭,才通人_________ ....(4)屋舍俨然_________ (5)阡陌交通_____ _____ (6)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 ......(7)便要还家_________ (8)皆叹惋_____________ ...

【答案】(1)走到""尽头 (2)隐隐约约 (3)仅 (4)整齐的样子 (5)交错相通 (6)不值得 (7)通“邀”,邀请 (8)感叹、惋惜

5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八年级文言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