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 教学设计

杨子胜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今天我们将通过再一次的探索来学习,看还能够发现什么?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独立尝试,初步发现规律。

出示情境图,解决“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① 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这

幅图,你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哪些信息?大

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②列式解答,学生先独立列式,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方法一:(3+5)×10=8×10=80(块)引导学生说出:白色3行,蓝色

5行,两种颜色共8行,一行有10块,所以先算出一共有8行,再用8×10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黑板板书)

方法二:3×10+5×10=30+50=80(块)引导学生说出这边的3×10和

5×10分别是算什么?(分别算出白色瓷砖和蓝色瓷砖的块数。)(黑板板书)

方法三:(4+6)×8=10×8=80(块)引导学生说出:左面墙4列,右

面墙6列,两面墙共有10列,一列有8块,所以我先算出一共有10列,再用10×8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黑板板书) 方法四:4×8+6×8=32+48=80(块)引导学生说出这边的4×8和6×

8分别是算什么?(分别算出左面和右面瓷砖的块数。)(黑板板书)

2.类比举例,归纳概括规律。

你能把这四个算式分成两组用等号连接的算式吗?

3×10+5×10=(3+5)×10 引导学生说出3个10加上5个10也就是8个10(黑板板书)

4×8+6×8=(4+6)×8 引导学生说出4个8加上6个8也就是10个8。(黑板板书)

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写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两组算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写一组这样的算式。指名学生板演。

归纳总结:

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规律都有什么特点呢?谁能解释一下?(学生尝试解释)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提问:刚才发现的这个规律叫作什么吗?(乘法分配律)

小结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 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字母表示: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师板书:(a+b)×c=a×c+b×c。

3.联系旧知,深入理解规律。

师:下面请看,前几周我们学习第三单元乘法的时候,其中也运用到了乘法分配律,请看114×21,这20 和1 怎么来的,然后它们有分别和哪个数相乘了,其实刚学乘法时,我们就经历乘法分配律了。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2.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等式是正确的? 1.填一填 对的请打“√”,错的请打“×” (1)(12+40)×7 = ×7+ ×7 (1)(6+30)×7 = 7×6+7×30 (2) 15×(40+8) +15× (2) 25×(4+60)= 25×4+60 (3)78×20+22×20 = ()×20 (3) 16×5×8 = 16×5+16×8 + )×66 (4) 15×3+15×7 = (15+15)×(3+7)

三、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整个 (a+b)×c=a×c+b×c 分开 3×10+5×10=(3+5)×10

4×8+6×8=(4+6)×8

……

【篇二】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二节 乘法运算定律

第2课时 《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6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通过计算说理,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学习知识,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实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

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导入

1.谈话:不知道同学们注意过没有,我们说的话中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分配 现象。比如说:“我爱爸爸和妈妈。”可以把它分成两句来说:“我爱爸爸, 我也爱妈妈。”照这样“我爱吃苹果和西瓜”可以怎样说?(我爱吃苹果,我也爱吃西瓜。)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表述。“我爱看漫画书,我也爱看故事书。”可以这样说“我爱看漫画书和故事书。”今天中午我吃了米饭、青菜和鱼可以怎样说?是不是挺有趣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想不想一起去研究?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你们还记得吗?老师记得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对吗?咱们今天再继续探索,看看又会发现什么新的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

3.提问:

(1)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和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提问: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学生解答后汇报。 追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板书:(4+2)×25 4×25+2×25 3.组织交流

(1)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预设:(4+2)×25是先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再计算出25组有多少人。4×25+2×25是先求才挖坑和种树的人数,再求出抬水和浇水的人数,最后求出一个的人数。

(2)比较最后的计算结果。(相同) 追问:可用等号连接吗?写成一个算式。 板书:(4+2)×25 = 4×25+2×25

读:谁能把这道等式读一遍。多读从语言上感悟乘法分配律。

观察,这道等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请跟你的同桌说说。全班汇报。

相同的地方:结果相同,每个算式都有3个数。 不同的地方:运算顺序不同。 (二)、猜想验证。

1.小组内写一写,算一算,举出这样的例子。

2.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提示:等式左右两边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先算括号里两个加数的和,再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 而等号右边的式子是把括号里的两个加数分别去乘括号外面的数。 (三)、同类推广,总结归纳。

1.有这样特征的例子多不多,你能写一个这样的等式吗?(要求数字用得简单些)。请你在你的本子上写一写。 2.你是怎样验证的。 3.同桌互相验证。

4.用符号表示:这样的式子很多,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把具有这种特征的等式表示出来吗?(用彩笔)

5.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种规律表示出来,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分配律》,一起读一遍。 6.统一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这三个数,你能用它们表示具有这种特征的式子吗? (a+b) ×c=a×c+b×c 总结规律:

(a+b) ×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四)学习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1、既然左边=右边,那右边等于左边,谁来读一读。 2、从右往左看,这个式子有什么特征?

3、乘法分配律可以从左边用到右边,也可以从右边用到左边。 三、巩固内化。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〇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1=(□〇□)×□ 72×(30+6)=□〇□〇□〇□

2、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等式后面画“√”。

(48+52)×13 48×13+52×13 ( ) 40×5+2×5 5×(40+2) ( ) 74×(19+1) 74×19+74 ( )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师巡视指导。最后一题较为开放,可全班讨论。 四、回顾、拓展

1、老师想知道“挖坑和种树的人数”比“抬水和浇树的人数”多多少人?你会列式吗?

【篇三】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借助乘法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从形式上进行正确的表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

12×32=32×12 125×(8×40)=(125×8)×40

2、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X k B 1 . c o m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主题图及问题: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小组合作,列式计算。

3、生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 6×25

=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4×25+2×25

=100+50

=150(人)

4、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5、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6、汇报: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7、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8、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三、巩固练习

1、P26做一做。

2、根据乘法分配律写出等号右边的式子。

(13+25)×4=

7×30+17×70=

(4+5)×a=

3、p27练习七第4题。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2、拓展。

25×104,不列竖式可以怎么计算?

【篇四】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课题:《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内容。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2、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2、揭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要继续来探索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题5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2、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2)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师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汇报预测:

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6+4)×24

=10×24

=240(根)

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

=144+96

=240(根)

4、观察比较。

(1)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 计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板书:(6+4)×24=6×24+4×24

(2)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等号右边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

5、探索规律。

(1)提出假设:是否任意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都会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

(2)举例验证。

让学生独立举例验证,验证后把自己举的例子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交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要求;

二是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总结规律。

仔细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交流后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6、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 (a+b)×c=a×c+b×c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学生在逆向改写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呈现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50+50×90与40×(50+90)让学生辨析,从而进一步明晰概念。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20+1)与74×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3、完成教材第65~66页“练习十”第6、7题。

第6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优越性。 第7题,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既能加强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乘法分配律》评课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范老师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异同点引出课题,非常自然,从乘法意义入手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用算式的结果相同来说明两个算式有相等的关系,再观察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其数字特点和结构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探究

这节课从一系列的等式中发现乘法分配律,让学生从乘法意义上理解算式的意义,不断地表达两个算式的相等关系,降低了乘法分配律的难度,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角度练习

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是一个一般层面的目标,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范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解决不同形式的题目,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篇五】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2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 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 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 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 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二、联系实际,探索规律

1、情境引入(有学生座位猜猜男女分坐用意-——男女比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男 女

11×2 + 9×2 2×(11 + 9) 92×56 + 8 ×56 (92 + 8)×56

2、学生质疑:(为什么每次都是女生快?由此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的题的特点去发现规律)

3、再次验证规律: 计算23×25+ 77 ×25 25×(23 + 27)

4、归纳概况规律:

师:你能用语言叙述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叙述,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

(将乘法分配率读三遍,理解其意。)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② 你能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a+b)×c﹦a×c+b×c

③ 逆用乘法分配律:(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

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敢接受我的考验吗?)计算21×2 + 79×2

三、巩固运用规律:

1、数字找家

① 2×(11 + 9) =()×4+25×()

② 20×78 + 20 ×22= (——+ —— )× 20

③ (10+7)×6=()×6+()×6

2、连一连:

3×17 + 5 ×17 (22 + 44)×30

(18 + 4)×6 18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60 ×(20 + 30) (3 + 5)×17

四、延生拓展

1、参加种树的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参加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2、思考:乘法分配律对减法适用吗?

五.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能给同学们能说说吗?

六、作业:教科书第28页的6题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1、在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上,我定位在:(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在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尽量想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3、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的知识延伸。出示一些扩展型的练习:由102×43和37×9+63×9到 66×28 + 66×32 + 66×40再到(250—115)×4和(245—110+25)×4,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也可以两个数的差,也可以是三个数的和,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完整,也为以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埋下伏笔。

总之,在这堂课中新的理念也有所体现,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缺乏成熟的思考,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充分调动起来。

【篇六】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2.今天我们将通过再一次的探索来学习,看还能够发现什么?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独立尝试,初步发现规律。

出示情境图,解决“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① 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这幅图,你能从数学的角

度发现哪些信息?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教

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②列式解答,学生先独立列式,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方法一:(3+5)×10=8×10=80(块)引导学生说出:白色3行,蓝色5行,两种颜色共8行,一

行有10块,所以先算出一共有8行,再用8×10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黑板板书)

方法二:3×10+5×10=30+50=80(块)引导学生说出这边的3×10和5×10分别是算什么?(分别

算出白色瓷砖和蓝色瓷砖的块数。)(黑板板书)

方法三:(4+6)×8=10×8=80(块)引导学生说出:左面墙4列,右面墙6列,两面墙共有10列,

一列有8块,所以我先算出一共有10列,再用10×8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黑板板书)

方法四:4×8+6×8=32+48=80(块)引导学生说出这边的4×8和6×8分别是算什么?(分别算出

左面和右面瓷砖的块数。)(黑板板书)

2.类比举例,归纳概括规律。

你能把这四个算式分成两组用等号连接的算式吗?

3×10+5×10=(3+5)×10 引导学生说出3个10加上5个10也就是8个10(黑板板书) 4×8+6×8=(4+6)×8 引导学生说出4个8加上6个8也就是10个8。(黑板板书)

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写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两组算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写一组这样的算式。指名学生板演。

归纳总结:

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规律都有什么特点呢?谁能解释一下?(学生尝试解释) 提问:刚才发现的这个规律叫作什么吗?(乘法分配律)

小结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字母表示: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师板书:(a+b)×c=a×c+b×c。

3.联系旧知,深入理解规律。

师:下面请看,前几周我们学习第三单元乘法的时候,其中也运用到了乘法分配律,请看

114×21,这20 和1 怎么来的,然后它们有分别和哪个数相乘了,其实刚学乘法时,我们就 经历乘法分配律了。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1.填一填 (1)(12+40)×7 = ×3+ ×3

(2) 15×(40+8)+15×

(3)78×20+22×20 = ()×20 + )×66

三、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整个 (a+b)×c=a×c+b×c 分开

3×10+5×10=(3+5)×10

4×8+6×8=(4+6)×8

……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选择以算理的理解作为突破口,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的数学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再辅以乘法的意义几乘几表示几个几来找到这四种不同算法的连接点,让学生初步发现乘法分配律,紧接着通过举例论证来体现揭示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做得不足:

1.数学语言的引导不够到位。比如让学生用“=”分组和连接着四个算式时,应该再加以引导和追 问学生: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步步深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2.缺少数形结合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的乘法分配律的算理。比如可以用教材上的点子图解释乘法分配律。

3.在练习巩固环节中,忽视从乘法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分配律。

2.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等式是正确的? 对的请打“√”,错的请打“×” (1)(6+30)×7 = 7×6+7×30 (2) 25×(4+60)= 25×4+60 (3) 16×5×8 = 16×5+16×8 (4) 15×3+15×7 = (15+15)×(3+7)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