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语法知识大全

汉语语法知识大全

初中汉语语法知识大全(人教版备课资料)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初中汉语语法知识大全(人教版备课资料) 2011-01-15

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与写作基础

第一章、法和语法学习

前言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

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

一、实词和虚词

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

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

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

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

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

三、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

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

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

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

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

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

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

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四、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

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

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

五、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

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

3、分数、25、几分、几成

4、小数:025、1234

5、倍数:一倍

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

六、量词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1、物量词:

A、个体量词:个、只、条、张、件、间、棵、粒、头、座

B、集合量词:双、群、副、套、班、组、伙、类、帮、批

C、度量衡量词:丈、尺、寸、升、斤、两、吨亩、顷

D、临时量词:杯、车、筐、挑、捆、抱

2、动量词:

A、专用的:遍、回、阵、顿、番、遭、次、趟下

B、借用的:脚、拳、刀、眼、天、年、月、星期、人次、元吨

七、代词

代词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它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

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多会儿、怎样、怎么、怎么样、多少、几多、多么

3、指示代词:这(些、儿、样、里、么、会儿)、那(些儿、样、里、么、会儿)、

八、副词

副词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肯定、否定、语气的词。

1、程度: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

2、范围:都、只、也、光、单、凡、净、一贯、一概、仅仅、大半、统统、通通、单单

3、时间、频率: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终于、马上、已经

4、重复、反复: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

5、情貌:猛然、忽然、欣然、居然、贸然、默默

6、肯定、否定: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不、没没有、别、甭

7、估量: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

8、语气: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果真

9、方式:悄悄、暗暗、亲自、一齐、互相

九、介词: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的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的等。

1、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

2、表示处所: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

3、表示方式: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

4: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把、给、和、跟、同、被、由、叫、让

5、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6、表示比较:比、跟、同、和

7、表示排除:除了、除开、除去

十、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的词。如:和、跟、同、与、及、或、不但、不管、即使、既然、假如、尽管、宁可、尚且、虽然、无论、要是、因为、由于、与其、只要、只有、不过、然而、否则、何况、可是、但是、从而、所以、因此、因而、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以及

十一、助词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了、着、过

3、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吧、啊、呀、哇、哇噻十十二、叹词:

啊!哈!哎!唉!嗳!哼!嗯!嘻!喂!哈!呸!嗨!嘿!噫!

十三、拟声词

砰!叮叮当当!轰隆!扑通!噼里啪啦!滴答!呼呼!哗哗!叮咚!稀里哗啦!

第二节、短语

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短语也叫词组。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1、并列短语(联合短语):牛和羊、又高又大、花儿与少年、学习并讨论、热情而大方、工人农民、调查研究、美观大方

2、偏正短语:草原之夜、匆匆告别、非常可爱、木头房子、新鲜空气、这个孩子、我的故事、一把扇子、十几个战士、羊毛大衣、去年冬天

3、动宾短语:购买鲜花、穿衣服、想睡觉、

4、补充短语:洗干净、美丽极了、

5、主谓短语:工业发达、春天到了、我们回去、两个孩子不敢说话、他们又说又笑、风停、歌声又脆又甜、王二跑步

短语按中心词的语法功能分类,可分为:名词短语(伟大领袖、我的理想)、动词短语(学习研究、告诉我、走一趟、很欢迎、会跳舞)、形容词短语(光荣而艰巨、很美丽、漂亮极了)等。

第三节、单句

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2、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A、陈述句。(肯定句、否定句)

B、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特殊疑问句:设问、反问。)

C、感叹句!

D、祈使句。?!——请求、命令、要求、禁止某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句子是由若干个不同成分组成的,它最多包含以下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句子成分(注:此节中加实心圆点是当前成分,而非中心语。)

A、主语:句子中的陈述对象。它可以按“谁?说的是谁?”的方式来提问。如: 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B、谓语:句子中被用来陈述主语的对象。它可以按“谁做什么?谁怎么了?” 的方式来提问。如: 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C、宾语:句子中被谓语支配的对象。它可以按“‘打’谁?谁被怎样了?” 的方式来提问。如: 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D、定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对象。它可以用“谁是怎样的?他是啥样儿?” 的方式来提问。如: (生气的)张娜娜||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E、状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对象。它可以用“‘打’的状态或程度怎样?” 的方式来提问。如: 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F、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它可以用“‘打’的结果或后果怎样?” 的方式来提问。如: 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G、独立语:句子中不做任何主谓宾定状补成分而起到独特的作用。如: 你看,那是流星。 我离家算起来已有五天了。 据说小萍已经离开了。

F、中心语: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成分。它是句子的主干。如:(认真)读书||【一定】是(这一代青年人的)(首要)任务。

G、句子的大致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如:(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H、句子成分符号:

主语||﹦、谓语 、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

第四节、复句

1、并列复句:

句中各成分的内容是独立的是并列的。并列复句的关联词语有:也、又、还、同时、同样、也也、又又、既也(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

2、承接复句:几个句子接二连三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接连发生的几件事。它的关联词语有:就、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首先然后、起先后来

3、递进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更进一层。它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也、而且、不但不反而

4、选择复句:从几件事中表示要选择一件。它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5、转折复句:前后意思相反。它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而)、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只是、不过、到

6、因果复句。它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

7、假设复句:前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实现后的某种结果。它的关联词语有:假如(如果、倘若、若、要是、要)那么(就、那、便)

8、条件复句:一个分句提出某种条件,另一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它的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

第五节、句群

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连在一起构成句群。(初中暂且不学)

第六节、常见的语法错误

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不可缺少的成分。如:“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此句中缺少主语“谁?”和宾语“树立什么?——思想”即完整的句子为:你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

二、搭配不当

是指句子中相关的成分违反了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在意义上不能配合。如:“我们要不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发挥——优点、改进——缺点”不搭配,应改为:我们要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三、语序不对

语法知识大全

词语的位置放得不对,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如:“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普遍——的觉悟”的语序应颠倒过来。又如:“你为什么把你妹妹不一块儿带来呢?”“不”应该放在“把”字前边。

四、结构混乱

两种句子格式混用,使意思不通。如:“作为学生,一方面要学好语文,一方面要学好外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可在“也是”之前加“,”号,也可直接删除“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滥用虚词

用了不该用的词,使句子不通或者语意不明。如:“她为了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便硬着头皮第一个钻进了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为了”是表示目的的介词。“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是“钻进了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的原因,不是目的。可将“为了”改为“由于”。也可将“怕”改为“不”。这样整个句子就是表示目的的了。

第七节:标点符号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等等。

一、冒号 :

表示提示下文和引用。

二、引号“”

表示内容是所说的话或是引用来的;表示内容是反语。

三、括号( )

表示补充注释前边的内容。

四、破折号——

表示解释说明、意思转换、递进。破折号连用表示中间的话是补充说明。它还可以表示语音的停顿、提示下文、声音的延长。

五、省略号

表示内容的省略、说话的中断或断断续续。

六、顿号、

用在句子里短语的并列成分之间或表示次序后边的暂短停顿。

第二章、修辞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修辞包含语音修辞、语汇修辞、语法修辞、篇章修辞四类。语音方面如押韵、重音、轻声、儿化、拟声等等;语汇方面如关键词:动词、形容词的使用;语法方面(句子修辞)即句子的组织、句式的选择;篇章修辞

【篇二】语法知识大全

中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中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

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

一、实词和虚词

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

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

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

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

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

三、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

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

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

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

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

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

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

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四、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

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

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

五、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

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

3、分数、25‰、几分、几成

4、小数:025、1234

5、倍数:一倍…

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

六、量词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1、物量词: A、个体量词:个、只、条、张、件、间、棵、粒、头、座

B、集合量词:双、群、副、套、班、组、伙、类、帮、批

C、度量衡量词:丈、尺、寸、升、斤、两、吨亩、顷

D、临时量词:杯、车、筐、挑、捆、抱

2、动量词:A、专用的:遍、回、阵、顿、番、遭、次、趟下

B、借用的:脚、拳、刀、眼、天、年、月、星期、人次、元吨

七、代词

代词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它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

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多会儿、怎样、怎么、怎么样、多少、几多、多么

3、指示代词:这(些、儿、样、里、么、会儿)、那(些儿、样、里、么、会儿)、

八、副词

副词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肯定、否定、语气的词。

1、程度: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

2、范围:都、只、也、光、单、凡、净、一贯、一概、仅仅、大半、统统、通通、单单

3、时间、频率: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终于、马上、已经

4、重复、反复: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

5、情貌:猛然、忽然、欣然、居然、贸然、默默

6、肯定、否定: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不、没没有、别、甭

7、估量: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

8、语气: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果真

9、方式:悄悄、暗暗、亲自、一齐、互相

九、介词: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的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的等。

1、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

2、表示处所: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

3、表示方式: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

4: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把、给、和、跟、同、被、由、叫、让

5、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6、表示比较:比、跟、同、和

7、表示排除:除了、除开、除去

十、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的词。如:和、跟、同、与、及、或、不但、不管、即使、既然、假如、尽管、宁可、尚且、虽然、无论、要是、因为、由于、与其、只要、只有、不过、然而、否则、何况、可是、但是、从而、所以、因此、因而、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以及

十一、助词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了、着、过

3、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吧、啊、呀、哇、哇噻十十二、叹词:

啊!哈!哎!唉!嗳!哼!嗯!嘻!喂!哈!呸!嗨!嘿!噫!

十三、拟声词

砰!叮叮当当!轰隆!扑通!噼里啪啦!滴答!呼呼!哗哗!叮咚!稀里哗啦!

第二节、短语

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短语也叫词组。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1、并列短语(联合短语):牛和羊、又高又大、花儿与少年、学习并讨论、热情而大方、工人农民、调查研究、美观大方…

2、偏正短语:草原之夜、匆匆告别、非常可爱、木头房子、新鲜空气、这个孩子、我的故事、一把扇子、十几个战士、羊毛大衣、去年冬天…

3、动宾短语:购买鲜花、穿衣服、想睡觉、…

4、补充短语:洗干净、美丽极了、…

5、主谓短语:工业发达、春天到了、我们回去、两个孩子不敢说话、他们又说又笑、风停、歌声又脆又甜、王二跑步…

短语按中心词的语法功能分类,可分为:名词短语(伟大领袖、我的理想)、动词短语(学习研究、告诉我、走一趟、很欢迎、会跳舞)、形容词短语(光荣而艰巨、很美丽、漂亮极了)等。

第三节、单句

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2、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A、陈述句。(肯定句、否定句)

B、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特殊疑问句:设问、反问。)

C、感叹句!

D、祈使句。?!——请求、命令、要求、禁止某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句子是由若干个不同成分组成的,它最多包含以下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句子成分(注:此节中加实心圆点是当前成分,而非中心语。)语法知识大全

A、主语:句子中的陈述对象。它可以按“谁?说的是谁?”的方式来提问。如: 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B、谓语:句子中被用来陈述主语的对象。它可以按“谁做什么?谁怎么了?” 的方式来提问。如: 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语法知识大全

C、宾语:句子中被谓语支配的对象。它可以按“打谁?谁被怎样了?” 的方式来提问。如: 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D、定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对象。它可以用“谁是怎样的?他是啥样儿?” 的方式来提问。如: (生气的)张娜娜||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E、状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对象。它可以用“打的状态或程度怎样?” 的方式来提问。如: 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F、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它可以用“打的结果或后果怎样?” 的方式来提问。如: 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G、独立语:句子中不做任何主谓宾定状补成分而起到独特的作用。如: 你看,那是流星。 我离家算起来已有五天了。 据说小萍已经离开了。

F、中心语: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成分。它是句子的主干。如:(认真)读书||【一定】是(这一代青年人的)(首要)任务。

G、句子的大致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如:(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H、句子成分符号:

主语||﹦、谓语 、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

第四节、复句

1、并列复句:

句中各成分的内容是独立的是并列的。并列复句的关联词语有:也、又、还、同时、同样、也……也、又……又、既……也(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

2、承接复句:几个句子接二连三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接连发生的几件事。它的关联词语有:就、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首先……然后、起先……后来

3、递进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更进一层。它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也、而且、不但不……反而

4、选择复句:从几件事中表示要选择一件。它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5、转折复句:前后意思相反。它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而)、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只是、不过、到

6、因果复句。它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

7、假设复句:前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实现后的某种结果。它的关联词语有:假如(如果、倘若、若、要是、要)……那么(就、那、便)

8、条件复句:一个分句提出某种条件,另一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它的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

【篇三】语法知识大全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

语素

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 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

1、 定义: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2、分类:

(1)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2)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杉木、奥托、战斗机、冥王星、思想、 中学、物理、 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②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 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

有动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③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1.他(人称代词)怎么(疑问代词)还(语气副词)不(语气副词)来(行为动词)呀(叹词)? (2.下回(量词)我(人

称代词)还(重复副词)来。 (3.有(存现动词)借(行为动词)有(存现动词)还(行为动词),再(重复副词)借(行为动词)不(语气副词)难(形容词)。

短语(词组)

短语的定义: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

2、短语的类型:词构成短语的方式有两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序,也可以依靠虚词的连接。 从结构关系看,短语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下面主要介绍这几种类型。

(一) 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由表示被陈述与陈述关系的词组成的短语。如:大雁归来 生性执拗 露珠晶莹 觉悟提高 思想解放 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今天星期三 明天国庆节

(二)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用来表示时间、方位、处所、对象等。如:

语法知识大全

我的母亲 璀璨的珍珠 前进的步伐 慢慢地走 独立思考

非常优雅 祖国大地 一朵茶花 很好看

(三)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成的短语。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如:

语法知识大全

绽开笑脸 启迪心扉 敬畏自然 消灭敌人 放下包袱 丢下它 发展生产 进行斗争 骗取信任 恢复平静 爱热闹 下决心 有幽默感

(四)动补短语

动补短语由动词、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有动词+补充、形容词+补充两种类型。如下列第一组是动词+补充,第二组是形容词+补充:

第一组:打量一番 看清楚 去一趟 拿起来 休息一会儿

第二组:红得发紫 好极了 热极了 高得多 急得团团转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得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注意“动+补”与动宾短语的区别:“动+补”能回答“干得怎样”或“干多长时间”,而动宾短语只能回答“干什么”,“宾”是“动”的对象。 如:吃饱(吃得怎样,“饱”补充说明吃的程度——动补短语)

洗干净(洗得怎样,“干净”补充说明洗的结果——动补短语) 吃饭(吃什么,“饭”是“吃”的对象——动宾短语)

洗衣服(洗什么,“衣服”是“洗”的对象——动宾短语)

(五)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如

报纸杂志 改革开放 观察研究 荒唐滑稽 文化教育

今天或明天 光辉灿烂 我和他 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工厂、农村 春、夏、秋、冬 男女老少 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六)介宾短语

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宾语(一般是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充当)组成的短语。如:

为人民(服务) 对群众(说) 从现在(起) 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按规定(办理) 把大门(推开) 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汉语句子成分:

1、 定义: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汉语: 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主语

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 “什么”。

3、符号:双行线 ═。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_____。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 “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 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

状语

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符号:中括号 [ ]。

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 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顺口溜

主谓宾, 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篇四】语法知识大全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

一、分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 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

○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

○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

○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

○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

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

○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 化、消失)

○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 活动动词)

○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 愿动词同)

○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 来(趋向动词)

○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 (也叫判断词)

3、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

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

研究研究”等。

*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 后边。

(三)形容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2、种类:

○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

○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

○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

○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如:“太阳

红、红太阳”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

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

生动一些。

重叠形式: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清清楚楚、高

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的工A里医药卫生AB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

糊里糊涂

附: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1 能否经常作主语 能 不能

2 能否经常作谓语 不能 能

3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

4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

5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 不能 部分能

6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动词与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动词

形容词

1 能否带宾语 绝大多数能 不能

2 能否受“很”修饰 多数不能 多数能

3 重叠方式和意义 AA式、ABAB式表示动量少或时量少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适中

4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活动 表示性质、状态

(四)数词

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1确数:一、二、千、万

○2概数:几、些、多、约

○3序数:第一、老二、初五

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

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 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五)量词

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

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趟、遍、顿、阵

3、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BB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

○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4、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

○1由两个物量词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例如说到运输量中

的重量和里程,有“吨千米、吨海里”等,说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

○2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例如:“飞机共

飞25架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

*数量词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一B”式,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多,如“一堆

一堆的书”;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个一个地说”;

(六)代词

1、含义: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2、种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我、你、他、我们、它们、咱们、自

己、人家

○2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这、那、这样、那样、各、每

○3疑问代词:用于提问。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

3、注意事项:

○1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2“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

“他们”。

○3“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

说话人和听话人

○4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

○5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

着我,我看着你”。

三、虚词

(一)副词

1、含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

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种类

○1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其

○2表示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就

○3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终于

○4表示语气: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

○5表示肯定、否定:没、不、没有、莫、不用

3、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

(二)连词

1、含义: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

因果等关系。

2、常见的连词:

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

只要、因为

(三)介词

1、含义: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

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

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

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项:

○1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

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2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

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3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

发生过。

○4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

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词性的辨析

一、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A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篇五】语法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语法知识大全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

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篇六】语法知识大全

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2011-03-15 00:00 浏览次数:21997 人次

语 文 语 法 知 识(一)

—、语 文 语 法 知 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 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效率、品德、;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 看 说 进行 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 如,想 爱 恨 怕 希望 喜欢 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 叫 让 派 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 会 可以 愿 肯 敢 要 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

5、趋向动词 如,来去 上 进 出 回 过 开 上来 起来语法知识大全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 “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

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

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1. 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2. .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3. .指示代词包括近指的"这",远指的"那",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合成指示代词,如:这里、那边、这阵子、那会儿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语气:可、倒、一定、必定、必然、却、、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

表示否定:不、没、没有、别;

表示时间:刚、恰好、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

表示程度: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1.表时间:在 于 自自从 从 当 由 趁 随着 到

2、表处所:从 打 朝 向 在 沿着 顺着

3、表排除:除 除了

4、表对象、范围: 对于 和 跟同 与 替 将 把 关于 被

5、表方式、手段: 按照 依 依照 根据 以 凭 本着 用

6、表目的、原因:为 为了 为着 因 由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