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这里夜很宁静,独自承受散文 宁静致远散文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2014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抓分精练 散文阅读(三)》

2014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抓分精练:散文阅读(三)

一、阅读下列文本,完成文后问题。

炒米胡同里看夕阳 迟子建

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打完时,突然想哭了,因为掷笔抬头的那一瞬,方觉得满室蓬荜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

我把手指轻轻地插进发缝,慢慢地用指甲拾取着藏在发间的黄昏,我放佛听到了鸟儿在夜半林梢的一声悄吟,放佛看到了秋虫在残红里德一阵惊心的情思,也就在此时,我忽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银丝,很耀眼,很刺目的白,像一线雪从山崖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

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那是为了一桩游戏。我的同学要在我的头上拔下一根发丝。把发根粘在她手心,看它是否也像青藤一样垂吊着而不致坠落,以此来证明我对她是否真心。她拔下我的头发,却恰恰拣出了一根白的,惊叫着笑了一声,我也惊叫着笑了一声。而后就像扔冰棍纸一样扔掉了。我们再也没有说起这根白发,青春好长好长呢。

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寂寞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走出灰色的楼房,路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

不知炒米胡同是否真因为炒米而得名的,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清芳般的沁人心脾。 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悄悄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大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

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

我的步子放得更缓更慢更轻了。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受着迷人的夕阳。

他们的头发全都白了,他们双手交臂,双腿并拢,眼睑低垂,几乎是熟睡时的表情。她们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面上,惟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好像在细细品味着什么,大概在咀嚼黄昏吧。

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那片飞雪终于融化在这宁静的黄昏里。

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光,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

胡同两侧的老人,交臂的双手开始扭动,抽搐的嘴角也恢复了平静,他们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丝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倍呢。

15.按要求答题。(7分)

(1)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加点的动词分别突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4分) ①而后就像冰棍纸一样扔掉了。

②我把白发拈在手中。

(2)理解“那片飞雪终于融化在这宁静的黄昏里”一句中“飞雪”的含义。(3分)

答:

16.文章结尾处作者说“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胡同里的老人们生命的“强与旺”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4分)

答:

17.文章的第三段是怎样抒情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8.文中“夕阳”这个意象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答:

参考答案:

15.(1)“扔”突出了作者因年少而毫不在意的心理;而“拈”字则表现了作者因害怕衰老而格外沉重的心情。(2)“飞雪”既比喻“白发”,(1分)也比喻作者对生命衰老而产生的恐惧感。(2分)

16.他们生命的强与旺表现在:①他们在悄然领略、享受着迷人的夕阳;②他们在细细地品味着,沉凝地回味着生活的滋味;③虽然他们处在人生的黄昏时期,但表情安详,心态平和。(答对两点即可给满分)

17.①这一段作者先用动作描写,并将黄昏人格化,可以“藏在发间”,亲切动人,借以表现我欣赏黄昏景致时宁静、悠闲的心情;②然后展开想象,写自己似乎听到鸟儿的鸣叫,秋虫的低吟,创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以形容黄昏的宁静、祥和,烘托自己内心的宁静平和;③最后用一个比喻,以“一线雪从山崖飞旋而下”比喻发间的银丝,突出自己发现这根白发时的惊讶和忧惧。(答对两点即可给满分)

18.①文章以夕阳为线索组织材料,从黄昏时的夕照、夕阳将要沉沦到夕阳完全消失,构成全文的一条时间纵线,贯穿全文。②作者以夕照为核心意象,营造了一个既辉煌而又安宁、祥和的意境,烘托出胡同里的老人安详、平和的形象。③以夕阳喻人生的迟暮,以夕阳的辉煌灿烂比喻那些即将谢幕的老人强大而旺盛不息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人生迟暮并不可怕,人应该像那些老人那样平和地、尽情地领略并享受美好的人生。(每点2分)

二、阅读下列文本,完成文后问题。

麦香 叶青才

①这是人间四月天,这是草莓吐出酸酸甜甜气息的流翠时节。

②我回乡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老了还能闻见麦香的庄稼人。

③他是我的尊长,也是最关心我的人之一;他是那块麦地的主人,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

④我径直到他的麦地里,就像熟悉那棵苦丁茶那样,一眼就看见了他。我好久没有置身麦地了,好久没有闻见过这么浓郁的麦香。这味儿像槐花里掺进了蜜,像玫瑰里拌入了糖,还有点淡酒的余味。是的,麦粒成熟之后,渗入点水,发胀,抽芽,便是熬糖做酒的原料了。然而现在麦子正青,才抽穗扬花,这只能是麦花香。{这里夜很宁静,独自承受散文}.

⑤在麦花香里,我细细打量着这位教我割麦的人。他满头银丝,胡须也渐白了。身子骨似乎依然坚实,只是笑起来,没有了管风的牙,没有了细细的皱纹。他的纹路粗了,深了,长了,像地边的沟道,纵横牵连,总想寻个出处奔去。人一老,这沟道就流淌着岁月的回声,你没法将它阻住,也没法把它拽回。我想到我不要多久也会是这个样子,岁月的回声满耳,光阴的脚步匆匆,我会停留在哪一截道上呢,抑或在哪一块地边呢?

⑥他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荣伯了。你看他劳作的姿势虽然保留了过去一直有的那种利索和老到,但是明显力度不够,虚实交杂中虚的成分多了。剪除枯老的茶株,砍掉高高的茶桩,这样的活儿要是搁在前几年,荣伯是一抹不挡手的。他眼疾手快,手到心到,剪出的新茶棵像刚刚修剪的平头,齐崭崭,平覆覆,精神抖擞地立在麦地边上,衬托出四月特有的生机和活力。眼下,他似乎不愿在我面前显老,他动作的幅度很大却藏不住虚张的声势,吃力而现出连贯的破绽。那些他亲手种出的麦子,倒是一片青葱,仿佛荣伯的青春都让麦子给偷盗去了,这种活力与肤色的转移,直让我觉得一个人原来也不过是一棵麦子,一棵曾经锋芒毕露的麦子,走过了嗞嗞拔节的日子,走过了飞絮扬花的岁月,随后就走进了他枯萎与衰残的暮年。

⑦在乡下时,我也收割过麦子,并且手指被麦秸秆割破,眼睛被麦芒刺中,我却在那种潜在的伤害中闻到了麦香,那股成熟的带着馒头和挂面香味的气息,它一点点渗透到我的鼻孔里、肺腑里乃至梦幻里,而我青涩的汗味和冒冒失失的语言气息,反倒自个儿一点都不觉察,只有身边的大人,比如荣伯,才准确地把住了我突突的腕脉,并且通过镰刀和锄头将我那些蒲公英一般的欲念摁下去,让我接近麦茬和犁头草,接近土地上最切实的部分。现在想来,麦花香里那些醉人的芬芳和诱人的味道都不过是四月天落下的槐荚与桑椹,它们其实结不了什么果实,虽然不乏甘甜,却只能徒增味觉的依赖和幻觉的空乏。

第二篇:《散文:年夜的生命》

散文:年夜的生命

年夜的生命

除夕夜,万家灯火,我却在家里静默着。

电视里偶尔传来婉转的歌声,我无心去看;妈 妈在厨房里忙着做年夜饭,于是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看着周围火红的一片,我却感觉这不是我心中的新年。我离开家门,到街上寻找我要的春节。

屋外是凛冽的寒风,刚出门我就被冻得一个激灵。年夜的街道上,多是放烟花和鞭炮的人们。我看到路边泛起白烟,然后就是"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人们脸上充满喜悦,不停地点燃,举手投足之间是满满的兴奋。

我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走过一条又一条街,突然被身后"嗖——"的声音吸引了。回过头去,我一下子呆住。

那样绚烂、缤纷的色彩在我面前如天女散花一般绽放在我的面前。那是一朵烟花,一朵漂亮到极致的烟花,橙黄、橙红、粉红、粉紫……所有温暖的颜色一齐绽放开来,连漆黑的夜空都被照亮。我停下脚步,定定地看着。

一个又一个烟花向天空飞去,一个比一个动人。一束白色的光飞向天空,然后用尽力气在空中炸开。蓦地,漫天白色的光点,它们极尽绚丽之后,才缓缓沉寂。

不知为何,我的眼睛微微有些湿润。这些烟花是美丽,但是否有人想过,它们美丽背后是什么。每一束烟花从被点燃起就被寄予了满满的希望。而为了这些希望,渺小的它们宁愿将自己的生命燃烧,只为了能飞得更高些,颜色更绚烂些,绽放得更美丽些。它们飞起的那一刻仿佛有了生命,瞪大眼睛用这几秒的时间观察身边的一切。它们看到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合家团圆的幸福;看到孩子们殷切地看着自己;看到平日里紧锁眉头夹着公文包到处行走的中年人们也都停下来望着自己。它笑了,它觉得自己是值得的,短短几秒,它看到了生命里最美丽的东西。于是它不再留恋,朝着天空飞去。

"妈 妈妈 妈!快看,那烟花多漂亮啊!"拿着糖葫芦的小孩子们朝天空指指点点。

烟花笑了。它用力一窜,"嘭——"

它炸开了。

你可曾看到啊,它化作的那漫天光点,都是满足的泪滴啊。{这里夜很宁静,独自承受散文}.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看无数烟花前仆后继地飞上天空,只为让人们能停下来,会心一笑。

我慢慢迈动步子,向家走去。

我已经找到了我想要的,不是吗?

在这美丽的年夜,它们默默奉献着。

在这璀璨的年夜,它们是最耀眼的生命。

第三篇:《期末阅读古诗与散文》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3分)

江南春

李约

①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

②江上年年芳意早,蓬瀛春色逐潮来。 .

【注释】①间:夹杂。 ②蓬瀛:蓬莱和瀛洲,泛指仙境。

1.诗中描写了江南春天的哪些景物?(2分)

池塘、垂柳、野梅、春潮。

2.末句的“逐”字有何妙处?(2分)

“逐”是追逐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里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追逐着春潮而来的可爱情态,突出了江上春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散文

三月的麦田

李耀华

①三月,大地开始返青。

②三月的麦田这时候是最让人痴迷的。 ..

③当晨曦掀开夜的一角,那青青的麦田便走进了你。【A】此时的麦田睁开了惺忪的双目,可着劲儿伸展了一下四肢,打了一个滚,便彻底醒过来了。苏醒的麦田突然嫩绿起来,精神起来,那宽阔的胸膛,开始有力地鼓荡——那是她在作长长的呼吸。她携着泥土的淡香和麦苗的青气,凝结在叶尖上,每一个叶尖都缀上了绿豆般大小的露珠,迎光是灿黄,背阴为晶莹。她的小手儿在轻微地摆动,那是她在摇醒其他的小邻居:田垄里的荠荠菜、刺牙菜、苦蝶菜正贴地舒展着纤细的嫩叶,田埂边的疤皮草、益母草、齐头蒿正穿过如霜的白露透出了绿尖尖。而这会儿,东天的灰赤色的云霞里,正显一条殷红的弧线——一轮朝暾赶来欣赏,赶来助阵,一个鲜亮无比、滋生万物的早晨莅临。

④一声沉沉的雷,几缕柔柔的风,那斜飞的小燕子就带来了细细密密的春雨儿。这春雨儿,迷离了远处的山川大地,氤氲了近旁的村庄树林,打在了正在田间劳作的人们的身上。人们没有惊慌,更没有逃避,反而捧出了一腔的惊喜。那扶着犁杖的小伙停止了耕作,眯着眼睛观赏这九天里的玉液。那忙着拔草的姑娘直起了腰杆,张开双手等待这天外的琼浆。这雨儿打在了青苗上,麦苗伸出了柔柔的手臂,去迎接这渴望已久却不期而至的甘霖。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在飘飘悠悠的春风里,麦叶洁净了,麦棵茁壮了,万亩千垄青葱了,人们似乎已经听到了那隐隐的拔节声了。在这如梦如幻的意境中,那高高的毛白杨也湿淋淋的,那田边的杏蕾已撑破紫红色的苞衣,河坡的桃林报告了春的消息。麦田迷失在梦里了,人也在 ⑤最让人宁静而愉悦的,是傍晚的麦田。此时的麦田像一面波澜不兴的碧湖。那一轮祥和恬淡的斜阳,默默地抛洒着自己的光辉。三月的麦田最崇尚朴素,即使稍稍地作一些打扮,也不失清丽和自然。在水井旁,立一株杏树,那杏开得洁白而娴雅;在远村边,置一处桃园,那桃燃得艳红而平静。让沿路的杨释出灰绿的碎叶,使围塘的柳濡染淡青的墨晕,令那槐、楝、枣、桐织就的杂树林,暂且保持着褐枝秃桠,然后再审势待发。另外,【B】还要在绿野上,纵一笔、横一道儿地涂抹上金黄色的油菜。此时的麦田,让人心安,更让人踏实。因为,她是生产食粮之所在,安身立命之根本。{这里夜很宁静,独自承受散文}.

⑥三月的麦田,是一曲欢乐的歌,一首朦胧的诗,一幅明净的画。

⑦接下来,这这三月的麦田,还要豪迈地走向四月,走向五月,那是麦田又一段锦绣的年华,是中国广袤乡野上的又一番景致。

{这里夜很宁静,独自承受散文}.

⑧哦,这三月的麦田啊!

(有删改)

1. 作者说“三月的麦田是最让人痴迷的”,作者“痴迷”什么?请仿照例子,补充下表。(2..

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傍晚麦田的明净

早晨麦田的欢乐、雨中麦田的朦胧

2. 【A】【B】划线句,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我选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睁”“伸展”“打”这三个动词,把早晨的麦田当作人来写,形象地写出了麦田在晨光中随风摇曳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麦田比作画家,形象地写出了金黄色的油菜在绿色的麦田里纵横交错的模样,表达了作者对三月麦田的喜爱之情。

3.结合第⑤段内容,说说为什么傍晚的麦田让人“宁静而愉悦”。

因为傍晚的斜阳让气氛静谧,所有“宁静”;麦田在夕阳下与周围景色映衬,清丽自然;麦田是生产粮食的所在,让人心安,所以“愉悦”。

4.作者以“哦,这三月的麦田啊”的感叹收束全文,情感丰富。请谈谈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3分)

{这里夜很宁静,独自承受散文}.

这句话表达了对三月麦田生机勃勃的喜爱之情;对麦田丰收的期待之情;对中国乡野的赞颂之情。

5.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两个“梦”含义相同。

B.第④段中,人们“惊喜”是因为春雨滋润了大地,复苏了万物,使三月的麦田生机勃勃。

C.第⑦段中,运用联想的手法,作者由三月的麦田展开联想,表达了对麦田的期待。

D.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A

第四篇:《2013年高考作文专题训练之“心灵宁静”专题》

现代文阅读主题读写训练之"心灵宁静"-读写训练 心灵

的空间

主题说明

宁静致远是一种崇高的心灵境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能宁静高远,哪怕身处再偏僻的地方,也不会觉得这样的地方偏僻,孤寂。这一点对于现代人尤其难得。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倘若把握不了自己,骄横轻狂,喧嚣鼓噪,别人见了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只能是累了别人害了自己。

道家葛洪曾说过:“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杂务缠身,与其紧张烦恼,倒不如让自己宁静下来。宁静可以沉淀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滤尽浅薄、粗俗等杂质,可以避免许多轻率、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它不但为你带来心灵的滋养,更能让你享受生活的安宁。所以,摒弃浮躁,忍耐寂寞,保持心灵的平和与宁静,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乃至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名家选文] 心灵百叶窗

作者:刘心武

心灵荫翳时,我们需要给自己注入阳光;顺利得意时,我们需要让自己冷静自省。心灵的百叶窗调整着我们的心境,也调整着我们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这里夜很宁静,独自承受散文 宁静致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