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一束微光》 一厘米微光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生命,犹如一束微光》

生命,犹如一束微光

铜仁一中高二(24) 杨玺可

小麦花的花期短暂得不若俯仰之间,但它用生命结成的果实却养育了绵绵不断的生命;无花果的花瓣隐藏在新枝叶腋间难得一见,但它却于春秋两季自顾自地盛放而不沾沾自喜。流星有着小麦花的稍纵即逝,更有着无花果花瓣的渺小难觅,但它依然在无奈的命途中不遗余力地燃烧,以最灿烂的姿态陨落,它的微小、短暂与瞬逝更显其伟大、漫长与恒长!

我们苦短的一生正如流星划过长空时那束短暂的微光。有人说,一路走来,生存便是挑战,活着即是炼狱,百味人生于疾苦中百般轮回,到头来也不过是黄土一抔,沙丘一堆

既然生命的结局如此悲苦,那就及时行乐罢。投机取巧、不择手段、敛财求富;阿谀奉承、两面三刀、争权夺利;抑或游走花丛、倜傥风流、舞榭歌台、风光无数这看似合情合理,有着千般理由,但细细想来,其实它不是我们对待生命应有的态度。

命运从不予人千份顺意,更不会对谁恩宠有余,即使是嘴里含着金汤匙,想必那个幸运儿背上也可能会插着一把金刀子。我们每个人的脸就像一个永恒的“苦”字,生活不是一个在快乐中驱赶痛苦的过程,而是一个在痛苦中寻找快乐的追逐。所以,想要寻找希望,实现人生梦想,我们就得首先要把自己化作一束冲破黑暗的光,哪怕是一束微不足道的光。

微光虽弱,但蜡烛仍能照亮一片昏暗;萤火虽小,但绿光却能点亮整个夏夜;流星易逝,但光尾却锋利如刀终将划破黑夜!

生命,犹如一束微光。从端正衣襟开始,从对人微笑开始,从随手帮助开始,从宽心包容开始。途遇一朵蔫萎的小花,怀慈悲心洒下些许甘露;途遇一个哭泣的孩童,怀助人心蹲下小心帮扶;途遇一个善意的相助,怀感恩心微笑虔诚道谢这样,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是一束微光,因点亮他人,携手他人而汇集成为一轮充满诗意的圆月,哪怕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却也有着自己独有的亮丽。

夜过曙光终有时,只要我们不让自己的光芒被欲望遮住。短暂的人生或许不是人人都能寻到梦里的繁花似锦和地老天荒,那就余下力量让自己发光,让周围明亮。这样,我们还惧怕什么地狱,还稀罕什么天堂?

生命,犹如一束微光!

指导教师:代泽斌 联系地址:铜仁市第一中学

邮政编码:554300 联系电话:13985858866

篇二:《阿白白《微光》里经典的话》

阿白白《微光》里经典的话

1、能遇见一个真正喜欢的人是种幸运,所以不需要难过。

是谁说过,想哭的时候,只要扬起了头,泪便不会流出来? 那天的雨下的真的很大,仿佛是要将在梅雨期未落的都补偿回来。{一束微光》}.

2、这个世界是怎么了?不是爱而不得,就是爱而不合。

3、人生漫长,总要有人相互扶持。

4、当归 ,当无处可归,如何归。

5、我向着阳光,向着爱,走来。

6、一个人放弃一座城,总是带着他的伤口。

7、如果特定的那个人不在身旁,任何繁华的城,都只是空城,没有意义。{一束微光》}.

8、就是这世界太多取暖的观念,才有了诸多的怨偶。你取了你不喜欢的,恰恰是人家所喜欢的,占了别人的幸福,你自己也不幸福,这世界最终就是充满了不幸福……

9、人和花一样,都是有感情的。只想真的种好一种花,就只能种一种花,对它一心一意,从一而终,就像对待感情一样。

10、"有一句话我不想对我喜欢的女人说。”他摊开手。 “什么话?”

“如果知道你会出现,我一定空白着我的岁月等待。我不想让她因为这句忏悔而伤心,岁月我空白在我的岁月等待。”他用非常平静的语气说着很多人都难做到的事,“女人连经痛都能忍了,男人为什么不能忍住欲望?”

11、我不介入两情相悦的感情。爱情并不无敌,所以感情都脆弱不该试探。是,我知道以我的条件,若强行介入了,可能可以让她有所感觉,但是那样只会让她心烦。感情世界里,三个人太挤了,我宁愿远一点。

12、如果喜欢就能得到一个人的话,那还要上帝干吗?

13、喜欢那个人之前,心一直是空的,所以一眼看见之后,就被倒满了,满心满眼就都是她,容不了其他人。爱得很汹涌,于是也明白知道喜欢的是她。

14、你知道吗,雀斑还有个名字,是阳光的吻痕。被阳光吻过的人,一定会被阳光再找到的。

{一束微光》}.

15、我见过的人里,活着的大概只有你是最专一的了。看见你,才觉得,或许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息微光。

篇三:《心灵的微光》

上海2012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灵光一现》

“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题记 如果智慧是一朵莲花,那莲花正中一定擎有一支点亮的蜡。荧荧的那一剪光虽微弱暧昧,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十里平湖,智慧的闪光就仿佛是微风漾起的一道道涟漪;万紫千红,智慧的闪光就好像是那偶尔飞来嗅闻芬芳的彩蝶;晴空万里,智慧的闪光就好似那展翅翱翔啸唳长鸣的云鹤。

残酷的岁月扬起漫天黄沙,将一个个或悲壮或悠然的身影埋没于九尺黄泉,然而,这又怎能湮没在黑暗中闪动的智慧的火焰呢?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撩拨着我们的情思。情思,是灵感的触发器。灵感,是和我们捉迷藏的玩伴,稍一疏忽,它就化为一缕青烟无影无踪。凡人需要灵感,文人更需要灵感。后者比之于前者,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多半会紧紧抓住这黑暗中的那一道闪电。

南山之下,遍地金菊,不正是激发出陶潜灵感的产物吗?菊香弥漫,再酌上几杯浊酒,岂不美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景此情,夫复何求?会稽山阴兰亭,云天朗朗,惠风和畅。诸位文人墨客列坐水滨,流觞饮酌,歌咏唱答,不也是出自内心深处被激发出的那些许情感吗?一篇《兰亭集序》,唱出了“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为虚诞”的感慨。还有赤壁古战场,不只有多少人去凭吊过。苏东坡、辛弃疾,后来者更是不计其数。赤壁在他们的头顶上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在文坛竖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生而平凡,可是我们依然对自己心灵上闪过的微光视而不见,更不用说伸出手抓住它了。一个落地的苹果成就了牛顿在科学界的丰功伟绩,一只飞翔的鸟儿为莱特兄弟展开了翱翔天穹的机翼。“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如是说。我们无意中丢弃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不正是由于我们的懒惰吗[4]?

2012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心灵的微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束光。可是,很多人都忘了这一点。直到——我们从别人那里看到了光,从别人那里感到了心跳,从别人那里认出了自己,我们才会重新记起:原来,这束光芒一直藏在自己心中,静静等待着重放光芒的那一刻。 这是一段旅程。一个轮回。一条必经之路。

曾经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否定了自己,曾经因为别人的成就而感到自卑,曾经因为现实的打击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我看到很多曾经闪闪发光的人们的光芒就这样黯淡了下去,直到把自己变得灰头土脸,永远在哀叹怀才不遇时运不济,或者在埋怨世界的不公平,命运的不公正。永远带着一脸的愤懑和沉郁。失去了自己,我们还剩下些什么呢?

也许,你的际遇确实充满坎坷,你有着更沉重的生存压力和对家庭的责任,你有着不为人所知的更多障碍和烦恼,但是这些不应该作为放弃努力的借口。你也许比别人付出了更多才能得到,你也许要比别人更努力了才能获得,更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努力了,却仍然得不到认可,得不到成绩,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是因为其实我们还不够努力,不够有耐心和信心,不那么坚定地相信自己。很多人找这样那样的理由,中途放弃了,屈服了,然后自我安慰说这件事太难,根本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是乔布斯、比尔盖茨、马云、马化腾、王石这类现在的成功人物,我相信都会经历这样一段“黑暗时期”。 但,是什么能让人从不绝望,永远抱有希望,一直这样努力?我觉得唯一的答案就是那点心灵的微光。一种绝不会放弃的理想,一种必须要完成的使命,一种始终相信的信念,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未必是要成就多大的事业,开多大的公司,有多大的名声,每一个坚持了自己的理想的人,成为了他/她自己的人,就是成功的人。而从这些人身上,你必能发现这种坚韧和毅力。

这些偶像和榜样感染我们,影响我们,我们通过他们的事迹和作品感受他们的痛苦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心中的热血沸腾,同时发现了被自己所遗忘和抛却的微光。这正是因为,我们都是相同的,都是心怀着理想的人。只是他们发现了自己的所爱,他们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信任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一路前行,不言放弃。他们付出了你无法想象的努力,才得到了你无法想象的成功。不会有例外。

至不堪之际,最危难时刻,请从自己内心寻找力量吧。不要忽视这一点心灵的微光,也不要让它熄灭。虽然微弱,但它总会是你在黑暗里的一点光,是你在寒冷里的一点温暖。虽然微小,但正是这个理想让你变得独一无二。它会指引你一条专为你度身定制精心打造的道路,这条路不会太平坦,但它会让你受尽千辛万苦也甘之如饴,它会让你发现自己,更了解自己。终有一天,当你从逆境中走出来,从黑暗里走出来,这点微光会成为像阳光一样温暖和强大的光芒,照耀更多的人。 因为,到那时,你就可以用事实向别人证明:人们心灵中的微光,才是真正值得重视和珍惜的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支持。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心灵的微光”,我一见到这个题目,立即想起了很多年前去参观的一

次摄影展。

这次摄影展非常的特别,因为所有的摄影师都是盲人。你也许会问,盲人怎么能拍照片?答案是:不仅能,而且拍得非常美。从照片上看,他们所选取的角度都很独特,照片中不少人物的位置或偏或斜,或者曝光过度,或者颜色偏差明显。但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很美。

为什么会这样?一般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那次恰逢是开展当天,一个盲人摄影师到了现场,微笑着告诉我们其中的奥秘:你们认为摄影仅仅是拍图像吗?不是的,说实话,最后照片出来是什么样我完全不知道。但是我会用我的皮肤感知温度,比如烈日直射和阴天凉飕飕的区别;我会用我的嗅觉闻出花香,用听觉捕获小姑娘奔跑过来的声音。然后,我按下快门的时候,其实拍下的是我心里所想象出的美妙图景。我知道,最后冲洗出来的效果可能大相径庭,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几乎所有的健全人在拍照时都会忽视一张照片所处环境的真正细节,而只专注于图像美丽与否。对我而言,那是另外一回事。

听了他的一席话,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这次高考题一出炉,我简直想替他煽情地加上一句这样的总结:“我的眼里看不到一丝光线。但我会用我心底的微光去拍每一张照片。”

说到这里,我又联想起了前两年沃尔沃公司委托盲人画家阿玛根(Esref Armagan)画出他心中的S60款汽车的故事。盲人摄影还有那么点靠谱,盲人画画?还画的是油画?天方夜谭!可是阿玛根偏偏就做到了这一点。这位出生于土耳其的,先天失明的画家已经这么做三十五年了。从视频上看,从沃尔沃总设计师迎接阿玛根来到公司起,大约过了十几天,每天阿玛根都要抚摸一遍自己的创作对象——一辆崭新的S60轿车。奇迹般的是,他熟稔的绘画本领完全是靠触觉进行的:用橡皮泥搭出框架,用手指感知各种颜料,最后用电吹风吹干,整个过程完全没有采用画笔。与其说他是用手指作画,不如说是在用心。虽说最后诞生的画作远称不上精美别致,和真实的S60自然有差距。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颜色出奇地艳丽,蓝天,白云,草地,配上大红的轿车,这已经足够感人了。换句话说,阿玛根所画的,只是他心中最美的,最阳光的东西,如果用高考作文的套路结尾的话,那么我愿意再加上一句:天才作品的破茧而出可以无需外在的丰沛阳光,却离不开心灵的那一丝微弱的光线——那就是对美的感知,想象与珍惜。

篇四:《葛彦散文系列——微 光》

葛彦散文系列——微 光

葛彦散文系列——微 光

之一:隐秘的划痕

车子缓缓开动了,前坐的一个小孩在妈妈的怀里坐着,车子的摇晃中,母亲不自禁的将他搂紧,孩子抑起尖尖的下巴看看妈妈,母子间的情感传递有时根本不需用言语。他们间的温暖把我浸在寒意中的心灵照亮。在车子中间挤着一堆学生模样的人,男孩、女孩的那种兴奋、激情都是独属于他们的,相互间纯洁、明亮的同侪深情,通过热情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传扬的很远,但对于走过的人似乎已是漠然。坐在角落里看着尘埃在阳光下欢腾,欢腾,两个字,后面渗出些微凄凉,像一树繁花开得再热烈依然会有落尽之时。而把瞬间的美发挥到淋漓的地步,是最近一次画展中的一幅作品,一眼便知道是日本作者,取名:花束,构图聚敛在花束中女子的脸庞上,双眸闪动明净,细致之处可现出木雕效果的花瓣,而真正被打动的是女子眼神中飞扬的一泓灵气,使得画卷长久的占据着脑海,总是这样,我的心让一段段的文字或其他占据着,即便寂寞却感到生命的充盈。

那日,一位朋友寄来一本书,这是一本日本格调的书,萃取了《枕草子》里的“醉美”篇章,随便翻翻,可消永夜。《枕草子》是日本文学中惟一有分析精神的作品,分析美学的萌芽慢慢绽露,显示出清少纳言特有的洞察力。书中最高频次出现的短句是:这是很有意思的。忍不住笑,忍不住学样,嘴角轻轻一扬,心里的厌烦情绪马上消失了,这便是友人想传达的心境之美吧!书中配有浮世绘的珍藏画卷多幅,封面的那幅《神奈川冲浪图》,是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的代表作,也是众多描绘富士山作品之翘楚,这副经历了三十年的漫长岁月才酝酿出世的珍品,季节中稍纵即逝的瞬间划痕通过极具意象的山体得到一种依托的表达。浪花的高昂与低落,让人想起生命的沉浮,远处富士山的积雪,终年不融,心灵中无法丢弃的东西,那一片纯白之境。充满意象的东西多作为艺术的背景或主体,透出对心灵的牵引。而稚拙变形的造型,单纯的线条和强烈的原色,以及平面装饰性的构图,则包容了更多浮世尘俗与自然静美的秘密,犹如一幕幕烟云过眼的镜子。而浮躁的环境,让人无法喘吸,就像龙应台说的人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人群的怀抱中,你可能都觉得寂寞无比。不过还好有文字可以慰藉,一段一段的流连下去,生命仿佛只留下几个字:淡月微云,一切随心。

我转头望向窗外,车靠站了。站定一会,刚刚试图适应温度的反差,路边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在玩着一种游戏,男孩手拿着根树枝条儿,在抖动着,和他们脸上的笑容一样,把凝固的空气弄的一颤一颤的,嘴巴里唱着一支突然将我拉远的歌谣,他们简单的哼着走着,在他们逗留的地方,我又愣了一会儿,等待着,会有些什么落上心头?就像被枝条猛的划过。几年前在这里住时曾见一位老人,她在院门口的小桌旁,整日里用锡箔纸折一种斗子锭的物什,据说将来烧给自己,在她的眼神里看不到恐慌、浮躁和欲念。这时一位穿着长裙的女子,脸上泛着一种神秘的红润,却显然遮不住那微微凸起的腹部,她端了一杯茶水跨出小院,老人伸出的手开始抖动,那是一只因皱纹的深陷而扭曲变形的手,仿佛日子在起着浅褐色斑纹的肌肤上撵出的车辙,伸向命运深处,那锡箔的粉沫却黏在了她的指纹里。老人缓缓的接过茶,杯盖因手的颤抖而发出细碎的声响,院子门口树叶轻轻落下,匆忙间来回经过的人们没有在意她的飘零。老人在这种折叠里理解了生命么?她的面庞在眼前模糊,我的泪簌簌落下。在晃动的,零乱的空气里我挪到巷口的树下,那些小小的纯白花瓣儿,风过,纷落花雨,我还惦着她们花满枝头的甜美表情,眼前浮动起锡箔的微光和杯子细碎的声响

之二:失语的丛林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刷着仲夏小城薄薄的夜,把属于夏的一切不安宁的东西敲碎了,她似乎找到了一种呼吸透气的方式,从密密的热浪中,从纷扰的俗世中,从走失的流年中,选择了一条

路,你必然会错过另一条路的风景, 伟大的风景总是默默无言。{一束微光》}.

在雨后的江南书店,翻到了一本《失语的丛林》,那墨绿的底色和画面的风格到了很相配的地步,不能更改一点了,封面《白桦丛》中的那种对树林成熟的渗透力是列维坦作品的风格,不像别的风景,这里已没有天空的纯净和树梢的摇拽,那种代表青春的姿态了,更妙的选了一段段树干中部与密林深处复杂的神秘层次感,让人有一种深入走近的冲动。这段时间以来,忽的喜欢起这种风格来,不知道是不是年龄的关系。

在收拾旧物的时候,把曾经的日记翻出来,有一张画的小样夹在了泛黄的纸页里,那是一张清幽的莲,透出青涩的素美来,水印的效果,曾拼力追求的生活状态,和关于青春的激情一起像是沉在江南仲夏的睡梦里,无力挽回了。本子里还留着一张小小的卡片,翻过来,几行小字,一个小学同学的贺卡,她的名字和她的长像一样陌生而熟悉,得从记忆的湖水里把她涝上来。友谊长存,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着实呆在了那里。几乎在天天等车的站台边,有一个女子会走过来,她微低着头,但从她的走路姿态和侧影便能认出,就是写那张贺卡的人,但不知怎么了,面对面凝视了一下,刚刚准备微笑的心遇到了一张漠然的脸孔,几乎每一个细胞都呈现出无法拉近的距离。最终两束空洞的眼神一晃,没有说话,低下头,默默走开了。我们在生命中最初的一段青涩日子里曾是那样的贴近,但成长的轨迹掰开了两双稚嫩的小手,只有轻轻的落下,放回属于自己的世界里。

读中文那会儿,一个同学,课间,转回头,说会看手像。他从我密密的手纹里抬起头来,你的生命很杂乱?我抿嘴无语。谁也没料到,毕业后的一年夏天,在烈阳下,好久没见的同学拉着我的手臂尖叫,出事了,我们班她刚刚参加完那个帮别人分析命运的男孩的葬礼。灼热的体温里有一丝凉凉的东西在悄悄侵蚀着无力挽回的青春,书房里还有他转购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脑海里还残留着热情的眼神和笑容。他在不该离开的时候,消失了,这是一种短暂的苦痛,关于他的一切会在亲人友人的话语、梦境和记忆里残存一些光阴,只是不会太久的,因为生命是永不停息的潮水,生命必须学会遗忘。

生命本可以是另外的样子,但终于逃不过世俗的劫。那年的雪天,当她拖着笨拙变形的身体,躺在医院刺目的灯光下时,只感觉身体酥软的如梦境一般,属于自己的一世啼哭彻底打破了梦境,最终结束了一次生命的延续,接下来一双明亮的眼睛会陪她一同看雪,看落日,而后的每一束阳光也不禁有了一股恩赐的念头。

电视里在播《人与自然》,屏幕左下角映着几个字“胡狼的一年”,像某某的一生。生活在广袤草地上的胡狼,远处是云涌如海的草原,让大片的天空只留下一段窄小湛蓝的色块,始终走不出的一片困境。近处杂草丛中几只幼小的胡狼在洞口的风里蠕动,看见他们毛茸茸小身体让人心生怜悯。镜头切换到几只成年的胡狼在争抢着食物,为了那些暖融融的延续,她们复归了生存的本性,但草原上的恶劣天气使胡狼的食物越来越少,如何能维持一个食肉动物与生俱来的需求?一群成年胡狼围住了春季草原上成千只正在延续生命的角马群,幼小的生命出生五分钟之内便要学会奔跑与跳跃,这是一种被逼仄的生存本能,因为无时不在的危机四伏。细小的角马颤颤的细腿支撑着自己湿漉漉的纤弱身体,那群胡狼紧跟着尾随其后,随时找机会扑过去,在他们眼底很快闪过了那股面对幼小生灵所流露的柔情。最终一幕惨景逼入眼帘,而我知道的在不为人知的草原、森林和沼泽,那些幽暗的秘境深处,仍会有一些湿漉漉的场景在静静流淌。

之三:幽暗的微光

从楼上传来二胡声,声声的叹息,和手里的这本从南京买回的《山河岁月》,仿佛两条静静的河流。

去南京是为了听古乐,在绵绵细雨中,听那曲音婉转,想与这座古城千丝万缕的纠缠,在他最黑暗的一段岁月中,有一位与我有着血亲相连的人从那段历史中走了出来——葛召棠(参

与审判日军战犯南京大屠杀元凶谷寿夫案的五大法官之一),在南京驻留的时间是他的生命熠熠闪现的过程。其实人都有一定的磁场,这些围绕在一个人或一个地方周围很久的东西,在被想起时,总会不经意间纷飞而至,带着不同的气息。在心里始终生长着一个誓言,要为祖父写一部传记。当年我们选择了一块竹林丛生的柯冲山坡,作为他的墓址,仿佛这位归隐的居士仍在故乡的心坎上踱步。透过竹林射下静美的阳光,斜斜的织着网状的影子,有风或阳光的时候更显出好来。山坡上,夹着碎瓷的土壤里,依稀见到瓷片上泛着或蓝或灰的光泽,透过风与光达到熠熠闪现的效果。

{一束微光》}.

书桌上,在父亲(葛文德,书法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笔墨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一束微光》 一厘米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