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上善若水任方圆 上善若水任方圆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上善若水任方圆》

2013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上善若水任方圆

云南 陈华

“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含义是:最好的品德会像水一样柔韧。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然会像水一样,刚柔相济,润泽万物,宽厚包容。既不锋芒毕露,也不自暴自弃。简言之,“上善者”能做到“方圆相济”。方,规矩也,乃做人之本;圆,变通也,乃处世之道。故而品德高尚的人能像水一样乐于奉献、淡泊名利、宽厚容忍。

奉献是水与生俱来的品质。在整个大千世界,如果没有水的滋润,那么就不存在任何生物,而且地球也会像月球一样荒凉。若把水的奉献精神推及于人,我们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社会之所以会越来越发展,是因为有了各行各业人们的奉献。

乐于奉献是水的本能,同样也是品德高尚者的宝贵品质。雷锋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的信条,全心全意为社会和他人服务,曾留下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

车”的佳话。“大庆铁人”王进喜发出了“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甘肃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身患重病,仍在不停工作,他心里装着的始终是兰考的老百姓。多年在西藏担任领导干部的孔繁森,给藏族同胞留下了好公仆的美好记忆。河南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一生正气,秉公执法,被当地老百姓誉为“当代的女包青天”。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把一生绿化山地的林木(价值3亿元人民币)全部捐献给了国家,他的感人事迹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如上一个个鲜活的楷模,铸就了新中国的脊梁。正是他们,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

品德高尚的人不仅像水一样具有奉献精神,而且也像水一样具有淡泊名利的特质。水,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物质。它从不高攀山尖和顶峰,它总是朝低处不息地流淌着。它默默无闻地浸入到花草树木的根部。每当花儿散发芳香,草坪现出柔绿,树木伸入云天之时,它们可曾想到,是水为“大伙儿”带来了生机。可是,劳苦功高的水并不炫耀自己,它总是抱着一颗“平常心”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有的时候,它是河道里、沟渠中的液态水;有的时候,它是空中云朵里的水汽;有的时候,它又从天空直泻而下,成为了雨;在寒冬的时候,它又凝结成了冰。但是不管任何时候,它都是极为普通又极为常见的物质,从来不居功自傲。这就是水的淡泊名利精神。中国自古就有淡泊名利的先贤圣哲,从春秋战国

时期的老庄,到东晋的陶渊明,从南宋的文天祥,到清代的叶存仁。他们无一不是崇尚品德修养的高尚君子。在他们身上,留下了许多让世人传颂的佳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亮这句名言让无数品行高尚的人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是呀,人的品行若要达到“上善”的境界,确实需要一种淡泊宁静的精神。{上善若水任方圆}.

上善者,如水般奉献,如水般淡泊,亦如水般宽厚容忍。因为有了水的宽厚容忍,才有了“海纳百川”的宽广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品德高尚者的又一宝贵品质。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地位算是显赫的了,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张英的邻居叶侍郎(侍郎为官职名),与张同朝供职。一天,张英收到一封家信,信中陈述了张、叶两家为了一堵院墙发生了争执,张英的母亲希望在朝为官的儿子干预此事。了解实情的张英什么也不说,只在信中写了一首诗作为答复。该诗是这样写的,“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得到儿子的回信后,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家见张家让出三尺的位置筑墙很受感动,于是也命家人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以后,张、叶两家和好如初。这就是“六尺巷”的故事,它让我们体会到宽厚容忍的重要性。只要我们用水一般的柔韧品质去宽容别人的过失,那么别人也会用改过自新来回报我们的包容。正所谓“退一步海{上善若水任方圆}.

阔天高”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果人人都乐于奉献、淡泊名利、宽厚容忍,那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会得到弘扬。

篇二:《湖北高考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

湖北高考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上善若水任方圆}.

朱昌球

湖北高考作文弘扬的是一种人生境界。

2013年湖北的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上善若水任方圆”,提倡的是一种水文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灵活的不断变化运动的“水”,给了人们不尽的启示和无穷的力量;正如老子所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任方圆”,“任”字极为关键。它不是“放任”,也不是“任凭”;而是“适应”、“顺应”;这“适应”与“顺应”是主动的,积极的自然而然的,无任何勉强和牵强之嫌。

“方圆”是客观存在,是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是千奇百怪的社会现实,是瞬息万变的时势境况。所以,只得主动适应,积极应对,顺应其固有规律“与其同行”。

“方圆之用,各得其妙。”“妙”在何处?妙在有时是以“方”对“方”,以“圆”对“圆”;有时却又反其道而行之,“方”对“圆”,以“圆”对“方”。

许多事物,看其形似,实则神异。而本质相同的事物却又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各呈异彩。“透过现象看本质”说的就是这个中道理。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的都是方圆之法的妙用。

“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这其中的“器”,可以说是事物,问题,麻烦,也可以说是对待事物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解决麻烦的心态、策略、措施、途径等等。

“俱呈”,是特征鲜明,原因清楚,路径明晰。中国有句古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知道事物的特征,知道问题的根源,知道麻烦形成的路径,叫做“知彼”;也知道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本领,自己的智慧和机巧,叫做“知己”。

物有所长,事有所短。但是,其“功用”都是客观存在的。“物无所弃”,“物尽其用”,说明了客观存在的合理的普遍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物事互补,又揭示了客观存在的功用的特殊性。

湖北的高考作文试题倡导的是一种朴素的辩证的古老文化,但要弘扬的却是道家的思想精髓——一种超越时代的生活智慧和求是精神,以启迪人们达到一种完全可以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越社会的人生境界。

篇三:《上善若水任方圆 人生自在亦方圆 2》

上善若水任方圆,人生自在亦方圆

作者:武汉东尼文化 伍金华

没有人忘记那个诞生美好梦想的地方,只是因为成长中,我们的生活轨迹和人生态度逐渐偏离了它的圆周而已。 ——题记

我的童年时代几乎是在姥爷家中度过的,记得小时候,总喜欢翻阅姥爷那些封面已经泛黄的书籍,即使姥爷看到了也总是习惯性地朝我微笑一下,然后不留声响的就转身离开。

梦想的萌芽总是在无声的关爱和呵护中茁壮成长和升华。我庆幸自己小时候的一段寄住经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心里开始埋藏着一个梦,并开始为之追寻!

触碰梦想的圆周,又一次让自己陷入了沉思,似乎觉得梦想渐行渐远,想再次触碰,可是又摆脱不了那可恶的离心率,只能望而兴叹!

有人说,只有自身强大了,才不会总是想着去依附别人,除了物质的,我想更重要的恐怕是精神层面的强大。

生活中的景色总是让人流连驻足欣赏,可问题是有些人看着看着就忘记了或者说淡化了去探寻美景的深层次方面的东西,只停留在眼界,视觉之观,心门不开,所以景色也就还是景色,入眼不入脑。多看一物,少思一悟。当然,也不能一言以蔽之,毕竟观景者的出发点不同,自身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

有人说,人生自在方圆。为人处世,当方则方,该圆就圆。方

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会和谐。明朝田汝成在其所著《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印章谜云”中写道:“方圆大小随人,腹里文章儒雅。有时满脸桃红,常在风前月下。”当然,这多少有些调侃的味道在里面,究其意还是强调意识心态的问题。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了表现和出彩而刻意去过多的粉饰自己,方圆之道,皆在一念之间。

十年和意众亲茫,今思量,心和则变,变则家和。无有触法不得解家务之事,亲者自亲,心念与家,意和与亲,家和而亲心志,万事皆可成!一念之变,大道知行,方圆之觉,佩之礼悟!

本无受想行识心,然尘世凡心难偈;无奈之旅,必有不料之景。观自在众生,亲者,痛而悲,困而愁,福而乐;皆是因缘合时,不以离念身心处法,随之。闻经,静心轻身;习书,览古阅今。不妄求,不菲薄,心无挂碍故。是可谓:想得多了,虚空溢眼,无意识的放大,结局只会是无奈的哀叹。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人方梦圆,最富者,富有宇宙四海;最贵者,贵有自知之明。其他都不算什么。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尔时,我顿想到,梦想的圆周,触碰就在举手投足和方圆之间。 其实,我从来就没有忘记那个诞生美好梦想的地方,只是因为成长中,我的生活轨迹和人生态度逐渐偏离了它的圆周。只是现在,我又再次触碰了而已。{上善若水任方圆}.{上善若水任方圆}.

上善若水任方圆,人生自在亦方圆!

篇四:《上善若水任方圆的理解》

{上善若水任方圆}.

上善若水任方圆的理解

1、【上善若水任方圆】如果,一个人经历的事情还不太多,他会不太理解善良;如果,一个人不算很坚强,经历挫折后,他不太会相信善良;如果,一个人不够大度,经历伤害后,也许会怀疑… –发布到微{上善若水任方圆}.

本来是想写“上善若水论”的,但是突然想起了老邢当年的教导:“小切口,深入发掘。”于是就只论述“上善若水”的一个方面吧。 为人处世总是不能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挫折,哪能事事顺心呢?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就是坚强的克服困难,有的人却是被挫折击败了呢?

实际上这都是一种“气”的问题。一辆大卡车满载货物经过一个山洞,货物比山洞顶端稍微高一点,结果就是进不去。当然可以把货物卸下一部分,回头再搬过去。但是最好的办法却是把轮胎稍微放一点气,然后就过去了。

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有很多优点,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随物适型的本领。你把它装在杯里,它就是杯的形状。你把它装在碗里,它就是碗的形状。你把它装在胃里,它就是胃的形状。上善若水任方圆。水是完全不受力的,外界有压力就适应,但是水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只有适应了,存在了下来,才有最终翻盘的那一天。

而且有的时候你不能中途退出的,你就必须在那里撑住。电脑游戏,玩的不顺利了你可以重新开一局,但是人生你能重开吗?

十几天前的F4F DOTA比赛,Fnatic对阵ENR。Fnatic在最后只剩一座兵营的情况下,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使对方团灭,最终完成了惊天翻盘。Fnatic的队长Loda说,那一场打得很崩溃,很多次都想gg了事,但是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真的很难,特别是在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之下。 罗伯特·布鲁斯,苏格兰的开国者,当他七战七败孤身逃亡的时候,他心里是什么感受?他可以选择就此放弃,因为实在是看不到希望。但是他没有。老毛当年带着几百号人,上井冈山投奔土匪的时候,他心里是什么感觉?谁也不要说他就没有绝望的时候。但是只有坚持。

文革的时候,同样是戴高帽子游街坐喷气式,有的人就是坚持下来,活到了平反的那一天,有的人知道自己第二天将要被批斗,头一天晚上就疯了。像崇祯皇帝,农民军攻破北京城的时候他上吊死了。放弃了,固然可以一了百了,但是你一直絮叨“无颜见列祖列宗于地下”,你自杀了就有脸见他们了吗?

有的人坚持下来了,有的人把自己逼死了。表面上是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或者说是“志气”的问题,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如一块砖头,如果一块大石头压在上面,一定会把它压碎。但是同样的大石头,压在海绵上面,海绵只是变扁了。压在水上面,水完全就没有感觉,只是温柔的吞没了大石头。外界有什么事情你不能硬抗,所谓“顺应”,不是只是说行为上要顺应,关键是心也要去顺应,为什么说心灵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呢,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这样你才能撑到翻盘的那一天——就像Fnatic。

当年康熙他老人家还健在的时候,有一次对后来的雍正说,小子,爷有句话跟你说,你丫给爷好好听着。然后他老人家写了四个字,曰“戒急用忍”。

忍,这个字从形状上来看,是如同刀刃在心上割的感觉,由此可见忍的难度。其实很多时候使得我们不能忍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真正重要的东西,更多的时候只是争那一口气而已。文革的时候很多人疯了,自杀了,其实未必就是受到了多大的屈辱,只是忍不下这口气。有人说,男人最看不开的是事业,女人最看不开的是名分。什么是名分?就是那一口气。作为男人如果这么小心眼,到真是像个婆娘了。

很多事情你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但是又不能马上实现,于是你就急躁了,一旦急躁,就不能静下心来,就容易出现错误。但是有意思的是,如果真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你的想法去发展了,那还要你来干什么呢?你不就是一个废物了吗?首先要全心全意的接受现在的状况,然后才能考虑下一步如何做,如何改进。不要只是迫于事实,外表上接受了而心里仍然保持原来的看法,这样你会觉得自己已经改进了,事实上却是没有改进。这样就埋下了隐藏的祸根。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上善若水任方圆 就是无争无欲 不管外面的环境是方还是圆 是好还是坏! 老子在《道德经》中,精辟地论述了“水”的高尚品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为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其功,情愿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它最接近于“道”。“上善若水”中所提倡的行为处事原则即低调务实、谦逊执着、与人为善。居下、贵柔、不争的人生哲学,认为上善若水,最高境界善行一如水之品性。 水之所以作为善的形象比喻,是水的性质和功能,及人们熟不熟水性来决定的。一是水善利万物,只讲贡献不讲索取;二是水与众不同,要是不能掌握水性,水则会与人作恶。前者是以水的最大功能作为这个原则的依据,后者是以水最显著的性格作为原则的基础。但在我看来,不论是水的功能,还是水的性质品格,都远远区别于其它自然物质,水自然构成人类生活空间不可缺少的一环。 水性平正而善于约束甚至委屈自己,这是水不同于其它物质的重要表现之一。水是善于约束和委屈自己的最佳物质,当它散落于四方的时候,它被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利用而毫不吝惜,当它汇集起来之后,虽然具有了排山倒海之势,却仍然沿着固定的道路而行,只约束和调整自己适应自然。水的柔弱使水能方能圆,无所不及。老子的“方圆有致”告诫我们,凡事要讲究方式方法。一个人要“方圆”相结,如只有“方”,必然会碰壁,只有“圆”就成了没有主见的墙头草,都将一事无成,败事有余。

篇五:《高考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难在哪里》

今年高考湖北出了一道作文题涉及“上善若水任方圆”,考生大呼其难!许多人搞不明白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有的甚至理解为:“最大的善就是要像水一样顺从环境,任人摆布”,有些专家学者在诠释这句话时,要么大讲一通“上善若水”的玄理,要么大讲一通方圆之道,仍然不能让人全面把握。

其实,“上善若水任方圆”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心存最大的善意,就能刚柔相济、方圆适宜,正确地处世接物。如果这样来理解,这道作文题其实是并不难写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审题困难,甚至误会偏题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这道题把“上善若水”和“方圆之道”两个大哲理范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哲理范畴。而且这句话并不是人们常见的名言,对许多高中生来很可能是第一次看到。“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出处,只不过是唐朝诗人顾况的一首闺怨诗:《宜城放琴客歌》。诗的上下两句是“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在诗中的意境并不高妙。当然把这句话拎出来,其哲理还是成立而深刻的。但是要把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搞明白,却不是即将急就能完成的,何况考场上的高中生?

对于“上善若水”,应该说所有的高中生都应该是知道的。这是老子的名言。出自《道德经地八章》,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这可以说是这句话的原意和基本意思。

关于方圆,方就是方正,圆就是圆通。所谓方圆之道,是说世事本来就是有方有圆的,做人处事接物就要可方可圆,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方圆相济。

{上善若水任方圆}.

应该说,把这两个哲理范畴结合起来,就既提出了“水利万物而不争”不是一味顺应,而是有方有圆的,又指出了方圆之道不是圆滑世故,而是应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为了“利万物”的上善。你看,“上善若水任方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叫人正确处世接物的方法和原则吗?这不更符合辩证法而有积极意义吗?

但是,这需要把两方面的哲理知识结合起来做出新的判断,自然增加了思考审题的难度。特别是关于方圆之道,并不是高中学生阅历所及和喜欢谈论的话题,因此许多人莫名其妙,那就更难正确理解题意了。

第二个问题,要正确地理解这道考题,还需要学生善于辩证思维,而考题上那段提示的话,很容易让缺乏思辨能力的考生陷入片面理解的死结。这段话是“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许多考生一开始就被为什么牛奶装方盒,酒水装圆瓶想不明白、纠缠不清,有的就把意思理解为做人要像水一样可方可圆任你怎么装。其实这段话的主旨是可方可圆,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出自唐代诗人徐铉的一首五律《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意思是说“器物”和“功用”,是“具呈”的。

这其实是提示要从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来理解题意,而对于人生来说,就是要从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来理解方圆之道、正确地处世接物待人。无论方圆,都不只是单方面的,而是主客关系的呈现,因此就不能把;上善若水任方圆”片面理解为主体被动地顺从客体,而应该是主客之间的互相适应协调相融和辩证统一,是主客体都进入一种自由和谐境界,也就是;上善”。其实,老子说的;上善如水”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上善若水任方圆 上善若水任方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