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人若有只配百年 人若有知配百年下一句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辅导及作业:人生若只是初见]》

第四部分 第六节

一、最能触动阅卷教师内心情感的十大名句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已换了人间。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

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

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2.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地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能够忘记的鱼,或许是最快乐的。而如果有其中一条鱼不能忘记呢?

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

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

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泉水就要干涸了,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唾沫来喂养对方,但是,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江湖之中畅游,忘记对方的存在。

很多时候,我们谴责“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从理智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的。与其两个人一起受苦,不如相忘于江湖。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种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太阳的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地变情不变的感觉,是见证岁月、见证感情的感觉。

他们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总有些东西是地久天长海枯石烂而不变的。天上比翼,地上连理,总有一种爱情,是像山一样执着,像海一样深沉,像天空一样广阔的。在下雨的时候,你在车站孤零零地望着纷飞的雨线,你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沉郁。这时从旁边伸过一把伞来,为你遮住了纷飞的雨丝和阴暗的天空;你不用回头,便知道是如山如海如蓝天的他正站在你的旁边了,便有一种极温暖极踏实的感觉涌上心头:雨丝就让它纷飞吧,天就让它阴暗吧,此时你已有了一把伞,而你的心情也因此而阳光灿烂。

他们说时间可以让一切蒙上灰尘,可总有些东西是历久长新的。牵在你的手中,所有的人生、所有灿烂或不灿烂的日子都变得崭新而明媚。时光它总是在不停地走,回首之时不觉已是满身尘垢;你却仍然愿意蒙上眼睛,毫无保留地把双手都交给这生生世世的恋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了古今多少人的愿望。

就像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其实啊,人生在世,求什么呢,若有一个人,愿意与你生死相随,这一生,也就够了。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永远是这样,人的心啊,看过辽阔的大海,就看不上寻常的小溪小河了,去看过巫山的云,就不觉得其他地方的云是云了。要么在记忆之海里继续沉浸,在往事里打捞珠贝,打捞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沧海也将自己渐渐淹没。要么在生存之岸上重新开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浇灌生存的荒漠,或许,当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会令他想起被沧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生命的水域就这样得以延续。

而记忆里波光重叠着波光,倒影重叠着倒影,使人生有了繁复的层次和密度。爱的体验是如此,人生的其他体验是否也是如此?

读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书,你真的不想再读那些没有灵魂的轻薄之书了。登五岳饱览山水之胜,你内心里满是奇峰深谷,你还想再看那些被众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样子、毫无野性和灵气的商业之山吗?

爱情、读书、揽胜、交往都会有近似的体验。沧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涩;沧海,几乎就是无限,就是生命与情感的极境。所以,大部分人并未到过沧海,更没有到达沧海深处。顶多只是远远地想像过沧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或者站在海边看了一眼大海:果

然是很大很深的。或者在退潮的海滩上拾几枚贝壳,没有真正经历过沧海。所以,对水就不挑剔:咸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浅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浊水也是水。曾经沧海,再也见不到水,是圣者的苦爱。未经沧海,到处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气。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雀鸟嬉戏于南庄

绿芽正跃上枝头

桃花不懂得寒意

在这样的氤氲里

小村开始蠢蠢欲动

午时桃花嫣然

谁在那个篱笆前踮起了脚尖?

同样的一双纤足,带来了风

卷动起三月之绚烂

午阳朗照着南庄

此时,我正打书斋出发

持一把春剪,却无法剖开

大唐的一段痴情

还是那样一场春雨

依旧是人面和笑容

在南国婉约的笛声中

独自迎风笑傲

原本是个落魄之人

在几行残句中辗转反侧

守住那年不可告慰的青春

延误了几多淑女的韶华

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若有只配百年}.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百度搜索的名字,便是由此诗句而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往阴暗处寻找我们心中的她,却总不见其影踪,蓦然回首,才发现她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花凋花谢花无悔,人来人散人迷惘。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花开花落花无常,曲终曲散曲双亡。我们曾拥有过的,念念不忘的,都淡了、隐退出我们的生命。最终留下的,记住的是最深的感慨与触动。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

一个“已”字,可怕至极。

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

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永隔阴阳已经多少个黄昏,思之不得见之,念之不得语之,只留得记忆中残存的欢景愉时,当作泡过千次的茶,反复温习着熟悉的味道,凭吊十年前的红袖添香;“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的何止“生死”,十年了,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比”了。也只有这份感情没有“茫茫”而去了,即使死者已逝,但生者永记,在每个月明相思之夜,不思量间,自会神回小轩窗,自会肠断短松冈,思念、无奈、悲切、感慨,一句“茫茫”,诉尽心事!

爱一个人可以几十年几百年地去爱。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让我在过往与现时的纷乱迷离中看到一滴可以保存千年的眼泪,看到一朵香坟前不败的白菊花。

哪怕是苏轼那样的豪迈男儿,对着亡妻的坟墓,也只有感伤的份。

十年是一个恰好的跨度,看似不长,却足以让一个呱呱婴孩变成一个懂事孩儿,足以让一个满怀热血的青年变成一个老谋深算得过且过的平凡人,足以让一个正值壮年的中年人步入人生的晚期

9.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纳兰容若《虞美人》)

是谁,在等候,一年又一年?是谁,轻抚着眉头,淡漠了沧海桑田?

瞧那点点滴滴的眷恋,听那深深浅浅的誓言,读那丝丝扣扣的缱绻,

那是你的容颜,还是说不出口的再见?那是你的执念,还是相思成殇的时间?

俯瞰这场盛世,它搅碎了红尘,你弥漫了传说。触摸时间的荒涯,我们可以等到多少繁华?

谁家帝王真风流,覆指春秋。江山如画,一节傲骨剔透苍穹,才有了这绝世无匹的颂歌。 潮汐徜徉出的乐章,雕磨出最初顾盼的惊鸿,转瞬即逝,我们却认真的上了色。

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定风波》){人若有只配百年}.

天下之事,不因个人之紧张而变,如雨,如风。然,为何众人奔走躲避,心乱也。人生在世,无时无刻无风雨,自然之风雨,亦如人生之风雨,且如东坡之何妨吟啸且徐行。若存一份定力与持守,即可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论何时,己之品格修养不可改也。

料峭之春风,抑或可解为人生之苦难,然斜阳之相迎还在其后,可知盛衰荣辱,亦为常事,陶潜云“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存一份高远,存一份通达,或可解世间之无常,而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境界矣。

风雨过后,回首走过来的路,才发现也不过如此。

只要你坚定前进的方向,或者说,归去的方向,那你又何须去管他路途上是风雨还是晴天。

二、最能触动华夏儿女内心情感的十大豪言

1.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 比较是人类心理的共性,相信当时还有许多人有类似的想法或许也说过类似的牛气话,但只有这两句流传下来了,因为他俩这样去做了,并且做到了,这就是豪言壮语和吹牛皮的区别。

2.大泽乡,雨夜,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声呐喊鼓舞了千百年来无数一无所有的小人物向权力颠峰发起永不停歇的冲击,奴隶石勒,赌徒刘裕,盐贩黄巢,乞丐朱元璋最有资格对这个问题做否定回答。

3.霍去病:“胡奴未灭,何以为家?”

破敌十万,封狼居胥,二十岁的冠军侯,皇帝的外甥,将两瓶御酒洒在河中与将士共享的浪漫将军在皇帝舅舅给他安家时不屑地迸出了这几个字,爱慕英雄和白马王子的美女们失望之余难免尖叫:“帅呆了,酷毙了!”

4.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写在他给汉帝的汇报中,随同汇报一起递向长安的是北匈奴单于的首级。“9·11”后小布什在国会上啰嗦半天哪比得上这几个字有力!今昔对比,何日华人方能重吐此豪言壮语?

5.冉闵——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冉闵勇力堪比霸王,为阶下囚仍气势逼人,然为异姓夷狄将兼假子二十余年,期间所杀汉人非少,其后弑君篡位,尽屠羯族,反称夷狄为禽兽,若云卧薪尝胆,敌营二十年未免太长。与吴三桂到是绝配。其言不配其行。

6.王安石: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畏。

真正的改革家需要的勇气并不比沙场上的猛士少,深渊地雷阵之语表明今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愿今人有王总之志之能,无王总之果。

篇二:《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书名出自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谏友》。前两句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几句,让人觉得凄凉,觉得心疼。而我,第一次见这句,就喜欢的紧,后来才懂,这是句预示了悲剧的话。汉宫初见,金屋藏娇的诺言变成千金难买长门赋的哀怨;长生殿里比翼连枝的盟誓幻化成马嵬坡前的一抔黄土;甚至梁山初见谁又曾想的到那一百单八条好汉,最后竟只剩:“寥儿圭幡招魂魄,依稀鬼哭”的凄凉。徒留一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而已。

其实一直都有疑问,关于我视若珍宝的五千年文明史,关于那一幅幅刻着不同姓氏的朝代画卷。虽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是我认为本身这个结论就会让我觉得费解。去试着去辛辛苦苦研究一王朝的兴起、发展、改革(兴盛)、繁华、出现问题、再次改革(失败)逐渐衰败、又被一个新起之秀的朝代灭亡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历史的车轮吱吱呀呀的从不会停,而一遍遍相像的景让我有种循环往复的恐慌感。无可否认,历史在一遍遍重演,而我们却在历史长河中跌跌撞撞的进步。不知身在盛世的纳兰抬眼看数百年后的大清王朝,听那八国联军的铁蹄作响,望着圆明园燃起的熊熊大火,看自己的家在战火中虚弱的摇摇摆摆,不知那时他如花的笔触下又会写下什么断人肠的诗句。

爱纳兰词,因它清新脱俗,缠绵雅致;也厌纳兰词,厌它痴迷多情,轻愁浅唱。听过一句话,叫衣食无忧的人往往会生出莫名其妙的伤感。我想容若便是。作为权臣明珠之子,又是皇亲,钱权无忧,身后没了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忧虑,便去想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接着去悲哀,去慨叹其实,他是幸福的,身在盛世,又受重用,家庭和乐。可观他的词,总有那轻轻浅浅的一层伤痛。让我,不敢深读,浅尝辄止,就好。

写着写着突然想起那个“独上西楼,细数如勾月色”的寂寥背影。前一秒他是九五之尊,游戏花丛,可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下一秒,终于梦醒,身已是客,月色中的故国,已不堪回首。我永远记得,宋军压城的时候,他拥着小周后,无助的像个孩子。也正是这样,经历过大痛大悲的人,才写得出那剪不乱理还乱的千古思绪,人都道国家不幸诗家幸,更何况他,家是国,国亦是家啊!

看容若的《鬓云松令》“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看完后掩卷沉思。我是爱书的,却厌只是一味被人牵着鼻子走到底我更享受的是读着想着,透过字里行间与当时的他产生一种共鸣,这样,才值得。而看他的字,大概多数都会有那么一层忧伤。但,这首,我还是喜的。“肠断月明红豆寇”红豆,很熟悉又陌生的字眼,拜王维所赐。每蕊心有两瓣并生,仿佛前人所说的连理云。不过,红豆之蔻,美则美矣,却有花无实,看古今之时事,亦几多如此。“肠断明月”,当时愿君多采撷,只因此物最相思,谁知来日不可期,终究镜花水月,花残而已。

果然,月是旧时月,却照后来人。最可悲也最乏善可陈的永远都是物是人非。

几千年,月。依旧上演着自己的阴晴圆缺,乐此不疲。就连月宫里的嫦娥,我想,也是抱着玉兔,惯看人间风月,却再难忆起后羿的大饼和杂粮米粥。我依稀记得千年前的月色,朦胧似今,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乌江水闪着银色的波粼,倒映着那缺了角的月,映着虞姬绝美的舞姿,那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低吟着“虞姬虞姬奈若何”终于魂断乌江。转身,历史留给江东父老永远的叹息。

时隔好几年,走过了完整的高中生涯,又来到郑州火车站,不变的依旧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依旧是放着商业广告的大屏幕,依旧是滚动着列车车次的红色字眼。我费劲的从人群中钻出,一厢情愿的爬到二楼想找回当年的位置,重新找回那些曾在年幼心中漾起的小小幸福,却悲剧的发现,连有些物都随着岁月被埋葬了,更何况那些随着时光机迅速老去的我们。

人,都喜红豆,我见过,却涌起一份无以言状的失落,跟我所想差好多。算了,很多东西之所以美好,是我们一厢情愿臆想出来的,却又止不住的对着原物失望,之后再给自己一

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悲春惜秋。(额,我好像又扯远了)

读纳兰词,总觉得世界很小,没了大清国的一切,只是一个渔村蟹舍,飘着淡淡的稻香可现实仍在,逼你直视。《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中,“天外孤村云外树,看又是春随人去。水驿灯昏,关河月落,不算凄凉处。计程因惜天涯暮,打叠起伤心无数,中坐波涛,眼前冷暖,多少人难语。”徐艺初是纳兰师座徐乾学之子。徐乾学是十七世纪末朋党之争的知名人物,在政治漩涡中起起伏伏,终于解甲归田,荣华尽抛。容若之诗,明明是写给其父,却只能题名所赠艺初。“多少人难语”这时,连同情安慰都是种奢望。冷暖,心中知道,就好。只因,文章千古事。何其悲哉!

清朝,“文字狱”,是不得不提的一道伤。思想控制,从来都不缺少,这是封建君王的一门必修课。从秦王的焚书坑儒到武帝真真假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陈胜吴广得鱼腹中书到王莽假戏真做的“老天之意”;那些所谓的天人感应在封建专制的舞台上,像个小丑,却依旧趾高气昂,无可否认,这些思想随着历史的车轮愈演愈烈,因为封建专制的逐渐腐朽,戴在百姓头上的枷锁就越来越紧。或许,就像是泼妇去骂街,有人得理,不饶人;更有甚者是无理,更不饶人。因为不得势,所以要虚张声势。听老师讲秦汉,感慨颇深。果然,那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时代是开放的,积极的,可爱的。那时的人还留着质朴与可爱,不似后来,什么都掺着算计。之前看赵氏孤儿,看荆轲刺秦,就搞不懂了,那些所谓的仁人志士咋都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拿刀往脖子上一抹,就跟往嘴里送一顿饭一样随意。之前鄙视他们不懂珍惜敬畏生命。现在知道了,他们是有信仰的人,有更多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而我们,经过几千年封建洗礼过来的孺子文人,我觉得都在缓慢流失一种最本真的东西,叫信仰,叫义气,叫忠贞。至于封建专制在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文字狱,话题过于沉重,就此搁浅吧。

接着说容若的词,其实刚刚并没有批判他的意思。正如,制度错了,又何苦要去苦苦批判一个迫于制度而让步的个人呢。他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到底是满族之子,从马背上得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人若有只配百年 人若有知配百年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