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二十四节气,三生有幸 三生有幸歌词

高中作文 zuowen 5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检测:现代文阅读16 Word版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的航天传奇

“孙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科技大师。如果没有孙先生倾心真诚的合作,中国的首次‘月球探测——绕月探测’很难顺利实现。”2010年1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他的办公室接受《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时说。这天,正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节气,此前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京城,天寒地冻。刚刚出院的欧阳自远院士原本在家中静养,但听说要请他谈谈孙家栋院士,便不顾一切赶到办公室等候采访。

在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指挥体系中,孙家栋、栾恩杰、欧阳自远三人被誉为“黄金组合”,他们是真正的“三驾马车”。2004年2月25日,当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时,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即被任命为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被任命为总设计师,欧阳自远被聘任为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同时给工程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欧阳自远认为,“嫦娥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孙家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搞天体化学的,对航天领域知之甚少,是个新兵。而孙先生从事航天科技工作多年,是我国多颗卫星研制和发射的总设计师,是真正的航天大家。他是我进入航天领域的良师和益友。”欧阳自远说,他与孙家栋此前并不熟悉,只是慕名。2000年,他向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汇报绕月探测计划的科学设想,栾恩杰非常赞同,而且首先想到的就是请孙家栋出山,担纲这个大工程的总设计师。此后,两人的接触日益频繁。 “我和孙先生多次交谈,认真、仔细地探讨绕月探测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他个人的学术功底非常深厚,他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我必须不停地回答,我们常常一谈就是半天时间。最让我敬佩的是,他能容纳各种各样的意见,谦虚、诚恳,是个真正的大师。”

欧阳自远说,“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探测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是一个工程师,我的工作就是先达到科学家的基本要求,然后再进一步拓展’。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三驾马车”各有分工:总指挥栾恩杰调动千军万马,组织队伍,取得每个战役的成功;总设计师孙家栋负责技术的突破与工程的实现;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负责科学目标的设定、技术要求以及得到探测数据后的研究。“所有的技术难题都压在孙先生身上,他肩上的担子最重。”

欧阳自远对孙家栋举重若轻、敢于决断、善于协调的能力十分敬佩,“孙先生从事航天科技工作几十年,经验极其丰富,对机构各个人员的能力也非常熟悉。他参加了多个航天项目,每个航天项目都是国家的重大工程,有众多科学家和众多单位参加,其中包括一系列重大的技术问题和各系统之间复杂的匹配与制约问题。千钧之重,系于根根毫发!任何一个系统和环节,都关系整个工程的成败。可无论多么难办的事,只要孙先生一出面,就协调得大家都满意。在科技界,有孙先生这样能力和才干的人屈指可数。”

最让欧阳自远感动的是孙家栋的谦和、真诚。“我曾跟孙先生说,在航天方面我是新兵,他是我的领路人。但孙先生却说:‘说到底,欧阳,我是为你打工的,我就是帮助你把手和眼睛延伸到月球上去,这是我的任务。至于到月球上能看到什么、抓到什么,是你的事,但你去不了是我的事。’孙先生的话语很朴实,但身为‘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一个大工程的总设计师,这样的谦虚、平易、真诚,让我十分感动和敬佩。我能和这样的科学大家合作,真是三生有幸,终生难忘。”

在孙家栋80华诞之际,病中的钱学森亲笔致信祝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选自《瞭望》,有删改)

【注】 2010年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本文开篇为什么要特别指出2010年1月5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节气?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考生千万不要忘记传记的写作目的,即一切描写都要有利于塑造传主形象。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审清题干信息,明确命题意图,即从题干中辨明该题的具体指向。②紧扣文本,触类旁通。在明确了该题的具体所指之后就应该在不脱离文本内容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因此,考生在回答该类试题时,一定要紧扣文本,即便答案是开放的、多元的,自己的观点也要积极向上并且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③规范答题,条理清晰。解答该类试题时,一般要先引用文中的观点或材料,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形式可以是“文本+观点”,也可以是“事例+观点”,但无论怎样表述,观点一定要鲜明,不能似是而非。

答案 “小寒”时节,此前一场罕见的大雪已覆盖京城,天寒地冻,刚刚出院的欧阳自远院士原本在家中静养,但一听说要请他谈谈孙家栋院士,便不顾一切赶到办公室等候采访,这充分表现了欧阳自远院士对孙家栋院士的敬重,从侧面表现了孙家栋院士的伟大。

2.本文基本上是借欧阳自远的口吻介绍孙家栋的,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合适吗?请谈谈你的

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充分利用平时积累的实用类文本的文体基本知识,结合题目分析,并且分析的主体要落实在“效果”上。对“效果”的分析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角度考虑,看这样的表达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二是从阅读者的角度考虑,看这样的表达能对阅读者产生怎样的启示。在使用不同的人称时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不同。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则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更自由。 答案 (示例)我认为作者这种处理合适。这种处理的好处主要有,通过对传主较熟悉、了解的人的口吻去讲述传主的有关情况,能够给人以真实感及亲切感;借助第三者的口吻抒发对传主的褒扬之情,可以更令人信服;借助第三者的口吻对传主作介绍,可以做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3.孙家栋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现实,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题时,考生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要捕捉主要材料,要善于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细致全面地分析,对其中蕴涵着的人生价值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二是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对文本所反映出来的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要进行思考。对于本题而言,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答案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从一个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即可。对于这类开放性试题,不要求答案统一,因此,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探究。值得注意的是,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答案 (示例)这句话给了我有益的启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让我懂得了要善于从无疑处去发现疑问,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对问题的研究才能更加深入;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则让我懂得了不要害怕任何难题,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重要的是要藐视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知识,最终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

篇二:《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检测:现代文阅读16]》

现代文阅读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的航天传奇

“孙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科技大师。如果没有孙先生倾心真诚的合作,中国的首次‘月球探测——绕月探测’很难顺利实现。”2010年1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他的办公室接受《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时说。这天,正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节气,此前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京城,天寒地冻。刚刚出院的欧阳自远院士原本在家中静养,但听说要请他谈谈孙家栋院士,便不顾一切赶到办公室等候采访。

在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指挥体系中,孙家栋、栾恩杰、欧阳自远三人被誉为“黄金组合”,他们是真正的“三驾马车”。2004年2月25日,当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时,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即被任命为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被任命为总设计师,欧阳自远被聘任为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同时给工程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欧阳自远认为,“嫦娥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孙家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搞天体化学的,对航天领域知之甚少,是个新兵。而孙先生从事航天科技工作多年,是我国多颗卫星研制和发射的总设计师,是真正的航天大家。他是我进入航天领域的良师和益友。”欧阳自远说,他与孙家栋此前并不熟悉,只是慕名。2000年,他向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汇报绕月探测计划的科学设想,栾恩杰非常赞同,而且首先想到的就是请孙家栋出山,担纲这个大工程的总设计师。此后,两人的接触日益频繁。 “我和孙先生多次交谈,认真、仔细地探讨绕月探测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他个人的学术功底非常深厚,他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我必须不停地回答,我们常常一谈就是半天时间。最让我敬佩的是,他能容纳各种各样的意见,谦虚、诚恳,是个真正的大师。”

欧阳自远说,“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探测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是一个工程师,我的工作就是先达到科学家的基本要求,然后再进一步拓展’。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三驾马车”各有分工:总指挥栾恩杰调动千军万马,组织队伍,取得每个战役的成功;总设计师孙家栋负责技术的突破与工程的实现;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负责科学目标的设定、技术要求以及得到探测数据后的研究。“所有的技术难题都压在孙先生身上,他肩上的担子最重。”

欧阳自远对孙家栋举重若轻、敢于决断、善于协调的能力十分敬佩,“孙先生从事航天科技工作几十年,经验极其丰富,对机构各个人员的能力也非常熟悉。他参加了多个航天项目,每个航天项目都是国家的重大工程,有众多科学家和众多单位参加,其中包括一系列重大的技术问题和各系统之间复杂的匹配与制约问题。千钧之重,系于根根毫发!任何一个系统和环节,都关系整个工程的成败。可无论多么难办的事,只要孙先生一出面,就协调得大家都满意。在科技界,有孙先生这样能力和才干的人屈指可数。”

最让欧阳自远感动的是孙家栋的谦和、真诚。“我曾跟孙先生说,在航天方面我是新兵,他是我的领路人。但孙先生却说:‘说到底,欧阳,我是为你打工的,我就是帮助你把手和眼睛延伸到月球上去,这是我的任务。至于到月球上能看到什么、抓到什么,是你的事,但你去不了是我的事。’孙先生的话语很朴实,但身为‘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一个大工程的总设计师,这样的谦虚、平易、真诚,让我十分感动和敬佩。我能和这样的科学大家合作,真是三生有幸,终生难忘。”

在孙家栋80华诞之际,病中的钱学森亲笔致信祝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选自《瞭望》,有删改)

【注】 2010年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本文开篇为什么要特别指出2010年1月5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节气?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考生千万不要忘记传记的写作目的,即一切描写都要有利于塑造传主形象。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审清题干信息,明确命题意图,即从题干中辨明该题的具体指向。②紧扣文本,触类旁通。在明确了该题的具体所指之后就应该在不脱离文本内容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因此,考生在回答该类试题时,一定要紧扣文本,即便答案是开放的、多元的,自己的观点也要积极向上并且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③规范答题,条理清晰。解答该类试题时,一般要先引用文中的观点或材料,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形式可以是“文本+观点”,也可以是“事例+观点”,但无论怎样表述,观点一定要鲜明,不能似是而非。 答案 “小寒”时节,此前一场罕见的大雪已覆盖京城,天寒地冻,刚刚出院的欧阳自远院士原本在家中静养,但一听说要请他谈谈孙家栋院士,便不顾一切赶到办公室等候采访,这充分表现了欧阳自远院士对孙家栋院士的敬重,从侧面表现了孙家栋院士的伟大。

2.本文基本上是借欧阳自远的口吻介绍孙家栋的,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合适吗?请谈谈你

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充分利用平时积累的实用类文本的文体基本知识,结合题目分析,并且分析的主体要落实在“效果”上。对“效果”的分析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角度考虑,看这样的表达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二是从阅读者的角度考虑,看这样的表达能对阅读者产生怎样的启示。在使用不同的人称时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不同。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则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更自由。 答案 (示例)我认为作者这种处理合适。这种处理的好处主要有,通过对传主较熟悉、了解的人的口吻去讲述传主的有关情况,能够给人以真实感及亲切感;借助第三者的口吻抒发对传主的褒扬之情,可以更令人信服;借助第三者的口吻对传主作介绍,可以做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3.孙家栋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现实,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题时,考生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要捕捉主要材料,要善于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细致全面地分析,对其中蕴涵着的人生价值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二是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对文本所反映出来的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要进行思考。对于本题而言,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答案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从一个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即可。对于这类开放性试题,不要求答案统一,因此,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探究。值得注意的是,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答案 (示例)这句话给了我有益的启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让我懂得了要善于从无疑处去发现疑问,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对问题的研究才能更加深入;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则让我懂得了不要害怕任何难题,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重要的是要藐视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知识,最终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

篇三:《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检测:现代文阅读16]》

现代文阅读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二十四节气,三生有幸}.

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的航天传奇

“孙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科技大师。如果没有孙先生倾心真诚的合作,中国的首次‘月球探测——绕月探测’很难顺利实现。”2010年1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他的办公室接受《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时说。这天,正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节气,此前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京城,天寒地冻。刚刚出院的欧阳自远院士原本在家中静养,但听说要请他谈谈孙家栋院士,便不顾一切赶到办公室等候采访。

在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指挥体系中,孙家栋、栾恩杰、欧阳自远三人被誉为“黄金组合”,他们是真正的“三驾马车”。2004年2月25日,当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时,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即被任命为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被任命为总设计师,欧阳自远被聘任为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同时给工程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欧阳自远认为,“嫦娥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孙家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搞天体化学的,对航天领域知之甚少,是个新兵。而孙先生从事航天科技工作多年,是我国多颗卫星研制和发射的总设计师,是真正的航天大家。他是我进入航天领域的良师和益友。”欧阳自远说,他与孙家栋此前并不熟悉,只是慕名。2000年,他向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汇报绕月探测计划的科学设想,栾恩杰非常赞同,而且首先想到的就是请孙家栋出山,担纲这个大工程的总设计师。此后,两人的接触日益频繁。 “我和孙先生多次交谈,认真、仔细地探讨绕月探测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他个人的学术功底非常深厚,他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我必须不停地回答,我们常常一谈就是半天时间。最让我敬佩的是,他能容纳各种各样的意见,谦虚、诚恳,是个真正的大师。”

欧阳自远说,“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探测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是一个工程师,我的工作就是先达到科学家的基本要求,然后再进一步拓展’。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三驾马车”各有分工:总指挥栾恩杰调动千军万马,组织队伍,取得每个战役的成功;总设计师孙家栋负责技术的突破与工程的实现;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负责科学目标的设定、技术要求以及得到探测数据后的研究。“所有的技术难题都压在孙先生身上,他肩上的担子最重。”

欧阳自远对孙家栋举重若轻、敢于决断、善于协调的能力十分敬佩,“孙先生从事航天科技工作几十年,经验极其丰富,对机构各个人员的能力也非常熟悉。他参加了多个航天项目,每个航天项目都是国家的重大工程,有众多科学家和众多单位参加,其中包括一系列重大的技术问题和各系统之间复杂的匹配与制约问题。千钧之重,系于根根毫发!任何一个系统和环节,都关系整个工程的成败。可无论多么难办的事,只要孙先生一出面,就协调得大家都满意。在科技界,有孙先生这样能力和才干的人屈指可数。”

最让欧阳自远感动的是孙家栋的谦和、真诚。“我曾跟孙先生说,在航天方面我是新兵,他是我的领路人。但孙先生却说:‘说到底,欧阳,我是为你打工的,我就是帮助你把手和眼睛延伸到月球上去,这是我的任务。至于到月球上能看到什么、抓到什么,是你的事,但你去不了是我的事。’孙先生的话语很朴实,但身为‘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一个大工程的总设计师,这样的谦虚、平易、真诚,让我十分感动和敬佩。我能和这样的科学大家合作,真是三生有幸,终生难忘。”

在孙家栋80华诞之际,病中的钱学森亲笔致信祝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二十四节气,三生有幸 三生有幸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