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其人其事作文 关于奇人奇事的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1新作文素材:“浓烟哥”其人其事》

2011新作文素材“浓烟哥”其人其事

新高考新素材

2011-06-03 0648

2011新作文素材“浓烟哥”其人其事

谈夏林在浓烟中脱下空气呼吸器救小孩现场(5月22日摄)。 近日,一个消防员在火灾中脱下呼吸面罩救小孩的图片和视频在网上热传,其舍己为民的壮举深深打动了网民,被网民誉为“浓烟哥”。 记者采访获悉,被网民称作“浓烟哥”的主人公是广西钦州市消防支队钦南大队新兴中队的副指导员谈夏林。日前,在一次火灾营救被困人员的过程中,谈夏林冒着生命危险,在浓烟中摘下自己的空气呼吸器,给了手中抱着的孩子。

“浓烟哥”谈夏林

“浓烟哥”谈夏林,是广西省钦州市消防支队钦南大队新兴中队的代理指挥员。2011年5月22日,钦州市翰林福第小区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在营救被困人员过程中,谈夏林摘下自己的空气呼吸器,给被困的孩子戴上,孩子获救。谈夏林“浓烟哥”的别称由此而来。

“浓烟哥”就是钦州市消防支队钦南大队新兴中队的代理指挥员谈夏林。1986年7月出生的谈夏林是横县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2009年参加广西消防总队接收地方大学生入警考试,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

2009年12月,分到钦州消防支队钦南大队钦南中队,任副中队长。2010年12月调到钦州市消防支队钦南大队新兴中队,任副指导员。

2009年12月参加工作至今,谈夏林共参与灭火和各类抢险救援任务70多次,救出群众2名。

2011年5月22日,钦州市翰林福第小区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在营救被困人员过程中,一名消防战士摘下自己的空气呼吸器,给被困的孩子戴上。这名消防员一时间成了网络红人。网友们热议谈夏林,并亲切地把他称为“浓烟哥”。网友“水柳”说“这一幕告诉我们谁是最可爱的人!向消防队员致敬!好样的!”

谈夏林当时带领中队的二班长罗朝辉和战斗员杨云上9楼营救被困的男孩。他们从3楼的露天平台进入到着火的14栋,到了6楼,烟雾变得很大,杨云被阻在半路,谈夏林和罗朝辉则继续摸索,终于到达9楼。他们听见电梯里面有人呼喊,便使用撬棍撬开电梯门,看到一个小孩瘫软在地。

这时,谈夏林发现,由于烟雾太大,他们携带的一次性逃生面罩无法使用。他马上摘下自己的空气呼吸器,给孩子戴上。“空气呼吸器是大力吸一口气,才会送出氧气的。我估计他小,不会用,而且又已经浑身瘫软,就调到了自动送气的功能。”他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空气呼吸器里的氧气加速消耗。

为什么把自己的空气呼吸器让给孩子?谈夏林说,当时燃烧的是一种塑料制品,产生的浓烟是有毒气体。如果小孩没有空气呼吸器,营救极有可能失败,“我作为一个成人,又经过专业训练,身体也强壮,比孩子能抵御毒气的侵害,所以我让出了呼吸器”。

看到指挥员摘下空气呼吸器后,罗朝辉马上表示要把自己的空气呼吸器让给他,但谈夏林拒绝了,并要求罗服从命令。

谈夏林知道不远处有个窗口,于是马上抱起小孩冲到窗口,探出头去呼吸空气。但是,大量的有毒气体吸入,让他不禁呕吐了起来。他告诉记者,这时候,他真的感觉非常害怕,但他一再告诫自己要保持冷静,他命令罗朝辉下楼寻找支援,同时通过对讲机请求支援。

这时候,楼下的战友在支队长覃中阳的指挥下,纷纷往窗口附近喷水稀释浓烟。这一招非常有效,尽管水枪打在脸上非常的疼,但为谈夏林赢得了宝贵的气息。

谈夏林事后说,他一再告诫自己坚持再坚持。没多久,救援的战士及时赶到,他们先把小孩送到了安全地带,然后又把谈夏林送到楼下。

撬开电梯救男孩

据谈夏林回忆,22日14时16分,钦州市翰林福第小区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调派新兴中队3辆消防车、16名消防员前往处置。谈夏林作为副指导员,直接参与了救援。

听现场保安说有男孩被困在电梯中,谈夏林与战友展开救援,当他们爬到6楼时,浓烟已经笼罩了所有区域,“伸手不见五指”。他与战友摸索到了9楼,听见呼喊声后撬开了电梯门,救出小男孩。

“当时他已经被烟熏晕了。由于烟雾太大,我携带的一次性逃生面罩又无法使用。”谈夏林说,他让战友帮他解下自己的空气呼吸器给孩子戴上,自己和战友摸索到窗口,把身子探出窗口躲避浓烟。

毅然让出呼吸器{其人其事作文}.

二班战斗员杨云同谈夏林一起参加了这次救援。杨云说,当时燃烧的是一种塑料制品,产生的浓烟是有毒气体。“正常人在没有空气呼吸器的情况下,在浓烟中呆上两分钟就会有致命的危险。”

谈夏林说,当时小男孩已经开始有呕吐症状,没有空气呼吸器,营救可能会失败,“我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成年人,比孩子更能抵御毒气”。

24日下午,父母带着被救出的孩子来到了钦南大队新兴中队,将印着“感谢浓烟中冒死救人的消防哥哥”的锦旗送到了谈夏林的手里。激动的小钧妈妈一直重复着两句话“很感谢,很感激。”

获救的孩子是11岁的何钧道,他是钦州市实验小学的四年级小学生。他说,当时电梯停止运行后,他马上按下了紧急通话键。“这是在学校的时候,消防员叔叔教我们的。”他告诉记者,学校几次请消防员来进行消防演练,所以他知道基本的自救方式。他隔一会儿呼救一次,就是希望别人来救自己。 何钧道说,电梯门被撬开的一刹那,一阵烟雾涌了进来,他被呛到了。这时候,他感觉有人把一个面罩戴到了自己头上,他马上呼吸到了一股新鲜的气流,呼吸畅快多了。之后,消防员很快抱起他往外走,到了一个窗口面前。这时,他感觉消防员力气小了,但还是紧紧抱住自己,不让自己掉下去。他看见楼下妈妈在哭喊,自己也哭了起来。

在孩子被送出来的一刻,何钧道的母亲苏萍冲上去,一把搂住了他。“我都没来得及问那个消防员叫什么名字。23日来到消防队打听才知道。”

苏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医务工,知道电缆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吸入过多很容易致人死亡,所以她对消防员舍生救人的举动非常感动,于是制作了锦旗送到消防队,向他们表示感谢。“如果没有他们,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殒命在毒烟中”

80后消防员舍己救人,感动众人。滚滚浓烟夹杂着有毒气体,不断地从窗口冒出,威胁着被困在楼里的生命。浓烟中,一名消防员的身影在闪动,他怀里紧紧抱着一位男孩,靠着楼梯窗口处。烟气越来越浓,消防员果断地将自己的空气呼吸器摘下,给孩子戴上,而自己则竭力把身子探出窗口,躲避令人窒息的浓烟这位被网民称作“浓烟哥”的主人公就是广西钦州市消防支队钦南大队新兴中队的副指导员谈夏林。这在电影中才看到的一幕场景,真切地发生在现实生活之中,守望生命的感人之举就在我们身边。“浓烟哥”的义举点亮了社会的希望,点亮了人们的良知与正义之心!

“应该做的事”,“浓烟哥”的淡然更令人肃然起敬。早就有相关统计说,在十大危险职业的排名中,消防员排在第五。消防员是世界上与我们关系最紧密的危险职业之一,同其他职业危险不同的是,消防员面临的死亡威胁更加直接和猛烈。他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要么挽救更多的人,要么自身被火海

{其人其事作文}.

吞没。他们承担危险,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脱离危险。人们不会忘记,在2003年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中,衡阳公安消防支队160名官兵面对血与火的考验,毫不畏惧,奋力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不幸11人英勇负伤,20人以身殉职,写下共和国消防史上最悲壮最惨烈的一页。这样壮烈事迹不胜枚举,消防员面对危险奋不顾身的精神支撑,源自对生命的尊重,更源自于对消防这一特殊职业的坚守。“应该做的事”不是一句谦虚的话语,而是一种庄严的承诺。

“应该做的事”,久违了!职业道德,是人们所表现出来与职业活动特点相一致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公民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当下,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其中职业道德的缺失首当其冲。从贪爱钱财、误人子弟的教师,到收受红包、见死不救的医生;从弄虚作假、制造伪证的律师到吹起黑哨、执法犯法的裁判;从敲诈要挟、“乐被封口”的记者到信口雌黄、充当代言的明星;从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商家到渎职失职、官商勾结的官员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某些人在利益与诱惑面前,职业道德与操守早已抛之脑后,这委实是社会的悲哀!

民众热捧“浓烟哥”,呼唤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回归。期待更多的人能像“浓烟哥”那样默默地坚持职业操守,义不容辞地去做“应该做的事”,让我们这个社会充满奉献;充满感动;充满感恩;充满爱与阳光,这也是每一位公民都活得有尊严、都活出幸福感的应有之义。

篇二:《李清照其人其事》

李清照其人其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和哥们李奕柯是当时的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也是当时能诗能文的才女(《宋史·李格非传》中提到)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士程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藏书。后来赵士程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的《声声慢》就创作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具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士程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等。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等。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

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夏日绝句》写作背景

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而亡。

《夏日绝句》诗歌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篇三:《刘大春其人其事(一)》

刘大春其人其事

(一)

道德败坏、生活糜烂

看到网络上有不少关于朔州市朔城区司马泊村党支部书记刘大春的文章,我们这些知根知底的同村人也来议论几句。

真实的刘大春道德败坏、生活糜烂,不仅长期包养情妇,且不择手断地欺负良家妇女又是其热衷的勾当,村里稍有姿色的女人只要被其盯上了,无异于招来跗骨之蛆,同村马××就深受其害。

马父是村里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生活甚是拮据,好不容易为大儿子娶了一房外地媳妇。该女子长得顺溜,颇有几分姿色,竟遭到刘大春的觊觎,那是2009年全国人口普查时,马妻时年28岁,正值风华正茂时,刘大春让其负责普查登记工作,从此刘大春借故每日请饭,还声称要提拔其当村妇联主任,不久二人便勾搭成奸,刘大春为了纵淫方便,怂恿马妻进城居住,为此,刘大春专门在城里租了一套楼房,金屋藏娇,据悉,马妻还为刘大春诞下一女,马妻抛弃丈夫儿子进城跟刘大春任意宣淫,害得经过男欢女爱的马××打了光棍,肯定面临长夜难熬。

马妻离家出走业已5年,今年已起诉离婚准备另嫁他人,好端端一个家庭就这样被刘大春害得妻离子散。

篇四:《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苏轼)

A.苏轼其人其事

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上书反对变法。由于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在这期间,他曾经惩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对邑政进行了某些改革,收到了"因法便民"之效。

苏轼不满意变法,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王安石罢相后,何正臣等新进官僚却从苏轼诗文中搜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因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这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苏轼侥幸被释,谪贬黄州。在元丰时期的贬斥生活中,他虽被迫表示要闭门思过,但并未缄口搁笔,他仍然关心现实,同情人民,写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元丰七年,苏轼改贬汝州,离黄州北上时,路经金陵,曾拜会退休宰相王安石。两人政治见解虽有分歧,但还保持了私交,共游蒋山,互相唱和。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旧臣,苏轼又成为这些新贵打击的对象,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尽管当时"饮食不具,药石无有",条件极为艰苦,苏轼却能"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并对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流露了深厚的同情。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前人有"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之评。

B.分点评述

一、苏轼的逆境人生

苏轼生活在北宋中期,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为了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但是新法的实行抑制了一部分人的

特权,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强烈反对。朝野之中,一时分成两派:一派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一派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苏轼既反对因循守旧,又不支持王安石激进的改革措施。但是并不是说在这场党派之争中,苏轼是个折中主义者,或者说他毫无主见;实际上,他一向立场鲜明,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

当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大刀阔斧的进行变法时,他不顾自身安危,屡次上书,反对骤变,认为欲速则不达,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将耳闻目睹的民生疾苦反映出来,直言无讳地指斥政治弊端,抨击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然而这一切却遭来了新进官僚的攻击和诬谄,苏轼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投进了监狱。在这场牢狱之灾中,苏轼九死一生,历经磨难,经过四个月的审讯和折磨后,侥幸获释,谪贬黄州。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一腔忠君爱国之心,却被见疑流放。在黄州的这段时间,是苏轼最失意的日子,也是一段生活上穷困潦倒的时光。但是,黄州时期作为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潮,同时却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虽然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他却保持着旷达的心胸,傲岸的心性,从容面对,淡然处之。正像他在黄州所写的《定风波》那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政治上的风雨也往往是变化无常的。元佑年间,旧党得势,朝廷起用司马光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委以重任。但是苏轼在地方官任上,发现王安石的新法有一部分是行之有效的,他没有顾虑自己的名望和地位而隐瞒自己的看法,而是承认新法中的可取之处,不同意一概废除,这就引起了旧派疑忌,受到他们的排挤。在绍圣年间,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屡受旧党排斥的苏轼被作为旧党要员受到二度迫害,流放到时为瘴疠之地的岭南,三年后,再贬到荒僻异常的海南。直到65岁才遇赦北归,此时的苏轼已经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年,长期的流放生涯,恶劣的生存环境,使苏轼在一年后就病逝了。

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士大夫,他始终保持着自己坚定的政治操守,不受现实因素的干扰,独立不倚,正直不屈。

二、 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

(一)处变不惊,执着追求

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苏轼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率真。明知政见与当权者相左,仍保持独立见解,不阿附权贵,不投机取巧。;一肚子不合时宜”。当风雨袭来的时候,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惶失措,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他相信风雨总会过去,太阳总会出来。就像普希金的诗中所写的那样:;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去”,因此他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乌台诗案”使苏轼受尽凌辱和折磨,尝尽世态炎凉,身心受到重大打击,从监狱出来后,来到黄州,在这最落魄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其人其事作文 关于奇人奇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