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红旗渠的说明文 红旗渠网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红旗渠论文2》

感念祖辈 感悟精神

林州四中 高三(1)班 杨雁茹 辅导老师 郭宝娥

林州的旅游旺季,几乎所有的景区都是人来车往,熙熙攘攘。缘何?是瑰丽雄宏的太行山这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吸引,更是逶迤壮丽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这一人文景观的召唤。无意间听到一外地游客说“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绝妙。红旗渠被日本《朝日新闻》报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真是名副其实哪!”回来后上网查阅资料,从各种资料的介绍当中,我深深感悟到了祖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红旗渠精神之弥足珍贵!

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迷乱时期,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匮乏。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建成,历时10年。总投工3740.2万个,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修渠工程浩大,而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仅靠一锤一钎,劈山开石,却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起157个渡槽,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祖辈告诉我们只要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战天斗地、百折不挠,就一定会创造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

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渠首拦河大坝截流,500名党团员用他们火热的胸膛驯服了汹涌澎湃、冰凉刺骨的漳河水;关键时刻涌现出许许多多像吴祖太、李茂德、李改云、任羊成等不惜个人生命、蔑视天险的英雄人物;更有林县各公社、各大队分段承包、精心施工,各负其责而又亲密合作……为了改变命运就要敢干事,为了后代子孙就要敢干大事!祖辈们顾全大局、齐心协力,不计报酬、不怕牺牲……他们充分展现了林县人民的优秀品质,他们是修建红旗渠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推动红旗渠精神形成的中坚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林县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但是我在查阅《中国有条红旗渠》、《杨贵与红旗渠》等书籍时,也收获了另外一些感悟:

一、林县县委以人民利益为重,一切为了人民。林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直至民国21年(1932年)的林县县志,几乎都力透纸背地记载“大旱绝收,河干井涸,地裂河焦,饿殍遍野,人相食”。而1959年麦收之后又出现前所未有的大旱,大秋作物不能种,人畜饮水也困难。这年5月以杨贵为核心的县委做出引漳入林的决定,这一决定是林县人民千百年来想水、盼水强烈呼声的必然选择,体现了林县县委“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群众路线。

二、林县县委和人民善于创新。1961年,县委成立劳力管理组,组织31000人到全国一些城市承揽工程,当年外出建筑业总收入就达1800万元,有效弥补了红旗渠资金的不足;同时县委还兴办了化工厂、水泥厂,带动了林县工业的发展;而像“嘴洞”变“鼻洞”、“双孔空心坝”等项工程设计,边掘进边券砌法、三角炮位药壶爆破法、明窑堆石烧灰法等具体施工技巧,无一不在告诉世人:建渠不是蛮干,而是巧干,是运用智慧征服大自然,“人工天河”红旗渠是林县人民智慧的结晶。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领头羊的作用又是何其的重要!决策正确、措施得当才是领导人民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些年市委大力宣传“精神立市、工业强市、和谐兴市”“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息、奋斗不已”,各中小学

也围绕红旗渠精神开展了征文、演讲、板报、书法、歌咏赛等学习活动,学习红旗渠精神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美太行”新形势呼吁红旗渠精神,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呼吁红旗渠精神,林州人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呼吁红旗渠精神。“精神立市”是林州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哪!作为领头羊的林州市委要向以杨贵为核心的林县县委学习,“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呢?

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何其重要,但是只知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如牛撞南墙头破血流,还浑然不觉,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像1958年的大跃进。经济建设要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立足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走新型产业化之路。各行各业要学习修渠祖辈的会干、能干、巧干,善于创新的精神,用巧手描绘林州新蓝图,用智慧谱写太行新华章!

学习红旗渠精神的热潮业已两年,作为红旗渠精神传人的我们又是如何对待祖辈的文化遗产呢?且看红旗渠广场遍地乱扔的零食垃圾,气焰嚣张着“坐山观虎”;红旗渠大道耀眼夺目的品牌服装,理直气壮着“招摇张扬”;而红旗渠水面色彩斑斓的饮料瓶罐,舒缓优雅着“游走飘荡”……

游一处风景,寻一处特色;见一处特色,悟一片心得。红旗渠美景能否唤醒我们去珍爱那渠可贵的生命之水呢?能否引导我们去敬畏那些伟岸的在天之灵呢?能否激励我们坚守精神高地星火相传呢?

评语: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多年的高三应试教学,我一直感觉很失败。杨雁茹的这篇论文终于给了我一种继续教学的勇气。文章对红旗渠精神在毛泽东时代的精神内涵理解深刻,同时又从人民群众、市委领导、林州发展等角度感悟到红旗渠精神新时代的内涵。现在的林州可谓誉满中原,富甲一方。可古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只有红旗渠畔的每一个新生代都像杨雁茹同学一样饮水思源,才能富过三代乃至千万代!

篇二:《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传承问题的问卷调查》

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传承问题的问卷调查

1. 你的性别

A.男 B.女

2. 你对红旗渠的了解主要是通过

A.电视上报道 B.报纸上介绍 C.听别人说过 D.网络搜索 E.曾经去过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

3. 红旗渠在你眼里是

A.仅仅是一条人工天河 B.是一个旅游景点,和其他旅游景点没太大区别

C.它是一种人类劳动精神的体现

4. 你觉得开挖红旗渠值得吗?

A.值得,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便利 B.不值得,劳民伤财

5. 你以前对红旗渠精神了解多少?

A.没听说过 B.知道一点 C.知道很多

6. 你认为下列哪些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多选)

A.自力更生 B.艰苦创业 C.团结协作 D.无私奉献

7. 你觉得红旗渠精神在当代还有没有必要传承和发扬?

A.有必要,这种精神永不过时 B.没必要,它已经过时了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 如果你去红旗渠玩的话主要会是因为那里(多选)

A.风景优美 B.很有名的旅游胜地 C.感受红旗渠的精神内涵 D.其他_________

9. 你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发扬红旗渠精神吗?

A.愿意 B.不愿意 C.看情况而定

10. 你愿意以怎样的方式来学习红旗渠精神?(多选)

A.参加相关的教育活动 B.拜访老一辈参与红旗渠建设的人 C.上网查找相关视频

D.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锻炼自己

11. 今后你会积极宣传红旗渠及弘扬红旗渠精神吗?

A.会 B.不会,与我无关 C.无所谓,有必要的话会做一下

篇三:《试论红旗渠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试论红旗渠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不止一次地自豪地说:‘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他希望到中国来的各国朋友都要去认识认识红旗渠。”众所周知,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于1960—1969 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历尽千难万险,持续奋战而建成的1500 公里的“人造天河”。1971 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在全国发行上映了纪实电影片《红旗渠》。1974 年,美联社发表评论说:“红旗渠的人工修建,是毛泽东意志在红色中国的典范,看后令世界震惊!”1997年,在中宣部公布的“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红旗渠榜上有名。2006 年,红旗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那么,红旗渠现状及前途如何呢?应该说:不容乐观。在红旗渠建成40 年后的2009 年,《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第5 期特别策划栏目曹晖、杨琪撰文《红旗渠的水能流多远》指出,“红旗渠的灌溉面积比40 年前缩减了一半”,主要原因是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严重退化,干渠虽然保护不错,但“支渠、末级渠却损毁严重”“现在再想修红旗渠那样的工程,简直就是梦想。”老百姓宁愿出500 元修庙,而不愿出一个义务工修渠。

红旗渠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遭遇了新的挑战,作为居住在红旗渠岸边的林县人,笔者有如下想法。

一、对红旗渠的物质资源进行及时抢救和保护。

红旗渠是由1 条总干渠、3 条干渠、595 条支渠和300 多座中小型水库组成的,在外部形态上首先表

现为一个美丽而雄伟的水利灌溉系统工程。它首先是作为一种基本的物质形式存在,从而构成红旗渠文化资源的重要的部分。目前,红旗渠渠道的自然损坏和人为毁坏比较严重,红旗渠的水源也成了华北地区众人瞩目的问题。如此情况之下,我们应该怎样行动?

(1)迅速组织成立红旗渠巡逻队和专业维修队,尽量减少自然的破坏与人为的损毁。{关于红旗渠的说明文}.

红旗渠全长1500 公里,有隧洞180个、渡槽155 座[3]。据说单是用架设渡槽所挖的这些土石方就能“修建一条高1 米,宽4 米的公路,可从林县北至哈尔滨,南到广州”。这么庞大的水利建筑设施没有一定数量和一定素质的人来管理是不行的。1963 年林县人民委员会曾制定《关于保护红旗渠的十项规定》,1964 年也下达了《关于组织红旗渠护渠民工的通知》,1965 年还起草了《关于林县灌溉管理暂行办法(草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大部分都已经不再执行了。首先,红旗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吹日晒水泡,部分渠岸已明显风化、老化,甚至倒塌扭曲;渠道底部有的泄漏相当严重;经常的渠水断流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渠道毁坏的速度。其次,因为修建红旗渠时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资金材料短缺,科技水平有限,所以红旗渠更显得历经沧桑。如此重要的工程,如果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得不到地方政府的及时关注,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它会越来越走向衰颓的。再次,人为的损毁使红旗渠雪上加霜。1990 年7 月13 日下午3 时,红旗渠总干渠被一农民用炸药包炸出一个洞口;1992 年7 月6 日、8 月22 日,红旗渠总干渠两次被炸,损失惨重。这些都是建国以来罕见的爆炸破坏水利工程案件,属于人为的主观破坏活动。试想,如果我们还是一如既往有红旗渠巡逻队,这种事件还是有可能避免的;如果我们还有专业维修和保养红旗渠的队伍,那么红旗渠的今天就不是现在这副到处失修和毁坏的样子。我们相信,如果把此情况通过合适的方式给老百姓宣传一下,肯定会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也许会主动请缨巡逻,奋力保护,尤其是红旗渠畔的人民。

(2)历史地、现实地、理性地解决红旗

渠水源的匮乏问题。众所周知,林州市历史上从来缺水、少水,所以才有“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红旗渠。红旗渠引的是山西浊漳河的水。据资料显示,1960 年代浊漳河基本上只有红旗渠一家使用,但到1970年代“山西境内相继修建了三座大型水库,80 多座中小型水库,河南河北两省则修建了跃进渠、大峰渠、小跃峰渠及其灌区,小型引水工程及水电站更是难计其数”。红旗渠经常断流,这样它就失去了“渠”的本义。1989 年6 月3 日,国务院向山西、河北、

河南三省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印发《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漳河水量分配方案请示〉的通知》。此通知是想协调解决上述三省的水源紧缺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林州之水源紧缺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虽然林州市在新世纪也新修了马家岩水库,但马家岩水库的蓄水量也很有限,所以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红旗渠的水源问题。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从中斡旋与协调;还需要重新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原有红旗渠的基础上再有所修缮与发展;还必须注意提高渠的

节水灌溉效率,避免浪费;对浇地实行市场化供水,要严格执行并且合情合理。

二、对红旗渠精神资源进行发掘和探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职能部门与有关文化人士对红旗渠精神层面的发掘和研究还处在一种近似拓荒的阶段,这样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就留下了遗憾,大众对红旗渠的表层认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1)红旗渠精神资源中红色文化的政治意蕴

由于商品经济等方面的影响,“红旗渠”精神离人们好像越来越远了,依赖外资、贪图安逸、各自为政、拈轻怕重的风气曾一度抬头,与红旗渠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构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应该坦然面对这种暂时的困境、一时的低谷,同时我们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支撑,因为历史发展总是曲折的,甚至是螺旋前进的。像红旗渠这样的红色文化,应该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重要的而且屈指可数的红色文化资源之一。红色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和谐多彩的文化环境中,加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大有裨益。红色文化既能有效传播先进文化,又能推动经济发展。

(2)红旗渠精神资源中文艺功能的开发与保护

当年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时就产生了许多文艺作品,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有1971 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发行上映的纪实电影片《红旗渠》、红旗渠邮票等,

但是一些中小型的文艺节目和纪念品,比如建筑工地中的快板、打夯歌、诗歌、表演唱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和印有“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衣服或油印宣传资料等,当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都没有录制和保留下来,这是十分遗憾的。而我们现在还能经常听到当年参加红旗渠修建的人们讲述他们的文娱生活,而这些人现在一般年龄都在70 岁左右了,所以及时挽救旗渠的这部分文化资源是当务之急。近一二十年以来反映红旗渠的电视剧和回忆录等也是一笔丰富的文化资源,如1998 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16 集连续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2004年中央电视八套播出的24 集连续剧《红旗渠的儿女们》,还有郝建生等撰写的《杨贵与红旗渠》,都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机会。

(3)红旗渠精神资源中“红旗渠流域文化”的开掘与研究

人类历史上,凡有河流的地方必然有其流域文化,红旗渠也不例外。“红旗渠流域文化”就是在原来林县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后天发展形成的。从开始修建红旗渠以来,林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只要沿着红旗渠畔走过,就会发现红旗渠沿岸的林州人民的衣着打扮、住宅建筑、饮食习惯以及他们的娱乐方式非常有特点,这些实际上都是“红旗渠流域文化”培育的结果。据专家估计,“‘红旗渠’三个字的无形资产价值趋近一个亿。安阳卷烟厂1994 年开发的‘红旗渠’牌香烟现已年创税利4 亿元”。但是,2010 年12 月16 日《安阳日报》第六版登载的林钫撰写的《品牌需要长期呵护》却发人深省,作者对“市场上销售的‘红旗渠’卷烟烟盒上增加了‘黄金叶’的商标”进行了思考,认为“培育和保护品牌”,“越发显得重要而紧迫”。紧随其后的2011 年1 月9 日《京华时报》第三版登载《中央“一号文件”将首次聚焦水利建设提取10%土地出让金修农田水利》,让我们意识到以红旗渠为代表的水利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说:“那个时期存下的‘老本’,让我们吃了几十年。”我们应该反省了,也应该行动了。

姓名:黄庆瑞

学号:20095162012

篇四:《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福禄镇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福禄镇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

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各题答案用钢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3、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洨河xiáo 残损足zhù 史诗shǐ ..shǔn 驻..

B 嶙峋lín xún 鎏金líu 藻井zǎo 数轴....zhóu C 伧俗cānɡ 屏风pín 萌发ménɡ 失衡....hénɡ

D 褶皱zhě 潮汐xī 竞赛jìnɡ 脊椎jǐ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绮丽 衰减 潇聚山林 无动于衷{关于红旗渠的说明文}.

B 藩蓠 致密 天衣无缝 草长鹰飞

C 归咎 殿试 因地制宜 顺顺溜溜

D 鳌头 壅正 触目伤怀 在劫难逃

3 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大陆在 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② 火山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 ③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

这两季的早晨,极为 ,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④ 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的 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A 飘移 熔化 显赫 功夫

B 漂移 熔化 显著 功夫

C 飘移 溶解 显赫 工夫

1 .

D 漂移 溶解 显著 工夫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在公司工作报告会议上的讲话巧妙绝伦,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

B 不宜笼统提问,不能笼统答复,艺术形式的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C 这件事来得太突然,他显得束手无策....。

D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延安路到胜利桥只有六七里,胜利桥到红旗渠只有七八里,这段距离并不远。

B 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充沛着可贵的工作热情化。

C 团长是大约三十岁上下的年轻干部。

D 难道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的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吗?

二、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 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①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

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博。稍近,益②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③阚,断其喉,尽其肉, 乃去。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红旗渠的说明文 红旗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