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寄情仓促,是什么 时间仓促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卷02(江苏卷)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卷02(江苏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答案】

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

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志愿精神是活动”搭配不当,“志愿精神”与“活动”不搭配;B项“文学界、艺术界、评论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参加”有歧义;C项“它的根源是美国长期积累的高债务、高赤字问题造成的”句式杂糅,“它的根源是”和“它是造成的”杂糅。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比如A项,经

过压缩即可发现,“志愿精神”与“活动”不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C项,它的根源是美国长期积累的高债务、高赤字问题造成的”句式杂糅,“它的根源是”和“它是造成的”杂糅,这两个句子糅合为一了。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知识,题干说的是“下面的八句诗句,可组成四幅题写园林景色的对联”,

要求“选出上下联组合正确的一项”。一看对仗关系,二看平仄关系,可以依据平仄先确定下联,因为对联要求仄起平收。故“①⑤③④”应是上联,“⑧②⑥⑦”是下联,然后再依据对仗的知识进行排列即可。“①水清石出鱼可数”与“⑧竹密花深鸟自知”,“⑤阑干摇红水摇绿”与“②桃花含露柳含烟”,“③石含太古水云气”与“⑥竹带半天风雨声”,“④竹里登楼人不见”与“⑦花间觅路鸟先知”。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对联,亦称“楹联”,常称“对子”、“门联”、“门对”,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

形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的应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对联的效用 对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从古到今,人们在新春佳节、婚丧嫁娶、乔迁住宅、庆贺祝寿等庆典活动中,都要张贴对联,宣柒气氛。对联,从它的应用价值来说,有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对联像号角,催人振奋;像清洗剂,净化人的心灵;像美妙的歌舞,创造吉祥的气氛;像诗歌图画,吸引人们欣赏;像情感的黏合剂,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友谊,启迪智慧;像警钟、利箭,抨击黑暗,抑恶扬善。二、对联的结构及张贴方法 (1)对联的结构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三个部分构成。上联是出句;下联是对句,横批与上、下联紧密相连,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上、下联的思想。(2)对联的张贴。张贴对联的口诀是:“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意指对联的出句(上联)贴在人的右手边,即门的左边;对联的对句(下联)贴在人的左手边,即门的右边。因为古代文体行文是竖排,是从右至左行文的。现代文体是横排,是从左至右行文。对联是竖写,要遵循古代文体的规则,所以要右至左张贴。 三、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的基本规则,或基本法则,基本要求,概括地说,是八个字:“对仗工整,平仄协 调。”(1)对仗工整。对仗工整的要求是四点: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一幅对联出句字数的多少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六字、七字,甚至几十个字都可以,但两边的字数必须相等,决不能一多一少,否则就不叫对联。二是两边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介词对介词、。三是两边的句式结构相同。如主谓桔构式、动宾结构式、复句结构式等,上下联的句式结构必须相同,不能更改(2)平仄协调。平仄协调是对联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即平声对仄音,仄声对平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对联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情形。对联的平仄协调还有一条重要规则,那就是:不论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上联的句脚必须为仄音,下联的句脚务必为平音。

4.【答案】(3分)

B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

组是”;二是“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本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这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将所给句子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本题可用排除法做,也可以先小范围内分层,如,由《诗经》到诸子作品可确定④①;“自然”与 “山水自然”前后顺序明显,可确定③②; “上升为”“不再仅仅是”前后的逻辑顺序明显,可确定②⑤,然后综合考虑即可得到答案。

5.【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观察画面内容,全面考虑画面中的要素,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

然后分析画面寓意,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这幅漫画中“教育”是表述的主题,“泥团”“泥人”是对象,“模子”是形式,说明模式化教育抹杀个性。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6.【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句语境考察,以辨正误;也可采用回忆法,回忆学习本课时该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还可通过结构分析法,猜测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本题中,D项解释有误,“卒’通“猝”,“仓促,急速”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中,A项的“之”,前者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后者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B项的

“而”,前者作连词,表顺承;后者也作连词,表递进。C项的“因”都作介词,相当于“趁机”。D项的“以”,前者作介词,相当于“用”;后者作连词,相当于“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答案】①识破吴国降将的谎言;②建议派兵断绝诸葛亮粮道;③反对收押兰台令史;④反对出兵攻辽。

(答出一点得1分,四点4分)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9.【答案】(1)当时(这时),明帝正热衷于修建宫殿,卫臻多次恳切地规劝。(“方”1分,“隆意”1分,

“数”1分,句子通顺1分)(2)毋丘俭所说的都是战国时代使用的琐屑的计谋,并非成就王业者应该做的大事。(“陈”“细术”“非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子通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方”表时间,“正在、正当”之意;“隆意”即“热衷”;“数”是多次之意。第(2)句中的“陈”是“陈说”之意;“细术”即琐屑的计谋;“非也”是判断句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明帝曹睿即位,卫臻被晋封为康乡侯,加封为侍中。诸葛亮进犯天水,卫臻向明帝建议说:“应该派一支奇兵急赴散关,断绝蜀军粮道。”明帝就任命卫臻为征蜀将军,授予他符节,让他都督指挥这次军事行动,刚到长安,诸葛亮就退兵了。卫臻回到洛阳后,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又加封为光禄大夫。当时,明帝正热衷于修建宫殿,卫臻多次恳切地规劝。等到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卫臻又把这事报告了明帝。明帝下诏说:“宫殿盖不成,我已经收心了,你怎么又管起这事来了呢?”卫臻上疏说:“古代制定处置越权官员的法规,不是因为厌恶他们办事太勤勉,确实是因为收益小而损失大啊。臣每天观察这类事情,大多如此。因此,我恐怕将来各职司会逐渐越职,以至犯了大罪。”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明帝说:“陛下即位以来,没有做出得以书写记载的业绩。眼下吴、蜀倚仗地势险要,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平定的,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卫臻对明帝说:“毋丘俭所说的都是战国时代使用的琐屑的计谋,并非成就王业者应该做的大事。东吴连年举兵,进犯边境,而我国仍旧按兵不动,休养将士,没有最终寻找机会讨伐它,实在是因为老百姓疲惫劳累的缘故。况且辽东的头领公孙渊从小生长在海上,对辽东的统治已经沿续了三代,他们对外安抚少数民族,对内整修武备习练战阵,而毋丘俭却想用一部分军队长驱直入,早上到达,晚上就回来,他的想法太狂妄了。”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

后来卫臻升任司空,转任司徒。正始年间,卫臻晋爵为长垣侯,食邑一千户,他的一个儿子被赐封为列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1)【答案】奠定了全诗悲愁的情感基调(2分),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关心和思念(1分)。

【解析】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

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首联作用概括为:奠定了全诗悲愁的情感基调(2分),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关心和思念。(1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用“予”用“吊”只写出同情(2分),用“赠”才能写出李白和屈原同冤。(2分)

【解析】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

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简析时,要分析出诗中用“予”用“吊”只写出同情(2分),用“赠”才能写出李白和屈原同冤。(2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答案】通过形象的比喻手法,富有情感的议论,(2分)高度概括了自古以来才华出众者命途多舛

的历史事实,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答案】(1)菡萏香销翠叶残(2)苒苒物华休(3)满城风絮(4)莫道不销魂(5)奈何取之尽锱铢

(6)泠然善也(7)门前冷落车马稀(8)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题中不能出现任何书写错误,否则该空得零分。注意“菡萏、苒、锱铢、泠”等字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答案】(1)自己的生老病死;(2)女儿的成长教育。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准确概括每段段意,同时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顺序,把握文脉。对所涉及的语段合理划分部分,简练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答案】指新疆地区的贫穷、孤独、辛劳、坚韧(生活艰难而不失信仰)的普通人。(2分)悲悯、热

篇二:《语录》

白落梅经典语录

1、最是寂寥黄昏,掩去了日光的明媚。都说秋水无尘,秋云无心,这个季节的山河盛世,应该沉静无言。秋荷还在,只是落尽芳华。而我们无须执意去收拾残败的风景,因为时光仍旧骄傲地流淌。始终相信,万物的存在,都带着使命,无论起落,都有其自身的风骨。世事既有定数,我们更应当从容度日,与山水共清欢。

2、这是一条叫轮回的老巷,多少人,在这里寻找散落的过往。其实,故事早已改写了当初的模样,可流年,为什么还要这样叫人神伤。一定有些什么,被我不小心遗忘。否则,转角处的灯火,不会那样的荒凉。否则,昨天留下的,不会只是淡淡迷惘。如果支付了一生的时光,那么,是否就可以拥有,我想要的地久天长?

3、给我一段老时光,独坐在绿苔滋长的木窗下,泡一壶闲茶。不去管,那南飞燕子,何日才可以返家。不去问,那一叶小舟,又会放逐到哪里的天涯。不去想,那些走过的岁月,到底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如果可以,我只想做一株遗世的梅花,守着寂寞的年华,在老去的渡口,和某个归人,一起静看日落烟霞。

4、这临水而筑的黛瓦白墙,从何时开始,成了我梦里回不去的原乡。曾经那样仓促地背上行囊,想用年华,换取一段如水的过往。走过红尘陌上,品过浮世清欢,才知道,人生不过戏梦一场。假如爱过的人,可以遗忘;犯下的错,值得原谅。就许我,用剩余的时光,重新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瓦一檐,诉说衷肠。

5、听说入秋了,曾经那么喜欢霜林染醉的天气。如今却不想,听到一点儿关于秋的消息。那是因为,我怕老去。我们都不是岁月的勇者,付不起失去光阴的代价。多想风雨无惧地走下去,在白发苍颜之时,还有一颗明净若秋水长天的心。那么现在就珍惜,尘世种种的爱,让每一天,都安宁如水,慈悲简静。

6、开间茶馆吧。在某个临水的地方,不招摇,不繁闹。有一些古旧,一些单薄,生意冷清,甚至被人遗忘,这些都不重要。只要还有那么,那么一个客人。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将一盏茶,喝到无味;将一首歌,听到无韵;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一个人,爱到无心。

7、怎样的一场落叶匆匆,让死亡也这般地灿烂从容。都说韶光如梦,看惯了秋月春风,人生故事本相同,可终究,无法割舍一段美丽的相逢。往事就像一场无言的秋红,流水光阴也不过是梅花三弄。纵算水尽山穷,叶落成空,那老去的年华依旧可以风姿万种。纵算岁月朦胧,天涯西东,依然可以觅寻当年遗落的影踪。

8、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

9、窗外的莲褪去洁白的荷衣,葬于疏淡的冷月下。仿佛早告诉我,每一场盛宴散去,都是红尘梦醒。

10、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11、世事早已擦肩而过,我们又何必反复追忆,反复提起。是时候和昨天告别了,忘记一切,也原谅一切。是真的忘记,做到心平气和,在安稳的现世里,循规蹈矩的过日子。不再追求虚浮的奢华,不再喜好俏丽的颜色,不再渴望热烈的爱情。只愿在简约的四季里,穿粗布素衣,和某个平淡的人,一同老去,相约白头。

12、花不会因为你的疏离,来年不再盛开;人却会因为你的错过,转身为陌路。

13、将万千心事寄放天涯的年龄早已过去,那份年少时的冲动,也被岁月消磨得荡然无存。不再那么奢望一场盛世繁花的相遇,不再期待月圆的重逢。春秋置换,开始让自己做一株草木,理性又安静地看着人世变迁。懂得唯有遵从宿命,才可以离合不惊;唯有恪守理则,才可以枯荣随缘。

14、有时候,等一个人,等得太久了,会忘记他的模样,甚至名姓。有时候,等一朵莲开,等得太久,会让分明的四季,变得模糊不清。可是莲荷,在每年夏季终究要应约而来,但有些人,任你耗费一生的时光,也等不到。

15、人生云水一梦,而我们就是那个寻梦的人,在千年的河上漂流,看过流水落花的风景。有一天老无所依,就划着倦舟归来,回到水乡旧宅,喝几盏新茶,看一场老戏。时间,这样过去,甚好。

16、但爱恨终究如烟云,苦短人生,又何必背负太多。过往情事如同一场落花飞雨,灿烂拥有之后,倘若能做到洁净相忘,未尝不是一种通透。来往皆是客,聚散总随缘。一个人只要守着内心的安静,任世间风云变幻,终究掀不起滔天大浪。那些沉静在骨子里的美好情怀,千万年后,也不会有多少更改。

17、曾几何时,喜欢收藏那些古旧物品。会珍惜一本线装书,会迷恋一出经典戏曲,会爱上一块温润老玉。总怕自己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将它们弄丢,今生再无缘得见。怕自己被碌碌红尘牵绊,而遗忘了过往所有的美丽。却不知,时间这把锋利的刻刀,早已雕琢好一切,无论你是否喜欢,存在过的,永远都擦拭不去。

18、想来谁都愿意做一个闲散的人,日子纯净简单,生活并无别事。有大把时光,用来虚度,而不去担心流年似水,转瞬白头。只是这世上,有多少人可以清醒自持,敢于承担光阴所带来的消耗,敢于接受命运所带来的仓促变幻。

19、这世上总有许多执迷不悟的人,为了一溪云、一帘梦、一出戏,交换心性,倾注深情。而痴情本身就是一个寂寞的旅程,倘若无法承担其间的清冷与凉薄,莫如不要开始。有时候,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会比一个寡淡漠然的人更疲累。

20、雨从檐角下落,风在窗外穿行。这样的日子,适合倚楼听戏,临池赏荷,眉间留三分浅笑,眼底藏七分冷傲。车水马龙的市井繁华,被理所当然地关在门外,细雨轻烟留在了心底。如此安宁,哪怕过到无人问津的地步,亦不觉孤独。

21、春梦无痕,是因为太多美好事物,总令人感到虚无。悠悠浮生,像是一缕轻烟,飘渺难捉。关于对人生的看法,众说纷纭,而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亦有不同。诗者付诸于笔端,雅客寄情于山水,伶人放逐于舞台。还有许多平庸的人,将许多细碎的感触幻化于生活的点滴间。我们想逃避一些宿命的安排,却会与之狭路相逢。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寄情仓促,是什么 时间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