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承认局限才能接近真理 如何接近真理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5上海高考二模作文立意参考》

2015届高考语文二模作文题

杨浦区

近来网上有一个流行语:晒书单。一档娱乐节目捧红了音乐诗人李健和机智救场的主持人汪涵。节目播出后,网民要求他们晒出各自的书单。

李健:喜欢纯文学类作品,喜欢回忆录,偏爱冷门读物。

汪涵:我所有的语言灵感来自书本。

链接:

李健书单:《哈扎尔辞典》(融世界三大宗教史料传说于一身)《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茨威格)《安娜·卡列妮娜》(列夫·托尔斯泰)《李商隐诗选》

汪涵书单:《西方哲学史》、《瓦尔登湖》、《城市画报》(杂志)、《木心作品系列》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凝练】牛人读的书很牛

【道理】读书塑造人

【建议】好读书,读好书

浦东新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所谓勇气,就是知道不畏惧什么,也知道畏惧什么。

【凝练】不畏惧什么&畏惧什么

【道理】有所畏,有所不畏

【建议】两个宾语最好有联系,例如:真理与权威;良善与强权""

崇明区

方孝孺: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培根: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同上)

闸北区

1、命题作文。题目:有一种精神跨越时空。

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真正的人生,不只是觉得生活的怎样,更应是知道该怎样生活。

【凝练】不能只对生活作评价,更应努力过好生活

【道理】同上

【建议】不做抱怨者,要做实践者

长宁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我小的时候我妈对我说,如果你要当兵,你最终会成为一个将军。如果你要出家,你最终会成为教皇。结果我当了一个艺术家,成为了毕加索。

【凝练】不能只对生活作评价,更应努力过好生活

【道理】同上

【建议】不做抱怨者,要做实践者

上海市十三校第二次联考

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内蕴丰富,引发我们很多的联想与思索。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凝练】从某个角度来看万物,万物就是某种样子的

【道理】看待事物的角度决定了最终的观点

【建议】全面看待事物,要不片面武断

上海市十校第二次联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有人说,咸味太平凡了,平凡到容易被忽略。但是深思起来,“甜”、“酸”有时都可以不用,因为它们都带有一点装饰性,咸味好像才是踏踏实实的生活,好像才是不可或缺。

【凝练】平凡才踏实,才不可或缺人

【道理】生活基于平凡,平凡孕育伟大

【建议】安于平凡,做好平凡的事

徐汇、松江、金山联考

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生活中,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可能接近真相的判断。

【凝练】要承认认识的局限性

【道理】认识有局限,要全面思考,多方了解,才能得出真知

【建议】面对越来越快的信息,冷静判断非常重要

静安、宝山联考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面对媒体各种动听诱人消息的轮番宣传,有些人欣然接受,有些人不为所动,还有人不仅自己不相信,还提醒别人“不要太天真”。

【凝练】面对漫天信息,各人接受情况不同。

【道理】理性判断信息,不片面,不武断

【建议】理性思考,全面了解,不草率判断

虹口区

从前,时光过得很慢;现在,无论老少都在感叹“时间去哪儿了”。

从前,大家都说“慢”是行事的基础,“慢工出细活”、“慢火炖好汤”、“细嚼慢咽得健康”;现在,人们认为“快”是前进的动力,于是,我们吃着速食,叫着快递,上网用光缆,手机换4G,高铁不断提速,飞机最好都是直航。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想到了什么,又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凝练】面对漫天信息,各人接受情况不同。

【道理】理性判断信息,不片面,不武断

【建议】理性思考,全面了解,不草率判断

普陀区

“对于巨人,只有极少的人能够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而更多的人则是拜倒在巨人的脚下。” 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凝练】站在巨人肩膀上VS拜倒在巨人脚下

【道理】学习权威,但不能完全听信于权威

【建议】虚心学习,努力赶超。

闵行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庄子说,从事物大的方面来看它的大,那么天下万物都是大的;从事物小的方面来看它的小,那么万物都是小的。

【凝练】从某个角度来看万物,万物就是某种样子的

【道理】看待事物的角度决定了最终的观点

【建议】全面看待事物,要不片面武断

黄浦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谈谈你的感悟或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岛屿矗立在海上,当茫茫海水退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与大陆紧紧相连。

【道理】表面上没有联系,实则紧密联系

【建议】找某个方面,谈谈他们的联系,以及我们该怎么做

奉贤区

有人说:“我们在路上不是像车夫那样追赶路程,而是像旅行家似的沿途观赏。我们心中不只是想到一个起点和终点,而且还想到起点和终点之间相隔的距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凝练】心中要有过程

【道理】要欣赏过程,体验过程

【建议】针对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予以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老农说,如果你花费整个春天去挑选种子,那就要错过播种的季节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道理】要把握时机(注意辩证分析)

【建议】要付诸实践

我们总是在为自己这一生遇见的人和没有遇见的人或扼腕叹息,或暗自庆幸,认为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然而,我们却不曾想过,其实,我们只是在遇见一个又一个自我。正如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认谁;遇见谁,便是谁。(其实,这个题目不是很好,若说“遇见之前,认识自我”会更好些。但这个开头不错,表达得很清楚。)

遇见之前,我们往往是幼稚、愚昧、胆怯的。而每一次遇见之后,却是一次蜕变,朝着完善的蜕变。而这遇见,自然不是看见,更不是擦肩。这遇见需要我们坚持做好自己。(这段的观点就不太明确了,遇见什么?根据题目,还是要遇见人。根据本文意思,就是要遇见贤者。)

儒学中的孔子和孟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曾有交集,然而我们却普遍地将他们联系在一起。韩愈说:孔孟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宏。是的,曾经的孟子是个不成熟的政治家。失败让他无奈。可当他在思想上遇见了他的先辈,他便再次开始了游说各国的行为。他遇见了那个从不放弃的孔子,他成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亚圣。又或者说:他坚持了自己的“仁政”的理想,因此他遇见了”以仁为已任“的孔子。(例子不错,要注意结合论点进行论述。)

如果说孔孟的遇见抒写了中国的社会变革,那李杜的遇见想必就是中国文学史的最美的一页。(这里又写人遇见时代了,我觉得有点杂。)

当李白由碎叶入蜀、入荆、入楚,带着他的西域独有的剽悍与纯粹写下浪漫的诗篇时,他便注定要与杜甫遇见了。李白的思想使他大笔横扫,狂飙突进,他笔下的蜀道、猿啼都是那样的自由!即使成为朝廷的弃卒,他也没有改变自己醉酒抱月的态度。所以,他遇见了同样有才情的杜甫。杜甫的诗如寡妇之夜哭,如羁人之寒起。他将铁肩担道义视作自己的使命中,焚膏继晷,虽九死其犹不悔!虽然风格迥异,但才华和霸气依然让他们相遇。遇见不满于世俗的杜甫,李白更加超脱;遇见狂放不羁的李白,杜甫的情感更加强烈,他们不因仕途坎坷而退缩,不因垂垂老矣而放弃,他们的相遇是唐诗的巅峰!(语言很不错,很大气,体现了你的文学积累。)

当海明威遇见了圣地亚戈,才能发出“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怒吼;当塞林格遇见了考菲尔德,才意识到自己只愿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一切的遇见的发生都没有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但是只有坚持做好自己才能促进这成就人生的遇见。(本段举出略例,这是不错的,但是最后两句论述不太明白,文章的重点在于遇见前做好自己还是遇见后成就更好的自己?)

所以,当一个人与周围显得格格不入时,不要为这暂时的茕茕孑立和形影相吊而哀伤,请坚持并等待着遇见另一个自己,因为在这遇见之后,成就的便是人生!(我认为,用“另一个自己”容易产生误解,不如用“知己”比较合适。)

教师点评:

你好!很高兴点评你的作文!

请注意看我的批注,好的地方再接再厉,不足之处努力改进。

各个方面的点评请看下方表格。这里就谈下本文的主旨和结构。

本文的立意有一定深度,但是表述得不太明确。我认为,你的主旨可以概述为“遇见知己,成就自己”。我们遇见的人不可计数,但只有遇到知己时,才会激发出自己的能量。这也符合题目材料的意思。

文章结构方面,比较清楚,但是层次还是单薄了些,主要还是在列举先贤相遇的事,没有进一步分析问题(为什么相遇会促使彼此的成长和成功),也没有结合当下生活提出具体的建议。尽管文章的文笔不错,论据也较为充分,但是结构方面还是建议你有所改进,这样就有可能冲击高分了。

希望我的评点能对你有所帮助。期待再次看到你的作文。加油~

想要更多素材,请添加微信公众号:语文兔教授(yuwentujiaoshou),每天提供优质素材。

(请为我的批改做下星级评价,这对我很重要,谢谢!)

综合评分 按升学考评分标准,评为 二类 类 中 得分 55 分

篇二:《第二、三章思考题》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7、“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8、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承认局限才能接近真理}.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D 3、C 4、C 5、C 6、C 7、B 8、A 9、A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6、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7、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9、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认识是一个过程

10、价值的特性是 (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1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 2、ABC 3、BD 4、ABCD 5、ABC 6、ACD 7、CD 8、ABCD 9、ABCD 10、ABCD 11、BCD

三、辨析题

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要点J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上述观点不等同。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庄子的观点,认为在“道”的高度去衡量,无所谓是非善恶。是相对主义真理观,它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有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2、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受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对象暴露程度的限制。首先,从客体上看,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还要受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其次,认识主体要受自身的局限性,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以至身体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不断修正、补充、深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

由于世界及其联系和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必然是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四、材料分析题{承认局限才能接近真理}.

1、[材料1]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 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

(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2、[材料1] 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日:“我欲之楚。”臣日:“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日:“吾马良。”臣日:“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用多。”臣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日:“吾御者善”,此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材料2]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 “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请回答:“南辕北辙”和“引婴投江”犯了认识论上的什么错误?

[答案要点]

认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人的目的、愿望要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南辕北辙就好似一味朝着反方向强调客观条件的优越和主观能动性,违反了事物的客观规律,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引婴投江则犯了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同时混淆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6、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7、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8、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9、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0、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1、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C 3、A 4、C 5、D 6、 D 7、 B 8、B 9、C 10、D 11、C 12、C 13、C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4、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6、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9、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

篇三:《马哲分析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

三、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3题,共40分)

1.“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

选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试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原理,分析扩大内需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15分)

【答案要点】(1) 材料的内容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特别是消费的重要性。

(2) 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承认局限才能接近真理 如何接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