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月荷作文 写荷的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4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优秀作文《梦在月荷》》

高考优秀作文《梦在月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又做了那个梦———独自一人站在广阔的荷塘边,月光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如流水一般,让我浮想联翩…… 自从去了杭州,我就恋上了荷花,无缘由的喜爱,特别是那大片大片的荷叶上,零星地开着一些荷花。

在这片荷塘中,我好像身处在另一个世界,一个只有我和大片荷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开满了婀娜多姿的荷花;荷叶大得可以坐在上面,可以做成小船,在塘中划来划去,可以做成绿伞,遮挡突如其来的夏雨。

不过,在夏天的细雨绵绵中,我更喜欢淋着雨看荷花。那,应该就是所谓雨荷吧。

今年夏天,去了阳朔,终于看到了与梦中相似的荷塘,不禁感叹:好美。但又觉少了些什么。哦,是一座小亭,一座坐落在塘中的小亭,只有一条幽径通往这座小亭。路旁,还有数不清的杨柳将荷塘围住…… 夏雨刚过,就有微风拂来,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时有时无的清香,那是荷花的香,是荷叶的香,是荷花、荷叶混合的香,不禁感慨:好香!好想把这清香带回家与亲朋好友分享……

咦,那是什么?怎么荷花也有七彩的?难道我也有幸看见海市蜃楼吗?我定睛一看,哦,原来是蝴蝶,一只彩蝶。它也被荷香吸引了吗?与我一起欣赏这美丽的塘。它,走了,要飞到哪里去呢?不一会儿,一大群蝶儿飞入了我的视线,原来,它去呼朋唤友了。

到站,下车,上楼,终于到家了,赶紧做功课吧,早点睡觉,早一点进入梦乡,早一点梦见那片美丽的塘……

我现在就要去入睡,我现在就要去入眠,我要在梦中去体验、去感受,那美妙、静谧的荷塘月色,融入到那儿的境界中。就算是梦,又怎样,梦是虚无的,又怎样,只要可以进入,就是幸福的。

梦,在月荷。

篇二:《七月的红荷作文》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受阳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赐,反使它终于沉默。凝望着这朵淡红色的长桃形花苞儿,突然想起了你,七月的红荷。 脱俗是七月的红荷,出淤泥而不染,花瓣顶部的深红色是你含羞的容颜;不同于玫瑰的艳丽,牡丹的高贵,你有着独特的美,散发着自然和芬芳,让人们为你驻足,为你迷醉,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时时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和朝气。 坚强是七月红荷,碧绿笔直的茎是你一身的傲骨,即使在喜怒无常的天气里,也总是挺直腰杆,不会后退,也不会妥协,带着自信,迎接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迎接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笑视一切的挫折与磨难,犹如朴实清丽的女子,以奋发向上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勇气,相信明天会更好! 无私是七月的红荷,黄色的小莲蓬是你对人们的奉献,果实深埋土里,你却从不张扬自己,用自己的清香迎接远方的来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求奉献,不求索取。 忧伤是七月的红荷,只是用你的滴血谱写生命最后的乐章,履行你最后的任务—-传播种子,这时,你就像一位慈爱的老人,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心里惦念的,仍是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红荷啊,红荷!美丽、坚强、无私的红荷,你是自然的强者,虽然不若松柏的阳刚,却播种了美丽,播种了友情,播种了文明。 红荷,红荷…… 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受阳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赐,反使它终于沉默。凝望着这朵淡红色的长桃形花苞儿,突然想起了你,七月的红荷。 脱俗是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受阳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赐,反使它终于沉默。凝望着这朵淡红色的长桃形花苞儿,突然想起了你,七月的红荷。 脱俗是七月的红荷,出淤泥而不染,花瓣顶部的深红色是你含羞的容颜;不同于玫瑰的艳丽,牡丹的高贵,你有着独特的美,散发着自然和芬芳,让人们为你驻足,为你迷醉,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时时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和朝气。 坚强是七月红荷,碧绿笔直的茎是你一身的傲骨,即使在喜怒无常的天气里,也总是挺直腰杆,不会后退,也不会妥协,带着自信,迎接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迎接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笑视一切的挫折与磨难,犹如朴实清丽的女子,以奋发向上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勇气,相信明天会更好! 无私是七月的红荷,黄色的小莲蓬是你对人们的奉献,果实深埋土里,你却从不张扬自己,用自己的清香迎接远方的来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求奉献,不求索取。 忧伤是七月的红荷,只是用你的滴血谱写生命最后的乐章,履行你最后的任务—-传播种子,这时,你就像一位慈爱的老人,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心里惦念的,仍是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红荷啊,红荷!美丽、坚强、无私的红荷,你是自然的强者,虽然不若松柏的阳刚,却播种了美丽,播种了友情,播种了文明。 红荷,红荷…… ,出淤泥而不染,花瓣顶部的深红色是你含羞的容颜;不同于玫瑰的艳丽,牡丹的高贵,你有着独特的美,散发着自然和芬芳,让人们为你驻足,为你迷醉,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时时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和朝气。 坚强是七月红荷,碧绿笔直的茎是你一身的傲骨,即使在喜怒无常的天气里,也总是挺直腰杆,不会后退,也不会妥协,带着自信,迎接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迎接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笑视一切的挫折与磨难,犹如朴实清丽的女子,以奋发向上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勇气,相信明天会更好! 无私是七月的红荷,黄色的小莲蓬是你对人们的奉献,果实深埋土里,你却从不张扬自己,用自己的清香迎接远方的来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求奉献,不求索取。 忧伤是七月的红荷,只是用你的滴血谱写生命最后的乐章,履行你最后的任务—-传播种子,这时,你就像一位慈爱的老人,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心里惦念的,仍是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红荷啊,红荷!美丽、坚强、无私的红荷,你是自然的强者,虽然不若松柏的阳刚,却播种了美丽,播种了友情,播种了文明。

篇三:《高中作文》

将爱留下

吴名

留下一朵花,它可以为人装饰整个春天;留下一片叶,它可以为你渲染整个夏天;留下一缕风,它可以为你清爽整个秋天;留下一抹雪,它可以为你点亮整个冬天。——题记

留下的,是希望。她用一双手,留住了一个坠落凡间的天使,当她用希望之翼向世人证明母性的本能时,全国奏响了对她的讴歌。她用一个母亲的伟大,告诉我们,她是最美妈妈。当两岁的小天使瞬间从10楼坠落,这个平凡的过路人飞速踢掉了自己的高跟鞋,以自己柔软的双臂护住天使的“降临”。终于,小天使获救了,可这个平凡的女人却因此受了重伤。她是吴菊萍,是万千母亲心目中的偶像。她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留下的,是希望。

留下的,是潜力。他用一双手,留住了一个中国篮球的神话。当他矫健的身影在球场上驰骋时,他用他的实力向世人证明——我可以!篮球界的精英如云,年轻的他只有在冷板凳上等待着当替补。终于,他拥有了一次上场的机会,善于把握机会的他拿出了超强的实力,连连得分,让无数球迷对他刮目相看。一直到今天,万千球迷异口同声地说:“他是第二个姚明啊!”他是林书豪,是万千球迷心目中的偶像。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留下的,是潜力。留下的,是感动。

他用一双手,留下了一个医学界的美谈。当他八十高龄还坚守在自己的医学岗位上时,人间谱写了对他的赞诗。他用自己医者父母的心胸,向世人证明了医生的本质。花最少的钱,用最有效的药,这是他对每一个病人所贯彻的思想。几十年来,在他手下存活的病人数不胜数,本已到退休的年龄,但为了千千万万的病患,他留下了!他是吴孟超,是万千医者心目的偶像。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留下的,是感动。

留下的,是春的美丽,夏的灿烂,秋的温婉,冬的高洁。留下的,是人生的一种乐观,一种大度。留下什么吧,这将会是更美的一道风景!

升格建议

作文题的材料是:学童爱花,想摘园中的花占为己有,后来在花农的劝导下明白,爱花,就应该将花留在园中,让园中充满春色。可是作者表达的却是“留下的,是希望、潜力、感动”这样一个中心,显然偏离了文题,偏离了材料作文之内涵,即“将爱留下,让风景更美”这一主旨。其实,只要在病文中抓住最能体现作文主题的字句,通过设立

语言标志、注意扣题点晴,就可以进行“纠偏”,使作文升格到“主旨突出鲜明”的水平层次上来。

留下的,是爱,是更美的风景

吴名

留下一朵花,留住了一座花园,留住了花团锦簇的春天。其实,学童留下的,是爱,是更美的风景!

她用一双柔弱的臂膀,留住了坠落凡间的天使。当她用希望之翼向世人证明母性的本能时,全国奏响了对她的讴歌。她用一个母亲的朴实的爱,告诉我们,幼吾幼及人之初的传统美德。当两岁的小妞妞瞬间从10楼坠落,这个平凡的过路人飞速踢掉了自己的高跟鞋,用自己柔软的臂膀,却也是2011年中国最有力的臂膀。她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留下的,是爱,是唤醒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

她用一支绝美的舞蹈,留给了世界心灵的震撼。花开是没有声音的,但很美丽。从不辛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是上帝对她的安排,也许是她对这个世界有“爱”。当深具优美舞姿和娴静神情的她与20位同样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伙伴站在舞台上,用千手千眼将爱撒向人间时,没有人还会记得她们身有残疾,剩下的只是心灵的震撼。她是邰丽华。她是一个没有听力的舞者,却舞出了自己的灵动的人生。她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留下的,是爱,是留给世界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他用一把精湛的手术刀,留下了医学界的美谈。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年近90岁,他依然坚守在一线——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完成的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他是吴孟超。他不仅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世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留下的,是爱,是令全球同行瞩目、仰望的靓丽风景。

学童留下一朵花,留住了一座花园,留住了美丽的风景;人生亦是如此,用自己的方式留下爱,人生将更加美丽精彩!

技法小结

考场作文要变“偏离题意”为“切合题意”以及“主旨突出鲜明”,应讲究“纠偏”策略:

1.认真审视作文材料,领悟材料的内涵、命题人命题的意图,设立语言标志,凸显表现中心的句子。

2.在主体段落用段首句表明段落的主旨,在关键处用句子揭示文章的主旨,在开头用句

子点题,在结尾用句子回扣题目,这些段首句、主旨句、点题句、扣题句如一面面旗帜在高高地飘扬,大大加深了阅读老师对此篇作文中心突出、思路明晰、行文严谨的印象。

3.更要注意整体内容重心上的调整,使得重新确定的中心与命题的题意完全吻合,这是高考作文纠偏救急的有效手段,可以挽回败局,柳暗花明。

材料作文“鸭子与污泥塘”

本期擂台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群鸭子在一个污泥塘里游戏,大家很开心地拍着翅膀,抖着尾巴,在水里划来划去,其中一位抱怨了一句:“这里的水,不够清。”“嘎嘎,是的是的”,大家纷纷表示同意,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好心情,污泥塘里热闹依旧。

鸭子们不知道,离污泥塘不到半里的地方,就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两岸水草丰茂。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本材料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段中叙述鸭子们在污泥塘里游戏,有一个鸭子抱怨这里的水不够清澈,但大家都无动于衷。第二段材料交代了离污泥塘不到半里的地方,就有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材料来看,第二段材料是对第一段材料的重要补充,其实是站在否定一群鸭子的角度展开的。这群鸭子虽然都对河水的污染有所抱怨,但没有哪只鸭子能走出这个污泥塘,没有哪只鸭子主动寻找到不远处清澈的池塘。因此本文可以确定以下几个立意:要勇敢走出狭小的天地、有远见更要有行动、要有探索精神、走出自我的局限大有可为等等。

本材料有两段,部分学生只看到了第一段的内容,未能很好地体会两段材料之间的关系,所以认为关键句应为“大家纷纷表示同意,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好心情,污泥塘里热闹依旧”,确定立意为“知足常乐”、“拥有宁静的心态”。还有个别同学完全不顾材料,将材料进行扩写。

行动!开辟拯救之路

多少次,在泥塘里流过了污水而没有生于泪水;多少次,在半里外的欢愉里放纵自我,将一溪清亮的流水幻化成可悲的梦想。该行动了!仅有清醒的认识,如何拯救麻木,逃离困顿?你须懂,行动,才是开辟的宝剑。

行动,打破封建的桎梏。

当孙中山为我民族之振兴而奔走呼号;当清朝的八股以死结的姿势系在喉头;当秋瑾以鲜血的抗争落成不朽;当谭嗣同肝胆昆仑照万世坦途。我懂,他们,无不是时代的

一记洪钟。该亡的,需靠行动去粉碎;该生的,亦靠行动以拯救。冷泪在颊上冻成僵硬的微笑之时,便有呐喊,便有涌出体外的愤怒。便有鲁迅,“使真的猛士不惮于前驱”。便有启超,忧愤只为少年的兴旺。或许,许多人清醒过,却惮于封建的囚禁,却惧怕突破的牺牲。但,仅有抱怨,哪有战斗?哪里有拯救,哪里有新生?

行动,挣脱荒芜的逆境。{月荷作文}.

当林微因伴着梁思成跋涉在泥泞的田间地头,为着一砖半瓦建筑的复原而前行、踟蹰、困顿、都不再成为阻挡一个女子开辟时代的樊篱。新中国,一切伊始,在荒芜的境遇里共挽鹿车,他们没有空喊口号写漂亮的文字。林微因以她的病体,伴丈夫成就了新中国的建筑大业。倘或她仅有高高在上地呼喊,这一砖一瓦的搭建,便成奢望。

仅有清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在这抱怨声中,刘禅老了,赵宋亡了,无数厌恶官场却无甚行动的人湮没于历史的浪潮。而陶潜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在古典的山坡上戴月荷锄,优哉悠哉!而塞林格以行动挣脱世俗的束缚,亦在麦田的边缘守望一个布满尘埃的旧世的苏醒。在“复活”的历程中,聂赫留朵夫卖掉家产,辞掉衣食无忧的工作而一路向西,去赎罪,去接受洗礼,去迎接新生。

行动,振兴文化的翅翼。

《娱乐至死》的记者波慈曼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彻底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座监狱,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今天,我们听到的呼声太多,太嘈杂,高喊着匡扶传统魁宝,却少有人研读诸子百家,让荧光屏上的方块字榨干书法的血液;高喊着变革文学的精华,却往往缩在家中品读着西方小说里的一波三折。我们的文化,正流于滑稽,那么,会有行动拯救吗?那些披着文化外衣的梅菲思特,有着千变万化的诱人面孔,我们却没有浮士德的幸运,不会有天使与魔鬼来夺我们的寻魂。

仅有清醒的认识,永远不够。如果迈不出那一方泥塘,通过那半里的路程,明媚,终会成为幻想。当你的“嘎嘎”声也再次淹没于周遭的浪潮,拯救,便成为一具风干的尸体。

必须从游戏中把“行动”召回,去忧饮伤之酒,再去生于泪天。阵云高,狼烽夜举,时代需要行动着的身影,来拯救,来改变,来突破,来成为不朽!

进一步,便是天堂

那在污泥中潘滚的水禽,你可知道走出这里,便是水草平茂的溪流;那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你可知道举目远眺,便是宁静祥和的希望。

进退只在一念间,似乎只是片刻,便已敲定结局。

进一步吧,进一步是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进一步,是陈涉在田间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是花木兰从军时“东市买骏马”的豪情,是周恩来在求学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一句感叹,揭开了声势浩大的起义,一份豪情,成就了空前绝后的英雄,一胸壮志,书写了心系天下的伟人。小小一步,跨出去,便是惊天动地的历史。

进一步吧,进一步是发现心灵的良方。进一步,永远都不似水禽踏出泥塘那般轻松。

它们已习惯于那污浊,它们在污浊中自得其乐,它们的心已逐渐麻木,那欢声中是空洞的双眼,是的,太久了,它们已然忘却那水草丰美德模样了。我们有何尝不是如此?无形的牢笼束缚住我们的心灵,紧紧地贴着,渐渐消磨我们的斗志与耐心,让我们的心变的麻木无知,永远都立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是碌碌无为而了却残生。我们不敢迈出那一步,我们有太多担忧,或许我们早已忘却牢笼外的样子,或许我们永远都是这样的小人物。但只有走出那浅浅的一脚,才能发现崭新的天地。

进一步吧,进一步是打开心灵的枷锁。别让那牢笼束缚了我们的双脚,别让它带来无限的麻木。我们的包袱太多,以致我们不敢前进。我们担心,我们害怕,那对未知的恐惧溉植于心。而那些从牢笼中走出的人,谁又不曾面对这些?揭竿而起是功成名就坐拥天下,还是丢盔弃甲慌不择路是未知的;替父从军是能衣锦还乡还是被识破杀害是未知的;弃医从文是能拯救麻木的心灵还是陷自己于困境中亦是未知的。他们又何尝不畏惧过,而他们在深思熟虑后迈出了那一步,那小小一步,便是风云莫测的历史与流芳百世的佳话。能否进一步,走出去,看看梦想的样子,大约便是那伟人与小市民的区别。

进一步吧,进一步是让自己更加出色。即使无法功成名就,即使无法在那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进一步,也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洗涤。

进一步吧,因为进一步,便能看到梦想的模样,便能感受到自己的内心。

进一步,便是梦想天堂的起点,是我们无怨无悔的生命征程。

向左,向右

叉路口,向左有遍地的野花,虽开得不够香艳与繁茂,但足以怡情养性,放松身心;向右,远处有大片的玫瑰花,那欲滴的血红诱得人难以自抑,但要想拥抱那花中美姬,需要穿过遍布的荆棘。此时,你会向左还是向右?

野草选择向左,它不需要站在高山之巅才会感受阳光风露,静静地站在某个墙角,便已终其心愿;格桑花选择向右,它只为绽放在人际稀少的青藏高原,无论怎样艰难,它都会冲破一切阻碍,只有在雪山的映衬下摇曳;鸭子选择向左,即使是泥塘它也可以玩得尽兴;可雄鹰定会选择向右,若不御风而翔傲视生灵,怎对得起这一双丰翼;麻雀向左,荆棘鸟向右;湖水向左,江流向右

无论怎样选择,圆了心景,了却挂牵,即是圆满。

陶渊明不喜爱官场的争权夺利,“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自知无力改变朝廷现状,只可独善其身。虽没有改变官场的污浊与昏暗,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处世之策,给世世代代的不得意之士提供了借鉴。

他选择了向左,即无力回天,只求自己永保妆心,远离尘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悠悠千载,也总有设法力挽狂渊于乱世的英雄。 诸葛亮继承刘备遗志,尽心竭力,鞠躬尽瘁,虽终一败涂地,可也功成显赫;无数的革命先驱为了中国的复兴,舍弃自己的小有,更弃自己的生命与不顾,才终有仍旧响彻于中华大地的《义勇军进行曲》。可正是这一点点的努力,使寻找光明的黑色眼睛离希望越来越近。

篇四:《作文》

一、“古诗中的—-”半命题作文

题解

1.从小到大,相信你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词了,古诗中有春花秋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寄托了无限的文人情思。请你以“古诗中的 ”为题,或者表达你对某几首诗的体会感受,写一篇作文。

2.要求:要从自己的读诗实践出发,写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感受,字数在500字左右。

范文

1.古诗中的月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2.古诗中的思乡佳作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中国人的乡土情结特别浓厚。上下几千年,从屈原的“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乡愁”,思乡始终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主题。到了南朝隋唐时代,诗歌形式日臻完善,思乡诗更层出不穷。其中,南朝江总的微山亭赋韵,唐代王维的杂诗和岑参的逢入京使特别有代表性。

微山亭赋韵中写道:“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的特色是“大中融小”而又“以小见大”。作者首先展开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来:但见南天一抹白云经不住带着丝丝凉意的北风的撩拨,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却为避寒秋而翩然南来。睹物生情,作者联想到自己。自己的故乡在辽远的北方,却为躲避战乱,寄居南朝,正如这南飞之雁;然游子思乡之情却因此而愈笃,如同北逝之云,可谓“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个“逐”字,说明思乡之切,欲逐南云而飞去,是主观上强烈的愿望,与下句“随”字相对照:“随”有被动无奈之意,写出他避乱南方的无可奈何。作者写的是秋景,南云飞逝,北雁南飞,都暗示北风已起,是“不写之写”,更写不尽凄凉。接着,笔锋一转,由大入小,写故乡篱下之菊,暗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写出对故乡闲适生活的眷恋。民间又有“重阳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诗人却只能寄身天涯,两相对照,好不凄凉。“今日几花开?”一问将思恋情结发挥至极,将意象浓缩到极小,着意于花,实是于极小中见极大。一问之中饱含不尽情思,使小诗戛然而止,但余韵无穷。

王维的《杂诗》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品,与此类似的还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断抒发深沉的情怀。诗人截取了这样一个情景:故人从家乡来,诗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当知故乡之事,却不问家人,不问亲人,独独问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实则正是诗歌艺术剪裁的妙笔。所问琐事,读者自了,惟寒梅著花一事,说尽了诗人的细致,连这样的小事都问到了,可见他思乡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动,既添小诗之情趣,又表诗人之高洁。可以说“问梅”是一个十分别致的典型情节,成为了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绮窗前”、“著花未”更充满了生活情趣,衬出对故乡的不尽思念,“诗中蕴味,尽在其中”。

岑参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与前两首相比,岑参的这首诗显得悲戚而沉重。诗人已年届风烛,却还得驻守边关,他不再能有问菊问梅的闲情雅致。在一片苍茫的边塞风光下回望故园,但见长路漫漫无尽头,诗人老泪纵横,在泪眼蒙眬中看见京中来使,情不自禁,悲从中来,千言万语,亟须表达,却“马上相逢无纸笔”。“马上相逢”可见相逢之匆匆,“无纸笔”写出不尽的无奈之情,最后只能“传语报平安”。从古至今有多少分离与思念,却也有“鸿雁传书”、“鱼腹报信”之说,然而我们的诗人却为情势所迫,只得言语相传。“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离乡多年,有千言万语,而今却只能报一声平安,显得十分凄楚无奈。岑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将边塞诗的悲凉融入到悠悠乡愁之中,更加感人。 纵观这三首诗,以王维《杂诗》生活情趣最浓,浓浓的乡思中有一种乐观情绪。《微山亭赋韵》写秋意,略显凄凉,然而这两首又有一个共同点,即以花作结,以设问完篇。司马迁曾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处“称物芳”更是为了表现思乡之情的纯洁。最后用设问,更延续了诗的意境神韵于言外,将绝句短小的不足弥补了起来。岑参的《逢入京使》则极写悲戚,以苍凉之泪浇胸中块垒,以平安之语体现思乡之切,一改前两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尽管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却都以思乡这根红线一以贯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是作者们不矫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实意倾心投入的结果

二、古诗苑漫步话题作文

训练题目

许多诗句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请你自拟题目,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写作指导

写作训练点:借用文体法

借用文体法,即借用某种体裁形式来表现另外体裁应承担的思想内容,甚至还可借用别学科、别领域的文字形式、事实过程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情感。

常借用的文体一般可分为三种:

文学作品类、应用文体类和特别类。

文学作品类可借助诗歌、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科幻等形式。

应用文体类可借用书信、日记、申请书、辩论稿、合同、说明书、会议纪要、演讲稿、播音稿、启事等形式。特别类可借用理化生学科的相关实验报告、成果报告等形式;借用数学的公式推导、证明或解题过程等形式;借用法律文书,如判决书、申诉状等形式;借用医生的诊断书、就诊报告等形式;借用影视剧本、电视栏目,如访谈录、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相声等形式;借用商业的如策划书、营销方案、招标书、广告等形式;借用网络的种种形式,如个人主页、博客、论坛、QQ聊天等形式。

其他的一些特殊形式,如故事新编、试卷式、通话录音、电话留言、菜肴制作等。

借用文体法,一般具有这样的优点:

一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

二是省去了一般记叙文中照应、过渡等等的累赘和麻烦,其材料直奔主题,中心更加突出。

在运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借用文体的写法及特点,这是写好这类作文的前提条件。

2、想在考场上熟练应用这类文体,必须先在平时做大量的训练,以便全面把握这种形式,才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

3、形式的创新,必须考虑文章的思想内涵,内容要具有广度、深度,不能片面追求形式的创新,而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精彩构思启示例:

1、访谈王勃 一位科学家终于发明了一台能穿越时空的可视电话机,一位王勃的崇拜者有幸成为第一个试用者,对王勃进行电话访谈。

{月荷作文}.

“我是一个未来人,想通过穿越时空来了解您。您的作品《滕王阁序》千古流传,另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更是脍炙人口,您能先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当时是如何写下《滕王阁序》这作品的吗?”

“可以。唉!说来话长:其实当时我正要去看望我的父亲,路过南昌时,赶上都督阎伯屿成功新修滕王阁,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于是我便前往拜见,热情的阎都督便请我参加宴会。阎都督这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我当时是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竟不知推辞,反而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也没有注意阎都督已经不高兴了。”

2、诗歌求职 诗歌大人在中央电视台打了一则求职广告,招聘单位络驿不绝。

我是一位画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用神来之笔为农民朋友勾勒一幅春雨图;我是一位音乐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可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农家丰年曲;我是一位摄影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能用奇情妙思摄下冬的洁白与寥廓,用心灵的眼睛驻目冬的壮美与浪漫。

3、不孕的桃花 借散曲形式展现了果农被欺骗之事,鞭挞了那些利欲熏心而损害人们利益的不法之人,以期能唤醒人们的同情,激起人们的愤慨。

【前奏曲】 彩云天,桃花地。蜜蜂嗡,蝴蝶飞。把山村盖上几床绣花被,把山坡装成几处锦绣堆,把小河变成落英缤纷的桃花水,把姑娘变成簪花满头的桃花妹,把老爷爷乐得年轻三十岁。笑呵呵,全村老幼欢天喜地。

【桃园惊梦】 小山村,转运气,山坡上开桃园,盼到三年结果期。说不尽投资剜却心头肉,说不尽一把汗水一把泪,说不尽跋山涉水学科技,说不尽治虫防旱跑断腿。梦儿里花开了花谢了,缀满枝头果儿肥。梦儿里桃子熟了,果香飘十里。梦儿里签订单,忙送货,梦儿里眼看着腰包鼓胀起。哎呀呀,不料想晴天霹雳,好梦成灰!

1.古诗苑漫步之旅 (冷酷天使)

在古诗苑中游览了一些时日后,让我领略到了诗仙李太白的天马行空的想像,还有他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使我体会到了各位大诗人真挚的爱国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更在其中亲眼目睹了

常娥仙子那神秘面纱下的美丽面庞;有观览了四时那无限美好的风光。令我受益匪浅。 ——题记

我来到古诗苑,在这里游历四时,看过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春天;观过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天;赏过那“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天;望过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冬天。

我驰骋于春夏秋冬之时,也曾遇到过全国各地的著名大诗人。他们爱国:杜甫杜子美望着那首都为瓦砾,遍地草木丛生的景像,不禁有感而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很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们更思乡。王维独自遥望远方,念着久别的亲人叹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中,更有举世闻名的诗仙李太白。他的诗歌,确如王世贞所说,是“以自然为宗”的。李白的自然诗风是由深秀、明丽、清真、圆转、朴美、新奇等六大美学特点构成。此六大特点皆“以自然为宗”,相互联系,结为一体;体现了李白自然诗风是多样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也是灵活性和技巧性的统一。李白自然诗风的语言表达的主要方式是豪语、快语、醉语、仙语、率语、口语六种。总之,娴熟畅朗,多样灵活的创作技巧和驾轻就熟、水到渠成的语言功力的结合,就是李白不假思议的自然诗风。

说到诗仙,就不得不说起他笔下的明月。李白的一生以他辉煌的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他在众多诗篇中所咏诵的明月更是出神入化。竟无一篇诗意相同,更无似曾相识之处,千人一面之感。多姿多彩,绚丽斑斓。形成一个灵动逸趣的世界。

例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今天,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2. 执著的等待

邓晓琴

多少个夜里,她渴望走进梦的故乡,因为,她太累了。然而,多少个夜里,她又从梦中醒来,独自体验着夜的凄清。

她叫李清照,自从和丈夫分离后,她常常夜不能寐。这不,今晚,她又从梦中惊醒,是那样地失落,那样地憔悴!起床点起油灯,想驱走内心的黑暗。借着灯光,她仔细打量着房里的每一件器具。忽然,目光又停留在桌上那只很旧的杯子——那只她为丈夫饯行喝酒用的杯子上!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酒杯,两只鸳鸯安详地停留在水面。看着这两只相亲相爱的小鸟,她有些心酸,又有无尽的失落。看着孤单的自己,不觉心里空荡荡的。轻叹一声,拿出那天为丈夫饯行喝剩的半瓶菊花酒,自斟自饮起来,不觉潸然泪水

喝吧,等吧!也许,天明,他就会回来。她期待着,苦守着。终于盼到一丝光线从窗户跃进小屋。天亮了,她似乎有些高兴,门吱嘎一声打开了。站了许久,她才习惯性地抬起昏沉的头来,大雁又飞回来了,可是,她分明感到云中锦书还未寄到。天空已不再美丽,白云已不再白皙,大雁已不再动人!终于,她发出了一声长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继续等待吧!白云戏弄自己不要紧,大雁欺骗自己也算不了什么。

兰舟停泊在岸边,周围的一切显得那么恬静。告别天空,她轻解绸带,霓裳顺着臂膀缓缓落下,是那么妩媚动人。她知道对丈夫的想念始终笼罩着自己。

唉,划船去散散心吧!也许可以排解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她踏上小船。秋风吹来,她打了个寒战。坐在船头,眺望岸边那不知名的花朵,孤零零地在风中摇曳、挣扎,终于花瓣被风无情地扯进水里。被卷进水中,从船下淌过,发出哗哗的响声看着这一切,她鼻子一酸,不禁发出:“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叹息。

划船吗?不!她不忍心看着花被水卷的影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月荷作文 写荷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