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浙江省异地高考的条件 广东异地高考条件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异地高考有三大条件,你晓得了吗?(教育部公布)》

异地高考有三大条件,你晓得了吗?(教育部公布)

据介绍,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 子女约有47.8万人,创历史新高。目前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约33.9万人,占总数的70%。201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比2010年同 期增长了4.4万人,比2000年同期增长了39.3万人。 ●家长:有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缴纳各种保险,系常住人口

●学生:要在迁入所在地就读

●城市:发展需这个行业群体

“随迁子女‘当地’高考须满足三项条件。”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示。

“异地高考”有准入条件

袁贵仁介绍,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9.4%在公办学校就读,初步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 题。“2003年出台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进行义务教育。现在,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这是一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 题。”袁贵仁说。

为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的升学问题,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经过深入调研,起草了一个文件。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该意见通知。 袁贵仁说,文件主要精神有三点:一要积极解决。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底前要出台解决办法。

二是要有条件准入。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家长基本条件是,你在地方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 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并且缴纳各种保险,你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尽管你不是户籍人口。学生本人条件是,这个学生有可能在这里学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 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什么样的学生跟我的本地学生是一样的。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 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我这个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不是说城市越大越好,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

三要因地制宜。各地根据人口流动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的办法,提出具体的条件。 奥数热因优质资源不足

针对社会热议的奥数培训与小升初利益链挂钩问题,袁贵仁近日表示,“奥数热”涉及中小学择校问题,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预计4%的目标能实现

袁贵仁表示,2012年预计我国教育总经费投入将达2.2万亿,比2014年增加约6000亿,4%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 进展

教育部:尽快明确“异地高考”时间表

确保年底前出台;制定政策要把握三原则

教育部6日召开座谈会,邀请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湖北、黑龙江、安徽、云南等9个省(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研讨“异地高考”政策。

合法稳定住所包括租赁

会议指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要把握三大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来抓。二要统筹考虑,多方协调,积极稳妥推进。三要以地方为主实施,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解决。

会议强调,要尽快明确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好实施方案。一要进一步摸 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为

方案制订提供可靠依据。二要按“三个根据”要求,即: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 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根据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进一 步细化准入条件,确定操作办法。三要严格落实文件要求,确保各地实施方案2012年底前出台。 京沪介绍了工作打算{浙江省异地高考的条件}.

会议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制订方案,流入地和流出地要积极配合,做好政策衔接,保障考生回流出地顺利参加升学考试。

座谈会上,福建、山东、湖北等已公布初步方案的省市代表,交流了他们的思路和做法;北京、上海、广东等人口流入集中的省市代表,重点介绍了初步考虑和工作打算;黑龙江、安徽、云南等省市代表,重点汇报了做好政策衔接的思路和举措。

■ 北京情况

北京“异地高考”方案正在研究

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北京市义务教育随迁子女约47.8万人,创历史新高 近日,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的“异地高考”方案正在研究中。

对于教育部提出的将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确保流入地入学率的意见,这位负责人表示,增加招生计划可以解决录取率的问题,却难以解决城市面临的其他困难。 据介绍,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约有47.8万人,创历史新高。目前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约33.9万人,占总数的70%。今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4.4万人,比2000年同期增长了39.3万人。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随迁子女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北京市坚持以“流入地政府、公立学校为主”的方针,目前在全市公办学校就读的约33.9万人,占总数的70%。 ■ 个案

“绿卡族”最关注实施时间

住房、工作、保险、学籍一应俱全,小学、初中、高中一路绿灯,却翻不过高考这道坎。这是很多在北京打拼的“北京绿卡族”家长心中的痛楚,金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金女士2000年开始到北京打拼,并在2005年买房,同时把在哈尔滨的女儿接到北京,女儿当时上五年级。作 为一名外企财务人员,金女士的单位为她办理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俗称“北京绿卡”)。持卡人员的子女就读小学、初中、高中,都与北京市民享受同等政 策,但就是高考没有放开。

2010年,金女士的女儿升入朝阳区一所重点高中。不过,无法在京高考,一直困扰着金女士。事实上,初中毕业时,她曾与女儿讨论过回乡读高中的问题,不过女儿坚决反对,甚至以死相逼。“老家没有任何亲人,让一个女孩子孤零零地回去,我也下不了狠心。” 今年3月,金女士回老家帮孩子联系高中,不过由于两地教材差异,孩子回乡考试的成绩很不理想,在毕业年级中垫 底。学校以接收孩子会影响升学率为由,拒绝为其办理学籍。目前,对于孩子而言,最有可能以社会人员身份参加高考,但这个身份又会使孩子在报考高校时受到一 定限制。

近日,听到教育部公布的异地高考准入条件后,金女士说,目前她和女儿已满足了条件。至于是否符合城市需要,她 认为自己持有“北京绿卡”,这就证明自己是城市发展需要而引进的人才。但就算一切符合,北京市的政策究竟何时出台、何时实施,自己的子女究竟能否享受,这 才是她最关心的问题。

■ 对话

“条件设置不能过于苛刻”

记者:教育部公布随迁子女当地高考三项条件,多少孩子会受益?

张千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曾就解决“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问题向国务院递交建

议书):教育部刚公布的数 据显示,去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达1260.97万人,2010年为1167.17万人。因为各地制定时间表和条件,可能很多孩子无法受益,如果能有 一半孩子受益就不错了。同时,留守儿童可能会转换为随迁子女,这个规模也在不断变化。

记者:把制定时间表的权限交给各地,是否会有一批随迁子女仍要掉在不同时间表的夹缝里?

张千帆:普遍有这个担心,怕地方设定的条件过高,过于苛刻。社会各界尤其是随迁子女的父母要盯着当地政府,不 能在年限设置上搞得太长。山东的方案比较好,2014年实施这一政策,绝大多数省份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即便京沪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 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但我认为不应延迟太久。

记者:对父母、孩子设置诸多条件,这些设定是否苛刻?

张千帆:这本来是对随迁子女的一项政策,不能对家长要求过于苛刻,不能在这些问题上要求年限过长。如果父母不在当地工作,小孩很难在当地就读。父母工作的性质不是那么重要。对学籍也不能要求年限太长,否则会导致相当一部分随迁子女享受不到这个政策。 欢迎大家加入高考家长

篇二:《浙江出台外省随迁子女在浙就地升学政策》

{浙江省异地高考的条件}.

浙江出台外省随迁子女在浙就地升学政策

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终于在2012年“破冰”。8月底,教育部等四部委要求各地年底前要出台异地高考具体政策。11月初,黑龙江省率先推出异地高考方案。截至12月27日,黑龙江、江西、福建、山东、安徽、重庆、河北、湖南等九省市已公布了异地高考政策,实施时间从2013年至2014年不等。作为除广东之外外地学生人口绝对量最多的省份,浙江的异地高考方案在今天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下午4点,浙江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冯成火介绍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浙江就地升学政策。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做好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过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或符合浙江省流入地初中升高中条件,进入浙江省高中阶段学校学习,并取得我省完整的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和学籍,符合我省高考报名的其他条件,在2013年起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具体要求,从高一年级开学时就在浙江省高中阶段连续学习,在省电子学籍系统进行高中电子学籍注册且按规定完成高中学业,中间不中断(因故经批准同意休学的除外)。另外,随迁子女的高考报名时间和办法与本省籍考生相同。在网上报名后,需持本人身份证明、完整的高中学习经历和学籍证明,到就学高中所在地进行高考报名信息现场确认;其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与浙江省户籍学生享受同样政策待遇。

篇三:《题目4aadb3d528ea81c758f5782c》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四:《异地高考》

浅析异地高考

摘要:随着社会流动人口的不断增长,异地高考日益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它涉及大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升学这一现实性问题。 2013 年,异地高考进入政策实施和执行阶段,至2014年6月全国共有30个省公布了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方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从异地高考政策推行的原因、各地推行异地高考政策的简析、异地高考政策推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以及为推进异地高考提出相应的对策等方面对异地高考政策进行分析,更好地推动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异地高考;各地政策;原因;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 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人数不断增多, 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日益突出。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 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 相关概念界定

异地高考是指父母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徙,子女跟随着父母去同一个地方,并在这个地方长期生活,且子女参加高考的地方不是本人的户口所在地的现象。“高考移民”是指教育发达地区、教育较发达地区部分考生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利用各地高考分数及录取率的差别而采取转学、迁徙户口等方式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应考的现象。异地高考与“高考移民”既存在联系,又存在着区别。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者都具有跨区域性,目的都是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户籍与学籍关系,前者具有学籍无户籍,后者具有户籍无学籍;二是发生地不同,前者发生在发达地区,后者发生在欠发达地区;三是特性不同,前者具有共赢性,共赢性是指异地考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同时为增加高校的生源,最终形成共赢局面,后者具有盲目性,盲目性是指高考移民具有从重心理,没有考虑移民的条件,而做出盲目决定。

二、异地高考政策推行的原因{浙江省异地高考的条件}.

(一)异地高考有利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因素,在异地高考问题上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异地高考的教育改革显得既合时宜又具积极意义。

山东省率先公布了《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规定2014年起山东允许非户籍考生就地高考;安徽省规定高考无户籍门槛只要高中完整学籍;北京、上海规定综合考虑外来务工者在本地的职业情况与其随迁子女的就读年限;广东省则规定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等6项条件。尽管最具争议的北上广地区的异地高考政策没有太大突破,但不再单纯凭户籍排挤外地考生使得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了更多的机会和保障,高考改革中户籍制度的“藩篱”将逐渐被打破。这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增加了砝码,城乡之间的户口限制、农民进城落户等难题有望被逐一攻克。

(二)异地高考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

常态化的异地高考能发挥协调社会各方权益、解决社会问题作用。

1、保证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稳定。异地高考的顺利实现能为很多外来人口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为他们争取享受入地学生同等的教育权利提供政策保障,减少其流动性,保证用工资源的稳定。

2、顺应了我国当前大规模人口流动的需要,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2011 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达1167 万。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彰显了社会公平与正义。已有的高考模式,固然有利于政府进行社会控制,但是却剥夺了流动人口的教育公平权,必须进行“改造”。

3、减少了区域性教育各录取方面的特权导致的社会不公。对于务工人员流入地而言,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各更高质量的人才,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三)异地高考有利于保证教育机会公平

异地高考的根本原因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衡,导致教育机会和质量的不公平。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客观因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区域、城乡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事实极大的影响学习和管理水平、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进而出现了高考录取的不公平。经济发达省市通常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下是作为人口流入大省异地高考政策颇受争议的重要原因。流动人口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四川、贵州、青海等省市的偏远农村地区,他们的子女在户籍地无法享受到发达地区学校的优等教育资源,而流入地通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学生顺利考入大学甚至是211985等名校的可能性更大。异地高考的放开能够确保更多教育水平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高考政策优惠,有利于确保教育质量的公平。

(四)异地高考有利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传统的二元经济与社会、高额教育成本使得大部分儿童选择在原籍就读。根据全国妇联2008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监管及亲情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行塑造,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影响了民族素质提升。而异地高考可以解决孩子入学地与高考地的一致问题,保持了学习持续性,解决了儿童心理健康之忧。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异地高考政策的示范效应,有步骤地实现中考、异地小升初、异地入园等措施,并让孩子们能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情,让更多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进而破解我国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

(五)异地高考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

大规模人口流动已成为我国社会进程中突出特征。1995、2000、2005,全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为0.7亿、1亿、1.5亿,2011年则达到了2.4亿。但大规模的跨省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却无法在流入地顺利获得高考机会。在户籍+学籍高考政策挥棒下,在部分考生回原籍高考会造成时间、经济和信息的巨大浪费,造成户籍地与入学资源数据匹配的不尽吻合,影响了政策公信力。异地高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机会主义高考移民,减少因为户籍导致考试成本增加,降低教育资源相对稀缺波动幅度,形成有序的财政投入机制,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区域教育发展协调性。

三、各地异地高考政策简析

(一)北京规定,2014年起有居住证明、稳定住所、稳定职业、社保满6年,子女有学籍且连读高中3年,可参加高职考试录取,毕业后可参加升本考试录取。 从北京的规定看:在满足若干条件后,随迁子女可以在北京考高职,但没提考本科在政策中还提到“借考”,回原籍录取的说法。据报道,2014年北京申请参加异地高考考生400余人,最终审核通过的“合格考生”只有114人。表明北京异地高考之争是北京籍考生父母取得了完胜。

(二)上海规定,持A类居住证者的随迁子女可以在上海就地高考。

在此政策正式出台之前上海就允许持A类居住证的随迁子女参加高考,但“持A类居住证”这个门槛不低,一般进城务工者很难跨越。因此这种政策看似指明了一条道路,但很难到达目的地。

(三)广东从2014年起,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3年以上持有居住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者,其随迁子女具有广东中职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可以在广东考高职。2016年起,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另要求随迁子女必须在广东省参加中考,方可在广东省参加高考和录取。{浙江省异地高考的条件}.

由此可看出:2014年开始,广东省要求,随迁子女必须符合5个条件才可以考高职。2016年开始,符合6个条件才可以参加高考和录取。面对这样的条件,家长只能望梅止渴。

(四)山东。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令随迁子女高兴的是山东的政策非常实用,门槛不高。但山东省历年来录取分数线较高,政策实际影响不大。

综上,“异地高考”新政可以看出,“异地高考”之争火药味很浓。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异地高考”需求人数较多地方,政策大多“口惠而实不至”,很难得到社会认可,异地高考政策的广泛实施还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异地高考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本地考生与随迁子女之间的矛盾{浙江省异地高考的条件}.

异地高考政策一经出台,本地考生与随迁子女针对当地有限的教育资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博弈。一方面,北上广等教育资源充裕的本地考生及家长强烈反对异地高考,对异地高考政策充满了担心,认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异地高考是抢占了当地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大了考生间的竞争,无形中降低了本地考生的录取率,甚至会挤占高中阶段教育的资源,要求随迁子女回到原籍参加高考。另一方面,随迁子女家长群体对异地高考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北上广等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地区的异地高考政策门槛过高,他们表示自己为所在的城市作出了贡献,子女也在当地就读,就应该享有与当地考生同等的待遇,过高的门槛使得异地高考政策对他们来讲成为一纸空文。

(二)“高考移民” 的隐患{浙江省异地高考的条件}.

异地高考的开放意味着满足一定条件的外省籍考生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不仅随迁子女可以享有这个权利,还会有一些考生利用不正当手段浑水摸鱼,向录取分数线低、录取率高的省市移民。异地高考的准入条件如果比较宽松,那么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从中受惠,但北上广地区则很可能继人口稀少且录取率高的西部地区之后,成为“高考洼地”,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进而成为对社会公平的挑衅。准入条件如果比较严格,则“高考移民” 可以得到一定的

抑制, 但很可能由此将许多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拒之门外,也就降低了异地高考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的根本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 易引发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中央和多个地方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都要求“随迁子女的监护人在当地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而对于“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如此,负责异地高考准入条件审查的部门具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在审查考生的学籍,父母的社保年限等条件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官员设租、群众寻租的不法现象,异地高考准入条件审查也就有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没能保障随迁子女公平享有受教育权,反而会破坏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损害我国高考制度的权威和形象,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异地高考方案不仅是要防止移民群体的投机,更需要防止一些不符合条件的考生通过腐败等手段谋取高考权利,如此才能保证随迁子女群体异地高考的公平与公正。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和设立高考资格审核部门时,也应设立监督部门, 同时让信息透明化, 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五、推进异地高考政策的思路对策

(一)联动户籍改革保证异地高考政策的有效施行

现行的高考招生工作仍采取“户籍+ 学籍”的报名制度,导致随迁子女往往由于户籍原因不能参加当地的高考。因此,必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首先,必须建立适当的城市准入机制,让更多的农民工有机会在城市安家落户,取得户籍并享受城市的教育资源。其次,必须打破高考报名的“户籍+ 学籍”制度,取消户籍对随迁子女参加高考的限制。第三,在更高层面上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的权利,在政策上帮助和保障他们能够享受城市医疗、教育、就业和住房等基本权利。因此,保证异地高考政策的有效施行必须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差异,教育公平的实现才有可能。

(二) 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异地高考政策的公平公正

高考教育资源是公共资源的一个部分,教育资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关乎教育公平能否实现。目前就全国来看,高考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教资源因不能充足的供给而呈现出资源紧缺的现状。同时,由于各地区高考资源情况不同导致优质高考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不均衡。“一般经济发达城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十分丰富,而考生却相对较少,这一地区一般成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 有些地区考生数量较多,但拥有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较丰富,均拥有量较适度,被称为适度地区; 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贫乏地区,由于国家的政策倾斜,加上考生数量较少,使得该地区的考生相对有更多的机会。”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最长远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在于均衡分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科学布局和规划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 完善准入机制打破异地高考政策的区域壁垒

允许随迁子女参加异地高考不应是完全没有门槛的,随迁子女参加异地高考要“有条件的准入”。首先要考虑该城市的承载能力,考虑当地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包括教育资源是否充实等问题。另外父母在当地务工的年限、随迁子女是否在当地完成初中教育等问题,都可以纳入准入机制。这些条件的设立应当由各地政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设定,不能搞一刀切。

(四)改革高考录取制度缓解了异地高考的利益冲突

第一,可以采取以省为单位,全国按统一比例分配招生名额的办法,各高校以

各省实际报考人数为依据分配招生名额,如此,各省的录取比率是相同的,各省间的考生流动不会对高考录取产生影响,进而避免了“高考移民” 的产生;第二,可为随迁子女设立独立的录取单元,像此次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一样,放权给各省市,由各省市因地制宜地确定录取办法、录取名额和录取率, 由中央审核监督,全面权衡,调整人口输入地和流出地的录取比例,维持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相对均衡,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公平考试、公平录取。

结局

异地高考政策之难就在于,既要考虑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同时又不能影响当地考生的权益。这意味着对待异地高考不能搞“一刀切”,不同的地区和城市面对不同的教育状况,要出台不同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北上广等矛盾尖锐地区。我们在实现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同时,不能给当地考生带来教育不公。异地高考之路是任重道远的,异地高考破冰还需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异地高考是必然之路,各个城市早晚都要开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燕妮,张国磊.我国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 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3).

[2]李慧,杨颖秀.如何破解异地高考政策难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 报.2013(02).

[3]陈立鹏,郭晶.我国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 报.2013(04).

[4]洪成文.我国异地高考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3(12).

[5]瞿月玲.“异地高考”的根源,理念探讨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3(7).

篇五:《异地高考准入条件需标本兼治》

龙源期刊网 .cn

异地高考准入条件需标本兼治

作者:大漠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11期

“随迁子女高考须满足三项条件”,平心而论,除了第二条“学生要迁入所在地就读”,其他两条门槛均不低且语焉不详。

何谓稳定工作,什么样的群体才是城市发展需要,这些都要经过多方利益博弈,充分酝酿讨论才能拟定出具体翔实的规则。如果缺乏具体翔实的细则解读,这些条目就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和主观发挥余地。如果项目过于苛严,随迁子女享受升学的教育权益就会被剥夺。如果条件设置不合理,难以保证教育公平。对于长期进城务工人员,虽然他们没房没低保,却干着城里人不愿干的苦活、脏活、累活,他们子女的升学教育权益难道城市没有义务保障?

允许随迁子女异地高考,这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但为什么千呼万唤不出台?矛盾不具有普遍性,像山东已经在全国率先突破高考户籍屏障,主要得益于山东流动人口不算多和高考分数线在全国名列前茅。

但是如果在北京、上海等流动人口密集地区,随迁高考就是一块坚冰。一方面因为北京、上海随迁子女急剧增加给当地带来巨大压力,这不仅挑战当地经济、教育承载力,而且面临诸多利益重新分配。

另一方面,北京、上海高校数量多、名校扎堆,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一旦京沪随迁子女参加高考,本地户籍考生升学利益就会受到影响,或者引发新一轮以子女教育为诱因的高考移民潮。

更大的问题是: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因为教材、考纲、考试模式的不衔接,即便回到户籍所在地,也无法适应当地高考。如何解决随迁子女高考升学问题,又不影响当地考生的权益,这考验施政者的智慧。

笔者以为治标之策就是改革高考制度,结束各自为政的时代,全国统一教材、考纲、考卷,这样,异地上学、本地高考、本地录取就不成问题。如果全国一盘棋不太现实难统一,那么可以对异地考生执行全国统考政策,然后通过技术数据折算成户籍所在省份的分数。

篇六:《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适用于2014级学生) (1)》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4版)

语 文

(适用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语文学业水平的考试。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之一,也是高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二、考核目标、要求与等级

(一)考核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坚持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全面考查,在此基础上,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和应用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和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

(二)考核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的语文能力可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五种,并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核等第

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分为A、B、C、D、E五个等级,D及以上各等级标准如下:

A等 能系统掌握并熟练运用考核范围内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能力强。

B等 能较系统地掌握并运用考核范围内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能力较强。

C等 能基本掌握并运用考核范围内大部分语文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语文学科素养和语文学科能力

D等 能初步掌握并运用考核范围内大部分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学科素养和语文学科能力一般。

{浙江省异地高考的条件}.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浙江省异地高考的条件}.

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与要求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2014版),并结合本省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确定的。

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浙江省异地高考的条件}.

*说明:默写范围为基本篇目中《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2014版)要求背诵的内容。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二)试题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三)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

基础知识及运用,约占30%。

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约占30%。

写作,约占40%。

2.题型比例

客观题,16题左右,约占50%(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

主观题,4题左右,约占50%(其中简答题约占10%,写作题占40%)。 3.难度比例

容易题,约占70%。

稍难题,约占20%。

较难题,约占10%。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浙江省异地高考的条件 广东异地高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