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一夜春风吹开万树梨花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5-2016高二下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市民反映,果品市场上 ▲ 的?绿色食品?,已经乱到让人真假难辨的地步,亟需治理。

(2)中华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藏了丰富的思想 ▲ ,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3)3月18日,在国际社会持续制裁施压的情况下,朝鲜不顾一切地再次发射2枚弹道导弹,金正恩似乎要 ▲ 了。

(4)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A.鱼龙混杂 内含 孤注一掷 殊途同归 B.鱼目混珠 内含 破釜沉舟 异曲同工

C.鱼龙混杂 内涵 破釜沉舟 异曲同工 D.鱼目混珠 内涵 孤注一掷 殊途同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新课改提倡的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从内因驱动向外因推动的一个转变,也是学习者情绪状态的一个转变。

B.近日,我市针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的专项检查,截至目前,已有多名干部被问责。

C.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计生政策调整的分步走战略终于从“单独两孩”走向“全面两孩”。

D.一个民族崛起,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素质的高低,说到底,就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青年,能否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塑造自己。

3.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B.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C.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D.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5.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

B.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C.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

6.下面是一首打乱句序的五言律诗,正确的排列是( 3分 )

①门前树已秋 ②窗里人将老 ③寒山独过雁 ④结茅临古渡

⑤日夕逢归客 ⑥暮雨远来舟 ⑦卧见长淮流 ⑧那能忘旧游

A.⑤①③⑦②⑧④⑥

B.⑤⑦③⑥①②④⑧

C.④①⑦②③⑤⑧⑥

D.④⑦②①③⑥⑤⑧

7.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妥帖的一项是( 3分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 ▲ , ▲ , 。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①⑤②⑥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③②⑥⑤①④ D.④⑥⑤②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唐〃元稹

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炼,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馀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至汉武帝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①之徒,尤工为五言。虽音律各异,而诗意简远,若非有为而为,则诗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子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

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固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②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

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③,掩颜谢④之孤高,杂徐庾⑤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

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

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

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耳。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祔事⑥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之为文,拜余为志。辞不能绝,余因.

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对原文略有删改)

【注】①苏子卿、李少卿指汉代苏武、李陵。②沈、宋指唐代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③曹刘,“三曹”之曹植、建安七子之刘祯,他们是汉代诗人。④颜谢,指南朝宋的诗人颜延之和谢灵运。⑤徐庾,指南朝梁陈的诗人徐陵和庾信。⑥襄祔事:完成合葬之事。襄,成;祔,合葬。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尤工为五言 工:善于,擅长 .

B.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 逮:及,达到 .

C.诚亦差肩于子美矣 差肩:不同,差别 ..

D.况堂奥乎 堂奥:喻深奥的意境或事理 ..

9.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 ②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 ..

B.①诚亦差肩于子美矣 ②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 ..

C.①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 ②虽音律各异,而词意简远 ..

D.①时人谓之“李杜” ②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之为文 ..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楚辞与《诗经》时间上相差不远,所以创作风格有相似之处。

B.作者认为南朝(宋、齐、梁、陈)时期的诗歌从形式到内容均不可取。

C.作者认为虽然李白杜甫并称“李杜”,但在律诗创作上两人差距较大。

D.作者认为把杜甫作品按照体裁分别归类,可以为后人提供学习的范本。

11.元稹对杜甫为诗称颂有加。与之前历代诗人相比,作者认为杜子美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突出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6分)

▲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虽音律各异,而诗意简远,若非有为而为,则诗不妄作。(4分)

▲ ▲ ▲

(2)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3分)

▲ ▲ ▲

三、古诗词鉴赏(20分)

1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①。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②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绮筵,华美的筵席。②长河:指银河。

(1)首联营造了一种什么气氛?(2分)

▲ ▲ ▲

(2)简要分析颈联中动词的妙处。(4分)

▲ ▲ ▲

(3)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时空和景物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4分)

▲ ▲ ▲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阮郎归 ?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①推官赋

辛弃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

【注】①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1)古人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情和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请在上阙选择两处作简要分析。(4分)

▲ ▲ ▲

(2)下阕主要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6分)

▲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 ▲ ,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 。(高适《燕歌行》)

(5)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 ▲ ,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7) ▲ ,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8)可堪孤馆闭春寒, ▲ 。(秦观《踏莎行》)

五、现代文阅读(19分)

走 向 盛 唐

(1)中学时期,语文老师教我们背诵王勃的《滕王阁序》。当时年龄虽小,然而对唐代那位青年才子已是心向往之,名句?落霞与孤 A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雕刀一样一字一句镂刻在我的心版上。

(2)及至年岁既长,方知南昌滕王阁,巴陵岳阳楼和武汉黄鹤楼,同为?江南三大名楼?。巴陵是我的旧游之地,岳阳楼的栏杆,我在春日楼头秋鸿声里早已拍遍了。黄鹤楼前的三月烟花和浩荡长江呢?惊喜过李白的双眸,也不止一次照亮过我的眼睛。唯有滕王阁,却始终无缘造访。半个世纪过去了,年华向老,而王勃的背影也越去越远,我终于有幸在一个高秋之日,和友人洪亮一起,在唐代的遗风和王勃诗文的余韵里,飞身直上滕王阁那新建的楼台。

(3)王勃在序中不是说?地灵人杰?,而是说?人杰地灵?,他是率意而书的吗?我眼前的景物本已是江山如画了,但假如不是王勃登高一赋,怎么能如此地显其灵,名闻遐迩?时间,是绝不循私的公正严明的终审,且不说王序的全篇,即以?落霞?与?秋水?这一联名句而论,?贪官与污吏齐飞,良心共煤炭一色?,旧时代就有人仿作以讽刺当时的现实。新时代的人则高歌?七杯酒,豪情与大雪齐飞;十杯酒,红心和朝日同辉?,也是脱胎自王勃之句。但古已有之于今更为多见的是,自我吹嘘和请人吹嘘的速朽之作不知多少,如同水上的浮沤泡沫,空中的薄雾轻烟。真正杰出的文学作品是不朽的,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如果不是王勃千古不磨的妙序佳诗,今天我们还能看到滕王阁的只砖片瓦吗?

(4)王勃作为? B ?名居榜首的人物,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走到前台,在时代的聚光灯下庄严报幕:中国诗歌正在走向盛唐,中国诗歌黄金时代的金灿灿的帷幕,已经徐徐开启。

(5)在王勃等人联袂登台之时,以上官仪等人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承袭了齐、梁以来绮媚轻艳的形式主义文风,文坛得到的是绮靡浮华的传染病,许多人身罹绝症还仍然在敷粉涂脂,自我感觉良好,而作为新兴中下层知识分子代表的王勃等人,他们不仅怀有强烈的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而且崛起于唐初的文坛,高举革新的旗帜,逆风而行。

(6)我和洪亮都与诗缘分不浅,对文学和当前的文坛也都有许多彼此相通的看法。在秋阳朗照的滕王阁最高处,我们自然有一番快论清谈:

(7)?‘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这是位高名著的上官仪的《画障》诗,除了华丽雕琢的辞藻和空虚冶艳的情思,还有什么呢??我说。

(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的诗题材领域全新,感情昂扬刚健,与上官仪之作简直判若云泥!?洪亮也诵诗作答。

(9)?我初上斯楼,登高送目。你看王勃序文一开篇,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

州雾列,俊采星驰’,一支笔兼写江山与人文之盛,境界阔大,感情激扬,泱泱然已一派大国之风,这是‘盛唐之音’的先声呵!?

⑽?王勃他们的创作走在了时代的前列。闻一多曾说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从宫廷走到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洪亮引经据典,?盛唐时代,诗人的主体精神和艺术个性得到了空前的张扬,王勃虽然命途多舛,但他仍然高唱‘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不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前奏吗??

⑾?四杰之中,有三位是北方人。唐代文学的繁荣,原因之一是南北文学的合流与融会,南方柔婉清丽,北方质朴刚健,从王勃之序的壮美与神韵兼而有之,也可见此中消息吧?? ⑿?现在的文坛,阴柔琐屑平庸世俗之风日炽,格高调远黄钟大吕之作难逢。有资料统计,目前长篇小说年产八百部左右,诗七八万首,散文约两千万字,作品倒是成千累万,但有哪些能进入‘永恒’呢?有的人却热衷于‘自吹’与‘他吹’,甚至年纪轻轻就什么‘划时代’、‘里程碑’呵,什么‘获国内大奖数十次’呵,什么‘随手拈来,皆成绝唱’呵,俨然文坛的一方诸侯。其实,是否有一行文章能流传下去还很值得怀疑。要是王勃读到看到这些,不知会作何感想??

⒀?已小寐千年的他,也许会惊起而扼腕长叹,或者会忍俊不禁,笑出声来。?洪亮说。 ⒁王勃当年序惊四座的滕王阁,据他说已是层台耸翠飞阁流丹,而今天新阁的瑰伟壮丽又远胜当时。劈面仰视,它蔽天塞地压弯你的眉睫,登临其上,九重飞檐土。凌空的羽翼,托着你衣袂飘飘地向上界飞升。滕王阁上,秋日楼头,我和洪亮的对话,真可谓高其谈阔其论。等到从忘形尔汝中回过神来,我们忽发痴想:要是能和王勃在高楼之上把袂谈心,把酒论文,那该有多好!但我们在厅堂里回廊上四顾彷徨,逢人便问,却始终不见他的踪影。天高地迥呵,宇宙无穷,只有楼下的滔滔江水,把他的故事从千年前说到如今。

16.结合上下文,在第(1)段、第(4)段空出的A、B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名词。(2分) “ ▲ ”“ ▲ ”。

17.文中第(3)节写到“王勃在序中不是说‘地灵人杰’,而是说‘人杰地灵’”,作者认为王勃是率意而书,还是刻意而为?为什么?(3分)

▲ ▲ ▲

18.请列出文中涉及到的主要的两处对比,并分别说明其作用。(6分)

对比①: ▲ ▲ ▲ 作用: ▲ ▲ ▲ 对比②: ▲ ▲ ▲ 作用: ▲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19.文章重在写初唐的文学,然而为什么再三提及“滕王阁”? (4分)

▲ ▲ ▲

20.文章第(14)节画线的句子很有意味,请分析其妙处和表达作用。(4分)

▲ ▲ ▲

四、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珍贵的鹦鹉。这只鹦鹉非常美丽,可是它却有一个坏毛病:经常咳嗽且声音沙哑难听。女主人十分焦虑,急忙带它去看兽医,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统的怪病。检查结果证明,鹦鹉完全健康,根本没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于问明原因,医生说:?俗话说,鹦鹉学舌。它之所以发出咳嗽声一定是因为它经常听到这样的

篇二:《初三期中语文试题》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初三年级语文科试卷

出题人:杨建辉 审题人:王新春

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4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

一、阅读(60分)

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蒹葭苍苍,□□□□。□□□□,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2.□□□□□□□,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两句诗描绘了春归大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

树荣鸟欢的早春美景。

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的修辞阐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

□□□□□□□,□□□□□□□。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9.本文选自 《,作者是三国时期 。(1分)

10.解释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陟罚臧否 ( )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

③庶竭驽钝 ( ) ④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 ...

(二)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11.亲贤远佞是千古兴邦之根本,作者如何向昏庸的后主阐明这一道理,并让其明白接受呢?(2

分) 12.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清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的北伐计划顺利进行。为什么还要追述当年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一段经历呢?(2分)

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

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4.解释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抚百姓 ( ) ②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16.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④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念孟二冬

孔庆东

前几天翻旧影集,蓦地发现了几张跟孟二冬的合影,遂油然想到,老孟离开我们,已然3年了。 3年前的4月份,记不清是哪一天的早晨,温儒敏老师告诉我们,孟二冬已于凌晨走了。在场的人没有一句话。中文系的教员,似乎应该不拙于表达感情,但在那一刻,都呆呆地无语,仿佛很冷漠,冷漠得可以灼伤晴空里的太阳。

我一向敬慕老孟之人品才学,他比我大六七岁,我读本科时,他已经是系里著名的研究生了。80年代,硕士生就已经很威风了,何况又是袁行霈先生的高足呢。北大学生都要强,低年级的喜欢跟高年级混,本科生喜欢跟研究生混,我就经常去“混”研究生的各类活动,早早结识了一批老大哥老大姐。不过孟二冬对我并不热情,他待人温厚但不主动,不像我这样,看见师弟师妹就“好为人哥”。老孟是你问他,他才回答,你冲他笑五分,他冲你笑三分,标准的儒生风范。 老孟硕士毕业的时候,我也上了研究生。他的硕士论文答辩,我是从头旁听到尾的。80年代北大的硕士答辩,条件虽然简陋,但气氛隆重得不亚于遵义会议。一群大师级的专家围攻老孟,老孟瘦瘦高高地独坐在屋子中间的椅子上,不卑不亢,侃侃而论,将那些质疑和考问一一化解。最后,他用绝对温和的语调说道:“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袁行霈老师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开口道:“二冬,你再说一遍。”我们这群旁听的师弟,使劲鼓掌,非常羡慕,心想将来我的硕士答辩也能这样,何其乐哉!或许是受了老孟一点影响,我后来的硕士博士答辩,都对老师们的质疑逐一进行了辩驳,但语气却没有老孟那般温和自信。

接触是需要“资格”的,我的资格太差,够不上老孟的境界。第一是喝酒的资格,假如说孟二冬是酒博士的话,那我连幼儿园还没毕业呢。他一个晚自习,二两花生米,就能干掉一瓶二锅头。喝完面不改色,继续写论文,读唐诗。我后来多次跟老孟同桌喝酒,我一般就抿一口,尝尝味儿而已。孟二冬呢,别人不喝他也不喝,也从来不强迫别人喝。要是这一桌有人喝,就没人能够喝得过他,而且不管喝多少,也没见他红过脸——没人知道孟二冬酒量深深深几许。老孟成了全国英模后,温儒敏老师到人民大会堂去宣讲孟二冬同志的英雄事迹,我不知道老温讲了这段没有。我以为,不讲老孟的酒量,他的风采就必然黯淡一两分,他的“度量”就显示得不够充分也。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第二是玩球的资格。我是国家级排球裁判,打排球还凑合,其他球都臭得很。而孟二冬的篮球足球都是健将级的。他身材高而壮实,一尊小铁塔似的,胳膊腿都硬梆梆的,场上随便碰一下就让你疼半天。我看过他玩球,勇猛但不野蛮,以高技术和好身体取胜,威风里透着儒雅,所以赢得你心服口服。而读博那阵,我是没有资格与老孟同场竞技的。

真正有资格跟孟二冬混在一起,是留系当老师之后的事了。我因为不愿意当班主任,就被分派当了几年的科研秘书,“政绩”还算可观吧,特别是趁机与各个专业的老师都套上了近乎。中文系一百多教员,多数都互不相识,至今我可能仍是中文系里认识本系教师最多的教师之一。特别是组织跨专业的活动时,孟二冬从来不摆架子,秘书让干啥就干啥,而且“不用扬鞭自奋蹄”,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你赞美他时,他谦逊地一笑;你调侃他时,他也不客气,引经据典地反击你两句。 中文系崇尚的风气是“不争”,但实际上或明或暗的竞争还是有的。而老孟似乎什么都不争,只埋头做自己的学问。他才学很大,什么都能看透,却不轻易发表意见。作为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在人生的各方面都是出色的,那出色是靠他的勤奋,靠他的诚实,靠他的友善。他所做的,都是中国儒家知识分子所应该做的,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所应该做的,本来没有什么太值得惊异的,但就是因为当今很多人做不到了,所以孟二冬成了这个时代的临风玉树,成了这个时代的砥柱中流。当我们今天竟然把不抄袭不剽窃作为治学的底线时,我为这个底线如此之低,感到深深的羞愧。此时再看孟二冬,确实“须仰视才见”。

再后来,孟二冬去了石河子。北大跟石河子大学是合作单位,我们都去过石河子。那里天高地阔,馕香肉美,瓜甜果肥,本来是个调整学术节奏的好去处。没想到老孟竟然在那里发了病,你说这找谁说理去?他身体好,心态好,学问好,工作好,人缘好,家庭好,怎么病魔偏偏就会落到他头上?后来各大媒体展开对孟二冬的宣传时,我特意跑去很激动地跟领导提过:“千万别把咱老孟给宣传成陈景润!他的病,一不是累的,二不是四人帮迫害的,三不是自己憋屈的。只能说天有不测,人有旦夕,所以才令人悲从中来,无比惋惜。我还给孟二冬发信,劝他放松,不要老写什么“寸阴是竞”(许多媒体都把这四个字写错了),而该多出去玩玩,多吟咏一些“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和“仰天大笑出门去”之类的诗句,调剂心境。我们都相信他能够把病魔抛到魏晋南北朝去,精神抖擞地重返学海,跟袁行霈老师明窗朗月之下,再话唐诗。

然而天不佑圣贤,孔子叹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老孟终于悄悄地走了。也

许过些年,人们就会如同忘记大多数英模那样忘记他,只有他的亲友同事还觉得音容宛在。老孟生前不慕名利,殁后更不会在乎自己是不是“优秀党员”或“模范教师”。他自己完成了一个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人生,他即使活一百岁,也依然是这种风姿的延续。我们所感到悲伤的,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欠缺。正如《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所唱:“我再不能看到你雄伟的身影,可爱的脸庞。……你也再不能听我弹琴,听我歌唱。”

(选自《孔曰:一醉五十年》,有删改)

17.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蓦地( ) ②气氛( ) ③调侃( ) ④剽窃( ) ....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评论者津津乐道的春花喻冬雪“反季”之妙句。对于忽闻孟二冬的离世消息,作者语出亦奇:“仿佛很冷漠,冷漠得可以灼伤晴空里的太阳。”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9.作者以“标准的儒生风范”评价孟二冬,表达对其人品才学的仰慕之情。结合文章第三自然段

内容,谈谈作者对他产生仰慕之情的原因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4分)

20.作者写人,壮其貌,绘其意,传其神,精微有趣。试从人物描写角度品读下面句子。(4分)

老孟瘦瘦高高地独坐在屋子中间的椅子上,不卑不亢,侃侃而论,将那些质疑和考问一一化解。最后,他用绝对温和的语调说道:“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21.孔庆东文章亦庄亦谐,为人狂傲不羁。本文在追忆友人时,却低调说自己有两种“资格”够不

上老孟。谈谈文章这样写的用意何在。(4分)

22.他作者说老孟所做的“都是中国儒家知识分子所应该做的,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所应该做的”“所

以孟二冬成了这个时代的临风玉树,成了这个时代的砥柱中流”。这里“应该”“所以”很难构成因果,作者是发乎内心的赞美,还是贬低不屑?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23.对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作者借给了他极高极重的评价:“完成了一个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的人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老孟的哪些特点使它无愧于这一评价。(答出两点即可)(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宋江听了,慌忙着兰仁引入,直到后牢枯井边,望时,见里面黑洞沿地,不知多少深浅。上面叫时,那得人应。把索子放下去探时,约有八九丈深。宋江道:;柴大官人眼见得多是没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一夜春风吹开万树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