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田公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高中古诗文阅读(粤教版高二)
2008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测练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60题;满分150分,测练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学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
2.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学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0分)
一、课内古诗文背诵默写(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B.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彼童子之师,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B.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嫱来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D.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下面句子与课文表述不相同的一项是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遥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面句子与课文表述不相同的一项是
A.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峰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D.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下面句子与课文表述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堪赠盈手,还寝梦佳期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C.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D.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6.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B.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C.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D.彤管有炜,说怿汝美
7.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荧荧暗香去B.清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C.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弟开D.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8.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椟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凄凄风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9.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C.仆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盖均无贫,安无倾,和无寡。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惊寒雁阵,声断衡阳之浦。
C.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盖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二、课外古诗文名句积累(20分,每小题2分)
11.下列的名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B.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
12.下列的名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B.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C.人事有代谢,来往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3.下列的名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一寸光阴一寸金,养华天气半晴阴(严元照《定风波》)
B.春宵一刻直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C.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不湿旗(潘阆《酒泉子》)
D.今年花盛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欧阳修《浪淘沙》)
14.下列的名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苦恨连连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B.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C.细雨湿衣看不见,落地闲花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竹枝词》)
15.下列的名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B.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C.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
16.下列的名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D.博观而约取,厚积而簿发(苏轼《杂说•送张琥》)
17.下列的名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B.魔高一尺道一丈,天地无情独奈何?(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C.一寸丹心为思亲,两行清泪为报国(于谦《立春日感怀》)
D.最是无情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金陵图》)
18.下列的名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曹雪芹《红楼梦》)
B.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
C.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坡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D.外称不辟亲,内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19.下列与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B.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邵谒《金谷园怀古》)
C.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增广贤文》)
D.威严不足易其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战国策•赵策二》)
20.下列句子不能用作“励志”的一项是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
B.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二》)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D.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乐辞》)
三、古诗文知识积累与应用(40分,每小题2分)
21.下列对古代文体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汉代正式确立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向骈文方向发展,称为“骈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B.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因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又因要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会影响内容的表达。
C.古代的序也作“跋”“引”,相当于现代的“引言”“前言”,用以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如张九龄的《荔枝赋并序》。
D.铭是古代一种文体。刻在牌上,放于书案右边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陋室铭》;刻在碑上,叙死者生平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柳子厚墓志铭》。
22.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字孟坚,与司马相如并称“班马”,他的主要作品《汉书》,开创纪传体断代史书体例。我们学过的《苏武传》就是出自《汉书》。
B.林逋,字君复,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世称“梅妻鹤子”。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出自他的《卜算子•咏梅》。
C.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他发扬了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被后人归为“唐宋派”。他的《项脊轩志》通过生活细节表达对亲人的真挚之情。
D.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他的主要作品《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长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以郡望命名,如《柳河东集》;以名号字命名,如《稼轩长短句》;以书室命名,如《七录斋集》。
D.科举时代的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因揭晓结果的布告是用黄纸书写,故称“金榜”,考中进士称“金榜题名”,其中一甲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27.下列对诗词诵读节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杜甫《秋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C.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D.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王安石《桂枝香》)
28.下列对诗词韵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四声”是古汉语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由古四声演变而来的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叫“四声”。
B.对联的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一般不用重复的字,且要求上联的末一字押平声韵,下联的末一字押仄声韵。
C.格律诗必须严格依循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例如,绝句的第一、二、四句一定要押韵。
D.七律创作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的是第一、三、五句的平仄不计较,第二、四、六句就必须按平仄来写。
29.下列根据诗的标题推测诗的题材,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怀古咏史诗:《蜀相》《题乌江亭》《乌衣巷》《过陈琳墓》
B.边塞征战诗:《从军行》《塞下曲》《夜上受降城闻笛》《山行》
C.咏物言志诗:《雪梅》《蝉》《赏牡丹》《孤雁》
D.写景抒情诗:《山居秋暝》《江南春》《初春小雨》《长安秋望》
30.下列词牌与词作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周邦彦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刘克庄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元好问
A.卜算子、鹧鸪天、虞美人、青玉案B.虞美人、卜算子、青玉案、鹧鸪天
C.鹧鸪天、虞美人、青玉案、卜算子D.鹧鸪天、虞美人、卜算子、青玉案
31.下列诗句排列最能表达闲适情感的一项是
①又得浮生半日闲②忽闻春尽强登山③因过竹院逢僧话④终日昏昏醉梦间
A.①③②④B.③②④①C.①④③②D.④②③①
32.下列对我国古代作品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襟三江而带五湖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④则修文德以来之
⑤裂裳衣疮,手注善药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⑧吾从而师之
⑨又怪其不列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⑩侣鱼虾而友麋鹿
A.①②⑥/③⑨⑩/④⑤⑧/⑦B.①④/②③⑧⑨⑩/⑤⑦/⑥
C.①⑥/②③④⑦⑨/⑤/⑧⑩D.①④⑧/②③⑥⑨/⑤⑦/⑩
3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②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④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⑦吾宁斗智,不能斗力⑧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
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③⑤⑩B.②⑦⑧⑨
C.③④⑦⑨D.④⑤⑥⑧
39.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②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③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⑥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⑦戍卒叫,函谷举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⑩勃,三尽微命,一介书生
A.①⑩/②⑦/③⑥⑧/④⑤⑨B.①⑤/③⑨/②④⑥⑦⑧/⑩
C.①④⑦/②⑥/③⑩/⑤⑧⑨D.①③④/②⑤⑥/⑦⑩/⑧⑨
40.下列各组虚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汝其勿悲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其孰能讥之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项王瞋目而叱之其功百倍于常
吾尝终日而思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罔不因势象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句读之不知不出,火且尽
前臣之治东阿也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四古诗文阅读理解(10题2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41题。
秦州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41.下列对这首唐诗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莽莽”写出了山岭绵延雄奇莽苍的气势。
B.颔联专从“孤城”着笔,描写塞外高空风动云移,天还未黑,月亮就已高悬天上的景象。
C.颈联分别用苏武出使匈奴和傅子介计杀楼兰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勇气。
D.尾联的“一”和“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了唐王朝当时整个西北边地的衰飒局势。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42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42.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开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节选自袁枚《游丹霞记》)
4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余置笔砚坐片时置:设置
B.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文理
C.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津:渡口
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殆:危险
46.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山千仞衔窗而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丹霞以遒警胜矣若因前贤偶施疏解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因利乘便,宰割山河
47.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丹霞山到处都是悬崖绝壁,很难找到上山的路,若要上山,必须先用锯子斜斜地将山锯开一条缝,然后侧着身子才能通过。
B.丹霞山的山腹凹陷进去有几丈之深,山间泉水悬空滴落,夜晚,作者借宿于山中的静观楼,叮叮咚咚的泉水声不绝于耳。
C.从丹霞山往下走的时候,作者俯瞰山下,看见山路极为陡峭,不觉惊惧万分,心跳不已,只能坐在石阶上一级级往下挪动。
D.作者认为丹霞山上没有古碑是因为丹霞山直至清初才被开发,由此联想到学无止境,不可因前人的疏漏而否定新的见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48一50题。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①,对策高第,拜议郎。
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既不省纳,故久稽郎官。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
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咸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郎,迁中散大夫。四年,选明达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
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东有严敌,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
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玄独训诸子勤习经书。建武十一年卒。明年,天下平定,玄弟庆以状诣阙自陈。光武美之,策诏本郡祠以中牢,敕所在还玄家钱。
时亦有犍为、费贻②,不肯仕述,乃漆身为厉,阳狂以避之,退藏山薮十余年。述破后,仕至合浦太守。
瑛善说《易》,以授显宗,为北宫卫士令。
(节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①公车:汉代官署。①犍为、费贻:人名,汉代名士。
48.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举:提拔
B.太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赍:捧着
C.唐尧大圣,许由耻仕耻:羞耻
D.阳狂以避之阳:假装
4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不省纳,故久稽郎官
A.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50.下列全都表现谯玄“特立独行”的一项是
①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
②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
③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
④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
⑤漆身为厉,阳狂以避之,退藏山薮十余年
⑥善说《易》,以授显宗,为北宫卫士令
A.②⑤⑥B.②③④C.①②⑥D.③④⑤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五、默写和应用(20分)
51.根据上句或下句的内容,补写出横线上的句子(5分)
①,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②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⑤,,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贺铸《青玉案》)
52.根据句中的提示,填写横线中的句子。(10分)
①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也有相似的句子:,,。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③现代诗人舒婷的《双桅船》中“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是化用了宋代词人秦观的名句:,。
④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其影片名字出自唐代黄巢的诗句:,。
⑤琼瑶小说《庭院深深》,书名出自北宋词人欧阳修的《蝶恋花》“?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53.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另外再写出五个含有哲理的诗句。(5分)
六古诗文阅读理解(17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54—55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①煮白石:《神仙传》中的典故,“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这里借指全椒山道士生活清苦。
54.仔细品味这首诗,说说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55.有人认为这首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两个字是“冷”和“空”,请你说明理由。(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6–58题。
汉诽谤法
汉宣帝诏群臣议武帝庙乐,夏侯胜曰:“武帝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赤地数千里,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于是丞相、御史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遂下狱,系再更冬,会赦,乃得免。章帝时,孔僖、崔骃游太学,相与论武帝始为天子,崇信圣道,及后恣己,忘其前善。为邻房生告其诽谤先帝,刺讥当世,下吏受讯。僖以书自讼,乃勿问。元帝时,贾捐之论珠崖事曰:“武帝籍兵厉马攘服夷狄天下断狱万数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位巷哭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考三人所指武帝之失,捐之言最切,而三帝或罪或否,岂非夏侯非议诏书,僖、骃诽谤仍皆仅法所禁,如捐之直指其事,则在所不问乎?
(选自《容斋随笔》)
5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奢泰亡度
②会赦,乃得免
③及后恣己,忘其前善
57.用“/”为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武帝籍兵厉马攘服夷狄天下断狱万数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位巷哭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
58.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3分)
考三人所指武帝之失,捐之言最切,而三帝或罪或否。
七应用实践(13分)
59.请你从羊城八景中选择一景撰写一副对联,不少于14字。(6分)
羊城八景分别为:云山叠翠(白云山)、越秀新晖(越秀公园)、古祠流芳(陈家祠)、珠水夜韵(珠江夜景)、黄花皓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天河飘绢(中信广场和水景)、五环晨曦(广东奥林匹克中心)、莲峰观海(莲花山)。
60.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被电视上一个个感人的画面震撼:受困者的顽强,救助者的执著,志愿者的无私,捐助者的踊跃……对于灾区人民,你有怎样的期待和祝福?你是否为他们出过一份力?请你根据要求填写一首词。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符合《诉衷情》词牌要求,韵脚字除外,其它字平仄不论。(7分)
相关链接
例词1
诉衷情
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例词2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008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测练题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0分)
一、课内古诗文背诵默写(20分,每小题2分)
1.C(A“拔”应为“拨”。B“度”应为“渡”。D“受”应为“授”。)
2.D(A“沈沈”应为“沉沉”。B“女嫱”应为“女墙”。C应为“蓝田日暖玉生烟”。)
3.B(“小女儿”应为“小儿女”。)
4.C(“峰火”应为“烽火”。)
5.A(“赠盈手”应为“盈手赠”。)
6.C(A“扎扎”应为“札札”。B“萍”应为“苹”。D“汝”应为“女”。)
7.D(A“荧荧”应为“盈盈”。B“清风”应为“金风”。C“次弟开”应为“次第开”。)
8.B(A“案椟”应为“案牍”。C“凄凄风雨”应为“风雨凄凄”。D“曰师、曰弟子之云者”中的“之”去掉。)
9.A(B“报刘之日短也”应为“报养刘之日短也”。C“仆著此书”应为“仆诚以著此书”。D“今其智反不能及”应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C(A“安无倾,和无寡”应为“和无寡,安无倾”。B“惊寒雁阵”应为“雁阵惊寒”。D“不变”与“变”对调。)
二、课外古诗文名句积累(20分,每小题2分)
11.A(“癖”应为“僻”。)
12.C(“来往”应为“往来”。)
13.A(B“直”应为“值”。C“不湿旗”应为“旗不湿”。D“花盛”应为“花胜”。)
14.B(A“连连”应为“年年”。C“落地闲花”应为“闲花落地”。D“情”应为“晴”。)
15.D(“除去”应为“除却”。)
16.D(“簿发”应为“薄发”。)
17.A(B“魔”与“道”位置对调。C“思亲”与“报国”位置对调。D“最是无情”应为“无情最是”。)
18.A(B“暮”应为“莫”。C“坡”应为“波”。D“内”与“外”位置对调。)
19.C(当一个人的地位、名誉和财产,遭逢重大损坏时,一定要保住身心的平衡与健康,以求来日东山再起,也就是“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20.B(此句劝喻世人不要争名夺利,并无励志作用。)
三、古诗文知识积累与应用(40分,每小题2分)
21.C(书前为“序”,书后为“跋”。)
22.C(A“司马相如”应为“司马迁”。B名句出自《山园小梅》。D《聊斋志异》是文言短感动奋激。②告诉:向上报告。⑤学者:求学的人。⑥交通:交错相通。⑧可恨:令人遗憾。⑩博学:广泛学习。)
39.C(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
40.B(而:连词,表修饰关系。于:介词,比。A其:语气副词,表劝勉/语气副词,表反问。以:连词,因为/介词,在。C因:介词,因为/介词,凭借。为:介词,替/助词,呢。D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且:副词,将/连词,一边……一边。)
四、古诗文阅读理解(10题20分,每小题2分)
41.C(并非表达诗人愿为国捐躯的勇气,而是暗指唐王朝已从繁荣昌盛的巅峰跌落下来了,像苏武、傅子介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此联寓含的是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42.C(A不是春天,应是夏日。B诗人是以鸟儿的无拘无束,反衬自己陷于宦海,不能自由飞翔的苦闷,而不是“如高飞的鸟儿般无拘无束,逍遥之情态令人生羡”。D诗人虽想撇开烦恼而未能抛开,“憔悴”“不堪听”都暗示了他的醉是愁醉而不是欢醉,是以醉遣愁的无奈。)
43.D(诗人不是以屈原和贾谊来勉励自己,立志留名千古;而是以屈原、贾谊自况,触发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44.D(马曲的“是离人几行情泪”不是“委婉含蓄”,而是直抒胸臆。)
45.C(A置:放下。B理:温习。D殆:大概。)
46.C(介词,凭借。A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作“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作“却”。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D连词,因为;连词,于是。)
47.A(并非“用锯子斜斜地将山锯开一条缝”,而是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被锯子斜斜地锯开一样。)
48.C(耻:以……为耻。)
49.D(被动句。A判断句。B倒装句。C省略句,省略主语“谯玄”。)
50.B(①是州郡所为;⑤是犍为、费贻所为;⑥是谯玄之子谯瑛所为。)
袁枚《游丹霞山记》参考译文:
甲辰年的春末,我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访。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了丹霞山。只见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上山的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被锯子斜斜地锯开一样。人侧着身子进入,很久才能找到路。拉着铁索向上攀登,见到另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就像天然形成的台阶一般,脚下绝不会打滑;没有树根作梯级的地方就开凿山崖做梯级,细数一下共有三百级台阶。到阑天门的山路最为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山路的尽处上面横放着一块铁板作为进出的门,若一人拿着长矛守卫,那么连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山上的楼台庙宇很坚固,又很宽敞,开凿山崖形成沟渠,把泉水引到寺庙的厨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悬崖之下,悬崖像高高张开的布覆盖着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环抱,就像是各国的诸侯拿着文书来朝见,夹杂的山岭有像巨大的水牛或丑陋的犀牛的,有像牦牛或人影的,有像鹞鹰张开两翅或蛮人在舞蹈的。
晚上,我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紧挨着窗户,似乎压迫着人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进去好几丈,泉水如珠子般悬空滴落,躺在床上终夜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连绵不断。山涧有很多身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鱼儿在游动。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
第二天,我沿着原来的路下山,就像在温习功课,更加觉得很有滋味。站在高处眺望自己上山的路,从江口到这里,山路就像龙蛇蚯蚓那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无穷无尽,大约有一百里那么远。如果用郑康成虚空鸟道的说法,拉成直线行走,那么从五马峰到丹霞,一会儿就可到达。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下山。
僧人问我,丹霞山与罗浮山比较怎么样呢?我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找到一处美景的快乐也抵不上付出的辛劳,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而胜出了。僧人又问我:丹霞山上没有古碑又怎么解释呢?我说:雁荡山从南宋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唐代文人的题跋;黄山从明代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宋代文人的题跋;丹霞山是从我们这个朝代初期才开发的,所以并没有明代的碑刻。从大禹到现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证明。然而从这点来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可以明白先贤圣人们的学说是无限广阔的。如果因为前代的学者们偶然遗漏了一些解释,就因此想小心谨慎地禁锢后来的学者,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
《后汉书•独行列传》(节选)参考译文:
谯玄,字君黄,是巴郡阆中的人氏。年轻的时候就很好学,能够解释《易经》《春秋》。在州郡做官。成帝永始二年,国家遭遇日食的灾祸,成帝就下令推荐厚道淳朴、谦逊礼让,并在道德行为上可为表率的人各一个。州里推荐了谯玄,到官署去,(谯玄)考核成绩优异,被授予议郎的官职。
当时国家有多次自然灾害和奇特的天文现象,谯玄就坦率地陈述其中的异变。但他的意见却不被成帝理解接纳,所以谯玄长久地滞留在郎官的位置上没有升迁。后来调任太常丞,他以替弟弟服丧作为借口辞掉官职。
平帝元始元年,又出现日食现象,平帝又下令公卿大夫们推荐厚道淳朴、敢于直言的人出来做官,大鸿胪左都推荐谯玄到官署去考核,(谯玄)再次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后升为中散大夫。元始四年,(朝廷)要选拔八个明白通晓政治事务又能宣扬教化教育百姓的官员。当时一致推举谯玄,(谯玄)担任御史大夫,手持节杖,与太仆王恽等人分别出行各地,考察各地民风民情,每到达一个地方就专门行使惩罚奖励的职权。这件事还没有完成,而王莽已经篡居帝王之位,谯玄于是抛弃了使者的车马队伍,改换姓名,从小路逃回家中,趁机隐匿起来。
后来公孙述在四川自封为王,他连续聘请谯玄任职,谯玄都不去。公孙述就派遣使者准备了礼物去征召谯玄,说如果谯玄还不肯出来做官,就赐给他毒药。太守于是亲自捧着文书到谯玄的家里,说:“您高尚的节操已经很出名了,朝廷很看重您,您确实不应该再推辞了,免得自招杀身之祸。”谯玄仰头向天长叹说:“唐尧是圣明的君主,许由还是把做官当作耻辱;周朝的武王最为贤德,伯夷为了不做官宁愿挨饿。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啊,我又是什么人啊。我要保全我高尚的志向和节操,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于是接受了毒药。谯玄的儿子谯瑛哭得眼中流出了血,叩着头对太守说:“现在我们的国家,东面有强大的敌人,军队四面出击,供国家调配的军费也许不很充足,我愿意拿出家中的一千万钱,来为父亲赎去死罪。”太守替他向公孙述求情,公孙述听了之后答应了。谯玄从此在乡间隐居,终老在公孙述统治时期。
当时战乱不断,没有人去学习,唯独谯玄教导各子侄勤奋学习经史文章。建武十一年,谯玄去世。第二年,国家战乱平定,谯玄的弟弟谯庆写下状书到大殿上亲自述说谯玄的事迹。光武帝很赞赏谯玄,下令当地的郡县用猪、牛二牲祭祀他,又下令当地官府归还谯玄家的钱财。
在公孙述当权时,也还有犍为、费贻,不肯出来替公孙述做官,就在身上涂漆装作恶疮,假装发狂来逃避,躲藏在山中水草地长达十多年。公孙述被打败后,他们出来做官,官至浦阳太守。
谯瑛善于解说《易经》,凭借教授《易经》而使祖上显赫,官至北宫卫士令。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五、默写和应用(25分)
51.①桃李春风一杯酒②甲光向日金鳞开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⑤剪不断,理还乱⑥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2.①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④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⑤庭院深深深几许
53.答案示例: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③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⑤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古诗文阅读理解(17分)
54.本诗表达了作者思念朋友的真挚感情和内心的寂寞之情。(4分。怀念之情2分;寂寞之情2分。)
55.“冷”字写出了郡斋环境之冷,更突出了诗人内心之冷。正是在这种冷的心理感受中,诗人想到了栖居寒冷山林中的友人,要用热酒去安慰、温暖故人。
“空”字则烘托出一个秋气萧杀、落叶满山、全无人迹的清冷荒山,表达了诗人寂寞惆怅之情,景与情两相呼应,浑然天成,构成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冷”与“空”的解释各2分。)
56.①节制②才③放纵
57.武帝籍兵厉马/攘服夷狄/天下断狱万数/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位巷哭/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
(每错3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58.58.考察夏侯胜、孔僖和贾捐之这三个人所指责的汉武帝过失的话,其中贾捐之的话最恳切。而三位皇帝对他们的处理也有所不同,有的问罪,有的不问罪(“考”1分,“切”1分,“或”1分。)
《容斋随笔•汉诽谤法》参考译文:
汉宣帝刘询下诏书,让大臣们商议为曾祖汉武帝祭庙制定庙乐一事。光禄大夫夏侯胜说:“武帝在世时曾耗尽国家财力,生活奢侈,毫无节制,天下财务耗费已尽,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数千里,武帝没有给人民带来什么恩泽,不应该为他这样的人建庙制乐。”于是丞相、御史大夫上奏弹劾夏侯胜,说他非议诏书,诋毁先帝,大逆不道。于是夏侯胜被打入监狱。囚禁了两年,遇到大赦,才得到赦免。汉章帝时,孔僖、崔骃在太学学习,大家一起议论起汉武帝,认为他刚登基时能够坚持圣贤明道,到后来就放纵自己,忘记了自己先前的善行。谁知他们的议论被隔壁房间的太学生听到,告发他们诽谤先帝,讽刺当今皇上,因此孔僖和崔骃以诽谤罪被关进了监狱接受审讯。后来孔僖上书为自己辩护,他们两人才得以释放。汉元帝时,贾捐之议论珠崖的事说:“汉武帝登记兵器,养肥马匹,征伐周边少数民族强迫他们臣服,再加上用刑太重,天下被判处的罪犯数以万计,才导致寇贼四起,连年征战。父亲战死儿子继承,女子都要登上了边塞的堡垒,孤儿哭嚎着到处流浪,年迈的母亲和寡妇在街巷中哭泣。这些都是武帝扩地太多、征战不断的缘故。”考察夏侯胜、孔僖和贾捐之这三个人所指责汉武帝过失的话,贾捐之的话最恳切。而三位皇帝对他们的处理也有所不同,有的问罪,有的不问罪,这难道不是因为夏侯胜非议诏书,孔僖、崔骃诽谤先帝,都是汉代的法令所禁止的,而像贾捐之那样直接指出事情的原委就不在问罪之列吗?
七、应用实践(13分)
59.(6分。内容3分,对仗2分,“仄起平收”1分,字数不足扣2分。)
答案示例:
景点:云山叠翠(白云山)
上联:奋志凌虚白云生足下
下联:登高览胜红日伴身边
景点:古祠流芳(陈家祠)
上联:镂玉雕金重见民间艺术
下联:描龙刻凤展开世纪蓝图
景点:黄花皓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上联:黄花不败英雄浩气传千古
下联:皓月永存志士光华耀万家
60.略。(7分。句数1分,押韵3分,内容3分。)
【篇二】田公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201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练习一
朗读予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雪苑侯生已卯来金陵①,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③。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④,姬固却之。 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 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侯方域《李姬传》)
注:①雪苑侯生:侯方域,号雪苑。 ②城旦:一种服苦役的刑罚。
③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 。 ④开府:官名,用称督抚。
1.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的意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项是
A、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B.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
C. 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
D.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2.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②皖人阮大铖者以两附魏忠贤论城旦
③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④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⑤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
⑥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⑥ D.④⑥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陈贞慧、吴应箕)解之。
B.然(公子)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C. 愿(公子)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
D.今(田公)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李姬明辩是非的一组是
①雪苑侯生已卯来金陵,与相识。
②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③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④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
⑤田公宁异于阮公乎?
A.①②⑤ B. ②④ C.③⑤ D.①③④
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姬是金陵的歌女,她侠义而聪慧,能辨别土大夫贤良与否,张溥、夏允彝很快就称赞她。她能歌唱《四传奇》,尤其擅长歌唱 琵琶词 。
B.侯生来到金陵,结识了李姬。当时陈贞慧、吴应箕为首发动社会公正舆论斥责曾依附魏忠贤的阮大铖。阮大铖想让侯生为他解除困窘,借助他交好的王将军拉拢侯生。
C. 当李姬知道阮大铖的意思后,她告诫侯生不能受阮大铖拉拢而对不起陈贞慧、吴应箕,她认为凭侯生的家世名望,不应为阮大铖办事,侯生听取了他的告诫。
D.侯生未考中进士,李姬为他唱《琵琶词》送别,借此劝勉他重品行。后督抚田仰用重金邀李姬相见,他遭拒绝后羞傀发怒,派人打伤李姬;李姬则斥责他是阮大铖一类人而终究不去见他。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补出所省略的成分)。
(1)然不轻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
(2)为清议所斥。
译文:______________
(3)中郎学不补行。
译文:______________
(4)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译文: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①,诏十至,坚卧不起。天宝十裁以左拾遗召,未至,而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②。居府中,议论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③。会广平王平东都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隶宗诏馆之三司署⑤,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来瑱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隙地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
为著作郎,兼待御吏,卒。(《新唐书·甄济传》)
注:
①诸府:几个官署。
②钧礼:表敬的礼节。
③庆绪:即安庆绪,安禄山之子;舆:抬。
④广平王:即唐肃宗长子李豫,与郭子仪收复两京,后为唐代宗。
⑤三司署:三司官署。唐时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
1.下列句子中红色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远近伏其仁 伏:敬服。
B.授范阳掌书记 授:任命。
C.若欧血状,阳不支 阳:假装。
D.或言太薄 薄:薄弱。
2.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十至,坚卧不起 不起:指不出来做官。
B.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 致谒:指传达意思而拜见。
C.济引颈待之 引颈:伸着脖子。
D.瑱死,屏居七年 屏居:指独自居住。
3.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即不起,断其头见我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C.止刀,以实病告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D.会广平王平东都 会其怒,不敢献
4.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济)未至。
B. 希德歔欷嗟叹,(使者)止刀,以实病告。
C. 后庆绪复使(济)强舆至东都安国观。
D. 使污賊官罗拜(济),以愧其心。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甄济文雅很有名望,但隐居青岩山中。采访使苗晋卿向朝廷上奏章推荐他,后来几个官署五次征召他做官,诏令到了十次,他仍隐居不出。
B.由于种种原因,甄济出任安禄山的属官,他能正直论事。他觉察安禄山有反谋,在劝谏不听的情况下,靠朋友帮助,装病回到卫州旧居。
C. 安禄山反叛,下令派蔡希德去找甄济出来做官,甄济坚定拒绝,面对屠刀,毫不畏惧,终于感动蔡希德,并回报甄济确实有病。
D. 安庆绪强迫抬甄济到东都安国观。广平王平定了东都,肃宗下令让甄济住在三司署客馆里,褒扬了甄济,羞辱了那些曾任伪职的官员。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补出所省略的成分)。
(1)独好学,以文雅称。
译文:_______________
(2)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
译文:_______________
(3)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
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逆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④,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乙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洪迈《容斋随笔》)
注:
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②驵:音zǎng 。市场经纪人。
③帑:音 tǎng,库房。
④质:抵押。没:死。
1.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项是
A. 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 受质人:指抵押物品的人。
B.仍欺寒人为 寒人:指贫因的人。
C.而不果行 不果行:指果然没去。
D.欲效公前谋耳 前谋:指先前的打算。
2.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经过官人丧马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B.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C. 有质钱而没者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D. 遂不复售 能复饮乎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追及,(策)告以不堪
B. 何见君帑有之,(我)今何靳?
C. 追鱼人数里返之,酬(鱼人)以直。
D. 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陶器)行
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经商诚实不欺的一组是
①策请试以鞍。
②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
③丝力糜脆不任用。
④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
⑤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⑥岂宜不告以误君乎!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陈策买了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骡子,他的儿子与狡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做手脚把骡子卖给了经过那里急需用马的官人。陈策知道后,追上官人,说明原因,取回骡子。
B.陈策只卖银器给买主,不卖给他罗绮,致使买主猜疑他舍不得卖。陈策向他解释,罗绮是长久抵押之物,质量已很差,更不能卖给他作嫁女之用。陈策还验明银器是真银才卖。
C.危整仅买五斤鲍鱼,市场经纪人故意多称卖鱼人的鱼给危整,让危整请他喝酒。危整知道后追几里让卖鱼人回来,付多得鲍鱼的钱。危整请市场经纪人喝酒,责备他不该这样做。
D. 曾叔卿已把陶器交给那人,收了钱,当知道买主也像他先前那样打算把陶器运到北方易物时,他告诉买主自己是怕北方会有灾荒而不去的,让买主也不要去。陶器也不再卖给那人。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
(1)始谢还焉。
译文:___________
(2)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译文:___________
(3)其驵舞秤权阴厚整。
译文:___________
(4)今以是何之?
译文:___________
练习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李绅者,本赵人,徙家吴中。元和元年,节度使宗臣锜(宗臣,与君主同宗之臣。锜,指李锜)在吴,绅以进士及第,还,过谒锜。锜舍之,与宴游昼夜。锜能其才,留执书记(书记,掌管文书记录之官)。明年,锜以骄闻,有诏召,称疾不欲行,宾客莫敢言。绅坚为言,不入,又不得去。会留后使(留后使,朝廷设置牵制节度使之官) 王澹专职为锜具行,锜蓄怒始发于澹,阴教士食之。初,士卒当劳赐者皆会府中受赐与,中贵人(命王宠信的宦官)临视,以至日中军士得赐者俱不散,齐呼曰:“澹逆可食。”既尽,即执中贵人胁曰:“尔宁遂众欲,宁饱众腹?”曰:“请所欲。”曰:“为我众书报天子,幸得复锜位。”贵人惧,伪诺之。召书记以疏闻。绅闻之,
【篇三】田公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分析概括06
文言文分析概括
第六课时
主备课:王全顺 审核:张卫东 周柏平
一 考点整合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与难点,是阅读文言文的目的之所在,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得分的关键。整体把握文意、掌握做题技巧是解答这类题最关键的两点。
(一)、整体阅读,总体把握
1.抓记叙的要素
高考所选文言文,大都是记叙性材料。要抓记叙的要素。如全文中心人物是谁,这个人物何时、何地、何种场合,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他的职务有何变化;还写了哪些人,他们与中心人物是什么关系,是如何评价他的。
2.抓关键句、找时空词,理文章层次
要特别关注关键词、句。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是作者记叙、描写思路的具体展开。而关键词句,尤其是一些时空词,则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最好在阅读时把这些词语圈点出来。记叙类材料大都是以时间、地点为顺序,或时空结合,或以材料性质为序。抓住时空词,理清记叙顺序,由此可以判断出设陷选项中的设陷角度:或人事错位,或时空错位,或无中生有,或事件杂糅,或拔高人物等。
3.借题解文
这类题设四个选项,四个选项是按文章的顺序由命题者意译而成的,其中只有一个是错误的,而且这个错误选项中的大部分叙述都是符合文意的,只设置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这种命题特点不可忽视。
(二)、围绕文意,判断细节
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上面所说的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时间的故意跳脱,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评价人物时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三)、比对原文,检验确定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遣词造句的细微差别,并注意关键文言实词的翻译、理解是否正确。
二 .重点突破
使用比对法做文言文分析概括题
分析概括题是文言文阅读综合的关键题,其选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而比对法则是对付它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对比、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之处。
比对一 看是否无中生有,用貌似正确的话来干扰
示例: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
原文: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自经。
比对分析:赵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系无中生有。赵良淳只是让家人“出避”。兵士逃生是因为士兵进入城中说:“众散,元帅不杀汝。”
比对二 看是否应强加因果
示例: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原文: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比对分析:将选项与原文比对,发现绝大部分文字都符合,若仔细辨析,会发现选项中用了一个“以致”,这样就说明了王戎“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乃“下棋娱乐”所致。这种因果判断既不符合原文“性至孝”的判断,又不符合王戎表面上不拘礼法而内心极其悲痛的个性特征。这个误判是源自对原文“而”关键虚词的错误理解。“而”应是转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比对三 看关键细节复述是否有误
示例: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了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原文: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
比对分析:“有犯不较”意思是“即使有人冒犯了他,他也不会计较”。转述时变成了“有人犯了法”。一个“犯”字理解有误,导致答案错误,做题时应格外留心关键细节。
比对四 看是否时序颠倒
示例: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原文: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
比对分析:比对选项与原文,发现申甫在感动后才被授予京营副总兵,而不是在授予京营副总兵后才感动。授予官职的时间搞错了。
三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书鲁亮侪
清袁枚
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
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 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 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李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水誓曰:“依凡而行.
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 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
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 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乾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 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敕亡素,致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李令之.
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
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
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 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
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
天下。
①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
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节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三藩:清初封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守广东,靖南王耿仲明守福建。后,三藩渐成割据势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摄:代理 B.鲁不谢,走出 谢:感谢 ..
C.中牟令竟无恙 竟:最终 D.与三藩要盟 要:要..
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①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 ②且俗且思,意不能无动 ..
B.①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 ②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 ..
C.①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 ②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 ..
D.①为质子于吴 ②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 ..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
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B.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
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C.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
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D.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
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鲁亮侪在河南总督田文镜手下任职,被派去收缴中牟县令李令的官印,并代
替李令接任县令的官位。
B.在摘印事件中,文章详写了三个片段,即鲁亮侪私行察访、与李令见面以及
严厉指出田文镜的过失。
C.鲁亮侪年幼时,被作为人质押在吴三桂处,因为与吴王帐下健儿学习作战之田公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技,所以他的武艺尤其超人一等。
D.文章通过描写田文镜的威猛严苛以及其他官员的懦弱胆怯,有力地衬托出鲁
亮侪的胆识才干和沉着勇敢。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 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3分)
② 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4分)
(2)请找出能充分表现鲁亮侪“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和奇伟正直”的形象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篇四】田公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2010届高考语文非课改单元测试(7):文言文阅读(含详解)
高三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7)
[原人教版] 命题范围 文言文阅读
一、名篇名句填空: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为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是日也,天
朗气清 ,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呜呼!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之; , 。(杜牧《阿房宫赋》)
3.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携幼入室,有
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
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
入,扶孤松而盘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公孙景茂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为
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
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初①,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
骸骨②,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③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
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 明年,以疾暂休,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
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仁寿中,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
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
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曰康。身死之日,诸
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六·循吏》)
【注】①开皇:与后文的“仁寿”、“大业”等皆为隋年号。②乞骸骨:请求退休回家。③
饘:稠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拜:①开皇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 . ( )
②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 .
B.属:①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 .
C.幸:①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 .
②时惟九月,序属三秋 .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
D.家:①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 . ②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作为公孙景茂被“论者称为良牧”的缘由的一组是 ( )
①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
②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
③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
④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
⑤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
⑥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孙景茂自小好学,博涉经史。在南北朝时期,他多次任职,并因有才能而受人
称道。
B.公孙景茂任息州刺史期间值平陈之役,路过的征人们有不少患病的,公孙景茂撤
减自己俸禄,筹资钱备办米粥、汤药接济病者,救活了不少人。
C.公孙景茂任道州刺史期间已年高体弱,但还能单骑巡视,挨家挨户地调查百姓的
生活状况。对家庭事务处理得好的,他给予公开表扬;对犯错或作恶的,则给予
公开、严厉的批评。
D.公孙景茂八十七岁时死于任上。数千百姓、官吏赶来为他送葬;那些未赶上葬礼
的人们,则朝着他坟墓的方向痛哭,行祭奠之礼。
7.把以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
②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鲁亮侪
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
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鲁)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鲁免冠
前叩首,曰: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
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节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书鲁亮侪事》
【注】①中牟:县名。②暍,受暑热。③两司:指布政司和按察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摄:代理 .
B.伺鲁公来,盍诉之 .C.吾暍甚,具汤浴我! .D.鲁不谢,走出 .盍:为什么不汤:热水 谢:道歉
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鲁亮侪轻私利、重德义的一组是: ( )
①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
②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
③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
④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⑤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
⑥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亮侪在河南总督田文镜手下任职。有一次,鲁亮侪被派去收缴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
并代理该县县令之职。
B.通过私行察访,鲁亮侪发现李县令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戴。见到李县令后,通过观察其
相貌服饰,他断定此人并非贪图奢华、行为不端之辈。随后他了解到,李县令是
为了迎接万里之外、相别十年的母亲,借用了公款,使府库的账面出现亏欠,因田公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而遭到弹劾。
C.鲁亮侪掷印不受,驰马回省。此举遭到两司官员的嘲讽和田文镜的责问。但听了鲁亮
侪的解释后,田文镜及其属官不仅觉得鲁亮侪的行为合乎德义,还被鲁亮侪的品格
深深打动。
D.田文镜决定将都督之职位让给鲁亮侪,并为自己早已经派人送走了弹劾李县令的疏表
而懊悔。鲁亮侪主动领命,用五天时间追回了疏表,既使李县令免于罢官,也使田
文镜不必抱憾。
11.把以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句5分)
(1)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
译文:
(2)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
译文:
四、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12—15题。
王方翼,并州祁人也,高宗王庶人从祖兄也。祖裕,武德初隋州刺史。父仁表,贞观中为岐州刺史。友人赵持满犯罪被诛,暴尸于城西,亲戚莫敢收视。方翼叹曰:栾布之哭彭越,大义也;周文之掩朽骼,至仁也。绝友之义,蔽主之仁,何以事君?乃收其尸,具礼葬之。高宗闻而嘉叹,由是知名。
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迁肃州刺史。时州城荒毁,又无壕堑,数为寇贼所乘。方翼发卒浚筑,引多乐水环城为壕。又出私财造水碾硙,税其利以养饥馁,宅侧起舍十余行以居之。属蝗俭,诸州贫人死于道路,而肃州全活者甚众,州人为立碑颂美。
会吏部侍郎裴行俭西讨遮匐,奏方翼为副,兼检校安西都护。又筑碎叶镇城,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五旬而毕。西域诸胡竞来观之,因献方物。
永隆中,车簿反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兵救之,至伊丽河。贼前来拒,因纵击,大破之,斩首千余级。俄而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屯兵热海,与贼连战。流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觉者。遣裨将分道讨袭咽曲等。贼既无备,因是大溃,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域遂定。以功迁夏州都督。属①牛疫,无以营农,方翼造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百姓赖焉。
永淳二年,诏征方翼,将议西域之事。于奉天宫谒见,赐食与语。方翼衣有旧时血渍之处,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高宗使袒视其疮,叹曰:吾亲也。赏赐甚厚。俄属绥州白铁余举兵反,乃诏方翼副程务挺讨之。贼平,封太原郡公。
武则天临朝,以方翼是庶人近属,阴欲除之。及程务挺被诛,以方翼与务挺连职素善,追赴都下狱,遂流于崖州而死。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上·良吏上》)
【注】属:副词,恰好,正值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友人赵持满犯罪被诛,暴尸于城西,亲戚莫敢收视 亲戚:内外亲属 ..
B.时州城荒毁,又无壕堑,数为寇贼所乘 乘:登. C.俄而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 悉:全都 .D.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 具:准备 .
13.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体现王方翼的“仁”和“智”的一组是 ( )
①乃收其尸,具礼葬之
②又出私财造水碾硙,税其利以养饥馁宅
③又筑碎叶镇城,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
④贼前来拒,因纵击,大破之,斩首千余级。
⑤属牛疫,无以营农,方翼造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
⑥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
A. ②⑤ B. ③⑥ C.③⑤ D. ①④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方翼曾为犯罪被诛的友人赵持满收尸送葬。他认为这样做既可彰显朋友义气,也可
维护了国君的仁慈形象。为此,他得到唐高宗的赞赏,并从此扬名。
B.王方翼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都遭遇了严重的灾害,但他也都能找到应付灾
害、保障民生的办法,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高度的责任心。
C.由于在平定车簿、咽曲反叛的热海战役中表现勇毅,王方翼深得高宗信赖,所以当绥
州白铁余叛乱时,高宗诏令王方翼挂帅,让程务挺担任其副手,前往讨伐。
D.武则天临朝后想除掉王方翼。后来程务挺获罪被杀,武则天也就有了借口:因曾与程
务挺一起任职且两人关系一向很好,王方翼难脱干系。方翼先被收监,后被流放崖
州,最终死在那里。
15.把以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属蝗俭,诸州贫人死于道路,而肃州全活者甚众,州人为立碑颂美。(5分)
②屯兵热海,与贼连战。流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觉者。(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可茶小传
(明)归有光
可茶为秦越人①之术,医者称工焉。
始,可茶有贤母,早寡,家贫。欲为县书狱,母曰:为是者多辱。苟贫不能业,独不可卖蚊烟、凉箑②遣日乎?可茶愿为医。其女兄之夫沈氏颅囟③在练城,世有传业。可茶日往记数方,还录之。又观其制剂和丸,皆得之。乃为医。
方坐肆,有求疗者,馈红菱青葱。母喜曰:是子医必效。馈鲜菱者,如‘仙灵’也。方言以家饶裕为‘从容’,是葱之兆耶?可茶医果日进,求者屦满户外。可茶或自外归,酒醉,母即怒责之。可茶善候颜色,母少有不乐,未尝不长跪。母既责其饮酒醉,即终身饮未尝敢醉。其他事,受教戒皆如此。母所不嗜食物,即终身不食。每至生辰,长斋数日。 中岁无子,欲买妾。母恐其家失和,意不买妾,即不买妾。寡姊有一子,因以为己子,而养其姊三十余年,至今无恙。其孝友如此。至于医,贫者徒施药与之,虽富,亦不望报。以故县中士大夫皆爱敬之。
嘉靖四十年冬,予儿子患疹。可茶为撤己事,来自练城三十里,昼夜调视,儿竟获安。不独其技然,而其为人仁爱,使人感叹。
赞曰:孔子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古之医师疾医④,皆士大夫也。以可茶之孝友仁爱,施之于医,其活人可胜道哉?
【注】①秦越人:即战国名医扁鹊。②箑(shà):扇子 ③颅囟(xìn):意指精于医术。④医师疾医:医师,大医生;疾医,内科医生。
16.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一组是 ( )
A.①母少有不乐,未尝不长跪 .
②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B.①是子医必效 .②吾家读书久不效 .C.①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②众不能堪,扶而仆之 .D.①施之于医,其活人可胜道哉?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可茶的“孝友”和“仁爱”的一组是:
①欲为县书狱
②日往记数方,还录之
③观其制剂和丸,皆得之
( )
【篇五】田公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对策指导
(一)熟悉基本写法 读清人物传记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地位很重,分值多达19分。但由于它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语言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学生常常失分也最多。关键在于阅读没过关。因为没有读清文段中的人物、事件、评价等,对实、虚词的推断,对内容的理解自然就有可能不符合文意,从而导致错误。
从这些年高考选用的文言文看,无非两种文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议论文)。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是能够读懂文章、读清文章的。
下面先讲一讲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1.姓名、字号;2. 籍贯;3.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 学识;5. 性情;6. 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 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 年号+初,如:乾元初;②. 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 年号+中,如:天监中;④. 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3. 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 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 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 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 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 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 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2. 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3. 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其实,好好想想,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那么,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作好信息判断题(9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10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
阅读题作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置,光在作题技巧上打圈圈。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
下面举例作具体分析。
李姬传 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适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后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于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河南商丘人。清初孔尚任把侯方域、李香(即李香君)的故事写成历史剧《桃花扇》。②论城旦:论,判罪;城旦,秦汉时罪人所充劳役之一种,此处作处徒刑服劳役的代称。③锾(huán):古代重量单位。
这篇传记,第一段简介人物李香的基本情况,介绍了李姬的姓名,养母的性格、人物关系,李姬的才识、人物关系、风韵、音乐修养等。二三两段记叙了四件事情。一是与侯生的交往情况;二是劝止侯生与王将军、阮大铖之间的来往,事情起因是“皖人阮大铖者持之力”,经过则是“大铖不得已醉而卧”,结果是“王将军者不复通”;三是送别侯生的情景;四是侯生去后,李姬拒绝开府田仰邀见之事,原因是田仰相邀,经过是李姬拒邀,田仰中伤,李姬坚辞拒绝,结果是“卒不往”。
在记中,虽然没有什么年号,但通过“十三岁、己卯(干支纪年法,即崇祯十二年)、初(表示补叙,相当于“先前、当初、在这之前)、未几、侯生去后“等词语,把事情的先后交代得清清楚楚。地点在金陵。人物关系犹为复杂。有直接关系,如李姬与养母贞丽的关系,李姬性格显然受她养母影响,与张溥、夏允彝的关系,与周如松的关系,与侯生的关系,与田仰的关系;贞丽与陈贞慧的关系;侯生与陈贞慧、吴应箕的关系,与阮大铖、王将军的关系;阮大铖与陈贞慧、吴应萁的关系,与魏忠贤、王将军的关系等。有间接关系,如李姬与阮大铖、王将军的关系等。
三段文字中,有许多对人物进行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的词语。直接评价的,如:用“有侠气”评价贞丽,用“侠而慧”“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少风调皎爽不群”来评价李姬;间接评价的,如:通过李姬之语,评价陈贞慧有“高义”,评价吴应箕 “尤铮铮”,评价田仰说“岂异于阮公乎”。有的则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体现其评价,如对阮大铖,在说到他与魏忠贤的关系时,用了“阿附”一词,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阮大铖为人的鄙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要想透彻地阅读理解一篇文言文,我们给总结为必须读清“六境”,即时间情景、地点情景、官职情景、人物情境、事件情境和语言情境。时间情景要依据年号和干支来判断;地点情景要注意籍贯和任职地;官职情景要了解职分与权力,因为事与职权密不可分;人物情境要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身份、学识、官职、性格、作风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情境要分清一件件事情,及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语言情境要分析语言的逻辑
关系,是并列、递进,还是假设、转折等,还要体味句子的语气,是陈述,是感叹,是疑问,还是祈使。另外还需要分析表达语体色彩,是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阅读时,只有把这些理解透了,才能对实词的意思作出准确地推断,对虚词的用法作出合理的分析,翻译时,也才能将文句的意思及语气确切而恰当地表达出来。
附《李姬传》译文:
名妓姓李名香,她的母亲叫贞丽。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之间输尽千金。她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商丘号为雪苑的侯生,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认识了李香。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干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
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抹杀掉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侯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面,李香断然予以拒绝。田仰恼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对李香恶意中伤。李香感叹地说:“田仰难道与阮大铖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侯公子的是什么?而今如果为贪图钱财而赴约,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终于不肯与田仰相见。
(二)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这些散文,体裁不同,形式多样,世事纷纭,景物争艳,情感流韵,义理博奥,为祖国文坛平添一份绚丽。但不论如何多姿多彩,其基本写法还有比较一致的地方。从高考的角度看,考查古代散文往往会涉及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与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简要提示。
一、思想内容:
古代散文所写的内容,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当然千差万别,五彩缤纷,但综合起来看,主要写的是人、事、景、物、情、理等六个方面。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可能六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文章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物。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们意气扬扬、慷慨赴义的精神。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人公。
(二).事情。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赋税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题。一篇散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线。
(三).景物。许多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西南及醉翁亭周围的山水风景,再借太守、宾客、滁人等的游赏之乐及宴饮之乐,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物象。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如:宋濂《猿说》: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这一篇短文,借猿的一系列表现,表达了“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的主题,形象生动而道理显豁。
(五).感情。几乎所有的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抒发感情,叫间接抒情。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通过“辞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如:上文《猿说》,从“毛若金丝,闪闪可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猿的喜爱,从“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猿母爱子行为的歌颂与崇敬,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的亲近、孝敬之情;而从“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可以领会到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全文很多冷色调的词语,让人读来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撼。阅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察,把握作者的感情。
(六).义理。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前一种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
二、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散文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二)、表现方法。主要包括:
1、与记叙有关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虚实。
3、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题材是写景状物的,就应该考虑它是否是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达方式是抒情议论的,就应该是直抒胸臆。
4、与思维有关的:联想、想象等。从非现实性(非眼前)材料与修辞(比喻、比拟、用典等)方面去判断。构成虚实。非现实性材料可以是过去的、未来的,也可以是远方的,如《前赤壁赋》三段中写到曹孟德、周郎,就是联想,是虚写,而一、二、四、五段则写的是眼前的景物人事,是实写。
5、与材料结构关系有关的:比兴(起兴)、对比、衬托(烘托、烘云托月)、映衬、象征、
拟人化、移情、移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虚实(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借古喻己、借古伤己)、点面结合(以点代面)、以少胜多等。这里所说的材料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据此,对以上那些表现方法的判断,应从分析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入手。阅读文章时,大家要确立一种观念,即从材料入手去解读文章,不要从语言入手去解读文章。语言是为了叙述或表达材料,一个个材料组成了文章。材料的性质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要为表现同一个主题服务,这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将它们组合起来,才会构成一篇有机的文章。文章的这种组合关系就构成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如两个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起来,就是对比,有主次之分的,就是反衬。这一点,将会在“现代散文阅读”中作透彻的阐述。
(三)、篇章结构。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构思(巧妙、新颖)、点题(开篇解题、篇末点题)、开头(统领全文、为下文铺垫、埋下伏笔、与其他诗句构成比兴,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等表现方法)、过渡(承上启下)、思路(起承转合)、线索(人、事、景、物、情、理)、顺序(时间,空间上下、先后、远近、表里,逻辑事→理、事→情、情→理、物→理)、层次(层层深入、及各种表现方法)、照应(内容照应、首尾呼应)、结尾(升华、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除以上内容外,以下两点也值得注意:
一、艺术风格。指在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长期形成的艺术特色。也可以对某一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出评价。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二、意境。指由情、景、意、言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如刘禹锡《陋室铭》俊逸、旷达。
从上面内容看,古代散文阅读要读清楚“四种关系”,即人、事、景、物与感情的关系,人、事、景、物与义理的关系,感情与义理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之所以要读清楚四种关系,在于要把握作者表情达意的角度,即明确文章为抒情现义的需要,对人、事、景、物是如何进行剪裁的,抒发的感情是褒是贬、是冷是暖,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是否一致,表达的主题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更好地推断字、词、句的语境义,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感情,更好地分析表现方法(因为分析表现方法就要分析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更好地对文章主题及其艺术特色进行鉴赏、评价。
下面举一篇短文加以分析:
山中裴秀才迪书(唐)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时,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注:①. 猥(wěi):苟且,暂且。②. 曩(nǎng):以往,从前。③. 鲦(tiáo):小白条鱼。 ④. 句(gòu):野鸡鸣叫的声音。⑤. 天机:灵性。
在这篇短文中,人物有两个:作者和“足下(裴迪)”。事情是:时间在“近腊月下”,游山,“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夜登华子冈”。景物如:“景气和畅”“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当待春时,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
【篇六】田公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高三语文专练: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练习一
朗读予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雪苑侯生已卯来金陵①,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③。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④,姬固却之。 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 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侯方域《李姬传》)
注:①雪苑侯生:侯方域,号雪苑。 ②城旦:一种服苦役的刑罚。
③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 。 ④开府:官名,用称督抚。
1.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的意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项是
A、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B.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
C. 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
D.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2.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②皖人阮大铖者以两附魏忠贤论城旦
③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④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⑤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
⑥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⑥ D.④⑥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陈贞慧、吴应箕)解之。
B.然(公子)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C. 愿(公子)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
D.今(田公)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李姬明辩是非的一组是田公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①雪苑侯生已卯来金陵,与相识。
②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③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④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
⑤田公宁异于阮公乎?
A.①②⑤ B. ②④ C.③⑤ D.①③④
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姬是金陵的歌女,她侠义而聪慧,能辨别土大夫贤良与否,张溥、夏允彝很快就称赞她。她能歌唱《四传奇》,尤其擅长歌唱 琵琶词 。
B.侯生来到金陵,结识了李姬。当时陈贞慧、吴应箕为首发动社会公正舆论斥责曾依附魏忠贤的阮大铖。阮大铖想让侯生为他解除困窘,借助他交好的王将军拉拢侯生。
C. 当李姬知道阮大铖的意思后,她告诫侯生不能受阮大铖拉拢而对不起陈贞慧、吴应箕,她认为凭侯生的家世名望,不应为阮大铖办事,侯生听取了他的告诫。
D.侯生未考中进士,李姬为他唱《琵琶词》送别,借此劝勉他重品行。后督抚田仰用重金邀李姬相见,他遭拒绝后羞傀发怒,派人打伤李姬;李姬则斥责他是阮大铖一类人而终究不去见他。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补出所省略的成分)。
(1)然不轻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
(2)为清议所斥。
译文:______________
(3)中郎学不补行。
译文:______________
(4)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译文: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①,诏十至,坚卧不起。天宝十裁以左拾遗召,未至,而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②。居府中,议论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③。会广平王平东都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隶宗诏馆之三司署⑤,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来瑱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隙地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
为著作郎,兼待御吏,卒。(《新唐书·甄济传》)
注:
①诸府:几个官署。
②钧礼:表敬的礼节。
③庆绪:即安庆绪,安禄山之子;舆:抬。
④广平王:即唐肃宗长子李豫,与郭子仪收复两京,后为唐代宗。
⑤三司署:三司官署。唐时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
1.下列句子中红色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远近伏其仁 伏:敬服。
B.授范阳掌书记 授:任命。
C.若欧血状,阳不支 阳:假装。
D.或言太薄 薄:薄弱。
2.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十至,坚卧不起 不起:指不出来做官。
B.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 致谒:指传达意思而拜见。
C.济引颈待之 引颈:伸着脖子。
D.瑱死,屏居七年 屏居:指独自居住。
3.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即不起,断其头见我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C.止刀,以实病告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D.会广平王平东都 会其怒,不敢献田公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4.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济)未至。
B. 希德歔欷嗟叹,(使者)止刀,以实病告。
C. 后庆绪复使(济)强舆至东都安国观。
D. 使污賊官罗拜(济),以愧其心。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甄济文雅很有名望,但隐居青岩山中。采访使苗晋卿向朝廷上奏章推荐他,后来几个官署五次征召他做官,诏令到了十次,他仍隐居不出。
B.由于种种原因,甄济出任安禄山的属官,他能正直论事。他觉察安禄山有反谋,在劝谏不听的情况下,靠朋友帮助,装病回到卫州旧居。
C. 安禄山反叛,下令派蔡希德去找甄济出来做官,甄济坚定拒绝,面对屠刀,毫不畏惧,终于感动蔡希德,并回报甄济确实有病。
D. 安庆绪强迫抬甄济到东都安国观。广平王平定了东都,肃宗下令让甄济住在三司署客馆里,褒扬了甄济,羞辱了那些曾任伪职的官员。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补出所省略的成分)。
(1)独好学,以文雅称。
译文:_______________
(2)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
译文:_______________
(3)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
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逆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④,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乙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洪迈《容斋随笔》)
注:
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②驵:音zǎng 。市场经纪人。
③帑:音 tǎng,库房。
④质:抵押。没:死。
1.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项是
A. 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 受质人:指抵押物品的人。
B.仍欺寒人为 寒人:指贫因的人。
C.而不果行 不果行:指果然没去。
D.欲效公前谋耳 前谋:指先前的打算。
2.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经过官人丧马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B.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C. 有质钱而没者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D. 遂不复售 能复饮乎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追及,(策)告以不堪
B. 何见君帑有之,(我)今何靳?
C. 追鱼人数里返之,酬(鱼人)以直。
D. 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陶器)行
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经商诚实不欺的一组是
①策请试以鞍。
②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
③丝力糜脆不任用。
④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
⑤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⑥岂宜不告以误君乎!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陈策买了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骡子,他的儿子与狡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做手脚把骡子卖给了经过那里急需用马的官人。陈策知道后,追上官人,说明原因,取回骡子。
B.陈策只卖银器给买主,不卖给他罗绮,致使买主猜疑他舍不得卖。陈策向他解释,罗绮是长久抵押之物,质量已很差,更不能卖给他作嫁女之用。陈策还验明银器是真银才卖。
C.危整仅买五斤鲍鱼,市场经纪人故意多称卖鱼人的鱼给危整,让危整请他喝酒。危整知道后追几里让卖鱼人回来,付多得鲍鱼的钱。危整请市场经纪人喝酒,责备他不该这样做。
D. 曾叔卿已把陶器交给那人,收了钱,当知道买主也像他先前那样打算把陶器运到北方易物时,他告诉买主自己是怕北方会有灾荒而不去的,让买主也不要去。陶器也不再卖给那人。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
(1)始谢还焉。
译文:___________
(2)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译文:___________
(3)其驵舞秤权阴厚整。
译文:___________
(4)今以是何之?
译文:___________
练习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李绅者,本赵人,徙家吴中。元和元年,节度使宗臣锜(宗臣,与君主同宗之臣。锜,指李锜)在吴,绅以进士及第,还,过谒锜。锜舍之,与宴游昼夜。锜能其才,留执书记(书记,掌管文书记录之官)。明年,锜以骄闻,有诏召,称疾不欲行,宾客莫敢言。绅坚为言,不入,又不得去。会留后使(留后使,朝廷设置牵制节度使之官) 王澹专职为锜具行,锜蓄怒始发于澹,阴教士食之。初,士卒当劳赐者皆会府中受赐与,中贵人(命王宠信的宦官)临视,以至日中军士得赐者俱不散,齐呼曰:“澹逆可食。”既尽,即执中贵人胁曰:“尔宁遂众欲,宁饱众腹?”曰:“请所欲。”曰:“为我众书报天子,幸得复锜位。”贵人惧,伪诺之。召书记以疏闻。绅闻之,
【篇七】田公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元朝姚枢传
元朝姚枢传
早年经历与传播理学
姚枢(1201—1278),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先人自后唐使辽,遂居其地,因以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为籍。姚枢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金朝的中下级官吏。1201 年,他生于汾(今山西汾阳)①。金末,因父亲姚渊调任许州(今河南许昌)录事判官,乃徙家于许。姚枢自幼读书刻苦,自期甚高,当时闲居许州的名士宋九嘉对他也倍加赏识,称赞他有“佐王之略”。
1232 年,蒙古军攻破许州,姚枢出逃,至燕京(今北京)投靠杨惟中,被荐北觐太宗窝阔台。这时漠北无汉人士大夫,太宗喜其来,甚重之。姚枢因此留居岭北多年。这段经历,对他熟悉和了解蒙古风俗习惯和文化无疑是十分重要的。1235 年,皇太子阔出统兵攻宋,姚枢受诏从杨惟中随军出征,到汉地求访儒、道、释、医、卜、酒工、乐人等类人才。蒙古军破枣阳(今湖北枣阳),主将欲坑姚枢搜罗的各色专门人才。在他的全力保护下,得脱逃入竹林间,尽免于死。
阔出所部攻陷德安(今湖北安陆)时,姚枢从俘虏中访得江汉间的名儒赵复。二人相见于军中。姚枢“戎服而髯”,赵复初疑为西域人,经过交谈,他对姚枢的才识十分赞赏,乃出所为文数十篇相赠。赵复以九族殚残,不复欲生,但被姚枢强留于军帐中。当夜,姚枢醒来,发现赵复床上惟存寝衣,连忙起身出追,“鞍马号于积尸间,求至水裔”②,见赵复脱履被发,仰天而号,欲投溺而死。姚枢以“汝存,子孙或可传诸百世”为辞,苦劝赵复北上授徒。不久姚枢亲自护送赵复北至燕京。并协助杨惟中创立太极书院,以赵复为师儒,教授程朱理学,从学者达百人之多。理学在北方由是传布日广,从此,姚枢本人也得以研读赵复所赠“程朱二子性理之书”,并很快成为在北方阐扬理学的一个重要人物。
1241 年,姚枢被窝阔台任为“燕京行台郎中”。这时花剌子模商人牙老瓦赤担任总领汉地政务中州断事官,汉人把这个官职称为燕京行台,姚枢事实上就是中州断事官的幕僚机构成员。由于牙老瓦赤性喜货贿,汉地世侯们惟恐获罪于他,“竞以掊克入媚”。牙老瓦赤常从接受的贿赂中分出一份送给姚枢。姚枢洁身无门,只好弃官而去,携家小迁至辉州苏门(今河南辉县北)隐居。
在苏门,他出资垦荒田数百亩,修二水轮,又诛茅为堂。置私庙,奉祠四世堂龛,别为室奉孔子及宋儒周敦颐等像,潜心读书,“衣冠庄肃,以道学自鸣,汲汲以化民成俗为心”。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儒家经典、尤其是理学书籍相当缺少,姚枢不但亲自从事小学、四书的刊行,而且还动员别人刊刻图书,散发到四方。这个阶段,他与隐居在苏门附近的窦默、许衡等人过从甚密,经常聚集在一起,朝暮讲习,“凡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之类,无所不讲”(《元史·许衡传》)。正是经过姚枢的介绍,许衡这时最早接触二程、朱子著述。回到魏地(今河南魏县之南)后,许衡曾感慨地对自己学生说:“曩所授受皆非,今始闻进学之序,若必欲相从,当尽弃前习,以从事于小学、四书,为进德基”①。窦默后来回到肥乡(今河南肥乡)教书授徒,也逐渐知名。苏门也因此成为当时北方理学传播的中心之一。名士王磐受窝阔台汗征召,就曾将自己的全部学主转至姚枢处从学。
① 据姚燧《三贤堂记》,姚枢生于辛酉年,即1201 年,死于至元十五年,即1278 年。见《牧庵集》卷七。按《元史·姚枢传》谓枢卒于至元十七年(1280)。其所据当即姚燧《姚枢神道碑》。按碑文云:“明年(至元十四年),上以自九月不雨至于三月,问可以惠利斯民者。..初,公方奏事,得疾,忽跽不能言,帝急命从臣扶出登车至家,未更百日而愈。后三年,疾再至,昏然三日,薨,寿七十八。”元史作者将这段文字理解为十四年病,三年后复发致死,由此推断姚枢死于至元十七年,此误。② 《姚枢神道碑》,《牧庵集》卷十五。
在世祖藩邸中
姚枢的政治经历及其学识与名声,不可能不引起“思大有为于天下”的忽必烈的注意。当时在忽必烈周围业已逐渐聚集起刘秉忠、张文谦、李德辉等一大批名流儒士。1250 年,姚枢也被召至漠北,俾居卫从,而不直宿。忽必烈时召与语。姚枢曾为书数千言,殚精竭虑地劝说忽必烈采用汉法治理汉地,“首以二帝三王,为学之本,为治之序,与治国平天下之大经,汇为八目,曰修身、力学、尊贤、畏天、爱民、好善、远佞”。又列时政要务三十条,包括立省部、辟才行、举逸遗、慎栓选、汰职员、班俸禄等。这个时期,姚枢日渐受到忽必烈的信任,成为潜邸幕府中的重要谋士之一。
1251 年6 月,忽必烈之兄蒙哥,登上大蒙古国汗位。为了把天下控制在拖雷家族手里,蒙哥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全权委托给忽必烈掌管。忽必烈为此大宴群下。众人都忘乎所以,姚枢罢酒,将出,忽必烈遣人止枢,问他:“倾者诸臣皆贺,汝独默然,何耶?”姚枢回答:“今天下土地之广,人民之殷,财富之阜,有加汉地者乎?军民吾尽有之,天子何为?异时廷臣间之,必悔而见夺,不若惟持兵权,供亿之需取之有司,则势顺理安。”(《元史·姚枢传》)忽必烈听后恍然大悟,于是按照姚枢的建议把汉地政务交还蒙哥。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这种韬晦之计是十分必要的。
1252 年,姚枢向节度漠南军事的忽必烈建议,在蒙宋交界地段屯垦戍边。他总结了自1235 年阔出征宋以来蒙古军队的失误之处,指出在历年征战中,“军将惟利剽杀、子女玉帛悉归其家”,所掠人民尽没为私奴,不仅造成南民誓死抵抗的形势,而且所下之地“城无居民,野皆棒莽”,军事战果根本无法巩固。因此姚枢建议,变秋去春来、专事掳掠的军事行动为分屯要地,以守为主,亦战亦耕的长期战备,等到积谷高廪,边备既实,就可以大举攻宋。此后不久,忽必烈征得蒙哥同意,“试治”河南、陕西,姚枢的这一策略遂得以施行。当时立经略司于汴,以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使,屯戍军队,耕战结合,屯田唐、邓等州,在西自襄邓、东至陈亳、清口、桃源一线布置重兵,并构置工事,与南宋边境上的重镇襄阳成犄角之势,宋兵至则御之,敌去则耕。又置都运司于卫,转粟于河,不一二年而河南大治。这一地区日后成为蒙古军进攻襄樊的根据地。
为了实施攻取大理、包抄南宋的战略计划,1252 年7 月,忽必烈统兵攻大理,姚枢从行。大军行至曲先脑儿时,忽必烈摆设夜宴。姚枢即陈宋太祖遣曹彬取南唐不杀一人、市不易肆事。翌日,出发行军时,忽必烈在马上大① 《姚枢神道碑》,《牧庵集》卷十五。 声对姚枢说:“汝昨夕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吾能为之!”
1253 年,蒙古军驻夏六盘山。姚枢受命以王府尚书身份宣抚京兆,与杨惟中、孛兰等人共治关中,史称“旬月之间,民大和浃,道不拾遗”。入秋以后,姚枢复随忽必烈由陇西南进,穿过吐蕃东部,攻至大理城下。他先遣三使入大理诏谕。大理守将尽杀蒙古使节。但是忽必烈攻入大理城后,依然饬令姚枢“尽裂帛为帜,书止杀之令,分号街陌”,由是“其民父子完保,军士无一人敢取一钱直者”。姚枢等人举曹彬事迹为止杀之谏,似乎对忽必烈造成了十分深刻之印象。
1254 年春,忽必烈北归,驻军六盘山。这时姚枢有病,于是忽必烈又用他为劝农使,协助关西道宣抚使廉希宪治理关中地区。姚枢不顾疾病缠身,“身至八州诸县,谕上重农之旨,凡今关中桑成列者皆所训植”。自金末丧乱以来,关中为战乱所残破,“城郭萧条,不见人迹”①。经过几年的治理,政治、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儒学教育也得以逐渐恢复。
蒙哥即位以来,忽必烈在汉地势力和声望大大提高。1256 年,蒙古贵族中有人在蒙哥面前进谗言,称“王府得中土心”,王府人员“擅权为奸利事”②,告发忽必烈。本于对忽必烈的猜忌之心,1256 年,蒙哥派出他的亲信、大必阇赤阿兰答儿到关中“钩考”钱谷。阿兰答儿倚仗大汗声威,扬言除史天泽、刘黑马以外,对汉地其他世侯和忽必烈委任的关中及河南官员们都有擅杀之权。忽必烈与蒙哥的矛盾呈现恶化的趋势。在关键时刻,姚枢向忽必烈进言:“帝君也,兄也;大王为皇弟,臣也。事难与较,远将受祸,莫若尽王邸妃主自
归朝廷,为久居谋,疑将自释。”当时忽必烈犹豫不决。第二天,姚枢又一再敦劝忽必烈返回漠北,以屈求伸。忽必烈思之再三,终于断然回答:“从汝、从汝。”冬十一月,他先后两次遣使见蒙哥,表白自己归牧于岭北的心迹。得到蒙哥的诏许后,忽必烈即驰归和林。兄弟相见,忽必烈“立酒尊前,帝酌之;拜退,复坐。及再至,又酌之。三至,帝泫然,上(忽必烈)亦泣下,竟不令有白而止”。蒙哥于是敕罢钩考。
钩考虽然停止了,忽必烈仍然被解除兵权,留居岭北。然而一年之后(1258),由于进攻南宋的蒙古东路军的连连失利,蒙哥不得不再次委任忽必烈率军南下。忽必烈仍以姚枢从行。南宋“贾似道闻公咨谋军中,比为王猛”。
1259 年,蒙哥死于四川征宋前线,忽必烈当时已逼近鄂州,因为担心留镇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欲谋称汗,便匆忙在鄂州城下与宋订立和约,随即北归。1260 年春,忽必烈在开平(会内蒙古正蓝旗东)举行忽里台大会,即位称帝,建元中统。蒙古帝国的统治重心从此由漠北转移到漠南汉地。
与元初权臣的矛盾
忽必烈称汗不久,阿里不哥也在和林宣布即位,兄弟之间的争位战争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以漠南汉地为基础与阿里不哥抗衡的忽必烈,失却了黄金家族多年以来积聚在漠北汗庭的大笔财富作为凭依,亟须通过增括中原财赋来支持新政权。
① 《故宣差京兆府路田公墓志铭》,《寓庵集》卷六。
② 《平章廉文正王》,《元朝名臣事略》卷七。
在史天泽、张易等人推荐下,元廷起用王文统为中书省平章政事,由他主持更张庶务,全面负责汉地的钱谷大计和行政事宜。王文统原来是益都世侯李璮的幕僚和岳丈。他曾在前朝以经义登第,但同时又精权术,擅机变,不肯拘泥于儒家的纲常名节,所以被窦默等人斥为“学术不正”。在理财治国的问题上,他一反当时文章派和理学派儒臣们一致倡言的舒缓民力、“藏富于民”之类主张,而把政策侧重点置于管理财赋,增加国家收入方面,这一点恰好深中忽必烈的心意。因此,中统年间,备受忽必烈宠信的朝廷重臣偏偏是善于理财,“敷对明敏”的王文统,而不是精于义理、言必称节用爱民的迂儒。
姚枢等人与王文统之间的门户之见,似乎在中统之前双方就已有所冲突。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以潜邸旧臣为十路宣抚使,分行中原汉地,以安定各地政局,姚枢受命为东平宣抚使,乃以“文统新当国,彼将以我夺其位”为由不陛辞,直接之郡。二年七月(1261),元廷立燕京行中书省,统领中原政务。十路宣抚使的建制,约在这年撤除。或许应在此前后,姚枢回到朝廷。倾心义理之学的儒臣们似乎在世祖面前进行过推翻王文统的活动。史载窦默曾与姚枢、王鹗等人在忽必烈面前批评王文统,说不可让他久居相位,并推荐许衡为相。这场政争的详情现在已难以确知,关于姚枢在此时的行迹也没有直接的史料可资推究。但是,在隐居苏门时期所结成的深交,大约使他不会与窦默、许衡的活动完全无关。正因为如此,王文统才会始终不移地把姚枢同许衡、窦默等人一起视为威胁自己地位的政敌来加以排斥,于是讽奏以姚枢为太子太师,窦默为太子太傅,许衡为太子太保。太子师傅的地位不算不高。但对姚枢这样以治国平天下的佐王之材自期的人来说,此举明显地有将他从权力中枢排挤出去的意图。姚枢遂以“皇太子未立,安可先有太师”为辞拒授。同年八月,被改授为大司农,管理农桑、水利等务。中统三年春,益都世侯李璮发动兵变。早在正月底,当李璮留质于燕京的儿子李彦简刚刚从燕京逃走时,忽必烈便马上召姚枢问对,要他预测李璮动向。根据姚枢判断,李璮叛变后有三种战略可供选择,“使璮乘吾北征之衅,濒海捣燕,闭关居庸,惶骇人心,为上策。与宋连和,负固持久,数扰边,使吾罢于奔救,为中策。如出兵济南,待山东诸侯应援,此成擒耳”。忽必烈追问:“今贼将安出?”姚枢断然对曰:“出下策。”事态的发展证实了姚枢的观察和预见是十分敏锐、准确的。
李璮之乱发生后,王文统因有牵连被诛。此后,忽必烈对汉人的疑惧心理日渐加深。另
一方面,行政中枢一时难以有足够的合适人选,因此,几乎与提拔阿合马同时,姚枢于1263 年正月被任命为中书左丞,不久,又带相衔先后行省事于河南、山西等地。中统、至元之际,元廷乘平定李璮之乱,断然改变中原世侯各擅其地的局面,在各路置牧守,行迁转,军民分职。在实施这一重大的体制改变的过程中,忽必烈急于求治,措置失当,一度出现“政令日改月异”的状况。朝中有人上言,批评“中书政事大坏”①,忽必烈闻后大怒,是以举朝人心惶骇。姚枢遂上劝言书,向忽必烈陈说保持政令稳定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建议忽必烈“上答天心、下结民心”,“睦亲族以固本,建储副以重祚,定大臣以当国,开经筵以格心,修边备以防虞,蓄粮饷以待歉,立学校以育才,劝农桑以厚生”,由以建成宏图远业。忽必烈怒为释。在担任中书左丞以后,姚枢的政迹似乎并不十分显著。这或许与阿合马① 据《元史》卷六《世祖纪》三,当时有宋子贞曾上言:“朝省之政,不宜数行数。”以“功利成效”固位取宠不无关系。至元元年,阿合马即从领中书左右部“超拜”中书省平章政事,并由此逐步控制了政权中枢。至元五年,姚枢以河南行省“佥省”之职又一次离开首都到外地供职。他的具体任务,主要是在河南经理屯田事宜,为平宋张本。至元八年入觐,十年,官拜昭文馆大学士、详定礼仪使。十三年,罢昭文馆,姚枢乃改任翰林学士承旨。这时正是阿合马在朝廷中如日中天的时期,姚枢就在翰墨词臣的位置上,“明哲保身”一直到十五年病死。
在姚枢后人为他撰写的神道碑铭里,称赞他“不固富贵,进退礼敬,..故不取耻当时”。这段话实际上曲折地暗示出,姚枢晚年的遭际并不十分理想。作为曾被忽必烈深为倚重的藩邸旧人,自从中统以后,他却始终没有在政坛上取得过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为什么呢?
当忽必烈还是藩王的时候,他获得中土人心的主要活动是制止暴政,安集流亡,恢复汉地封建的政治秩序和经济生产,同时为了在黄金家族中获取更有利的政治地位,他也需要精通谋略的士人辅助他纵横捭阖。姚枢这样的儒生恰恰在两方面都适合忽必烈的需要。中统建元以后,忽必烈对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关注,与儒家讳于言利、一味主张节用爱民的偏执观点发生抵触,他只好到阿合马、卢世荣、桑哥一班“聚敛”之臣那里去寻求支持。姚枢曾被忽必烈斥为“不识事机”①,应与这种大背景有密切关系。除了作为政治家而外,姚枢亦颇以传播、显扬理学为己任,对蒙古贵族常欲“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性”,结果反而使忽必烈留下“公茂善谈论,物之圆者只说出柄来”②的印象。这恐怕也是使忽必烈后来对他逐渐疏远的原因之一。
① 《元史》卷二○五《王文统传》,至元十二年,伯颜灭宋,捷报日至,忽必烈命阿合马、姚枢等议行盐、钞法于江南,姚枢去:“江南交会不行,必致小民失所。”在元军已占宋地的情况下,是否改行中统钞,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事关大局。故姚枢之迂,使忽必烈不满,称其“不识事机”。② 《中堂事记》,《秋涧集》卷八一。